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合集下载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旨在向读者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构造、用途、原理等。

在语文考试中,说明文阅读是常见的题型之一。

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套路,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快速地回答问题,提高得分率。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说明文答题的技巧与套路。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首先,要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说明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动物、植物、建筑物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气候的形成、宇宙的奥秘等。

在确定说明对象后,要找出其特征。

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例如,在一篇介绍大熊猫的说明文中,大熊猫的外貌特征(黑白相间的毛色、大大的黑眼圈、圆胖的体型等)、生活习性(以竹子为主食、善于爬树等)、繁殖特点(繁殖率低、幼崽不易成活等)都是其重要的特征。

二、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通常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

比如介绍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会从种子的萌发到幼苗的成长,再到开花结果等阶段依次进行说明。

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来进行说明。

比如介绍一座建筑物,会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前到后等依次描述。

逻辑顺序,则是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进行说明。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等。

例如,在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这一问题时,会先描述天空呈现蓝色的现象,然后分析其原因,这就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通过理清说明顺序,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内容。

三、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很多,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摹状貌等。

举例子,就是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来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例如,“我国曾经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通过列举具体的鲸的重量和长度,让读者对鲸的庞大有更直观的感受。

小学语文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小学语文课本中编入了为数不少的说明文,编者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这类文章,不仅能了解各种说明方法,而且能在深入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积累语言,增长知识。

那么,今天小编分享一些给小学语文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大家参考!1小学语文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更具体、更详细。

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作比较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好处: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列数字(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也属分类别。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技巧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技巧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技巧说明文是很常见的应用型文体,它的文章内容十分严谨,在语言表达上也兼具准确性和生动性,通过对说明文中特有的语言技巧的教学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色并从中总结语言表达的知识。

本文以《苏州园林》为例来分析并思考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探讨如何在课堂中进行说明文语言技巧的教学。

此外,《苏州园林》作为事物说明文重在介绍某一事物,通过作者的语言来让读者感受美好,本文主要提出了例句分析教学、学生自主分析以及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说明文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一、通过例句分析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经典文章,也是进行说明文语言技巧教学的重要例文。

在进行说明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例句分析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句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还可以通过归纳汇总的形式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达技巧进行分类。

就像《苏州园林》中一开始就用“标本”这个词,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苏州园林的地位,还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对其他园林的影响。

说明文中对于数字的表达是十分严谨的,通过最准确的表达来为读者传递最贴切的信息,数字表达也是最直接的语言说明技巧,“四扇,八扇,十二扇”这句话就可以作为数字语言的表达例子,教师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教学来让学生在脑海中构思出扇子的各种形状。

此外,准确的限定词也是说明文的语言技巧所在,教师通过对“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以及“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的分析,来向学生说明叶圣陶先生在进行语言构思时的严谨,“大多”指的是大部分,即不是全部的池沼都是引用的活水,如果这个词去掉的话就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这两个例句中的词语“极少”就与“大多”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处例子都是采取了限定词的方式来说明一些情况,通过说明性的语言来使文章的表述更加严谨,将相似的语言技巧进行汇总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说明文语言的技巧。

把握特点,凸显说明性文章的魅力

把握特点,凸显说明性文章的魅力

把握特点,凸显说明性文章的魅力作者:曹蕾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3年第04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课文大致分为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诗歌三大类。

下面就说明性文章的表达顺序、提炼说明对象的基本特点、掌握说明性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以及文字运用的精准简洁,来“品味说明性文章,把握阅读方法”。

一、温故知新抓线索说明性文章的表达顺序主要有:时间推移(季节)顺序、方位转移顺序、游览顺序(又称移步换景)等。

1.时间推移(季节)顺序。

如《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按照冬、春、夏、秋的季节时间,描写了烟台的海的奇特壮观,季节特点极为鲜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虽然四季描写皆备,但在具体描述中特别详写了冬日的海,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使得对象特点鲜明。

2.方位转移顺序。

如五下《早》的第三自然段,抓住“书屋朝西、南墙、里边、东面正中、画前面、正中、分列在四面、东北角”等表示方位的词语将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交代得清清楚楚。

3.游览顺序(即移步换景)。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先后顺序说明了双龙洞的秀丽神奇。

先写了去双龙洞的途中见闻,接着写了洞口的高、大、宽,然后写外洞进入内洞的孔隙:窄、险,内洞的黑、大,洞顶的双龙,形状奇特的石钟乳和石笋。

全文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溪流的路径:我们迎着溪流上山,溪流靠着外洞的洞口的右边往外流,溪流在内洞靠右边缓缓地流,溪流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记金华的双龙洞》从看到的、听到的两个方面人手,探求叙述的线索,一目了然。

4.结构表达顺序。

如《黄山奇松》以“总分”的构段方式,通过“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大名松的描写,以及概括描绘松树的各种形态,展示了黄山奇松的动人姿态。

二、提炼文字明要点(特点)任何一篇说明性文章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作者总是从几个方面抓住几个要点来加以说明,抓住说明要点就成为理解说明性文章的重要目标。

1.直白式。

有些说明性文章所要表述的对象特点直接在行文的段落中交代得明明白白。

(江西专版)2021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第二讲)

(江西专版)2021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第二讲)

2.见前(2018江西《廊·亭·桥》)第4题(改编题)。
★本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说明文标题特点的能力。本文
标题《廊·亭·桥》是将全文的三个小标题《廊》《亭》《桥》
直接并列在一起,这样就将全文三个分说的说明对象集中在一起
,年简份洁明了。 标题
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 2011
有多大?
考题 22、文章以“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 ”为题,有什么作用?
【解题技法】 在说明文中,标题的特点多以标题的作用题型体现。说明文标 题的作用一般从内容上和表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内容上:①点明说明对象;②概括对象的特征;③揭示说明 内容。 2.表达上,形式多样,具体分析如下: (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化用诗句、成语等,形象生动、 新颖、别致; (2) 运 用 问 句 的 句 式 ( 设 问 、 疑 问 句 ; 含 “ 为 什 么 ”“ 什 么 ”“ 为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
考点方法指导
第二讲 对象特征 赏析语言 标题特点 拓展延伸 (2018江西)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19分)
点此链接阅读言说《廊·亭·桥》
说明类型 说明方法
事物说明文 举例子、引用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廊、亭、桥 逻辑顺序
第一部分(介绍“廊”):作者先用唐诗引出说明对象“廊”,并巧
(2)生动形象性,近几年江西中考的说明文选文注重文化类题材, 其语言也多具有生动形象性特点。作答时先给出有关语言特点 的表述,然后结合具体句子(或段落)进行分析。
①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得文 辞优美、生动形象,富有诗意、文化气息浓郁、有气势,增强 了文章的表现力,富有感染力。

六年级说明文题型与方法

六年级说明文题型与方法

六年级说明文题型与方法六年级说明文题型与方法:一、题型分析1.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 说明文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4.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和生动性。

5. 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

二、方法总结1. 从文章内容角度: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2. 从文章结构角度: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3. 从文章技法角度:分析说明方法,理解其作用;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了解文本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学会分析、运用及语言表述;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体会其作用。

4. 从综合能力角度:分析说明性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识记和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根据语境补写语句。

5. 从课外知识角度:了解说明文的分类、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等知识,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三、答题技巧1. 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2. 弄清句式特点,体会说明之妙。

3. 掌握说明方法,探求说明之法。

4. 品味说明语言,体会准确严密。

5. 遵循说明规律,理解顺序条理。

6. 着眼文章内容,分析归纳要点。

7. 依据题目要求,工整规范作答。

四、注意事项1. 注意题干要求:要求筛选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划分段落与层次)、理解说明顺序(有条理)、知道说明对象(内容)、分析事物特征等;同时注意字词的准确运用。

2. 注意设问方式:直接问某种说明方法的种类,分析某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3. 注意常见失误:错别字、重复罗嗦、概念模糊不清、概念使用不当等。

4. 注意规范答题:答案应完整规范,要点应齐全准确;语言要准确简明,语句要通顺流畅,条理要清晰分明。

中学语文论文 如何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

中学语文论文   如何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

如何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

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

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

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准确性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

那么如何品味说明文准确性的这一特点呢?1、找有例子、数字的句子。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等句子。

“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到21.6米”这一句是作者茅以升亲自对卢沟桥石拱一一测量后得到的结果,可见作者的严谨态度和求实精神。

说明文中有时用到约数,这仍然是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体现。

如《死海不死》一文中有一句“海水最深处大约有400米”。

“大约”是说目前尚不能测得最深处的准确数,但靠近400米。

约数是一种力求近似全面、精确的估计和推测,也是建立在科学和调查之上。

说明文必须从事实出发,当用确数的就用确数,一时不能用确数的就用约数,用约数还是尊重客观事实,也显示了说明文的科学性。

2、找使用限制性司语的句子。

为了准确地说明对象,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常用一些表估计、时间、程度、空间、数量的限制性语言。

如《中国石拱桥》中有一句是“(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当时”表时间、“可算”表估计、“最长”表程度。

作者在说明事物特点时,既有一定的资料作依据,但又有资料不全的顾虑,故必须留有余地。

“可算”用在这里,表示对所下结论不作绝对肯定,这也是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特点。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几种方法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几种方法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几种方法在说明文教学中,品味语言是重要一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说明文语言教学常常流于一种形式,学生在语言锤炼方面提高不大。

教师应怎样更好地引导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呢?现以《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为例,试加以阐述。

一、明确目标方向明确品读的目标和方向,只有这样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面对品味语言类练习题,要清楚出题人的用意所在,看他倾向于从哪方面去品味语言。

面对一篇说明文,我们要准确把握该文的语言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品味。

一般说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明、平实(或生动)。

比如,《动物游戏之谜》可以着重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宇宙的边疆》可以着重品味语言的生动性和情理性。

二、找出典型例子明确品味的目标方向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找出典型例子。

只有结合典型例子,才不至于使品味陷入架空分析。

找得出典型例子,也充分说明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某种特点。

但学生并不一定都能找出典型例子,这就需要教师做出一定的提示和示范。

如《动物游戏之谜》,语言的准确性常体现在概念的精准、动词形容词的精当、修饰语限制语的恰到好处。

教师可做示范:如“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其中“排演”“演习”二词用得精准,表明这种游戏是动物对未来生活的模仿、排练和演习;“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中“厮打”一词用得十分精当,突出了动物打架的特点;“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一句中“一定程度上”限制得好,避免读者理解为“能充分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

三、体会词句含义找出典型例子之后,教师便要引导学生体会词句的含义,体会语言的特点。

比如“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一句中“孤独”是说恒星是单独的一个,“有伴侣”是说恒星周围相对不远处有其他恒星。

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不仅准确写出恒星的分布特点,还显得生动活泼,避免了枯燥的说教。

这类含蓄的语言,往往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

说明性文本阅读知识

说明性文本阅读知识

说明性文本知识二、论述性文本知识2. 论述性文本的语言特点(1)鲜明性特点:表述明确,不可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

如(统编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茶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2)准确严密性特点:1概念明确;2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3判断和推理准确、严密,逻辑性强。

赏析角度:从逻辑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

如(统编九上)《怀疑与学问》中,“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中“一切”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性。

(3)概括性特点:1用比较抽象的词语来表达丰富的内容;2语言高度凝练。

如(统编九下)《谈读书》中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4)生动形象性特点: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

赏析角度:从修辞角度分析其用词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如(统编九上)《敬业与乐业》中的“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一句把没有职业的懒人比喻成蛀米虫、盗贼,形象地告诉人们没有职业的懒人是万恶之首,是要彻底讨伐,万不容赦的。

三、其他实用类文本知识类型知识梳理概念: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

通常由标题、导消息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组成,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特点:a.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真实客观;b.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c.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d.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概念: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新闻新闻出形象化地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2020 特写特点:a.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b.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c.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地刻画人物或事物。

概念: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说明文阅读之品味说明语言(一)

说明文阅读之品味说明语言(一)

说明文阅读之品味说明语言(一)作者:李传鹏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5年第45期阅读指津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的。

所谓“平实”,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不必加修饰或描写,只需明白如话地写出来即可。

为了使说明变得浅显易懂,平实说明文常使用列数字(据)、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直接、准确地说明事物。

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概括这篇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模拟训练神奇的量子通信刘露时至今日,究竟有没有一种绝对不可破译的保密方式,能让传送的信息绝对安全可靠?量子通信,就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

理论上,量子通信可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链路数据传输,被认为是保障未来通信安全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量子是微观物理世界中的基本单位,一个最小的单元。

量子理论主要包括量子测不准原理和量子纠缠。

早在1927年,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就提出了量子测不准原理。

在现代科学认知中,几乎任何已知事物都是可测的,但量子是个例外。

以制造硬币为例,制造硬币的基本前提是测定模板,再行复制。

但在量子世界,这枚“硬币”是不确定的,你根本没法测量它,量子一旦被测量,还来不及被复制,它就不是原来那个量子了。

如果将这一原理应用在通信技术上,就是天然的保密通信手段。

在通信中,对方的话通过座机、手机等有线、无线终端设备,远距离传送到你的耳朵里。

如果他人要窃听你们的对话,必须完成这个对话的复制过程。

如果这段通话被加密,那么必须先复制成密码,再解密为正常通话。

可以说,一旦通信中的信息和密码用量子来承载,就是不可复制的。

我们把想要保密传输的信息加载到一个个不可能被准确观测和复制的量子上,如果有人打算在途中窃听信息,一“碰”,它的状态就改变了,窃听者拿到的只会是一堆毫无用处的信息。

把握特征品味语言运用提升——说明文教学的三大维度

把握特征品味语言运用提升——说明文教学的三大维度

阅读·说文论道[摘要]说明文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理解编者的意图,把准说明文的教学方向,使说明文教学凸显出浓浓的语文味。

在教学说明文时,教师可从文体要素、品析语言以及实践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特征、领悟说明的方式、体会说明文的价值。

这样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规律,提升说明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文体特征;教学价值[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2)01-0027-03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说明文。

这些说明文为开阔学生眼界、了解事物的特点、掌握说明文的表达方式等提供了条件。

相较于记叙文,说明文的语言相对比较枯燥,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对说明文的特点感受不是很深刻,体会不到其应有的价值,导致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那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把握住说明文的特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凸显出说明文的教学价值呢?一、关注说明要素,掌握说明文特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以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一种体裁。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内容、厘清说明顺序等,帮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主要特征,为学生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一)边读边画,提取信息了解说明内容,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这是说明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取相关信息,明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为接下来深入地学习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纸的发明》一文,教师可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的关键语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边阅读课文边勾画出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特点,麻纸出现的时间与地点,蔡伦的造纸术是怎样发明的等。

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 诸如这样看似模糊的语言还很多,如“可能”“几乎”……文中 运用这些模糊的语言,或反映事物的实际存在,或反映人们对 事物的认识程度,尤其是有些事物本身尚处于变化、发展期, 有时又囿于人力、物力有科学水平,对有些客观事物有待于进 一步的认识和发现。如果说得太绝对、太肯定,反而违背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违背了客观事实的真实性。
• 所以,我们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是要抓住根本的一条, 即客观地、确切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言简意赅,让人 一看就懂。
• 通俗 就是说明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语言表 达上要质朴无华,晓畅明白。
• 生动 是指在对事物进行说明时可借助一些修辞方 法,将客观事物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
• 有时看似模糊的语言,实则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存在,也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 例句:“原来草地的温度比一般水泥的温度要低十几度”,
• 句中为什么“十几度”不写成具体确切的度数呢?
• 那是因为草地、水泥地的温度本身还受到环境、气候等外界因 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化,所以不可能是一个恒定的确数。
三、赏一赏 说明文的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但有时为了更好地 说明事物的特征或者为了更好地阐述事理,往往采用描写、抒情、 议论等表达方式。就拿说明文中的描写性语言来说,同学们在欣 赏描写性语言的同时,还要结合说明文的体裁特征,考虑其对于 介绍事物特征或者阐述事理的作用。例如:从题目来看《巍巍中 山陵》不仅揭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而且点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巍巍。为了突出这一特征,作者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的 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如:“蓝色的天幕下,山腰苍翠的林海与 山巅紫红色的巉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 自然的图画。”我们可以想见苍翠的林海、紫红的巉岩、蔚蓝的 天幕……这些景物浓郁的色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描写不 仅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使人感受到中山陵周围的环境,同时 对中山陵“巍巍”的形象也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说明文知识点

说明文知识点

说明文知识点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明文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明文知识点1说明文的阅读考查要点通常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概括说明的内容、分析说明的顺序、辨析说明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品味说明的语言。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1、对象:①事物说明文:看标题。

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②事理说明文:不能仅看标题。

如《死海不死》的说明对象是“死海不死”的原因。

注意:①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后在确定,不能只看标题。

②不要把说明文中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误认为是全文的说明对象。

2、特征:这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方法:(1)直接筛选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

如文章的标题(《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全文的中心句(如《苏州园林》:“务必使游客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都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段落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或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如《中国石拱桥》第二段指出:“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这种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2)综合概括法:有的文段没有直接表明中心的句子,需要综合全文的内容,小结段意,最后将它们归纳提炼。

二、概括说明的内容1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原因、方法、原理等)。

三、分析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时间的先后。

如:介绍事物的发展历程、介绍人物生平、讲解制作过程等)2、2、空间顺序(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按照(先结果后原因,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四、说明的方法及作用1、列数字:准确说明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2、举例子:具体说明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了说明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作者:李景素来源:《语文天地》2022年第09期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能够让读者通过文章清晰了解客观事物与抽象事理,这一体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说明文,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说明对象的有关知识,还能够体会其简练精准的语言和周密严谨的逻辑特色,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发挥着巨大作用。

本文以《赵州桥》为例,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一、遣词简洁易懂说明文的文体特色之一便是用语简洁、通俗易懂,便于读者迅速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所要说明的对象。

因此,说明文的篇幅通常相对较为精悍简短,语言更加平实近人。

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可以发现,说明文中往往没有太多生字词,通篇都很易于理解。

《赵州桥》是小学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三年级的课文,全文不超过四百字,用词简明易懂,学生阅读理解没有障碍。

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以“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和“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两个句子展现出了丰富的内涵。

第一,说明了赵州桥所在的地点是河北洨河;第二,说明了赵州桥的地位与价值,是“世界闻名”的;第三,说明了赵州桥的属性特征,为“石拱桥”;第四,说明了赵州桥的别称,为“安济桥”;第五,说明了桥的设计者、建设者,为“隋朝的石匠李春”;第六,说明了赵州桥的历史,隋朝建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

这一自然段仅以两个句子,便让读者对赵州桥的历史、价值有了较为基础且全面的认识,包含信息丰富、语言简练,将说明文语言简洁易懂的特性充分体现出来。

在《赵州桥》全文中,通篇展现了说明文简洁的特点,整篇文章没有晦涩的语句和繁复的结构,便将赵州桥这座千古闻名的石拱桥的雄伟、设计独特、外观精美特征都展现了出来。

通过阅读学习《赵州桥》一文,学生可以在初次通读中便感受到说明文语言简洁的特色,进而形成对说明文的正确认知。

二、语言精当准确说明文的价值正如其名,是以说明事物、说明道理为直接目的的一种文体,在传授知识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

说明文阅读之品味说明文语言、句段分析 课件(共66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说明文阅读之品味说明文语言、句段分析 课件(共66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③为什么没有绿色哺乳动物呢? ④既然绿色是眼睛看到的,那么我们先从眼睛来分析。其实,除了 人类等少数的灵长类动物之外,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都是红绿色盲,大部 分哺乳动物的天敌也是哺乳动物,比方说狐狸就会捕食兔子和田鼠。
⑤人类眼睛有3种类型的颜色传感器:红色的、绿色的和蓝色的。 而狐狸等哺乳动物只有2种颜色传感器:绿色的和蓝色的。这说明大多 数哺乳动物的视觉效果跟人类不一样,它们无法将绿色和其他颜色分辨 开来。就狐狸而言,棕色的兔子只是一个较深的绿色影子;而棕色的兔 子可能认为自己是在与自身体色一样的草木之下隐藏着;但在人类看来 却不是,棕色的兔子已经暴露了它的位置,因为棕色和绿色草木有明显 的色彩差异。
①旧手机都去哪儿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更新换代不 断加快,越来越多废旧手机被淘汰下来。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手机社 会保有量达到18.56亿部,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也逐年增长,预计“十 四五”期间闲置总量累计将达到60亿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安全有效回 收利用废旧手机,值得深入探讨。
以智能手机更新换代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废旧手机被淘汰下来的现 象,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说明对象);运用问句,引发读者思考,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说明对象。
2.概括选文②~⑤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主要说明废旧手机再利用潜力巨大,处置不当的危害,回收现状及 回收利用的办法。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例2、本文以“梦回繁华”为题有何作用?
①内容:作者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中心突出,即强调这幅画所 要表现的“梦回繁华”这一主题,标题在紧扣文章中心的同时也向我 们说明了文章所要讲述的内容。 ②表达效果:给人以穿越时空之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考点八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说明文复习专题(二)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语言》

《说明文复习专题(二)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语言》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复习专题 (二)
1、说明方法及作用
2、说明语言
复习目标:
熟练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 作用,明确答题的步骤和方法。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明确题型 及答题方法。
常见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 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 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 引(资料) 歌诀“举分列作打,下作画摹引”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
(5)打比方: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分类别:就是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 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 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作用: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 的现象。
(4)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作用: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下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 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 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 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 等。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 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 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书写要正确。
易混知识清单
下定义VS作诠释
下定义:揭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
(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解说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甲是乙,乙不是甲。)
如:“铀是银白色金属。”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

品味语言特点

品味语言特点

品味语言特点
作者:孙俊强
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4年第05期
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准确、简洁,这是一般说明文的共性;二是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这是从不同的语言风格角度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多用简明平实的语言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文则讲究趣味性与文艺性,有时需要进行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考查类型主要有三种:①加点字词有何作用?②句中某个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③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这些题型考查的内容都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相关。

相比题型①,题型②需要将两个词语进行比较;题型③还要加上“删后‘不符合人們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具体分析时,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字不离词”是指在分析某个字的意思时,必须把它放到所在的词语中去,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这个字的意思;“词不离句”是指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推断词语的意思和作用,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句不离段”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知道这句话在全文的位置和作用;“段不离文”是指段落乃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性语言
准确 、简洁、 生动
品味说明性语言 的
生动性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 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失了。
形象典雅的词语能让语言生动起来。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引发人联想。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开始变了。
——朱自清《春》
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说明文和记叙文语言描写生动性的不同:
记叙文用描述的语言,突出事物的形象,是为 了以情感人,使读者受到感染;
说明文用描述的语言只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 加强形象化,用以更好地说明事物。“简洁”为佳, 决不做过多的渲染或夸张。
春雨,游丝般的春雨。它飘来大地, 不停地飘着。不一会儿,地上出观了小 水潭,不一会儿,地上出现了大水潭。 啊,雨滴儿大点了,如珍珠般一滴滴地 滚进了大大小小的水潭,击起一圈圈的 涟漪,像鱼儿在不断地甩尾,像蜻蜒在 不停地点水,那么美。涟漪和涟漪碰在 一起,又向两边扩展,形成了自由的细 小的波,又像是幅绉(zhòu)纱盖在大大 小小的水潭上了,更显得美不胜收了。
原文: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
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 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 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 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 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 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 是,周而复始。
——李盟鸥《春雨赋》
天上的云,形态富于变化:有的像羽毛,轻
轻地飘在空中;

读《桥之美》一文,找出你
最欣赏的一句话,说说语言生动 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 )的 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
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 )。
“立春过后,大地回暖。各种花都 开了,燕子也飞回来了。夏天果实 生长,秋天果实成熟,树叶也落了, 昆虫也过冬去了,一片凄凉。一年 四季,春夏秋冬,循环不止。”
原文: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
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 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 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 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 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 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 是,周而复始。
原文: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
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 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 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 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 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 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 是,周而复始。
原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诗情画意。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 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 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 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 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 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 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 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 呀眨的。
原文: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
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 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 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 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 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 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 是,周而复始。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起来。
杏花开了,就好象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象 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 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杏花开了,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来了,要赶快割麦插禾。”
这样改写不是更好?
“传语”和“暗示”把物候现象写得极有情趣。句法也不 再因循上文而有了变化:“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 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句式与上文错落有致, 不呆板无味。
灵活使用多变的句式
要让语言生动起来,必须做到:
合理选用形象典雅的词语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灵活使用多变的句式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开头第一段描绘了一幅 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 你有同感吗?说说。
原文: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
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 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 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 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 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 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 是,周而复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