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选址布点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网络的密度 估计 固定距离的服务 范围及密度
全覆盖的学区划 分及密度
栅格、矢量、网络三种数据模型比较
圆形服务范围法。栅格和矢量差不多,网络模型 更精确。 泰森多边形法。矢量和栅格也很相似,网络模型 也比较精确。 核密度法为栅格模型特有。
应用实例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点专项规划。 现状突出问题 现有学校规模相差悬殊(8~3844),部分学校招生 量大大超出合理容量,无法扩建、扩容。 分布不均,旧区密(单所规模小),新区疏(单所规 模大)。 近郊区新建住宅量大,学校配套明显滞后。 近郊农村小学吸引力差,招生不满。 规划人口的总需求量明显高于学校的总供给量。 相关规划指导学校建设的作用有限。
该方法要求优化的条件比较稳定,获得的结果往往唯一。目前 在农村学校布局规划中有所尝试,若用于城市中小学规划,基 础资料要求较高,工作量较大。
密度估计法
估算现状或规划人口密度,按学龄人口比重折减, 得到需求密度。
为每所学校划定服务范围,将招生容量分配到服务 范围,得到供给密度。
空间叠合,供需相减,体现供需关系,专题地图可 作为下一步规划的依据。
城市中小学选址布点规划方法 探讨与改进
同济大学 宋小冬 2014 07 石家庄 spt@tongji.edu.cn
选用本案例的出发点
接近现实
一般规划师容易理解
方法本身不很复杂,运用计算机有效果
和传统方法相比,资料收集、数据输入工作量增 加不多
在职人员可以模仿
来自百度文库
中小学选址布点规划的必要性
精细、考虑道路走向
超量招生 的两个原 因: 附近学校 太少:西 北方。某 校品牌特 殊:中心 区。
典型小学
始 建 于 1906 年 的
郾城区伊坪小学,至 今已有百年历史。学 校36个班,平均每班 90人,人均用地面积
不足 1 平米,占地不
足5亩。 由于没有正规的
操场,学生的体育课
无法保障。
部分小学 通勤方式
选址:在有限的可选地点内为设施选择位置,使设施接近服务 对象。 配置:为已定位的设施配置服务对象,使服务距离最短。 选址与配置存在互为因果关系,在选址时,假设需求方固定, 在配置时,假设供应方已定位,反复计算,逐渐优化。借助特 殊的计算方法,同步完成选址与配置,实现布局、配置的优化 。目前有平均交通距离最短,覆盖范围最大,不超过既定的服 务距离,设施容量限定等等,不同的优化目标,制约条件,获 得计算结果。
基于圆形服 务区的供需 关系
基于网络服 务区的供需 关系
三种方法的 大趋势一致, 细部有差异
三种方法的供给密度图示
供给密度三种估算方法比较
方法 核密度 考虑路网 是 服务区重叠 是 距离衰减 是 处理过程 简 精确性 粗略、概括、趋势
圆形邻近分配
网络服务区






较简

介于核密度和网络之间
选址布点方案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衔接
供应严重不足地段,规划部门立即启动新校选址业 务,教育部门提出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财政部门划 拨基本建设经费,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建设用地指标。 根据本研究提出的新校布点方案,如果和已批准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有矛盾,就要局部调整控详规划。 本项规划若能实施,近期矛盾基本缓解,但是远期 发展,还要预留位置。
选址布点的若干分析方法
(1)服务半径法。用得最普遍,简单直观,和人口 分布、学校规模不对应。 (2)就近配置法。哪所学校最近,就到该校上学。 不能调配设施负荷。可用于诊断学校布局的合理性。 (3)布局优化法。整体优化,自动布局,外部条件 应稳定,数据准备工作量较大。
就近配置法
微观视角
人口统计区用形心表示,城市道路建立网络数据集, 小学定义为点。沿路步行距离最近,使每个统计区找 到最近的学校,实现生源配置,学校的建筑面积和配 置到的生源总数相比较,为下一步老校改造,或新校 补充选点提供参考。 宏观视角
主要内容 (1)布点(大致位置,和人口分布相匹配); (2)定性(学校类型,符合教育设施一般规律); (3)定规模(用地为主,兼顾建筑规模、招生规模); (4)定时(新建、扩建、合并,近期或远期); (5)定位(和周边环境、其他建设项目无冲突)。 附带要求 成果宜简,工作量宜小,重编周期不宜长。
中小学选址布点规划的基础方法
在一般大中城市,常规规划的局限性
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太粗。
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编制项目自身规模,就地平衡,
过于机械,无法在较大范围内统筹。
大城市单元规划,倾向指标平衡,中小学一般不落
地。
近期建设规划,做不到滚动,真空期较长,过分倾
向于大项目。
中小学专项规划可提倡 (相当于近期建设规划中的中小学专题)
需求密度
在人口统计区范围内取平均,简单、实用,单元不 能太大。 按住宅建设量推算,可估计新区未来人口。 按用地分类、规划指标推算,可估计现状郊区或规 划实施后的人口。
供应密度
供应密度和学校的位置、规模有关,有多种方法。
核密度估计法 圆形服务范围估计法 泰森多边形估计法
供应密度的估算
核密度估计。优点:离学校近的位置供给密度高, 远的密度低,两校服务距离重叠处,密度相加, 可能出现局部偏高。 圆形范围密度估计。优点:就近配置,缺点:服 务半径内,密度相同,超出服务半径,密度为零。 泰森多边形估计法。优点:规划范围全覆盖。缺 点:在城市边缘,因服务范围过大,即使靠近学 校的位置,供应密度也很低。
常规三要素,供需关系是基础: (1)千人指标、(2)单校规模、(3)服务半径 针对三要素,一般有规范可查 国家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或地方规范 教育管理部门有校园、校舍建设规范 具体执行时,能否简单套用,受三方面的条件制约: (1)人口分布不均匀(密处多配,稀处少配)。 (2)老校、新校如何协同(补缺、扩建、合并、撤销)。 (3)单校规模往往不标准(有的偏大,有的偏小)。
若干思考
总量平衡还是需要,但是人口规模不宜盲目推高。 单校规模过大,引起服务距离过远。 工业区附近的安置区,公共设施配套较难。 单校用地规模的标准应适合当地实际情况。 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能单靠规划解决。 近期规划尽快落实到建设计划,远期规划还是要 靠法规来保障。
关于密度估计方法的小结
密度分析方法,可弥补传统方法的局限,直观反 映中小学的供需关系。
规划与近期建设对策(以小学为例)
(1)根据总量缺口,在供给明显小于需求的位置,补充新校, 纳入近期建设计划,缓解主要矛盾。 (2)对供给明显富余的地区,控制招生规模,部分现状办学 条件差、用地规模偏小、周边征地困难的学校建议合并。鼓 励这一地区的“名校”迁往新区,或在新区建设分校,吸引 近郊区的学生就近进入,也减缓老“名校”的超量招生。 (3)供给不足的区域,现状建筑面积偏小、用地面积较大, 或者周边可以征用土地的学校,通过扩建增加招生容量。 (4)规划范围内的近郊区,设施差、规模小、位置不合适的 农村小学,撤销后并入附近的新建小学。若城郊农村被新建 工业区包围,远离规划成片居住区,短期内无法整体搬迁, 暂时保留村内的农村小学,待将来考虑村庄搬迁时,同时考 虑学校迁并。
采用和上述类似的就近配置法,汇总统计,得到通勤 时间的平均值、标准差。如果平均值偏大,说明上学 距离较远,可能学校数量偏少。如果标准差偏大,说 明学生上学距离有长有短,学校分布不均衡。
布局优化法(location-allocation)
选址与配置模型(location-allocation)可用于各种公共设施的规 划与运营。
近期小学布局建议
近期规划实施效果估计
如果不再增设小学,远期供需矛盾在何处
基于密度的供需关系分析方法的特点
对于老城区,可揭示单设施容量小,设施密度高的特征。 对于新城区,可揭示单设施容量大,服务半径偏大的特 征。 新校选址,老校合并,依然凭经验、靠协商,但是针对 性较强,透明度较高。 专题地图直观,非专业人士很容易看懂。 本方法可以看成是前述方法一(服务半径法)、方法二 (就近配置法)的结合,使服务半径、人口分布、学校 规模三者同时兼顾。 本方法侧重微观布局,和宏观评价法起到互补作用。 和布局优化法相比,工作量小,收集的资料也简单,适 合城市快速增长的势态,也便于外行参与规划。
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小学建设往往跟不上外界变化,原因 有多种: (1)地方政府为了土地出让收益,往往将较容易开发, 比较完整的地块优先用于住宅、商业、工业。 (2)为了应付市场变化,控制性详细规划被频繁改动, 非盈利设施的位置没保住。 (3)城郊结合部,有住宅区开发,早期入住人口不多, 矛盾不显现,被忽视。但是上届政府不预留位置,下届政 府会陷入被动。 (4)城郊结合部存在若干农村小学,设施、师资明显不 如城区,从中心城区迁到近郊的市民,对学校质量不满意, 依然要到子女到旧城区就学。 上述问题属“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
现状小学及在校学生数
生均用地面积统计
500m,800m 服务半径
近期规划居住用地布局
居委会统计单元生源分布
新批住宅生源分布
生源叠加汇总结 果 以人口为基础估算生源的分布
近期需求密度估计(市中心区需求密度低)
核密度估计 圆形服务范围 密度估计 基于网络的服 务区密度估计
基于核密度的供需关系(不平衡较明显)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下阶段如何为大家服务也可提建议
资料收集工作量不大,计算精度适中,供需关系 清晰,适合城市快速增长的势态,便于非专业人 士(特别是教育界人士)参与规划。
规划设计人员容易掌握,工作周期不长,还可使 这类规划按一定时间间隔滚动编制。
可以预见,基于密度估计的供需关系分析方法还 可推广至其他设施布点、布局领域。
本案例即将发表在 《城市规划》2014年第8期或第9期 同济大学、漯河市规划院、漯河市教育局三方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