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标准配方是什么
归脾汤
明 薛己《正体类要》
组成
白术 当归 黄芪 远志 酸枣仁各一钱(3g) 木香五分(1.5g )
生姜 大枣
茯苓 龙眼肉 人参一钱 (6g) 炙甘草三分(1g)
水煎服。
[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 脾不统血证。
心悸怔忡
心 脾 气 血 两 虚 证
健忘失眠
面色萎黄
体倦食少 盗汗 舌淡 苔薄白
脉细弱
脾不统血证
便血
出
血
皮下紫癜
月经超前,量多色淡,崩漏
舌淡,脉细弱
பைடு நூலகம்解
黄芪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当归 龙眼肉 茯神 酸枣仁 远志 木香
补气健脾 补血养心安神
养 血 补 心 安 神
宁心安神
理气醒脾 调和药
生姜 大枣
配伍特点
心脾同治,重在治脾。
气血并补,重在补气。
临床应用
1、为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 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神经衰弱等属心
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可选用本方。
返回目录
老中医:劳心者的专用补血药~归脾汤
归脾汤【名方出处】南宋《济生方》。
【使用历史】约750年。
【主要成分】人参(或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酸枣仁,桂圆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典型征象】面黄肌瘦,失眠健忘。
【禁忌人群】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归脾汤为补血名方,具有补血养心、健脾益气的功效。
归脾汤出自南宋的医家严用和的《济生方》。
当时,严用和的归脾汤的方子还不完整,到了明代时,太医院的院长薛立斋在这个方子里加上了当归和远志,至此归脾汤就变成了现在药店里的人参归脾丸了。
归脾汤适合经常操心、劳累的人,因为操心劳累而损伤了心血,所以方剂中的药物也重在补血。
在《济生方》中,对归脾汤的应用只有“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这短短的一句话,不过话虽少,但涵盖的范围却很广,凡是有肢倦乏力、失眠健忘、心慌心悸、崩漏或月经量少等心脾两虚症状的患者均可使用。
气血双补的经典方归脾汤这方子看似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首先,这个方子里包含着补气的四君子汤,黄芪也是补气的,乍一看,大家似乎觉得归脾汤是补气的,但是,它在方剂学中确实归属补血类,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要从气和血的关系谈起,气和血是互生的,气生血,血生气。
中医讲血需要依靠脾气才能行使功能,所以中医在补血的时候很少只开补血剂,一般都要同时补气,就好像是赋予了血细胞干活的动力一样。
有人将气血的关系比作夫妻,气为阳,主动,扮演着丈夫的角色;血为阴,主静,扮演着妻子的角色。
一个美满的家庭,夫妻和睦是关键,同样,对于身体而言,如果想要保持健康,气血平衡是关键。
一旦气虚或者血虚,疾病就会随之而来,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那么,气虚是什么呢?我们刚才说了气扮演的是丈夫的角色,如果气虚,就好比一个家庭里,作为一家之主的丈夫懦弱无能。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家首先经济来源会出现问题,而没了钱的支援,各家庭成员的吃喝问题就得不到保证,可以说这家人只能处在低水平的生活状态;其次,因为丈夫太懦弱,家庭就很容易受到其他强势者的欺侮。
归脾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归脾汤《中医治法与方剂》归脾汤(《济生方》)【组成】人参12g 白术9g 茯苓12g 甘草6g 黄芪20g 当归12g 龙眼肉15g 酸枣仁15g 远志6g 木香3g 【用法】水煎温服。
亦可倍其量,作蜜丸,每次服10g。
【主治】1.心脾亏损,心悸、怔忡、健忘、不寐,体倦食少,舌淡脉弱。
2.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皮下出血,舌脉如前。
【证析】本方所治,虽有心神不宁,血不归经,脾运不健三类证象,但因脾虚气弱才是病根,故其余证象都是标象。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导致心气与心血两虚,心体失养,心用不宣,由是心悸、怔忡、健忘、不寐见矣!血行脉中,有赖卫气固护,卫气充盛,全凭谷气资生。
脾虚不运则卫气无源,卫气既弱则统摄无权,于是血溢脉外,而月经量多,淋漓不断,皮下出血诸证见矣!上述诸证若不兼见体倦食少,舌淡、脉弱,不得竟指其是气虚,所以体倦食少舌淡脉弱才是辨证依据。
【病机】心脾亏损【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宁神法【方义】心脾气血亏损而呈心神不宁,法当补气益血,宁心安神。
故方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
血虚补脾,是因血生于脾而养于脾的缘故。
此证既已血虚,兼补其血亦理所当然。
故配龙眼、当归补其心血,酸枣仁、远志宁其心神,并佐少许木香行气以防参芪呆滞,共呈健脾益气,养心宁神功效。
如系气不摄血而血溢脉外,则当补气以摄血。
方中人参补元气于下焦,白术、茯苓、甘草健脾气于中焦,黄芪实卫气于上焦,三焦元真得补,自能固护营中之血使其不致外溢。
若再加人大枣,则益气摄血功效更为显著。
学习此方应该注意四点:①证象反映心系血虚而从补气健脾论治,是从气血生化关系施治的典范。
②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候,益气即可摄血,此方并无止血药物而能止血,是针对病机施治的典范。
③无论心经证象还是出血证象,均从脾胃着手,又是治病求本的典范。
④所治健忘、不寐,是心系手厥阴心包证象,配伍远志开其心志,酸枣仁安其心神,指此言也。
归脾汤出处原文
归脾汤出处原文
摘要:
1.归脾汤的出处
2.归脾汤的组成
3.归脾汤的功效
4.归脾汤的应用
正文:
归脾汤是中医学中一种非常著名的汤剂,其出处可追溯到明朝的《景岳全书》。
这本书由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所著,其中记载了归脾汤的配方和功效。
归脾汤的组成主要由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等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的组合,旨在通过益气健脾、养心安神的作用,达到治疗心脾两虚的目的。
归脾汤的功效主要体现在治疗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心脾两虚会导致上述症状的出现,而归脾汤正是针对这一病理机制而设。
归脾汤的应用主要针对心脾两虚的病人,这类病人通常会出现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对归脾汤进行适当的加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推荐】归脾汤补血方剂
【推荐】归脾汤补血方剂【简介】本方来源于《正体类要》。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
【组成药物】白术 9克,获神 9克,黄芪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6克,木香6克,炙甘草sg,当归9克,远志6克。
【用量用法】上药加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
九剂有水蜜丸、小蜜丸、大蜜丸、浓缩丸,水蜜丸:每次6克,小蜜丸:每次9克,大蜜丸:每次1丸,浓缩九:每次8~10丸。
均每日2~3次,空腹或饭后用温开水送服。
膏剂:每次9~15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
【现代研究】本方具有激活老龄动物脑内功能低下的胆碱能神经作用,能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能增强免疫,调节中枢神经功能,增进造血功能,有强壮作用。
此外,还有抗休克、镇静、降血压、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进补应用】方中用黄芪、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用龙眼肉、酸枣仁、当归补血养心,获神、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行气醒脾,以使本方补不碍胃、补而不滞,少配生姜、大枣以和中调药。
本方有气血双补,心脾同调之妙。
1.消化性溃疡用本方汤剂,并重用木香,水煎服,每日1剂。
如能守方长服,有较显著的疗效。
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服药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
2.神经衰弱(神经症)用本方丸剂,按常规服用。
本方对病程短、病情轻者疗效好;对各种抑郁、倦怠、睡眠不佳及工作活力低下的患者疗效较好;但对机体处于兴奋状态,如易急躁发怒的患者则效果不太满意。
用药时间一般需2~4个月,用药总量1000~2 000克。
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本方为主: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当归12克,朱茯苓12克,远志12克,酸枣仁12克,龙眼肉15,熟地15克,广木香1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大枣30克,阿胶12克(另包烊化),土大黄30克,甘草6克。
【优秀文档】归脾汤
归脾汤
归脾汤一般情况下大家可能都会觉得陌生,不过我们根据它的名称也能猜到它的效用,归脾肯定是和脾脏有关的,但是具体有什么用估计就不太清楚了吧,归脾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归脾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方剂名】
归脾汤,出自《正体类要》。
【组成】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一钱(各3g)木香五分(1-5g) 甘草炙,三分(lg) 人参一钱(3g)。
【用法】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方解】
本方证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必致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脾虚统血无权,则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下血;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
加味归脾汤的标准配方
加味归脾汤的标准配方摘要:1.概述加味归脾汤2.加味归脾汤的配方3.加味归脾汤的功效4.加味归脾汤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正文:一、概述加味归脾汤加味归脾汤,又称加味归脾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起源于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中的《千金翼方》。
它是在归脾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病症。
二、加味归脾汤的配方加味归脾汤的配方如下:1.白术(炒)15 克2.当归(酒炒)15 克3.茯神15 克4.黄芪(蜜炙)15 克5.远志(去心,甘草水泡)15 克6.酸枣仁(炒)15 克7.龙眼肉15 克8.木香15 克9.大枣(去核)15 克10.甘草(炙)15 克三、加味归脾汤的功效加味归脾汤具有以下功效:1.补益心脾:方中白术、黄芪、炙甘草等药材能健脾益气,使脾气充实,恢复运化功能。
2.养血安神:当归、酸枣仁、龙眼肉等药材能养血安神,改善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状。
3.益智养心:茯神、远志能益智养心,提高心神安定,有助于改善心慌、健忘等症状。
4.调理气血:全方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从而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
四、加味归脾汤的应用和注意事项1.应用:加味归脾汤主要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病症,如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2.注意事项:在使用加味归脾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孕妇慎用。
b.感冒发热期间暂停使用。
c.长期服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药物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e.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
总之,加味归脾汤是一种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等作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病症。
《轻松学名方(八)归脾汤》1
《轻松学名方(八)归脾汤》1药物组成: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
功效: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
主治: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
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好,我们接着来看。
一下子又扯远了。
我们回归来看归脾汤,这个不得了,千古名方。
它是以补血为主的,它能让所有的血气呢,归补到脾胃里头,让四肢充满血。
所以它是妇女血气耗损亏虚的良方。
归脾汤用术参黄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它是当归归血的。
脾胃呢?脾胃主统血,统摄气血。
所以一切呢,血虚气弱,疲劳面黄,没有光泽,食欲不佳,睡眠不好,记忆力差,它就是典型的方子,抗衰老的方子。
你看它由健脾胃的方子药物组成,脾胃属于中焦,乃气血生化之源啊。
老师治疗有一个皮下出血的患者,他一到学校里头体育课一奔跑了,皮下就出血,最后呢,家里人都不敢让他上学了。
怕有恶症,一检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我说脾不统血,小孩子就脾不统血,脾胃发育不完美。
一用归脾丸呢,吃了以后再去奔跑,皮下都不出血点。
所以你们看到小孩子虚累疲呢,一跑步一撞伤皮下就淤青淤暗就有出血点--归脾丸,这个效果非常好。
还有一个龙尾的,他一直追过这边来,流鼻血,早上醒来了,反正一旦激动了,那鼻子那血就自动就出来了。
经常这样流,她非常害怕,以为是得了什么怪症。
我说已经有这么多年了,久病多虚,三年多了,那些各类的药吃的都没有什么效果。
我说,这得培补,重用归脾汤,归脾汤加白芍(30到50克)。
结果了,三剂药下去,他就感觉到没有出血,连续服十剂药呢,到现在鼻子都没出血,三年治病的十剂药而除。
归脾汤治流鼻血,加上白芍。
还有一刷牙就出血了,刷牙出血有两种,一种是热,一种是虚。
归脾汤?云南吴生元
归脾汤云南吴生元归脾汤源于《济生方》,云:“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由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g,人参、木香各15g,甘草(炙)7.5g组成。
《正体类要》卷下“归脾汤”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
别名有加味归脾汤(《古今医鉴》卷十一)、归脾养营汤(《疡科心得集》)、归脾丸(《中国医学大辞典》)等。
归脾汤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功。
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
现代常用于心脏病、神经衰弱、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证的治疗。
正如张秉成《成方便读》云:“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以致血不归经,而为健忘不寐怔忡等证。
夫心为生血之脏而藏神,劳则气散,阳气外张而神不宁,故用枣仁之酸以收之,茯神之静以宁之,远志泄心热而宁心神,思则脾气结,故用木香行气滞、舒脾郁,流利上中二焦,清官除道,然后参、芪、术、草、龙眼等大队补益心脾之品以成厥功,继之以当归,引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也。
”临床常用归脾汤加减化裁,用于治疗失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消化性溃疡出血、崩漏、再生障碍性贫血、抑郁、焦虑等属心脾两虚证者,疗效显著。
一、不寐董某,女,73岁,1999年1月19日就诊。
患者半月前,曾因感冒受凉咳嗽来诊,经用中药杏苏二陈汤加减治疗后,咳嗽明显减轻,现眠差多梦,神疲乏力,微咳怕冷,口干不喜饮,饮食少,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不寐(心脾两虚证)。
治宜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为法,方用归脾汤加减。
处方: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茯神15g,当归20g,桂圆肉15g,炒枣仁15g,木香10g,炙远志10g,炒黄芩10g,夜交藤10g,火麻仁15g。
服药5剂,患者睡眠明显好转,精神转佳,饮食可,大便通畅,效不更方,守方再服5剂,睡眠恢复正常,未诉特殊不适。
归脾汤治验三则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1],方药组成有白术、人参、黄芪、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木香、龙眼肉、甘草、生姜、大枣等。
归脾汤虽名为归脾,实则心脾双补,气血双调。
方中补气药多于补血药,实乃阳旺阴自充,补气以生血,补脾以养心,使心血得生,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多种疾病。
临床以气虚为主,面色萎黄,气短乏力,四肢困倦,舌淡苔薄,脉弱无力的脾虚血亏等症,故以归脾汤统治,俱收佳效。
现介绍如下。
病历资料崩漏:患者,女,23岁,学生。
2015年10月就诊。
患者主诉月经半月不止,半月前因考试熬夜来经一直持续不断,半月不止,出血量较多,血色淡红,无血块,疲劳乏力,心悸头晕,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弱。
证属气血亏虚,气不摄血,治以益气健脾,补血涩血,方选归脾汤加减。
处方:党参15g,白术12g,黄芪15g,茯神10g,远志10g,酸枣仁15g,炙甘草5g,煅龙、牡各15g(先煎),海螵蛸15g,茜草10g,6剂,水煎服,1剂/d,早晚饭后分服180mL。
复诊服后血止,头晕乏力减轻,腹胀纳差,上方去海螵蛸加木香、陈皮健脾理气,服用5剂后病情好转。
失眠:患者,女,64岁,2016年11月就诊。
患者主诉失眠多年,近期加重。
曾服用安神补脑液及艾司唑仑片,现效果不佳,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
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属心脾亏虚,血不养心,治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处方:党参15g,炒白术12g,黄芪15g,茯神15g,远志10g,酸枣仁15g,炙甘草6g,当归15g,熟地15g,麦芽15g,谷芽15g。
水煎服,1剂/d,5剂后,病情有所改善,守方7剂。
诸症明显改善。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女,51岁。
2018年11月就诊。
患者月经1个月2~3行,经量多,常感头晕眼花,心悸,气短,五心烦热,偶有盗汗,夜寐欠宁。
就诊时面白少华,唇舌色淡,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无力。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标准配方归脾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它是由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的,具有益气健脾、和胃止泻的功效。
下面将介绍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及制作方法。
一、归脾汤标准配方。
1. 黄芪 15克。
2. 白术 10克。
3. 茯苓 10克。
4. 甘草 5克。
5. 生姜 3片。
二、制作方法。
1. 将黄芪、白术、茯苓、甘草放入药材袋中;2. 将药材袋放入煮药锅中,加入适量清水;3. 放入生姜,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4. 煎煮后,去除药材袋和生姜,取汁饮用。
三、服用方法。
1. 成人每次服用200毫升,分2次温热服用;2. 儿童酌情减量,一般每次服用100毫升。
四、注意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2. 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3. 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疾病患者慎用;4.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长期连续服用。
五、归脾汤的药理作用。
归脾汤具有益气健脾、和胃止泻的功效。
其中,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健脾益肺的作用;白术能健脾胃、利水消肿;茯苓能健脾益肾、清心安神;甘草具有和中健胃、解毒止痛的作用。
因此,归脾汤对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六、归脾汤的适应症。
1. 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2. 腹胀腹泻、大便稀溏;3. 脾虚湿困所致的水肿;4. 脾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乏力。
总之,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汤剂,对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在使用时,应按照标准配方及制作方法进行制作,服用时要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
同时,注意事项和适应症也需要引起重视。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身体健康!。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标准配方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
以下是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及相关说明。
【药材组成】。
1. 白术(10克),白术性味甘苦,归脾胃经,具有健脾胃、益气力、止泻的功效。
2. 茯苓(10克),茯苓性味甘淡,归心脾、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安神安眠的功效。
3. 炙甘草(6克),炙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益气养阴、和中止痛的功效。
4. 生姜(3片),生姜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具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的功效。
5. 大枣(5枚),大枣性味甘平,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制作方法】。
1. 将以上药材洗净,白术、茯苓、炙甘草、大枣加水煎煮成汁,去渣取液备用。
2. 生姜切片备用。
【服用方法】。
1. 将煎煮好的药液倒入杯中。
2. 加入生姜片,搅拌均匀。
3. 每日饭后温服一次,连续服用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2.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姜、大葱、辣椒等。
3. 忌饮酒,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
4. 忌疲劳过度,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5.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药效功效】。
归脾汤主要通过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等药材的药性相互作用,能够健脾和胃、益气力、止泻、利水渗湿、和中止痛、解表散寒、养血安神等功效,对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总结】。
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
在服用归脾汤时,应按照标准配方和服用方法进行,同时注意避免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归脾汤
归脾汤
中医证
1 心脾两虚证: 2 脾不统血证:
证候1
证候2
归脾汤
西医疾病
可以用于治疗精神、 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 统疾病,血液疾病,以用 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等 病证而见上述病变证机者。
归脾汤
方解
人参→补气。 黄芪→益气。 白术→健脾。 当归→补血。 龙眼肉→养血。 酸枣仁→补血安神。 茯苓→宁心安神。 远志→开窍安神。 木香→行气。 甘草→益气和中。
归脾汤
用药要点
以益气药、补血药, 安神药三位一体,并酌用 行气药,相互为用,以建 其功。
归脾汤
用方要点
以心悸,怔忡,健忘, 或出血,舌淡,苔薄白为 辨证要点。
郝大夫说古方:治疗心脾两虚的第一方—归脾汤
郝大夫说古方:治疗心脾两虚的第一方—归脾汤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压力都很大,常常有思虑过度的问题,忧思伤脾,过度思虑也会耗散心血。
常常容易出现思维迟缓,精神委顿,失眠,健忘,眩晕,心悸,怔忡,不思饮食,倦怠等不适症状,这时可以用古方归脾汤来进行调理治疗。
归脾汤为中医药经典之名方,出自宋·严用和《济生方》。
明·薛立斋将当归、远志加入原方,共同组成现代临床常用的归脾汤。
本方由白术9克,茯神9克,黄芪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6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当归9克,远志6克,生姜6克,大枣3枚组成。
具有养血安神,补心益脾的功效。
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证。
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治疗心脾两虚的古方—归脾汤心脾两虚大多由于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所致。
肝郁发生后,既易郁极化火伤阴液,又易郁逆克脾,或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横犯脾土。
脾为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日久导致心失所养,神不守舍;或长期思虑太过,伤及心脾,一方面直接耗伤心血,心虚则神耗,同时也要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导致心神失养,神无所主,最终形成心脾两虚。
《证治汇补·郁证》云:“若夫思虑成郁,用归脾汤。
”归脾汤方解归脾汤健脾养心、补气生血,尤适用于心脾两虚者。
方中黄芪味甘,性微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气,又能养心血,共为君药。
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配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均为臣药。
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相伍,补而不滞,俱为佐药。
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加姜、枣和脾胃,以资生化。
写在最后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血液生化有源,心血自然充盈。
而归脾汤就是充分利用了中医这一认识,加以组方配伍,通过健脾来强心,养心来醒脾。
归脾汤出处原文
归脾汤出处原文摘要:一、归脾汤的来源二、归脾汤的组成成分三、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四、归脾汤的主治病症五、归脾汤的现代研究及应用正文:归脾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出自于古代医学经典《金匮要略》。
此方剂由多种草药配伍而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归脾汤的来源、组成成分、功效与作用、主治病症以及现代研究及应用。
一、归脾汤的来源归脾汤最早见于《金匮要略》,距今已有约两千年的历史。
它是一种古老而著名的方剂,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和总结,其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二、归脾汤的组成成分归脾汤主要由以下几味草药组成:白术、当归、茯苓、甘草、红枣、人参、远志、龙眼肉、生姜。
这些草药具有补脾养心、益气养血、安神定志等功效,相互配伍后,使得归脾汤的疗效更为显著。
三、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归脾汤具有补脾养心、益气养血、安神定志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两虚所致的病症,如失眠、心悸、食欲不振、乏力等。
此外,归脾汤还能增强免疫力,改善疲劳,延缓衰老。
四、归脾汤的主治病症归脾汤主要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两虚的病症,如:1.失眠:心神不宁,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
2.心悸:心跳加速,心慌不安。
3.食欲不振:食欲减退,食量减少,腹胀等。
4.乏力:四肢无力,精神不振。
5.面色苍白:面部缺少血色,晄白。
五、归脾汤的现代研究及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归脾汤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现代研究发现,归脾汤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归脾汤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贫血、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疾病。
综上所述,归脾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方剂,其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中医十大名方归脾汤(补)
中医十大名方归脾汤(补)归脾汤为补益心脾的代表方剂,创方已有700余年,首载于宋·严用和《济生方》第四卷,为严氏根据《内经》“二阳之病发于心脾”的理论而创新,用于治疗“思虑过多、劳伤心脾”之证。
后明·薛己在此方基础上加入当归、远志两味药物,增强其养心安神之效,扩大了本方的治疗范围,一直沿用至今。
源流发展宋归脾汤首载于宋·严用和之《济生方》第四卷,用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之证,原方药物记载为:“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炒枣仁(炒,去壳)各一两人参木香(不见火)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
元后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对本方有所发挥,增补其治疗脾不统血、气血妄行所致吐血下血之证。
由此,本方作为补益心脾、益气摄血之剂传于后世。
明及至明代,薛己在本方基础上加入当归、远志两味药物,增强其养心安神之功,并在其著作中对本方的临床应用加以扩展。
薛氏精于内、外、妇、儿及骨伤、口齿各科,他将归脾汤用于“失血少寐、发热盗汗、嗜卧少食、惊悸怔仲、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疮疡不敛”等症,均获良好疗效。
薛氏增补“当归、远志”两味药物的见解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故其方一直沿用至今。
明代,吴昆在《医方考》中指出:“饮食太饱伤脾,脾伤则面黄善卧,此方主之”。
此外,赵献可在《医贯》卷3中写到:“凡治血证,前后调理,须按三经用药。
心主血,脾裹血,肝藏血,归脾汤一方,三经之方也。
远志、枣仁补肝以生心火,茯神补心以生脾土,参、芪、甘草补脾以固肺气。
木香者,香先入脾,总欲使血归于脾,故曰归脾。
有郁怒伤脾,思虑伤脾者,尤宜。
”清到了清代,归脾汤的临证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李用粹《证治汇补》中载其治“喜恐惊劳,气散于内,房劳后着气,厥逆不省,少顷复醒,而脉虚细者”。
汪文绮《杂症会心录》中载其治“湿饮不行,则痰起于脾,脑转眩冒,食饮不甘,脉象缓者”。
徐大椿《兰台轨范》中载其治“乳母脾经气郁,致儿为患。
归脾汤
目录
备注:
归脾汤药方。方一∶《正体类要》
。方二∶《重订严氏济生方》
。方三∶《种痘新书》卷十二
归脾汤·补血方剂
归脾汤·药理作用备注:
归脾汤药方 。方一∶《正体类要》
。方二∶《重订严氏济生方》
。方三∶《种痘新书理作用
展开
用法用量:
百科名片
归脾汤药物组成: 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功效: 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主治: 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临床应用:
①心悸怔忡《南雅堂医案》:用心过度,阴血必受损耗,怔忡健忘,皆心血不足之故,生血者心,统血者脾,当握要以图之。归脾汤。《续名医类案》:马元仪治一人患心悸症,肢体倦怠,或以阴虚治之不效。诊其脉浮虚无力,盖得之焦劳思虑伤心也。心之下脾位,脾受心病,郁而生涎,精液不生,清阳不布,故四肢无气以动而倦怠也。法宜大补心脾,乃与归脾汤20剂,即以此方作丸,服之痊愈。 ②心痛《南雅堂医案》:诊得脉细小,右寸涩,心下悸,痛甚喜按,得食少愈,大小便俱见清利,系虚痛之候,用归脾汤加石菖蒲治之。《脉诀汇辨》:邑宰章生公,南都应试,时8月初5日,心脾痛甚,食饮皆废。诊其两寸,涩而无力,与大剂归脾汤加人参3钱、官桂2钱,煎服之。不逾时痛减,续进1剂,痛竟止。 ③失眠《中医杂志》(1955;2:30):患者是41岁男子,曾患肺结核及肋膜炎。现因工作繁重,思虑过度以致失眠,最近日益严重,有时夜间只能睡1-2小时,身体疲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佳,经常头痛眩晕。查体格中等,稍羸瘦,颜色苍白,脉搏稍弱。投与归脾汤,重用酸枣仁4钱,连服3剂,诸症好转。《内蒙古中医药》(1984;1:44):刘某,女,51岁。平素多忧多虑,起初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反复发作,遂致彻夜不能入睡,随之月经失调,淋漓不断已2年。近日面浮,午后潮热,双下肢浮肿,面色白黄无华,舌体胖,苔白中厚,脉象双寸关大而无力,尺脉沉弱。此证系劳伤心脾,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脾虚血失统摄,治当健脾益气,养心宁神,归脾汤去当归,加真珠母15g,白芍12g,水煎,服6剂。服药后自觉症状稍有减轻,继用上方加味,后服归脾丸调养而愈。
归脾汤——精选推荐
归脾汤中医⽅剂中,⼀切补⽓之剂源于四君⼦汤,⼀切补⾎之剂源于四物汤,⽓⾎双补就⾸推⼋珍汤和归脾汤了。
宋代医家严⽤和据“⼆阴之病发于⼼脾”理论⽽创⽴益⽓补⾎、健脾养⼼的名⽅归脾汤,实⽤⽽不峻猛,柔中有刚,兼顾全⾯,很受后世医家推崇。
归脾汤最早见于1253年宋代严⽤和所著《济⽣⽅》⼀书。
⽅药:⽩术、当归、⼈参各9克,黄芪(炙)、龙眼⾁、酸枣仁(炒)各15克,⽩茯苓12克,远志(炙)3克,⽊⾹、⽢草(炙)各6克。
(当归、远志⼆味,从《校注妇⼈良⽅》补⼊) ⽤法:上药加⽣姜6克、⼤枣3枚,⽔煎服;或将上药制成蜜丸,每丸约9克,每次服1丸,每⽇3次,空腹时,以温开⽔送服。
浓缩丸按说明书⽤。
功能:益⽓补⾎,健脾养⼼。
主治:⼼脾两虚、⽓⾎不⾜⽽引起的病证。
功⽤主治 在宋代《济⽣⽅》中,本⽅⽤于治疗思虑过度,劳伤⼼脾,健忘,怔忡。
明代,薛⽴斋著《校注妇⼈良⽅》,在原⽅中⼜加了当归、远志两味药。
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将本⽅的药物组成和主治病症逐步完善,现在归脾汤主治病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3个⽅⾯: ◆⾎虚不能养⼼的症状,如⼼悸、健忘、失眠、多梦等; ◆脾虚不能统摄⾎液的出⾎症状,如妇⼥⽉经超前、量多⾊淡,或淋漓不⽌、崩漏,以及其他慢性出⾎症状等; ◆全⾝症状,如体倦⾷少、⾯⾊萎黄、⾆质淡、苔薄⽩、脉细弱等。
现代临床研究显⽰,本⽅加减治疗冠⼼病、⼼律失常、消化性溃疡、神经衰弱、顽固性失眠、原发性⾎⼩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更年期综合征、功能性⼦宫出⾎(崩漏)、视疲劳等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
⽅剂解析 中医认为,⼼为君主之官,⼼藏神⽽主⾎,即⼼有主宰⼈⼀⾝⾎脉运⾏的功能;脾主思⽽统⾎,使⾎液在脉管中正常循环⽽不妄⾏,脾主运化,脾与胃配合主宰消化吸收作⽤,是⽓⾎⽣化之源,中医称为是⽣命的“后天之本”。
思虑、劳倦过度则伤⼼脾。
劳则⽓耗,以致脾虚⽓弱,⾷少倦怠,统⾎⽆⼒,⾎液妄⾏;思虑过度,⼼⾎暗耗,⼼失所养,则⼼神不藏,以致⼼悸、健忘、失眠、多梦;⾯⾊萎黄,⾆质淡,苔薄⽩,脉细弱均属⽓⾎不⾜之象。
归脾汤标准配方各是多少克
归脾汤标准配方各是多少克
1
归脾汤标准配方各是多少克
配方一:人参3克、黄芪炙15克、白朮炒9克、茯苓9克、当归9克、枣仁炒9克、桂圆肉9克、远志6克、木香3克、甘草炙4.5克、生姜2片、大枣3枚
方剂出处:济生方
配方二: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克,人参、木香(不见火)各15克,甘草(炙)7.5克方剂出处:《重订严氏济生方》
配方三: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炙)、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3克,木香1.5克,甘草(炙)0.9克,人参3克
方剂出处:《正体类要》卷下
配方四:白术1两,茯苓1两(去木),黄芪1两(去芦),龙眼肉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人参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2钱半
方剂出处:《济生》卷四
配方五:人参3钱,茯神3钱,炒枣仁5钱,远志1钱,麦冬3钱,山药3钱,当归3钱,广木香(末)3分,黄芪2钱,甘草3分方剂出处:《辨证录》卷六。
归脾汤(丸)治疗慢性失血,包括吐血、咳血、便血等,与郁怒、思虑等精神因素有关者尤其适宜
归脾汤(丸)治疗慢性失⾎,包括吐⾎、咳⾎、便⾎等,与郁怒、思虑等精神因素有关者尤其适宜归脾汤(丸)新解作者/潘静江名称归脾汤、归脾丸。
⽅剂组成汤剂:党参5钱、黄芪5钱、⽩术5钱、茯神5钱、酸枣仁3钱、远志1.5钱、⽊⾹2钱、桂圆⾁3钱、当归3钱、炙⽢草2钱,⽔煎服。
丸剂:党参5两、黄芪5两、⽩术5两、茯神5两、酸枣仁3两、远志1.5两、⽊⾹2两、桂圆⾁3两、当归3两、炙⽢草2两。
晒⼲或焙⼲后,共研细末,制成⼩蜜丸,每次服1.5钱。
如制成⼤丸,每个重1.5钱,蜡壳包裹,早晚开⽔送服。
源流发展本⽅见于宋代严⽤和所著的《济⽣⽅》( 1253年),源出益⽓汤(旧名四君⼦汤)(1151年)、当归补⾎汤(1231年),加酸枣仁、桂圆⾁、⽊⾹等药,治疗脾阳虚弱、⼼阴亏损⽽致⽓⾎两虚之证。
其后薛⽴斋加⼊远志,是针对⼼⾎虚⽽设,加强养⼼宁神作⽤。
⾼⿎峰喜⽤本⽅加减治疗各种虚证,对本⽅的运⽤有所发挥。
现代实践⽤归脾汤治疗神经衰弱等证,取得良好效果,丰富了运⽤本⽅的经验。
性能效⽤本⽅属补⾎剂。
中医学所讲的“补⾎”,并不是指“补充⾎量”、“补养⾎质”,⽽是针对“⾎虚”⽽设的⼀种补救治法。
补⾎剂也就是能够消除⾎虚症状的⼀类⽅剂。
“⾎虚”,不单纯是由贫⾎引起,按中医理论,⼼⽣⾎、脾统⾎、肝藏⾎,⾎虚与⼼、脾、肝三经有密切关系;⼼⾎虚则有⼼神恍惚、⼼惊易悸、失眠易醒;脾不能统⾎则有便⾎、崩漏,并从⽽因失⾎⽽加重⾎虚;肝⾎虚则有形体消瘦、⾯⾊苍⽩、肌肤⿇⽊、筋惕⾁瞤(肌纤维抽搐)。
以上都属⾎虚的表现,⽽归脾汤具有强壮、滋养、镇静、抗贫⾎等作⽤,益⽓补⾎,故能消除上述⾎虚症状。
⽅义分析前⼈根据长期临床实践经验,体会到补⾎和补⽓是不可分割的,⽽且补⾎必先调⽓,本⽅也是以补⽓为先。
黄芪、党参、⽢草是补脾以固肺⽓,茯神、⽩术既可宁⼼,⼜能补脾;⽊⾹醒脾⽓⼜能⾏⾎中之滞,且可助参、芪补⽓;当归滋阴养⾎;远志、枣仁、龙眼⽢温酸苦,⽤以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归脾汤标准配方是什么
导语:大家都应该听过归脾汤吧,归脾汤是一个很常见的中药方剂名,很多人都会用归脾汤来补身体。
因为归脾汤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以及调经,治疗
大家都应该听过归脾汤吧,归脾汤是一个很常见的中药方剂名,很多人都会用归脾汤来补身体。
因为归脾汤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以及调经,治疗健忘失眠等功效,也因此,归脾汤成为了健脾益气的中药良方。
那么,归脾汤的标准配方是什么呢?各种中药的量应该是多少?
归脾汤,中医方剂名。
为补益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
分类:补益剂-补血剂
歌诀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兼加姜枣益心脾。
组成
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
用量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人参3g,木香1.5g,甘草(炙)1g。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