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之微生物室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SOP
微生物室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一)目的:规范室间质量评价操作,确保检验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
(三)职责:本室人员均应遵守本程序。
(四)操作人员:本室工作人员。
(五)操作程序:
1、微生物室应参加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每半年
对省临检中心发放的质控品进行一次菌株鉴定和药敏试
验。
2、微生物室人员收到质控物后,应核对质控品的数量、批号,
注意包装有无破损,无误后接收并按要求保存。
3、室间质控样本必须按实验室常规工作进行,由进行常规工
作的检验人员测试,必须使用实验室的常规检测方法和试
剂,不特殊对待。
检测结果必须在截止日期前上报。
4、室间质控的检测结果记录于质控记录本上,收到反愦结果
后应分析室间质控状态,如有不合格结果应先报告科主任
并签字;然后查找原因,填写质量分析及纠正措施,并将
措施下达至微生物人员,避免常规工作或质控再次发生同
样错误。
医学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操作规程
医学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操作规程一、引言医学检验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临床诊断手段,其结果直接决定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对检验室内的操作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医学检验的标准化操作和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学检验室内的所有分析测试。
三、术语定义1.质量控制:通过标准样品进行的检验结果评价,用来评估和监控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质量控制品:用于质量控制的标准样品。
3.质控指标:质量控制品所测定的目标值和允许偏差。
四、质量控制流程1.质量控制品的选择根据实验室分析项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品。
选择时应考虑到检验项目的重要性、相关标准要求、常见误差类型和范围等因素。
2.质量控制品的准备和处理按照质量控制品的使用说明,正确准备和处理质量控制品。
包括稀释、混匀等操作。
3.质量控制品的测定按照实验方法和操作规程,对质量控制品进行测定并记录结果。
4.质量控制结果的判断将实际测定结果与质控指标进行比较,判断结果是否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5.异常质量控制结果的处理发现质控结果异常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排查,并记录异常原因和处理过程。
6.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对质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实验方法和操作,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质量控制文件和记录1.质量控制品日常检查表对质量控制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确认质量控制品的存储和使用符合要求。
2.质控指标记录表记录每批质量控制品的标准值和允许偏差。
3.质控结果记录表记录每次质控结果和判断,包括结果数值、允许偏差范围、是否通过等信息。
4.异常质控结果处理记录表记录质控结果异常的原因、处理措施和结果。
六、质量控制的监督和管理1.定期进行质量控制评估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评估,提供改进方案和意见。
2.抽查和复核质控结果定期进行抽查和复核,确保质量控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内质控制度
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内质控制度
一、切实执行质控制度,规范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工作,积极参加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二、坚持“三查,三对',检查合格后的标本方可接种,不合格标本进行登记,并通知临床重新留取合格标本。
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鉴定程序,要求鉴定到科,属,种、型。
四、KB法药敏实验每周用标准菌株测定一次,如实记录结果和绘制质控图,所选用的纸片种类不低于15种,对失控情况应加以分析,校正,并如实登记。
五、保存各种标准菌株,每3-6月转种鉴定一次,并如实记录;临床标本分离株和上级单位室间质评菌株每株需保留。
六、染色液和诊断血清每月应用已知阳性,阴性标准株检测,并记录;对失效或不合格者予以更新。
七、培养基,各种生化反应管应有配制成分,方法,无菌试验,标准菌株合格试验记录。
八、触酶,氧化酶试剂每周配制一次,并用阳性、阴性标准菌株作监测,试剂应放4°C冰箱冷藏。
九、仪器设备专人负责制,应有使用,保养记录,对恒温箱,冰箱等每日记录温度,随时校正。
十、高压蒸汽灭菌器每次消毒时放置灭菌效果指示卡,完成后剪
贴在登记本上,不达标则要分析原因。
检验科微生物室sop文件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
检验科微生物室sop文件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科微生物室SOP文件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作业指导书细菌室工作守则文件编号:LAB,SOP,JX001细菌室工作守则1.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照射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2.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
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4.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5.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试验记录。
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6.标本处理及各项试验应在操作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7.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3%来苏儿溶液中5-10分,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8.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3%来苏儿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慌张,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
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须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10.工作结束时检查电器、酒精灯等是否关闭,观察记录培养箱、冰箱温度及工作情况,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干净,并将试剂、用具等放回原处,清理台面,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送高压灭菌后处理。
11.离室前工作人员应将双手用消毒液消毒,并用肥皂和清水洗净。
12.爱护仪器设备,经常清洁,注意防尘和防潮。
作业指导书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文件编号:LAB,SOP,JX002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1.每天工作前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上班前、下班后开紫外灯(最少半小时)进行空气消毒。
2.非必要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3.使用后的载玻片、盖片、平皿、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清洗或丢弃。
检验科微生物室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
微生物室的药敏试验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选择的参考 ,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微生物室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微生物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医学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微生物 室的功能和职责也不断完善。
检验科微生物室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微生物室概述 • 微生物室设备与器材 • 微生物室工作流程 • 微生物室常见检测项目 • 微生物室质量控制与管理 • 微生物室案例分享
01 微生物室概述
微生物室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微生物室是医院检验科下属的一个专业实验室,主要负责临 床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工作,以指导临 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统进行耐药性检测。
监测结果显示,医院内常见 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 率较高,如大肠埃希菌对青 霉素和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超
过50%。
该监测项目及时发现并控制 了医院内细菌耐药性的传播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效的 抗生素选择指导,提高了治
疗效果。
案例二:某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检测项目介绍
检测目的
确保食品企业生产的 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 全标准,保障消费者 健康。
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 、维修和校准,保证 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 用效果。
检测方法与标准操作规程
1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2
制定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实验操作,提高检测质 量。
3
对操作规程进行定期审查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检 测需求和技术发展。
医院检验科细菌室工作制度
医院检验科细菌室工作制度1. 引言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是医院中负责细菌检测和微生物研究的重要部门。
为了确保细菌室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制定了本工作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细菌室内工作流程、安全操作和质量控制要求,以提高细菌室工作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组织与管理2.1 细菌室组织结构细菌室的组织结构包括细菌室主任、技术骨干和技术人员等。
细菌室主任负责整个细菌室的管理和决策,技术骨干负责指导和培训技术人员,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的细菌检测工作。
2.2 工作任务分配根据细菌室工作的特点和人员的专业能力,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确保每个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提高工作效率。
2.3 工作时间安排细菌室的工作时间一般根据医院运营情况安排。
在工作时间内,技术人员需要全程待命,随时应对紧急情况。
3. 安全操作3.1 资源准备在进行细菌检测前,必须确保所需的试剂、培养基和仪器设备等资源充足,并检查其有效期和质量。
3.2 实验室环境细菌室应保持整洁、干燥,避免异味和杂质的污染。
实验台、仪器仪表和工作区域等都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以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3 个人防护技术人员在操作细菌检测时必须佩戴防护服、手套和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以降低感染风险。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洁消毒个人防护用品。
3.4 废物处理废弃物、污染物和实验室垃圾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置。
化学试剂和培养基等需要专门处理和回收,防止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4. 工作流程4.1 样本采集和接收样本采集部门负责按照相关要求采集样本,并及时送交细菌室。
细菌室工作人员在接收样本时需要记录样本信息,包括患者信息、样本类型和采集时间等。
4.2 样本处理和培养细菌室工作人员根据样本类型和细菌检测要求,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样本处理和培养。
确保培养基的选择合适,培养条件符合标准。
4.3 细菌鉴定和药敏测试根据培养结果,细菌室工作人员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测试。
鉴定结果要准确可靠,药敏测试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测试结果正确。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程序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程序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程序 (10)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12)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13)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19)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试剂管理程序 (22)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改进程序 (24)4.5.1 记录检验全过程必要的信息,如标本接收、细菌鉴定流程表、检验结果审核等。
参见《记录管理程序》。
4.5.2 结果报告应包括检验结果、结果解释等。
参见《结果报告程序》。
4.6对标本质量进行评估。
参见《标本接收、标识程序》、《样本拒收程序》。
4.7仪器质量管理4.7.1 仪器在安装时及常规使用中应满足检验所需的质量标准,并具有达标的证明文件。
4.7.2 每种仪器具有唯一性标识。
4.7.3 要求保留每种仪器影响检验性能的相关记录。
4.7.4 要求制定仪器的标准操作规程。
经培训考核通过并经实验室授权的工作人员方可操作仪器。
操作者应可以方便取阅仪器标准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信息。
4.7.5 按制造商的要求监测并记录仪器的运行情况,定期进行校准。
4.7.6 要求制定定期维护、保养得计划,维持仪器的安全工作状态。
4.7.7 一旦发现仪器故障,应停止使用,清楚标记后妥善存放至其被修复。
在仪器投入使用、修理或退役之前对其去污染。
4.7.8 如果仪器脱离实验室未被直接控制,或已被修理、维护过,该仪器在实验室重新使用之前,应经校准、验证或检测表明其达到规定的可接受标准后方可使用。
详情参见《仪器管理程序》。
4.8 试剂的质量管理4.8.1 严格监测自配培养基的质量并做好记录。
4.8.2 商品化培养基应严格验收,并保存质控合格证明文件。
4.8.3 所有试剂(包括染液和抗血清)应有标签,用阴、阳对照质控,合理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做好记录。
参见《试剂管理程序》。
4.9 样本的质量控制,参见《标本采集、运送程序》。
4.10 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4.10.1 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根据检验目的选择培养基,选择病原菌进行鉴定。
107-室内质量控制程序---检验科作业指导书
物培养基的质量检验规程》。
3.2 生化反应试验与鉴定试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购于杭州天的 OF 管、半固体培养基、克氏双糖铁
培养基、胆汁七叶苷、高盐培养基的质控标准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鉴定纸片(OP 纸片、
杆菌肽纸片、X、V、X+V 因子纸片)、Slidex Stap Plus 乳胶凝集试剂、各种诊断血清试剂、染液、触酶和
4.2 CO2 恒温孵箱 每天工作开始前与下班前观察 CO2 的浓度和温度,并记录,其温度校准同 4.1.2 步骤,而 CO2 的浓度是每半年校准一次,由厂家进行校准并出具相应报告。
4.3 光电比浊仪与生物安全柜应按计量局规定进行定期校准,校准周期为一年一次。 4.4 Bact/Alert120 微生物培养仪的质控监测, 每天执行 QC,并每月检查 CELL STATUS,保证系统 的敏感性和可行性。 4.5 BACTEC 9240 全自动血培养仪的质控监测, 每天执行 QC,并每月检查 CELL STATUS,保证系统 的敏感性和可行性。 4.6 MicroscanW/A40 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的质控监测 每日进行仪器自检 QC 及维护,使用 CLSI 相应 QC 建议的质控菌株进行检测板的鉴定、药敏的质控监测,质控频率为每月一次。 4.7 DL-96 细菌测定系统的质控监测 每日进行仪器维护,使用 CLSI 相应 QC 建议的质控菌株进行 检测板的鉴定、药敏的质控监测,质控频率为每月一次。 4.8 培养基 每批新购置的商品培养基附带有厂家的质控报告,实验室可无需进行质控检测,如 使用过程中发现需要进一步进行质控监测,则可按商品培养基的质量检验规程中的标准来执行并形成 记录,具体可见《常见培养基质控程序》。 4.8 试剂 正常情况下,在试剂投入市场之前,厂家已经完成了对试剂的完整调查评估,每一种试 剂都被厂家调试、核对并验证过,监测试剂的有效性是我实验室的室内质控方法,并不是重复厂家做 过的事情。所有新批号试剂在使用前均应进行一次质控监测,各种试剂使用相应的阳性、阴性质控菌 株进行质控监测并形成记录,质控频率视不同的试剂要求不同(见下表 11-11-3),质控操作详见相应 的质控程序。 4.9 药敏试验 我科现行的药敏试验方法有肉汤微量释稀法(Microscan 、DL-96 仪器),纸片扩 散法和 E-test 法,各种方法所使用的质控菌株、质控方法及频率(见下页表 11-11-3)具体见相应的 药敏试验质控程序,质控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完整记录。 4.10 室内质量控制坚持做到有记录有失控情况处理措施分析,并有室内质控每月总结分析。按 《 检验科室内质评月总结分析记录表》填写。
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室内微生物质量控制流程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分析仪器维护与校准、数据分析与报告等环节。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室内微生物质量控制流程,共计1200字以上。
一、样品采集1.样品类型:确定需要采集的样品类型,可以包括空气、表面、水等。
2.采样点位选择: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室需求,在室内不同区域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位。
3.采样工具准备: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容器、消毒液和采样器具等。
4.采样技术:根据采样点位的不同,采用合适的采样技术进行样品采集,如空气采样可以使用活性气溶胶采样器,表面采样可以使用擦拭法或者刮刀法等。
5.采样时间与频率:根据实验室需求和标准要求,确定采样的时间和频率,如每个季度进行采样。
6.采样记录:对每个样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采样点位、采样时间、采样人员等信息。
二、样品处理1.样品接收与记录: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微生物实验室,并在样品接收时进行登记和记录,包括样品编号、采样信息等。
2.样品处理与前处理: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对样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对水样品进行过滤和稀释等。
3.样品保存与保存:根据实验需要,将不同类型的样品进行正确的保存,如将空气样品保存在低温恒温箱中,水样品保存在冰箱中等。
三、分析仪器维护与校准1.仪器保养:定期对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进行保养和维护,包括清洁、消毒和润滑等。
2.仪器校准:定期对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对温度计进行定期校准,通过与标准温度计进行比对来确定温度计的准确性。
3.仪器记录和维修:每次对仪器进行校准或者维护时,都应该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维修报告,以备后续查询和参考。
四、数据分析与报告1.实验数据记录:将实验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命名和分类,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2.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平均值计算等,得出相应的结论和结果。
3.报告撰写与汇报:根据实验要求和标准,撰写实验报告,并将实验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一、目的:规范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二、适用范围:检验科实验室和工作人员安全的一般要求,防火、用电、化学危险物品、微生物的安全要求,以保证检验科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安全管理流程:1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1.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1.2食物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1.3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或进行化妆,但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1.4眼睛和面部的防护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1.5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除请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求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
所有人员在各自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长身的工作服(白大褂)并佩带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
个人防护打扮应定期更换以坚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净化,则应立即更换。
1.6鞋在各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软底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
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
1.7洗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当洗手。
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净化物时,应立即洗手。
1.8眼睛冲洗眼睛若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溅到,立即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
1.9移液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移液具,应使用助吸器。
1.10锐利物品郑重处理针头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
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的。
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不易刺破的内,在完全装满之前就应及时丢弃。
1.11工作环境1.11.1“清洁”区和“非清洁”区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情况由主任选择并确定“清洁”和“非清洁”工作区,在清洁区和非清洁区之间设“缓冲室”。
检验科及实验室感染管理制度
检验科及实验室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一)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
(二)进入隔离间,穿隔离衣、胶鞋、戴手套并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规程。
(三)工作人员下班时消毒洗手后离开。
二、环境、安全管理(一)布局合理,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检验科工作场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按三区划分进行污染操作和清洁消毒。
设置专门的清洗消毒间并有明显的标志;临床微生物室、HIV筛查实验室及确证实验室应设置门禁开关,入口处有生物危险标志,限制与试验无关人员进入。
(二)有完备的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章制度,实验室内保持干净、整洁,对微生物室、生化室、临检室等污染区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抹地板、桌面1~ 2 次,室内空气每日消毒两次。
(三)科室需配备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标本运输转箱及高压消毒灭菌设备。
(四)每个工作区设有流动水和非手触式洗手设备、手消毒用品,操作完毕后及时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
接触每一个病人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严禁戴手套不更换、不清洗连续接触多个病人或标本。
(五)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检验科有关操作规程。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湿式清扫,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清洁或消毒,场地、工作服或体表被污染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主管部门报告。
(六)生物安全柜紫外线必须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
无菌间应配备空气消毒设备,超净台的紫外线消毒灯应定期监测有效强度,有记录。
三、消毒隔离管理(一)建立健全科室医院感染控制、防止微生物扩散及个人防护等生物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必须使用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一次性检验用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存放时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柜,使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置。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
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消毒规定。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目的为确保检验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检验科所有实验室及其工作人员。
三、安全管理职责1.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实验室的安全负总责。
2. 实验室安全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安全检查,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负责。
3.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四、安全管理措施1. 防火安全管理(1)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
(2)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使用明火。
(3)易燃、易爆物品应存放在指定的防火柜中,并做好防火标识。
2. 用电安全管理(1)实验室用电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安全。
(2)禁止私拉乱接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
(3)离开实验室前,应关闭电源,确保用电安全。
3.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1)化学危险物品应存放在专用柜中,并做好标识。
(2)实验室内不得随意混合化学药品,避免发生化学反应。
(3)实验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眼镜等。
4. 微生物安全管理(1)微生物实验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防止病原体扩散。
(2)实验操作前后,应做好手部消毒。
(3)废弃物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5. 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1)实验室应保持整洁、通风,定期进行消毒。
(2)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便于操作。
(3)实验室内不得存放私人物品,禁止携带宠物进入。
五、安全培训与教育1.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新进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接受岗前安全培训,了解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3. 实验室安全员应定期检查实验室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安全检查与事故处理1. 实验室安全员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处理。
3.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实验室主任和相关部门,配合调查处理。
4.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实验室安全。
微生物室内质控ppt课件
20℃ ±5 ℃,每天观察并记录温度,一旦温度失控,
及时调整。
可编辑课件PPT
7
染液的质量控制
1、质控对象:革兰染液、抗酸染液
2、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卡介苗
3、质控频率:每周一次
4、质控记录染色室内质控记表.xlsx
可编辑课件PPT
8
试剂的质量控制
1、质控对象:每批的鉴定试剂和药
敏试剂
2、质控品: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3、质控频率:每批一次
可编辑课件PPT
9
谢谢!
可编辑课件PPT
1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可编辑课件PPT
5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1、方法:以细菌是否在培养基上生长或能否形成典型的菌落来衡量。 2、常见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不仅要求细菌生长,而且必须生长良好,并能表现出 典 型的特征。如典型的菌落特征、溶血特征等。 选择性培养基:必须包含被选择的菌种和被抑制的菌种。 生化反应培养基 :主要观察细菌是否具备某种生化反应能力,结果 通过阴阳性来判定。 3、质控频率: 每批一次 4、质控记录:培养基记录.xlsx
可编辑课件ppt培养基的质量控制仪器的质量控制染液的质量控制试剂的质量控制可编辑课件ppt1方法
微生物室内质控
检验科 郭书琴
2015.04.08
可编辑课件PPT
1
概述
• 为什么要做质控? • 常规的质控包括哪些方面? • 具体怎么做室内质控?
检验科实验室室间质量测定管理制度
检验科实验室室间质量测定管理制度
一、目的:
1、参加室间质量控制是国家医院管理年的必查项目,是评价实验室质量的重要手段。
2、通过室间质量调查,可以正确认识本实验室在所有参加调查实验室中的地位,检测结果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的一致性,有利于自身改进与提高。
二、室间质控测定的操作:
1、收到卫生部、省质控物交各专业主管保存于质控室冰箱内,并保存好相关通知,记录规定的测定时间。
2、在规定检测日期前1天,再次维护保养仪器到最佳状态。
3、在规定时间内测定质控标本,把结果填入质控表,并填入相关说明,交科主任签核后,在规定的日期内上报质控结果。
5、把本次测定剩余的质控标本置冰箱冷冻保存。
6、把本次测定原始结果以excel格式存档保存。
三、质控结果的处理
1、将质控回报的结果填入相应表格内,算出与靶值的偏差率,观察偏差趋向。
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方案。
2、指导临床检测工作,改进检测系统,确保临床标本结果的正确性。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1.在科主任及质控小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各级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试验中的每一环节,减少误差;各实验室每天应认真作好室内质控,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
2.质控制标定:每一个批号的质控物要求第一天连续测定20次,计算出均值,标准差。
3.每天仪器开机后,先随机做一份质控物,观察仪器各项参数是否在2SD以内,符合要求,可以继续做病人标本,不符合要求,则查找原因。
4.定期对仪器及定量容器进行校正;按规定适时更换标准曲线(如:换新试剂,应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5.如果超过正负2SD,有失控,就必须查找原因,并打失控报告,纠正后由组长签字,并交主任审查。
6.室内质控图的制作:将每天的测定结果输入计算机,制作室内质控图。
7.免疫室检测各型肝炎,应有阴、阳性对照及临界血清质控,并用即刻法绘制质控图,其他血清学试验均应做阴、阳性对照。
细菌室新配制的培养基有无菌试验及已知菌株试验,每周做标准菌株药敏质控。
实验室必须认真按规定作好市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如实回报各项结果。
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形成质评分析报告提交质控组。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一.个人防护1.进入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长发应束在脑后,禁止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
2.在实验室里工作时,要始终穿着实验服,实验室外禁止穿防护服。
当有必要保护眼睛和面部以防实验对象喷溅、或紫外线辐射时,必须要配戴护目镜,面罩(带护目镜的面罩)或其它防护用品。
3.实验室工作区不允许吃、喝、化妆和操作隐形眼镜,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任何地方贮存人用食品及饮料。
4.实验室防护服不应和日常服饰放在同一柜子。
个人物品、服装和化妆品不应放在有规定禁放的和可能发生污染的区域。
5.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洗手。
6.洗手池不得用于其他目的。
在限制使用洗手池的地点,使用手部清洁产品是可接受的替代方式。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目的为确保检验科工作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预防实验室事故的发生,保障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及实验室内的各项工作。
三、安全管理内容1. 实验室环境安全(1)实验室应保持整洁、通风良好,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实验室应配备消防器材,并确保其完好、有效。
(3)实验室应设置应急疏散通道,并定期进行疏散演练。
2. 人员安全(1)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着实验服、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2)工作人员应接受实验室安全培训,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3)工作人员应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不得违规操作。
3. 仪器设备安全(1)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使用仪器设备前,应仔细阅读操作说明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上报,并由专业人员维修。
4. 化学药品安全(1)化学药品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存放,并设置醒目标识。
(2)使用化学药品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3)化学药品使用完毕后,应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 微生物安全(1)微生物实验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污染环境,使用后的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3)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四、安全操作流程1. 实验室准入(1)新员工入职前,应接受实验室安全培训,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参观实验室的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并在有经验的员工陪同下参观。
2. 仪器设备操作(1)操作仪器设备前,应仔细阅读操作说明书,了解设备性能及注意事项。
(2)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化学药品使用(1)使用化学药品时,应佩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
(2)化学药品使用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
4. 微生物实验(1)进行微生物实验时,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是一种用于确保实验室室内空气质量和微生物检测结果准确性的管理方法。
它包括对实验室环境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可能的污染源和交叉感染。
下面将详细介绍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第一步:室内环境检查每天实验开始前,室内质量控制流程需要对实验室进行环境检查,确保温度、湿度和气流等环境条件合适。
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为20-25摄氏度和40-60%的相对湿度。
气流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通过安装适当数量的工作台和实验室通风系统来实现。
第二步:设备检查和维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室内的设备,如生物安全柜、培养箱、离心机等。
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运行状况、密封性能和过滤器的清洁状况,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和减少可能的污染源。
如果设备存在问题,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第三步:操作规范和培训为了确保实验室操作的一致性和标准化,室内质量控制流程需要制定和实施操作规范,并对实验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操作规范包括实验人员的穿戴要求、实验物料的处理方式、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培训应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以确保实验人员掌握正确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方法。
第四步:标本处理和垃圾处理实验室中的标本处理和垃圾处理也是室内质量控制流程的重要环节。
标本处理包括标本的收集、保存和处理过程,要求实验人员遵守标本处理的操作规范,减少可能的交叉污染。
垃圾处理要求按照规定的分类和处理方式进行,确保垃圾不会对室内环境和其他实验活动产生影响。
第五步:室内清洁和消毒室内清洁和消毒是室内质量控制流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工作台、设备和地面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清洁和消毒的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如使用消毒液擦拭台面、设备和工具,或使用紫外线灯对空气和表面进行消毒。
第六步:空气和水质监测为了确保实验室室内空气和水质的质量,室内质量控制流程需要定期进行监测。
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性能维护微生物室常用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细菌培养箱、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显微镜、高压灭菌器、冰箱、水浴箱等。
这些仪器设备的质量维护对于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至关重要。
性能维护方法及维护频率参照制造商提供的使用手册进行。
如使用手册中未详细注明或实验室自身无法完成,由生产厂家协助解决,每年至少一次。
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要求对培养基进行两方面的质量控制:无菌试验以及已知菌生长试验。
无菌试验一般为随机抽样3-5%,在35C条件下培养48h,每批培养基至少进行一次无菌试验;已知菌生长试验的前提条件是实验室有足够的已知菌储备,其中包括标准菌株如ATCC或NC TC标准菌株)及经过准确鉴定的临床分离菌。
如果条件允许,提倡使用标准菌株。
已知菌生长试验应明确预期结果。
每批培养基至少进行一次已知菌生长试验。
三、细菌染色的质量控制在临床细菌学检查过程中,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使用频率最高。
1革兰染色IQC要求:利用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592 3及大肠埃希菌ATC C 2 592 2 )或其他已知的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至少每周进行一次质量验证。
2.抗酸染色:利用已知的抗酸杆菌(AFB )阳性涂片每周或在更新炭酸复红染液时至少进行一次质量验证。
四、细菌鉴定或鉴别常用试验的质量控制细菌鉴定或鉴别试验的IQ C就是利用已知菌或标准菌株(如ATC C或NCTC标准菌株)进行鉴定或鉴别试验相关影响因素的质量监控。
应用频率较高的试验IQ C每周至少一次,频率较低的试验IQC随标本一同进行。
五、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的质量控制临床常用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包括一般0-内酰胺酶测试、超广谱0-内酰胺酶(ELBLs)测试、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以及定量药敏试验(即MIC s 测定法)。
1.一般0-内酰胺酶测试的质量控制:至少每周一次。
质控菌株可使用临床分离的已知菌株,但最好使用标准菌株,如淋病奈瑟菌ATCC31 4 26 (0 -内酰胺酶阳性绿脓杆菌ATCC278 5 3 )和淋病奈瑟菌ATCC4 3 069 (0 -内酰胺酶阴性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 5 9 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性能维护
微生物室常用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细菌培养箱、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显微镜、高压灭菌器、冰箱、水浴箱等。
这些仪器设备的质量维护对于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至关重要。
性能维护方法及维护频率参照制造商提供的使用手册进行。
如使用手册中未详细注明或实验室自身无法完成,由生产厂家协助解决,每年至少一次。
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要求对培养基进行两方面的质量控制:无菌试验以及已知菌生长试验。
无菌试验一般为随机抽样3-5%,在35℃条件下培养48h,每批培养基至少进行一次无菌试验;已知菌生长试验的前提条件是实验室有足够的已知菌储备,其中包括标准菌株(如ATCC或NCTC标准菌株)及经过准确鉴定的临床分离菌。
如果条件允许,提倡使用标准菌株。
已知菌生长试验应明确预期结果。
每批培养基至少进行一次已知菌生长试验。
三、细菌染色的质量控制
在临床细菌学检查过程中,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使用频率最高。
1.革兰染色IQC要求:利用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或其他已知的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至少每周进行一次质量验证。
2.抗酸染色:利用已知的抗酸杆菌(AFB)阳性涂片每周或在更新炭酸复红染液时至少进行一次质量验证。
四、细菌鉴定或鉴别常用试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鉴定或鉴别试验的IQC就是利用已知菌或标准菌株(如ATCC或NCTC标准菌株)进行鉴定或鉴别试验相关影响因素的质量监控。
应用频率较高的试验IQC每周至少一次,频率较低的试验IQC随标本一同进行。
五、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的质量控制
临床常用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包括一般β-内酰胺酶测试、超广谱β-内酰胺酶(ELBLs)测试、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以及定量药敏试验(即MICs测定法)。
1.一般β-内酰胺酶测试的质量控制:至少每周一次。
质控菌株可使用临床分离的已知菌株,但最好使用标准菌株,如淋病奈瑟菌ATCC31426(β-内酰胺酶阳性绿脓杆菌ATCC27853)和淋病奈瑟菌ATCC43069(β-内酰胺酶阴性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2.ESBLs测试的质量控制: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原NCCLS)目前仅提供了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ESBLs的测试标准。
其测试标准参照最新的CLSI文件。
质量控制随临床测试菌株一同进行。
3.纸片扩散法及MIC测定法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质控试验条件、质控菌株选择及质控允许范围参照最新的CLSI规定。
频率为每周至少一次。
4.某些耐药菌检测的质量控制:一些耐药菌株如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的肠球菌、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等的IQC具体方法、质
控菌株及质控预期结果参见最新的CLSI规定。
质量控制随临床测试菌株一同进行。
雨滴穿石,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持之以恒。
——拉蒂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