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公开课导学案(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典型的说明方法,能说出本文的语言特点。
2.学会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3.欣赏我国的园林、建筑之美。
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池沼.( ) 模.样( ) 重峦叠嶂.( )相间.( ) 嶙峋..( ) 蔷薇..(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轩(xiè)丘(hè)(yōng)俗(lòu)空二、整体感知3.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
4.文中哪句话点明了匠师们的追求?三、局部探究5.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整体特点的?6.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怎样和这四个“讲究”对应的。
7.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8.“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这句话中“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可以换用吗?9.为了恰当地说明,还要选用适当的说明方法,请找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思考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zhǎo múzhàng jiàn lín xún qiáng wēi2.榭壑庸镂3.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4.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每一个角落都注重图画美;门窗注重图案美;极少使用彩绘。
6.第三段对应了第一个讲究,第四、五、六段分别对应了第二、三、四个讲究。
第七段写角落的图画美。
第八段写苏州园林的门和窗也讲究美感,第九段是从色彩的角度写的。
这篇文章结构非常严谨,句句段段不离“图画美、布局美”。
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7.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
八年级《苏州园林》课上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3《苏州园林》【学习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 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今天让我们共同品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来欣赏苏州园林的建筑美、图画美和艺术美。
二、预习检查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1)作者简介叶圣陶:3.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并试着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四、合作探究齐读1——2段,回答问题:1. 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2.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默读3——6段,探究问题: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追求“苏州园林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们如何去做?(四个讲究)4. 了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说明的?5. 四个“讲究”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6. 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除了上面四个方面的“讲究”,还从其它方面也注意到图画美,快读第7——9段,请从文中找出来。
7. 第2——9段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8.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9. 本文采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各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五、品析语言1. 本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1)动词的运用。
(2)副词的运用。
(3)描写性的词语的运用。
2. 揣摩词句(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3. 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苏州园林》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苏州园林》导学案一、导学前热身1. 读背诵文:《记得苏州园林听课故事》2. 说说你家乡的一个著名景点,描述一下它的特点。
3. 小组互动:根据自己对“园林”的理解,用几句话形容一座理想的园林。
二、导学内容展示(根据导学题,学生共同完成)1. “苏州园林”通常是指哪些园林?苏州园林一般指苏州市境内的一类园林建筑,是中国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
苏州园林以古典式园林为主,充分体现了“禅意人文、小家园”的设计思想。
2. 苏州园林有哪些独特之处?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和精美的艺术品而著名于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设计:苏州园林建筑设计注重空间感和错落有致的布局,形成了虚实结合、曲折变化的景观空间。
(2)水景设计:苏州园林巧妙地利用水为背景,通过水的倒影和水中的景物来增强园林的美感。
(3)植物布局:苏州园林注重植物的布局,以达到与建筑和水景的和谐统一。
3. 为什么苏州园林被誉为“园中之园”?苏州园林被誉为“园中之园”,是因为它们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达到了极致,给人以极高的美感和舒适感。
苏州园林的设计师们注重细节和原则,将园林建筑、水景、植物和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
三、导学过程引导1. 读课文,回答问题:(1)苏州园林种类繁多,除了什么之外还有其他什么?除了园子中的房子、花草树木,还有亭、阁、桥、湖、石等。
(2)为什么很多园林有圆明园的影子?圆明园在中国古代也是一座有名的园林。
圆明园被毁后,许多园林就仿效圆明园的设计,这也影响了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
2. 看古建筑,研究文物:结合自己在课本中看到的古建筑和文物的图片,讨论一下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理念:古代建筑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导空间感和错落有致的布局,这对现代建筑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
(2)建筑风格:古代建筑的风格和装饰艺术对现代建筑也有一定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苏州园林》导学案(含答案)
13.苏州园林学习目标——学习本文围绕中心。
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作者经过周密观察,准确把握园林特征,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层次清楚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法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写作特点。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m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他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
1925年“五拼”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苏州园林简介(1)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2)沧浪亭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
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3)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园内“林有竹万个笛,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而得名。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19.苏州园林素养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课文说明的顺序。
2.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3.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法指引说明文中某些词语能否删去 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方面做判断。
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答题方法:①表态;②释义,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③比较,紧扣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谨,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以及删除后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答题模式:不能删去。
“××”一词是……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若删去“××”一词,句子(或语段)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或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去。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科学的特点。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
他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严谨,风格朴实,语言精练,因此他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2.背景简介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叶圣陶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时间,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
后摄影集因故未出版,序文为《百科知识》所用。
本课的编者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对内容进行了删减,将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改为《苏州园林》。
3.完成自学结构图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讲究花草树木的yìnɡ chèn(),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bài bǐ()。
《苏州园林》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编辑复核审核【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说明中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3、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学习难点:理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自主突破】1、给粗体字注音。
轩榭()池沼()丘壑()嶙峋()镂空()蔷薇()叠嶂()着眼()相间()对称()2、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别具匠心:因地制宜: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池沼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3)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4)阶砌旁边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4、语文常识。
《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原名,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夜》《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等。
5、读了课文,你一定觉得苏州园林很美吧?请用“我看苏州园林美,最美的……”这样一个句式说说你眼中的苏州园林之美。
例:我看苏州园林美,最美的莫过于池沼了,你看: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周围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或有玲珑的石头,或有花草。
池中鱼戏莲叶间,真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啊。
我看苏州园林美,最美的莫过于了,你看:【合作探究】6、全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本文的说明顺序进行是什么?7、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8、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哪四个方面?9、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每种说明方法举一例)【拓展延伸】10、根据下面文字,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
《苏州园林》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有关园林建筑艺术的知识。
2、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作用。
一、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的重要阶段。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二、生字词
轩榭()重峦叠嶂()斟酌()因地制宜()丘壑()嶙峋()
镂空()蔷薇()
池沼()相间()
着眼()对称()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三、阅读课文思考:
1、给文章划分结构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3.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4、文章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四、想一想
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说明文的语言: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3、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4、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吴_烨。
《苏州园林》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_0
《苏州园林》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重点字、词、句(1)字音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嶙峋(lín xún)镂空(lòu)蔷薇(qiáng wēi)重峦叠嶂(luán zhàng)斟酌(zhēn zhuó)(2)字义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池沼:天然的水池子。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3)熟读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三、课文整体把握1,请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文章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
第二段(3—9自然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处处入画。
第三段(10自然段)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结束全文。
2,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为了突出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
3,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确: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文章第三至六段内容则与这四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另外,作者还从苏州园林的角落布置、门窗图案和色彩搭配三个细处简略地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苏州园林》 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整理_1
《苏州园林》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整理学习内容:《苏州园林》其次课时技能训练导学案师:教学设计五、分层设例,拓展延长1.把握说明方法并解析其作用辨析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似乎有意避开似的。
()①、巡游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①、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是巡游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①、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①、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题。
①依据典型的化石,古人的腿比现代人短,膝稍曲,身矮壮,弯腰曲背;嘴部仍似猿人向前伸出,也没有下巴的突起。
①所制作的石器比猿人的有很大进步,这说明手部结构有了新的进展,因而更加灵活。
①脑量(1350毫升)比中国猿人的大些,脑子的结构简单些,具有比猿人更高的才智。
①可能已经会取火,能猎获较大的野兽,并用兽皮做简陋的衣服。
①和猿人相比,古人的劳动范围扩大了,生产力提高了。
①全部这些状况,都显示古人在进展的进程上比猿人又向前跃进了。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2、这段文字说明对象的特点是:,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3、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并说明它的作用。
答:。
学习目标:学习把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了解其运用作用生:学习笔记重点难点:学习把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了解其运用作用一、优化导入,揭示目标回忆提问导入: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抓住了苏州园林建筑上的什么特征(共同特征)来写的?3、这些特征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同学沟通,明确①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9课 苏州园林(导学案)
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说明对象,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点难点】1.把握说明对象,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2.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倘.若()鉴.赏()轩榭.()回廊.()丘壑.()模.样()着.眼()相间.()藤.萝()嶙.峋()阶砌.()蔓.延()蔷.薇()雕镂.()庸.俗()斟酌..()因地制宜.()自出心裁.()重峦叠嶂.()(2)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②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④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不相同的园林。
()⑤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
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
()⑥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文中形容花开后的艳丽多姿。
()⑦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
()二、探究案1.课文结构梳理2.思考探究(1)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3)课文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5)找出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6)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②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苏州园林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有关字词了解文学常识。
2、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能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3、品味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准确性;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文中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4.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5.教学难点:感知说明文语言,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课时安排:2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一、说明文知识复习说明文的关键句与作用1、题目与开头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2、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答题格式: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三种.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或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3.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的结构,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 按照事物的发展先后次序来安排说明.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形状、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依据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说明。
说明方法:举例子 +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分类别 +使说明条理清楚。
打比方 +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子 +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作诠解 +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作比较 + 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画图表 +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摹状貌 +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答题格式:表态+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苏州园林》(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理
《苏州园林》(第2课时)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理【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熟读课文,通过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揣摩语句,体会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3、激情展现,阳光展现,领会我国江南园林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目标达成:1、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体会说明文用词的精确性、学习流程:【课前展现】1、原名:字:人现代闻名家、家、()家、长篇小说有《倪焕之》,童话有《稻草人》。
2、轩榭()池沼()邱壑()模()样重峦叠嶂()嶙峋()镂()空蔷薇()扩散()着眼()斟酌()鉴赏()对称()【创境激趣】请你观赏【自学导航】第一段:1、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明确:“标本”2、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明确: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其次段:四个讲究第三段: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3、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第四段: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池沼的协作:总是凹凸屈曲任其自然【合作探究】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展现提升】典例分析学问迁移【强化训练】2、辨明词义依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
①、依据各地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宜的方法。
()①、独有的奇妙的构思。
()①、出于自心的剪裁、制造。
()①、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归纳总结】本文的结构:总--分--总、【板书设计】苏州园林:总--分--总一四图幅个画画讲究【教学反思】宋发旺[《苏州园林》(第2课时)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苏州园林(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学习用时: 2课时导学部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轩榭()池沼()邱壑()模()样重峦叠嶂()相间()嶙峋()庸俗()镂()空蔷薇()2.辨明词义,并造句鉴赏:因地制宜:斟酌:重峦叠嶂:3. 自由大声读课文两遍,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并填空。
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4、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第一课时一、导入并欣赏有关园林图片,请同学们说说看图片后的感受。
二. 了解作者三、研讨探究(1)全文是按的说明顺序,其中第二段与3——6段是什么关系?5——7段与3——6段是什么关系?(2)找出3——9段中与第二段“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相呼应的句子。
四. 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①齐读第4段。
②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
五、难点探究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
六、课堂练习精读文章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3.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精品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精品导学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精品导学案学习目标1、预习课文,识记文学常识,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2、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重点)3、学习“总-分-总”式结构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难点)4、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难点)学法指导1、说明文的结构方式:(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
2、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引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4、说明语言:--准确(科学性):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趣味性):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
资料链接1、写作背景: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
《苏州园林》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苏州园林简介
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 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苏州古典园林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 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代表园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等。
Part
03
预习导学
积累字词
总结词
掌握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仿写训练
总结词
通过仿写训练,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 苏州园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 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VS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选取《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 ,让学生进行仿写。在仿写过程中,学生 需要仔细揣摩原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 通过仿写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得到 有效提升。
《苏州园林》导学 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册教案)
汇报人: 2023-12-31
• 学习目标 • 背景资料 • 预习导学 • 学习研讨 • 拓展延伸
目录
Part
01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和发展历程。
了解苏州园林在建筑、园 艺、雕刻等方面的艺术特 色。
理解文章中运用的说明方 法及其作用。
结构分析
的段落和层次,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安排。通过结构分析,学生可以更 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和作者的意图,为课堂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Part
04
学习研讨
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总结词
理解文章内容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认真研读课文,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全面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包括苏 州园林的历史、特点、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
能力目标
苏州园林》导学案(含答案)
苏州园林》导学案(含答案)研究必备,欢迎下载:___2016-2017学年初二(上)语文校本作业,课题为《苏州园林》,课型为讲读。
本课的研究目标有两个:一是研究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说明事物的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二是研究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画意美。
研究重难点也有两个:一是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来突出这个特征的;二是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在自主预环节中,学生需要了解作者___的背景和作品介绍,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
本文是___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所写的序言,他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
___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
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建筑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分析了园林建筑的原理。
作者采用了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
在初读课文环节中,学生需要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按照拼音写汉字,同时根据语句的意思判断相应词语。
然后,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思考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设计者和匠师们是从哪四个方面下功夫来体现以上特点。
最后,在课后巩固环节中,学生需要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小巷的美妙之处在于它的悠闲。
只要你在巷子里逗留一会儿,你的心情就会像巷尾的古井一样平静,而不是阴森恐怖。
它闹中取静,独有一片天地。
即使是现代的乌衣巷,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重门深户,隐秘不露,夕阳下的影子里,野草和花儿,燕子低飞,让人寻找过去的记忆。
八上语文《苏州园林》导学案.doc
注:有的说明文不单一用一种说明顺序,答题时注意题目问法六、说明方法及作用1、说明方法:举例子、划数宇、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常见)摹状貌、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2、说明方法作用:思路:①、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说清说明对象的XX特征、应注意是为了说明本段中心句,还是全文说明对象的特征3、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特征或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法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七、说明文的语言1、基本要求:准确性涉及词语类型:①表程度、范围或推测、估量、肯定强调语气的副词和数量词。
如:“目前”、“大约”、“也许”、“可能”、“一定”、“必须”、“之一”等表数量的词。
如:“左右”、“上下”、“不少”、“绝大多数”、“至少”、“不下于”等“据说”、“相传”、“据介绍”等一些短语,表示材料来源的不确定性2、语言风格:在准确性的前提下]平实(大多数说明文)I生动(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或生动描写)八、其它题型1、标题作用:①点出说明对象;②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或作用;③(新颖、生动、有趣)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2、指代类一一“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思路: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注意:有时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样写的好处是:
②我发现文中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例句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二、合作释疑:(请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本文虽然是说明文,但叶圣陶老先生的语言灵活多变,简洁生动,你能结合下列句子进行简单的分析么?(注意括号中的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三、达标测评。
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为什么?)
5.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苏州园林
课题
苏州园林
课型
预习展示课
课时
第二课时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7.请从文中再找出些类似这样语言准确简明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8.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找出几处加以简要说明。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四、拓展练笔
请用一段简洁生动的文字介绍你校园某一处你最喜欢的地方。注意要讲顺序,最好用上一两种说明方法。
五、学(教)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习
目标
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说明中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学习
重点
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Fra bibliotek学习难点
1、理解中国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能懂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过程】
1、复习回顾
《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让被说明的对象清晰可感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是成功的进行重要标志,你能从本文中找出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句子说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吗?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吧?)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加深了景致的深度。(“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4.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