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宋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907年~1368年)宋元;这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宋元时期,政治上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科技领域内的发明创造出现高峰,文化继续发展,理学形成,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阶段。

宋代: 960——1279年;元代:1271——1368年

一、预习提示

二、大事概览(见隋唐导学案)

三、材料导学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清代全史》: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苏州风俗考》:“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1)从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到明清“湖广熟,天下足”,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从经济的角度,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变化:

原因:

材料二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十八(2)材料二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见解:

历史影响:(3)归纳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请归纳: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秦汉的“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反映了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请列举宋明时期对儒学的复兴做过重大贡献的人物。

(3)趋势:

原因:

人物:

2.(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材料二生活与观念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可以从城市布局、商业发展、社会观念等角度分析)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说明: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例:

理由:

回归课本

政治经济文化

必修1

第3课

必修2

第1-4课

必修3

第3、8-10课

第1 页共4 页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宋时期抑或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曾经发生了重要变革……其中,作为社会重要载体的城市可以说往往起着既引领社会潮流,又设置种种藩篱的双重作用。城市变革是唐宋社会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也是城市历史上人口流动频率较高的时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表现,城市的数量、空间分布、职能和类型、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流动、人口文化结构、城市络体系、城市市场商品流通和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变化乃至社会变化的集中反映。

——宁欣陈涛《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启程》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变革角度说明唐宋时期变革表现。

从城市发展阶段看:

从城市分布看:

从城市规模看:

从城市重心看:

从城市观念看:

从城市人口构成看:

从城市文化结构看:

总之,随着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城市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

四、思维拓展

视角一唐宋时期城市空间的变化

宋代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与唐代相比,宋代城市发展体现了明显的空间性扩展,无论是平面面积还是内部的坊市结构以至于城市建筑的高度所体现的立体性,都说明宋代城市已经突破唐代和唐以前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职能,而转向了以城市商品经济发展需要为主的经济职能,这是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例题1:据史书记载:“宋代……(城市)不再集中设市,取而代之的是许多商业街,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材料实际上反映了宋代( )。

A.城市管理出现严重混乱的局面

B.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空前强盛的局面

C.城市职能转向以经济职能为主

D.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

视角二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了货币危机——“钱荒”

宋代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个时期。国家流通的主导货币是铜钱,这与商品经济发达的现实出现严重脱节,致使尽管政府大量铸造货币,但仍出现严重的“钱荒”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例题2:宋代是我国古代发行货币最多的朝代之一,但宋代也是最早发生“钱荒”(一种铜币短缺现象)的朝代。据《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宋代的“钱荒”现象( )。

①反映了商品经济发达②说明国家财政困难③表明传统货币政策急需改革④说明国家经济管理混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视角三宋代理学促进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宋代辉煌的科技成就和宋代理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宋代理学是一种追根究底的理性主义哲学,求理精神是其最基本的学术精神。它最切近的学术目标就是“格物穷理”或“即物穷理”。理学这种强烈的探索自然的兴趣促进了宋代科技的发展。

例题3:宋代“在这个新的儒家学说建立的过程中,学者们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明显增长的对自然现象的兴趣”。下列在宋代的新儒学主张中能够导致材料现象出现的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发明本心”

D.“知行合一”

五、高考回放(《三维设计》通史版P20-P28)

P20唐宋元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P21 唐宋经济制度的变迁P22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P22儒学的成熟与转型P23文学艺术的风格P24-P25专制制度下的民主色彩

P25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P26宋租佃关系古代中国货币的发展P27儒家伦理的强化

六、随堂巩固(《三维设计》通史版P139-P140)

七、重难点突破

1.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大融合的三大高潮

㈠概况:民族融合是历史上各民族间长期的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相互影响渗透,后进民族接受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形成自然同化,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国古代形成较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有三次。

第一次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并形成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国坚持搞好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汉族和山越族共同生产,开发江南;东晋时,匈奴、鲜卑、羯、氐、羌族内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内迁的少数民族逐渐接受汉族先进生产方式;

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㈡民族融合的原因:

⑴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长期交流,是促进民族融合的主要因素;

⑵封建国家分裂战乱时期,民族迁徙加速,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相互支

第2 页共4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