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巴洛克美术与洛可可美术的风格及代表作

合集下载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动态构图与空间意识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对动态构图和空间感的运用,有助于现代艺术 教育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构图技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次内涵的探索。
空间与光影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对空间和光 影的巧妙运用,影响了现代艺术 审美,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作品中
的空间感和光影效果。
对现代艺术教育的意义
情感表达与沟通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强调情感表达,有助于现代艺术教育引导学 生深入探索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细节观察与处理
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对细节的精湛处理,促使现代艺术教育重视培 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处理细节的能力。
巴洛克和洛可可的构图、色彩 和细节处理方式,为现代艺术 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参考。
当代艺术家通过融合传统与现 代元素,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 和时代感的艺术作品。
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细节 和装饰元素,被广泛应用于现代
建筑设计之中。
这些风格的建筑特点,如丰富的 装饰、曲线形状和精致的细节处 理,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目 录
• 巴洛克美术 • 洛可可美术 •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的异同 •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在当代的运用与价值 •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对现代艺术的启示
01 巴洛克美术
起源与特点
起源
巴洛克美术起源于意大利,后传播至 欧洲各国,是欧洲艺术史上继文艺复 兴之后的又一重要时期。
特点
巴洛克美术以其豪华、壮观和动感十 足的艺术风格著称,强调情感的表达 和画面的戏剧性效果,同时注重光影 变化和空间感的营造。
主要代表艺术家与作品
代表艺术家
卡拉瓦乔、贝尼尼、鲁本斯等。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比较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比较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比较巴洛克艺术和洛可可艺术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欧洲艺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流派。

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文化传统导致了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巴洛克和洛可可各有其自身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

本文将从艺术特征、艺术创作主题、结构、技法和艺术态度等方面,对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进行比较。

一、艺术特征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是表现力强,具有繁复的线条和形式复杂度极高的装饰。

巴洛克艺术的作品精细而华丽,呈现出独特的装饰性和浓厚的宗教性。

而洛可可艺术则更注重表现自然之美,它独具匠心的明亮色彩给人以温暖而柔和的感觉。

另外,当地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发展历程亦对艺术特征产生了影响。

巴洛克艺术主要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而洛可可艺术则始于法国,这也为两者的艺术特征奠定了基础。

二、艺术创作主题巴洛克艺术主要表现宗教题材,如天堂、圣经等,由于背景不同,宗教题材在欧洲地区的具体表现亦各异。

如意大利的巴洛克艺术更具有波动感和精神力量,而西班牙的巴洛克艺术则体现出强烈的情感力量和压制感。

同时,巴洛克艺术也常常表现富丽堂皇,夸张的和建筑耐久的元素,表现出强烈的权力与荣誉。

与此不同,洛可可艺术表现出一种温情脉脉的,优雅而俏皮的气氛。

洛可可艺术的主题大多是贵族生活、自然景观、宠物等。

其中,洛可可艺术作品具有的轻盈、柔美和富有生命力的元素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喜爱。

三、结构和技法巴洛克艺术的结构和技法复杂,被广泛应用。

巴洛克艺术几乎以建筑为基础,展现成绩结构奇特、装饰复杂的设计风格。

此外,巴洛克艺术还借助了强烈的立体感和极其丰富的色彩,并以光和影进行更精细的构图。

洛可可艺术则更加注重对轮廓的显示,强调立体感和透视感。

抓住想象的一瞬间,通过流畅而轻盈的线条和浅颜色调来表现轻松、优雅等情感。

同时,洛可可艺术风格也秉承了许多法国亚细亚的艺术风格,如光线的明快、以及装饰品的精细制作和丰富细致的装饰。

四、艺术态度巴洛克艺术的创作非常注重形式的复杂与繁琐,通过华丽和夸张的表现方式来表达强烈的精神内涵。

浅谈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

浅谈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

浅谈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1 引言艺术好比一朵鲜花, 它不可能永葆青春, 总有枯萎凋谢失去光彩之时。

当历史的车轮步入了17 世纪的大门, 西方的艺术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文艺复兴运动的逐渐衰落把欧洲带入了崭新的时期。

而该时期表现在艺术上的设计风格主要分为两种: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

纵观西方美术史, 我们会发现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艺术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明显特征, 它既区别于之前的文艺复兴, 又有别于之后的新古典主义, 它在他有限的生命时间段里以不同于以往的优美线条和华丽的色彩向人们展示它的与众不同。

巴洛克和洛可可在西方艺术史中同属于一个时期, 但因产生年代一前一后, 因此具有一定的传承关系, 两者在绘画、建筑、室内装饰、工艺美术等方面都有既相似又相异的地方。

2 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 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 它的鼎盛期是在17 世纪。

“巴洛克”( Baroque) 一词本义是指畸形的珍珠, 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 用于贬义泛指各种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事物以及违背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情况。

当时人们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 它一反文艺复兴优美而静雅的艺术风格, 强调夸张、浪漫的戏剧感, 这种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 直到后来人们才意识到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具有很强的宗教气息, 它的风格形成恰逢天主教复兴的需求。

16 世纪的意大利, 社会骚乱动荡, 新教徒与天主教徒彼此结党攻诘, 天主教皇极力捍卫自己的权威, 吸引异教徒重返天主怀抱。

此时的教廷选择了巴洛克风格的艺术来为宗教改革服务, 他们不惜重金把教堂和祭坛进行精心装点, 教堂中体现出华丽的巴洛克样式风卷残云般的动摇了文艺复兴的美学根基,以此来宣扬天主教至高无上的权力, 激发信徒的畏惧敬仰之情。

在天主教会的推波助澜之下, 巴洛克艺术风格日渐成熟。

其特点是追求韵律感、运动感、空间感、和豪华感, 追求标新立异、华丽绚烂的装饰性, 有时还带有宗教的热情和神秘。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美术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美术

圣卡罗教堂
②、雕刻
代表人物:贝尔尼尼《阿波罗与达芙妮》
《圣德列萨》
园林代表作:
《四诃喷水池》
贝尼尼
贝尼尼自小聪明过人,他 8岁时就能单独雕刻出逼真的小孩头像,17岁时为 大主教萨道尼作过胸像,他在24岁时奉诏入教廷供职 ,由于他的艺术才能获得了 基督勋章和骑士头衔。他不仅是罗马巴洛克艺术最光辉的代表 ,而且是天才的全 能艺术大师,集建筑家、画家、舞台美术家、喜剧作家于一身。 贝尼尼的云石 雕刻技法是从父亲那里得到真传的,并从制作圆雕开始。由于他结识了显赫一 时 红衣主教斯皮奥涅·波尔盖兹,主教诏他为自己装饰花园,这年轻贝尼尼初露锋芒, 《大卫》、《阿波罗和达芙妮》、《埃涅伊与安希斯》和《普娜泽 尔庇拉》四组 装饰性雕刻。获得了巨大成功,赢得了盖世的荣誉。 标志着贝尼尼雕塑顶峰的杰 作,是他为卡尔那罗礼拜堂 所作的祭坛雕刻《圣女德列萨》。20年之后,贝尼尼 又创作了另一件同样激动人心的作品《 至福者阿尔贝多尼之墓》。
圣德列萨

德列萨是16世纪时西班牙的一个修女。少年时因患了癫痫,就潜心修炼,事奉上帝。每当病发
时,人就失神 落魄,脑际幻觉丛生,此时据她自诉,她能看到种种奇迹。后来她过着隐居生活,
空时便把自己每次昏迷中的幻觉记述下来。

这份自述流传到17世纪,教会便利用它来宣扬宗教的神秘主义。并把这位修女封为圣徒。此事
在民间深有影响。 贝尼尼运用他那熟练的大理石雕凿艺术,把德列萨作成在昏迷中祈求爱欲的神
姿:她的手脚松垂,身子横卧在云中。她脸色苍白,嘴角微启,两眼轻合,在朦胧状态中似乎梦
见了一个小爱神模样的少年天使在用金箭向她的心口刺来。这是德列萨在她的笔记中的自述。笔
记中还写道:“我感到这支箭头已刺透了我的心。当他把金箭抽出时,我感到好象在抽我的心那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以及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区别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以及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区别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以及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区别巴洛克风格又分多种,主要是文艺复兴后为教皇建筑形成的一种风格!洛可可是在巴洛克之后,比巴洛克线条更轻快更纤细!更偏重一点欧洲宫廷风格,多运用贝壳的曲线!
欧式风格分为几种,其中的巴洛克风格于17世纪盛行欧洲,强调线形流动的变化,色彩华丽。

它在形式上以浪漫主义为基础,装修材料常用大理石、多彩的织物、精美的地毯,精致的法国壁挂,整个风格豪华、富丽,充满强烈的动感效果。

另一种是洛可可风格,其爱用轻快纤细的曲线装饰,效果典雅、亲切,欧洲的皇宫贵族都偏爱这个风格。

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色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与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

打破均衡,平面多变,强调层次和深度。

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原则。

洛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

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如“C”“S”或涡券形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

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

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之比较-精选资料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之比较-精选资料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之比较一、时代背景巴洛克(Baroque)16世纪末期产生于意大利,17世纪盛行整个欧洲,18世纪初期在德国和奥地利等国仍有较大的影响。

17世纪的欧洲在历史上是一个变革期,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加强,开始在政治上与封建统治阶级抗衡,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欧洲带了新的生机。

另一方面,由于始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在欧洲的影响,传统宗教的地位逐渐动摇,各地反宗教浪潮的此起彼伏,使得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都有了动摇和改变。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6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巴洛克形式的艺术。

巴洛克艺术形式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

关于巴洛克一词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意大利B·克罗齐等人认为源于Baroco,指逻辑学中三段论式的一个专门术语;更普遍的则是认为源于葡萄牙语Baroc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思是“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不规则有瑕疵的珍珠,也就是“不圆的珠”,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事物。

原本是十八世纪的学者指责这一时代的艺术中衰颓、浮夸和过分雕饰。

最初意大利人用它来表示建筑中奇特不寻常的样式,特点是装饰性强、辉煌华丽,注重光的效果,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在结构上富于动势,因此整个风格显得高贵豪华、很有生气。

这个艺术风格后来由建筑影响到雕塑、绘画、音乐、文学、染织、服装等艺术的各个领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是继巴洛克艺术风格之后,发源于法国并很快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样式。

“洛可可”( Rococo)一词来源于法文,它的原意是指“贝壳”,后来演绎成为用小石头和贝壳作装饰图案的一种装饰样式,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巴洛克和罗可可美

巴洛克和罗可可美

弹琵琶的姑娘
静 物
委拉斯贵兹
1599年6月6日,委拉斯贵支出生于西班牙著名工业城市塞维尔。他早年限老 埃雷拉学习,后来投奔帕奇科门下。委拉斯贵支以勤奋的努力和聪颖的天资成为帕 奇科最钟爱的学生。这时期的几件作品,如《卖水老人》、 《煎鸡蛋的老妇人》等 风俗画,明显地仿效卡拉瓦乔的明暗技法。1623年经正在担任首相的塞维尔元老奥 列瓦尔斯伯爵的举荐,进入西班牙宫廷为国王腓力四世画像,深得国王的欢心,从 此被任命为国王的宫廷画师,得以在宫中悉心观摩大批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和当代 巨匠们的作品。他对威尼斯画派的巨匠提香和当代佛兰德尔画家鲁本斯的作品尤其 崇拜。从此开始摆脱拘谨和枯燥变得生动和明亮起来。代表这种转变的第一件作品 是《酒神与醉汉》 。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肖像画。包括《腓力四世立 像》、《奥利 瓦雷斯骑马像》、《王子腓迪南猎装像》《拿 扇子的妇人》(《矮子安东尼奥》 《教皇英诺森 十世肖像》等。
贝尼尼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把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一个完整的艺术 整体来装饰城市空间的 大艺术家,他曾为罗马城设计雕制了大量的装饰雕 刻,其中以装饰在娜翁广场上的《四条河 的喷泉》和安装在巴尔巴利尼广 场上的《多利多之泉》最为著名。
巴洛克和罗可可美
贝尼尼














巴洛克和罗可可美
贝尼尼
祭 坛
巴洛克和罗可可美
圣路德维卡·阿尔贝托尼之死
阿波罗与达芙妮
巴洛克和罗可可美
圣德列萨
巴洛克和罗可可美
③、 绘画 代表人物:卡拉瓦乔 《水果》《逃亡埃及》 《基督下葬》 《圣母升天》
巴洛克和罗可可美
卡拉瓦乔

巴洛克与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区别

巴洛克与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区别

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区别巴洛克风格以大小不一,剧烈运动的弧线和无穷的,大量反复的群曲线,以及交叉,对比的线条为主要图案语言,构图复杂,运动感强。

当你看到一座建筑好象梵蒂岗的教堂或者歌剧院,富丽堂皇,外面有弯曲的弧面。

例如大圆顶,上头有好多雕塑,看起来整个就像个大雕塑,叫它巴洛克风格多半没错。

洛可可是巴洛克的延续,是巴洛克刻意修饰走向极端的结果,其起源于法国宫廷。

具有纤巧秀美,繁絮和精致的女性化特点,极具装饰性,常采用短小,具有圆润转折的C形,S形,和漩涡形的丰富变化的弯曲的曲线。

当你看到一座建筑第一眼感觉就是好娘,里头充满了镜子小碎花和家具全是金光闪闪的,墙上也要捆金边,还带点粉红色和薄荷绿,什么东西都卷来卷去的,绝对是洛可可风格。

设计分享--洛可可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的区别2013-11-19 艺思设计艺思饰品当你看到一座建筑好象梵蒂岗的教堂或者歌剧院,富丽堂皇,外面有弯曲的弧面(例如大圆顶,上头有好多雕塑,看起来整个就象个大雕塑,叫它巴洛克风格多半没错。

(巴洛克风格是一个广义词,意大利巴洛克,法国古典,洛可可都算)当你看到一座建筑第一眼感觉就是好娘,里头充满了镜子小碎花和家具全是金光闪闪的,墙上也要捆金边,还带点粉红色和薄荷绿,什么东西都卷来卷去的,绝对是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主要是室内设计)当你看到一座建筑象哈利波特的霍格华兹,城堡又粗又圆又高又破时,那叫做中世纪建筑风格当你看到一座建筑象巴黎圣母院,又瘦又高又尖时,感觉还有很多刺的,那叫做哥特式风格当你看到一座建筑象克里姆林宫,是个洋葱头,或者不是纯洋葱头,但是上面有个明显十字架,而且很柱子形状的时候,那多半是拜占庭风格。

(巴洛克或罗马式的圆顶个人感觉不象柱子,没那么瘦高)当你看到一座建筑很象美国的帝国大厦,又感觉象上海的外滩,方方的很对称外头又没什么花巧,那叫做ART DECO风格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建筑的区别: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是天主教会炫耀财富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巴洛克美术与洛可可美术的风格及代表作
巴洛克美术:
欧洲17世纪的美术样式。

发源于意大利,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16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

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从而克服了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消极倾向。

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17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使欧洲的17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

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格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巴洛克艺术特点:
1)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3)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4)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5)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

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6)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7)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巴洛克绘画与代表艺术家:
巴洛克绘画也可溯源于米开朗琪罗和科雷乔等文艺复兴大师,但主要是通过克服16世纪后期的样式主义而发展的。

而在这一过程之初,两位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卡拉瓦乔和 A.卡拉奇又分别以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为主要特色因此巴洛克风格的形成比较复杂,它吸收了这些大师的健康的写实倾向和一些手法特点(如光暗、色彩、透视等),并配合巴洛克建筑而发展。

意大利巴洛克绘画的名家有G.雷尼、圭尔奇诺、B.斯特罗齐、S.罗萨等,尤以兼工建筑的彼得罗.达科尔托纳为杰出。

他的主要作品是罗马巴尔贝里尼宫大厅壁画和佛罗伦萨皮蒂宫壁画与装饰,前者继承了卡拉奇和圭尔奇诺以来的屋顶壁画传统,在建筑透视背景上让空中翱翔的神话人物穿插其间,气势磅礴,动感极其强烈;后者则将华丽的壁画、雕塑与建筑结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巴洛克的特色,在室内装修艺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巴洛克著名的代表画家是彼得·保罗·鲁本斯,他的代表作品有《亚马逊之战》、《帕里斯的评判》等,他的绘画代表了巴洛克绘画的顶峰,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精神,他以丰富的想象力、自由奔放的笔触、瑰丽的色彩、千变万化的运动突破了学院派的法则,丰富了巴洛克的表现技巧。

巴洛克著名的代表雕塑家和建筑家是乔万尼·洛伦索·贝尼尼(1598——1680),他的作品大都是结构严谨,颇有气派,他的教堂建筑以圣安德烈·阿里·克维利纳列小教堂为代表,建于约1653年到到1658年,是巴洛克建筑的典型代表;他的雕塑代表作品有《大卫》、《阿波罗与达芙妮》、《圣德列萨祭坛》
等,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反映宗教和神话题材,没有反映现实生活是他作品的局限性。

洛可可美术:
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

因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风行,亦称“路易十五式“。

主要表现在建筑和绘画上。

代表建筑为法国巴黎苏比斯府第,代表画家为布歇,、弗拉戈纳尔等。

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和意大利文Barocco合并而来。

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而Barocco即巴洛克(Baroque)。

洛可可后来被新古典主义取代。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

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人,接着成为国王的私人秘书,路易十五封她为蓬帕杜侯爵夫人。

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洛可可艺术的特点:
①曲线趣味,常用C形、S形、漩涡形等曲线为造形的装饰效果。

②构图非对称法则,而是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

③色泽柔和﹑艳丽、轻快,给人轻松舒适感。

④崇尚经过人工修饰的“自然”。

⑤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爱,如浪漫的爱、性爱、母爱等。

洛可可绘画与代表艺术家
洛可可风格的绘画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写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配以天堂般的自然景色或异乡风景(如威尼斯、罗马)奇物(向日葵、玉米等)。

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画面完全摆脱了宗教的题材。

愉悦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

华铎(A.Watteau, 1684~1721),路易十五时代的宫廷画家,他的画看来如梦一般的生活情景,令人向往,产生愉快之感,绅士淑女们在森林中嬉戏﹑野餐,人物表情显得优雅。

其风俗画画风即所谓的「野宴」,被誉为「绘画中的莫扎特」。

代表作《到西西瑞岛朝圣》、《小丑》。

布雪(Boucher, 1703~1770),专长在「牧歌」和「神话」为题材的绘画,十足的贵族趣味,是随侍国王的首席画家,庞芭杜夫人(路易十五的情妇)的绘画老师。

代表作如《戴安娜入浴》、《棕发女奴》、《庞芭杜夫人》。

弗拉哥纳尔(J.H.Fragonard,1732~1806),以华丽的沙龙生活为乐,以当代风俗为主作画,用轻快的笔触表现抒情、风雅的诱人画面,代表作如《阅读的少女》、《荡秋千》。

夏丹(J.B.S.Chardin, 1699~1779),从静物开始登上画坛,而扩及人物肖像画,非宫廷贵族的场景,仅是传达一般平民单纯而有节制的快乐,善于以沈著、朴素的色彩描绘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风俗画。

两种美术风格的异同
从主题角度来看:洛可可绘画与巴洛克是一样,都是贵族的,都是国王和贵族的肖像画,也有关于宫廷生活的作品;
从人物来看:洛可可绘画中的肖像都是豪华纤细的,即使是男人的肖像,也似乎有些女性化,看着有些纤弱。

而巴洛克时代恰好相反,即画中女性具有男性化的特点,描绘得强壮有力。

特别是在宫廷生活的画中,这时,舞会、野游这种玩乐的场面很多,是引人注目的。

从色彩方面来看:这两者也断然不同,巴洛克的特点是有着显著的明暗对比以表现其豪华的特色;而洛可可绘画色泽柔和、轻快,给人一种轻快平面与轻松舒适的感觉;色彩也不喜浓重壮丽的,而是用银色、不鲜明的金黄色、白色等,总之是轻淡的稳静的色彩。

从线条的运用方式来看:洛可可的线条使用柔和的曲线,常用C形、S形、漩涡形等曲线为造形的装饰效果;相比之下巴洛克绘画则运用曲折夸张的线条以表达其作品的空间感与立体感。

从主旨表现来看:洛可可主要着重于表见人与人之间的爱,但在巴洛克绘画中宗教主题占了主导地位,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