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艺术”“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及其风格
古罗马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罗曼建筑 哥特式建筑 巴洛克建筑 洛可可建筑
![古罗马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罗曼建筑 哥特式建筑 巴洛克建筑 洛可可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030e66b369dc5022aaea00f2.png)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记载,剧场的座位下埋有铜质的共鸣瓮,以改善音质。此外,至迟在公元1世纪中叶,已经在窗上安装几十厘米见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罗马城集中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国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规模很大的各类建筑物。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 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比较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c8f4f8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5.png)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比较巴洛克艺术和洛可可艺术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欧洲艺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流派。
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文化传统导致了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巴洛克和洛可可各有其自身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
本文将从艺术特征、艺术创作主题、结构、技法和艺术态度等方面,对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进行比较。
一、艺术特征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是表现力强,具有繁复的线条和形式复杂度极高的装饰。
巴洛克艺术的作品精细而华丽,呈现出独特的装饰性和浓厚的宗教性。
而洛可可艺术则更注重表现自然之美,它独具匠心的明亮色彩给人以温暖而柔和的感觉。
另外,当地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发展历程亦对艺术特征产生了影响。
巴洛克艺术主要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而洛可可艺术则始于法国,这也为两者的艺术特征奠定了基础。
二、艺术创作主题巴洛克艺术主要表现宗教题材,如天堂、圣经等,由于背景不同,宗教题材在欧洲地区的具体表现亦各异。
如意大利的巴洛克艺术更具有波动感和精神力量,而西班牙的巴洛克艺术则体现出强烈的情感力量和压制感。
同时,巴洛克艺术也常常表现富丽堂皇,夸张的和建筑耐久的元素,表现出强烈的权力与荣誉。
与此不同,洛可可艺术表现出一种温情脉脉的,优雅而俏皮的气氛。
洛可可艺术的主题大多是贵族生活、自然景观、宠物等。
其中,洛可可艺术作品具有的轻盈、柔美和富有生命力的元素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喜爱。
三、结构和技法巴洛克艺术的结构和技法复杂,被广泛应用。
巴洛克艺术几乎以建筑为基础,展现成绩结构奇特、装饰复杂的设计风格。
此外,巴洛克艺术还借助了强烈的立体感和极其丰富的色彩,并以光和影进行更精细的构图。
洛可可艺术则更加注重对轮廓的显示,强调立体感和透视感。
抓住想象的一瞬间,通过流畅而轻盈的线条和浅颜色调来表现轻松、优雅等情感。
同时,洛可可艺术风格也秉承了许多法国亚细亚的艺术风格,如光线的明快、以及装饰品的精细制作和丰富细致的装饰。
四、艺术态度巴洛克艺术的创作非常注重形式的复杂与繁琐,通过华丽和夸张的表现方式来表达强烈的精神内涵。
西方绘画流派欣赏读书笔记
![西方绘画流派欣赏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a8dedd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f.png)
西方绘画流派欣赏读书笔记一、引言。
西方绘画有着丰富多样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和历史背景。
通过对西方绘画流派的欣赏,可以深入了解西方文化、艺术发展的脉络以及不同时期艺术家们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
二、早期西方绘画流派。
(一)拜占庭艺术。
- 风格特点。
- 拜占庭绘画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画面多以描绘圣经故事、圣徒像为主。
其人物形象往往呈现出一种平面化、程式化的特点,人物的身体比例被拉长,表情庄重而肃穆。
- 在色彩运用上,拜占庭绘画偏爱金色、蓝色等象征着神圣和高贵的色彩,这些色彩的组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 代表作品及艺术家。
(二)哥特式艺术。
- 风格特点。
- 哥特式绘画在继承拜占庭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它更加注重对空间感和立体感的表现,画面中的建筑背景常常采用高耸的尖拱和细长的柱子,营造出一种向上延伸的视觉效果,以表现出对天国的向往。
- 人物形象逐渐变得生动起来,虽然仍然带有一定的宗教仪式感,但表情和姿态更加多样化。
- 代表作品及艺术家。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流派。
(一)佛罗伦萨画派。
- 风格特点。
- 佛罗伦萨画派强调对人体结构和比例的精确研究,画家们通过解剖学的学习来提高对人体的表现能力。
- 在绘画技法上,他们注重运用透视法来营造真实的空间感,使画面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深度感。
- 作品主题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但开始展现出人文主义精神,人物形象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中的人,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个性。
- 代表作品及艺术家。
(二)威尼斯画派。
- 风格特点。
- 威尼斯画派与佛罗伦萨画派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色彩的运用。
威尼斯画家善于运用丰富而鲜艳的色彩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光影效果,色彩在他们的作品中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 在题材方面,除了宗教和神话故事外,威尼斯画派也热衷于描绘世俗生活中的场景,如贵族的宴会、城市的风景等。
- 画面风格较为华丽、柔美,充满了生活气息。
- 代表作品及艺术家。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之比较-精选资料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之比较-精选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586b995f121dd36a32d82c9.png)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之比较一、时代背景巴洛克(Baroque)16世纪末期产生于意大利,17世纪盛行整个欧洲,18世纪初期在德国和奥地利等国仍有较大的影响。
17世纪的欧洲在历史上是一个变革期,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加强,开始在政治上与封建统治阶级抗衡,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欧洲带了新的生机。
另一方面,由于始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在欧洲的影响,传统宗教的地位逐渐动摇,各地反宗教浪潮的此起彼伏,使得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都有了动摇和改变。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6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巴洛克形式的艺术。
巴洛克艺术形式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
关于巴洛克一词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意大利B·克罗齐等人认为源于Baroco,指逻辑学中三段论式的一个专门术语;更普遍的则是认为源于葡萄牙语Baroc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思是“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不规则有瑕疵的珍珠,也就是“不圆的珠”,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事物。
原本是十八世纪的学者指责这一时代的艺术中衰颓、浮夸和过分雕饰。
最初意大利人用它来表示建筑中奇特不寻常的样式,特点是装饰性强、辉煌华丽,注重光的效果,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在结构上富于动势,因此整个风格显得高贵豪华、很有生气。
这个艺术风格后来由建筑影响到雕塑、绘画、音乐、文学、染织、服装等艺术的各个领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是继巴洛克艺术风格之后,发源于法国并很快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样式。
“洛可可”( Rococo)一词来源于法文,它的原意是指“贝壳”,后来演绎成为用小石头和贝壳作装饰图案的一种装饰样式,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和特色[资料]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和特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60b351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9.png)
【儿童故事】山里来的小老虎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做小明,他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山村里。
小明非常喜欢在山里玩耍,他常常会带着他的小狗小白一起去山里探险。
小白是一只调皮的小狗,它总是跑来跑去,陪伴着小明在山野间尽情玩耍。
有一天,小明和小白正欢快地在山里玩耍,突然听到了一个很大的吼声。
他们循着声音走去,发现了一个小老虎。
小老虎浑身是雾,身上还挂满了枯枝败叶,一副可怜的模样。
小老虎看到小明和小白,也吓得躲到了树后,一双大大的眼睛里透着害怕。
小明走了过去,轻声问道:“小老虎,你怎么会在这里呢?难道你迷路了吗?”小老虎点了点头,小白也跑了过来,好奇地闻了闻小老虎。
小老虎看到它们并没有伤害自己的意思,渐渐地放下了警惕。
看着小老虎的样子,小明心生怜悯之心,便说道:“小老虎,你先跟我回家吧,我给你准备些吃的。
”小老虎离开树后,小心翼翼地跟着小明往山下走去。
小白也紧紧地跟在它们身后。
到了家门口,小明把小老虎带进了家里。
妈妈见到小老虎之后,惊讶地说:“小明,你怎么把一个小老虎带回来了?”小明笑着说:“妈妈,它很可怜,迷路了。
我想带它在家里住一段时间,好吗?”妈妈见儿子这么关心小动物,便点了点头。
小明和妈妈给小老虎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食物,让它吃饱喝足。
小老虎吃饱喝足之后,显得精神了许多。
它看着小明和妈妈,眼中满是感激之情。
小明见小老虎的情况好转了,便和妈妈商量着把小老虎带回山里去。
妈妈想了一下,便说:“那我们先把它养好了,等它身体好了再送回山里去吧。
”小明点了点头,知道妈妈说的很有道理。
于是,小明和妈妈便开始精心照料小老虎。
每天,他们给小老虎准备好吃的,还给它洗澡,梳理毛发,让它舒适起来。
小老虎渐渐地从一个可怜的小老虎变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小老虎。
它在家里变得越来越精神,在院子里到处乱跑,把整个院子都弄得一团乱。
妈妈见到小老虎这么活泼,担心它会把家里搞得一团乱,便和小明商量,打算把它送回山里去。
小明知道小老虎是不适合在家里生活的,便同意了妈妈的提议。
巴洛克、洛可可、哥特式、拜占庭式的建筑区别
![巴洛克、洛可可、哥特式、拜占庭式的建筑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ddbedfb6294dd88d0d26b1d.png)
哥特式艺术哥特(Gothic)艺术是指8世纪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文学、建筑、戏剧等。
哥特(Gothic)建筑,中世纪教堂的建筑形式,以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型的天花板为特色,饰以斑斓的彩色玻璃窗和宗教壁画雕塑。
是天主教神权的象征。
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是其优秀代表。
罗马建筑罗马建筑是指文艺复兴建筑,这种建筑形式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
基於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藉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
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学习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古典风格,并且发展了『柱式』的概念。
* 强调建筑的比例如同人的比例一样,反映了宇宙的和谐於规律,这一点上很强烈地体现了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传统的影响。
* 使用对称的形状,集中式* 恢复「自然」,以尺规作图制图,以圆形和正方形为主* 反对哥特式建筑知名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布拉芒特(Donato Bramante)、帕拉蒂奥(Palladio)等。
巴洛克艺术是指(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巴洛克建筑是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中的一个层面。
17世纪起源於意大利的罗马,后传至德、奥、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
从语源学上讲,巴洛克是一切杂乱、奇异、不规则、流於装饰的代名词。
而这一时期的建筑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点。
它能用直观的感召力给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这正是天主教教会的用意(让更多的异教徒皈依)。
知名建筑师: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博罗米尼(Borromini)、约翰·巴塔萨·纽曼(Johann Balthasar Neumann)知名建筑:圣保罗大教堂、圣安德烈·阿尔·奎亚纳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无忧宫、凡尔赛宫等。
洛可可和哥特式
![洛可可和哥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e0aa1c680eb6294dd886c2b.png)
•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 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 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 的镜厅。
洛可可世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 邸,它日益排挤了巴罗克那种雄伟的宫殿建筑。 在这里,个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宫廷社会打扰, 自由发展。例如,逍遥宫或观景楼这样的名称都 表明了这些府邸的私人特点。尤金王子的花园宫 就是一个节奏活泼的整体,由七幢对称排列的楼 阁式建筑构成,其折叠式复斜屋顶从中间优美匀 称地传至四个角楼的穹顶处。上面有山墙的单层 正厅具有几乎是中产阶级的舒适,两个宽展的双 层侧翼则显示出主人的华贵,却又没有王公贵族 的骄矜。两个宽度适中的单层建筑介于塔式的楼 阁之间,而楼阁的雄伟使整个建筑具有坚固城堡 的特点——总之,极为不同的建筑思想,却又统 一在一种优雅的内在联系中。正是这种形式与风 格简直相互矛盾的建筑群体漫不经心的配置,清 楚地体现出了洛可可艺术的精神。
洛可可和哥特式
制作人:向渊姗 彭锦淑
洛可可
• 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洛可可风格(Rococo), 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可可本身倒 不像是建筑风格,而更像是一种室内装饰艺术。建筑 师的创造力不是用于构造新的空间模式,也不是为了 解决一个新的建筑技术问题,而是研究如何才能创造 出更为华丽繁复的装饰效果。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 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 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 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哥特式建筑
• 哥特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 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 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 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 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 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 肋状拱顶与飞拱。
哥特式 巴洛克 洛可可 概念式
![哥特式 巴洛克 洛可可 概念式](https://img.taocdn.com/s3/m/cf39273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6a.png)
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概念式哥特式:哥特式建筑风格兴盛于欧洲中世纪晚期,经历了法国的几个时期,包括前哥特式、高哥特式、后哥特式等阶段,主要体现为建筑纹饰上的尖拱、尖顶和高耸的塔楼等特点。
哥特式建筑不仅是建筑风格的代表,也是欧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
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征是拱形屋顶和长长的尖塔,通常是用石材和砖石建造的。
这些结构和物体因其高度和繁琐的细节而强调了人们欣赏纵向形状的感觉。
它强调了对光线的运用,大量采用玻璃窗,将崇高的光芒充分地表现出来。
因此,哥特式建筑经常被视为是光线和空间的完美结合。
哥特式建筑的精髓在于装饰艺术。
这种建筑风格的设计注重细节和纹饰装扮来表现建筑的气氛和故事。
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征包括尖顶和其他尖锐的图案。
哥特式几乎是一种充满情感和讲故事的建筑风格。
因此,建筑上的各种雕塑和细节艺术都带有强烈的意境,精致的装饰也成为哥特式建筑最为人称道的特点之一。
巴洛克:巴洛克建筑风格于17世纪兴起,又称为“巴洛克式”,是指一种富丽堂皇富有华丽装饰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建筑注重豪华和夸张,强调建筑及其细节的装饰性和表现性,常常通过壮丽的建筑和丰富的装饰来表达力量和繁荣。
巴洛克建筑最典型的装饰元素是尖顶,这种特殊形状的建筑材料被设计成了具有非常大的视觉效果,甚至形成了一种壮观的意境。
巴洛克建筑风格的艺术特点也体现在建筑上的各种花瓶、浮雕、雕像等装饰上,这些装饰物的形式和数量均随着年代和区域而有所不同,但都具有非常浓厚的装饰性和夸张性。
在巴洛克建筑中,建筑结构特点被分解成了一系列独立元素,因此建筑就像是由一个个具有独立的经济和政治权利的组成部分拼合而成的。
在巴洛克建筑中,繁琐的装饰元素对于建筑的基本形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反映了巴洛克风格构成的建筑物在形式和意境上的强烈个性。
洛可可:洛可可是18世纪欧洲的一种流行风格,它强调轻松、柔和、优雅的艺术风格,采用了许多花哨、多彩、情趣盎然的装饰元素。
总的来说,洛可可建筑注重的是设计的优雅和装饰性。
“哥特式艺术”、“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及其风格
![“哥特式艺术”、“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及其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269d606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6.png)
十二至十六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
这种建筑风格,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教堂式样,而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
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
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意大利的米兰教堂等。
“哥特式”(g。
thic)一词源于中世纪的建筑,是一种发祥于北法兰西、普及于整个欧洲的国际性艺术样式,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等所有文化现象。
哥特式艺术形式意志的基本性质是指一种无止息的驱动力,沉静是这个驱动力的目标。
然而,哥特式形式意志在寻找沉静、求取解脱的过程中,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沉静和满足。
哥特式形式意志融会于混乱的迷狂中,融会于超感官狂喜的强烈渴望,融会于一种悲怆,可以说哥特式灵魂追求的是一个超越实际与感官的世界。
正如哥特理论家沃林格尔所言;“正是这被提升了的歇斯底里,才是哥特式现象最突出的标志”,。
”人们感受到的是心理的沉醉,并最终获得从感觉世界中解脱出来的无上自由感。
哥特式艺术趣味的复兴近代以来,欧洲的哥特式艺术热潮持续不断。
18世纪中期,英国首先见证了哥特式艺术趣味的复兴,这种复兴是由浪漫主义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激发的,中间夹杂着宗教的虔诚、神秘幽微的自然观、悲怆的宿命情怀等因素。
源于19世纪早期的哥特小说,其要素包括神秘、厄运、死亡与家族诅咒等,从而使得“哥特”这个词汇与恐怖、黑暗和超自然的意境相关联。
哥特小说对于维多利亚时代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复兴的哥特式建筑在19世纪十分流行,英国的一些贵族乡绅热衷于在他们的庄园里复建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废墟,以满足怀古的幽情。
4 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风格
![4 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91523d22ed630b1c59eeb5cd.png)
• 巴洛克家具的装饰图案十分丰富,比较常见的有:涡卷饰 、刻扁、盘蜗饰、大形叶饰旋涡、螺旋纹、纹带、C形旋 涡、S形旋涡、纹章、爱神裸体像、有翅小天使、奇异的 形体和头像、不规则的珍珠牡蛎壳、美人鱼、人鱼、半人 半鱼海神、海马、叶翼和花环、动物腿和脚等。
第三章
洛可可式风格解析
一、产生时代背景 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 可式建筑风格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 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追求华美和闲适。 1730年代,洛可可在法国高度发展,并受到中国风的影响。这种风格 从建筑和家具蔓延到油画和雕塑。洛可可保留了巴洛克风格复杂的形象和 精细的图腾。不过在这一点上,它已经开始与大量不同的特征融合,包括 东方风格和不对称组合。 二、巴洛克风格特征: 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第二章
巴洛克式风格解析
一、产生时代背景 巴洛克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 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欢富丽的装饰 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古典主义者 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 化的古典形式。 二、巴洛克建筑特征: 1、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华丽的装饰,色彩 鲜丽。 2、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 层出不穷。 3、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 城市里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 自然题材。 4、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却又充满欢乐的 兴致勃勃的气氛。
米兰大教堂:纤瘦、高耸、尖峭
米兰大教堂:尖券、尖拱、空灵的意境,基督教精神内涵。
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公元17~18世纪)
![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公元17~18世纪)](https://img.taocdn.com/s3/m/9a362d1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2.png)
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公元17~18世纪)巴洛克建筑是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使人感到变幻莫测,既成功表现了教会显赫的权势与宗教的神奇色彩,同时,这种风格也在反对价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性格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巴洛克风格以自由曲线、曲面、立体式雕塑及内部鲜艳的色彩为其主要造型特征。
而洛可可风格是一种贵族式的细腻装饰风格,色彩温馨淡雅。
洛可可风格在装饰与家具中常用自由曲线与植物花纹。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和特色吧。
巴洛克建筑风格的诞生地是在17世纪的意大利,它是在晚期文艺复兴古典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当时刻板的古典建筑教条已使创作受到了束缚,加上社会财富的集中,需要在建筑上有新的表现,因此,首先在教堂与宫廷建筑中发展起了巴洛克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很快在欧洲流行起来。
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特征是大量应用自由曲线的形体,追求动态;强烈的装饰、雕刻与色彩;常用互相穿插着的曲面与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就是稀奇古怪的意思。
因为古典主义者对巴洛克建筑风格离经叛道的行径深表不满,于是给了它这种称呼,并一直沿用至今,其实,这种称呼并不是很公正的。
巴洛克风格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最先它出现在罗马天主教教堂建筑上,然后逐渐影响到其他艺术领域。
巴洛克建筑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16世纪末罗马的耶稣会教堂(公元1568~1584年),它是从手法主义走向巴洛克风格的最明显的过渡作品,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耶稣会教堂的设计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维尼奥拉和泡达。
猜你还想看巴洛克风格服装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两翼不明显,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
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
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
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
教堂外观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
巴洛克、罗可可、哥特式特征
![巴洛克、罗可可、哥特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2c9ac4bfe4733687e21aadf.png)
古希腊雕塑的特点总体特征: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精致的,一句话概括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雕塑文艺复兴期间,欧洲雕塑逐渐脱离了建筑的束缚,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美术形式。
其创作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表现出与在宗教神学思想笼罩下的中世纪雕塑截然不同的特征。
首先是对人体美的歌颂。
从多纳泰罗到米开朗基罗,这些大师们创造了一尊又一尊完美的人体雕像,一次来肯定人多饿存在,赞美人的力量。
其次是人物形象的世俗化。
尽管这一时期许多作品仍取材于《圣经》,但他们充满了人情味和现实主义色彩,表现出艺术家对生活得热爱。
此外,作者在创作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使作品饱含生命的激情。
在艺术处理上,雕塑家们以古希腊罗马雕塑的表现形式为基础,用文艺复兴时期特有的求实精神,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观察的写实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等,使雕塑艺术无论在圆雕还是浮雕方面都达到古典艺术之后的一个新的高峰。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以完美和规范化为原则,追求对称、协调、均衡、稳重。
它的基本风格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雕塑的主要传统,影响极其深远。
19世纪法国谈到19世纪的雕塑,不能不提到罗丹。
罗丹的艺术天才和独特个性,使他的作品从墨守成规中走了出来。
作为一位天才雕塑家,罗丹的秘诀在于善于用雕像的动态和姿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内涵,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
布尔德尔虽是罗丹的学生,并深受其影响,但也创作出了大量的折衷于古典传统与罗丹作品艺术的雕塑。
他强调作品结构的建筑性,并带有一种变形的装饰味。
马约尔是一位风格迥异的雕塑家,他把一切细节全部抛开,只去表现人体丰满的体积和单纯从容的姿势,使作品既有古典时期的和谐感又有近代艺术的自然美20世纪雕塑的两大主流之一是康丁斯坦·布朗库西(1876~1957)。
布朗库西对现代雕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始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象征物,这种象征物的雕塑形式简洁、强调形体的基本属性(见第11页图1-18)。
浅谈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形式(注释版)
![浅谈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形式(注释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f49fc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1.png)
浅谈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形式(注释版)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建筑艺术形式提纲一、简述巴洛克艺术形式(一)巴洛克名称的由来(二)巴洛克艺术形式产生的来源(三)巴洛克艺术形式的特点二、简述洛可可风格艺术形式(一)洛可可名称的由来(二)洛可可艺术形式产生的来源(三)洛可可艺术形式的特点三、阐述巴洛克艺术形式与洛可可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四、简述巴洛克艺术形式与洛可可艺术形式之间的区别五、论述巴洛克艺术形式与洛可可艺术形式的差异(一)两者在年代、社会背景的区别(二)两者名称由来的区别(三)两者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上的区别六、总结16世纪末,意大利文艺复兴逐渐走向衰落,随着一些大师的相继去世,意大利美术开始进入了一个混乱而复杂的时期,产生了样式主义风格。
样式主义的奇巧与矫饰使绘画进入了一个误区,要想给绘画带来新的生命,就必须进行一场革命。
卡拉瓦乔完成了这场革命。
作为一位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他对光影和明暗对比的重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巴洛克风格也由此出现。
巴洛克(Baroque)一词的来源至今尚不明确。
它可能来自以下三个词:意大利语的baroco,指中世纪繁缛可笑的一种神学讨论;意大利语的baroc-chio,指暧昧可疑的买卖活动;葡萄牙语的barocco,指畸形的珍珠。
三个词都含有有搏常理的意思,因此自18世纪以来,它们都可能被对巴洛克美术怀有偏见的人用作讥讽的称呼。
(巴洛克名称的由来)这种倾向在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文艺理论中尤为明显。
这种充满贬意的称谓不仅表示了古典主义学派的偏见,也说明当时对巴洛克美术研究的匮乏。
19世纪后期以来,巴洛克美术才得到积极评价,德国美术史家W.吕布克在其《建筑史》、瑞士史学家J.布尔克哈特在《意大利艺术指南》等书中,都称颂巴洛克建筑之美,建筑界也出现一些仿效巴洛克风格的名作,如巴黎歌剧院。
学术研究中确定其地位的是德国美术史家H.沃尔夫林1888年出版的《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一书,他指出巴洛克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主要流派,并对其形式特点作了分析和历史考察。
艺术设计史复习知识点
![艺术设计史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ed6e7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3.png)
艺术设计史复习知识点艺术设计史是一门研究艺术设计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设计风格、流派和作品。
对于学习艺术设计的同学来说,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艺术设计史复习知识点。
一、古代艺术设计1、古埃及艺术设计古埃及艺术设计以其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
金字塔是古埃及建筑的杰出代表,其精确的几何形状和巨大的规模展示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术。
此外,古埃及的壁画、雕塑和家具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常常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表达宗教和神话主题。
2、古希腊艺术设计古希腊艺术设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建筑注重比例和对称,帕特农神庙就是其典范之作。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如米洛斯的维纳斯和掷铁饼者,展现了对人体美的理想追求。
在陶瓷和金属工艺方面,古希腊也有出色的表现。
3、古罗马艺术设计古罗马艺术设计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并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罗马的万神殿、斗兽场等建筑展现了其强大的工程技术和宏伟的气势。
古罗马的家具和装饰艺术也非常丰富,常常采用华丽的装饰和复杂的图案。
二、中世纪艺术设计1、拜占庭艺术设计拜占庭艺术设计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元素,以其华丽的镶嵌画和金色背景而著称。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杰作,其巨大的穹顶和精美的内部装饰令人叹为观止。
2、哥特式艺术设计哥特式艺术设计主要体现在建筑上,其特点是高耸的尖顶、细长的窗户和华丽的彩色玻璃。
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之一,它展现了哥特式建筑的独特魅力。
三、文艺复兴艺术设计1、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强调恢复古典建筑的比例和形式,如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
这一时期的建筑师还注重运用数学和几何原理来设计建筑,使其更加和谐美观。
2、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追求真实和自然的表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
这一时期的绘画在技法、构图和题材上都有了重大的突破。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风格解读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风格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b197a8f26fff705cc170a9c.png)
蓬巴杜夫人
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一)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于18世纪20年
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
主教堂的大圆顶 最初是由文艺复 兴大师米开朗琪 罗设计的,17世纪 中叶巴洛克大师 贝尼尼完成了广 场柱廊和主教堂 雕刻。
典型人物:郎格纳
圣玛利亚教堂是 巴洛克艺术成熟 时期的另一杰出 建筑,是郎格纳 所设计,八面墙 体都有装饰茏和 雕像,显得气势 磅礴。
典型人物:库里尼
巴洛克风格家具(二)
巴洛克风格家具更加适合
生活的功能需要和精神需求,
巴洛克设计从哥特式简单机械
地模仿建筑造型到以“人性”
为本。
如上图,巴洛克家具造型厚重,富有 雕塑感,经常采用弧曲或呈球茎状的线条, 用扭曲形的腿部来代替方木或旋木的腿, 看左下图,在构图上又有意强调不对称, 把每一件家具的抒情色彩表达得十分强烈。
典型人物:梅索里埃
梅索里埃进一步完善洛 可可建筑风格,强调 贝壳式的装饰和细小 的曲面,他设计的圣 修比尔斯教堂的正面 就是洛可可的典型作 品。最完美的洛可可 的作品是巴黎苏比兹 府的公主馆的椭圆形 客厅。
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
圣地亚哥大教堂
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式家具风格(一)
与路易十四时期的巴洛克式带有男人
洛可可艺术于18世纪诞生在法国,并且很快就在欧洲许 多地区传播开来。这种风格充满了异国情调和奇思妙想, 追求自由舒展、轻快活泼的自然情调。在国内,它与古 典主义有过很长时间的相互交错影响。
现代设计史-巴洛克、罗可可、新古典主义
![现代设计史-巴洛克、罗可可、新古典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5eff85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2.png)
路易斯安娜州立会议厅是一幢位于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巴吞鲁日的建筑,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 典型代表。
三种设计风格的比较和影响
巴洛克
特点
强调壮观和感性,主张凸 显宝贵物品的价值和积极 的创造力。
罗可可
特点
强调敏感性和精神,主张 反对学条和传统,同时为 ‘美’而进行艺术创造。
新古典主义
特点
范思哲华丽椅子
这款椅子是范思哲品牌家具 系列中的代表,运用巴洛克 装饰元素,如翅膀、盘绕和 条纹等,营造出一种奢院
这座歌剧院是法国第二帝国时期的代表之作,运用罗可可风格,在外立面上使用 浅浮雕、浮雕、雕塑等艺术元素。
2
托马斯·查德博士住宅
美国卡罗莱纳州查德博士住宅结合了罗可可和乔治王风格,是美洲最为美丽、豪 华的宅邸之一。
强调理性和科学,主张推 崇艺术和区别艺术,通过 理性和科学来达成精神的 平和。
3
芬克教堂
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芬克教堂是一座以花朵为主题的复杂而华丽的建筑,是罗 可可建筑的典型代表。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
白宫
美国白宫是一座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建筑师詹姆斯·霍布恩利为其设计了立面的装饰雕 塑,营造出美国官方建筑的意义。
塞维利亚大教堂银祭台
塞维利亚大教堂银祭台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是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的杰出代表,反映了欧 洲雕塑家在17世纪的技艺和思想。
3 热情奔放
鲜明动感的造型和灵活曲线的应用,以及浓郁的装饰风格,营造出一种充满热情、奔放 和生气勃勃的氛围。
罗可可艺术特征
特点 折线与曲线相结合 浅浮雕与浮雕相结合 色彩鲜艳、花卉、动物纹饰
描述
罗可可风格强调技法的重要性,通过线条 的变化展现了柔美的曲线和生动的折线。
洛可可巴洛克哥特式资料
![洛可可巴洛克哥特式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cea59b0b7360b4c2e3f64ca.png)
Part.2 巴洛克式
7
线条复杂、镜框有贝 壳花纹、有复杂的精 美雕刻、配有兽脚 相对奢华、雍容华贵
8
是不 是有 种金 光闪 闪的 感觉 ?
Part.3 洛可可式
11
洛可可风格以流畅的线条和唯 美的造型著称,带有女性的柔 美
12
2020/9/13
洛可可美人娇椅
新洛可可——单人沙发
…… ……
装饰1201
陈彬彬
说得不好请多多包涵!谢谢
目录 mù lù Part.1 哥特式 Part.2 巴洛克式 Part.3 洛可可式 2
Part.1 哥特式
3
我理解中的…
哥特式层次丰富和精巧细致的 雕刻装饰,家具外观常为主线 型,以垂直为主,如同火焰般 蹿想天际,刚直、挺拔,。
4
大型顶盖床 在当时哥特 式风格家具 中也是比较 流行的
献丑了!
15
对您的关注表示
感谢 gǎn xiè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16Βιβλιοθήκη
解析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特点之区别 (1)
![解析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特点之区别 (1)](https://img.taocdn.com/s3/m/27738441d0d233d4b04e69b5.png)
解析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特点之区别精彩回答巴洛克风格又分多种,主要是文艺复兴后为教皇建筑形成的一种风格!洛可可是在巴洛克之后,比巴洛克线条更轻快更纤细!更偏重一点欧洲宫廷风格,多运用贝壳的曲线!欧式风格分为几种,其中的巴洛克风格于17世纪盛行欧洲,强调线形流动的变化,色彩华丽。
它在形式上以浪漫主义为基础,装修材料常用大理石、多彩的织物、精美的地毯,精致的法国壁挂,整个风格豪华、富丽,充满强烈的动感效果。
另一种是洛可可风格,其爱用轻快纤细的曲线装饰,效果典雅、亲切,欧洲的皇宫贵族都偏爱这个风格。
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色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与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
打破均衡,平面多变,强调层次和深度。
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原则。
洛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
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如“C”“S”或涡券形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
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
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
什么叫做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具体案例分析他们的特点和不同之处?谢谢哈最佳答案巴洛克(Baroque) 原是很大而形状不匀称的蚌珠,今天「巴洛克」单纯指十七世纪的艺术及其独特的风格。
巴洛克在义大利文的意思是「变形的珍珠」(奇怪的意思),其主要特色有1. 动感、不规则。
2. 不重实用性。
3. 富宗教与贵族之威严。
4. 色彩鲜艳。
5. 放弃古典形式。
6. 空间深度大。
巴洛克风格盛行於17世纪到18世纪初,为欧洲各国教会或宫廷中的贵族式艺术造形。
巴洛克(Baroque)这个名字,可能是来自葡萄牙文的barroco,原先的意思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也有一种说法是来自画家F.Barocci或Baroccio之名。
哥特式 巴洛克 洛可可 概念式
![哥特式 巴洛克 洛可可 概念式](https://img.taocdn.com/s3/m/055a700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d.png)
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概念式一、引言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和概念式是四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对这四种风格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哥特式2.1 哥特式的定义哥特式是一种起源于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强调垂直线条和尖形拱门,以及复杂的装饰和细节。
哥特式建筑以尖顶教堂和宏伟的玫瑰窗著名。
2.2 哥特式的特点1.尖形拱门:哥特式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尖形拱门,它赋予了建筑高高肃穆的氛围。
2.垂直线条: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耸的塔楼和教堂塔尖而闻名,强调垂直线条的明快感。
3.飞扶壁:哥特式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用于支撑屋顶的拱顶结构,展现了建筑的轻盈感。
4.玫瑰窗:哥特式教堂的玫瑰窗以其精致的玻璃彩绘而著称,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
三、巴洛克3.1 巴洛克的定义巴洛克是17世纪至18世纪的一种艺术风格,追求宏伟、复杂和感性的效果。
巴洛克艺术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
1.宏伟和复杂:巴洛克建筑注重表达权力和富丽堂皇,建筑物通常非常庞大,装饰繁复。
2.剧院化:巴洛克艺术强调戏剧性和情感,以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刺激为目的。
3.壮丽的曲线:巴洛克建筑中常见的曲线和弧形线条增强了建筑物的动感和美感。
4.装饰细节:巴洛克建筑常常使用大量的装饰细节,如浮雕和壁画,表现出精雕细琢的艺术风格。
四、洛可可4.1 洛可可的定义洛可可是18世纪的一种艺术风格,强调优雅、精致和浪漫的感觉。
洛可可艺术常用于宫廷和贵族的建筑和室内装饰。
4.2 洛可可的特点1.曲线和流线型设计:洛可可建筑和室内设计强调曲线和流线型的形状,带来了一种柔软而优雅的感觉。
2.精细的装饰:洛可可艺术注重细节和装饰,使用了许多精致的雕刻和繁复的织物图案。
3.柔和的色彩:洛可可风格常使用柔和而浪漫的色彩,如粉色、淡蓝色和淡紫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4.轻盈的材料:洛可可建筑和室内装饰常使用轻盈的材料,如丝绸和细绒布料,强调优雅和舒适。
关于哥特式、巴洛克以及洛可可三种风格的对比
![关于哥特式、巴洛克以及洛可可三种风格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d8bb6b18866fb84ae45c8ddb.png)
➢ 公元前1200年~西元前7世纪:古希腊风格帕提农神庙,海菲斯塔斯神殿➢ 公元1~3世纪:古罗马风格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罗马斗兽场,万神庙➢ 公元4-6世纪:拜占庭式风格圣索非亚大教堂,威尼斯圣马可教堂➢ 公元6-12世纪:罗曼式风格法国昂古莱姆主教座堂,施派尔主教座堂➢ 公元12~16世纪:哥特式风格德国科隆大教堂,圣丹尼斯教堂,法国亚眠大教堂➢ 公元14世纪:文艺复兴风格圣母百花圣殿,圣彼得教堂,巴黎万神庙➢ 公元17~18世纪:巴洛克风格拉斐特城堡,凡尔赛宫➢ 公元18世纪中叶:新古典主义风格维尔纽斯主教座堂,苏格兰皇家学院,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 公元18世纪20年代:洛可可风格德国波茨坦无愁宫,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公元19世纪上半叶~20世纪初:折衷主义风格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巴洛克风格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
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将原本罗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建筑,添上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风气,彰现出国家与教会的专制主义的丰功伟业。
巴洛克的主要特点是:1.豪华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2.它是一种激情艺术,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3.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造型上多采用圆,椭圆,弧来表现作品的张力;4.作品突出的空间感和立体感;5.具有综合性,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6.浓重的宗教色彩,在顶部绘画中常一般采用宗教内容;7.大量使用装饰品(通常是镀金、石膏或粉饰灰泥、大理石或人造大理石),巨大尺度的天花板壁画。
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 Rococo Style),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从词源来看,rococo 一词与法语rocaille(岩状饰物)相关。
早在17世纪,法语rocaille 一词常用以称谓岩洞,(也有一说即文艺复兴时代传到意大利的中国假山设计),和庭园中的贝壳细工,travail de rocaille (岩状工艺)为 travail 的同意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至十六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
这种建筑风格,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教堂式样,而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
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
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意大利的米兰教堂等。
“哥特式”(g。
thic)一词源于中世纪的建筑,是一种发祥于北法兰西、普及于整个欧洲的国际性艺术样式,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等所有文化现象。
哥特式艺术形式意志的基本性质是指一种无止息的驱动力,沉静是这个驱动力的目标。
然而,哥特式形式意志在寻找沉静、求取解脱的过程中,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沉静和满足。
哥特式形式意志融会于混乱的迷狂中,融会于超感官狂喜的强烈渴望,融会于一种悲怆,可以说哥特式灵魂追求的是一个超越实际与感官的世界。
正如哥特理论家沃林格尔所言;“正是这被提升了的歇斯底里,才是哥特式现象最突出的标志”,。
”人们感受到的是心理的沉醉,并最终获得从感觉世界中解脱出来的无上自由感。
哥特式艺术趣味的复兴
近代以来,欧洲的哥特式艺术热潮持续不断。
18世纪中期,英国首先见证了哥特式艺术趣味的复兴,这种复兴是由浪漫主义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激发的,中间夹杂着宗教的虔诚、神秘幽微的自然观、悲怆的宿命情怀等因素。
源于19世纪早期的哥特小说,其要素包括神秘、厄运、死亡与家族诅咒等,从而使得“哥特”这个词汇与恐怖、黑暗和超自然的意境相关联。
哥特小说对于维多利亚时代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复兴的哥特式建筑在19世纪十分流行,英国的一些贵族乡绅热衷于在他们的庄园里复建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废墟,以满足怀古的幽情。
自拿破仑战争以后,已然对文学和建筑产生影响的浪漫色彩和哥特风格也延伸到了女装之中;在欧洲和美国,晚会上的珠光宝气开始渗透到白天,镶马赛克和浮雕宝石的饰针以及与之相配的珠宝逐渐流行,哥特式艺术成为当时激发浪漫主义艺术家强烈的非古典审美情怀的载体。
巴洛克艺术是指(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
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
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抑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抑,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虽然“巴洛克”直指缺乏古典均衡性的艺术作品,但其实巴洛克艺术家,与文艺复兴的前辈相同,都很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巴洛克风格以强调“运动”与“转变”为特点,尤其是身体和情绪方面的,同时,巴洛克也是对矫饰主义的一种反动。
在欧洲文化史中,“巴洛克”惯指的时间是17世纪以及18世纪上半叶(约1600年-1750年),但年份并不代表绝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建筑与音乐。
这一时期,上接文艺复兴(1452年-1600年),下接古典时期、浪漫时期。
欧洲文化“除旧布新”,在各方面都有重大的改变与成就。
资产阶级兴起,君主政治渐独立于宗教之外(但民主思想萌芽)。
科学在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开创下展开。
艺术上趋势是“世俗化”,精力充沛,勇于创新,甚至好大喜功。
文艺上的名家如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绘画上有鲁本斯,林布兰特等,影响都极深远。
也在这时期,欧洲向外扩张殖民,渐渐占据了世界文明的中心。
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於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十八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
艺术的风格,在音乐家莫札特、海顿,文学家蒲伯、艾狄生、福尔泰,画家华铎、康斯博罗中,贯穿著一种共同主题,它把理性与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
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会,藉著繁琐的礼仪与无意义的职务折腾贵族们,再以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营造悠闲的环境,有利搞风流韵事,以便消耗贵族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策划造反。
因此艺术家授命编造一种理想生活的极乐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个悠闲的、实际上是懒惰的社会快乐。
洛可可是相对於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国人物小陶瓷》,麦尔,德国,1768)。
由於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
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徵兆.
哥特式风格
中世纪欧洲在12至15世纪达到鼎盛,其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其思想、文化和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
"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
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
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
艺术风格,通常被称为“哥特式”风格。
"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
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
由于
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
"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
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
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洛可可风格宛如中国的明式家具,以流畅的线条和唯美的造型著称。
相比之下,路易十四时期巴洛克风格的法国古典家具的特点是雕刻,和当时路易十四国王的英勇善战有关,在家具中是通过雕刻体现出力量。
而洛可可风格更加带有女性的柔美,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以芭蕾舞为原型的椅子腿,你可以看到那种秀气和高雅,那种融于家具当中的韵律美。
而路易十六时期历经了历史的变革,所以摒弃了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时期的繁杂,把家具的曲线变成了直线,只留下了凹槽的设计。
而到了新古典时期,则连凹槽也省去了,留下的就是直线条。
历经了时代的变迁,法国古典家具受到了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然而洛可可风格仍然是最能代表法国古典家具的一种风格,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认可和推崇,也是体现人身份和品位的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