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事件表格图(1618-1914)

合集下载

国际关系大事年表

国际关系大事年表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517年欧洲宗教改革开始1521年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出现155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与新教诸侯签订《奥格斯堡宗教和约》1566—1609年尼德兰革命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英国失败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603—1868年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1618—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0-164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3-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在位1644年中国清军入关1659年法国和西班牙签订《比利牛斯和约》1682-1725年俄国彼得一世在位1683—1699年奥土战争1688年反法的奥格斯堡联盟成立,英国光荣革命1701—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参战各国签订《乌得勒支和约》1709年俄国在波尔塔瓦会战中打败瑞典1718—1721年英西战争,签订《马德里条约》1733—1735年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签订《维也纳和约》1740—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签订《亚琛和约》1756—1763年七年战争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93年3月英、普、奥、西等国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1795年俄普奥第三次瓜分波兰,波兰灭亡1796年拿破仑远征意大利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英、俄、奥等国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1799年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执政1801年2月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1802年英、法签订《亚眠和约》1804年拿破仑加冕成为法兰西帝国皇帝1805年英、俄、奥等国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6年11月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推行大陆封锁政策1807年7月拿破仑与沙皇来历山大一世在涅曼河上会晤,法国同俄、普签订《提尔西特条约》1808年3月法国入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开始1809年4月英、奥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1813年3月英、俄、普、瑞典、西班牙组成第五次反法同盟1814年4月6日拿破仑退位,波旁王朝复辟9月维也纳会议开幕,战胜国重建欧洲秩序1815年9月俄、普、奥签订《神圣同盟条约》11月法国与反法同盟国家签订第二次《巴黎和约》;英、俄、奥、普签订《四国同盟条约》1818年亚琛会议1820年特洛波会议1821年莱马赫会议1822年维罗那会议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主义”1827年英、俄、法签订《伦敦条约》1828-1829年俄土战争,签订《亚德里亚堡条约》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1832-1834年葡萄牙王位继承战争1834年1月英、西、葡三国同盟条约签订1840-1842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1846年美墨战争,美国吞并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法国、普鲁士、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国爆发革命1851-1864年中国太平天国革命1852年路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迫使日本向西方开放1854年3月克里米亚战争开始3月31日日美签订《神奈川条约》1856年2月克里米亚战争交战国签订《巴黎和约》1857年5月印度民族起义1859年苏伊士运河开工(1869年完工)1861-1865年美国内战1861年意大利统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4年普奥联军向丹麦开战1866年普奥战争1868年6月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德国统一1873年10月22日三皇同盟成立1874年中日签订《北京条约》1876年2月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79年10月7日德奥同盟成立1881年6月18日三皇同盟重新订立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同盟订立1887年6月18日德俄签订《再保险条约》1894年1月法俄签订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建立8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1898年4月至8月美西战争1899年9月至12月美国向列强发出关于“门户开放”的照会;布尔战争1900年6月10日八国联军侵华,镇压义和团运动1902年1月30日《英日同盟条约》签订1904至1905年日俄战争1905至1906年第一次摩洛哥危机1907年8月31日《英俄协定》签订1908年10月7日奥匈吞并波黑,波斯尼亚危机爆发1911年7月1日阿加迪尔事件,第二次摩洛哥危机10月10日中国发生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10月15日意土战争1912年10月9日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1913年8月10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年1月18日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7年3月12日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政权被推翻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11月7 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美国关于战后世界和平的“十四点纲领”3月3日苏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18 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开幕5月4日中国爆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1920年1月10日《凡尔赛和约》生效,在日内瓦成立国际联盟4月23日以凯末尔为首的安卡拉国民议会政府成立1921年1月24日协约国举行巴黎会议,讨论赔款问题3月16日英苏签订“临时贸易协定”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召开1922年4月10日—5月19日热那亚会议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1923年1月11日法比军队占领鲁尔10月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凯末尔执政1924年1月列宁去世,斯大林接任苏联领导人2月至8月英国、意大利、挪威、奥地利、希腊、瑞典、中国、丹麦、墨西哥等国先后同苏联建交4月9日《道威斯计划》公布,16日德国接受1925年12月10日《洛迦诺公约》正式签字1926年4月24日苏德签定友好和中立条约9月18日德国加入国联,并占有常任理事国一席1927年5月27日英国政府宣布与苏联断交1928年8月27日《非战公约》签字1929年6月7日杨格计划公布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价格暴跌,标志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开始1930年4月22日英、美、法、意、日在伦敦召开海军会议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11月英镑集团组成12月11日《威斯敏斯特法》通过,英联邦建立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任总理,德国开始向独裁体制过渡10月14日德国退出国联11月16日美苏建交1934年4月17日日本发布企图独占中国的“天羽声明”8月2日希特勒任国家元首9月18日苏联加入国联,并担任常任理事国1934-1935年中国红军长征1935年3月16日德国宣布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单方面撕毁《凡尔赛和约》6月18日英德海军协定签订10月3日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爆发1936年1月16日日本退出伦敦海军会议3月7日德国宣布废除《洛加诺公约》,并重新占领莱茵区7月8日西班牙右翼军人叛乱,内战爆发8月德意对西班牙内战进行武装干涉1937年5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1937年《中立法》,即《永久中立法》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开始11月6日意大利参加德日“反共协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1938年3月1日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29-30日慕尼黑协定签订,法、英同意德国吞并捷克西部苏台德区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二战开始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5月26日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6月14日德国攻陷巴黎,雷诺政府倒台,贝当组阁。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时间轴(有残缺)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时间轴(有残缺)

波士顿倾茶事件 美国独立战争 发布独立宣言 法美同盟 西班牙加入对英国斗争 法国怂恿俄国反英国 美英达成协议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英普侵入荷兰 英普荷三国军事同盟(反对法俄奥 西,支持土耳其、瑞典) 法国大革命爆发 普奥同盟攻击法国 俄普奥第二次瓜分波兰 第一次反法同盟确立 俄普奥第三次瓜分波兰 第二次反法同盟 法奥《吕内维尔和约》 英法西荷《亚眠和约》一纸空文 拿破仑加冕 在外交上失去了俄奥等同 盟国陷入孤立,寻求缓和
对法怀柔政策
1894 1895.1.25 1895
1895 1895.3 1895.5 1897 1897 1898 1898.2 1898
英国以埃及名义把尼罗河 作案转让给刚果邦(比利 时),刚果将坦噶尼喀湖 北段走廊给英国。借刚果 英比关于刚果自由邦条约(罗德斯 之手阻止法向西向东扩 和利奥波德二世) 张,两C铁路必经之地 德国的世界政策 中日《马关条约》 英国入侵德兰士瓦,为了 金矿,被布尔人包围。电 詹姆森入侵德兰士瓦 报是对英国极大的侮辱 格雷声明(不明探险队从非洲不同 地区向尼罗河挺近) 英国态度坚定 只要日本不侵犯英国在中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利益就倾向日本 俄奥关于东方问题达成协议——维 持现状 张伯伦-哈兹菲尔德 延缓海军建设 德国海军计划 缅因号事件 美西战争——古巴到菲律宾 帮助美国
1911 1911 1911.11.15 1912 1912 1912-1913.5
布赫劳协议 英德海军谈判 外交对马事件 加强进一步合作 俄意《拉克尼基协定》关于巴尔干 问题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法国占领摩洛 公开表示对德强硬态度。 哥首都 硬的对抗 意土战争 意大利宣布兼并的黎波里 摩洛哥正式成为法国殖民地 意土洛桑和约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保 加利亚、希腊、黑山-土耳其 不愿意开罪于意大利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
近代国际关系从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分为两大时期
第一大时期: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71普法战争
三个阶段:17C中叶至17C末欧洲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分配
第一阶段:
代表事件:
第二阶段:17C末至拿破仑战争结束主要矛盾为英法矛盾并贯穿18C
代表事件:三次较量:1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乌德勒支和约》
2七年战争(1756-1763)英国与法国西班牙
签订《巴黎和约》,普鲁士和奥地利萨克森
签订《胡贝尔茨堡和约》
3 拿破仑战争
第三阶段:1814-1871 英俄普奥的分赃基础上建立了维也纳体系俄成为欧洲大陆新霸主
代表事件:克里米亚战争意大利德国统一1861年俄国农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基本上确立其资本主义制度,全球性的国
际关系体系开始形成
第二大时期;1871年普法战争至1918年世界大战自有资本主义发
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第一阶段:19C末最后30年
代表事件:非洲:埃及,喀麦隆,刚果,苏丹,马达加斯加,沦为殖
民地
拉美:美采取门罗主义极力扩张
亚洲:法占印支,英兼并缅甸并迫使阿富汗成为其保护国
美吞并夏威夷中国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19C末
20C初,世界瓜分完毕,形成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特点:自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第二阶段:19C末20C初。

帝国主义最终形成
代表事件:三次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英布战争日俄战争
第三阶段:1914-1918
代表事件:十月革命,一战。

国际关系史脉络18401991

国际关系史脉络18401991

资料共享] 国际关系史脉络(1618---1991)国际关系史, 脉络国际关系史, 脉络国际关系史脉络(1618---1991)国际关系发展脉络三十年战争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有一种两极格局“态势”在发展。

一个重要原因是宗教改革运动所肇始。

这个运动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出现了两大教区:在北欧德国北部联省共和国英国形成新教教区,在奥地利西班牙意大利形成天主教教区。

在法国则是新教与天主教分庭抗礼。

而两大教区犬牙交错的地方容易发生冲突。

而引起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就是发生在波希米亚的“掷出窗外事件”。

在当时的欧洲国际关系中形成了天主教同盟与新教同盟。

这样欧洲国际关系两极化趋势更加明显。

不久三十年战争爆发。

三十年战争后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而这一体系是多极均势体系,且在运行不久就受到外部力量影响,并使得欧洲的权力向两翼转移。

一方面,在西欧国际关系舞台上由英国法国西班牙奥地利角逐中,英国作为在欧洲的西翼力量开始干预欧洲均势。

在迫使西班牙缔结《比利牛斯条约》后,法国便插手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

在爆发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在英国的干预下,法国称霸欧洲大陆的态势遭到遏制,从此英国作为在欧洲西翼力量开始干预欧洲国际关系。

另一方面,在东欧国际关系中有瑞典俄国波兰的角逐,俄国打败了瑞典成为滨海强国,在欧洲东翼开始影响洲国际关系。

而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则给俄国机会。

当1740年奥地利皇帝逝世时。

许多国家都敲诈奥地利。

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形成了英奥为一方,以法普为另一方的态势。

结果英普实力上升,法奥实力下降。

战后发生了外交革命,形成了联盟颠倒:形成以英普为一方,以法奥俄为另一方的态势。

不久七年战争爆发。

正当法军与奥军攻打普军时俄军在东线也打击普军。

可正当普军即将战败时,俄国沙皇逝世,登基的新沙皇与普鲁士国王是亲属关系,因此俄军便退出战争。

这样普军再次击败奥军。

七年战争一个重要结果是俄国作为欧洲的东翼影响欧洲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史事件表格图(1914-1945)

国际关系史事件表格图(1914-1945)
1937
七七事变
1938
伯希特斯加登和戈得斯堡会谈
9.30《慕尼黑协定》
9.30《慕尼黑协定》
3月,吞并奥地利
五月危机
伯希特斯加登和戈得斯堡会谈
9.30《慕尼黑协定》
1939
《有田-克莱齐协定》
6月,法国沦亡
3月,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5月,德意军事同盟
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9月,闪击波兰
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2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2.2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11月,德黑兰会议
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
8月,魁北克会议
11月,开罗会议
11月,德黑兰会议
8月,魁北克会议
11月,开罗会议
1944
6月,诺曼底登陆
6月,诺曼底登陆
1945
2月,雅尔塔会议
4-6月,旧金山制宪会议
7月,波茨坦会议
4-6月,旧金山制宪会议
5.8德国投降
2月,雅尔塔会议
4-6月,旧金山制宪会议
7月,波茨坦会议
2月,雅尔塔会议
4-6月,旧金山制宪会议
7月,波茨坦会议
9月,日本投降
1922《九国公约》
1922
戛纳会议,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俄德《拉巴洛协定》
1923
鲁尔危机
鲁尔危机
1924
《道威斯计划》
《中苏协定》
国民党一大,大革命开始《中苏协定》
1925
《洛迦诺公约》
1926
1927
田中奏折
大革命失败
1928
《非战公约》(《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1929
《杨格计划》
金融危机爆发
1930

国际关系史框架

国际关系史框架

第一编战后国际体系的建立第一章战后国际形势与国际力量对比第一节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第二节对战败国的处理1、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2、五国和约的签署3、四强分区占领德国4、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第二章冷战的形成第一节美国的全球战略1、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联合国家宣言(2)罗斯福的世界蓝图2、杜鲁门主义(1)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和遏制思想(2)丘吉尔富尔顿“铁幕“说(3)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3、马歇尔计划第二节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战后初期的苏联外交政策2、中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3、情报局和经互会的建立第三节德国的分裂与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布鲁塞尔条约的缔结2、柏林危机和德国的分裂3、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1)《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的签订(2)北约的诞生(3)从普利文计划到巴黎协定(4)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第三章战后初期亚洲和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第一节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1、三大外交方针的提出与确立2、中苏结盟(1)中苏结盟的背景和原因(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协议的主要内容(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3、新中国外交的开展(1)与友好国家建交并发展关系(2)清理在华帝国主义势力(3)中美关系第二节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和日内瓦会议1、朝鲜战争(1)朝鲜半岛光复与南北独立(2)美军介入并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3)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4)朝鲜停战谈判2、印度支那战争(1)八月革命(2)法国殖民统治卷土重来(3)中国的国际主义援助3、1954年日内瓦会议(1)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2)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讨论第三节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及其在亚太的同盟体系1、美国单独对日媾和(1)旧金山对日单独和约(2)《日美安全条约》和《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2、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同盟体系(1)《澳新美安全条约》的缔结(2)《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的缔结第四节亚洲国家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1、尼西亚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2、印巴分治(1)印度教徒同穆斯林发生教派冲突(2)蒙巴顿分治方案(3)克什米尔成为印巴冲突的根源第五节战后中东1、叙利亚与黎巴嫩获得独立2、巴勒斯坦问题和第一次中东战争(1)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81(二)号决议(2)第一次中东战争3、埃及共和国的建立第二编战后国际体系的变化第四章苏联对外战略调整机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第一节冷战对峙下苏联对外战略的调整1、苏联“三和”路线的确立2、美苏冷战政策的强化第二节苏联缓和与西方关系的最初努力1、奥地利国家条约2、四国首脑日内瓦会议3、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4、苏联与日本恢复邦交第三节美苏关系:从局部危机到有限缓和1、戴维营会谈2、U-2飞机事件与四国首脑会议的流产3、苏美首脑维也纳会议4、第二次柏林危机5、古巴导弹危机6、美苏“热线”的建立与《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第四节越南战争与美苏关系1、越南战争与美苏关系的“冻结”2、葛拉斯保罗会谈3、《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五节社会主义阵营:从内部危机到公开分裂1、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的恢复与反复2、波兹南事件3、匈牙利事件4、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勃列日涅夫主义5、中苏分裂第五章西方阵营的变化第一节西欧走向一体化1、战后西欧一体化的原因2、从《巴黎条约》到《罗马条约》3、欧共体的扩大第二节戴高乐主义1、法德和解2、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3、法苏关系与法中建交第三节从“哈尔斯坦主义”到“新东方政策”1、勃兰特与“新东方政策”2、《东方条约》3、《四大国协定》与两德《基础条约》第四节日本外交政策的调整1、《新日美安全条约》与日美关系2、无第六章第三世界的崛起第一节第三世界的形成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亚非会议的召开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77国集团的形成第二节亚洲国家的反帝反霸斗争1、印度支那人们的抗美救国斗争2、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立第三节阿拉伯国家反帝反霸反侵略斗争1、苏伊士运河事件与第二次中东战争2、艾森豪威尔主义3、第三次中东战争4、第四次中东战争5、埃以《戴维营协议》第四节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反霸斗争1、英法葡殖民地的瓦解2、刚果事件3、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4、南部非洲人民反对百人种族主义的斗争(1)津巴布韦取得独立(2)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覆灭(3)纳米比亚取得独立第五节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反对霸权的斗争1、多米尼加反美斗争与美国的干涉2、巴拿马争取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3、拉美国家的联合自强与反霸斗争第六节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1、南北对话2、南南合作3、发展中国家反对海洋霸权的斗争第七章美国对外战略调整与东西方关系缓和第一节美国的内外困境第二节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1、尼克松主义的出台2、美国的战略收缩第三节东西方关系的缓和1、尼克松的对苏缓和政策2、勃列日涅夫的缓和战略3、美苏首脑会谈4、《美苏贸易协定》5、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谈判(1)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2)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6、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7、中欧裁军会议第八章美苏争霸新态势第一节缓和背景下的美苏对外战略1、卡特政府与缓和战略2、苏联的全球性进攻战略第二节苏联的扩张浪潮1、苏联在南亚的渗透2、苏联在非洲的扩张3、苏联支持越南反华与侵略柬埔寨第三节苏联入侵阿富汗与卡特主义的出台1、苏联入侵阿富汗2、卡特主义的出台第四节里根上台与美苏新冷战1、新遏制战略2、美苏军控谈判失败(1)欧洲中程导弹谈判及其失败(2)裁剪战略核武器谈判及其失败3、“战略防御计划”与美苏军备竞赛的升级4、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反击5、美国与波兰危机第三编战后两极体系的瓦解第九章走向多极世界第一节国际关系的新变化1、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的新特点2、无第二节主要国家的改革与对外关系变化1、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欧共体的深化与扩大(1)政治一体化的发展(2)“尤里卡“计划(3)建立统一大市场3、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日关系第三节第三世界的动荡1、两伊战争2、黎巴嫩战争3、柬埔寨问题4、中美洲动荡与拉美债务危机(1)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动荡(2)孔塔多拉集团与利马集团(3)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4)拉美债务危机第十章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与美苏关系第一节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第二节苏联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1、以让步推动裁军进程2、通过首脑会晤改善与美国的关系3、谋求建立“全欧大厦”4、减少对第三世界的卷入,改善苏中关系第三节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第十一章雅尔塔体系的崩溃第一节东欧剧变1、波兰:团结工会上台2、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围绕重评历史展开的变革3、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转变4、民主德国:柏林墙的坍塌第二节两德统一1、德国统一的内部进程2、关于德国统一的“2+4会议”(1)德国统一后与军事联盟的关系问题(2)统一后的德国与波兰边界问题(3)结束四大国在两个德国的“权利和责任“问题第三节苏联解体第四编向新的国际体系过度第十二章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政策第一节北美自由贸易区和美洲自由贸易区第二节克林顿政府的参与和扩展战略1、加强安全的战略(1)灵活的有选择的参与军事战略(2)新时期的同盟战略与整体的地区安全战略(3)美国参与的和平行动的指导方针2、促进美国经济繁荣的战略(1)战略贸易理论与国家出口战略(2)倡导自由贸易体制谋求对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3)公平贸易口号下的单方面强制手段3、促进民主战略(1)“民主和评论”与人权政策的提出(2)支出俄罗斯的民主改革进程(3)西半球民主共同体与对海地、古巴的制裁第三节乔治·W·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1、抨击“接触战略”:2001年美国《四年防务审查报告解读》2、“9·11事件”和布什政府的对外战略第十三章欧洲格局的重建第一节前南地区的动荡1、波黑内战2、科索沃战争第二节从“马约”、“阿约”到“尼约”: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经济一体化的发展2、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3、欧盟东扩第三节冷战后的北约1、北约重新整合2、北约东扩第四节冷战后俄罗斯外交的演变1、向西方“一边倒”时期2、“多极化外交”时期3、普京的“务实外交”第十四章冷战后的亚太地区形势第一节APEC的建立与发展1、APEC的建立和中国代表权问题2、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二节冷战后的东北亚1、朝鲜半岛的核危机2、朝韩首脑《6·15联合宣言》和朝鲜对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3、冷战后的日本第三节冷战后的东南亚1、印度支那局势趋于平稳2、东盟地区论坛和“10+3”、“10+1”机制第四节南亚局势与印巴关系1、南亚局势2、印巴局势第五节阿富汗和中亚局势1、“9·11事件”前的阿富汗局势2、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3、冷战后的中亚形势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第十五章冷战后的中东和非洲局势第一节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核查危机1、海湾战争2、美伊核查危机第二节马德里和平进程起步1、马德里和平会议的召开2、多边谈判3、约旦河以色列问题的政治解决4、叙以和黎以谈判第三节奥斯陆协定和起伏跌宕的巴以谈判1、奥斯陆协定(1)巴解自治和以色列相互承认协议(1993年9月9日)(2)巴以《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1993年9月13日)(3)《加沙-杰里科协议》(1994年5月4日)(4)《关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过度协议》(1995年9月28日)2、巴以和平进程总体僵局、局部进展的阶段(1)《在希伯仑重新部署军队的议定书》(1997年1月17日)(2)《怀伊备忘录》(1998年10月23日)(3)《沙姆沙伊赫备忘录》(1999年9月4日)(4)巴以美戴维营首脑会谈(2000年7月11日至25日)3、巴以谈判全面停滞第四节冷战后的非洲局势1、冷战结束带来的冲击(1)前苏联“非资本主义道路”破产所产生的影响(2)西方国家的诱压(3)部族主义对国家的稳定提出挑战(4)宗教极端主义势力乘虚而入2、非洲发展的前景和中非合作第十六章联合国任重道远第一节联合国改革1、联合国机构改革(1)加利改革的挫折(2)安南《革新联合国:改革方案》2、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第二节第二代维持和平行动1、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2、《和平纲领》3、第二代维和行动(1)冷战后维和行动的特点(2)联合国索马里行动的挫折第三节国际裁军与军备控制的进展1、《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正式生效2、《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署3、《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限期延长。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一、三十年战争1、波西米亚—巴拉丁阶段(1618—1624)神圣罗马帝国战胜斐南二世战胜波西米亚起义军腓特烈一世;2、丹麦战争阶段(1625—1629)英国、荷兰、丹麦于1625年结成同盟,1629年丹麦被迫签订《吕贝克合约》神圣罗马帝国战胜丹麦;3、瑞典战争阶段(1630—1635)签订《布拉格合约》神圣罗马帝国战胜瑞典;4、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法国、荷兰、瑞典结盟,瑞、法联军战胜神圣罗马帝国斐迪南三世;二、《维斯特伐利亚合约》1、内容①欧洲领土的调整:瑞典占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重要港口,法国获得阿尔萨斯;②帝国宗教关系:重申“教随国定”的原则;③德意志国家体制:承认德意志各帮诸侯享有内政、外交的自主权以及扩大的领土;④确立国家主权:瑞士、荷兰独立;2、意义①确立了由主权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②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③积极促进了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④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⑤实践上肯定了国际关系中国家主权的基本原则;⑥立了条约必须遵循,对违约国可实行集体制裁的条例;⑦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伦,是国际法脱离神权的束缚;⑧在西欧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关的制度;三、资产阶级革命1、两次内战:第一次(1642—1646);第二次(1646—1649);2、克伦威尔;3、光荣革命(不流血的革命);四、英荷战争1、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英国于1651年10月9日颁布了新的航海条例,即《扩大商船队和奖励英国本国航运条例》,荷兰拒绝承认,1652年爆发战争,荷兰战败于1654年4月签订了《威斯敏斯特条约》并被迫接受1651年的《航海条例》,《威斯敏斯特条约》的签订是荷兰衰落的开始;2、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法国站在荷兰一方参战,荷兰战胜,两国于1667年7月31日签订了《布雷达条约》;3、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1674):签订了第二个《威斯敏斯特条约》;4、三次英荷战争的意义: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的商业霸权与海上优势逐渐转移到英国的手中,英国开始登上了海上霸主的宝座。

国际关系史·笔记

国际关系史·笔记

一.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1.起因:神圣罗马帝国与德意志诸侯意欲削弱对方力量,借新教与天主教之争而发起战争2. 导火线:斐迪南二世任波西米亚国王,遭民众反对。

布拉格议会中的新教徒代表将国家派来的官员抛出窗外(史称“抛出窗外事件”),次日发动布拉格起义。

3. 过程:(1)波西米亚—巴拉丁阶段(1618~1624年)波西米亚和巴拉丁联军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作战。

斐迪南二世联合天主教联盟和西班牙击败联军,波西米亚成为奥地利的一个省,西班牙占领巴拉丁。

(2)丹麦战争阶段(1625~1629年)英国、荷兰、丹麦为了打击斐迪南二世结成同盟,由丹麦派兵德意志北部,被皇帝击败。

斐迪南二世控制北部德意志。

皇帝颁布归还教产敕令,规定新教诸侯将1552年之前夺取的土地归还天主教诸侯。

(3)瑞典战争阶段(1630~1635年)瑞典为在波罗的海争霸,入侵德意志北部,取得法国和德意志新教诸侯支持。

战争初期,瑞典作战顺利,占领了德意志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以及慕尼黑。

但在吕岑战役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斯二世阵亡,瑞典军队逐步退至波罗的海沿岸。

斐迪南二世与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缔结《布拉格和约》,同意不在该地区实施《教产归还敕令》。

斐迪南二世再次获胜。

(4)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年)法国与瑞典、荷兰结盟对斐迪南二世宣战,斐迪南二世得到西班牙、巴伐利亚、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的支持。

法国在战争初期战绩一般,但瑞典占领了北部和中部德意志。

1637年,斐迪南二世去世,其子费迪南三世即位,在军事上败给瑞典。

西班牙因国内反西班牙革命以及对法作战的失利,丧失了在欧洲的军事优势。

费迪南三世被迫求和。

4. 结果: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瑞典占有西波美拉尼亚和部分东波美拉尼亚、维斯马以及不莱梅和维尔登,控制奥得河、易北河以及威悉河口(2)法国获得阿尔萨斯(3)重申教随国定原则(4)承认德意志各邦诸侯享有内政外交自主权(5)确认瑞士退出神圣罗马帝国。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

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 德国分裂,德军解散。 • 决定联合国代替国联,联合国安理会五常拥有否决权。 •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为独立的联合国安理会成员。
• 乔治 克里孟梭(时任法国首相) • 复仇,最大限度削弱德国(二战原因之一) • 重建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凡尔赛-华盛顿 形成
巴黎和会
• 1919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分赃会议,签订了以《凡尔赛 和约》为主的一系列和约,总称巴黎和约。形成战后帝国 主义在西方的“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会议
• 1912-1922在美国召开,巴黎和会的继续。 • 签订《四国公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
• 英国 光荣孤立政策 • 1902 英日同盟 • 1904英法 • 1907英俄同盟
凡尔赛---华盛顿格局(1919-1939)
从欧洲的格局走向世界的格局 被称为“最失败的格局” 被联合国代替
巴黎和会
• 伍德罗 威尔逊(时任美国总统)---”十四点原则“(争取 世界霸权)
• 大卫 劳合 乔治(时任英国首相) • 保持英国优势,削弱德国,维持欧洲大陆均势国际关系史 Nhomakorabea开端
• 威斯特伐利亚格局(1648-1815) • • • • • 国家观念的形成 来源---30年战争 丹麦出兵、瑞典出兵、法国瑞典出兵、神圣罗马帝国战败 导火索---波西米亚 抛出窗外事件 新教vs天主教
维也纳格局(1915-1914)
欧洲五强(维也纳和会):英国(不希望法、俄干涉内政)、 法国(平等谈判)、俄国、普鲁士(崛起阶段)、奥地利 (不希望各国干涉中欧) (各国争取自身利益) 主办:梅特涅 奥地利外相 均势战略安排 欧洲协调---法国加入---五国同盟---失败 黎塞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历史事件汇表

历史事件汇表
1939-1945年
全球范围
轴心国和同盟国
由于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扩张而引发的战争,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冷战
1947-1991年
欧洲、北美、亚洲和南美等地
美国和苏联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对抗,导致了国际紧张局势和局部冲突。
柏林墙的建立与拆除
1961-1989年
德国柏林市
东德政府和西德政府
东德政府在柏林市建造了柏林墙,以阻止居民逃往西德。1989年,柏林墙被拆除,标志着东西德的统一。
中国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
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和群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一场政治运动,导致了社会动荡和大量人员伤亡。
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9-1972年
月球表面和美国宇航局控制中心
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等
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等人登陆月球表面,成为首次登月的宇航员。
历史事件汇表
事件名称
时间
地点
参与人物
描述
黑船事件
1853年
日本
美国海军准将佩里
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驶入日本江户湾,迫使日本开放国门。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
欧洲、中东、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协约国和同盟国
主要因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和经济矛盾而引发的战争,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

近代国际关系大事年表

近代国际关系大事年表

近代国际关系大事年表近现代国际关系史(1648-1945年)复习要点1. 三十年战争2.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及合约按3. 《比利牛斯合约》4.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与《乌得勒支和约》5. 北方大战6.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7. 七年战争与1756年外交革命8. 俄普奥三分波兰9. 《提尔西特和约》10. 大陆封锁政策11. 1814年维也纳会议及《最后议定书》12. 1848年欧洲革命13. 神圣同盟14. 四国同盟15. 门罗宣言16. 克里米亚战争与《巴黎和约》17. 德国统一与普法战争,《法兰克福和约》18. 三皇同盟19. 三国同盟20. 三国协约(协约国)21. 东方问题22. 光荣孤立政策23. 三国干涉还辽24. 法绍达事件25. 美西战争26. 英布战争27. 日俄战争与《朴资茅斯和约》28. 门户开放政策29. 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30. 英日同盟31. 《拉匡尼基协定》32. 两次巴尔干战争33. 萨拉热窝事件34.35. 威尔逊十四点36. 《和平法令》37. 《布列斯特和约》38. 英苏贸易协定39. 热压那会议与《拉巴洛条约》40. 《凡尔赛和约》4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2. 国际联盟43. 《四国条约》44. 《五国海军条约》45. 《九国公约》46. 《洛桑和约》与《关于海峡制度公约》47. 《道威斯计划》48. 《洛迦诺公约》49. 《非战公约》50. 《杨格计划》51. 胡佛延债宣言52. 不承认主义53. 李顿调查团报告书54. 田中奏折55. 斯特莱沙阵线56. 《英德海军协定》57.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58. 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59. 《东方洛迦诺公约》60. 苏法,苏捷互助条约61. 《蒙特勒海峡公约》62. 《不干涉协议》63. 30年代美国的中立政策64. 睦邻政策65.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建立66. 绥靖政策67. 《慕尼黑协定》68. 德意军事同盟条约69. 英法苏谈判70.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71. 《有田-克莱琪协定》72.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73. 《苏日中立条约》74. 《租借法》75. 欧战初期丘吉尔政府的对外政策76. 东方战线77. 珍珠港事变78. 《大西洋宪章》79. 《联合国家宣言》80.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81. 东方慕尼黑阴谋82. 第二战场83. 开罗会议84. 德黑兰会议85. 布雷顿森林会议86.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87. 雅尔塔体系88. 旧金山会议89. 波茨坦会议90.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618—1945)战前国际关系史重要论述题1、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后确定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作用和意义?2、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欧洲国际关系?3、维也纳体系的形成与特点?4、俾斯麦外交体系形成与解体?5、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三次战争及后果?6、试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德矛盾?7、简述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8、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主要意义?9、试述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0、试述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立政策?11、简述欧战初期丘吉尔政府的对外政策?12、试述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1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经过及意义?14、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15、雅尔塔会议及相关一些国际会议盟国对战后世界格局作出了怎样的安排。

国际关系发展脉络

国际关系发展脉络

国际关系史脉络(1618---1991)国际关系发展脉络三十年战争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有一种两极格局“态势”在发展。

一个重要原因是宗教改革运动所肇始。

这个运动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出现了两大教区:在北欧德国北部联省共和国英国形成新教教区,在奥地利西班牙意大利形成天主教教区。

在法国则是新教与天主教分庭抗礼。

而两大教区犬牙交错的地方容易发生冲突。

而引起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就是发生在波希米亚的“掷出窗外事件”。

在当时的欧洲国际关系中形成了天主教同盟与新教同盟。

这样欧洲国际关系两极化趋势更加明显。

不久三十年战争爆发。

三十年战争后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而这一体系是多极均势体系,且在运行不久就受到外部力量影响,并使得欧洲的权力向两翼转移。

一方面,在西欧国际关系舞台上由英国法国西班牙奥地利角逐中,英国作为在欧洲的西翼力量开始干预欧洲均势。

在迫使西班牙缔结《比利牛斯条约》后,法国便插手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

在爆发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在英国的干预下,法国称霸欧洲大陆的态势遭到遏制,从此英国作为在欧洲西翼力量开始干预欧洲国际关系。

另一方面,在东欧国际关系中有瑞典俄国波兰的角逐,俄国打败了瑞典成为滨海强国,在欧洲东翼开始影响洲国际关系。

而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则给俄国机会。

当1740年奥地利皇帝逝世时。

许多国家都敲诈奥地利。

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形成了英奥为一方,以法普为另一方的态势。

结果英普实力上升,法奥实力下降。

战后发生了外交革命,形成了联盟颠倒:形成以英普为一方,以法奥俄为另一方的态势。

不久七年战争爆发。

正当法军与奥军攻打普军时俄军在东线也打击普军。

可正当普军即将战败时,俄国沙皇逝世,登基的新沙皇与普鲁士国王是亲属关系,因此俄军便退出战争。

这样普军再次击败奥军。

七年战争一个重要结果是俄国作为欧洲的东翼影响欧洲国际关系。

1789-1915年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期间,欧洲国际关系形成以法国为一方,以反法同盟为另一方的态势,欧洲权力向两翼转移的迹象更加明显。

国际关系史事件表格图(1618-1914)(汇编)

国际关系史事件表格图(1618-1914)(汇编)

英法奥西荷瑞典丹麦俄土1618-1648 1640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三十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9 -165 9法西战争:《比利牛斯条约》法西战争:《比利牛斯条约》1652-1654第一次英荷战争:《威斯敏斯特条约》第一次英荷战争:《威斯敏斯特条约》1655-1659参与法西战争1657瑞典丹麦战争:《哥本哈根和约》1657瑞典丹麦战争:《哥本哈根和约》1660 夺取松德海峡自由通行权夺取松德海峡自由通行权夺取松德海峡自由通行权1665-1667 第二次英荷战争:《布雷达和约》第二次英荷战争:《布雷达和约》1667遗产战争:《亚琛和约》1667遗产战争:《亚琛和约》167 2-16 74 1672-1678第三次英荷战争:《多佛尔条约》法荷战争:《奈梅跟和约》第三次英荷战争:《多佛尔条约》法荷战争:《奈梅跟和精品文档约》1688-1697 16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奥格斯堡同盟战争:《里斯维克和约》1683-1699奥土战争《卡洛维茨条约》奥格斯堡同盟战争:《里斯维克和约》1678-1681,1695,1696与土耳其发生战争:争夺黑海出海口1683-1699奥土战争《卡洛维茨条约》奥格斯堡同盟战争:《里斯维克和约》1701-1712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乌德勒支和约》1701-1721北方大战:《尼什塔特和约》英法奥普(德)俄土意美1740-1748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亚琛和约》1756(外交革命)英普《威斯敏斯特条约》英普《威斯敏斯特条约》1756-1763 七年战争:《巴黎和约》和《胡贝图斯堡和约》1768-1774 1772俄普奥第一次瓜分波兰1772俄普奥第一次瓜分波兰俄土战争:《库楚克—凯纳吉条约》1775-1783 独立战争:《巴黎和约》援助美国的独立战争1780武装中立独立战争:《巴黎和约》1787-1792 俄土战争:《雅西和约》1789-1794 资产阶级革命1793俄普奥第二次瓜分波兰1799-1814 1812-1814美英战争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

国际关系史 历史事件时间表

国际关系史  历史事件时间表
10月10日,安第斯条约组织
1970年
03月18日,柬埔寨朗诺政变
09月08-10日,第三次不结盟
1971年
03月26日,东巴宣布独立
05月27日,苏埃友好合作条约
08月09日,苏印和友合作条约
09月03日,柏林四方协定签署
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席位
11月21-12月17,第三次印巴战争
10月16,勃列日涅夫上台
1965年
04月08日,布鲁塞尔条约签订
8月5-09月23,第二次印巴战争
08月09日,新加坡共和国成立
09月30日,印尼军事政变
1966年
01月10日,印巴塔什干宣言
01月29日,卢森堡妥协
1967年
02月14日,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
06月05-10日,第三次中东战争
06月23-25日,葛拉斯堡罗会谈
07月01日,欧洲共同体成立
08月08日,东南亚国家联盟
11月22日,联合国242号决议
1968年
01月09日,阿石油输出国组织
06月12日,联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08月20日,苏联入侵捷克斯洛
1969年
03月02-17,珍宝岛战役开始
07月25日,关岛主义提出
06月04-21日,******东欧5国
10月01日,苏联对北欧6点建议
12月07-10日,美苏中导条约
1988年
5月29-6月2,美苏莫斯科会晤
08月08日,安古南美四方协议
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成立
1989年
02月25-26日,老布什访华
05月12日,布什超越遏制战略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识表解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识表解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识表解一、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变......二、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近现代国际关系概况(各表均须结合课本掌握)★世界格局的变化重要的国际会议★、重要的国际条约★重要的国际组织三、主要大国间的关系1.英法关系:①基础史实18世纪,英法既在欧洲争霸,又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

(七年战争)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最后打败了法国。

(第一次反法同盟)19世纪中期,英法联合在克里木战争中打败俄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缔结协约,共同对德。

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英法操纵国联排斥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都采取了绥靖政策。

二战中,英、法联合对德作战,并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战后,英、法都加入北约组织。

1986年后以英法同为欧共体成员国。

②归纳认识:双方关系时而争夺,时而联合.工业革命前,双方争夺欧洲霸权与殖民利益,敌对关系居于主导;工业革命后联合居于主导,联合主要在于对俄、侵华、对付共同敌人德国共同主宰国联,推行绥靖政策.二战后两国国际地位下降.2.法德关系:①基础史实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普、奥积极组织反法同盟。

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

19世纪晚期,法德矛盾十分尖锐。

双方加入不同军事集团对抗。

一战爆发后,法德在西线对抗,进行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巴黎和会后,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

收回阿尔萨斯洛林,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索取战争赔款.30年代,法国纵容了德国的侵略。

二战初期,德国进攻,法国沦亡。

二战结束时,法国同美英分区占领西部德国。

西德成立后,法德同为北约与欧共体成员国,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②归纳认识:法德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原因在于双方对欧洲霸权德争夺.普法战争对双方关系有重要影响,埋下相互仇恨的种子.20世纪中期以来法德关系改善.3.英德关系:①基础史实从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始终联合普奥反法。

国际体系的演变

国际体系的演变

国际体系的演变1、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欧洲处于封建割据状态,主权国家缺失。

2、现代欧洲诞生的要素所谓“现代”,是相对于“中世纪”而言,现代欧洲诞生之根本在于冲破中世纪教会帝国的樊笼。

以下三大因素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A、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鼎盛于16世纪(时间相当于中国的明朝)。

文艺复兴运动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充分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

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B、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最初只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但无形中给欧洲带来了自由、宽容的新气息,促进了欧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进步。

欧洲的各个国家也因为各自的宗教信仰而加强了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国家的精神凝聚力。

马丁·路德(1483-1546年)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挑战罗马教廷权威,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宗教改革持续100多年,大致到1648年告一段落加尔文(1509-1564年)法国神学家,1650年代在日内瓦建立了神权共和国C、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15世纪后期-16世纪初,发生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同时期开辟了欧洲前往东方的海上通道,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促使地中海沿岸的经济活动进入了数千年来最活跃的时期。

跨洋商业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海外贸易累积的财富激发欧洲人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事业,促使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最终直接、间接地激发了帝国主义。

在欧洲社会结构方面,商人们先后取代了南欧与北欧的封建领主,成为社会中最具权势的阶层。

在英国、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资产阶级逐步控制了本国的政治和政府。

3、现代国际理念意大利城邦的外交实践现实主义政治理念国家主权概念现代国际法4、三十年战争(1618-1648)四个阶段1.波希米亚阶段(1618-1623)2.丹麦阶段(1625-1629)3.瑞典阶段(1630-1635)4.瑞典-法国阶段(1636-1648)战争爆发: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威斯特伐利亚和会(1644-1648)5、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影响1.领土安排2.宗教安排3.主权概念4.国际规范此和约导致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失去大量领地,也削弱了皇朝对神圣罗马帝国内各邦国的控制,使皇朝陷入中衰,也使德国陷入封建分裂的时代。

国际关系史大事年表(15世纪末至2006年)黑体五号

国际关系史大事年表(15世纪末至2006年)黑体五号

表年事大史系关际国
6
议会罗开行举脑首国三英、美、中 日 62-22 月 11 年 3491 陆登非北在队军英美 日 8 月 01 胜获军苏�战会大勒格林大斯 日 2 月 2 年 3491�日 71 月 7 胜获国美�战海岛途中日美 日 3 月 6 分部一的亚内几新和岛群 门罗所及岛克威、岛关、宾律菲、甸缅、国泰、度印东属荷、坡加新、亚来马、港香占侵本日 月 5-1 》言宣家国合联《署签国 62 等苏、英、美、中 日 1 月 1 年 2491 发爆争战洋平太�港珠珍袭偷本日 日 7 月 21 》章宪洋西大《署签尔吉丘、福斯罗 日 21 月 8 战作德对苏持支明声美英�战宣苏对利大意�发爆争战德苏�联苏攻进国德 日 22 月 6 》约条立中《订签日苏 日 31 》案法借租《署签福斯罗 日 11 月 3 年 1491 约条盟同事军结缔意、日、德 日 72 月 9 案方”圈荣共亚东大“立建出提本日 日 1 月 8 希维都迁�日 1 月 7。阁组当贝�台倒府政诺雷�黎巴陷攻国德 日 41 月 6 退撤大克尔刻敦队军法英 日 62 月 5 府政民国伪立成京南在卫精汪 日 03 月 3 年 0491 始开战二�兰波侵入国德 日 1 月 9 约条犯侵不互订签德苏 日 32 月 8 年 9391 区德台苏部西克捷并吞国德意同英、法�订签定协黑尼慕 日 03-92 月 9 利地奥并吞国德 日 1 月 3 年 8391 成形”心轴京东-马罗-林柏“�”定协**“日德加参利大意 日 6 月 11 始开争战日抗面全民人国中�”变事桥沟卢“动发本日 日 7 月 7 》法立中久永《即�》法立中《年 7391 过通会国国美 日 1 月 5 年 7391 涉干装武行进战内牙班西对意德 月 8 发爆战内�乱叛人军翼右牙班西 日 8 月 7 区茵莱领占新重并�》约公诺加洛《除废布宣国德 日 7 月 3 议会军海敦伦出退本日 日 61 月 1 年 6391 发爆争战亚比俄塞埃略侵利大意 日 3 月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法奥西荷瑞典丹麦俄土1618-1648 1640资产阶
级革命开始
三十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649 -165 9
法西战争:
《比利牛斯
条约》
法西战争:
《比利牛斯
条约》
165
2-1
654
第一次英荷
战争:《威斯
敏斯特条约》
第一次英荷
战争:《威斯
敏斯特条
约》
165
5-1
659
参与法西战

1657瑞典丹
麦战争:《哥
本哈根和
约》
1657瑞典丹
麦战争:《哥
本哈根和
约》
1660 夺取松德海
峡自由通行
权夺取松德海
峡自由通行

夺取松德海
峡自由通行

1665-1667 第二次英荷
战争:《布雷
达和约》
第二次英荷
战争:《布雷
达和约》1667遗产战
争:《亚琛和
约》
1667遗产战
争:《亚琛和
约》
167 2-16 74 167
2-16
78
第三次英荷
战争:《多佛
尔条约》
法荷战争:
《奈梅跟和
约》
第三次英荷
战争:《多佛
尔条约》
法荷战争:
《奈梅跟和
约》
1688-1697 1688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
结束奥格斯堡同
盟战争:《里
斯维克和
约》
1683-16
99奥土
战争《卡
洛维茨
条约》
奥格斯堡同盟战争:《里斯维克和约》1678-1681,1
695,1696与
土耳其发生
战争:争夺
黑海出海口
1683-1699
奥土战争
《卡洛维茨
条约》
奥格斯堡同
盟战争:《里
斯维克和约》
1701-1712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乌德勒支和约》1701-1721北方大战:《尼什塔特和约》
英法奥普(德)俄土意美1740-1748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亚琛和约》
1756(外交革命)英普《威斯敏斯
特条约》
英普《威斯敏斯
特条约》
1756-1763 七年战争:《巴黎和约》和《胡贝图斯堡和约》
1768-1774 1772俄普奥第一次瓜分波兰1772俄普奥第一次瓜分波兰
俄土战争:《库楚克—凯纳吉条约》
1775-1783 独立战争:《巴
黎和约》援助美国的独
立战争
1780武装中立独立战争:《巴
黎和约》
1787-1792 俄土战争:《雅西和约》1789-1794 资产阶级革命1793俄普奥第二次瓜分波兰
1799-1814 1812-1814美英
战争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

两次《巴黎和约》,《神圣同盟条约》和《四
国同盟条约》。

1812-1814美英
战争
拿破仑战争:维
也纳体系
1815 英俄奥普《四国
同盟条约》
俄奥普《神圣同盟条约》英俄奥普《四国同盟条约》
1818 梅特捏体系之亚琛会议:撤军和赔款,法国回归
1820 梅特捏体系之特洛波会议:意大利那不勒斯王国起义问题
1821 梅特捏体系之莱巴赫会议:特洛波会议的延续,奥地利单独出兵希腊起义
1822 梅特捏体系之维罗纳会议:西班牙革命1823门罗宣言1828-1829 俄土战争:《亚得里亚堡和约》
1830 七月革命(金融
资产阶级)
比利时独立1830-1831波兰
起义
英法俄《伦敦议
定书》
1831-1833 1833俄土《温
卡尔-伊斯凯莱
西条约》土埃战争《屈塔希亚和约》1833俄土《温卡尔-伊斯凯莱西条约》
1839-1841 与土签订有关两海峡的《伦敦海峡公约》第二次土埃战
争:《伦敦协定》
1848 二月革命(共和
国)维也纳起义
匈牙利起义
柏林起义1848-1849奥撒
战争
1854-1856 克里米亚战争:《巴黎和约》
1858 法撒《普隆比埃
协定》法撒《普隆比埃协定》
1859 法奥撒战争:
《苏黎世和约》法奥撒战争:
《苏黎世和约》
法奥撒战争:
《苏黎世和约》
1860 法撒《都灵条
约》法撒《都灵条约》
加里波第起义
1861 意大利王国成
立(威尼斯和罗
马除外)1861-1863美国内战
1864 普奥对丹战争:《维也纳和约》1866 普奥战争:《布拉格和约》
1870-1871 普法战争:《法
兰克福条约》普法战争:《法兰克福条约》德意志帝国成立
1872 三皇同盟:《兴勃隆协定》
1878 柏林会议:《柏林条约》,东方问题。

1879 《德奥同盟条约》
1881 《三皇同盟条约》
1882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德奥意三国同
盟条约
1885-1887 1887两次《地
中海协定》1887两次《地
中海协定》
1887俄德《再
保险条约》
1887俄德《再
保险条约》
保加利亚危机:
《三皇同盟条
约》未续订
1887两次《地
中海协定》
1889泛美会议
1892-1894 法俄同盟成立法俄同盟成立
1898 美西战争:《巴
黎和约》1899 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
1899-1902 英布战争:《韦
雷尼京条约》
1902英日同盟
条约
1904-1905 1904英法协约 1904英法协约 日俄战争:《朴茨茅斯和约》 1905-1906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阿尔黑西拉斯会议
1907
英俄协约 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
英俄协约 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
日本:1854 《神奈川和约》 美国 1868 明治维新 1872 吞并琉球 1876 侵略朝鲜 1894 甲午战争 1902 英日同盟
1904-1905 日俄战争:《朴茨茅斯和约》
1907 英俄协约 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 英俄协约 1908-1909 波斯尼亚危机 波斯尼亚危机 1911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法德关于摩洛哥条约》
1912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1913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4
萨拉热窝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