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歌——山歌

合集下载

汉族民歌的分类与特点

汉族民歌的分类与特点

音乐感受:请说出“小调”的特点
• 曲调性强,旋 律流畅,婉转 曲折,表现力 强.
A
12
中国民歌体裁的区别
劳动场合
坚毅、质朴 粗犷、豪放
一人领 众人合
山间、田 野、牧场 旋律舒展
独唱、对唱
服务劳动 鼓舞斗志
A
抒发感情
城镇集市 优美抒情 伴奏表演
用于表演
13
听歌辨析
•曲1 •曲2 •曲3 •曲4 •曲5
主讲 梁晓雯
A
1
汉族民歌的体裁: 劳动号子 、山歌 、小调。
A
2
劳动号子:也称“号子”是人们在发展中 为适应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和劳 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它 在劳动中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调剂振奋 精神,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
A
3
A
4
欣赏音乐作品:《澧水船夫号子》
A
14
中国民歌欣赏
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 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 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 民族性格。
------舒曼
A
15
音乐奔放、 嘹亮、开朗, 曲调悠长,广 泛使用自由延 长音和拖腔。
A
9
“小调”:又称“小曲”,产生于日常 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
《茉莉花》(江苏民歌):这是我 国民间小曲流传最广的优秀曲目之一。 它借茉莉花抒发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描写江南水乡人细腻的性格。曲调优 美抒情、结构规则匀称。
A
10
A
11
A
5
音乐感受:请说出“号子”的特点。
曲调铿锵激昂节奏更固 定,沉着有力。一人领众 人和。音乐风格坚”: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 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

汉族民歌PPT

汉族民歌PPT

3、请从以上问题中总结出劳动号子的特点:
【课堂探究二】
1、欣赏过程中你听到最多、最明显的歌词(语调)是什么?为 什么会出现这些声音? 2、从以上欣赏中总结出劳动号子的特点
曲 目 《澧水 船夫号 子》 体裁形式 劳动号子 节奏 与劳动节奏 紧密匹配 音调 粗犷有力 演唱形式 一领众唱、 领唱与齐唱 嗨啰 哟嗬 呼着号子 齐心力协过险滩
3、你对劳动号子的理解是:
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体验与实践一

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场景使用到劳动号子? 请同学之间交流、体会一下。
跑步时用的口号 搬东西时喊的号子
赛场上或拔河时加油的口号
体验与实践二
表演《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拓展提升】
《小河淌水》 《船工号子》 《铜钱歌》 小 山 调 歌 粗犷有力 委婉叙事 高亢抒情
思考 (1)仔细聆听音乐并分析这两首不同体
裁民歌的不同特点。 (2)根据以上特点谈谈你对山歌及小调的 理解。(小组讨论)
【课堂探究一】
(1)仔细聆听音乐并分析这两首不同体裁民歌的不同特点 曲 目 民歌体裁 旋 律 高亢细腻 优美细腻 节 奏 自由 规整 歌词内容 即兴创作 自然风光 表达形式 抒情 叙事
《赶牲灵》山歌 《无锡景》小调
2、从以上特点说说你对山歌的理解:
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时即兴演唱的抒情歌曲。
3、从以上特点说说你对小调的理解:
流行于城乡的一种咏唱历史传说故事、描写自然风光等的叙事民间歌曲。
【民歌赏析二】
1、欣赏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P76, 感受音乐要素。 2、欣赏过程中你听到最多、最明显的歌词 (语调)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声音?

汉族民歌教案上课讲义

汉族民歌教案上课讲义

汉族民歌教案高中音乐汉族民歌――山歌、小调、号子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彭杨一、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2)年级:高一3 )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音乐与民族》5 )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欣赏《小河淌水》、《无锡景》两首民歌,体会山歌与小调在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区别。

2)通过拔河、欣赏《澧水船夫号子》、演唱过滩号子来体会号子在劳动中的重要性,明白号子的由来。

3)了解民歌的由来,从听赏中分辨出民歌的不同体裁,体会民歌的独特魅力。

2、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对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进行对比与分析,教材选取了具有三种体裁中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老师可以在其中选出适合班级学情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能通过欣赏作品从旋律、节奏、演唱形式等方面区分出山歌、小调和号子。

3、学情分析:本校大多为乡镇初中毕业的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对老师的依赖性强,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在上一节课《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中,已经对不同民族的民歌有了一定的了解。

4、设计思路:授课时,从选取熟悉的音乐作品入手,进行引导,逐步深入,通过欣赏《小河淌水》和《无锡景》两首作品,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来区别山歌和小调,并进行鉴赏巩固练习;学习号子时,首先进行拔河比赛,体会号子在劳动中的重要性,再通过欣赏、讲解、对比、演唱等方式加深对号子的理解。

最终让学生具备通过听赏音乐作品能区别民歌体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四、教学反思1、反思本课,我觉得本课是较为成功的。

其亮点在于:1)本课紧扣民歌主题并贯穿全课,将民歌的三种体裁非常清晰地进行对比学习,能让学生非常明了的区分三种体裁。

2)设计的拔河比赛循序渐进地且直观的帮助学生了解了号子的由来和作用。

3)师生共同完成《过滩号子》,既让学生学习了如何演绎一领众合的演唱方式,又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号子的魅力。

4)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将“体验、比较、探究、合作”四个具体目标与之结合,使学生在反复地讨论比较中收获知识,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学案学习目标: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了解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并根据他们的特点能正确的区分开来。

学习重点、难点:能够正确的区分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

自主学习指导:教学相关资源。

[相关资料]民歌民歌即民间歌曲,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相关资料]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号子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

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得演唱形式。

[相关资料]山歌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生活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它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又是劳动人民喜爱的一种民歌体裁,山歌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

我国的山歌十分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陕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和四川的“晨曲”。

山歌的旋律爽朗、质朴、悠扬,节奏比较自由。

有时为了使歌声传的更远,感情抒发更充分,常常在歌曲开始时加上一个吆喝性的喊句。

[相关资料]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指流行于广大城乡的一种民间歌曲,感情表达比较细腻、委婉,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规整,结构也较为严谨。

歌词内容大多以咏唱历史传说故事、描写自然风光,抒发离别情绪为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聆听两首歌曲合作探究:歌曲属于哪种类型?同学们会不会唱这种类型的歌曲,会的哼唱几句。

二、聆听:《澧水船夫号子》合作探究:(1)船夫们在航行的劳动过程是怎么样的?(2)劳动号子的节奏、音调、演唱形式分别是怎么样的?三、聆听:《小河淌水》、《赶牲灵》、《下四川》合作探究:聆听的同时思考这几首歌曲的节奏和演唱形式是怎么样?四、聆听:《无锡景》合作探究:这首歌曲在节奏、感情和歌词内容上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五、合作探究:比较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的异同。

汉族民歌(山歌、小调)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山歌、小调)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

探究思考
师生互评与总结
说 教 学 过 程




















!




“温故而知新”

'


新课教授
在陕北地区,以
往由于交通不方便, 这里的生产、经贸 全靠驴、骡驮运, 当地把从事此种劳 动的人称作“脚
户”“脚夫”“赶 脚的” 。

提出问题:
赏 体
初次 聆听
音乐特点是什么?

(2-3分钟)
(3分钟)
(22分钟)
(12分钟)
(5分钟)


学 反
1.教学环节设计体现“以学生 为主体”的理念。
3.教学过程中紧贴“民歌”主题, “动静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主

教学
动探究与合作能力。
反思
2.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循序渐进 展开教学。
4.不足之处在于45分钟课时有 限,没能带学生细致演唱作品, 内容无法延伸更多。
说 教 学 内 容
用“吴侬软语”演唱
的《姑苏风光》腔 调细腻恬然。
《孟姜山 》题材为 民间故事,《幸福 歌》旋律流畅、朗
朗上山 。



认知特点
高中生在经历义务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音乐素养。
知识面
对民歌有模糊的理解,在表演唱方面,能自然演绎流 行歌曲。
引导措施
聆听、感受、实践和探讨等来引起学生兴趣,在视听结 合下使他们有良好的课堂体验,构建正确文化价值观。

中国汉族民歌

中国汉族民歌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 这是一首陕西民歌,改编 于70年代,由三首 民歌组 合改编而成。
• “山丹丹”指杜鹃花,又 名“映山红”,春季开花, 野生在山坡上,生命力较强。
• 鲜红的色彩极为热烈耀眼, 使山坡田野充满生机。歌曲 以它象征革命蓬勃发展生动 贴切。
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 民歌,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 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 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 歌词多为即兴创作。
唱歌的人们在干什么?
《川江号子》
歌曲演唱的方式有何特点? 为何采用这种方式演唱,能否 换成其它的方式演唱?
“一领众和”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
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集体劳动 中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 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 呼号声逐渐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 曲调的歌曲形式。一领众和是劳动号子的主要 特点
“劳动号子”的种类
(1)搬运号子:在装卸、挑担、推车等劳动中歌唱; (2)工程号子: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中歌唱; (3)农事号子:在打麦、舂米、车水等劳动中歌唱; (4)渔船号子:在水运、打渔、 山歌 自由悠长 高亢嘹亮 山野田间 抒发感情 号子 律动性 粗犷沉重 劳动中 统一步伐
山歌悠扬 号子嘹亮
想一想?
什么是民歌?
产生 表达 发展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 即兴创作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 思想感情的歌曲,通过口传心授 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 提练,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变异 的特点。
我国汉族民歌数量巨大,风格各异,有多种分类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是按照民歌体裁的分类. 按照体裁的不同民歌可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

闻名的汉族民歌

闻名的汉族民歌

闻名的汉族民歌民歌分区东北平原民歌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部、苏北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都是是一具沿海平原地带。

使用东部北方方言。

这个地方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

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西北高原民歌包括山西、陕西中部与北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

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岭以北。

使用西北方言。

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

其次为秧歌、小调。

全国著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等。

江淮民歌包括淮河流域的苏中、苏北、安徽大部、西面以大不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

使用江淮方言。

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山歌次之。

著名的曲目有《茉莉花》、《杨柳青》、《凤阳花鼓》、《彼根芦柴花》等。

江浙平原民歌包括江苏南部、上海、以及浙江大部,乃古代的吴、越之地。

使用方言为吴语。

民歌以小调为主,著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

闽台民歌包括福建大部、XXX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

福建与XXX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XXX当地汉族向来使用闽南语,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点戏曲、讲唱音乐等。

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著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

粤地民歌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部,广西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南岭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

使用粤方言。

过去广阔渔民为该区一具重要的社会阶层。

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

著名的曲目有《降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

江汉平原民歌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

使用西南方言。

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灯歌、小调、风俗歌、山歌。

著名的曲目有《黄四姐》、《洪湖渔歌》等。

汉族民歌的体裁

汉族民歌的体裁

汉族民歌的体裁有山歌、田歌、牧歌、小调、风俗歌、时政歌、仪式歌、舞曲等。

1。

山歌:分为一般山歌和放牧山歌,前者由一人唱,多声部重迭;后者多为集体合唱,男女声二部以上的重叠演唱较普遍。

2。

田歌:是农民在耕作中即兴编唱的抒情歌曲,又称“号子”。

3。

牧歌:是游牧民歌的泛称。

4。

小调:一种结构短小、节奏规整的歌曲。

5。

风俗歌:是民间在节日或庙会上演唱的歌谣。

6。

时政歌: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而创作的政治歌曲,它往往表达群众的政治愿望。

7。

仪式歌:用于各种仪式场合演唱的歌曲,大都颂神赞祖或悼念死者。

8。

舞曲:是一种用舞蹈形式表演的歌曲,主要有“秧歌舞曲”、“花鼓灯舞曲”等。

9。

新民歌: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产生的新歌谣。

新民歌包括新诗(抒情诗)、新词、新曲三类。

10。

船歌:又称渔歌、船夫曲。

是在江河湖海中作业的船工们在行船时即兴编唱的歌曲,其曲调随着船行水流的变化而变化,大都表现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生活的乐趣。

11。

林区山歌:主要是鄂伦春族的山歌。

12。

客家山歌:客家人的山歌是用方言吟唱的山歌。

13。

田秧山歌:用田秧时唱的山歌。

6。

舞曲:是一种用舞蹈形式表演的歌曲,主要有“秧歌舞曲”、“花鼓灯舞曲”等。

7。

地秧歌:旧时北方秧歌中常用的歌曲形式,如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等。

8。

扭股子:舞蹈,又称“踩寸子”,是北方秧歌中最常见的舞蹈形式。

扭股子动作比较简单,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步法和造型,有很强的可舞性,常常伴有高难度的队形变化。

9。

社火歌:社火歌就是以歌曲形式来表演的社火节目,如旱船、高跷、竹马、秧歌等。

10。

盘歌:也叫“打花鼓”、“打花棍”,是源于民间劳动的一种歌舞形式,一般由一人击鼓领唱,众人应和,节奏可缓可急,歌词随唱随编,是一种即兴式的歌舞形式。

11。

春歌:古代把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一般的春歌指立春至惊蛰前后所唱的歌。

12。

哭嫁歌:指旧时女孩出嫁时所唱的歌。

唱词主要叙述女孩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表达女孩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

高中音乐《陕北民歌》—山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陕北民歌》—山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陕北民歌》—山歌教案学情分析:现实生活中学生听的更多是网络中传播的流行歌曲,像陕北民歌—山歌的此类歌曲学生接触聆听的甚少,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必须把陕北民歌简洁化的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让学生对陕北民歌产生学习兴趣,乐意接受,并能主动去搜集山歌和民歌资料,从而去研究和传承中国优秀的民歌文化。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二部分内容“汉族民歌”—山歌。

教材设计了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族歌曲赏析,通过欣赏“陕北民歌”---山歌,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域山歌的特点,分析山歌的特点。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赶牲灵》《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四川》欣赏、演唱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山歌,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山歌的风格特点和分类。

技能目标:掌握山歌的音乐特点并能通过这些特点判断各个不同作品体裁。

教学重点、难点:学唱陕北民歌《赶牲灵》体会陕北民歌的特点。

听赏不同地域的山歌,能根据音乐特点分辨汉族民歌的体裁教学方法通过聆听法、演唱法、体验法、对比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间播放陕北民歌《泪蛋蛋》。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泪蛋蛋》是属于什么体裁的歌曲?(山歌、民歌等)。

很好,汉族民歌从体裁形式上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等几大类。

二、新授课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生活是即兴演唱的歌曲。

我国的山歌十分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不相同,在陕北叫“信天游”,在山西叫“山曲”,在内蒙古称之为“爬山调”,在青海称之为“花儿”在四川叫“晨曲”。

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和“花儿”。

<一>信天游1、赏析、演唱《赶牲灵》在陕西、山西一带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特殊的地理环境塑造了苍凉、宏壮、个性鲜明的信天游。

在旧社会,陕北的人民生活十分贫苦,许多男人为了谋生,有相当一部分人靠用牲畜长途为他人运输货物谋生,而赶着牲畜运送货物的人被称之为赶牲灵者,他们一走就是数十天,甚至是半年、一年,所以赶牲灵的家人们非常惦念他们,凡是遇到赶牲灵的队伍通过,许多妇女、小孩就会上前探望。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彩教案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彩教案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汉族民歌》。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汉族民歌概述》,讲解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分类;第二章《山歌》,分析山歌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特点,并以《茉莉花》为例进行详细解读;第三章《小调》,探讨小调的音乐风格、表现手法,以《康定情歌》为例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分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山歌、小调等汉族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的认识,提升音乐素养。

3.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山歌、小调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的分类、特点及其在音乐鉴赏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案、PPT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茉莉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汉族民歌的魅力,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0分钟):介绍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分类,分析山歌、小调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并简单介绍其特点。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茉莉花》为例,详细解读山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5. 随堂练习(10分钟):播放《康定情歌》,让学生分析其音乐风格、表现手法,并与山歌进行对比。

7. 课堂互动(5分钟):邀请学生上台演唱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汉族民歌》2. 内容:(1)汉族民歌概述(2)山歌:茉莉花(3)小调:康定情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写出其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2. 答案示例:以《小城故事》为例,分析其旋律优美、节奏舒缓、歌词描绘生活场景等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汉族山歌及北方一般山歌

汉族山歌及北方一般山歌


(三)花儿的分类: 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 不同,花儿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 花儿”和“六盘山花儿”3个大类。
北方一般山歌主要种类
(四)唱词特点 1、“头尾齐式”



2、“两担水”或“折断腰”
(五)曲调特点: 民族、地名、衬词、编唱 山歌体、小调体

典型的音乐特征:结构短小,曲调高亢、 嘹亮,情感质朴,节奏自由、悠长。
汉族山歌概述

山歌的由来:
“南音”《候人歌》 候人兮猗
山歌与劳动号子和小调的区别 自由是其魂魄; 抒情是其功能


地方色彩最为明显; 音乐形式,即兴性很强

山歌节奏自由悠长,小调节奏规范均衡
北方一般山歌主要种类

一、陕北信天游 (一)概述 (二)歌词特点 即兴创作、多以7字,两句一首,上句 比兴,下句点题,句尾押韵,歌词精炼, 常用叠字。 (三)曲调特点 1、节奏自由式;2、节奏规整式
北方一般山歌主要种类
二、山西山曲 (一)概述 (二)歌词特点: 7字一句;两句一曲;全曲8小节 常用起兴、比喻、反复叠句等 下句重复上句,尾音变化。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北方一般山歌主要种类2009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花儿连同我国申报的其他2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道获准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汉族山歌及北方一般山歌
汉族山歌概述
山歌定义: 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 的歌曲。

北方一般山歌主要种类
三、“花儿” (一)概述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 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 撒拉、土、裕固、蒙古等民族中共创共享 的民歌。 因歌词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 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 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 后)

简述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形式

简述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形式

简述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形式
汉族民歌是中国汉族人民创作并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其体裁形式多样。

根据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汉族民歌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体裁形式:山歌、工歌和田园歌。

首先是山歌,山歌是中国汉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流传于中国的山区地区。

山歌通常由当地的农民和牧民创作,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劳动、爱情、家庭等方方面面。

山歌的特点是朴素、质朴,旋律简单而朗朗上口,歌词表达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山歌常常用于社会集会、婚礼、葬礼等场合,并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代代相传,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是工歌,工歌是汉族民歌的重要分支,主要反映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工作和抗争。

工歌起源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广泛流传于工人阶级的聚集地和工业中心。

工歌的特点是饱含力量和斗争性,旋律节奏鲜明,歌词表达对困难和不平等的抗议。

工歌在劳动集会、工人运动和工会活动中常被演唱,成为工人阶级团结和斗争的象征。

最后是田园歌,田园歌是汉族民歌的另一种重要形式,主要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农田劳动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田园歌旋律悠扬、柔美,歌词描绘了宁静、美好的农村景象和农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田园歌常常伴随着农民的田间劳作,也被用于农民集会和农村庆典等场合,成
为农民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综上所述,汉族民歌以山歌、工歌和田园歌为主要体裁形式,每种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风格、表现方式和社会意义。

无论是朴实的山歌、斗争的工歌还是宁静的田园歌,它们都反映了汉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音乐财富。

汉族民歌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汉族民歌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汉族民歌的分类和基本特征汉族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一、劳动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二、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神歌]三、小调: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绣荷包调、剪靛花调)2. 地方性小调。

3. 歌舞性小调(花鼓调、灯调、花灯调、采茶调、秧歌调、跑旱船)汉族民歌的基本特征:一、劳动号子的特征1.音乐性格.表现方法:坚实有力、粗扩豪迈的.自然朴实的。

2.歌词:实词,领唱者。

虚词,帮腔。

3.节奏:固定的,周期反复。

4.歌唱形式:以一领众和为主,也有独唱、对唱、齐唱。

5.曲式结构:短小简朴,重复性。

二、山歌的特征山歌歌词:反映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兴创作,歌词以七字句为主,较多使用衬词,山歌中最多使用语气衬词,语气衬词与自由延长音或拖腔的结合,形成山歌独有的特征。

山歌音乐:奔放、嘹亮。

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

自由延长音与曲首、曲尾的呼唤性衬词结合形成前腔或后腔,为山歌所独有的特征。

歌唱形式:独唱居多,另有对唱,数人接唱、齐唱、一领众和等。

曲式结构:大部分短小单纯、多样化。

密集性与抒情性相结合。

南方的山歌中四乐句单乐段较多。

三、小调的特点1,结构较为严谨、即兴性少。

转向定型化,艺术上较成熟。

2,旋律性强、曲调流畅而优美。

有着曲折、多样的旋法。

3,节奏、节拍多规整、均衡。

南方小调节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

歌词比较固定,4,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一领众和等。

常有乐器伴奏。

5,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

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

(课时1.2)汉族民歌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七首歌曲,感受不同体裁、不同地域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能简述中国民歌的发展概况。

2.能与同学合作,共同表演《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请学生展示、介绍或演唱自主收集的汉族民歌及相关资料。

使他们对汉族民歌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汉族民歌。

深入展开:一.劳动号子播放《澧水船夫号子》,让学生体验,交流感受。

师生合作,表演《过滩号子》,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号子的音乐特点。

播放龙舟比赛的视频,同步表现《过滩号子》,为龙舟比赛视频配音,表现音乐情境。

二.小调播放江苏小调《茉莉花》。

听赏、体验,同步旋律线手势律动,感受小调的旋律性强的音乐特点。

播放河北、东北两地的《茉莉花》,课件展示三首《茉莉花》的旋律,听赏、体验,同步节拍、节奏律动,讨论、分析三首歌曲的不同风格、色彩及旋律特点。

让学生分组演唱一段江苏的《茉莉花》。

播放具有湖南地方色彩的小调《铜钱歌》。

三.山歌播放山歌《赶牲灵》、《下四川》、《小河淌水》。

《赶牲灵》是一首具有浓郁陕北风味的民歌(属高腔山歌),是陕北“信天游”的典型传统曲调,流传于陕北、山西河套等广大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下四川》是一首西北地区有代表性的“花儿”,主要流行在甘肃、青海一带。

全歌为上、下句加补充的一段体。

《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弥渡山歌(当地称“调子”,属平腔山歌)。

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

全曲五个乐句。

播放改编成通俗唱法演唱的《小河淌水》。

让学生们听赏、体验,同步哼唱,比较、讨论。

提问:山歌的音乐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归纳音乐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播放音乐故事片《刘三姐》中的山歌对唱片段。

巡回指导学生创编歌词。

然后让学生表演山歌对唱。

巩固小结:课件展示:让学生分别回答“劳动号子”、“小调”、“山歌”体裁的概念和音乐特点。

《汉族民歌》课件

《汉族民歌》课件

汉族民歌的分类与流派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汉族民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 地域可以分为华北、华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等地区 的民歌;按照题材可以分为劳动歌、时政歌、情歌等。
流派
汉族民歌有许多流派,如江苏的吴歌、安徽的黄梅调、四川 的川江号子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02
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总结词
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成为了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
详细描述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描绘了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以及人们对它的深深喜爱。歌曲的旋律婉 转悠扬,歌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河淌水》
总结词
这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歌曲,以 其舒缓的旋律和柔美的歌词,打动了无 数人的心。
详细描述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细腻的歌词,描绘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歌词 中提到了绣荷包这一传统的手工艺品,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 追求。同时,歌曲中也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眷恋,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放马山歌》
总结词
这是一首充满草原风情和牧歌特色的歌曲, 以其欢快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展现了草原 的壮丽和牧民的欢乐。
V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详细描述
这首歌曲以舒缓的旋律和柔美的歌词,描 绘了一个浪漫而美好的画面。歌曲中的女 声清澈悠扬,男声低沉有力,两者交织在 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歌词 中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让人 感受到爱情的温暖和美好。
《走西口》
总结词
这是一首充满浓郁西北风情的歌曲,以其豪 放的歌声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西北人民的 豪放和热情。

小河淌水

小河淌水
汉族民歌----山歌
制作人:皮林彩 制作时间:2019年4月
教学目标:
能认真听赏选择的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 形式, 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赶牲灵》《下四川》《小 河淌水》,体验不同地域的山歌的特点。
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题材一山 歌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下四川》
甘肃青海一带 旋律苍劲、沉郁
《小河淌水》 云南
清新优美
提炼归纳
是广大劳 动人民在山上、 田间、牧场劳 动、休息时即 兴演唱的歌曲。 是劳动人民表 达内心思想感 情的抒情小曲。
山歌的概念
演唱形式
独唱、 对唱、 领唱、 合唱等。
名称各异
陕北:信天游 山西:山曲 内蒙古:爬山调
青海:花儿 四川:晨曲
声临其境
小结
山歌的旋律高亢、悠扬、爽朗、质朴、节 奏比较自由,有时为了使歌声传的更远,感情 抒发更充分,常常在歌曲开始时加上一个吆喝 性的喊句。山歌的题材和内容十分广泛,歌词 多为即兴创作,词义表达较为直率。
请欣赏《பைடு நூலகம்三姐》片段
资料分享
1 《赶牲灵》 2 《下四川》
《小河淌水》
比较听赏
请听赏《赶牲灵》(陕北信天游)《下四 川》(甘肃花儿)《小河淌水》(云南东方小 夜曲);
大家能听出歌曲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旋律各有什么特点?分析该曲表达了怎样的风 土人情?
比较展示
《赶牲灵》
陕北 (陕北、山西、河套) 高亢风趣

音乐人教版高中一年级上册 汉族民歌

音乐人教版高中一年级上册 汉族民歌

山间、田野、 牧场
旋律舒展
城镇集市 优美抒情
独唱、对唱
伴奏表演
演唱目的
服务劳动鼓 舞斗志
抒发感情
用于表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欣赏几首民歌说出分别属于哪种体裁
• 《船工号子》 —— 号子 • 《太阳出来喜洋洋》——山歌 • 《小白菜》 —— 小调 • 《山歌好比春江水》——山歌 • 《沂蒙山》 —— 小调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 牧场劳动生活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是劳 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抒情小曲,又 是劳动人民喜爱的一种民歌体裁。
演唱形式:低唱、对唱、领唱、 合唱等。
北方山歌:
它的音调特点是怎 样的? 高亢嘹亮
南方山歌: 《小河淌水》
各地山歌的名称:陕 北的“信天游”、山 西的“山曲”、内蒙 古的“爬山调”、青 海的“花儿”和四川 的“晨曲”等。
劳动号子的分类: 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渔船号 子和作坊号子等几大类。
《澧水船夫号子》
号子的音乐特点是怎样 的?
律动感强,节奏比较固 定,音调粗狂有力,多 半采用领唱与齐唱、一 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 在欣赏曲子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是什么?
哟嗬哟嗬的声音 • 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劳动者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 体负重的压力,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的声 音。
《无锡景》
小调又称小曲, 泛指流行于广大城乡的 一种民间歌曲。它主要 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与 风俗活动,故被称为 “里巷之曲”。也有地 方又称之为“时调”、 “俗曲”、“小令”等。
中国民歌体裁的区别
体裁 区别
劳动号子
山歌
小调
演唱场合 演唱风格 演唱形式
劳动场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族民汉族歌民歌 -山歌
单击此处添加教师姓名
作业情况
上周笔记重点: • 演唱形式—— 一领众合 • 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
合,高度一致

山歌
曲调( ),节奏( ),歌词多为(

典型山歌体裁特征
1高亢嘹亮,紧密规整,约定俗成 曲调高亢嘹亮,节奏宽广自由,歌词多即兴创作
2高亢嘹亮,宽广自由,即兴创作
3低沉浑厚,紧密规整,Ad即d you兴r tex创t here作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please add your text here, lorem ipsum dolor sit
4低沉浑厚,宽广自由,约定俗成 amet, please add your text here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please add your text here
旋律
1《上去高山望平川》 北方?
1,3 跌宕起伏
2《太阳出来喜洋洋》地广人稀,
3《兰花花》
开阔辽远
音域
宽广
拖腔
久远
4《康定情歌》
南方?
起伏相对较小
宽广(高腔) 较短,用衬词 不宽(平、矮腔) 没有
5《槐花几时开》 2,4,6
山区地形多变


唱词与节奏
自由悠长
1.陈述唱词部分 2.唱词的词组或句读后面
山歌的歌种
山西“山曲”
陕北“信天游”
四川“晨歌”
安徽“颈红”
内蒙古“爬山调”
青海、甘肃“花儿” 湖北“赶五句”
云南弥渡山歌
具有山歌的哪些特点呢?
Hale Waihona Puke 音调高亢 音域宽广 节奏自由
“亮汪汪”、 “清悠悠”、 “你咯听”、 “我尼”都是弥渡方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