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教学反思
《雨点》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雨点》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雨点》教学反思1《雨点》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非常优美。
描写了雨点落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状态,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童趣。
全文共四句话。
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并且精心备课,制作课件,在课堂上,学生配合得也很不错。
原以为教学这篇课文会很简单,但是在真正实施教学过程中还是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特别是在听了教研员的点评后更是收获颇多。
主要有以下几点:教学中我重点指导“睡觉、散步、跳跃、奔跑”这四个词语,我直接引导学生读,而没有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过程有些单调了。
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演起来。
若能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加上动作表演诗歌,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与文本的碰撞中,学生仿佛觉得自己就是小雨点,在池塘里甜甜地睡觉,在小溪里愉快地散步,在江河里兴奋地奔跑,在海洋里尽情地跳跃。
进入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气氛可能会更加热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浓厚些。
低年级课堂上的表演时间就是让他们在休息,学生在演一演的过程中会更好的理解词语,读好课文,这样既符合了儿童好动的特点又增强了学习的情趣,营造了活泼欢快的教学气氛。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课堂上教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给学生的朗读引导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本节课我只播放了课文的配音动画,却忘记了范读,以后教学中的一定会注意范读的作用。
在在对学生进行朗读点评方面,还不是很到位。
学生朗读时,若能注意倾听,从朗读的准确度,声音的响亮程度,情感是否符合文本等方面全面进行点评会更好一些。
另外,引导学生朗读时,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朗读方法,让人体会出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特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课堂上语言的感染力,用富有起伏的语言更好的去感染学生。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因为之前的课文朗读费了过多的时间,所以最后学生没有太多时间练习书写。
以后应在课堂环节的时间分配上多下功夫,留足写字的时间。
另外有部分学生在写字时的姿势不太正确,很容易对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雨点》教学反思范文模板11篇 雨点儿的教学反思范文模板不足之处
《雨点》教学反思范文模板11篇雨点儿的教学反思范文模板不足之处下面是整理的《雨点》教学反思11篇雨点儿的教学反思不足之处,以供借鉴。
《雨点》教学反思1充实而又忙碌的两周又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从优课展示周帷幕的拉开,到优课的选拔、展示,作为这次活动亲身实践者之一的我,感受颇多!在活动的过程中,师傅以及其他的老师都能给与帮助和指导,让我感觉到浓浓的团队合作的氛围。
我想,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正是促我们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源动力。
课后,我也对自己在这次活动中执教的《雨点儿》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明显地感觉到有以下的不足:首先,在教学的设计中,我原先设想着以品和悟贯穿始终,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品读词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想象中品味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忽视了对学情的分析,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这种学习方法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平时的尝试和积累,因此,我要考虑的不应该是让他们能够如何熟练地去运用,而是怎么样让他们了解并接受这种对他们来说全新的学习词语的方法,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有一定的提升,或者干脆选择更具可行性的字词教学的方法。
其次,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虽然比较自然顺畅,但是,整堂课下来,感觉就像捧着一张白纸,没有一点立体的味道。
有好些环节的.落实上,都是浮在表面,挖得不够深,不够透。
比如学习雨点儿的对话,我现在的思考是希望能够达到这样一种效果:第一目标,学生能尝试着课文里的对话,第二目标,能够加上自己的一些语言和动作,在这样提升的过程中,让学生能有一种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想象得到雨点儿相遇的情景,不同个性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说很着急的,或者慢悠悠的,而且在他们自主想象的对话中会有所体现,或者表示那儿已经干得怎么样了,如何需要他们……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对文章的研读上升到一个高度,而且又能让学生在不自觉中经受到一次情感的熏陶,让阅读中的想象在不经意间悄然开花。
《雨点儿》教学反思15篇
《雨点儿》教学反思15篇《雨点儿》教学反思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雨点儿》这篇课文,不仅仅要告诉学生雨水与植物的生长关系,还蕴涵着更具有人文性的东西。
这要通过学生反复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让学生感悟到虽然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不一样,但它们的生命同样精彩。
因此不仅要教会孩子们一般的语文知识,还要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在学习中学会做人。
本课的难点就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雨水与植物的生长关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在学习中学会做人。
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但通过学习也很容易就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可是语文教学不能像常识课那样教学,因此我的教学目标设为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都能达到这个目标。
在课上关键还在于朗读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1~2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对于正处于阅读起步阶段的一年级孩子来说,让他们初步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兴趣,从而喜欢阅读,是这个阶段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
因此,我们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课文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学生爱读并且能自己读懂。
在教学设计时,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以读为主线,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入情入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创新,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出雨点的纯真。
但是美美地读一读,比赛读一读,分角色读一读,关键都要在学生对本篇课文熟悉的情况下,可是这节课学生显然对文本还不是很熟悉,要想让一年级的小孩子刚刚接触这篇文章就能很有感情地朗读确实目标定得有点高,除非课外教师让学生去把文章读通,所以学生在课上读起来还不能很好的表现他想要表现的感情,甚至还有些拖。
《雨点》教学反思
《雨点》教学反思《雨点》教学反思1“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采纳字、词、句循序渐进的方法,有助于建立字、词、句的坚固联系,使字词由难到易,由抽象到详细。
在教学《雨点儿》一课的生字时,我设计了从字到词,从词到句的方法,让同学从句子中学会字词。
比方教学“数不清”:我先消失“数”、“清”,读准字音后,再消失“数不清”,接着我问同学:“什么东西数不清?”同学们的答案可多了,纷纷说出了不同的句子“xx数不清”。
有雨点、雪花、云朵、星星,路上的树木、树叶、花朵、汽车、人们、房子、商店,地上的蚂蚁、虫子、石头、沙子,还有头发、米粒等等。
又比方教学“飘落”,先后消失生字“飘”、“落”,再读词“飘落”,理解词义后,出示课文的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读读句子。
我让同学说说,什么东西还会飘落下来?同学结合生活所见,说了自己的答案:“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衣听从阳台飘落下来。
”“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
”“纸张从桌上飘落下来。
”……事实已经证明,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是优质高效的。
这一环节放手让同学沟通“数不清、飘落”的设计,同学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让同学在宽松的环境中沟通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楚。
可见,把识字、解词、说句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滚动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通过多层面的语言实践,理解稳固新学的字、词。
《雨点》教学反思2【教材根据】北师大版学校语文三班级下册其次单元“春天的脚步”第三课《春天的雨点》【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本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为根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促进每个同学的全面进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在阅读中引发疑问,在质疑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求得感悟。
教材分析:《春天的雨点》选自北师大版学校三班级下册其次单元,它是一篇写人记叙文。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雨点》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雨点》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不同声音。
2.能积极参与讲述、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想象力,激发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
难点:用语言描述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并尝试创编故事。
三、教学准备1.教具:雨伞、雨靴、雨衣、雨点图片、各种声音录音(如雨点落在树叶、窗户、地面上的声音)。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可容纳全班幼儿。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雨伞、雨靴、雨衣,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雨点是什么吗?雨点落在不同的物体上会有什么声音呢?”(二)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故事《雨点》,让幼儿认真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故事里雨点落在了哪些地方?它们分别发出了什么声音?”3.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
(三)实践活动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种声音录音。
2.教师播放录音,让幼儿猜测是雨点落在哪种物体上的声音。
3.幼儿进行讨论,并用语言描述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
(四)创编故事1.教师出示雨点图片,引导幼儿想象雨点还可能落在哪些物体上。
2.幼儿分组创编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分享创编的故事,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2.教师提问:“你们在活动中收获了什么?觉得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故事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讲述、讨论。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能较好地猜测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并能用语言描述。
在创编故事环节,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有的小组还能将故事编得很有趣。
但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1.部分幼儿在描述雨点声音时,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2.在创编故事环节,部分小组的合作意识不够,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加强引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小朋友们,故事里雨点都去了哪些地方呀?”“你们听到了雨点落在树叶上的声音了吗?它听起来是怎样的?”2.声音感受:通过实际声音播放和幼儿互动,帮助他们感受和描述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
《雨点》教学反思
《雨点》教学反思《雨点》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雨点》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点》教学反思1《雨点儿》这篇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色。
课文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
在教学时,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以读为主线,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入情入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在读中识字,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第一,读好儿化音。
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化音是教学中的难点,我通过示范读,学生跟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儿化音。
在之前的课文中,我们已经读过儿化音。
所以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
再出示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图画,让学生喊出它们的名字,进一步进行强化。
第二,识字教学。
本节课我采用随文识字,将本课需要认识的12个生字全部融合到课文的学习中,在指导学生认字时,针对不同生字采用不同方法。
借助学生的数学书理解“数”两个读音的用法,并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认识很多生字。
教给学生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生字。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课文的学习,对于生字方法还没有过多的学习。
我重点指导认识“彩”这个字可以是采加上偏旁三撇。
然后通过认识“绿”“到”这两个字巩固这个方法。
“数不清”这个词借助图片让学生数一数雨点儿进而理解其意思,然后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说说有哪些东西是数不清的,拓展学生知识面。
对于“飘落”一词的`理解,我将提前准备好的羽毛吹向空中,学生很容易体会到很轻的东西才能飘落。
字词的理解不能脱离句子,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数不清的x,从x飘落下来。
”的句式练习说话。
进一步进行强化训练。
第三,朗读练习。
《雨点儿》2-4自然段是对话训练,我创设情境采用示范朗读、个人读、同桌练习读、分角色朗读加表演展示。
《雨点》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8篇)
《雨点》语文教学反思《雨点》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8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雨点》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雨点》语文教学反思篇1此次校“七彩杯”我选择了《雨点》一课进行备课和上课。
《雨点》是一首儿童诗,四句话,分别写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的不同动态。
语言简练,富有童真、童趣。
整堂课我设计了:雨点落在什么地方?在这个地方干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去统领全诗。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一下的孩子来说并不难,他们很轻松就找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这几个地点,之后我再追加提问,点出了三点水偏旁的寓意。
但在这些地方干什么,这是这个理解课文的中难点。
关键是要学生通过睡觉,散步,奔跑和跳跃这几个词,其理解雨点在这些地方的状态。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利用了多媒体的技术,找到了雨点在不同地点的不同形态的录像材料。
同时我也想到了,可以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理解。
但是,在课堂的处理上,顺序的呈现还是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其实睡觉一词,可以直接让学生睡一睡,一小会儿安静的片刻,无需多媒体的辅助,学生就能体会到小池塘里水的安静,自然在朗读是会轻轻地读,慢慢地感受。
在处理跳跃这个词时,因为班级里很多孩子并没有看过大海中翻滚的浪涛,可以直接先将录像展示给学生,给他们直观形象的印象,帮助他们理解就可以了。
在对四句话的处理上我还是很满意的。
我并没有给学生全部包办,而是通过先用第一句讲解方法,第二句适时讲解并点拨,第三句自己试着读,试着理解,第四句指名读,听听他读懂了没有。
一步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掌握读书理解的方法。
总之,有优点,也有遗憾。
但教学上没有非常完美的,今后我将更加努力。
《雨点》语文教学反思篇2《雨点》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四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
它描写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状态,体现了雨点在不同处所不同状态下的不同情调。
关于《雨点》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关于《雨点》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雨点》的教学反思1《雨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课,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四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
它描写了雨点落尽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状态,体现了雨点在不同处所、不同状态下的不同情调。
文章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的变化进而认识到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先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看不见,引出今天要学的课题。
接着在导学环节我设计了三次的读:一初读课文攻克生字词这一难关,解决阅读障碍;二朗读和课文插图相结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三激情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流动的样子是各不相同的,加深了对课文了理解。
最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让学生说一说,春天来了,春天的雨点落下来还会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那?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巧妙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在讲解本课之前,我设计了精美的动画,比如:根据雨点在池塘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的不同形态,把小雨点的动作设计成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从形、声上直接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以读促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始终以学“读”为主、学“悟”为主。
学生读:粗略读、精读、师范读、比赛读、激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雨点》教学设计及反思
《雨点》教学设计及反思《雨点》教学设计及反思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雨点》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溪”,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了解他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感受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动态,进而读好每一个句子。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说说看见了什么?(生说,师板书:池塘、小溪、江河、大海)2、看图中水的波纹,在不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3、板书课题:雨点(学生齐读课题)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也是不一样的。
雨点落进哪些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呢?认真读了课文,大家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
2、课文一共有四句话,配有四幅图。
请同学们按顺序看一幅图,读相应的一句话,再想想它的意思。
3、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就一句一句地把课文读懂、读好。
(三)精读课文:1、指导读第一句。
(1)指名读。
(师:池塘里的水和我们看到的小河里的水的样子有什么不同?)(2)一动也不动,就像什么?书上用了那个词?(出示“睡觉”)指名读词。
(3)平静的湖水,看上去一动也不动,像在睡觉。
池塘在睡觉,小雨点也在里面睡觉。
(4)指名读第一句。
2、比池塘更欢快的是什么?指导读第二句。
(1)指名读。
(2)指导学生看图:小溪的水缓缓的流淌着,小雨点也跟着缓缓地流着,就好像是在散步,多自由自在,多舒服啊!(3)散步是怎么回事?指名做动作。
《雨点》教学设计及反思
《雨点》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春天到了,春姑娘带来了春风,也送来了春雨。
滴答,滴答,雨点落下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点》。
(板书课题“雨点”并读题。
)师:同学们,雨点在不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呢?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l.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师:课文一共有四句话,配有四幅图,请同学们按顺序,看图读和图有关的一句话,再想想它的意思。
3.检查初读效果。
(1)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雨点到过哪些地方?(引导学生用“雨点落进”说话,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池塘图、小溪图、江河图、海洋图。
)(2)师:谁能把刚才四位同学说的四句话连成一句话说出来呢?(引导用“雨点落进”“和”说话。
)师: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表现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1.指导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并出示池塘图。
(2)感悟句子意境:雨点落进池塘里……(板书:睡觉。
)师:呀,小雨点怎么落进池塘就睡起觉了呢?生:因为池塘里的水静静的,没有大的响声,小雨点就睡着了。
生:池塘里的水很平,一动不动,小雨点在里面很舒服。
生:老师,我要是一个人在没有响声的地方,也会很快睡着的。
…………师:是呀,在一个很安静很安静的地方,我也会慢慢地睡着。
谁能把小雨点感受到的朗读出来呢?(3)生自由读。
2.指导读第二句。
(板书:散步。
)师:小雨点怎么会在小溪里散步呢?(出示:雨点在小溪里散步的图。
)3.指导读第三句。
(板书:奔跑。
让学生感悟“奔跑”的情景,并说出“奔跑”的感受。
)生:老师,我在奔跑的时候,张着嘴出气。
生:我奔跑的时候,大腿有点酸。
…………4.指导读第四句。
(1)一边想象,一边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句子。
(3)评读。
5.齐读课文。
四、凭借板书,复述课文师:谁能看着板书和图给大家介绍一下雨点落在哪些地方?各是什么样子?五、创设情境,进行语言拓展训练师:同学们,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呢?生:雨点还会落在雨伞上。
《雨点》语文教学反思合集15篇
《雨点》语文教学反思合集15篇《雨点》语文教学反思合集15篇《雨点》语文教学反思1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认识3个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4.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在。
”仿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3.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在。
”仿写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看、听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2.看拼音读词,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中的词语,你还认识吗?谁来读读第一行……3.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课文内容,如果能用上这边的词语就更棒了。
4.现在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词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二、细细体会,美读欣赏。
1.分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多媒体放映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动画。
2.师述:天空中聚集起片片乌云,不一会儿,雨点就落下来了,有的落进了池塘,池塘里多平静啊,一点波纹都没有,雨点像躺在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有的雨点不小心来到了小溪里,伴随着缓缓流淌的溪水悠闲地散起步来;另外一些……“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雨点可爱吗?你想跟着去哪里游玩,就把那句话仔细地读读。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①在池塘里睡觉。
一年级语文《雨点》教学反思(精选14篇)
一年级语文《雨点》教学反思(精选14篇)一年级语文《雨点》篇1篇一《雨点》这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非常优美,富于儿童情趣的语言,让小朋友认识水的世界。
描写了雨点落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状态,语言生动形象,贴近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满童趣。
一、随文识字,从文入手,让学生融入语言环境识字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而乏味的事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法,激发孩子们学习生字的乐趣。
上课之时,我先用“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都不见”这个做了导语,把孩子一下子就吸引到了课堂之中,顺势引导“春天到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调皮的小雨点开始了他的旅行,他都在哪去了呢?”我点击图片,学生观察图片,一下就猜出了雨点的目的地,从而引出“池塘”这个词语,知道学生读准了字音,又问“雨点又是怎样到小池塘里去的呢?”,从而引出四会字词语“落进”。
请孩子利用表演的方式更清楚地理解“落”的意思,并提醒学生“落”是上下结构,并非左右结构。
二、指导看图,理解字词,读出感情。
我先指导学生们看图、想象,引导学生们初步了解不同地方的水的不同样子,以此来化解难点,让学生们理解为什么雨点会“睡觉”、“散步”、“奔跑”、“跳跃”。
特别是在理解“散步”时,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很好的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块,就显得轻松很多,学生能伴随着文字,读出了别样的风情。
读到雨点睡觉时,他们压低了声音,读到雨点散步时,他们稍微提高了声音,问他们为什么要读的高一些时,他们回答我因为雨点这时候在动了呢,读到雨点奔跑、跳跃时,他们读的更有激情了。
三、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他们想想:雨点还会落在哪儿?在那儿干什么?你们真是一个个小诗人!我把孩子们的话写在黑板,再让他们美美地读一读: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滑滑梯。
雨点落在花伞上,在花伞上唱歌。
雨点落在玻璃上,在玻璃上打鼓。
雨点落在森林里,在大树间捉迷藏。
雨点落在大树上,在树枝上荡秋千。
《雨点儿》教学反思8篇
《雨点儿》教学反思8篇《雨点儿》教学反思篇1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知道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会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变化。
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化音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指名学生朗读后发现问题,于是提醒学生注意有个“儿”,但是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但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儿化音,学生却读不好,特别是放到句子中,总有一些学生会读错。
我又进行了示范,但是这次的效果不太明显。
在句子中的儿化音学生总是不能适应,因此在读句子的时候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读准。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求知欲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奇思异想,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提出己见,培养批判与怀疑的科学精神。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表露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思维方法甚至出现的错误不压制、不讽刺、不嘲笑;对学生的独创表现,不轻易地加以否定;即使学生提出荒唐和不恰当的问题,也不批评,而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
在学《雨点儿》一文时,在孩子们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1——4段后,我说:“小朋友,如果你现在就是可爱的大雨点儿或小雨点儿,你会去有花有草的地方?还是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呢?”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是小雨点儿,我也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因为那里很美!”有的说:“我是小雨点儿,可是我要和大雨点儿一起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一起去多热闹呀!”有的'说:“我是大雨点儿,我也想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因为我喜欢花草!”……面对学生不同的答案,我说:“小朋友,你们说得真好,你们都是有主见的雨点儿。
那么课文里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一定也有他们自己的道理!交换两个人去的地方好不好呢?我们到第5段里去找找答案吧!”读了第5段,学习了句子后,一个男孩自己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我知道了!种子长出来是要有水的,可是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泥土很干很干,种子在黑黑的地里长不出来,大雨点儿力气大,能让那里的泥土很快就湿了,那里也就能长出红的花,绿的草了!”另一个孩子也灵机一动,脱口而出:“有花有草的地方,泥土应该有点湿润的,所以长得出花和草来,现在它们只是口渴了,小雨点儿去的话,它们喝了水,花就会更红,草就会更绿了。
《雨点儿》教学反思简短(6篇)
《雨点儿》教学反思简短(6篇)《雨点儿》教学反思简短篇一一、屏弃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采取分析课文的方式进行学习,而是通过学生小组竞赛的形式,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按学生提的问题的板块和进度,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决问题。
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力图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力图将常规的“平推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
培养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了师生间的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空间,很好地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执教者,而是融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读书,师生合作非常愉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根据每个孩子都有表演的欲望,都希望被发现,被重视这一特点,每节课特别设置了演一演这一环节。
通过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教育本身是存在着缺陷的艺术,在本课的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一、课前老师没有做好谈话放松工作,学生比较紧张,没有完全放开,不敢大胆发言。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得还不够,朗读的指导还要再下力度。
《雨点儿》教学反思简短篇二《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
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一年级的基本任务是识字学词,读通读顺读好课文,并注意积累语言。
在具体的语境中教学,孩子学的更好更快,因为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口头的组词,说话,他们只知其音,不知其行,所以,我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
《雨点》教学反思_4
《雨点》教学反思《雨点》教学反思1《雨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课,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四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
它描写了雨点落尽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状态,体现了雨点在不同处所、不同状态下的不同情调。
__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的变化进而认识到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先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看不见,引出今天要学的课题。
接着在导学环节我设计了三次的读:一初读课文攻克生字词这一难关,解决阅读障碍;二朗读和课文插图相结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三激情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流动的样子是各不相同的,加深了对课文了理解。
最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让学生说一说,春天来了,春天的雨点落下来还会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那?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巧妙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在讲解本课之前,我设计了精美的动画,比如:根据雨点在池塘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的不同形态,把小雨点的动作设计成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从形、声上直接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以读促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始终以学“读”为主、学“悟”为主。
学生读:粗略读、精读、师范读、比赛读、激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然后通过师生合作的学“悟”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
《雨点》教学反思(精选8篇)
《雨点》教学反思(精选8篇)《雨点》篇1雨点教学反思《雨点》是一首儿童诗,分别讲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
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的情景。
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
了解它们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
教学《雨点》这篇课文时,一开始我用亲切的语言揭示课题,导入课文。
“春天到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也滴嗒滴嗒地落下来了,落在田野里,麦苗绿了,草儿青了,油菜花黄了;落进果园,桃花红了,梨花白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雨点》。
(板书课题:雨点,并读题。
)小朋友,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分别有哪些不同表现呢?现在请小朋友看看书本上的插图,再认真读读课文,相信你们就会明白了。
”这样,导语的语言亲切而又简单,同样赋予了雨点以生命,使学生不仅能明白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本文中的插图形象生动,一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借助色彩鲜明的贴图、动画、音像手段等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
接着,检查初读效果:“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雨点来到了哪些地方?”(引导学生用“雨点落进________”说话。
)根据回答,我相机贴出:池塘图、小溪图、江河图、海洋图。
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池塘里的水,静静的,雨点落进去,泛起微波,就像在睡觉;小溪里的水淅淅沥沥地流着,雨点落进去跟着溪水流动,好像在小溪里散步;江河里的水匆匆地流着,好像带着雨点奔跑;海洋真大,雨点随着波浪一上一下,真像在跳舞。
本文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些词的理解,我采用了演一演的方法,直观形象。
《雨点儿》教学反思8篇
通过教学反思的写作,很多人都可以记录下教学中的成绩,写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雨点儿》教学反思8篇,感谢您的参阅。
《雨点儿》教学反思篇1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知道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会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变化。
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化音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指名学生朗读后发现问题,于是提醒学生注意有个“儿”,但是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但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儿化音,学生却读不好,特别是放到句子中,总有一些学生会读错。
我又进行了示范,但是这次的效果不太明显。
在句子中的儿化音学生总是不能适应,因此在读句子的时候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读准。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求知欲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奇思异想,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提出己见,培养批判与怀疑的科学精神。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表露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思维方法甚至出现的错误不压制、不讽刺、不嘲笑;对学生的独创表现,不轻易地加以否定;即使学生提出荒唐和不恰当的问题,也不批评,而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
在学《雨点儿》一文时,在孩子们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1——4段后,我说:“小朋友,如果你现在就是可爱的大雨点儿或小雨点儿,你会去有花有草的地方?还是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呢?”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是小雨点儿,我也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因为那里很美!”有的说:“我是小雨点儿,可是我要和大雨点儿一起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一起去多热闹呀!”有的'说:“我是大雨点儿,我也想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因为我喜欢花草!”……面对学生不同的答案,我说:“小朋友,你们说得真好,你们都是有主见的雨点儿。
《雨点》教学反思
《雨点》教学反思《雨点》教学反思1《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色。
课文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
在教学时,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以读为主线,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其次,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放弃了集中识字法,选择了随文识字。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个词语“数不清”和“飘落”。
为了让学生理解“飘落”一词,我用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飘落”一词,并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进行说话练习。
如:“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当学生读到“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一句时,我接着学生问“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不同的答案。
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星星”还有的说“蚂蚁”等。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容量较多,在设计上省去了指导写字部分,整节课围绕多元识字和指导朗读开展,环节相扣,形式新颖。
但是这节课我也有很多失误的地方,经过反思,发现本堂课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一次教学实践一份教学反思带来的将是一份成长,虽然课上的还不尽如人意,但却让自己收获多多。
《雨点》教学反思2今天终于上完了公开课,感觉心里一块大石头瞬间落下。
放松的同时,我也在思考,在反思,怎样的语文课才是精彩、完美又扎实的语文课呢?试教了2次,感觉和真正上公开课的时候又不一样了。
所以,人总是要慢慢地反思,慢慢地成长。
听了几位老师的评课,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不足,当然也学到了不少,多锻炼,多成长吧!珍惜每一次开课的机会,好好备课、磨课,上课,进步一定离你不远!《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章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之间的对话,让孩子们感受到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这篇课文,我主要是在认识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再深入指导第1自然段的朗读。
《雨点》教学反思(三篇)
《雨点》教学反思(一)《雨点》这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非常优美,富于儿童情趣的语言,让小朋友认识水的世界。
描写了雨点落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状态,语言生动形象,贴近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满童趣。
1.导入部分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开门的钥匙,也是在上课伊始吸引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点,“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无疑的了,传统的直接出示必会缺乏这种热情。
在平时上课时,我也都注意课题的导入,尽量能轻松自然,又能联系本课重点。
在教《雨点》一课时,我没有用“千条线万条线”的猜谜方式,而是采用了板画:在黑板上画上两朵云,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云妈妈的孩子是谁吗?(雨点)对啊,平时小雨点就藏在云妈妈的怀抱里。
引出板书雨点,同时又暗含自然知识的渗透。
最后再叫叫雨点的名字,跟他们交上好朋友,创设活泼轻松的气氛。
2.初读部分让小朋友读书有时是最难的时候,有的马马虎虎读一遍,有的眼睛根本没看好书,还有的觉得读完一遍了,没事情做了,总而言之,对朗读的目的不明确,因此,在这次初读时,我先送给小朋友两个小问号,请小朋友带着小问号来读,适当言语激励,然后在布置读书任务的时候在黑板上简单地写上副板书以起到一个视觉提醒的作用:(1)雨点究竟落进了哪些地方?副板书:哪里?(2)它们在那里干什么?干什么?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朗读要求,请小朋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读书情况时,我就围绕刚才的两个问题进行: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雨点落进了哪里?你找到了几个地方?(4个)把你找到的地方用课文中的话读出来,引导小朋友直接读句子:雨点落进XX里。
然后读其中表示地方的词语,加强认读。
以此类推,认读其他3个表示地方的词语,读准读好。
在四个词语出示之后,我又顺势请小朋友观察大部分字的共同点,发现“池、溪、江河、海洋”的偏旁都有三点水,因为与水有关,在字形词义理解上做到顺水推舟,不必再费时讲解了。
最后以“雨点落进、、和里”一句话总括解决第一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点》教学反思
《雨点》教学反思
《雨点》这篇课文是苏教版第二册的第二课,本课是一首诗歌。
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的状态。
全文句式整齐,韵律感强。
文中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的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的`读音,也都知道了雨点落在哪里,在那里干什么。
但同时还留存的疑惑是同样是雨点,为什么落到不同的地方,就会与不同的表现。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利用了多媒体演示,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通过观看雨点落在平静的池塘中,水面起了一点点涟漪后,马上又恢复了平静,看见了山涧的泉水叮叮咚咚欢快地向前流着,雨点落下来,随着水流也缓缓地前进,见到了宽阔的大河,河水哗哗地奔腾着,雨点一落到河里,随波奔跑,欣赏到了在一望无边的大海中,波涛汹涌,海浪滔天,雨点落下来,随着浪花上下翻滚。
这些形象的动画,让学生深刻地记住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四种不同事物的特征,也理解了为什么雨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
在教学中我又让学生把自己当成雨点,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诗文,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表达出雨点的各种不同的状态。
课文教学完了,难点也解决掉了,通过课堂上的朗读也能将课文
背诵出来了,那么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否结束了?不,雨点除了落在课文所说的那些地方,还会落到很多地方,这时候的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再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它在这些地方干什么呢?有的说:“雨点落进草丛里,在草丛里捉迷藏。
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跳舞。
”有的说:“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弹琴。
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唱歌。
”有的说:“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滑滑梯。
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打滚儿。
”……听着他们充满童趣的语言,我被他们丰富的想象力震惊了。
课后,我布置他们仿照课文写一首小诗,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写上来的小诗一点也不比课文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