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评优秀教案顾玉萍文档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新部编本:夏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一、诗句导入1、下面我们做个猜谜游戏,我背一句诗大家猜猜它描写的是春夏秋冬的哪个季节。
抢答,不用举手。
请听题: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大家的诗词积累量还挺丰富的,这样你把你所知道的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背出来给大家猜一猜。
过渡:我发现大家提到的夏天的诗句并不多。
在历代文人的笔下,夏要么是干燥炎热苦闷压抑的艺术象征,要么就是杨万里笔下的“日常睡起无情思”,的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的一丝无奈。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板书: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
今天我们就领略一番梁衡笔下的《夏》(板书:夏)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朋友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夏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在朗读过程中,借助字典解决字词障碍。
并思考:作者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夏天?2、的夏天。
(板书:热烈、紧张、急促)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过渡:文中抓住这三个特点,分别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1、请大家组成四人小组互相探讨一下:课文用2、3自然段中用了哪些句子来具体表现夏天的热烈。
①、小组讨论②、指名说一说,并借机引导女生朗读描绘大地夏景句子,男生读一读旺季景象的句子。
2、作者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写了哪群人?(农民)第几自然段?好,我们一起把第4自然段读一下。
找找看哪些句子写出了紧张急促?四、走进课文,再现画面过渡:刚才通过234自然段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图面,仿佛在我们的眼前,耳朵里,都能感受到那一幕幕画面。
请以下面的形式说说你自己的感受。
我仿佛听见了;我仿佛看见了;我感觉到了;1、动手写一写2、指名说一说五、重点点拔,点题升华过渡: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作者单为了写景才写夏的吗?四人探讨一下:作者为什么写夏呢?(板书:景美)(板书:人勤)1、总结板书(黄金的夏)2、仿句。
评教师职称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名称:《XX主题》教学设计二、教学对象:XX年级XX班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XX主题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要点。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XX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 通过课堂演示、实践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对XX主题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XX主题的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 XX技能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2. 教学难点:- XX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 XX技能在复杂情境下的实际操作。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实物教具等。
- 教学方案、课堂评价表等。
2. 学生准备:- 预习相关知识点。
- 准备好课堂讨论材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XX主题有哪些了解?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讲解XX主题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XX主题的核心概念。
- 分析XX主题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
2. 小组讨论。
-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XX主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演示。
- 教师进行XX主题的实践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辅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对XX主题的兴趣如何?3.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八、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二八年)苏州市教育学会优秀教案参评申报表 编号:
送评单位:
(所在市、县)
教案科别
所属年级
作者姓名
合作者
教案课题
学校名称
联系电话
手机
邮编
学
校
送
评
意
见
学校盖章年月日
市
︵
初县
评︶
意区
见教
育
学
会
初评等级:评委签章:
市
学
会
评
审
意
见
及
等
级
评
定
评审等级:评委组长签字:
注:本表由参评者自填。注意:1.编号及本表最后三栏不填。2.教案科别主要填:小语、中语、小学英语、中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小数、中数、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品、政治等。3.单位名称一定要写明所在县(市)。字迹要清楚。4.严禁抄袭。5.本表可复印,并按装订线装订在每一篇参评教案的首页,一式一份送审。
九年级上语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玉萍人教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37
《水调歌头》教案姓名:范玉萍年级:初二年级比赛科目:语文《水调歌头》设计目的《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较为著名的一首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本着课程标准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出自己的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的理论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设计多种情境,让生读、思、品、说在能力发展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
设计思路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联系实际,有所启发1、教学时按照“读——品——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
2.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3.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
教学方法“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话……要能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据此,我指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质疑法等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维。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将古诗词拓展到现实生活,深刻领悟词中的感情能初步鉴赏品评名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将古诗词拓展到现实生活,深刻领悟词中的感情能初步鉴赏品评名句。
生本教学案例 顾萍.doc
生本教学案例顾萍音乐教学案例一《梨园漫步》湖塘桥初级中学顾萍案例背景:现在的学生,对流行音乐,流行歌手非常追捧,导致中国最传统的音乐文化京剧慢慢地淡出学生的生活。
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仅仅在于表面。
他们不了解中国国粹京剧的由来,唱腔,伴奏等。
一谈到京剧,学生会觉得那是老一辈的人去听的,跟他们的生活相隔太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太老土。
本堂课通过听,唱,做,演,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过程中感受京剧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唱京剧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京剧热爱的意识。
案例内容:传统课堂的模式可以定义为师本课堂模式,它使学生难于摆脱教育体系的弊端,难于摆脱教师控制、主宰课堂的局面,以至学生潜力难以发挥,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难于投入,兴趣自然减退,学习效率下降,师本课堂实际上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体系,但由于教师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意志不同,所以很多时候又无法被学生所接受。
有别于师本课堂的生本能使学生摆脱原有教育体系的桎梏,摆脱完全由教师控制课堂的局面,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现,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学生潜力。
生本课堂最主要是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教师“导”的功能是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而不是师本课堂——教师一点点地教,学生一点点地学的过度分析上。
因此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能用柔美的声音和刚劲有力的声音演唱京歌《唱脸谱》的不同的部分,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
2.在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和创作活动中感受和了解京剧的起源、行当、唱腔、伴奏等,逐步走进京剧,以此为契机,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中国京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3.通过音乐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木课堂的学习,并且对各环节的知识点产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等情绪体验。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新部编本:春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4、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悟情。
2、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品析画面。
情感态度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1.学生网上查阅朱自清及其作品的简介。
2.搜集有关春天的诗句或文章。
3. 搜集有关春的图片及朗读材料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一个美丽活泼的天使。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生:喜欢)为什么?(生答)是的,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新鲜的,春天是充满活力的,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家朱自清一起去感受如诗如画的“春”(显示课题,作者)。
首先让我们走进作者(出示作者画面)请同学们边看画面边捕捉有关作者的信息,看完后请学生讲“从‘作者简介’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说后)教师过渡:朱自清不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散文作家,他笔下的《春》,脍炙人口,令人叹为观止,现在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笔墨,一同去领略大好春光。
二、整体感知学生听朗读,在听读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生字的读音。
酝酿(yùn niàng)黄晕(yùn)蓑衣(suō)嘹亮(liáo)应和(hè)(过渡:通过听读,作者笔下的哪些景象在你脑海中形成了美丽的画面?)2.文中细笔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草、花、风、雨、人)(显示)对,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五幅画面浓墨重彩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的。
(显示绘春板书)(现在我们再一次去大好的春光中走一趟吧。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爱如茉莉教案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爱如茉莉教案16、爱如茉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
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师: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生:读课题爱如茉莉师:理解课题作者形容茉莉花用了一个什么词语?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文中母女俩的话题是什么?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揭示了“爱如茉莉”?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茉莉掏出揉揉胳膊缕缕幽香莫名其妙平淡无奇一本正经蹑手蹑脚叮嘱(2)指名分节读课文(1-5、6-8、9-12、13-16、17-18)(3)文中母女俩的话题是什么?作者形容茉莉花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揭示了“爱如茉莉”?(6-16)板书:平淡无奇相机理解:平淡无奇三、精读课文、读中悟“爱”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6-16)自然段,一定要出声,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师:读的时候要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
语言是有温度的,是通过字或者词(表)现出来的。
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师板书: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交流师:先把自己划出来的读给大家听,从哪些细节,哪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根据学生的回答,不分先后,相机出示句子: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记住,------再告诉他------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中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教材依据: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之二。
教材分析:《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
深秋的夜晚,月亮西沉,寒霜满天,只有孤舟、渔火相伴,点点愁思满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沉重而悠远。
感物伤怀,残月、鸟啼、霜天、江枫、渔火、寺影、钟声,与诗人愁苦的心境交织在一起,让人品到的就是那浓浓的寂寞惆怅。
在教学的时候,我紧紧抓住诗眼“愁”进行教学,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到诗人出自内心的忧愁。
教学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体会诗人思乡、思念亲人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感。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明白诗人为何而愁。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认识张继,理解题意。
1.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
2.出示课件,板书课题,强调“泊”的读音。
同学们看看图,你知道“泊”是什么意思吗?(停靠)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张继。
(出示张继的图片)张继的诗作并不多,然而他却能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样名垂千古,由此可见《枫桥夜泊》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4.通过预习,你们还知道哪些跟作者、诗句有关的内容?百度百科——张继:/view/43371.htm百度百科——寒山寺:/view/21511.htm【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本诗的深远影响,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汇报预习成果,是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初读,读准诗句,读通读顺。
1.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老师的朗读。
(教师范读诗句)2.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想读一读吗?请大家自由练读这首诗,这首诗里面有几个生字,老师都把它们注上音了,你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借助这些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
教师评职试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课题《小学语文:春晓》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本课中的生字词。
- 学生能够通过诗句体会春天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 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并背诵课文《春晓》。
- 运用诗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 难点:- 深入理解诗句中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四、课时分配1课时五、教学手段、教具1.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如柳枝、花朵等)2. 教具:黑板、粉笔、课本、练习册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春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特点。
-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春天的诗句或故事?- 引出课题:《春晓》。
环节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节奏。
- 教师检查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环节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理解诗句的含义。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 教师总结重点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环节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10分钟)- 教师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 学生自由创作,用诗句或文字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
环节五:总结作业,巩固知识(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春晓》,并尝试用诗句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
七、板书设计```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美丽的丹顶鹤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例:《美丽的丹顶鹤》教学设计阳城县白桑联校原静萍设计理念:本课名为《美丽的丹顶鹤》,中心词是“丹顶鹤”,那么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丹顶鹤之基本常识是自然必要的,那课文究竟着重写丹顶鹤的什么呢?从醒目的题眼中可以看出文章应围绕“美丽”二字来写。
那丹顶鹤如何美丽呢?我认为课文教学理应抓住“美丽”二字展开,让学生真正欣赏和体会到丹顶鹤的美丽。
孩子心中那种“爱意”便油然而生,怎能不“悉心保护”呢?换句话说,对丹顶鹤之美丽感受越深,爱意越浓,爱护之心就更强!这便是本文的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1、了解丹顶鹤,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欣赏和体会丹顶鹤的美丽。
教学重点:品位丹顶鹤美丽的外形和姿态,图文结合,感情朗读出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介绍丹顶鹤的录像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播放录像片,引导学生仔细听看,使学生对丹顶鹤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揭示课题。
师解释:“丹”指红颜色,因为其头顶是红色的,所以叫丹顶鹤。
二、朗读感悟,欣赏体味1、生读课题,回答问题:(1)课文所写的对象是谁?(2)写它的什么?2、生自读课文,找出具体写丹顶鹤美丽的段落。
3、学习第二自然段:(1)抽生朗读该段,大家思考:这段文字是从哪个方面来写丹顶鹤的美丽?(2)自读文,观插图,画出描写丹顶鹤身体各部分的颜色的词句。
(3)生画丹顶鹤。
(4)抽生说画。
(5)齐读文,悟其情,添爱意。
4、学习第三自然段:(1)默读该段,找出写丹顶鹤美丽的句子。
(2)集体交流:A、这两句分别描写丹顶鹤的什么美?B、本段共有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何特点?C、第三句话用了怎样的句式?你会用它来说话吗?(3)感情朗读。
过渡:冬天快要到了,这些美丽的丹顶鹤如何过冬呢?它们的生活怎样呢?小朋友们一定很关心吧。
5、学习第一和第四自然段:(1)生自读文。
(2)小组内交流讨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二《荷塘月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二《荷塘月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叠词的精心选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不宁静"的原因,欣赏荷塘的美景,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掌握赏析散文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自主思考、师生合作欣赏散文中荷塘的幽静雅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作者心灵的律动,探寻作者的精神家园;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理解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教学重点】梳理明暗两条线索,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方法】品读赏析、合作探究、适时点拨。
一、导入请同学们听一段旋律,脑海中想象画面。
师:随着优美婉转流淌而出的旋律,一幅美妙的荷塘月色图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作家朱自清用他那清丽淡雅,轻灵俊秀的文字展现了轻纱一样的月色,娉娉婷婷的荷花,荷塘有幸,曾抚慰过一颗不羁灵魂的躁动的心,明月有情,曾朗照过一段半喜半忧的朦胧意境。
今日就让我们来品一品那娴静的荷塘,淡淡的月色吧。
二、诵读感知(一)配乐默读,感知文本之美。
学生活动:听音乐,默读全文,圈出读不准的字音。
思考文章的写作思路。
1.学生齐读:字音识记:①煤屑( ) ②沾裳( ) ③蓊郁( )④踱着( ) ⑤弥望( ) ⑥袅娜( )⑦敛裾( ) ⑧颤动( ) ⑨脉脉( )⑩酣眠( ) 参差( ) 媛女( )2.学生思考文章写作思路并回答。
明确:按照漫步荷塘的过程来写的。
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明线游踪: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四周—回家门(二)快速阅读,感知情感变化。
学生活动:再次快速阅读全文,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并感知其情感。
问题:作者漫步荷塘的过程中心情有没有变化?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学生回答。
预设:不宁静——觉得自由问题:为什么不宁静?白天为什么不自由?明确:适时引入作者及背景知识。
3《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2023-2024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3《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2023-2024 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荷花淀》教学设计前序:本文为高教版(2023)中职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共设计为三个课时进行授课:课前设置预习任务为通读课文,第一课时重点为基础知识与文章脉络梳理,第二课时重点为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第三课时重点为赏析文中写景之处并总结归纳文章主题。
教育目标:掌握作者、体裁、生字词等基本知识,整体感受孙犁小说之美。
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学习概括文章;赏析关于人物描写的句子,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文章了解白洋淀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基础知识,梳理文章脉络,感受小说之美。
教学难点:赏析文章,学习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中央共青团视频《中国人民抗战史》。
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战争?这些战争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尝试用几个词来形容(激烈、残酷、枪林弹雨、满目疮痍……)这都是先辈们为我们这些后代所作的努力与抗争,每一个中国人都应铭记在心,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不一样的战斗场面,也就是孙犁笔下的小说——《荷花淀》。
二、基础知识讲解走近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著名作家,河北安平人。
代表作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的创作风格清新自然、朴素洗练,他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
孙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强烈的影响,形成了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荷花淀派”,此派一般都充满乐观精神,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
与之齐名的是山西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创作背景:本文创作于1945年,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身到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他们同仇敌忾、奋起抗敌,表现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学业评价方法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学业评价方法探讨作者:顾玉萍来源:《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年第09期摘; ;要:我国现代教育实行素质教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针对性教学,而不是延续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过渡期,起著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步入大学的重要人才选拔阶段。
当前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成为很多学生的学习障碍,本文就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业评价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学业评价作者简介:顾玉萍,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高级中学教师。
(江苏; 太仓; 215400)中图分类号:G633.91;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5-0097-02高中阶段的学习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不同,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创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主要以学生的意识能力为主导,考察他们对知识的接收和运用能力。
[1]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生物生命的基本特征、活动以及生物规律之间关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
教师要灵活运用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当下高中阶段学习的现状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解知识与实际运用的能力。
生物学科体现了语言学科的共性,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当前很多学生在生物学习上遇到了阻碍,长此以往,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甚至放弃生物学习等情况,学习结果不尽人意。
这不仅与学生本身的学习情况有关,还与教师的授课方法有关。
因此,当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耐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问题根源,因材施教,从根源上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多反思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平日里可以多做一些关于生物学科的户外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二、高中生物学业评价的要求1. 差异性。
幼儿园评高级职称备课教案模板
---一、活动名称:《奇妙的世界之旅》二、活动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 知道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基本特征。
- 学会使用简单的地理词汇描述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2.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 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社会适应目标:- 学会与同伴分享观察和发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 通过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增强幼儿的多元文化意识。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 地图、图片、视频资料关于不同地理环境。
- 各类自然景观的模型或图片。
- 地球仪、地图拼图等教学工具。
- 彩笔、纸张等绘画材料。
2. 经验准备:- 教师提前收集幼儿可能已经接触过的地理知识。
- 对幼儿进行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学习。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幼儿观察地球的形状和颜色。
-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吗?”2. 主体部分(25分钟)- 环节一: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15分钟)- 教师展示不同地理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如森林、沙漠、海洋等。
-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环境的特征。
- 每展示一个环境,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地理词汇学习。
- 环节二:小组合作,探索不同地区(1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
- 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
- 环节三:创意绘画(10分钟)- 每个幼儿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的地理环境,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3. 总结部分(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
-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作品和感受。
- 提问:“你们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呢?”五、活动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庭中继续探索地理知识,与家长分享他们的发现。
2. 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与孩子一起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
六、教学反思: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评职称的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荷塘月色》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朱自清的抒情风格。
2.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荷塘月色》的主题思想。
2. 作者朱自清的抒情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
2. 学会运用朱自清的抒情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荷塘月色》的背景。
2. 学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课文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思想,探讨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写作手法探讨1. 教师讲解朱自清的抒情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2. 学生结合课文,分析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的具体运用。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尝试运用朱自清的抒情手法,写一段景物描写。
2. 教师点评,给予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文精读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
2. 学生结合课文,探讨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三、写作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尝试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2. 教师点评,给予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提出疑问。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探讨写作手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教师职称评审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名称: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我的家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文化习俗和著名景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家乡的地理特点。
2. 家乡的文化习俗。
3. 家乡的著名景点。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表达。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文化传承。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家乡的图片、视频等)。
2. 家乡相关的书籍、地图等资料。
3. 电脑、投影仪等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播放一段家乡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地理特点、文化习俗、著名景点等。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3.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研究成果。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2. 学生互相分享学习心得,共同探讨家乡的魅力。
3. 教师总结:家乡是我们的根,我们要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以家乡为主题的宣传海报或手抄报。
2. 学生发挥创意,用绘画、文字等形式展示家乡的特色。
五、总结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家乡,热爱家乡。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增进亲子关系。
2. 学生收集家乡的历史故事或传说,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结合家乡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星级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课题:《荷塘月色》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熟读《荷塘月色》一文,把握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2.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感悟人生哲理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理解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情感态度,并联系现实生活,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写作手法。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感悟。
3. 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荷塘月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荷塘月色有什么样的印象?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写作背景。
2. 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3.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绘手法。
4. 讨论作者在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生活的无奈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小组讨论:课文中有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为什么?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荷塘月色有什么样的感悟?二、拓展阅读1. 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2. 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初中语文申报高级职称评课教案
初中语文申报高级职称评课教案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教案:两天,十二节课听下来,收获颇多。
十二堂课,每位上课教师都倾注心血,精心准备。
在文本的挖掘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在学生活动的安排上都下足了功夫,上出了精彩,上出了个性。
一是课改意识较为强烈。
参赛教师都能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备课和教学,课堂上不仅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而且也注重语文的人文性。
教学过程中能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展示自我、展现个性的空间。
组织学生交流时,能充分尊重和肯定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回答,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变化无疑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是注重文本解读,适度拓展。
此次优质课的四片选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鹤群翔空》《奇妙的克隆》都具有较强的人文色彩,有些课文内涵丰富,可开掘的资源很多。
老师们都注意对文本进行充分解读和钻研,大多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组织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并能结合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不仅使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理解,还使学生的视野和课堂教学的空间得到了较好开拓。
比如育才中学的刘杰老师,在《奇妙的克隆》教学中,对文本挖掘深入,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和灵性。
当学生还沉浸在科学带给人们的奇妙之时,老师巧妙借助“假如你也被克隆,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什么?",引发学生对“珍爱生命”这一话题的深入思考,让学生明白“热爱科学,更应珍爱生命”的道理。
合理的拓展,延伸了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引导和谐融为一体。
三是凸显对话意识,整合教学资源。
这次评选都是借班上课,授课教师虽都是与陌生的学生进行交往,对学生不是特别了解,但他们大都能在课堂上沉着冷静地与学生进行充分的对话和交流。
在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及师生之间的对话中,学生产生了思想碰撞的火花,张扬了个性。
教师星级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课题:《荷塘月色》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塘美景的细腻描绘。
- 学习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联想来丰富文学感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对荷塘美景的描绘。
- 学习并运用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情境教学法- 比较分析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荷塘美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荷塘的美丽。
2. 提问:你们对荷塘有什么样的印象?想不想知道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怎样的?二、自主阅读,感知内容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画出重点句子,并做好笔记。
2.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三、讨论分析,探究方法1. 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写荷塘美景来抒发情感。
四、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2.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怎样的吗?2.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二、深入分析,体会情感1. 讨论作者对荷塘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拓展延伸1. 让学生以“我的荷塘”为题,写一篇作文。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变化和顺境逆境一、教材分析本教材是高教版《哲学与人生》是中职学生的德育必修课,体现了哲学知识和人生智慧的高度结合。
本课第二单元第五课,从哲学观点上看是辩证法中发展的基本观点,从人生观上看指向的是学生的人生发展问题。
它与第四课、第六课共同体现“用辩证法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内容。
要求掌握发展的观点,并指导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的顺境逆境。
二、学情分析1、从理论上,学生在前四课基础上具备了一定分析思考能力。
为学好本课奠定了基础;2、他们毕竟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失败者,很多同学进入职校是被迫的,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产生了自卑心理,并且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但躲避不是办法,他们也渴望在学校重新树立一种自信,找到自己发展的动力,所以学习这节课的动机还是强烈的。
3、现在孩子们的家境都不错,父母呵护备至,男女生都有些娇气,但又不可能真正把他们换一个环境,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在顺境教育。
也有个别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不要抱怨。
4、该班级是实验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认真,愿意参加自主学习活动,表达能力不错,曾经有学生就在我的课堂上发言时被巡视的老师发现,推荐去发表国旗下讲话。
三、教学目标和设计意图1、认知目标:能够用具体的情境说明发展、顺境、逆境的含义;能用类比的方式阐述顺境、逆境的关系;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体验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感悟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3、运用目标: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
目标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也体现了德育课程的特点。
侧重学生的感悟体验,以及对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设计意图重点:1、顺境、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2、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第一个重点确立,一方面是因为顺境、逆境是本课的两个基础概念,古往今来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很多,也容易进行小组活动和拓展延伸。
也符合情感目标。
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就是把它运用到生活中。
第二个重点是本课的落脚点,掌握此问题更有助于学生自觉运用哲学指导行动。
难点:1、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辩证关系)难点依据:依据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学情分析确立,孩子顺境时易娇气,逆境时易抱怨心态,往往不能正确认识顺境、逆境联系转化的关系。
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尤其是让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逆境和挫折,在教学上有比较大的难度。
五、教法、学法分析及设计意图1、确立依据:《哲学与人生》课程特点: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教育目标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认识过程的理论,学生主体性教学要求.在教学互动策略指导下,使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2、教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3、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案例法利用学生身边案例,相关度高的案例,让学生引起共鸣;讨论法可以让学生在大家的思想碰撞中,激发思维,鼓励同学相互诘问,互相帮助,拓宽思考和认识事物的角度,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
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培养合作意识。
探究学习: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学以致用。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课前准备:小组布置任务,由组长细化为几个层次,分配到个人;教师预先对学生收集的资料做一个检查,不完善的进行补充;教师自身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准备各个环节,假如学生发言时间太少,教师的引导和补充;小组评价时每个小组有一人负责记录小组汇报展示的同学和代表小组发言的同学,简单记录小组的讨论要点。
(二)、时政导入,激发兴趣第一组学生展示事先收集神九在太空中的活动照片和中国从60年代起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提出探究问题: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给我们的启示?这是一个开放式导入,有各种回答方式和角度,教师选取一种和今天课的主题相关的进行总结、导入。
运用最新的时政要素,紧跟时代步伐,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产生自豪感。
教师在这种自豪感中顺势引导,成就是我们一代代航天工作人员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得来,是一个不断奋斗、追求的过程,体现了我们航天技术的发展。
为发展这个概念的引出奠定基础。
(三)、研习新课第一部分:思辨明理探究活动一:发现发展含义和实质通过在幻灯上展示教师事先准备的一些运动、变化方式,如上学迟到、竞赛获奖等;请学生思考判断哪些是前进的后退的运动、变化。
了解发展含义。
继续展示一些事物:请学生思考判断哪些是新事物、旧事物。
一般性事物有着明显时间分段的,学生很容易判断。
但有些是刚刚出现的事物,而且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是不是就是新事物,就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出发展的实质。
有学生认为一切变化是没有性质地区别的,需要通过对前进和倒退变化的对比和分析,发现发展的含义。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看待事物不仅要看表面,还需要看到事物的本质。
教师补充在类似电脑算命问题上做一点延伸,命运不是算出来的,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教育。
探究活动二:认识事物的发展和人生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让学生重新展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特别重点展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挫折。
比如1967年中近程导弹发射失败,1974年返回时遥感卫星失败,1994年风云二号发射前事故。
探究问题:1、从以上展示中,请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2、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事物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认识?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说出来,航天事业发展是曲折的,但不能提升到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和统一高度上。
教师可以适时引导总结。
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辉煌成就来源于几代人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断奋斗的结果。
希望学生能够充分思考,概括。
第二个问题设置是希望学生用自己的生活情境,更深刻地理解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求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同时自然过渡到人生也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要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第二部分:情感升华,行为引导探究活动三:顺境、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首先:四个小组分别展示各自收集的资料分别是顺境、逆境中人才的事例(要求最好是学生本校的案例或者是技术能手)小组讨论:顺境、逆境都能出人才,说明了什么?教师在讨论时巡视,有重大偏差的可以直接纠正。
学生发言,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反驳。
学生基本上能够总结出顺境、逆境各自的积极作用。
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提升一下,顺境、逆境都能促进人才的成长,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对待顺境、逆境。
其次:教师补充青蛙的故事、学生重新展示逆境成才案例请思考:处在顺境、逆境中分别注意什么?小组在讨论后要形成一些准则和注意事项。
(顺境六戒、逆境法则)要求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自身的一些缺点,有针对性的制定。
制定的准则、注意事项,小组交流,评选最有针对性、最有实现可能性两组。
通过评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再次:教师把一个小组的事例再拿出来强调,《一位职校毕业生的成长经历》小伟家庭条件优越,从重点幼儿园到重点小学,父母一直让他接受着最好的教育。
幼儿园到小学小伟的表现一直也很优秀。
升入初中后,父母为了让他更好的学习就给他买了台电脑,结果小伟没能发挥电脑的学习作用,迷上了网络游戏,从此,晚上熬夜,课堂睡觉,作业也不做了,导致他的成绩一落千丈,最后在中考中名落孙山。
中考落榜的消息令小伟如梦初醒,这才开始后悔当初不好好学习。
但他并没有一味的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小伟慎重地选择了到了当地的一所职业学校,在那里他认真学习,勤奋钻研,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大赛,最后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成功被一所大型企业录取。
小组讨论:1、找出小伟成长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他的成长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2、结合他的成长经历,你能说出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吗?3、谈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都遇到过什么样的境遇?你是怎么做的。
这个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成长经历,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顺境和逆境经常是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的,如果我们在顺境中安逸懈怠、骄奢放纵,顺境就会变成逆境;而在逆境中奋斗崛起,逆境可以变为顺境。
让学生懂得处在逆境不要抱怨,不要迷失自我,要不懈奋斗;对拼爹情况做出自己的正确分析。
在顺境的时候不要沾沾自喜,要有忧患意识。
达到人生态度教育目的。
学生自身经历讨论一方面挖掘现成的榜样,也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内容。
探究活动四:以积极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案例联播和对比:洪战辉和马加爵请思考:同样处于逆境中两人分别作出了什么选择?两人的人格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两人在面对同样的境遇时,一个是积极进取,保持了健康、可贵的人格,获得了人生的成功;而马则彻底丧失了人格,成为罪犯,连累家人。
不管在什么境遇中都不能丧失人格,保持良好品质。
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还需要要有应变能力、顽强的意志。
保持必胜的信念、总结经验教训。
设置这两个问题一方面是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持健康人格的重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今的社会比较功利,浮躁,很多人为了所谓的利益丧失了人格,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健康人格的重要性,至于能否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做到,这个就不能保证,但至少给他们提出了起码的要求。
(四)、结尾点题,画龙点睛欣赏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最后励志歌曲大合唱,一方面可以再次调动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从歌曲中来领会本课精神。
(五)、评价总结,增强自信通过板书设计来实现,关键是注重逻辑性,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起到总结本课内容作用。
教师对各组表现做最后评价,表扬特别突出的,提出进步快的同学。
通过总结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学,帮助他们自信地投入学习,进而步入社会。
这也是新大纲、新教材所倡导的新理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小组合作,在课前就进入了本课的预习,各个小组的态度是积极的,讨论、发言质量都有所提高,对小组的评价是有评分标准;对某些案例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并有递进关系;在学生收集的职校生成功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职校生也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要树立自己的信心。
这是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的原则,要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设一定条件。
不足之处:学生回答问题时,有些思维敏捷的同学很快回答,这时候就直接过去了,没有考虑到其他同学,改进措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让其他同学发言。
对于思维敏捷的同学给一个要求,让他们把自己要说的东西,在心理加深层次思考。
小组讨论中有些同学不积极,即使参与了,但没有积极思维,对策,对待这些同学可以在以后的发言中,对他们有要求,必须做到。
对表现有进步的小组加强鼓励、奖励,与考评结合。
附件:评价1、评价原则:根据学生的表现,客观真实地评分,有小组的自评和班级其他同学的评价,自我评价和其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