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的三个判断
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要深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需要分析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创新驱动、消费升级和外部环境等角度,全面探讨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 经济增长趋势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持续的高速增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了约9%,推动了全国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推进,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报告》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在6%左右,并逐渐趋于平稳。
2. 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二个特点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过去,我国经济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制造业和低端产业,但随着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的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创新驱动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引擎之一。
政府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3. 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鼓励创新和创业,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
4. 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特点。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升级。
从“吃穿住行”到“文化娱乐、健康养生、旅游度假”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转变。
这促使我国消费市场快速扩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消费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5. 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全球化、区域化、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读当前中国经济的三个关键词
解读当前中国经济的三个关键词时间:2009.10.26 来源:新华网 在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取得“好于预期”的非凡表现后,人们关注的焦点已经不再是今年8%的增长目标能否实现,而是怎样才能把这一逐月向好的势头发展下去? 一个基本答案、一个明确判断、一个主攻方向——透过这三个关键词,可以比较清晰地把握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态势,并理清下一步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
一个基本答案:一揽子计划及相关政策措施是完全对路的深圳缺工12万,东莞缺工10万,苏州工业园区20多家电子企业招工缺口1万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企稳回暖,年初还频频出现企业关门歇业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如今却在订单的压力下相继出现企业招工难。
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
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变化,正是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走势的缩影。
国家统计局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的同比增速,已经从一季度的6.1%、二季度的7.9%,上升到三季度的8.9%。
在一季度遭遇近年来少有的增速谷底后,在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仍在为经济的正增长而努力时,中国经济已经迅速走上回升之路。
如此巨大的转变是如何实现的? “去年四季度中央果断出台实施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
在此作用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
”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如是说。
前三季度,在出口同比降幅超过20%、拖累中国经济的不利情况下,33.4%的投资高位增长和15.1%的消费稳健增长,共同拉起了中国经济昂扬上升的龙头。
测算显示,前三季度,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拉动4个百分点。
“只要我们分析一下今年迄今为止的经济增长数据就会发现,北京4万亿元人民币的振兴计划有效刺激了投资,让一度被视为不可思议的8%的增长目标(变得)唾手可得。
”路透社的报道说。
从统计数据来看,投资的确对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扭转下滑趋势、逐步企稳回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如何看待
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观点和见解:一、经济形势评价:1.外部环境: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
中国出口受到一定冲击,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压力。
2.内部结构: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消费、服务业等内需潜力逐渐释放,经济增长动力正在逐步转换和升级。
3.政府政策:中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减税降费、稳定就业、扩大内需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二、经济政策评价:1.减税降费:减税降费政策有利于增强企业和民众的获得感,提升市场信心,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内需支撑。
2.稳定就业:当前经济增长放缓,保持就业稳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推出一系列就业政策和措施,加强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稳定就业局势。
3.扩大内需:中国经济正在从出口驱动向内需拉动转变。
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扩大消费、促进农村发展等措施,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4.改革开放:政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化金融、国企、土地等领域改革,促进市场化改革,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三、问题和挑战:1.经济下行压力: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面临经济下行压力。
需要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稳定经济增长。
2.高负债风险: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需要加强风险防控和去杠杆化工作,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3.结构调整难度: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结构调整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需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创新和科技投入。
4.外部不确定性: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对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冲击。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稳定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整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
政府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支持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认识中国经济的三个经济学范式
认识中国经济的三个经济学范式*蔡昉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要祝贺经济所90华诞,利用这个简短的发言来表达我对经济所的祝贺㊂今天,我选了一个具体的㊁大家关心的问题来谈一点看法㊂大家都很关心当前的经济形势,也不仅仅是今年或者这个季度,或者是这个月的经济形势,而是这些年的情况㊂大家都在说不同的经济学语言,有的时候有人说看不清楚㊁看不明白,一个人说的和另一个人说的不在一个思路上,所以有的时候很难讨论起来㊂所以,需要归纳一下㊂我发现,大多数讨论无非围绕三个经济学范式进行㊂我并不是主张认识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要用这三个范式,而是说有关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讨论中有三个范式比较流行,支配着大家㊂第一个是 菲利普斯取舍 (P h i l l i p s t r a d e -o f f ),就是学术界常说的 菲利普斯曲线 ㊂曼昆将其列为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讲周期问题㊂第二个是 卡尼曼回归 (K a h n e m a n r e gr e s s i o n )㊂卡尼曼是一位行为经济学家,他讲到一个回归现象,这个现象本来不是研究经济形势周期问题或者增长问题,但是也被人用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了㊂第三个是 索洛趋同 (S o l o wc o n v e r g e n c e )㊂因为中国过去这些年处在一个经济增长趋同的状态中,所以很自然也会影响学术界㊂有趣的是,这三个经济学范式分别对应着经济所的三个研究单位:宏观经济学研究室㊁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室㊁行为经济学实验室㊂但是,我发现任何一个范式都不足以说明中国经济的现状,因此,我从三个方面讨论认识中国经济应该有怎样的视角㊂一、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指标首先,判断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现在遇到一个难题用什么指标去评价经济形势好还是不好㊂过去,大家都用增长率,符合预期的增长率就是好的㊂比预期的水平低,就要刺激一下,让它回归到预期水平㊂那么,这个符合预期的增长率是什么呢?过去大家说至少不低于8%㊂经济危机或者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就 保八 (图1)㊂总的来说,学术界认为有一个潜在增长率㊂如果增长速度低于潜在增长率,就要让它回归到潜在增长率上㊂一般来说,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或者在一个传统的停滞经济体,它的潜在增长率是比较稳定的㊂所以,也可以把它看作趋势增长率㊂但是,中国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发生了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㊂这个阶段性变化意味着过去一系列支撑经济增长的条件都改变了㊂资本积累㊁资本的回报率㊁劳动力的供给㊁人力资本的改善速度㊁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所有这些条件都改变了㊂相应的潜在增长率也就发生变化㊂因此,似乎已经不太能够知道潜在增长率是多少,是10%,还是8%,还是6%?即使各路经济学家纷纷尝试测算潜在增长率,但是每个人㊁每个团队的做法都不一样,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就千差万别㊂所以,我认为,现在已经不应该再用经济增长速度来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了,因为已经很难找到依据了㊂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所谓的 菲利普斯取舍 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就业优先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层面㊂怎么纳入呢?最好的纳入方法就是用失业率,特别是用调查失业率来评价宏观经济形势好还是不好,以便决定要刺激还是不要刺激㊂但是也有宏观调控部门41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㊁学部委员㊂*图1中国的G D P增长率(1999 2018年)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㊂会质疑,说用失业率做判断指标的用意是好的,但是失业率是一个滞后指标,怎么能用滞后指标作为预先调控的依据呢?为什么宏观调控部门说失业率是滞后指标呢?我就查了查,发现通常人们说的失业率确实是一个滞后指标㊂相对于滞后指标,有先行指标,还有同步指标㊂但是,失业率什么时候滞后过?谁告诉它是滞后的呢?主要是美国人说失业率是一个滞后指标㊂为什么?因为,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美国经济遇到了一个麻烦,叫作 无就业复苏 ㊂每次经济危机以后,要复苏的时候,经济回归了,但是失业率没有降下来㊂因此,在美国,失业率就变成了滞后指标㊂此外,失业率是先行指标㊁滞后指标还是同步指标,大多数情况下是市场界人士的看法,也就是说是投资人的看法,不应该是宏观调控部门的看法㊂事实上,很多投资界人士在实务活动中已经放弃这样看㊂不管怎么说,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应该从增长速度转向失业问题㊂二㊁当前中国经济减速不是周期性现象现在存不存在 菲利普斯取舍 的表现呢?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来判断㊂图2(a)是消费者价格和城镇调查失业率关系图㊂对应着看,两者的取舍关系目前没有展现出来㊂不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很低,而且两者之间没有预期的那种交替㊁取舍关系㊂也就是说,无法得出中国经济增长遭遇周期性波动的证据㊂图2(b)是城镇调查失业率变动情况㊂从较长时期来看,我国失业率都是保持在非常稳定且较低的水平㊂具体而言,城镇调查失业率是在5%左右的高度稳定状态,不仅波动很小而且水平较低㊂总的判断,同时也是根据定义来判断,5%大约就是中国城镇的自然失业率㊂图3是一些国家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的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㊂可以看到,很多国家都经历了经济波动以及和经济波动相关的失业率波动,也可以看到其中呈现的 菲利普斯取舍 ㊂但是,唯独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经历稳定㊁缓慢下行的过程中,失业率保持较低的水平,而且高度稳定,没有显示出其他国家那种经济周期波动现象㊂所以,至少从一直以来的趋势看,周期问题不是我国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㊂当然,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后,不可避免会发生外部需求方面的冲击,那时也可能会发生周期现象㊂三㊁中国经济的中近期趋势与 回归 无关美国经济学家萨默斯对中国经济发表了很多看法㊂他的一个看法是说,有一个规律是谁也回避不了的,叫 回归到均值 ㊂这个均值是什么,大家都不知道㊂但是,他解释说,他说的均值可以理解成 世界平均增长速度 ㊂世界平均增长速度无非就是3%左右㊂他据此对中国经济做了预测,当时得出的结论,似乎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就应该回归到均值了㊂从当前看,不管怎么看宏观经51图2通货膨胀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和作者估算㊂图3部分国家2008年以来的增长率与失业率关系资料来源: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h t t p s://w w w.i l o.o r g/g l o b a l/s t a t i s t i c s-a n d-d a t a b a s e s/l a n g e n/i n-d e x.h t m)和世界银行数据库(h t t p s://d a t a.w o r l d b a n k.o r g/),2019年1月1日下载㊂济,不管认同不认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恐怕谁也不会相信2015年中国经济已经回归到靠近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㊂所以,萨默斯的判断实际上已经失败了㊂萨默斯并非中国经济的唱衰者,我们应该从方法论角度理解他为什么做这样的判断,这样有助于用正确的方法论认识中国经济㊂其实,他所说的 回归到均值 是行为经济学家发现的一个现象㊂生活中也常常看到的一个现象是,譬如在美国棒球比赛中,观众发现当前赛季表现异常出色的球员,下一个赛季通常表现十分糟糕㊂也就是说,这个球员的潜在增长率是固定61的,不管表现好还是表现糟糕,最后都倾向于回归到潜在增长率上㊂这就是所谓的 卡尼曼回归 ㊂把这个现象类比于宏观经济学或者把这个概括应用在经济分析中,对应的则是宏观经济周期现象㊂但是,将其应用在一个正在发生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中国经济语境下,应该是不合适的㊂我理解萨默斯有一个著名的假说叫 长期停滞假说 ㊂这个假说首先解释的是美国经济;因为美国经济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密切相关,所以这个假说也可以解释其他发达经济体;同时,发达经济体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因此,这个假说解释世界经济似乎也无不可㊂但是,萨默斯教授不知道怎么一下子就忘了就此打住,反而进一步用来解释中国经济㊂既然中国经济目前正在发生结构性的㊁阶段性的变化,我觉得他的 回归到世界平均水平 这个判断显然不适用于中国㊂在中期或者短期之中回归均值的判断,与中国没什么关系㊂我们还需要回答一下,萨默斯到底讲的是周期现象,还是增长现象㊂不管怎么说,回归潜在增长率是周期现象,回归世界平均值是增长现象㊂我相信,他是从周期现象的角度做出这个判断的㊂如果他说的是改革开放的前30年的情况,说增长速度要回归到中国自己的潜在增长率,大体上是正确的,但是对近期的经济分析帮助不大㊂中国经济过去也有过这种情况,当潜在增长率是10%的时候,每次增长速度比它低或者比它高,最后都会回到这个平均水平上(图4)㊂但是,如果把2010年作为一个临界点或者转折点的话,2010年之前是中国经济的人口红利期,之后是后人口红利时期㊂在人口红利期,劳动力供给充足,人力资本改善迅速,储蓄率和资本的回报率很高,生产率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可以迅速提高,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利于高速增长㊂当时的潜在增长率大约是10%㊂在2010年之后,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不太可能是原来的潜在增长率了㊂图4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和作者估算㊂如果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的确到了回归世界平均水平的时候,就意味着中国不再具有后发优势,不再有机会赶超发达经济体,不再有机会与高收入国家实现发展水平的趋同了,因此,就要很快回归世界平均水平㊂是不是这样的情形,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判断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经济增长潜力㊂四㊁中国经济赶超的潜力仍然巨大再看看 索洛趋同 ㊂趋同的定义就是,由于资本报酬是递减的,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其起点的人均G D P水平越低,随后的增长速度就越快㊂这样维持一段时期,其增长速度会快于比其更富有的国家,因此,世界经济趋于更加均等㊂很长时期,至少1990年前,从来没有出现过世界经济的趋同,只有 俱乐部趋同 几个群体内的经济体,如发达经济体内部㊁最不发达经济体内部,各自发生自71我趋同㊂但是,发达和不发达经济体之间没有趋同㊂1990年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随着实行计划经济的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加入世界市场和全球经济分工,加上亚洲一些国家对外开放,国际贸易回归李嘉图模式,即国家之间通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间贸易,分别获益㊂作为结果,世界经济真正出现了趋同现象㊂虽然需要做严格的检验来判断趋同现象,但是,至少从图5这种描述性统计也可以看到,1990年至今,在起点上人均G D P越低的经济体,确实在随后时期的增长速度更快㊂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描述性统计现象,在1990年之前也是见不到的㊂因此说,至少趋同的迹象是出现了㊂我国恰恰是最典型的起点人均G D P最低㊁随后人均G D P增长速度也最快的国家㊂图51990年后不同经济体增长速度的趋同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㊂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人均G D P只有100多美元,到今天已经接近10000美元㊂按照规律,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趋同速度一定会放慢,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潜在增长率就是下降的㊂然而,我国仍然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同发达经济体还有巨大的差距,仍然有继续趋同的空间㊂例如,目前中国仍然处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㊂2017年,以中国的人均G D P为基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人均G D P算术平均值为中国的1.12倍,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中国的5.67倍,美国为中国的7.25倍㊂这意味着中国还有后发优势和赶超发展的机会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的经济增长减速不是周期现象,因而不存在回归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即不会保持以往几十年那么快的增长速度,因为我国的后发优势变小了㊂但是,我国赶超的潜力远远没有耗尽,因此,需要通过改革保持持续增长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预计在2050年之前,我国应该保持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上的增长速度,那就意味着回归到均值是几十年的现象㊂五、结语总之,当前中国面临经济减速不是需求侧周期现象,不应该用 菲利普斯取舍 判断目前中国经济形势㊂当然,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需求侧的因素会越来越强,需求冲击也是潜在风险,但是从长期看不是这个因素㊂同时,随着人口红利窗口的关闭,我国的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不要再以原来的增长速度作为基准判断经济形势㊂增长速度预期应该是新的潜在增长率㊂然而,中国仍然是中等收入国家或(几年后)较低水平的高收入国家,仍有赶超和趋同的机会㊂这意味着既不要预期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归原来的增长率,也不必相信中国增长速度回归到世界平均值㊂要在边际递减的趋同条件下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必须要有更大力度的改革和开放㊂谢谢大家!(责任编辑:何伟)(校对:杨新铭)81。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分析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趋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文将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并探讨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令世界瞩目的快速经济增长。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二,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国内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这为中国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民工转移就业增加了城市内需。
随着中产阶级的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
同时,中国正在推进去杠杆化和降低产能过剩的工作,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的分析1. 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国政府提出了“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
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将对GDP的增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这将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
2. 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正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创新驱动型转变。
制造业正在加速转型和升级,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不断提高。
同时,中国政府鼓励创新和科技发展,加大对高科技领域的投资。
这些政策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各国的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这将带来更多投资和贸易机会。
同时,中国也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
这种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态势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三、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将为全球经济提供重要机遇。
中国的消费需求将推动全球商品的需求增长,给各国带来更多的出口机会。
中国经济形势的表现
中国经济形势的表现
中国经济形势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下面列举了几个方面的表现:
1. 经济增长:中国经济近年来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
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1%,虽然增速略低于
前几年的水平,但仍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2. 劳动力市场: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但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出现一些挑战。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一些制造业岗位正在面临外迁和技术替代的压力。
3.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较发达,而内陆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中国政府推出了许多政策,如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
4. 外贸和国际投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对世界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也是最大的外资流入国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
5. 金融市场:中国的金融市场逐渐开放,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金融监管加强,以应对金融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总体来说,中国经济形势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强劲的,但也面临一些内外部的挑战,如贸易争端、人口老龄化等。
中国政府
正在努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以应对这些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成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
数字经济成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所长安晖在2016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表示,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到加速向以数字经济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的过程中,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的强大驱动力量,成为世界公认的新的经济、新的业态、新的动能,受到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高度关注。
预计,2017年将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里程碑之年。
对于数字经济与中国发展,安晖提出了三个基本判断。
基本判断之一是数字经济将助力定盘中国经济前行新方位。
基本判断之二是数字经济将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
基本判断之三是数字经济将推动构筑中国经济竞争新优势。
安晖认为,2017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将展现出七方面趋势。
一是数字经济内涵外延将持续快速扩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模式的创新和认识的提升,数字经济的内涵将进一步创新,数字经济的外延将极大拓展,为数字经济注入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使国内外数字经济持续运行在密集创新期和高速增长期。
二是需求增长将鼓足数字经济发展动力。
数字消费的升级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土壤。
从产业层面看,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期,大数据正成为与土地、劳动等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智能制造正在引发新一轮制造业变革,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技术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将加快向传统行业渗透切入,产业升级需求将孕育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创新层面看,数字经济将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领域,规模巨大的智力资源、资金资源将涌入数字经济领域,为其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三是政策创新将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四是数字经济发展将加速完善保障支撑。
五是数字红利共享机制建设将加速推进。
六是数字经济与资本的关系将更加密切。
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将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提升效率,对资本市场长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七是数字经济将成为推动全球化的新平台。
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和趋势分析一、Introduction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和趋势。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1.稳中有进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仍保持着稳中有进的态势。
2019年,中国GDP增长率为6.1%,比2018年的6.6%略有下降,但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速度。
此外,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表明中国经济不仅在增速上有所提高,而且在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
2.消费升级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出不断升级的趋势。
例如,随着城镇化和对健康的重视,中国的运动健身市场不断蓬勃发展;同时,高端消费品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3.人口结构变化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力人口正在逐渐减少,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三、未来趋势1.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源于改革开放。
今后,中国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程,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2.发展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部分。
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养。
3.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污染治理的支持,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四、总结总之,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都表明,中国将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并加强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请谈谈您对近期国际国内与民营经济发展相关热点问题的看法
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看法及未来走势的几个判断中国投资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刘以雷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谢谢主持人的一番勉励,我是第一次在神圣的佛堂讲经济问题,心里也不踏实,若有不妥或冒犯还请原谅啊!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陶大为老兄和嫂子的周祥安排和热情接待,使我们夫妇俩从大西北来看到大美东北吉林风光,还要感谢在这次吉林考察学习过程中为我安排的这次就当前经济问题为主题的汇报交流,还要感谢大为老兄这个非常好的创意,让考察团的成员根据自己的社会角色来做主题交流发言,其实我们每个成员在自己的领域和岗位上干的都是风生水起,在全国可以说都是最出色最优秀的,让大为老兄讲国家安全、贵君讲法治中国、宜勇讲海南自贸试验区、鄂生讲央企改革、永平讲5G和新兴产业定会十分精彩,建议今后形成制度化的议题,所以说这个“版权”是您大为老兄的。
说实在话,在讲之前我心中还是有顾虑的,一是经济问题是当前的最热点问题,全社会都十分关心,而我长期在西部经济第一线工作,对全局全国宏观经济的研究不深不透,加之信息不对称,很难说出一二三;二是经济学不像理学、工学其他自然学科,航天、原子弹不懂就是不懂,不会去发言,但经济学也是研究人、社会的学问,站在不同角度都能说出意见来,可以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所以,我在心理上是顾虑的,但陶大为老兄及朋友盛情,只能“恭命不如从命了”。
各位朋友,关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前不久7月15日国家统计局毛盛勇副司长,也是新闻发言人就我国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规模、投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等指标都向全社会作了发布,但在社会上反应各一,认识很不统一,主流媒体一般都认为我国经济韧性很足,发展空间还很大,主要指标在合理空间运行,基数大、增长一个点也不易啊等等鼓干劲、增强信心文章居多,其实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发出不少理性分析文章,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下行压力依然很大。
讲中国经济形势问题不能不说世界经济形势。
第一个大问题先讲讲世界经济形势及几个特点各位朋友,由于中美贸易战影响,世界贸易紧张局势得不到解决,国际政策高度不确定,商业信心不断减弱,全球经济增长正在经历着全面放缓。
数据分析报告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数据分析报告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据分析在各行各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决策依据。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数据分析,揭示其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势,为相关利益方提供参考。
一、经济增长趋势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一直备受关注。
根据过去十年的数据分析,中国的GDP年均增速维持在6%-8%之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虽然与过去相比,增速有所放缓,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以及内需的增长。
其次,数据显示中国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加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
过去十年,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二产业的比重保持相对稳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逐步增加。
这表明中国正在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注重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二、消费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消费升级成为重要的趋势。
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呈现稳定增长,其中可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增速明显高于传统消费品。
这表明中国消费者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和个人需求,加大对服务类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消费力度。
另一方面,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大量的数据分析显示,电子商务行业迅速崛起,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购物,可以享受到更便利的购物方式和更广泛的商品选择,这进一步推动了消费的增长。
三、产业升级趋势中国经济正经历着产业升级的阶段性变革。
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注重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低端制造转向中高端制造。
高新技术行业、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通过数据分析,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环境治理措施,尤其是在减排和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已经成为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个判断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个判断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之中,面对一系列经济环境变化及政策变革,经济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
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判断: 1、经济增长模式必须发生改变。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新技术应用迅速普及等多种因素的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必须由“量”向“质”转变,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效率提高,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2、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加快进程。
只有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现资源配置更合理、投资结构更优化、货币政策更严谨,才能实现去杠杆、健全企业偿债机制,促进金融活跃、经济投资起步,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3、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的涌现,改变、推动着现行经济的发展趋势。
实现“中国制造2025”,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涌现,使经济发展更有效率、更加持续可持续。
4、经济发展和财政政策也应该发生改变。
面对经济结构调整、新技术应用迅猛发展等新情况,经济发展政策及财政政策应该做出适应性调整,协调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有效增强经济活力,助力经济发展平稳健康。
以上就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个判断,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理解经济新常态,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机遇,共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中国的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
中国的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中国的经济形势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保持在相对高水平,尽管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
2019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为6.1%,虽然低于过去的几年,但仍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
2. 结构调整:中国经济正逐渐从传统的出口驱动型经济向消费和服务业驱动转变。
这是为了降低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并获得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3. 金融风险:中国的金融市场面临一些风险,包括高额债务、投资泡沫和不良贷款等。
中国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并降低风险。
4. 战略调整: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和创新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税收、放宽市场准入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包括:1. 创新驱动: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和支持,鼓励国内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这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2. 深化改革: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结构性改革,包括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等。
这些改革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3. 区域一体化: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
特别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
4. 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中国正在推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创新,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总体来说,中国的经济形势面临挑战和机遇。
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增长。
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趋势
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经济增长的速度虽然重要,但质量同样不可忽视。
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趋势。
首先,高质量发展追求的是经济结构的优化。
传统上,中国经济依赖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虽然推动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就业压力。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开始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先进技术、创新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这不仅能够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还能够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其次,高质量发展注重的是创新驱动。
传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这种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国内创新的需求。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开始转向由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
这意味着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的改革,以提高各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等形式,中国经济才能不断提升自身价值。
第三,高质量发展关注的是绿色可持续性。
在以往的经济增长中,环境问题一度被忽视,导致了严重的污染和资源浪费。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开始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倡导可持续经济发展。
这需要通过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措施,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促进,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高质量发展强调的是人民生活的改善。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平等问题。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开始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不仅涉及到基本的经济权益保障,还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的提供。
通过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够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美好生活的梦想。
总而言之,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趋势,这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征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特征。
以下是一些主要特征和趋势:
1.经济增长稳定:尽管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经济增长率仍保持在6%以上,并且正在向更加高质量的增长模式转变。
政府正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2.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特征。
人们越来越注重品质、品牌和服务,这导致了高端消费品和服务的迅速增长。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大,这个趋势仍将持续下去。
3.创新驱动: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创新,这对于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政府正在大力支持科技和创新领域的发展,以及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
4.服务业的崛起:服务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政府正在推动服务业的发展,鼓励更多的私人资本进入这个领域。
5.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不断增加,企业也越来越关注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机会。
同时,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
总之,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特征,这些特征和趋势将继续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做
出重要贡献。
- 1 -。
如何正确判断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
如何正确判断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同舟共济,努力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和国内连续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
针对近期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加深、蔓延和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我们要增强信心,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仍有牢固的基础、强劲的活力和巨大的潜力。
只要积极应对,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切实落实好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就能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一、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按照国际标准,通常是用经济增长速度、物价变化幅度、就业人数增减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来评判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的,这四大经济指标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我国四大经济指标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虽然经济增速呈回落态势,但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仍达9.9%,这个速度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8%的年均增速,而且与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普遍低迷形成鲜明对比。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已步入衰退或处在衰退的边缘;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除我国以外的其他三个国家今年以来虽实现了7%左右的增长,但仍明显低于我国9.9%的增长速度。
控制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成效。
尽管前10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为6.7%,但从动态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自5月份以来已经连续6个月回落,其中8、9、10三个月同比涨幅分别为4.9%、4.6%、4.0%,呈现明显的逐步回落趋势。
与以往比较,1985-1986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8%以上回落到5%以内,用了12个月时间;1987-1990年,从8%以上回落到5%以内,用了29个月;1992-1997年,从8%回落到5%,用了52个月。
而今年从2月份8.7%的高峰值回落到5%以下,只用了半年时间,表明控制通货膨胀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及新常态下的变化特征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及新常态下的变化特征研究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 多年的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调整的深化,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正在形成,为此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新常态下的变化特征。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自1978 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率持续高速增长,直到2011 年达到了14.2%的峰值,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功可以归结于多种因素,包括有利的经济体制、廉价的劳动力和政府的工业化政策。
但是,随着新常态下的到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正在不断转变,长期趋势正在发生改变。
未来,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人口结构的变化。
2019 年,中国人口超过了14 亿,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下降,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这将给经济增长带来挑战。
2.国际竞争的加剧。
随着国际贸易的加速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竞争地位正在受到挑战,其他亚洲国家也在争夺中国的市场份额。
此外,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竞争也在加剧,这可能会限制中国的经济增长。
3.资源约束。
中国的资源利用率已经达到了极限,同时,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中国政府正在加强环保政策。
这些因素都将限制中国的经济增长。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转向低速增长、调整结构、提高效率的时期。
新常态不是危机,而是在长期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对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的调整和优化。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均达到了10%以上,而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到6-7%之间。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
2.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新常态下,由于制造业的下滑,中国正在寻求实现产业升级,并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023年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总体回升向好趋势的理解
2023年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总体回升向好趋势的理解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2023年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总体回升向好的趋势逐渐显现。
这一趋势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都体现出来,包括经济增速、就业形势、产业结构升级、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分析2023年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原因和趋势。
经济增速持续向好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
首先,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达到了 6.9%,超出了市场预期。
这一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环境下,依然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速。
同时,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包括降准、减税降费等政策,为经济增速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动力逐渐向新动能转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行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例如,在2023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10.5%,增速高于整体工业增速。
这表明,中国经济正逐渐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2023年,中国的就业形势也持续向好。
首先,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低于预期。
这表明,中国就业市场依然保持相对稳定。
同时,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也为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例如,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一大批高技术人才得到了市场吸纳,为就业形势提供了有力支持。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2023年,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呈现出持续升级的趋势。
首先,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方向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例如,在2023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明显,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动力。
其次,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的服务业也不断壮大。
例如,2023年上半年,中国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超过20%,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表现
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尽管增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相对
稳定的水平上。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2.增加就业机会: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为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政府通过推动城乡居民就业
创业、扩大技能培训和鼓励创新创业等措施,促进就业增长,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3.消费升级: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和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出不断升级
的趋势。
人们对品质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消费结构由基本生活消费向高品质产品和服务转变,这为各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4.投资增长: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吸引了国内外的投资。
政府积极推动投资便利化和市场开
放,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投资。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领域,中国的投资增长迅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5.国际合作与贸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贸易,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作为
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与世界各国保持广泛的贸易往来,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6.创新科技:中国不断加大对创新科技的投入和支持,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
力。
中国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电子商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和成就,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以上是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主要表现,这些方面的进展为中国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其经济发展趋势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可能的走向。
一、经济增长趋势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呈现出强劲的势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过去几十年里以每年超过6%的速度增长。
尽管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水平。
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其巨大的人口红利、庞大的内需市场以及高效的制造业。
中国正在努力转变经济结构,加强服务业和创新驱动的发展,以实现更加可持续和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二、外贸发展趋势中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外贸发展也备受瞩目。
近年来,中国加快了与全球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
中国还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和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体系。
然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对中国的外贸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中国正在积极应对这一局势,推动形成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范围,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三、城市化与消费升级趋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质和个性化,对高品质、创新和绿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高端消费品的销售增长迅猛,例如奢侈品、高端汽车等。
同时,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的购物方式。
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趋势中国正在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力争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
中国政府提出了“制造强国”、“互联网+”等战略,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中国的科技公司如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中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了几年来前所未有的高增长,海湾战争和突如其来的“SARS”,暂时转移了人们探究这种高增长原因的兴趣,然而6月份以来,海湾停战,“SARS”退去,随着6、7月份一系列统计数字的公布,中国正在出现一场关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争论。
起因在于,这些数字似乎显示出彼此矛盾的趋势:从经济增长与货币增长速度看,经济正在走向“过热”,而从市场、物价和就业形势看,经济走势又仍然趋“冷”,那么对于宏观调控当局来说,目前是应该踩“刹车”还是应该踩“油门”呢?下面笔者将对有关的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判断意见。
一、趋冷与趋热1993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来,从1994年开始,连续8年中国经济增长走低,物价形势相应从通胀转入通缩,今年以来出现的高增长,许多人把它看成是中国经济进入又一高增长期的标志,特别是已经出现了较大面积的缺电现象,许多产业领域的投资也上得很猛,因此有人担心可能出现类似改革开放以来曾经出现过的前三次过热(1984~1985、1987~1988、1992~1993年),从宏观调控看,需要适当刹车。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8年走低,有两方面重要的结构性原因。
第一,“二元结构”的影响,这是旧体制所导致的结构失衡问题。
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不能参与到城市现代经济活动中去,导致收入低下,农村社会购买力严重不足,农村储蓄又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城市,扩大了城市的投资和全社会的总供给能力,使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夹缝更加狭小。
1992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加速拉开,是抑制中国经济需求增长和物价走低的重要原因。
从农村消费市场所占份额看,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67%,下降到1991年的48%和2002年的37%。
所以,13亿人口,9亿农民的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状况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
第二,收入分配结构变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25年,市场经济早已在经济运行中确立了主体地位,改革也导致了社会分配关系的深刻变化。
据有关研究,在改革之初,中国的“吉尼”系数只有0?23,到90年代初期刚刚超过0?3,而目前已超过0?45。
对比美国,上世纪70年代才0?36,90年代初期才超过0?4,90年代末期才达到0?45,而在这个水平,美国只占5%的少数富人,已经集中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社会财富。
中国当代社会的财富集中度目前还没有具体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收入分配差距显著拉大,会出现现代市场经济的通病,就是储蓄过度与投资不足,从而导致经济进入长期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趋势,这也可与当前居民储蓄大增和消费品供应普遍过剩的情况相印证。
当然,这不是说市场经济就没有过热和通胀问题,但从国际经验看,日本从战后到70年代中期完成工业化共出现过7次过热,都是因为国际收支失衡需要进行紧缩,至于发达国家的通胀问题,则常常是和经济衰退所导致的过度财政扩张有关。
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国际收支顺差很大,又有很多外汇储备,就没必要考虑“刹车”。
总之,从以上两方面看,导致中国经济连续8年走低的大的结构失衡背景并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对中国经济更需要担心的是,在中长期内如何对付因需求不足所导致的增长乏力问题,以及由此所导致的通缩。
但是,中国经济毕竟出现了显著快于前几年的增长速度,这是什么原因呢?还是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化,出现了一批高收入家庭有关。
据有关资料估计,中国目前年人均收入在3千美元以上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大约4千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这些家庭的财产积累和年收入水平,已经使他们开始进入了住宅和汽车消费时代。
目前高速增长的几大产业,无不与这些高收入家庭的消费有关,就是与住宅和汽车的消费需求增长有关。
以汽车为例,1991年汽车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排名还在第15位,2001年上升到第8位,今年上半年已经排到第5位。
汽车和住宅消费的增长又强劲拉动了钢铁、机械、电子、化工、建材等产业的增长与投资。
2002年,中国的私人轿车社会保有量约500万台,对4千万个高收入家庭来说,轿车拥有率不过才12?5%,离发达国家高收入人口的轿车拥有率还差得很远,如果这4千万个家庭到2010年轿车拥有率上升到75%,未来8年就需要增加2500万台,年均增加300万台,汽车的年均销售增长率就可以达到30%。
再加上住宅的拉动,中国经济在2010年以前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更何况每年进入高收入家庭的人口还会与经济增长同步增加,??010年可能再增加1?1亿高收入人口和3600万个高收入家庭。
但是这种增长仍不会改变总体上供过于求的平衡状况,因为90%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到这个档次的消费过程,实际上是以全社会的资源,保了只占10%人口的高消费,这与1985~1988年城市人口的主体都进入家电消费时代是不同的。
目前有许多关于投资过多的担心,比如担心钢铁和电解铝工业的投资过多。
许多人总习惯用国外某些国家曾经达到过的产量历史高度来看中国,认为目前已经大大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这就是“过热”。
但是不要忘记,中国是一个有13亿、将来还会增加到15~16亿人口的大国,工业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要完成工业化,人均至少要一吨钢,就是考虑到技术进步和新型原材料的替代,中国未来30年内要实现工业化,至少也要7亿吨钢,对比现在的2亿吨生产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达到9%,钢产量增长已经达到15%,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与国际的资金和资源还有利用潜力,我们就没有必要担心投资过度问题,就没有必要“踩刹车”。
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可能会超过8?5%,接近9%,明年的趋势如何呢?今年的出口增长比较快,许多人认为由于今年基数比较高,明年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也不够好,明年的出口不会有象今年的高增长。
我认为明年的出口增长率还会是较高水平,可能不会低于20%,甚至更高。
美国目前是供给不足经济,政府、企业和私人部门的任何债务增加,都会直接导致进口的增长。
美国今年由于海湾战争和减税,财政赤字可能要增加2000亿美元,这会导致贸易赤字相应增加2000亿美元。
美国经济目前好就是企业和居民的需求增加,要增加进口,不好就是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债务增加,也要增加进口。
美国7月份的消费需求突然上升了4?2%,大大超过各方面预期,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政府的减税支票寄到了居民手里。
美国政府的减税效应主要体现在明年,预计政府的赤字明年还要增加,所以中国明年对美国的出口只会增,不会降。
至于消费增长,明年仍会保持平稳,不会有大的起伏。
如此,消费保持平稳而投资与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势头,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高于今年,在9%左右。
目前的缺电问题,是由于前些年计划安排过少,不是由于缺乏资金和生产能力。
但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基础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都是一个互相适应,彼此追赶的过程,不能指责计划缺乏预见性。
只要不是象80年代那样的资金、外汇和生产能力等“硬”约束,缺电问题2~3年内当能解决。
二、通胀与通缩今年以来,消费物价始终在低位运行,生产资料价格一季度呈上涨趋势,二季度却又下来了。
据商务部统计,上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绝大多数都是供给过剩,所以从商品供应方面看到的是“通缩”压力。
目前关于通胀的担心,除了前面所说的经济增长过快问题,主要是从货币方面说的,因为今年以来,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货币和贷款增长过快势头。
1~6月,广义货币的增长速度高达20?8%,为近年来最高,按年计划,全年的贷款规模是1?8万亿元,但上半年就贷放了1?91万亿元,比全年计划多,也超过了去年的全部新增额。
关于贷款投放过多问题,许多人认为是银行的体制性原因,比如为了减少不良贷款比例而有意多贷,还有就是为了追求利润。
如果是银行体制性原因造成了贷款增长过多倒不可怕,因为只要不是经济增长中的真实需求吸纳了贷款,顶多是贷款又变成存款,货币还在银行体系内打转,所担心者是贷款真的放出去又变成了新的坏账,或是流入资本市场变成资产泡沫。
中国的股市从2001年起一直走低,今年以来仍是如此,况且中国股市的可流通股仅占GDP的15%上下,与同等发展中国家平均60~80%的水平相差很远,与发达国家100~200%的水平相差更远,相比之下,中国股市就是有泡沫也远没有到值得担心的程度,说中国今年的货币高增长又造成了新泡沫更是没有依据。
如果在当前既没有实物价格的通胀压力,也没有资产价格的通胀压力,我们似乎可以不必紧张通胀问题了,但是且慢,潜在的通胀压力还是有的,而且十分巨大,是来自外汇储备方面。
外汇储备多了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外汇可以代表一切资源的供给,为储备外汇而投放基础货币,即使在一段时间内会造成货币增长过多,形成通胀压力,但只要使用外汇就可以对冲这种压力。
外汇储备的风险仅在于所收购的外汇是否会贬值,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所有风险就集中在美元的走势上。
前面已经说过,当代美国经济早已转入供给不足形态,标志就是已经有长达20年的贸易逆差,而且不断扩大,所以从理论上讲,对美出口所获得的美元,已经不能从美国得到等值的商品,所以美元是个泡沫。
而如果美元是泡沫,中国央行以其所创造的货币收购美元,与收购美元所对应的人民币也是泡沫,就是泡沫化的美元导致泡沫化的人民币。
目前的泡沫化美元对人民币的泡沫化还没有产生直接影响,是因为美元有货币霸权,中国得到美元从美国拿不到等值的东西,但从其他国家可以拿得到,因为其他国家还接受美元,可是如果美元泡沫崩溃,美元泡沫就会导致真正的人民币泡沫,因为其他国家将不再接受美元,中国为收购美元所多发的人民币就失去了转成实物的可能性。
而美国的资产泡沫和美元泡沫都具有真实的崩溃前景,一旦走到这一步,中国的通货膨胀就会难以抑制,国际金融与货币风暴就会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产生强烈冲击,这是我们现在就必须高度警惕的事情,要准备好对策。
三、动荡与稳定如果中国的实物运行链条与货币运行链条在当前都不会断裂,还需要关注的就是社会稳定问题。
因为中国自1998年以来,官方统计的失业率在不断上升,今年上半年已经上升到4?1%。
1998~2000年中国经济仍在走低,失业率的上升好理解,问题是从去年开始经济已经表露出上升势头,失业率还在上升,就是奇怪的事情了。
我在去年曾写了一篇文章,叫“亟待破解缩长之迷”,就是说的这个事情。
1996~2001年,我国总劳动人口增加了5078万人,同期,农业就业人口减少了45万人,工业就业人口减少了2061万人,即是说在近6年中新增的5000万就业人口,和农业、工业部门减少的就业人口共计7200万人都涌进了建筑与服务业。
1996年以来,建筑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几乎没有变化,就业只增加了350万人,服务产业的产值比重虽然也上升了3?5个百分点,但是服务产业内增长最快的部门例如金融、房地产、通信、教育等领域就业人口的增长并不显著,有的部门甚至有所减少,增加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商业和餐饮、社会服务等领域,但这些领域的产值比重并没有上升,甚至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