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

合集下载

国内外食品质量管理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食品质量管理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食品质量管理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一、我国食品质量管理状况、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意识到食品质量安全重于泰山,企业靠市场,市场靠商品,商品靠质量,以质量站稳市场,以质量开拓市场,并将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到食品企业中来。

当前我国食品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发展并不平衡,出现了两极分化。

经济效益较好的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已初步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而效益滑坡的食品企业,疲于应付生存危机,质量工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控现象。

具体来说,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意识淡薄在不少食品企业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员工,对食品质量和食品质量管理的认识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比如对产品质量的内涵、质量控制内容认识不足。

一些食品企业的管理层认为产品质量是质量保证部门的事,过多地依赖质量检验。

在许多食品企业,质量的重要性未能体现在各项工作中,当质量与其他指标如产量、销售额发生冲突时,质量往往成为牺牲品。

加强食品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解决制约质量管理的根本性问题。

食品企业首先要加强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手段,完善各项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监督,以法治代替人治,积极提高员工积极性并全面参与质量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改进,企业效益不断提升。

2.未能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粗放的原料生产方式制约质量管理。

由于食品生产加工的原料大量来源于千家万户粗放型操作,而非集约化生产的原料基地,生产产业化程度较低,即便现在时髦的公司+农户形式,也难以避免粗放型原料生产带来的各种安全弊病。

粗放的生产管理、相对落后的生产技术以及多种原料来源,造成原料安全质量的不一致性,农药、兽药残留、寄生虫以及物理性异物等食品安全危害,都可能随着原料进入食品加工过程。

对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追溯性差。

在劳动密集型食品加工方式下,如果不对员工的个人卫生状况进行严格管理,细菌很容易通过这些员工的呼吸、唾液和创口污染正在加工中的食品。

企业管理mba论文题目(优选100个)

企业管理mba论文题目(优选100个)

企业管理mba论文题目(优选100个)企业管理论文题目一:1、基于客户价值与满意度的电信运营商集团客户市场营销策略研究2、航空公司战略联盟与动态竞争对绩效的影响研究3、管理者价值观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关系研究4、我国上市公司声誉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理论分析5、市场分割条件下中国企业横向整合战略选择、管理模式与绩效的关系研究6、IPO企业盈余管理及其对新股发行市场异象影响的实证研究7、基于实物期权的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价值评估方法研究8、房地产产业联动机制及市场风险演化模式研究9、中国企业战略并购动机系统研究——基于并购交易案例10、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与防控研究11、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企业战略延伸研究12、商业银行组织与流程再造研究13、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研究14、基于双向嵌入观的协同创新效应研究15、心理所有权的产生路径与作用机制研究16、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17、双边市场中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18、电信行业定价策略的研究19、政企关系和银企关系对企业融资约束影响效应研究20、企业创意人才生态系统健康研究21、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新的企业管理模式22、企业管理的道德选择23、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匹配生态因子体系构建24、未来企业管理研究方向和主要趋势25、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26、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27、论柔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28、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及其人本内涵探讨29、企业管理决策科学化与决策合法化的思考30、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研究企业管理论文题目二:31、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分析32、浅析企业管理信息化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33、民营企业党建与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兼对温州民营企业党建实践的思考34、浅析创新高速公路企业管理35、论企业管理标准化36、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与员工有效沟通的技巧37、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38、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39、绿色管理:21世纪企业管理研究的新领域40、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的探究41、论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42、依托内部控制建设提升企业管理会计水平43、企业管理创新机制与创新空间的建构44、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协同管理45、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46、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研究47、德国企业管理控制师的计划编制和监控职能48、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分析49、论企业管理对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要性50、试述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51、我国企业管理发展历程及趋势52、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53、人力资源管理在当今企业管理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4、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55、基于管理风险偏好量表的管理风险偏好实证研究——以大型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为例56、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浅析57、试论邓小平企业管理思想与新时期企业管理创新路径58、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协调工作59、“会社”概念与现代日本企业管理制度60、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与探索企业管理论文题目三:61、西方企业管理思想的演进逻辑与当代中国企业管理转型62、论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创新——基于焦煤集团“分合管理”的案例分析63、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发展关系探讨64、论企业管理变革对内部审计的影响65、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意识及影响因素分析66、影响企业管理效率因素的假设与分析67、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分析68、中国式企业管理模式创建研究69、企业管理会计现状及对策研究70、试论我国企业管理咨询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71、在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研究72、网络化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创新73、用企业视觉要素铸就企业管理文化74、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75、企业管理现代化与ERP的实施76、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77、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力78、对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79、分析现代企业管理创新80、高校后勤管理改革要引入企业管理新理念81、论新兴媒体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82、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融合83、企业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探究84、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组织基础——基于体制—常规—文化理论的探讨85、河南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路径及预警研究86、复杂条件下的组织创新与变革——复杂组织与环境的共同演化87、感知再续关系价值对服务品牌关系再续意向的影响研究88、创业网络对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影响及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89、保健类商品信任机制与购买行为研究90、中国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案例研究91、基于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92、新创企业知识、能力、战略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93、投资基金模式下的协同创新激励机制研究94、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探索性研究95、家族传承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基于中国情境的质性研究96、促销购买限制对消费者反应的影响研究97、中国跨国公司海外社会资本向创新绩效的转化机制研究——基于组织学习能力的视角98、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研究99、员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实证研究100、基于客户经理激励的商业银行顾客知识获取与整合机制研究。

公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司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物业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经历了20多年,已逐步走入千家万户。

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有开发商的附属单位到现在的自主营利、自负盈亏,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其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日益明显,这期间物业管理企业走过了一段相当艰难的路程。

1994年8月8日,XX市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新街物业管理公司成立,并开始对新街小区实施了物业管理。

15年后,物业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主体也在快速增加,根据有关部门相关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仅XX市就有经营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225家,从业人员3.4万余人,管理物业项目(住宅小区、大楼、别墅区)1513个,管理面积9829万平方米,享受物业管理服务住户近60万户,中心城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8%。

可以说,物业行业为XX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绿城物管公司为占领长三角地区市场空间,在05年组建并成立了XX分公司,经过近四年的运作和发展,风雨之后终见彩虹,但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我们不容乐观,我们只有在不断进步当中,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应运对策,公司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才能立于同行业不败之地。

以下是我进入公司两年,通过在三个园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实践中,结合目前物管行业的发展现状, 对我们XX公司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如下分析:一、回顾公司的昨天: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XX物管市场现有经营资质的物业公司225家中,我们绿城XX分公司也属其中一家,公司成立于2005年,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当年第一个外接楼盘慈溪清水湾开始,07年又相继接管了新时代小区、聚金家园小区,08—09年外接楼盘紫郡花园、江南一品到内接楼盘桂花园、绿园、皇冠花园等,短短四年公司已经管理13个项目,面积达300万方(包括已签未交付),目前XX分公司员工已有400多人,发展速度之快足以见证物业管理的发展空间之大。

二、俯视公司的现状:XX公司发展过快,人才出现紧缺;员工主动服务意识缺少、淡薄,员工的培训力度还需加强;与同行相比培训力度尚有差距;其次,基层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显现出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发展过快、物业专业人才紧缺:公司要发展,就要不断地向外拓展,不断拓展的同时,人才应该跟上公司的发展需求,然而XX分公司过快的发展速度,出现物业管理人才的紧缺,熟、懂工程强、弱电,公司内部管理、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硬件管理等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更是稀少,如何提升内部优秀员工与引进同行业中的物业精英,成为了当前公司应该面对的重头问题。

当前中国制药企业发展现状、战略规划和营销管理

当前中国制药企业发展现状、战略规划和营销管理
段 已具备生物技术方面研究开发的良好基础 自主知识产权过少,竞争能力有限 投入严重不足,研究开发能力非常有限 无序竞争严重,导致整体优势缺乏 产业化人才缺乏,研发与产业化脱节 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欠佳
9
基本状况 机遇与挑战 战略规划 生产管理 科研管理 营销管理
医药企业景气指数
125
120
2020年--中国更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届时 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11.8%
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峰 值时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23%
目前,老年人医疗总消耗已占全社会的 80%左右,药品消费已占总量的50%以上。 预计2005年老年人的用药总额将达到1000 亿元以上
16
基本状况 机遇与挑战
战略规划 生产管理 科研管理 营销管理
2020/4/20
中国医药市场的推动因素(4)
国家相关政策对医药行业的扶持
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制定的总目标是: 为实现我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转变的战 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家正尽全力力图改善如下状况:
48.9%的百姓有病不去就诊,29.6%应住院而不 住院
疾病谱的演变
50年代,死因顺位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 统疾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病
到80年代,死因顺位已转变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 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 和恶性肿瘤
90年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患病人数和患 病率进一步增加
21世纪前期,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恶性肿 瘤等的患病人数和患病率将进一步增加,并成为21世 纪最主要的疾病,同时各种传染性疾病也有可能对人 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3000万资金,相当于每年增加了上百万的折 旧费用,同时银行又上调了贷款利息 制造成本:生产全面实施GMP,相对于非 GMP生产时增加了近30%的制造费用

浅谈国内外绩效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国内外绩效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国内外绩效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刘永刚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6年第01期一、绩效管理的概念界定及涵义绩效管理一词由研究者比尔和鲁提出,他们将绩效管理定义为“管理、度量、改进绩效并增强发展的潜力”。

一方面研究者认为绩效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强调绩效管理是一种手段和过程,最终目标是实现组织战略。

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绩效管理是“对组织和员工行为与结果进行管理的一个系统,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力、提高其绩效,并通过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以提高组织绩效的一个过程”。

二、绩效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绩效管理研究现状在国外,有关绩效管理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当时社会里,劳动者普遍忠于于自己对上帝的信仰,他们认识只有努力的工作,才被周围人和上帝认可。

然而推动绩效管理发展真正是从工业革命时期开始,由美国学者泰勒首先提出科学管理的理论,在他的理论中明确指出,员工的发展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励其最快并最高效的获得自身自然能力允许的最高水平。

绩效管理的研究最初是对绩效评估研究开始的,在美国梅隆大学心理学家组织心理学研究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过,科学家们对特征心理学设计了专门的评估表格,为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更好的挑选更加适合从事销售的人员。

20年代初期,图解特征法变的日渐流行起来,这种评估法可以更好的客服上面方法的评估局限性。

这种绩效评估方法,不是在员工之间进行比较,而是要进行对员工绩效相关的特征进行绝对的评价,评价以数字的评定尺度进行记录。

20世纪40年代,塞拉来根和伯恩斯共同创立了关键事件记录法,关键事件法首先要通过一些专业的人员找出在工作中有效和无效的关键事件,然后用绩效多维表的方式将这些被描述的事件体现出来,并根据事件所表现出来的绩效水平进行记分。

探讨我国管理时代的活动背景(修正)

探讨我国管理时代的活动背景(修正)
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 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计划经济时期,管 理活动主要服从于政 府计划和控制。随着 市场经济的引入和发 展,企业的角色和责 任逐渐增加,管理活 动也更加注重市场导 向和创新
经济背景
Hale Waihona Puke 2. 企业发展与国际竞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推进,我国的企业得 到了空前的发展。不 仅本土企业数量大幅 增加,而且许多国际 知名企业也在我国设 立了分支机构。这种 竞争环境推动了我国 企业在管理理念、方 法和技术上的不断创 新和发展
经济背景
5
技术背景
技术背景
1.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 得了重大突破。例如,人工智能 、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 广泛应用为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 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种技 术创新推动着企业在组织结构、 运营模式和战略规划方面的变革
技术背景
2.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管理
历史背景
2. 近现代管理 思想的演变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和现代化进程的开启 ,我国的管理思想也 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 。从洋务运动到改革 开放,我国不断吸收 和学习西方的管理理 论和方法,逐步形成 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 代管理思想
历史背景
3
社会文化背景
1. 集体主义与 个人主义
我国的社会文化强调 集体主义和团队意识 。在管理活动中,这 种文化特点表现在重 视组织利益、团队目 标以及领导决策上。 虽然个人主义也有所 发展,但在我国的管 理环境中,集体主义 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来发展中,我国将继续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但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相信我国将在全球舞台
上展现出更加卓越的管理实力和竞争力
02.
除了以上提到的背景因素,我国管理时代的活动背景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薪酬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薪酬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薪酬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满意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激烈,薪酬管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薪酬管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一、现状分析1、薪酬总体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薪酬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一线城市和发展较快的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薪酬水平更为突出。

随着薪酬水平的提高,员工们对薪酬的期望值也随之提升。

2、专业化趋势明显薪酬管理越来越走向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

企业对薪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了专门的薪酬管理部门或聘请专业的薪酬管理公司。

薪酬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薪酬管理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员工。

3、差异化趋势明显随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差异化的薪酬管理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差异化的薪酬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励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使他们更加积极地为企业工作。

4、薪酬制度透明度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透明度越来越高。

许多企业开设了员工自助管理系统,员工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薪酬情况,这也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个性化薪酬趋势未来,企业的薪酬管理方式将更加注重个性化。

不同的员工在不同的职位上,具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和职业发展需求,他们的薪酬管理也应该是个性化的。

而针对不同的员工,企业可以制定不同的激励政策,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贡献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薪酬透明化趋势未来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会更加透明化,更多地为员工提供详细的薪酬信息以及相应的福利制度。

员工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从而更加积极地为企业工作。

同时,透明化的薪酬管理也能够减少员工之间的不公平情绪和不满意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引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大数据的地位逐渐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做好管理会计工作,是企业发展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

因管理会计对于分析的数据有着较高要求,传统数据库已经无法满足管理会计信息的要求,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能够为各项工作带来全新机遇,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真正提高其管理效果,进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界定在企业发展的历程中,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应详细记录与分析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信息,并捕捉与呈报管理信息,积极参与企业的决策控制过程。

受传统工作思维与方法的影响,管理会计在信息的及时性、关联性等方面,难以满足企业具体发展的需求,在领导者做决策的过程中,无法为其提供有效的支持,对于企业的引导作用也随之不断降低。

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应用到管理会计工作中,能够更充分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精确搜集与分析更多数据信息,并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把企业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统筹整合,深入挖掘其中隐含的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帮助领导者掌握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规划,确保企业战略布局的精确性,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当中,帮助企业克服发展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进而取得理想的发展效果。

二、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在企业管理会计当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企业在具体的发展历程中,会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的占有率、消费者的评价等,若延续传统的工作方式,所开展的信息收集工作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同时加大了管理会计的工作难度。

但是,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管理会计当中,能够帮助企业收集大量且有效的信息,真正提高企业的业绩水平,同时还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当中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因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大部分企业在这样的浪潮下,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内部员工数量得到显著增多,与此同时所衍生出的市场需求,也会刺激企业不断扩大业务规模。

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历史与前景及现状

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历史与前景及现状

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历史与前景及现状管理咨询业是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帮助企业、事业成功、推动社会文明的建设发展,咨询企业的生命在市场,咨询企业的成功就在于帮助别人出主意获得成功;帮助别人成功的业绩就越多,咨询公司自身的社会信誉就越高,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也会越大。

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历史与前景我国的管理咨询业是借鉴日本和欧美国家企业管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经验发展起来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发展,80 年代初,我国咨询业应运而生。

综观我国咨询业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八十年代的官办管理咨询业我国咨询业的发展首先起源于政府创办管理咨询业,主要集中在投资、科技和财务咨询领域。

为了有效地调整国家产业结构,解决瓶颈产业和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系统在全国创立了“投资咨询”和建设“工程咨询”公司,以期实现国家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工程建设的合理化;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原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系统在全国创办和扶持了一批“科技咨询”企业;为推动企业财务会计咨询的社会化,会计、审计、评估工作的社会中介化,国家财政系统在各地创立了“财务会计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

2)九十年代前半期的信息管理咨询业八十年代出现的信息咨询业是非规范和非市场化的,但其出现让人们也领悟到了信息的价值。

随着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开始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一批外资和国内私营“信息咨询” 公司和“市场调查”公司开始在市场经济进程中涌现,并为企业提供规范化咨询服务。

早期对信息咨询业的需求主要来自外资企业和部分合资企业。

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发展,一部分按市场规律运作的信息咨询公司脱颖而出,如“零点调查”、“盖洛普(中国)咨询”、“华南国际市场研究”、“慧聪信息”、“浩辰商务”等。

这些信息咨询与市场调查公司以其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赢得市场,并在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3)九十年代后半期的管理咨询业九十年代初期,我国信息咨询业开始进入起步发展阶段,但管理咨询业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行政管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行政管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行政管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行政管理行业的背景行政管理是指组织、协调和实施各项管理活动的过程,它是企业或组织运作的关键环节。

行政管理行业包括公共行政、企业行政及非营利组织行政等领域,其任务是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提高效率和效益,确保良好的管理体系和工作环境。

二、行政管理行业的现状1. 公共行政领域在公共行政领域,行政管理主要负责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行政效能评估、政务公开等工作。

在政务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公共行政行业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政府机构需要完善电子政务系统,提高办公效率和信息服务水平,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2. 企业行政领域企业行政是各类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行政事务管理、办公设施管理等。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多元化发展,企业行政面临着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挑战。

为了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企业需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工作流程,注重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

3. 非营利组织行政领域非营利组织行政管理的特点是运作目标以公益为导向,它包括慈善组织、社会福利机构、文化艺术组织等。

随着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度增加,非营利组织行政管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行政管理在非营利组织中需要更加注重透明度、合规性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行政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1. 信息化与智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行政管理行业的发展主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行政管理行业正逐渐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

以政府机构为例,政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会被广泛应用于政务决策、服务机构的改进以及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等方面。

2. 强调公平和公正行政管理行业越来越注重公平和公正原则的贯彻。

在公共行政领域,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服务水平,实现政务公开和便民利民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企业行政管理也需要建立公平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确保员工权益。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行政管理行业要适应绿色发展的需求,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价值链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中国企业价值链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中国企业价值链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摘要:首先,从介绍价值链理论入手,提出价值链理论的核心,即企业的发展不只是增加价值,主要在于重新创造价值;其次,结合中国企业运用价值链管理的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四大问题;最后,针对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并指明了中国企业运用价值链管理的发展方向,为企业的具体运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链管理;核心竞争力1价值链理论概述1985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其含义是:从价值形成过程来看,企业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中,既有各项投入,同时又显示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连接成一条活动成本链。

如图1所示。

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不只是增加价值,主要是重新创造价值。

在价值链系统中,不同的经济活动单元通过协作共同创造价值,价值的定义也由传统的产品本身的物质转换扩展为产品与服务之间的动态转换。

按照波特的价值链学说,可以认为价值链管理将企业的业务描绘成一个价值链,就是说,怎样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它们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真正按照顺畅的“链”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各个环节及相互关联,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商流即企业经营活动中“三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使企业的供、产、销系统形成一条项链———“价值链”。

简言之,价值链就是从供应商开始、直到顾客价值实现的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和相应的流程。

竞争不是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发生在企业各自的价值链之间,今后企业的竞争将不再是网络的竞争,要逐步发展成为价值链的竞争。

只有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管理的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这就是价值链管理(VCM,V alue Chain Management)在实际中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工商管理国内外发展态势研究

工商管理国内外发展态势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一、工商管理专业国内外发展态势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中一个与社会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性学科,从1998年开始随着管理学科从经济学科中独立出来,工商管理专业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工商管理专业有了巨大的发展。

下面就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国内外态势进行分析。

(一)工商管理专业国外发展态势1.工商管理专业国外发展现状国外的工商管理学院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基于“个人的平衡发展”的概念,认为在管理工作中接触业务比学习学科准则更为至关重要,重视实践教学。

国外工商管理学院都鼓励在选择管理理论课程之外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

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深入业务的所有方面,包括会计,财务,市场营销,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规划的知识。

学生可以完成一般工商管理学士管理课程之后,可以选择会计专业、市场营销或公共管理专业课程。

除教学大纲,学生就读于工商管理学士课程允许任何选修课程,适用的专业包括:会计,市场营销和公共管理。

每个专业的设计包括必修课程,并用选修课作为补充,同时为学生发展第二个学科专业提供了机会和坚实的基础。

关于第二专业,学生将在毕业典礼上通过专业成绩单获得正式承认。

国外的教学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坚实的学习环境和经济分析方法以及应用培训。

学生的研究技巧是通过各种经济学课程完成的,比如国际经济学,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经济学,并为他们将来要面对的当前的经济问题做好了进一步的准备。

比如,工商管理学士主修财务管理课程使学生具备理论,原则和概念,以及分析工具和观点,能提供金融和投资决策的能力和有竞争力的基础。

工商管理学士学位提供了广阔的接触业务流程的各个方面,并为学生将来从事多种类型的组织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能力基础。

无论学生将来选择进入何种组织,工商管理学位的学习将为学生提供未来成功选择职业发展的技术和能力,其中包括:能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商业问题、对全球商业环境的了解、多样性和创造性增值、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掌握、领导能力和交际能力、说服技巧,谈判和动机、高道德标准、语言的理解和企业文化、沟通和表达能力、拥有变革的愿意、在团队环境中工作的经验。

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2.Y企业战略管理概况
Y企业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把战略管理的制定和实施作为企业发展得重中之重,同时也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管理。在制定企业战略时注重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环境分析,根据企业自身不断发展的状况,适时调整企业战略,使企业战略符合企业的发展状况。同时在保证制定最优战略的前提下,特别重视战略的实施,建立专门督促战略实施的部门,保证战略制定到实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还特别注意战略实施以后的反馈,通过了解,看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是否能让企业利益最大化。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概述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中小企业就是指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这类企业目前在我们国家大量存在,并成雨后春笋的态势不断发展壮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逐步居于主要地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内蒙古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以铝业园区Y企业为例
作者霍珺
学院工商管理
专业工商管理
年级10级
学号
指导教师赵红梅
导师职称副教授
内容提要
企业战略管理近年来也越来越在企业中盛行起来,因此也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特别是中小企业将战略管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对战略管理进行了综合化阐述,在战略管理的内涵和学者对战略管理的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了中小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定的解决对策,以确保企业健康发展。本文除了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进行了分析,还特别对Y企业进行了调研,Y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中的一个代表,存在的问题既是普遍存在的同时也是独具特点的,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Y企业从而得出对策,以便Y企业长久保持活力。

战略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战略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战略管理论文题目一、最新战略管理论文选题参考1、战略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研究的新前沿2、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网络--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3、战略管理理论的沿革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4、企业战略管理:“静态模式”与“动态模式”5、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6、大学校长与战略——我国大学战略管理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7、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战略--论我国高技求企业的战略管理基本模式8、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战略——论我国高技术企业的战略管理基本模式9、试论战略管理学科的研究框架及发展趋势10、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11、战略管理新趋势: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战略12、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流派述评13、价值链战略管理模式研究14、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思维比较15、论创业研究与战略管理研究的相互关系16、浅议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17、SWOT分析法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18、战略管理: 利益相关者方法19、以核心能力为主导逻辑的战略管理20、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及其发展方向二、战略管理论文题目大全1、我院药剂科发展的战略管理与思考2、论现代企业成本的战略管理3、动态环境下战略管理研究的新趋势4、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5、企业战略管理与竞争情报6、我院药剂科发展的战略管理与思考7、战略管理和作业基础预算研究8、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剖析9、医院战略管理新思维(续)10、医院战略管理新思维11、战略管理学前沿演进可视化研究12、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13、建筑施工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研究14、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高校管理发展的重要选择15、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管理框架16、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述评17、企业信息化中IS/IT战略管理研究剖析18、战略管理的实施与公共价值的创造——评穆尔的《创造公共价值:政府中的战略管理》19、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与战略风险思想探析20、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述评三、热门战略管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基于BSC和EVA整合战略管理的应用研究2、基于复杂性科学的战略管理研究3、战略管理、银行成长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4、危机管理与战略管理——把危机意识融入战略管理过程5、西方学者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战略管理角色及其启示6、在图书馆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探析7、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8、应对国际化的挑战: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9、基于战略管理的图书馆战略研究10、论突发性企业危机及其战略管理11、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12、平衡计分卡在高校战略管理中的应用13、竞争情报与战略管理14、企业战略管理模型:战略—文化—结构15、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16、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新趋势17、大型工程的战略管理18、图书馆战略、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19、学校“战略管理”论20、平衡计分卡和关键成功要素在战略管理中的运用与整合四、关于战略管理毕业论文题目1、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2、企业柔性战略--跨世纪战略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前沿3、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流派4、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5、战略管理研究现状与未来我国研究重要领域6、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展望7、试论企业增长盈利风险三维平衡战略管理8、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新发展9、从系统论看企业战略管理10、情境理论化:基于中国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探讨11、企业战略管理若干问题试析12、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13、高等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理论探讨14、平衡计分卡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5、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情景嵌入式研究16、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进与展望17、平衡计分卡(BSC)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8、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管理范式研究19、价值链管理:一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管理模式20、战略管理学前沿演进可视化研究五、比较好写的战略管理论文题目1、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本质是动态竞争管理2、大型工程的战略管理3、基于整合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思想与基本框架4、战略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创新:平衡计分法5、知识战略选择——战略管理的新命题6、战略管理:危机与挑战7、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述评8、企业战略管理范式的转型9、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10、案例研究方法和战略管理研究11、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核心逻辑分析12、战略管理理论综述13、柔性战略思想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作用14、绘制战略管理研究的知识地图:作者共被引分析15、知识创新驱动的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研究16、我国研究型大学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初探17、从操作管理到战略管理——高校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18、浅议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19、突破性创新的战略管理:框架、主题与问题20、波特竞争战略与现代医院战略管理。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化设备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从本世纪初至今,我国始终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各行各业制造业水平飞速提升,企业装备、设备升级换代,众多企业进口国外设备和生产线,企图进一步提升技术产品的发展制造水平。

但是,大多企业都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设备维护管理技术十分缺乏。

首先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与设备本有技术严重滞后,企业内部的技术力量不能满足维保的需求,即企业使用的先进装备与检维修队伍及技术的矛盾尖锐。

其次广大的中小企业由于人员流动大,设备信息化管理投入程度低,企业设备管理问题暴露:设备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技术档案极易缺失;资产实时信息更新滞后、账物不符;检修计划制定缺乏依据、方法,计划考虑不全面;维修缺乏统计分析、重复性故障耗费大量时间;检修计划执行不到位、随意性大、检修计划监督缺失;传统的纸质记录不易保存、不易统计、易出错;备件库存不断增长,周转期过长,维修费用成本居高不下;优秀员工知识经验形成孤岛,无法分享……种种问题的存在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我国企业逐步采用了各种设备管理方法,已经取得大量成功。

关键词:企业;设备管理;发展一、设备管理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可靠性工程及管理科学出现新突破,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呈现了新的趋势,不仅是狭义上的设备技术的管理,而是更广义的生产力的管理,把握这一新趋势,对促进企业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设备管理在各个行业中的重要和成果也日渐显露。

以下简谈设备管理发展史。

1.起源和初期发展阶段:经验管理阶段(1949~1952年)从1949年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之前的3年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工交企业一般都沿袭旧中国的设备管理模式,采用设备坏了再修的做法,处于事后维修的阶段。

2.科学管理阶段(1953~1970年)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开始实施。

企业战略管理复习题之选择判断

企业战略管理复习题之选择判断

练习1(一)单项选择1、战略管理是企业(C)管理理论.A、市场营销B、职能管理C、最高层次D、经营管理2、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而言,( D )能力最为重要。

A、技术能力B、人际关系能力C、学习能力D、思维能力3、对企业基层管理人员而言,(A )能力最为重要.A、技术能力B、人际关系能力C、学习能力D、思维能力4、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 B )管理职能之首.A、组织B、计划C、协调D、控制5、( A)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A、公司战略B、职能战略C、市场战略D、经营战略6、处于战略结构第二层次的是( D ).A、公司战略B、职能战略C、市场战略D、经营战略7、由职能管理人员制定的短期目标和规划成为( B )。

A、公司战略B、职能战略C、市场战略D、经营战略8、( B)主要涉及具体作业性取向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涉及决策问题的时间跨度比较短.A、公司战略B、职能战略C、市场战略D、经营战略9、战略管理的主体是( A )。

A、企业高层管理人员B、企业中层管理人员C、企业基层管理人员D、企业所有的管理者10、战略管理系统的规范性通常与两个因素有非常大的关系,即企业的规模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明茨博格认为,中小企业可能采取( B )。

A、计划性模式B、企业家战略管理系统模式C、适用性模式D、市场模式11、战略管理系统的规范性通常与两个因素有非常大的关系,即企业的规模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明茨博格认为,大型企业通常采取( A )。

A、计划性模式B、企业家战略管理系统模式C、适用性模式D、市场模式12、董事会参与程度高、高层管理者参与程度低的企业战略管理方式属于(C)。

A、自由企业家式管理B、合作式管理C、木偶式管理D、混乱式管理13、董事会参与程度高、高层管理者参与程度高的企业战略管理方式属于( B)。

A、自由企业家式管理B、合作式管理C、木偶式管理D、混乱式管理14、董事会参与程度低、高层管理者参与程度高的企业战略管理方式属于( A )。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信息系统在管理领域应用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分支。

管理信息系统最早出现在1970年,w.T.Kennevan从管理的角度将它定义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

它强调了信息支持决策,但没有包括计算机和应用模型。

1985年,美国的G.B.Davis给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动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人机系统:它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与决策功能。

这个定义较为全面的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组成和功能。

在《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给管理信息系统下的定义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信息系统不只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还是一个包括人在内的人机系统。

综上所述,给管理信息系统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能实测组织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组织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帮助企业实现规划目标。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我们要追溯到1946年。

这一年,一项最伟大的发明产生了,这就是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地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主要是用来进行科学计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需要,计算机的应用逐渐由科学计算发展到过程控制,到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的薪金,计算机就应用到了数据处理领域,这就产生了最早的管理软件,即最简单的信息系统,计算机被用到了企业信息管理之中。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一环。

国有企业的改革旨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的转型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走上了市场化发展的道路。

1.引入市场机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开始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实现所有制的多元化。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且逐渐脱离了政府的行政指令。

2.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重要的方向。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国有企业可以获得更加灵活的运营模式和更丰富的资源支持。

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国有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3.转换经营机制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核心是转换经营机制,从传统的行政化管理转向企业化管理。

国有企业注重提高内部治理结构,优化企业运作方式。

通过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国有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国有企业改革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未来,国有企业改革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转型升级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企业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应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改善治理结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监管。

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运作、完善内部监管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责任制。

3.推进国有企业间兼并重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优化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兼并重组,国有企业可以形成更大的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4.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与民营企业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原创)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原创)

承诺效果不如做出效果!——CTPM华天谋/我国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原创)在设备管理方面我国的企业相比于国外企业来说起步算是比较晚的,虽然很多的大型企业生产规模大、生产员工多,但是由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流动性比较大,真正懂技术的熟练工人十分稀少,而且大部分企业没有长期的发展计划、缺乏技术与理论支撑,设备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

虽部分企业有长期规划目标,但是由于企业对先进设备管理思想认识的比较片面,常常生搬硬套,没有依照我国的国情进行相应的理论创新,导致计划得不到真正的实施,只停留在表面。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得不迫使工人加班加点的工作,设备24小时不停运转,致使工伤事故频繁发生,设备严重老化。

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公然向环境中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的有毒的生产废渣、废液,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1)落后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生产线上所使用的生产设备大多是国际一流设备,但是又因为企业自身设备管理依旧采用粗放型较为落后的管理模式,对相应部门没有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其中各种大大小小的组织部门交叉重叠在一起,职责分工不够明确。

因此企业设备和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生产力的提高,进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领导对设备管理思想了解片面多数企业管理层的领导对设备管理缺乏认识,认为这是一线员工的工作,这使得TPM活动的开展不够深入,没有真正做到全员生产维修,所以往往设备管理活动推行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就销声匿迹了。

(3)操作人员缺乏自主保全意识设备管理和维护仍处于被动管理阶段,主要依靠少数的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现场操作人员和设备人员分工过于明确,操作人员认为只对机器有操作的义务,没有日常管理维护的责任。

缺少自主管理意识和全员设备管理观念,造成生产部门和设备部门常常互不协调,无法科学的保障生产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

(4)设备维修人员水平良莠不齐企业相应的技术培训少,导致设备维修人员整体水平偏低,而且真正懂技术的工人十分稀少,这些人大多是老员工,思想观念守旧,维修设备依靠经验,这导致设备维修不够彻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的中国企业管理,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

中国的企业管理,不仅要加强,而且面临着迫切的改革形势。

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特征。

从企业管理组织形态上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是单一工厂型的工厂管理。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

1993年12月29日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基本形式。

因此,从传统国有企业管理转向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按照现代公司型的企业管理来改革国有企业的单一工厂型企业管理。

目前中国二十多万家有限责任公司、一万多家股份有限公司、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的企业管理,与改制前的国有企业管理相比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效果。

从企业管理的内容上看,改革了传统国有企业闭门式的单纯生产管理和坐等顾客上门的状况,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要求,确立市场第一、用户第一的经营观念,把过去无视市场、轻视销售转变为高度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建立企业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实现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的有效结合。

而在生产管理中,更把产品质量作为生命线,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中国的企业管理,正在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内容,实行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开发管理、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现代化管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讲究"名牌效应",重视树立本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企业的名牌意识。

这种趋势表明,中国企业的现代管理,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管理接轨。

中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过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

市场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

目前中国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次序混乱、管理机制僵化、组织结构刚性、生产活动封闭、资源浪费严重诸多问题,再加上规模经济效益不佳,致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低下。

这些问题在各类企业和各个行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当我们谈论中国企业管理与国外企业管理接轨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果。

国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系统的企业管理理论,经历了各种管理理论与学派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从泰罗、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到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多种管理理论与学派并存的局面,包括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西蒙的决策理论学派、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管理学派、德鲁克的经验主义学派、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以及权变理论学派和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提到的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等。

在企业管理实践方面,20世纪30年代国外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效益,通过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和兼并、收购方式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以更大的经济实力去占领市场,降低经营风险,到60年代基本上实现了规模效益第一的管理方式。

随后,又在大公司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降低成本,通过准时生产和效益生产方式,摒弃了流水线生产中的库存大、周转慢的浪费现象,在企业管理中取得降低成本和价格竞争的优势。

在大公司和低成本的前提下,又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实施质量控制技术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从符合性质量到适用性质量再到满意性质量,以适合市场竞争和用户的要求。

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国企业管理也要经历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但是,严峻的市场竞争现实,不允许中国企业也像国外企业那样用上百年时间分阶段地去达到现代企业管理水平,而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规模效益、成本效益、价格效益、质量效益的企业管理目标。

当前中国一些企业管理的效益差距明显,甚至有些企业管理陷入困境。

因此,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立足于中国企业的现实状况,在扎扎实实做好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快企业管理工作的改革步伐,尽快地实现规模、成本、价格、质量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综合经济效益。

第二、正当中国企业管理与国外企业管理接轨的时候,国外企业管理又在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管理中计算机辅助信息系统的建立,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表现为信息技术工程及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兴起,全面研究计算机辅助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80年代后期开始的企业结构重建(Restrocturo)、流程再造(Roengineerjng),突破了以往的企业管理职能分工理论,不再按照原有的管理职能划分去进行企业管理工作,而从组织变革入手去改革企业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涌现出种种新思维、新概念、新做法,以适应信息技术、知识经济条件的市场竞争的需要,使世界范围的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到一个新时代,90年代以来的企业管理效益,在保持和发展规模经济效益、成本效益、价格效益、产品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又把对客户的最佳服务作为企业管理的首选目标。

为此,企业重视分析技术变革对管理工作的影响,重视分析客户的需求变化和购买行为,以求得用最短的产品开发时间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使得交货期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

企业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包括以高薪技术、新颖产品去开拓新市场、以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创新、以重组企业内外为重点管理创新,将是跨世纪的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灵魂。

中国企业管理在解决规模、成本、价格、质量诸多问题的过程中,现在又面临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的挑战。

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伊始的改革开放,使传统国有企业管理冲破了单纯对政府负责、以上级主管为中心旧体制束缚,逐步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开展企业管理工作。

但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深层次关系迄今尚未理顺,直到国有企业改制后的一些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仍然不强。

因此,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在企业认真地、有效地改革内部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快企业外部的体制改革步伐,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各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中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不仅面临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在规模、成本、价格、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方面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且还面临着以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为中心的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挑战。

因此,研究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中国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信息程度越来越高,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

在开办企业时,由股东提供的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是财富创造的前提,构成股东权益,占据绝对重要地位。

但到企业管理并赢利时,财富创造已不再单纯是股东的投入,而是股东、管理者、作业者共同投入的结果。

企业财富创造的多寡与快慢,更多地取决于这些利益中的共同努力。

未来的企业越来越成为利益中的一个共同体。

企业是各种利益中的共同努力。

未来的企业越来越成为利益中的一个共同体。

企业是各种利益中所达成的契约。

企业利益是所有参与签定这个契约的各个利益中的共同利益。

企业管理不仅为股东谋取投资回报,还必须为相关的利益中提供服务。

而且在开办企业时,知识产权一类也可作为资本投入。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高,企业管理中的物质资本地位相对下降和人力资本地位相对上升,这是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中国各个行业的企业、不同类型的企业都面临着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挑战。

不仅是知识在一般企业中越来越重要,而且在国外、国内还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以知识的生产、转移、应用为对象的知识型企业,包括芯片、软件、网络企业、新型的金融业、咨询服务业等。

对于中国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管理来说,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新挑战和深刻的管理革命。

制造业企业管理的知识化,要求企业管理的内容不仅是对原料、设备、厂房之类物质资本的管理,而且更要重视产品的知识化价值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以及对知识资本的管理;实现企业的知识编码化,把企业内部分散的知识和企业外部(包括客户、供应商、经销商、政府、社会中介机构等)的相关知识,进行编码化,减少知识零散与消失,促进知识积累和再创造,实现企业的知识化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的知识共享;建立企业的知识网络,包括在长期发展中的忠诚客户网络,在竞争与合作中同供应商、经销商的战略联盟和竞争对手的某种结盟,在国内外的研究开发机构与专家网络;开展企业的虚拟运作,把传统运作中的机器、厂房、车间的一部分管理打包转移到企业外部,使企业管理精力放到价值含量更高的知识管理上,由橄榄式管理转向哑呤式管理,发展虚拟制造技术。

中国企业管理的变革与发展,要想赢得持久的市场竞争力,无论从当前来看还是从长远考虑,都必须着力解决下列三大问题:一、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类人员在观念、文化、技能、行为各个方面均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特别是形成一批职业企业家,倡导企业家精神,包括人的独立性、自主意识、自己动手能力、首创精神、成就感、承担风险和确定目标的能力、自信心、自我表现力、讲信誉、守约、韧性、自我控制能力等。

二、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是科学管理的起步。

要变无序管理为有序管理。

"质量第一"的口号非常响亮,质量管理方法的推广不下几十种,但质量问题仍是一些企业产品久治不愈的顽症,关键在于缺乏一套严格、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

必须建立责、权、利相结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要同企业产权制度和企业组织制度的建设结合起来,产权清晰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管理的前提与保证,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三、处理好制度与人的关系。

科学制度要由高素质的人来制定,科学制度也要靠人去执行,因而人是重要的,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

但是,人本管理不仅不会削弱制度的威力,恰恰是强调在科学制度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作用。

人是暂时的,制度是延续的。

中国一些企业老总在位时管理业绩赫赫有名,但老总一走企业就衰落甚至垮台,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制度使之延续下去,或者是有效制度不能坚定地执行下去。

当然,制度也要变革,但变革制度不是不要制度,恰恰是要完善制度,使制度发挥更先进的作用。

制度安排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

制度好,坏人难以得逞;制度差,好人会变坏人。

制度与人的关系耦合在企业管理的每项工作之中,即每项工作都要有个制度,又要发挥人的作用,这是中国企业管理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