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小专题(4)板块的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 板块运动 新人教版
1 东非大裂谷
2 大西洋
3 喜玛拉雅山脉 和青藏高原
海陆的变迁
•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
Hale Waihona Puke • 这节课的课题是? • 从知识上我记住了哪些? • 我学会了什么技能?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
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读图分析:
地球表层可以分成几大板块?除什么板 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外,其他板块包括大 陆,也包括海洋?
图中 “→←”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板块内部与板 块外部从运动 速度上看比较 有什么区别?
1、利用板块学说解释为什么板块交 界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2、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红海 在不断扩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板块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板块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板块运动》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知道板块的运动方式及板块交界处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学生在地理思维能力、分析地图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知道板块的运动方式及板块交界处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运动方式及板块交界处的特点。
2.难点:板块运动过程中,地壳的变动及板块交界处的地理环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球仪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板块运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板块运动的意义。
2.讲解板块构造学说:介绍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板块的概念及板块的运动方式。
3.分析板块运动过程: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板块的运动方向、速度及板块交界处的特点。
4.探讨板块交界处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板块交界处的地理环境,了解板块交界处地壳的活跃性。
5.案例分析: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例,分析板块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板块运动的理解。
8.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板块运动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2.板块的运动方式3.板块交界处的特点4.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学生表现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七年级地理上册《板块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4. 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国家自豪感,激发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板块运动的概念,我将采用以下情景创设策略:
4.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板块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5. 设计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认识地球的欲望。
2. 通过学习板块运动的知识,引导学生敬畏自然、珍惜地球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3. 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提出疑问和评价,共同探讨、交流,提高对板块运动的认识。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板块运动知识,概括重点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2. 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探究板块运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反馈,强调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2.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板块运动的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中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共享意识,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年级地理板块运动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板块运动知识点地理板块是什么?
地理板块是指地球上的硬壳层被分为几个移动的部分。
这些板块的运动相对而言是缓慢的,但它们的碰撞、摩擦,以及阻止它们运动的能量的释放都是造成地震和火山爆发的根本原因。
什么是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的地理板块在地球的表面移动的过程。
板块的运动使得各种地质事件发生,包括火山爆发、地震、山脉的形成和河流的改变等。
为什么板块会运动?
板块运动的原因很复杂。
它们是由大气层和地球深处的岩石层动力学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在地球深处的热量通过地幔运动将物质移动到地球的表面,进而推动地质板块移动。
地球的板块?
地球上共有七大板块和许多小的板块。
它们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移动。
七大板块是: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运动的影响?
板块运动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可以造成地震和火山喷发,也可以改变河流的方向和形态,甚至可以造成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结束语
七年级的同学们,板块运动知识点虽然很多,但掌握起来也不是很难。
只要你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细心做练习,相信你们一定可以了解板块运动的奥秘,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地球。
七年级地理《板块的运动》
本课小结
六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 张 裂 板 块 运 动 碰撞 挤压 在陆地形成山脉 裂谷 海洋
板块交界 地带活跃
火山地震 的集中地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据统计,日本每年发生地震数千次,其中震 级在3级以上的每天就有4次,发生里氏6级以上 地震占全球20%。另外,日本不仅地震多,火山 也多 ,境内共有大大小小活火山83座,占世界活 火山日
本多火山地震而英国很少?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猜想: 地球表层岩石是否像鸡蛋壳那样是一个整体呢?
由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就如同蛋壳
板块构造学说
内容
地球岩石圈并不是一整块,而是大 致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 成的。
各板块之间在不断运动着。板块 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地带, 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 在板块交界处。
阿拉伯半岛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第二节
板块的运动 板块的运动
地球上为 什么会发生 火山和地震 呢?
学习目标 1
阅读地图,能够指出六大板块的划分及名称。
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地球表面山脉、裂谷和海 洋形成的原因。
学习目标 2
学习目标 3
通过读图能够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
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地球圈层内部结构
游 戏 规 则: 1、准备两本书。 2、在桌面上做一次 相向运动实验,你有什 么发现?
向上隆起
板块碰撞挤压
形成:山脉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板块张裂 ( 动板 方块 向运 )动
使地表发生断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 碰撞挤压
初中地理板块运动教案人教版
教案:初中地理板块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板块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板块运动的原因和结果;3. 能够运用板块运动的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1. 板块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 板块运动的原因和结果。
教学难点:1. 板块运动的具体原因;2. 板块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图;2. 板块运动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板块分布;2. 提问:你们知道板块运动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板块运动的概念: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大块状岩石在地球内部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的现象;2. 讲解板块运动的特点:缓慢、持续、有规律;3. 提问:板块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它有哪些结果?三、板块运动的原因和结果(10分钟)1. 讲解板块运动的原因:地球内部的热力作用和地球表面的重力作用;2. 讲解板块运动的结果:地壳的变动、地震、火山喷发、山脉的形成等;3. 提问:板块运动对地理现象有什么影响?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利用板块运动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板块运动的具体实例;2. 提问:这些实例是如何体现板块运动的?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板块运动的概念、原因和结果;2. 提问:你们认为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有什么重要性?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运用板块运动的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2.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板块运动的概念、原因和结果,能够运用板块运动的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板块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对练习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板块构造理论、板块运动原理等知识点。
-强调板块运动与地质现象的关系,提升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认识。
2.教学方法:
-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总结归纳。
-理解地壳运动是板块运动的表现形式,能够解释地壳运动导致的地质现象。
-了解岩浆活动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如火山、岩浆侵入等。
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分析板块运动及地质现象。
-能够使用GIS软件查看、分析板块运动的相关数据。
-能够运用GIS软件绘制板块运动示意图,分析地质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表达、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欲望。在地理学科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自转、公转等,为本章节板块运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板块运动涉及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地质过程,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2.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板块边界类型、地质现象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与板块运动相关的习题,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练习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板块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设计实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板块运动。
初中地理《板块的运动》优质说课稿
《板块的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x学校的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板块的运动》。
我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总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板块的运动》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的第二课时“板块的运动”是“海陆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对地球六大板块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形成各种地貌。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大洲和大洋”。
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知识,但初一学生根据他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然需要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来降低难度。
三、说学习目标:根据新课程新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如下学习目标:(1)准确的在地图中指出全球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
(2)利用地图说明板块运动的两种方式和不同的运动方式所产生的结果。
(3)在地图上指出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
四、说学习重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教材的难易程度,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重点: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能用板块相对运动来解释地表形态。
五、说教法和学法为了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顺利达成学习目标,我将采用我校“五环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将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演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学习。
在活动中逐步突破学习重难点,落实学习目标。
六、教学过程遵循第三师课改理念,结合我校开创的“学(自学)—展(展示)—议(议论)—导(引导)—练(训练)”的“五环教学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将由浅入深的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第一个环节导入。
(用时3分钟)我利用“是真是假”导入新课,提出探究话题,却不做肯定和否定的回答,让学生用一节课的学习来探索。
《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岐山县第二初级中学孟少妮【教材分析】《板块的运动》是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等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是大陆漂移假说的延伸,为地表形态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将为区域地理有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防震抗灾、自救互救知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课标解读】本部分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但要求比较简单,即“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结合实例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致情况,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同时,通过对本节教材第一课时内容《沧海桑田大陆漂移假说》的学习,为本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埋下伏笔;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参与意识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化抽象为直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设计理念】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对地球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主要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板块运动与地表地貌的关系,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等,将为区域地理有关章节的地理成因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知识面窄,而本课时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由此本节课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学生动手拼图、合作探究、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辅助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的相关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记住板块名称和位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2、在板块运动示意图上,指图总结板块运动的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七年级上册板块运动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板块运动知识点运动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七年级上册的体育课程中,板块运动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上册板块运动的知识点。
一、篮球篮球是一项源于美国的球类运动。
它以在规定时间内将球投进对方的篮筐中为目的。
篮球比赛一般由两个队伍进行,每队 5 名球员。
篮球比赛分为四个节,每个节长 10 分钟,中场休息 15 分钟,加时赛时长为 5 分钟。
在比赛中,球员应该掌握各种技巧,包括传球、持球、投篮、防守等方面。
二、排球排球是一项源于美国的球类运动。
排球比赛的两个队伍各由 6名球员组成。
比赛分为三个或五个局,每局 25 分钟。
在比赛中,球员应该掌握正手传、反手传、接发球、扑救等技巧。
三、乒乓球乒乓球是一项起源于中国的运动。
这项运动以运用球拍把球击打过一张长方形球桌为基础。
比赛分为三个或五个局,每局为 11 分钟。
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掌握正手、反手、发球、接发球、放小球、放大球等技巧。
四、羽毛球羽毛球是一项源于印度的球类运动。
比赛双方各有一个场地,首先行发球的一方为“发球方”,接发球的一方为“接发方”,接发方先用球拍将球打向发球方场地。
比赛分为三个或五个局,每局 21 分钟。
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掌握正手、反手、发球、接发球等技巧。
五、田径田径运动是一项包含多项运动项目的综合性体育运动。
这项运动包括短跑、中长跑、长跑、跨栏、三级跳、铅球、撑杆跳、跳高、跳远、标枪等项目。
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需要运用特定技术和技能进行比赛。
六、跳绳跳绳是一项简单但是非常有意思的运动。
跳绳的好处很多,比如有助于锻炼心肺功能、增强协调性等。
跳绳运动可以分为单人跳、双人跳、三人跳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规则和技巧。
总之,七年级上册板块运动是体育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并提高运动水平。
地理七年级上册-板块的运动
授课人:何腾欢
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1,地壳的变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
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
魏格纳
是哪两个大洲的轮廓特征引起 魏格纳最初的科学发现?
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 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 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 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 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 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 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 况。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 成裂谷或海洋。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使地表隆起抬升
例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使地表发生断裂
世界的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
使地表隆起抬升
( 运 动 方 向 不 同 )
板 块 运 动
形成高大的山脉
使地表发生断裂
形成裂谷和海洋
识记
著名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 勒拉山系。 著名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活动 探究
第一题
1,红海为什么不断扩张? 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么形成的?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红海是______板块 非洲 印度洋 和______板块张裂 运动形成的,最终 会形成新的海洋。
第二题
说明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缩小
两个板块继续靠近,相互挤压的力量使地面不 断隆起
两大板块相互挤压结合在一起,古地中海消失。
印度洋板块挤入亚欧板块下方,板块碰撞形成喜马拉 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板块运动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板块运动【教学目的】1.知道板块结构学说的基本观念。
2.能用板块结构学说解释火山、地震等地质现象。
【教学重点】板块结构学说的基本观念。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结构学说解释火山、地震等地质现象。
情形导入生成效果温习导入,地球上海陆轮廓的构成以及七大洲、四大洋的散布是由大陆漂移惹起的,大陆为什么会发作漂移呢?由此导入板块的运动。
自学互研生成才干学习活动看法板块运动【自主探求】了解板块结构学说的基本观念1.先生读课本P41页文字内容,读图2.21,完成以下义务:(1)说一说:①板块结构学说是怎样提出来的?②板块结构学说的基本实际有哪些?(2)看一看:①图2.22中,全球主要划分为哪几大板块?②板块之间的运动主要有哪几种方式?(3)想一想:板块外部、板块接壤处的地壳活动能否一样?教员引导先生归结如下:①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迷信家提出了板块结构学说。
②板块结构学说以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③地球上大致分红六大板块和假定干小板块。
六大板块区分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④板块在不时运动,板块之间或张裂或碰撞。
⑤板块外部地壳动摇,板块之间地壳生动,多火山、地震。
2.先生读课本P42页图2.23,完成以下义务:(1)板块碰撞在陆地上常构成山脉,读出图中的两大山系。
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2)板块接壤处多火山、地震,在图中找出生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拓展探求】运用板块结构学说解释地质现象。
1.先生完成课本P43页,P44页活动。
(1)①红海位于板块的张裂地域,不时扩张。
②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构成山脉。
③地中海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不时增加。
(2)喜马拉雅山脉的构成进程:①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接近,使古地中海不时增加;②两大板块继续接近,相互挤压的力气使空中不时隆起;③两大板块压在一同使古地中海消逝;④印度洋板块挤入亚欧板块下方,板块碰撞构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