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压力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凸显
法人金融机构盈利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法人金融机构盈利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存贷利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法人金融机构如何保障盈利的稳定性。
本文通过对市13家法人金融机构盈利状况的调查,分析法人金融机构盈利结构变化存在的特点,并结合变化特点对当前法人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做出评价,研提相关意见建议。
一、法人金融机构利润变化特点截至2020年9月末,辖内法人金融机构净利润53765.46万元,同比减少16253.96万元,降幅23.21%。
分机构类型看,7家农商行净利润48598.92万元,同比减少14490.01万元,降幅22.97%;6家村镇银行净利润5166.55万元,同比减少1763.94,降幅25.45%。
1.利息净收入小幅下降,利息收入出现“此消彼长”。
截至2020年9月末,法人金融机构利息净收入29632.37万元,同比减少9264.37万元,降幅3.88%。
从收入端看,法人金融机构利息收入385864.62万元,同比增长17459.61万元,增幅4.74%。
其中,贷款利息收入277460.46万元,同比增长23338.57万元,增幅9.18%;债券投资利息收入49496.94万元,同比增长17979.13万元,增幅57.04%;同业往来利息收入45313.37万元,同比下降15982.59万元,降幅26.07%。
从支出端看,法人金融机构利息支出156232.25万元,同比增加26723.99万元,增幅20.63%。
其中,存款利息支出140558.46万元,同比增长22123.87万元,增幅18.63%;同业业务支出11761.58万元,同比上升2065.11万元,增幅21.30%。
2.投资收益大幅上升,其他投资收益占绝对比重。
截至2020年9月末,法人金融机构投资收益28546.17万元,同比增长10361.38万元,增幅56.98%。
其中,长期股权投资收益1043.47万元,同比减少700.61万元,占投资收益比3.66%;其他投资收益(以债券投资买卖差价收入为主)27502.7万元,同比增加11061.99万元,占投资收益比96.34%。
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其中包括市场不确定性加大、客户需求变化、资产负债匹配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金融机构需要及时调整策略,灵活应对,以确保财富管理业务的稳健发展。
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市场不确定性加大,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严格控制风险。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于风险敞口的监控,加强内部控制,切实降低风险。
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化风险来规避潜在的市场风险,提高财富管理业务的抗风险能力。
客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对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形势下,客户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和资产保值,而且对于投资的收益也有更高的期待。
金融机构需要更加关注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金融机构还需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化,调整投资策略,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资产负债匹配也是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市场流动性不足,资产价格波动较大,资产负债匹配面临更大的挑战。
金融机构需要更加注重资产负债匹配,确保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充分匹配,保障财富管理业务的稳健运行。
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提高资产负债的匹配度。
金融机构还可以加强资产配置,提高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比例,提供更为稳健的资产配置,降低资产负债风险。
对当前地方法人银行发展情况的思考
对当前地方法人银行发展情况的思考地方法人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注服务地方和服务小微方面有着更好地适应性和灵活性。
但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受制于经营环境单一、资本补充渠道不足、流动性管理落后等因素,地方法人银行发展面临多方面困境,需引起各方重视,加强政策支持引导。
标签:地方法人银行;小微企业;发展困境地方法人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填充了大型商业银行所覆盖不到的空白领域,在专注服务地方和服务小微方面有着更好地适应性和灵活性。
受经营区域和规模限制,地方法人银行大多存在风险集中、小微客户经营成本高、信用等级低等矛盾和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分化加剧,以及金融市场刚兑打破,这些矛盾逐步凸显和加剧。
一、当前地方法人银行发展面临的困境(一)经营范围限制,经营环境转劣,客户群体单一,经营压力显著上升现阶段,由于银行业异地经营的监管标准尚不完善,地方法人银行的经营范围只能局限于特定区域,客户群体多为民营及中小企业。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少行业面临转型发展,多数地区经济基本面趋于劣变,三四线城市人口处于净流出状态,欠发达地区地方法人银行经营压力显著上升,无论是信贷需求还是资金来源方面,都不足以支撑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
以山东省为例,2019年前6个月,山东省济南、青岛两市的地方法人银行贷款新增额占据了全省全部地方法人银行贷款新增额的41%,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同比多增额占全省地方法人银行贷款同比多增额的89.2%。
(二)成本、规模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导致支持民营小微难度大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加剧,大行低价策略挤占中小银行优质客户。
银保监会提出“两增两控”政策对小微贷款规模有增量、增速的要求,本质上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信贷投放,政策初衷是好的,但容易造成国有大行利用其资金成本优势,直接以低利率争夺地方法人银行培育多年的优质小微客户,对中小银行造成“掐尖”效应。
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等因素导致了当前的经济下行形势。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问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财富管理业务风险增加。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频繁,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这使得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应当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金融机构应当加强风险管理。
随着金融市场波动加大,金融机构在财富管理业务中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金融机构应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严格执行风险控制政策,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财富管理业务所面临的风险。
金融机构应当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应当对现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估,完善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适配性和灵活性,增加多元化的投资选择,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
金融机构也应当加强对客户的风险教育,引导客户理性投资,降低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
金融机构应当提高服务质量。
在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客户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投资咨询服务、加强客户沟通、提高数据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信任,降低客户流失。
金融机构应当加大产品创新。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应当通过产品创新,开发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组合型产品、发行定制化产品、提供专业化投资服务等方式,创新财富管理产品,增加产品的差异化和竞争力,提升财富管理业务的盈利能力。
三、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财富管理业务跨境业务面临困难。
县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SH EN JI Y U LIC AI县域金融风险是金融风险防控中的薄弱环节,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金融创新日趋复杂,县域银行机构资产质量恶化、非法集资案件频发等各类金融风险愈发凸显,严重影响区域金融稳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重大风险防范攻坚战重要精神,人行某市中支对辖内某县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开展了审计调查,审计调查发现辖内某县支行在强化金融风险监测、推动金融债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监管沟通协调不畅、执法权限弱化、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需要高度关注。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政策落实情况1.强化辖内金融风险监测预警。
某县支行结合全县产业特色和经济运行特点,依托风险早期识别机制强化对辖内重点行业企业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不断织密县域金融风险监测网。
为强化法人银行机构风险监测,某县支行依托月报、季报实时监测辖内法人金融机构经营及风险状况,突出反映法人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股东结构以及支持发展绿色金融等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
2.推进法人银行风险处置化解。
为有效处置化解辖内法人银行经营困境和不良贷款风险,某县支行督促法人银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公司治理机制。
针对村镇银行性质和特点,某县支行指导辖内村镇银行回归“支农支小”业务本源,扎根县域服务三农。
截止2020年末,该县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分别为15561.20万元和166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58%和40.68%。
3.建立金融风险协调联动机制。
某县政府出台了区域金融稳定协调合作机制,成立了由县人民银行、县法院、县委宣传部、县政府金融办、县发改局等多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金融稳定协调合作领导小组。
在全县金融稳定协调合作机制框架下,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保护金融债权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公职人员信贷违约专项清理行动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治赖追逃”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有力震慑了全县“老赖”行为,进一步优化了全县金融生态环境。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亟需关注的风险点及政策建议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亟需关注的风险点及政策建议近年来,辖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三农”、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各项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各类风险也逐渐暴露,尤其是潜在高风险机构的风险表现得更为突出,需引起关注。
一、辖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行总体平稳(一)辖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点多面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截至2022年1月末,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共8家,均为农村信用社,占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的57.12%;网点总数共85个,占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的61.59%,其中分布于乡镇团场的网点总数63个,占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乡镇团场网点总数的96.92%,各项贷款余额占全辖区各项贷款总额的两成以上,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尤其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二)各项存款持续下滑,存款市场占有率较低截至2022年1月末,辖区8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2.40亿元,较年初减少4.98亿元,同比下降1.57%,存款普遍出现持续下滑态势,各项存款余额占全辖区各项存款余额的26.15%,存款市场较贷款市场占有率低24.70个百分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高于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52.31个百分点。
(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总体可控,部分机构潜在风险客观存在一是不良贷款双降,资产质量趋于优化。
截至2022年1月末,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6.69亿元,较年初减少0.25亿元,不良贷款率3.26%,较年初下降0.17个百分点,存量不良贷款压降工作稳步推进。
二是风险抵御能力较强,盈利水平较高。
截至2022年1月末,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13.16%,拨备覆盖率226.71%,均高于监管标准,2021年实现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45.65%,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及风险化解处置工作呈现向好局面。
欠发达地区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的征信违规操作风险及监管对策
欠发达地区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的征信违规操作风险及监管对策欠发达地区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是指在我国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直接组建并管理,为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的金融机构。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这些地方性金融机构在地方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由于其自身在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大型金融机构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在征信违规操作风险方面面临着一定挑战。
一、征信违规操作风险1.信息不真实:一些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业绩考核,存在夸大贷款企业信用状况、隐瞒企业不良信息等行为,导致征信信息不真实。
2.信贷审查不严:由于缺乏一流的风控团队和强大的内部控制系统,一些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在信贷审查过程中存在疏漏,对贷款申请人的征信信息审核不够严格,导致信用不良客户获得授信。
3.不当征信使用:部分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在运用征信信息时,存在将客户的个人信息用于非授信用途的行为,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
二、监管对策1.加强信息真实性监管: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的征信信息真实性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征信信息核查机制,及时发现信息失真以及虚假征信等问题,并依法严肃处理。
2.完善信贷审查制度: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内部审查制度的建设,完善信贷审查流程,确保每一笔贷款申请人的征信信息都经过严格审核,消除审查漏洞,提高信贷审查质量。
3.加强信息披露: 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客户征信信息的保护,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风险提示与告知,提醒客户注意信息安全,杜绝个人信息被滥用。
4.加强强化内控机制: 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应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风控管理框架,建立健全全流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风险控制系统,提高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
5.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通过开展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征信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增强从业人员的合规意识,提高金融机构对征信违规操作的风险防范能力。
央行: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
央行: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作者:王漪来源:《投资北京》2015年第07期央行日前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从其中透露的信息来看,在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状态下,2015年相关金融机构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增强创新动力,通过多种手段维护国内金融的稳定发展,发挥好金融市场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的作用。
企业融资成本被迫抬高对于2014年我国金融形势,央行这份报告在回顾时认为,全球经济总体缓慢复苏,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分化明显。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物价水平保持稳定,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货币金融环境基本稳定。
但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部分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有所凸显。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人民银行牵头各相关部门建立了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工作机制,通过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加强定向调控、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银行筹资成本等举措,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49%和3.49%同比分别回落0.67个和0.6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7%,同比回落0.43个百分点。
信托和理财产品收益率、民间借贷利率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虽然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力度不断加,但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在继续扩大,部分行业、领域和地区的风险有所显现,一些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从行业看,银行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和信用卡,三项合计占全部新增不良贷款的80%以上。
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光伏、煤炭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债务违约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地区企业间互保联保现象较为普遍,成为银行业不良贷款的“重灾区”。
最新 经济下行环境下国有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品
经济下行环境下国有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不同产业间的经营风险差异会持续扩大,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研究下国有银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欢迎阅读查看。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正处于关键的产业结构调整期、经济发展转型期,经济增速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2015 年前三季度我国 GDP 增速为 6.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 0.5%,经济增速下滑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压力。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持续攀升给银行带来较大的信用风险,国际经验也表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对 GDP 增速的弹性系数为 0.5; 利率进入下降通道、互联网金融产品对储蓄资金的分流给银行带来了资金风险;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体时代,公众舆论更加关注银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关注银行的诚信和社会责任,这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声誉风险压力;经济下行还使得银行的中间业务、结算业务、票据业务的操作风险显着上升。
如上所述,宏观经济下行使得银行风险出现结构化、差异化的特征,并且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民营银行的准入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给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银行风险出现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
本文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措施。
主要包括:建立基于经济周期全局观的风险预警机制;增强风险的创新力度;建立差异化的风险管理体制;以及健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风险管理机制等。
1 经济下行背景下国有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前宏观经济中去过剩产能、去房地产库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产业结构转型、技术升级也将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加之全球经济不振造成我国的对外贸易疲软,因此预计这次经济下行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
如前所述,经济下行周期中各产业的景气度差异会加大,造成银行间的经营风险会出现结构化、差异化的特点,因此那些善于把握经济下行周期特点,适时调整自身风险控制技术与方法的银行能够在此次经济寒冬中一枝独秀。
地方银行业风险防控难点及对策
地方银行业风险防控难点及对策作者:何磊来源:《销售与管理》2020年第12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言献策,我们通过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审计,发现地方银行在风险防控中还存在一些难点,需要政府、银行以及监管部门提高重视程度,形成监管合力,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突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地方性银行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银行经营品种单一、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自身底子薄及抗风险能力弱等潜在风险比较突出,风险防控的漏洞多、难点大。
(一)地方性银行经营品种单一,盈利能力有限。
地方性银行,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地方性银行,以存贷款等传统银行业务为主,贷款收益占地方银行经营收益的80%以上,中间业务一般不超过10%,创新业务几乎没有。
随着网络信贷等新兴信贷业态的发展,贷款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经营品种单一的矛盾进一步凸显,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难以培育,盈利能力逐年下降。
(二)贷款客户质量下降,信贷资产风险加剧。
受宏观经济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地方银行,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地方银行资产质量面临严峻考验。
一是地方银行贷款客户主要集中在煤炭、煤化工、钢贸等控制性行业,贷款客户还集中在以资源型工业企业为主,高科技、物流、医药等行业企业比重较低,随着调结构等产业政策的影响,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信贷资产质量下降。
二是原有的优势贷款客户,包括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等,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也出现经营困难,导致银行高质量客户比例减少。
三是房产、地产客户,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落实,商业性、经营性房地产项目出现大量空置,部分房地产企业也出现信贷质量下滑。
四是贷款企业行业集中度高、企业关联度高,担保链、担保圈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银行对风险的处置。
(三)部分机构储备不足,自身抗风险能力弱。
个别地方农商行、农信社自身资本不足,拨备水平缺口仍较大,自身抗风险能力弱,经营亏损较为严重,风险抵补能力不足。
一是部分市县机构监管指标未达标,主要是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未达到监管要求。
如何应对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风险
如何应对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风险金融不稳定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之一,它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和市场信心崩溃。
针对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风险,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为了稳定金融市场,政府应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它们遵守相关法规,不进行不当交易和风险投机行为。
其次,要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及时监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力度,提高市场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二、加强财政政策的调控在金融不稳定时期,财政政策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财政政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稳定经济发展。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和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市场信心。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来维护财政稳定,避免财政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三、推动结构性改革金融不稳定时期,结构性改革是应对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提高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创新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政府可以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强劳动力市场的适应能力。
此外,政府还应推动减少行业垄断,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四、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在金融不稳定时期,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加强对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
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
其次,企业和个人应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合理规划和分散投资,避免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此外,政府和企业还应制定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对不稳定因素的准备工作,确保经济的平稳运行。
综上所述,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财政政策的调控、推动结构性改革和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来应对这些风险。
经济下行期间的银行经营风险及对策研究
经济下行期间的银行经营风险及对策研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刘鹏飞
摘 要:2007 年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经济中蕴含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 增加。同时伴随着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市场风险也在增加。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融通资金的主要媒介,经营 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全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评估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并提出规范商业银行经营的建议,对于银行 的稳健经营和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利率风险 由于市场利率波动造成商业银行持有资产的资本损失和对 银行收支的净差额产生影响的金融风险,即为利率风险。2013 年 7 月 20 日起,央行全面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并取 消了票据贴现利率管制。2015 年 10 月 24 日起人民银行不再设置 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实现了利率管制的基本放开。随着利率市场 化改革的深入,在实体经济增长放缓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净利差 不断收窄,这对于长期依赖净利息收入的中国银行业造成了很大 的利润增长压力。利率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在加剧,例如 2013 年 Shibor 隔夜利率的标准差达到了 1.33,而同年的平均值为 3.32。 利率的大幅波动对更加依赖于同业融资的中小银行带来了更显 著的风险。我国长期实行利率管制,稳定的利率环境容易造成商 业银行的思维惯性,导致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如何 应对利率风险也是银行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3.汇率风险 银行在进行国际业务中,持有的外汇资产或负债因汇率波动 而造成价值增减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汇率风险。2015 年 8 月 11 日,央行宣布做市商报价时“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 率”,进一步放松对利率的管制。2016 年 10 月 1 日,人民币正式 加入 SDR 篮子,也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经 济正在更加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中,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将更紧密 地受到世界金融市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不仅受到国内经济形势 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世界金融市场的影响,影响汇率波动的因 素也在增强。通过央行公布的汇率数据,我们分别计算了 2015 年 8 月-12 月,一美元折合人民币(平均数)的标准差为 0.046, 2015 年 3 月-7 月的一美元折合人民币(平均数)的标准差则为 0.013。如果使用一美元折合人民币(期末数)计算,8 月-12 月 的标准差则为 0.051,而 3 月-7 月的标准差为 0.011。这些数据 都表明汇率的波动在变大。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国际 化不断发展,外汇资产和负债数量增加,从而给银行经营带来的 汇率风险加大。对银行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相对于 2014 年,2015 年中国银行的汇兑收益增长了 2.07%,农业银行增 长了-2.50%,工商银行增长了-48.43%,光大银行增长了-65.71%。
最新 经济下行环境下国有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品
经济下行环境下国有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不同产业间的经营风险差异会持续扩大,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研究下国有银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欢迎阅读查看。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正处于关键的产业结构调整期、经济发展转型期,经济增速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2015 年前三季度我国 GDP 增速为 6.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 0.5%,经济增速下滑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压力。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持续攀升给银行带来较大的信用风险,国际经验也表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对 GDP 增速的弹性系数为 0.5; 利率进入下降通道、互联网金融产品对储蓄资金的分流给银行带来了资金风险;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体时代,公众舆论更加关注银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关注银行的诚信和社会责任,这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声誉风险压力;经济下行还使得银行的中间业务、结算业务、票据业务的操作风险显着上升。
如上所述,宏观经济下行使得银行风险出现结构化、差异化的特征,并且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民营银行的准入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给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银行风险出现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
本文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措施。
主要包括:建立基于经济周期全局观的风险预警机制;增强风险的创新力度;建立差异化的风险管理体制;以及健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风险管理机制等。
1 经济下行背景下国有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前宏观经济中去过剩产能、去房地产库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产业结构转型、技术升级也将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加之全球经济不振造成我国的对外贸易疲软,因此预计这次经济下行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
如前所述,经济下行周期中各产业的景气度差异会加大,造成银行间的经营风险会出现结构化、差异化的特点,因此那些善于把握经济下行周期特点,适时调整自身风险控制技术与方法的银行能够在此次经济寒冬中一枝独秀。
浅探经济下行态势下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及应对策略
J金融天地IN RONG TIAN DI浅探经济下行态势下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及应对策略李丝羽摘要:本文针对经济下行态势下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构建预警系统、稳定市场经济、提升防范意识、转移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目的在于降低金融风险的负面影响,提升我国金融体系运转的稳定性。
关键词:经济下行态势;金融风险;应对策略金融风险是指与金融有关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产品风险、机构风险等。
在经济下行态势下,一旦爆发金融危机,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此,我们需要正视目前存在的金融风险类型,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借此达到规避金融风险、稳定社会发展结构的目的。
一、经济下行态势下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一)银行坏账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很多银行产生了呆账、坏账,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银行将陷入资金回流困难的局面。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态势下,很多小型银行在短时间内很难补充资金,导致银行支付危机的产生,引发金融风险。
此类情况主要取决于银行坏账规模,若银行坏账规模较大,并且暂时得不到新的资金补充,那么将造成银行收支系统陷入瘫痪。
如果大规模出现此类情况,金融风险将转换成金融危机,危害社会经济结构的稳定性。
(二)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与商品之间联系脱节,使商品实际价值被高估,偏离基础价值,若长时间保持此类情况,将会引发金融风险。
例如,“荷兰郁金香”事件就是泡沫经济的主要代表。
该事件发生在16世纪30年代,当时荷兰从土耳其引进郁金香进行种植,在郁金香引进初期,因为郁金香属于稀有品种,带有浓厚的异国气息,所以郁金香受到了荷兰贵族的追捧,成为相互间攀比的资本。
而其中最为名贵的郁金香品种是名为“塞恩帕”的品种,该品种是郁金香球根被细菌感染后生长的畸形品种,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是一种畸形品种,认为该品种郁金香属于稀有品种,于是荷兰所有居民开始炒作“塞恩帕”球根,球根价格一度上涨至6000盾(大约是普通居民10年的经济收入)。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扎根当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风险信息掌握有其先天的优势,但也存在资产规模小、盈利方式单一、机制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差等隐忧。
当前,实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根本在引导和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把握机遇,完善机制,用好用活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做优做强;重点在发现和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必要的指导和扶持,促进其加快自身改造,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以促发展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以控风险实现健康进取,进而助推地方经济提质增效发展。
本文分析了当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隐忧,并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了切实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面临的发展机遇(一)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带来发展的机遇。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全面阐述了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其中一个就是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习近平同志还指出,新常态将带来发展的新机遇,我国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
为适应这个新常态,国务院2014年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提出了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措施,集中解决了小微企业面临的税费高、缺资金、用工难等问题,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
这不但对于中小民营经济单位占比达97%、农村乡镇人口占比达83%的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对于定位于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4年末,市8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12.06亿元,同比增长17.83%,支持农户2.51万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7.99亿元,同比增长40.88%,支持小微企业2307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59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正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在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地方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但是,当前非法集资形势严峻,案件高发频发,涉案领域增多,作案方式花样翻新,部分地区案件集中暴露,并有扩散蔓延趋势。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有效遏制非法集资高发蔓延势头,加大防范和处置工作力度,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资金需求旺盛,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民间投资渠道狭窄的现实困难和非法集资高额回报的巨大诱惑交织共存。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各类不规范民间融资介入较深的行业领域风险集中暴露,非法集资问题日益凸显。
一些案件由于参与群众多、财产损失大,频繁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导致极端过激事件发生,影响社会稳定。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从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加大防范和处置力度,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进一步健全责任明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配合有力的工作格局,加大防范预警、案件处置、宣传教育等工作力度,开正门、堵邪路,逐步建立防打结合、打早打小、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地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地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作者:赵起来源:《奋斗》2018年第20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进一步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我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化浪潮。
这也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风险防控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就地方经济发展建设而言,部分地区也存在地方性金融的监管架构有待进一步健全、地方金融机构业绩下行压力较大、地方性融资平台与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性较高等问题。
因此,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有效防控地方金融风险,稳定地方金融秩序,既是地方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关乎国家安全稳定的大事。
首先,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产能过剩治理等问题也逐渐变得更加深入,尤其是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转型问题愈发突出,使得历史遗留风险凸显出来。
这其中,银行业所面临的潜在影响将十分严重。
大量数据资料与研究文献显示,大多具有产能过剩问题的行业,占据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中的重要份额。
另外,在当下过剩产能淘汰过程中,部分企业因无法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情况下,转而选择“影子银行”进行融资活动。
这就使得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进一步下降,也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资金链断裂而造成信用风险的概率。
这也增加了各个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
其次,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周期已处于发展速度开始变缓的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必然的摩擦,贸易摩擦具有潜在升级的可能性。
这些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促成了现阶段行业景气周期性的变化。
一些受到该周期性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企业,会面临众多经营困境。
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甚至包括金融业本身,都将面临这一问题。
地方金融风险将逐渐进入集中暴露期,进而导致不良资产增加和风险外扩问题。
再次,地方金融的流动性风险也进入凸显期。
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
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着下行压力,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财务风险。
为了防控这些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财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重点讨论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第一,企业应加强财务监控与分析。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通过有效的财务分析来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
该体系应包括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成本控制、收入和利润趋势等方面的监控。
通过及时的监控和分析,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财务问题,以降低财务风险。
第二,加强资源配置和管理。
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企业需要合理配置和管理资源,以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应优先考虑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同时控制投资风险。
企业还应加强成本控制,合理运用资金,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流动性。
扩大市场份额和多元化经营。
经济下行时,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应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和多元化经营来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可以通过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等方式实现多元化经营,分散经营风险。
第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企业需要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获取更多的融资支持。
企业可以通过与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签订贷款、融资租赁等协议,确保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企业还可以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购买适当的保险产品来降低财务风险。
第五,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加强对各项决策的监督和审查。
企业还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控制和防范。
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面临着更大的财务风险。
为了防控这些风险,企业可以加强财务监控与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扩大市场份额和多元化经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措施,以确保财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下行中我国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的风险问题
经济下行中我国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的风险问题【摘要】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我国城镇居民金融资产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备受关注。
金融资产投资风险加大,不良资产增加导致风险加剧,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加,财富减少影响居民消费能力,金融知识普及不足增加投资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我们需要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金融知识普及水平,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金融资产风险。
只有通过提高居民金融知识水平和加强金融风险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城镇居民的金融资产,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挑战。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及时调整策略,保障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经济下行、城镇居民、金融资产、风险问题、投资风险、不良资产、金融市场、波动性、消费能力、金融知识、管理意识、金融知识普及、应对经济下行、金融资产风险。
1. 引言1.1 经济下行对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的影响经济下行会导致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的价值下降。
随着经济的走弱,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加剧,投资回报率下降,造成居民投资组合价值缩水,进而影响其财富水平。
经济下行会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利下滑等因素,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加,股市、债市等投资工具的风险也相应加大,使得居民的投资更加困难和风险。
经济下行也会影响城镇居民的融资渠道。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银行放贷意愿降低,信贷收紧,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这也会影响到居民的贷款申请和借贷活动。
经济下行对城镇居民金融资产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得他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金融风险挑战。
为了有效化解这些风险,城镇居民需要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防范能力,以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挑战。
1.2 我国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的特点我国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的结构较为单一。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城镇居民的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和基金等传统金融产品上,缺乏多样化投资渠道。
我国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的风险敏感度较高。
受我国金融市场不稳定性和金融监管不足等因素影响,城镇居民对金融市场波动性的敏感度较高,风险意识强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共赢的双向协议,在促进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实现银企共赢。
3.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督促金融机构的改革和调整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和机制,在确保金融资产安全的前提下,下放信贷审批权,赋予基层机构一定金融产品创新自主权,调动基层机构管理信贷资产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服务于农牧区城镇化建设。
4.积极引入政策性金融机制和理念,增加开发性金融在政府投资或建设为主的非经营性、准经营性公共设施领域的资金投入。
有关部门或机构应抓住国家开发银行“走进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将“开发性金融”引入县域开
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加速农牧区城镇化进程。
5.地方政府应出台一些金融支持农牧区城镇化建设的硬性奖励机制,如在原有新增贷款奖励的基础上,细分为对城镇化建设的贡献是多少为特殊奖励,对积极支持边牧区城镇建设,达到一定贷款比例的金融机构给予重奖,这样才可能会调动其积极性,才会使农牧区城
镇化建设走上快车道。
(责任编辑王志鹏:)(校对:ZP )
2012年,鄂尔多斯市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落,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因资产规模、监管指标等因素制约,受经济下行的影响更为凸显。
一、经济运行及法人金融机构基本情况(一)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
2012年,鄂尔多斯经济运行整体呈现“总量增长、增速趋稳”的态势,但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落:地区生产总值3656.8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回落2.1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820亿元,增长3%,增幅较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0.6亿元,增长14.6%,较去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75.34亿元,下降58.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01.4亿元,增长14%,较去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
(二)法人金融机构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末,人民银行鄂尔多斯市中心支行辖区共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26家,具体包括:城市商业银行1家(鄂尔多斯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0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2家,农村信用联社8家),村镇银行15家。
2012年末,鄂尔多斯银行资产总额352.4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为126.6亿元,负债总额321.71亿元,其中各项存款265.65亿元;1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697.13亿元,其中贷款余额382.53亿元,负债
总额618.61亿元,其中存款余额598.22亿元;15家村镇银行资产总额64.27亿元,其中贷款余额28.61亿元,负债总额49.86亿元,其中存款余额41.66亿元。
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凸显(一)信贷资产质量下降。
2012年末,鄂尔多斯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18.09亿元,其中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37.74亿元,占全市的比例为24.2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6.57亿元,比年初增加12.51亿元,不良率1.2%,比年初增加0.48个百分点;
26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5.64亿元,较年初增加9.19亿元,不良贷款率1.71%,较年初上升1.34百分点。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占全市的比例为58.86%,不良贷款新增额占全市的比例为经济下行压力下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凸显
方永旺
(中国人民银行鄂尔多斯市中心支行东胜017000)89
总第394期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3.04
73.46%,特别是1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其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2.5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的比例为47.05%。
此外,金融机构逾期贷款应收利息大幅增加,信贷资产质量不容乐观,以1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例,2012年末逾期贷款应收利息为14亿元,较年初增加12.42亿元,增长7.86倍。
(二)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增加。
2012年末,鄂尔多斯市银行承兑汇票余额257.78亿元,同比减少38.04亿元,下降12.86%,年内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513.09亿元,同比减少90.52亿元,下降14.99%,虽然银行承兑汇票总量有所下降,但与各项贷款之比接近1∶8,其融资功能在支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银行承兑汇票在增幅回落的同时,风险也日益显现,并集中表现在法人金融机构上。
2012年末,全市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余额6.52亿元,比年初增加0.55亿元,其中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垫款余额6.33亿元,占全市的比例为97.09%。
截至2012年末,鄂尔多斯市有1家城市商业银行、6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2家村镇银行等9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办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除2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1家村镇银行外,其他6家机构均产生了垫款,在全市不良贷款的构成中,由该6家机构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形成不良贷款的有4.09亿元,占全市不良贷款余额的比例为15.4%。
(三)银行间同业竞争力较弱
1.吸收存款压力较大。
一方面,受民间借贷市场风险的影响,居民的投资观发生变化,由“追逐高回报”向“追逐高安全”转变,居民更愿意将存款存入大型银行;另一方面,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营销能力、竞争力、社会影响力与大型银行相比均呈弱势,导致吸收存款压力较大。
2012年末,鄂尔多斯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65.65亿元,较年初仅增加0.12亿元,增长0.05%,增幅同比下降7.32个百分点,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78个百分点;1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8.22亿元,较年初增加48.14亿元,增长8.75%,增幅同比下降22.25个百分点,增幅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贷款质量受地区经济环境影响更加突出。
受资产规模和监管指标制约,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无力支持大型企业,优质中小企业综合考虑贷款利率等成本因素,更多将国有商业银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合作对象,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面对的客户主要是非优质中小企业、三农等弱势群体。
如辖区某农村信用联社年末不良贷款余额5.79亿元,较年初增加3.69亿元,新增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的上下游行业,由于借款客户资金实力、盈利能力、担保抵押实力及信用状况相对较弱,受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部分贷款形成不良。
3.业务品种单一。
目前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受业务经营范围和经营意识制约,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尚没有将中间业务作为增加盈利、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经营仍然以传统的存款业务为主,中间业务范围仅限于结算、代收代付等简单业务,而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理财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业务较少开展,中间业务对经营的贡献度较低。
以1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例,2012年中间业务收入仅为0.8亿元,占各项收入的比例为1.5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
三、防范经营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是切实防范信贷风险。
要严格内控制度执行力度,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与考核力度,把清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继续加大贷款贷后检查力度,重点监测贷款集中度风险,将降低贷款集中度作为内部防控重点,消除风险隐患。
二是严格控制票据业务风险。
加强贸易背景调查、保证金审核、票据审验查询、重要空白印鉴领用等环节的管理,严禁为无真实贸易背景的企业签发承兑汇票,对到期的承兑汇票要及时催收,不准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三是采取措施提高竞争力。
通过加快金融创新特别是信贷产品力度、改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宣传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增强法人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实力。
四是大力推进中间业务。
要深入调查,加大投入,培养专业人才,积极研发业务产品,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吸收优质客户,提高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
(责任编辑:李彤)(校对:LT)
金融
广角
90
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