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的后天因素
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可以概括为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主观能动因素四个方面。
关于这些因素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是心理学界、教育界和遗传学界历来最关心的问题。
(一)遗传因素人的心理是在一定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内部条件或自然前提,它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我们既不否认遗传的作用,也不过分夸大遗传的作用。
遗传是生物界共有的普遍现象,它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遗传素质。
所谓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
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以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等等。
这些遗传素质是学生心理发展必要的自然前提。
具备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学生心理获得正常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遗传素质给心理发展设置了某种内部限制,使人不可能任意向某个方向突出地发展其心理品质,同时又给心理发展带来某种内部倾向性,使每个人具有和遗传素质最相适应的心理品质。
因此,遗传素质不仅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心理发展的潜在因素。
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潜在的因素差异是很微小的。
这种差异一方面表现在各种遗传信息本身的数量和质量的水平上(如有没有某种遗传信息或某种遗传信息的强弱等等),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各种遗传信息的排列组合方式上。
从受精卵细胞开始,每次分裂出的细胞核里都出现专一的、特异的、一定数量的、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在每个染色体内都贮存着一种遗传物质,其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这些DNA高分子化合物称为基因。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心理112班陈子灿摘要:影响心理发展的两大因素是遗传与环境,遗传是物质基础,环境是决定力量。
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家庭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十分巨大。
关键词:家庭环境、儿童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自闭症一.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影响一个人心理形成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两大因素应是遗传与环境。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就是父母通过细胞核里的染色体把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一代。
遗传是心理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我们遗传的不只是父母的生理特征,这其中也包括了心理特征。
因此我们就常常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会在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当然,这就不只是相貌的相似了,还有更重要的是性格特点的相同。
小时候常常会听到老人家数落小孩子说:看看你,怎么就和你爸爸一样的倔呢?我想这就是遗传在起作用吧。
这个孩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和父亲相似的心理特征。
这种从遗传得来的心理是不能自主与不可抗拒的。
因此,人们会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形成独有的家族心理特征。
甚至于,民族的整体心理特征。
然而即使遗传如此的重要,我们也不能就此下结论说遗传是形成心理特征的决定性因素,试问如果一个人完全遗传了上一代的心理,那罪犯的儿子岂非一生都只想着一件事,就是犯罪?因此,环境才是形成一个人心理的决定性力量。
环境因素又可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指的是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山川、河流、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自然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看到许多应用这一原理的实例。
如疗养院所处之处必定山清水秀,可以放松人的心情。
再如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人群就比内地人民更具有开放性的心理特征。
在海边生活的人心胸较为开阔,在高山上居住的人有着良好的协作精神。
严寒酷暑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风雨交加使人凭添焦躁与愁绪,山清水秀会令人心旷神怡。
先天和后天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先天和后天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概述: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先天和后天因素被认为是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关键因素。
先天因素指的是个体在出生前所固有的遗传特征,而后天因素则是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环境和经验。
本文将探讨先天和后天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并探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先天因素的影响:先天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遗传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传基因决定了其身体和大脑的发育,从而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遗传基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受到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障碍的影响。
此外,个体的遗传基因还可能影响其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发展。
然而,虽然先天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它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后天因素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后天因素的影响: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环境和经验。
个体所处的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温暖、支持和鼓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其积极心理发展。
教育方式和学校环境也会对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等方面产生影响。
此外,社会和文化因素也会塑造个体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进一步影响其心理发展。
先天与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先天和后天因素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
个体的遗传基因可能会影响其对环境的敏感程度和适应能力。
例如,某些遗传特质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受到负面环境影响,而其他遗传特质则可能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积极环境。
此外,后天因素也可以影响个体的基因表达,从而改变其遗传特征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先天和后天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结论:先天和后天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先天因素通过遗传基因决定了个体的身体和大脑发育,从而影响其心理特征和能力的发展。
后天因素则通过环境和经验的提供塑造个体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
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总体来说,影响个体心理发展主要有三个大的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
遗传是来自于父母,天生便有;环境是每个人所在的周围地方与有关事物,一般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人生来就存在于所处的环境。
每一个人出生后都会受到来自于各个方面的教育,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学校,有的来自于周边无关的人们,甚至还有来自于动物的。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人类通过遗传将祖先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和固定下来的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一代。
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征,如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
这些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没有这一前提条件就谈不上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正常的遗传素质,使儿童在社会生活条件下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心理发展水平的人。
没有正常人的先天素质,就会影响人的心理发生与正常发展。
无脑畸形儿生来就不具有正常的脑髓,因而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能有一些最低级的感觉,如关于饥、渴的内脏感觉等。
许多智力落后的儿童,特别是比较严重的,常常是有遗传上的缺陷。
例如,先天愚型患者,就是因染色体遗传不正常,其中有一对多了一个染色体,从而出现了严重的智力缺陷。
即便是最常见的高矮胖瘦遗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人心理的发展方向,有的人会因自身体型而自惭形秽,也有人会觉得那样挺好。
由于遗传是与生俱来,因而难以治愈,只能够在后天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善在环境方面,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教育学上,环境有广义的环境与狭义的文化之分。
广义的环境,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相应地,除学校教育之外的环境,一般称为狭义的环境。
我国古代有孟母三迁故事,大体就是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不惜三次举家搬迁,因此孟子才会在后来成为一代儒门领袖,这可以作为一个广义的环境的例子。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环境对一个人心理发展的作用之强大。
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实践活动。
其中,遗传素质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而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校教育则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个体实践活动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具体来说,遗传素质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
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
遗传素质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和智力潜能,例如色盲是由遗传而来的,后天不能补救,因此色盲不能成为画家,也不能从事需要辨别颜色的工作。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实践活动。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遇和挑战,例如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个体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保障,而恶劣的社会环境则会给个体带来不良影响。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个体实践活动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个体实践活动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行为和活动。
个体实践活动可以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实践和经验,例如通过个体实践活动,个体可以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
总之,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实践活动。
这些因素对个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作业5——教育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不外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
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一、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遗传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在遗传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中,生理特点指功能特点,如出生后感觉的灵敏度、知觉的广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思维的灵活性等。
解剖特点是指机体的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
(一)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在上节中我们已经述及,自然属性,即人的生理方面的特点是人的自然基础,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发展的前提。
没有这个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
一个先天失明的人就不能发展视觉,成为画家;一个生来就聋哑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听觉,成为音乐家;一个无脑畸形儿或染色体畸变者,无论外在条件如何优越,都无法使他们得到正常人应有的心理发展。
人的遗传素质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潜藏着发展的巨大可能性,这也是人的发展优于动物的地方。
尤其是人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构造与机能,对于人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人的大脑皮层上有一百几十亿个神经细胞(即神经元),神经元一般分为细胞体(或称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
神经元通过树突接受外来刺激(信息),经细胞整合后再通过轴突将信息传递出去。
一般的学习就是神经元凭藉这种对刺激的反应功能和传导功能而建立的干百万个暂时的神经联系。
因此,从脑的生理机能而言,人脑组织的复杂性,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能。
这种潜能提供了人的接受教育和发展各种才能的可能性,亦即区别于动物的巨大的发展可能性。
但是,这种发展的可能性还是无定向的。
具体的发展过程和方向还有赖于出生后的环境的影响和个体的主动性的发挥。
(二)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年龄特征作为一种状态,所谓生理成熟指的是个体受遗传素质制约的生理机能和构造的变化在一般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桐乡市茅盾中学王嘉德现代教育倡导学生的个性张扬,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人身心发展因人、因环境、因条件而异,可以说,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一种独特的组合,但也有其共性,准确把握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对学校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粗略地归结了六大因素,,其中相互之间也有交叉和渗透。
因素1:人身心发展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①人的发展既决定于又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人是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的发展是受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的。
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生存和发展的说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做这样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
②人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甚至是无限的,而社会发展能为人的潜能发展所提供的条件在一定历史时期总是有限的,人的潜能在现实中能起到怎样的开发会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人口的数量和人的体力素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人口的质量和人的精神素质。
人的发展水平越高,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越大,只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才可能使社会获得更快、更全面和更健康的发展。
③马克思认为,一个缺乏个性的人,往往也是一个缺乏创造性的人;一个压制人的个性发展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缺乏活力的僵化而单一的社会,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将作为未来社会的基础原则。
因素2: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①对社会发展而言,教育为社会造就符合一定需要的人;对人的发展来说,教育促进着人的社会化。
教育可以有效地把社会发展的要求转化为人的素质,这同时也就把人的发展水平提高到了社会发展的水平上。
如果没有教育,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很难有效地和普遍地实现其转化的。
②教育不能把受教育者当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只存在于教育真空中的抽象的人,也不能把受教育者当作可以任意搓捏的泥人,而应尊重和引导受教育者作为社会的现实的人的能动性。
受教育者的文化知识、智力才能,思想品德不全是教育注入的结果,而是在教育引导下经过受教育者自己努力的结果。
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因素首先,我们先了解人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又称心理发育,包括动作(行为)、言语、认知、情绪、人格和社会适应性方面。
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一)遗传1.遗传的概念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以及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脑机能的特点等。
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
没有从遗传获得的机体,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
2.遗传的意义(1)遗传素质是人心理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2)遗传素质对人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不同个体之间在遗传素质上是存在着客观差异的。
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3)遗传在人的心理法阵的作业是不能夸大的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并不会转化为现实④在正确分析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同时,要反对形形色色的遗传决定论。
在遗传决定论者看来,人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等如同他的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是自然赋予的,是先天得来的,教育和环境对其是无能为力的。
即是说,人们的遗传素质决定着一切。
遗传决定论者完全用生物学的观点分析人的发展,否定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贬低教育的巨大作用,是极其片面和有害的。
(二)环境1.环境的概念环境,即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是祖先、父母的一些生物特征传递给后代,大多数特殊能力、身体特征都有可能通过遗传传递给孩子,比如:遗传性近视等。
遗传也是提供人类物质发展的最基础的自然物质前提,也就是说,遗传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明星的颜值自是不必说,但是明星的孩子并不一定都长得好看。
遗传就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唐氏综合症是因为染色体异常引起的,这些患者的智商尽在25~50之间,与正常儿童的智力相差较多。
(2)生理成熟因素:是指身体结构和机能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
由于遗传及后天环境的差别,儿童生理成熟的时间、速度等方面都存在个别差异。
脑的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直接的自然物质基础,每个孩子的成熟度也不同,孩子大脑发育在1岁左右脑细胞接近成人,7岁左右脑重量接近成人,而孩子生理成熟就影响的心理发展,比如:大脑发育成熟影响着思维水平的发展。
(3)社会环境: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边主要指的就是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生活条件,其中教育条件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早期隔离(剥夺)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所谓早期隔离(剥夺)实验,早期实验者将一群新生儿关在一个房间里,只给食物,保证孩子们活着,但是却不给其他任何的刺激,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的智力明显有退化,目光呆滞,行动迟缓,慢慢变得痴傻。
后期有研究人员觉得此项实验的比较残忍,就换做用恒河猴进行了实验。
(4)家庭教育:家庭是幼儿学习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心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儿童在家庭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是以后心理发展的基础。
上述的四个因素相互制约,分成了以下四种观点:(1)遗传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认为孩子的智力、品质等在出生的时候就是已经决定好的,是先天授予的,而后天的学习只是帮助我们的能力进行开发。
代表人物有霍尔、格赛尔等。
(2)环境决定论:这种观点与环境决定论刚好相反,他们认为人的发展归结于环境教育的结果。
自考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概括
自考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详解(1),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正相关。
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
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零相关。
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
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7、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
个体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
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10、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主体与客体、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性人的心理发展是由先天决定的?还是由后天决定的,我们认为,先天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心里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后天环境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换句话说,不是先天因素单独决定,也不是后天因素机械决定,而是先天与后天、主体与客体、内因和外因复杂的相互作用才能发展心理。
(二)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力问题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
所谓内部矛盾就是个体在实践中,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或状态的矛盾。
(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人的心理是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不间断的、连续地发展的,这是根本的过程。
阶段是这整个连续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包括速度和性质)(四)心理发展的酚行 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可逆性和不可逾越性,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个体身上都表现出有些高的一致性。
根据有关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顺序是:0-3岁: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3-6、7岁: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6、7-11、12岁:主要是形象抽象思维;11、12-14、15岁:主要是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14、15-17、18岁:主要是以理论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五)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始与成熟时间有不同;(2)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3)从身心总体发展来看,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也不相同。
(六)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性(七)心理发展各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性(八)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心理起源论名词解释
心理起源论名词解释心理起源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强调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形成是由先天及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能力和行为是在两个方面发展的:先天因素,指的是遗传所决定的特征;后天因素,指的是个体的环境和经验所决定的特征。
心理起源论的思想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他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物理活动,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17世纪,伽利略提出了“自然运动论”,认为物体会像有生命一样运动,与苏格拉底的观点相一致。
19世纪,英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斯宾塞发展了心理起源论,他认为心理和行为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斯宾塞认为,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到先天因素(如遗传、生理因素)和后天因素(如环境、家庭、经历等)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艾尔文·弗洛姆发展了心理起源论,他认为心理和行为是受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到先天因素(如遗传、生理因素)和后天因素(如环境、家庭、经历等)的影响。
他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格。
心理起源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格。
这种观点强调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以及遗传和环境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它提供了一个更加系统的解释,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形成。
心理起源论认为,人类的心理能力和行为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种因素都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心理起源论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它强调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形成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重视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共同作用,并认为遗传和环境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心理起源论的理论和研究为人类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完整的解释和认识。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几个因素
4.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 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对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 但是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一个人的发展除了 遗传给他的可能性外,主要还取决于他所处 的社会条件、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努力程度 等等,即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 除2%左右的天才与白痴外,一般人之间的差异都是比较小的
5.拓展:关于遗传决定论
• 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受先天的遗传素质所决定的。 儿童的智力及其个性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后天环 境和教育影响只能延缓或加速这些先天遗传能力的实现而不能改 变它。
代表人物
主要代表人物:苏格拉底、孟子、弗洛伊德、卢棱、高尔顿、格塞 尔、威尔逊、霍尔。(口诀:苏孟德说四只耳朵)
小结
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2、在四个因素共同影响下,每个人成长为独一无二的人
谢谢大家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 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即遗传素质共性。 • 但无可否认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有一定的个别差异。 • 这种差别不仅表现在人的体态上如高、矮、胖、瘦等等。还表现在感官
和神经活动的类型上。有的人反应敏捷,有的人则迟缓或喜静或好动或抑 郁或乐观等等。这都反映了不同的人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上的个别差异性。 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性使青少年儿童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智力水平、才能和个 性特征等等即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近年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思维发展与他们大脑的重量等的 发展有关。这与儿童思维的发展在这些年 龄阶段均为智力加速期是一致的。因此心 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认为早于成熟期或迟于 成熟 期的学习都无助于人的发展。只有当 身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件才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
个体心理发展有关的四种理论
个体心理发展有关的四种理论由于研究者对心理实质的见解不同,因而对于心理发展实质的理解存在分歧。
分歧的焦点是:个体的心理发展究竟是先天生理成熟的表现还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
围绕这一问题,出现了一些完全对立的观点,同时也有人试图调和对立观点而提出了折中的看法。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
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
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
以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奥地利心理学家彪勒(K.Bühler)等为代表,从生物发展来看心理发展,将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视为复演物种进化的过程,心理发展是按预先形成了的生物学形式,即按遗传程序进行的,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参见朱智贤,1980)。
比如,霍尔认为胎儿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出生后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以弗洛伊德(S.Freud)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存在于个体的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永恒力量。
以马斯洛(A.H.Maslow)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人固有潜能的自我实现的结果。
人不是被浇铸、塑造或教育成人的,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容许或帮助他,使他自己的潜能现实化。
环境、文化等外界因素只是阳光、食物和水,但不是种子(马斯洛,1987)。
从上述观点来看,内发论认为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没有什么根本的实质性的区别,心理发展是先天因素成熟的结果,完全否定后天学习、经验在其中的作用。
这就导致了以生理发展曲解心理发展,这是内发论的根本错误所在,是庸俗进化论观点在心理发展问题上的一种表现。
(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该观点与内发论相反,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因素(一)遗传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先天性因素虽然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在后天形成和发展的,但是人作为生理和心理的整体,人的某些活动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大,如精神疾病,据调查统计和临床观察表明,在精神病人家属中,血缘关系从远到近,发病率具有从少到多的趋势,而且一般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与人的生理发展阶段相符合。
个体的心理行为若严重偏离自己的生理年龄,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过分老成可能会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过于幼稚则可能成为社会竞争中的牺牲品。
总之遗传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二)环境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后天性因素家庭环境是个体主要的生活环境,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对个体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环境和谐民主与否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发展及潜能的发挥,而且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个体心理发展也有巨大的影响,如父母对子女过于宠爱,过于保护,会使个体逐渐变得依赖,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减少与他人的交往和适应社会的机会,容易使子女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从而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总之家庭环境因素及父母的教养方式极易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也是个体日后心理健康与否的基础。
学校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影响也是巨大的,因为个体教育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实现的,如果学生负担过重,师生感情不融洽,同学关系不和谐,都会使学生的心理紧张,精神压抑,易造成心理障碍。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中社会生活中的不健康的思想、行为等会影响其心理的正常健康发展,目前各种网络的诱惑力越来越大,如游戏、不良网站等都会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个体的心理状况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个体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认知、情绪和个性,这些一旦形成,会影响以后的心理发展。
其一,个体具有各种认知功能,如果个体认知和需要或动机长时间得不到满足,就可能产生心理偏差或心理疾病;一旦认知严重失控,还会损伤人格的完整性,从而导致人格变态;其二,人的情绪是多成分、多层次的,它是个体生存和社会适应的内在动力,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情绪积极与否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稳定而积极的情绪使人的身心健康,精力充沛;相反波动而消极的情绪有损于人体的身心健康。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四篇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遗传和生物因素1.遗传和生物因素对身心发展的影响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
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及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
遗传焉的特点,特别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
遗传素质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些差别是个性形成的生理基础,是人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原因。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不宜夸大遗传素质作用。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教师应如何对待高中生的遗传差异(1)认知差异。
①一般认知能力差异。
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
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
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
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②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
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认知风格差异。
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
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
①气质差异。
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但值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
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一、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机能论的,认为生物适应的平衡过程是发展的内部动力。
并认为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适应形式,机体可以达到与环境的平衡。
二、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1.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即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平衡(平衡或自我调节是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决定因素)。
2.心理发展的结构皮亚杰是一个结构论者。
他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其中图式是核心。
(1)图式所谓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逐渐形成新的图式。
皮亚杰将图式分为初始图式、初级图式和高级图式等不同的发展水平。
初始图式主要是遗传性的图式或反射图式。
初级图式主要指感知—运动图式、习惯等。
高级图式主要指运算图式、智力图式、思维结构等。
(2)同化和顺应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同化就是个体把环境因素纳入到自己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这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创新或变革。
顺应就是主体改变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这是质的变化,可以产生新图式或使原有图式得到调整。
(3)平衡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平衡。
它既是发展中的因素,也是心理结构,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认为发展过程是不连续的。
他将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心理结构,并保持先后次序不变。
浅谈遗传、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遗传、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摘要:关于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问题上的作用问题,历来是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
包括早时期先天论和经验论的一些观点,例如斯宾塞的进化论心理观、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洛克的心理学思想、马赫的观点等。
另外,先天论者对经验论的反应,其中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等。
基于此,在我们认为,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体在出生前的发展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遗传与生理成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
2)、个体出生以后,遗传与环境两因素在身心两方面的的影响之大小有所不同:3)、个体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Abstract:About th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cluding education) in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role of the problem, has always been a philosopher, education experts and psychologists argue problem. Including early period nativism and empiricism of some points, such as spencer's theory of evolution psychological view, cartesian psychological thought, Locke's psychology thought, Mach's point of view, etc. In addition, the nativist to empiricism response, the single factor theory: genetic determinism and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two factors theory, interaction theory, etc. Based on this, we think, in the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n the role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1), individual in the antenataldevelopment mainly by genetic factors, genetic and physiological maturity is an individual'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necessary material premise and basis. 2), individual was born later,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two factors in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aspects o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ize: 3),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i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 of the.1、引言:人的发展主要是先天遗传的结果,还是后天教养的结果,历史上对这一问题有着十分激烈的争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发展的后天因素
人既是一个生物个体,又是一个社会个体,所以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因素。
人一出生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开始,并会作用人的一生。
即使先天遗传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但与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后天环境氛围相比较之下还是略显微弱。
美国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认为行为的产生是由刺激决定的。
刺激来源于遗传,行为不可能受遗传影响。
华生的论调瑞然完全否认了遗传的作用,鼓吹教育万能论,但是对儿童心理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九十年代,美国亿万富翁格雷厄姆做了一件让全世界瞠目结舌的事情,他创建了诺贝尔名人精子库,他宣布要创造21世纪的超级天才,提高人类的智力水平!如今,全世界已有230名孩子是用名人的精液培育而成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表现出超常的智商。
但这并不足以说明先天因素的巨大作用。
我们再详细了解这些人的发展历程:
维克基·克瓦尔斯基是名人精子库培育出的第一个孩子,她在小学时代就表现出了比其他孩子高得多的智商。
在一次专门为她做的智商测试中,她的得分竟然超过了180,尽管维克基已经表现出格雷厄姆所期盼的那种特征,但她那野心勃勃的养父对此并不满足为了充分挖掘女儿的天才潜力,杰克对她实行了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几乎不让她跟任何小朋友玩耍,她没有属于自己的玩具,从没参加过生日晚会,按照“父亲”的要求,她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几个月前,维克基一反常
态,她把头发染成了粉红色,整日玩耍,不再学习。
她在最近的一次数学考试中没有及格,从而失去了获得奖学金的资格。
而有一对夫妇,丈夫是一位计算机程序编写员,妻子49岁,舞蹈演员兼钢琴师,他们不能生育,他们向精子库索取精液,儿子和女儿发育都比较早,他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内表现出了天赋,琳德拉因音域奇广使老师非常吃惊,她希望成为歌剧演员,考特尼在舞蹈方面极有才华,希望成为舞蹈家。
对于琳德拉和考特尼的发展,妻子自有一番解释:“当然,孩子的能力有时靠天赋,但我想这更多要靠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引导。
我这两个女儿都聪明好学,但她们想在艺术界发展,这不是因为她们后天的成长吗? 她们为什么喜欢音乐? 这和我经常弹钢琴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她们从小就和音乐接触,有了兴趣。
”
从上面两个例子来看,先天因素对于一个个体来说确实有不可否认的作用,但后天的家庭影响和环境影响却有着几乎决定性的因素。
翻开古今中外史册,我们确实会看到,一些“书香门第”出身的孩子很聪明,但是,名人生出的孩子不一定都聪明,倒有不少智力平平,甚至是先天性痴呆或病残儿。
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并没有生出个也当大诗人的神童;世界知名的大艺术家梵高,最后却成了疯子;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父辈们极少曾获过如此殊荣的,其后代也未必都能成为科学家。
而天才仲永最后落了个“泯然众人矣”也无非是父亲的错误的教育方式罢了,即使你生来是个神童又有何用?
总之,从上面的例子来看,心理发展主要受后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