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折叠问题初探的教学设计

折叠问题初探的教学设计

折叠问题初探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折纸的情境中,建立现实生活问题与几何的联系,培养联想、类比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的思考方式,渗透转化与划归的数学思想,能综合运用角平分线、平行线及与三角形、多边形相关角的一些知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做”数学(实践)、思考、再合情推理的数学知识形成过程;通过观察——探索——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体会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一些活动(折纸)与几何世界的多种联系,激发学习几何的兴趣。

感受到运动中蕴涵着静止、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在折纸中加强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折叠图形的中几何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让学生提问与质疑、尝试与探究、讨论与交流、归纳与总结。

促使学生思维开放,在积极探索中形成创新性的思考与看待问题的方式,并藉此获得知识。

教学难点:折叠运动变化中存在的等量关系的发现和如何利用折叠中的不变量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方式:探索式,启发式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几何画版课件,flash课件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折纸与几何解题活动1:如图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如图1折叠,其中EF, FH为折痕,试判断∠EFH的度数?说明理由。

图1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将手中的长方形纸片折叠后,直角的结论明显,并积极思考理由。

教师活动设计:此题结论明显,易操作。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折叠过程中表现出重合(全等)的特性,从而造成的折痕为角平分线;从此题中得出本题实质是临补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从而体会思想方法:化复杂图形为基本图形;运动中有静止。

(板书)解答:∠EFH=90°理由:由折叠过程可知: ∠1=∠2, ∠3=∠4又∠1+∠2+∠3+∠4=180°所以∠1+∠3=90°即∠EFH=90°小结:折叠过程所呈现出的几何等量是由于重合。

活动2:如果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着对角线折起一个角,使C点落在E处,BE 与AD相交与点O(如图2)这时我们能观察到什么呢?请说明理由。

初中折叠绳子教案

初中折叠绳子教案

初中折叠绳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折叠绳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耐心和细心程度。

教学重点:1. 折叠绳子的基本技巧。

2. 创造性的折叠绳子方法。

教学准备:1. 绳子。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折叠绳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展示一些有趣的折叠绳子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基本技巧(10分钟)1. 教学生如何正确地拿绳子,掌握折叠的基本手法。

2. 演示如何将绳子折叠成各种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等。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

三、创造性折叠(10分钟)1.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的折叠绳子作品。

2. 提供一些创意灵感,如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

3.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5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次课程所学内容,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折叠绳子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邀请家长参与作品展示活动,增进家校联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折叠绳子的基本技巧和创造性折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安全,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折叠绳子的技巧,还培养了耐心和细心程度,提高了审美能力。

教学设计(展开与折叠)

教学设计(展开与折叠)

教学设计(展开与折叠)1.经历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过程,体验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关系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建立长方体或正方体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1.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经历和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过程,渗透转化和对应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2.在展开与折叠、展示交流与汇报活动中渗透数学的转化、对应思想。

3.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和空间思维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使学生在不断体验数学的活动中获得探究过程和创造过程带来的乐趣,建立正确的研究数学的观念。

备重点难点重点:借助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判断一个展开图可否折叠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教材的意图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展开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分析判断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

2.在教学中要通过操作和想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充分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对应关系。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学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明确目标师交待研究目标:1.通过动手剪一剪、折一折,体验正方体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对应关系,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会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或动手操作等办法判断某一图形折叠后可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设计意图:师交代研究目标的作用: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做什么,学会什么。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一展开提出活动要求:把一个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取得一个展开图。

《折叠衣服》教学设计

《折叠衣服》教学设计

《折叠衣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折叠衣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学习掌握折叠衣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b.能够熟练地折叠不同种类的衣服,如T恤、裤子、衬衫等。

c.提升学生观察细节、动手操作、整齐划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a.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现有折叠衣服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b.采用示范、引导、实践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折叠衣服的技巧。

c.组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互相帮助、分享经验,提高合作意识和集体效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细致工作态度。

b.培养学生整洁有序的生活习惯和美好的品质。

c.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技能。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a.不同种类的衣服,如T恤、裤子、衬衫等。

b.用于示范的大型折叠模型。

2.教学环境:教室内要保持整洁和宽敞,确保学生能够自由展开和操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引入折叠衣服的话题,询问学生平时如何处理自己的衣服。

b.在课前准备好一些折叠不整齐的衣服,给学生观察并指出其中的问题,让他们认识到折叠衣服的重要性。

2.讲解与示范(15分钟):a.讲解基本的折叠衣服的原则和方法,如平整、整齐、对称等。

b.通过示范将一件不同种类的衣服(如T恤)从展开到折叠完成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每一步的操作方法。

3.引导与实践(30分钟):a.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类型的衣服进行折叠。

b.带领学生逐渐进行实际操作,引导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c.教师巡视辅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并给予指导。

4.学生分享与总结(20分钟):a.邀请学生展示自己折叠的成果,并互相交流经验和技巧。

b.引导学生总结折叠衣服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形成学习笔记。

c.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5.课堂展示(15分钟):a.邀请一些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折叠的衣服,并分享折叠的经验和技巧。

b.班级集体评选出最整齐、最美观的一件折叠衣服,并给予奖励。

几何折叠游戏教案中班

几何折叠游戏教案中班

几何折叠游戏教案中班引言:几何折叠游戏是一种通过折叠纸张来构建各种几何形状的有趣活动。

这个游戏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中班的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几何折叠游戏来激发孩子们对几何学的兴趣,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一、目标:1. 培养孩子对几何形状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手头准备一些彩色纸张和剪刀。

2. 准备一些简单的几何折叠样本,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孩子观察和感知几何形状: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形状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孩子观察并描述这些形状的特点,如边数、角数等。

2. 学习基本的折叠方法:向孩子展示一些简单的几何折叠样本,如折叠正方形、长方形等。

教导他们如何按照折叠线将纸张折叠成所需的形状。

3. 进行几何折叠游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折叠纸张,根据教师给出的折叠样本,尝试将纸张折叠成相应的几何形状。

鼓励孩子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

4. 创造性的几何折叠:鼓励孩子们利用所学的折叠方法,自由发挥创造力,尝试折叠出其他有趣的几何形状。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提示,如“折叠一个心形”或“折叠一只小鸟”等,引导孩子们进行创造性折叠。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孩子们的折叠过程和成果,评估他们对几何形状的理解和折叠技巧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折叠成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延伸活动:1. 制作几何形状的拼图:利用折叠好的几何形状,将它们粘贴在纸板上,制作成几何形状的拼图,让孩子们进行拼图游戏。

2. 几何形状的彩绘:让孩子们在折叠好的几何形状上进行彩绘,发挥创造力,让形状更加生动有趣。

3. 几何形状的探索: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和识别不同的几何形状,激发他们对几何学。

初中数学折叠翻转教案

初中数学折叠翻转教案

初中数学折叠翻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折叠与翻转的概念,掌握折叠与翻转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折叠与翻转的定义及基本方法。

2. 折叠与翻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折叠与翻转的概念、基本方法。

2. 难点:折叠与翻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叠与翻转现象,如衣服的折叠、翻转的魔方等,引发学生对折叠与翻转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1) 折叠与翻转的定义:折叠是将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使得对折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

翻转是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使得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完全重合。

(2) 折叠与翻转的基本方法:讲解如何进行折叠与翻转,以及折叠与翻转的注意事项。

3. 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折叠与翻转,观察折叠与翻转前后的变化,加深对折叠与翻转的理解。

4. 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如折纸、制作立体图形等,讲解折叠与翻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有关折叠与翻转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折叠与翻转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折叠与翻转的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 鼓励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适当增加练习量,巩固所学知识。

5. 注重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折叠图形教案

初中数学折叠图形教案

初中数学折叠图形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折叠图形的概念和性质;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折叠图形的概念和性质;2. 折叠图形的分类和特点;3. 折叠图形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折叠现象,如折纸、折衣服等,引导学生关注折叠图形;2. 提问:你们对这些折叠现象有什么观察和发现?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折叠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如折痕、对折线等;2. 讲解折叠图形的分类和特点,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3. 通过实物演示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折叠图形的特点。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折叠图形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和思路,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3.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析。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折叠图形的知识进行解决;2. 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 各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折叠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折叠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折叠图形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折叠图形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折叠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折叠图形问题,但在解决较复杂问题时,仍需加强思考和交流。

在拓展与应用环节,学生能够将折叠图形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布简单折叠教案

幼儿布简单折叠教案

幼儿布简单折叠教案折纸是一项有趣且富有创造力的手工艺活动,适合幼儿进行。

通过折纸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适用于幼儿的简单折叠教案。

教案概述:主题:幼儿布简单折叠目标年龄:3-4岁教学时间:30分钟材料准备:彩色布、剪刀、颜料笔、胶水教学步骤:1. 准备材料: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块彩色布和剪刀。

2. 引导幼儿观察布的颜色和纹理,让他们用颜料笔在布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3. 鼓励幼儿把布对折,然后用剪刀沿边缘剪出一个简单的形状,例如心形、星形或方形。

4. 引导幼儿用剩余的布块再次对折,然后再次剪出一个形状,形状可以与第一个形状相同或不同。

5. 鼓励幼儿将两个形状重叠并固定在一起,可以使用胶水或者简单的线缝合。

6. 鼓励幼儿用剩余的布块继续折叠和剪切,制作更多的形状,然后将它们添加到之前的作品中。

7. 让幼儿观察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用想象力来解释它的用途和意义。

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的集中注意力和耐心。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使用不同颜色和纹理的布来制作更多的形状和图案。

2. 引导幼儿制作一个简单的布袋,可以用来存放小玩具或珠子。

3. 鼓励幼儿用折纸技巧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物或植物,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和故事创作。

4. 组织幼儿之间的合作活动,让他们一起制作一个大型的布艺作品,展示在幼儿园或家长会上。

通过这个简单折叠教案,幼儿可以在玩耍的同时培养各种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对布的折叠和图案设计充满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探索和表达。

希望通过这个简单的手工艺活动,幼儿可以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艺。

圆形纸折叠教学设计方案

圆形纸折叠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圆形纸折叠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掌握圆形纸折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圆形纸折叠作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2)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圆形纸折叠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圆形纸折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简单圆形纸折叠作品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精美的圆形纸折叠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的吗?”引发学生对圆形纸折叠的兴趣。

2. 新课讲授(1)讲解圆形纸折叠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如折痕、对折、翻转等。

(2)演示圆形纸折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3)介绍几种简单的圆形纸折叠作品,如纸鹤、纸扇、纸灯笼等。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圆形纸和剪刀。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按照所学步骤和方法,独立完成圆形纸折叠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圆形纸折叠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圆形纸折叠的更多可能性,创作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观察、提问、作品展示等。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圆形纸折叠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审美能力。

3. 评价标准:(1)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圆形纸折叠作品。

(2)作品具有创意,具有一定的美观度。

《折叠》教学设计-于都天润实验学校-曾令华

《折叠》教学设计-于都天润实验学校-曾令华

《折叠》教学设计方案赣州市于都县天润实验学校曾令华 342300【课题】《折叠》【教学内容】《折叠》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该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能再次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在想象中折叠与展开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折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的立体图,体会并能正确阐述平面展开图与其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3.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和严谨细致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能描述折叠的过程,感悟折叠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卡纸制作的教/学具图片。

【教学思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基于此,本课我着力创设“想一想,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全方位观察思考,在观察、判断、想象、操作、验证中获得新知,学会用数学语言有序、清楚地表达想象的过程及结果,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空间几何学习打造成一个学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验过程,使图形的转换学习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过程。

同时,我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教学之中,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利用课件的直观、形象为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顺利用“脑”折叠出立体图形提供必要的联结支撑,促使学生在丰富的空间思维体操活动中说、做、学,并借助信息技术的归纳、分析、整理等思维工具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平面图与立体图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折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抽象的空间观念,“图形与几何”的核心是发展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发展其中就包含:能进行几何体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六年级劳动课《衣物折叠》教学设计

六年级劳动课《衣物折叠》教学设计

六年级劳动课《衣物折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衣物折叠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学会折叠不同类型的衣物,如T恤、衬衫、裤子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和尊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独立的品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难点重点衣物折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难点不同类型衣物的折叠方法和折叠后的美观度。

2.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衣物折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讲解讲解衣物折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折叠的步骤、注意事项等。

示范老师或学生代表进行衣物折叠的示范,展示如何折叠不同类型的衣物。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折叠不同类型的衣物,老师巡回指导。

总结对学生的折叠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指出优点和改进之处。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评价法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折叠成果,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价。

同时,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态度和合作精神,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资源教具衣物、折叠板、剪刀等。

教材《衣物折叠技巧》教材或相关教学材料。

五、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衣物折叠的实践,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进行分享,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content}。

初中折叠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折叠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折叠问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折叠问题的概念,掌握折叠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折叠问题的定义及分类2. 折叠问题的解题方法3. 实际问题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折叠问题的解题方法。

2. 难点:对折叠问题的空间想象力及实际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叠现象,如折纸、折叠衣物的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折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折叠问题的定义及分类,让学生初步了解折叠问题。

3. 教学实践:a. 讲解折叠问题的解题方法,如画图、列式等。

b.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c.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折叠问题。

4. 拓展延伸:通过展示一些复杂的折叠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折叠问题的解题方法及实际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折叠问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及问题解决能力。

2. 练习反馈: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折叠问题的掌握程度。

3. 课后访谈: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折叠问题的认识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折叠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提升自己。

活动课堂教学——展开与折叠游戏教案二

活动课堂教学——展开与折叠游戏教案二

活动课堂教学——展开与折叠游戏教案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已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活动课堂教学则成为了当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展开与折叠游戏是一种活动课堂教学的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展开与折叠游戏教案二对于教学的优势以及应用方法。

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运用折叠方法对于图形作出不同的变换。

(2)能够在进行折叠练习时,加强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张折纸图形或者一个折纸模型,让学生猜测下一步的折叠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图形的折叠练习。

可以采用一次性发放图片或者一张折纸,让学生参照样本进行折叠。

折叠练习结束后,每个学生需要将折叠的作品展示给教师和同学,让大家进行交流和讨论。

(3)归纳总结环节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归纳折叠游戏的规律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记忆和固化。

二、教学优势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动课堂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展开与折叠游戏则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展开与折叠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思考和探索,这种亲身感受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增强学生的表现欲展开与折叠游戏需要每个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表现欲和自信心。

因为每个学生的折叠作品都是不同的,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学生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作品,还有自己的思考和成果。

3.深度挖掘空间想象能力在展开与折叠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空间图形的折叠变换,这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是很好的强化和练习。

同时,折叠过程也能不断加深学生对于图形和空间的认识。

三、教学应用方法1.学生自主完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提供一些学习资源,比如折纸的图片或者视频教材。

初中语文折叠问题教案

初中语文折叠问题教案

初中语文折叠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折叠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培养学生解决折叠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折叠问题的定义和分类;2. 折叠问题的解决方法;3. 实际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折叠问题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解决方法;2. 难点:折叠问题的灵活运用和实际案例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折叠问题案例及解决方案;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入折叠问题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基本概念:教师讲解折叠问题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折叠问题的基本特点。

3. 分类讲解:教师讲解折叠问题的分类,包括线性折叠、面性折叠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折叠问题。

4.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折叠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画图法、方程法、逆向思维法等,让学生掌握解决折叠问题的技巧。

5. 实际案例分析:教师给出几个实际的折叠问题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

6. 动手实践:教师给出一个折叠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性。

7. 总结: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折叠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道折叠问题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折叠问题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解决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折叠问题的基本知识。

在实际案例分析和动手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参与,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折叠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此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折叠问题的基本知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用技能课《衣物折叠》教案

实用技能课《衣物折叠》教案

实用技能课《衣物折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实用技能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正确的衣物折叠技巧,培养整洁有序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1. 衣物折叠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 T恤衫、裤子、衬衫等常见衣物的折叠方法。

2.2 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正确的衣物折叠方法;2. 实践练习:学生进行衣物折叠练习,教师逐个指导纠正。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衣物折叠的重要性和好处,引起学生的兴趣。

3.2 讲解衣物折叠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教师通过示范法,向学生展示衣物折叠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包括:- 衣物折叠时要保持整洁、平整;- 折叠时要注意衣物的边缘对齐;- 折叠完毕后要使衣物具有较小的体积。

3.3 演示常见衣物的折叠方法教师选择几种常见的衣物,如T恤衫、裤子、衬衫等,向学生演示正确的折叠方法,并解释每个步骤的关键点。

3.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依次进行衣物折叠的练习。

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折叠方法。

3.5 小结和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正确折叠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折叠的衣物,并相互评价。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折叠技巧是否正确;- 学生能否准确地描述衣物折叠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五、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用技能,可以开设其他相关的实用技能课程,如餐桌礼仪、家居清洁等,培养学生更多的生活技能。

六、教学资源- 衣物样本:T恤衫、裤子、衬衫等- 教学投影仪- 教学PPT以上是《衣物折叠》实用技能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衣物折叠技巧,培养整洁有序的生活习惯。

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展开和折叠(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一些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一些立体图形可展开成平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2)、由观察、折叠等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3)、了解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能由侧面展开图想象出棱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归纳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表达,合作交流感受数学活动的生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特征,能感受到研究空间问题的思维方法。

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图形可以折叠成棱柱。

三、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四、教具准备:圆锥冰淇淋筒、长方形纸、供折叠用平面图形若干棱柱实物、胶纸。

五、教学过程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演示:⑴将圆锥形的冰淇淋筒沿一虚线剪开展成一平面的扇形。

⑵将长方形纸折叠数次围成棱柱的侧面。

Ⅱ.探究新课问题:如何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以上活动?能否用语言归纳以上活动中你的感受?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活动,并能主动说出“展开”和“折叠”。

同座交流感受并能大胆表达。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Ⅲ.做一做1、图示的平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棱柱?学生动手操作。

图一图二2、由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

3、演示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棱柱。

4、观察理解归纳。

(1)、棱柱的有关概念: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都叫棱,其中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侧棱。

(2)、棱柱的特征:①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②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图形,且都是多边形;③棱柱的侧面都是长方形。

(3)、棱柱的分类: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它们的底面分别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四棱柱。

(4)、棱柱中各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一个n棱柱(n≥3且n为正整数)有2n个顶点,3n条棱,(n+2)个面(两个底面和n个侧面),且顶点数+面数-棱数=2.5、学生在自己的模型上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初中纸张折叠教案设计

初中纸张折叠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初中纸张折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纸张折叠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纸张折叠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纸张折叠的常见类型和应用。

3. 纸张折叠的创作方法和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纸张折叠的基本技巧和常见类型。

2. 教学难点:纸张折叠的创作方法和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纸张折叠的相关资料和示例。

2. 学生准备:纸张、剪刀、尺子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纸张折叠的作品,引发学生对纸张折叠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本技巧学习:教师讲解纸张折叠的基本技巧,如折叠线、折叠角、折叠片等,并示范操作。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掌握基本技巧。

3. 常见类型学习:教师介绍纸张折叠的常见类型,如飞机、船、盒子等,并展示示例。

学生观察并尝试折叠相应的类型。

4. 创作方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纸张折叠的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通过实践,学会将纸张折叠成自己设计的形状。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纸张折叠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作品。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和指导,提出改进的建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纸张折叠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基本技巧和常见类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了作品。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纸张折叠的创作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指导和练习。

折叠教学设计

折叠教学设计

折叠教学设计折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正方体的盒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正方体展开成6个面和把6个面折叠成正方体。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二、课堂练习:1、学生做课本17页第1题。

教师把正方体盒子6个面分别按照题目中的要求标上1、2、3、4、5、6个数字,让学生找一找每个数字相对的面哪一个?2、学生做课本17页第2题。

让学生把长方体盒子的6个面展开标上数字,然后找出每个数字所对应的面上是多少?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展开与折叠每个面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是多少。

折叠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明确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体会参考资料的数学思想。

3、提高合作意识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课前准备:课件,相关图形的展开图教学过程:一、观察折叠、情境导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三棱柱展开图)展开你的想象,谁能一下子就说出它能折成什么立体图形?2、课件演示3、揭示课题:有趣的折叠二、探究折叠奥妙1、想一想。

出示教科书第78页的图形,想象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后的形状像什么?2、动手操作将教材附页3图1剪下来。

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操作后汇报。

劳动教育《折叠春联纸》教学设计

劳动教育《折叠春联纸》教学设计

劳动教育《折叠春联纸》教学设计折叠春联纸教学设计
折叠春联纸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它是一种用纸折叠而成的春联,可以用来装饰家居,也可以用来表达祝福。

折叠春联纸的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介绍折叠春联纸的文化背景。

在这一步,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折叠春联纸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折叠春联纸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步,教授折叠春联纸的技巧。

在这一步,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折叠春联纸的技巧,让学生学会折叠春联纸,并能够熟练掌握折叠春联纸的技巧。

第三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折叠春联纸。

在这一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折叠春联纸,让学生体会到折叠春联纸的乐趣,并能够更好地学习折叠春联纸的技巧。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折叠春联纸的文化背景,学会折叠春联纸的技巧,并能够自己动手制作折叠春联纸,体会折叠春联纸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明确预习任务。
归纳方法,强化运用。
为后学做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导活动
主体活动
作用简述
一、创设情景
激趣揭题
1.出示立体小房模型,问:你觉得它像什么?你们想制作这样的房子吗?
2.引入并板书课题:
折叠
1.观察回答。
2.齐读课题。
实物激趣,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3.出示P38的房子展开图,引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想一想,画一画:要在这个房开一扇天窗和一扇门,你觉得应话画在哪里?
三、反馈矫正
落实双基
8.出示P39练一练第1题。
9.指导完成P39练一练第2~4题。
8.独立完成。
9.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桌讨论,交流订正。
巩固强化新知,发展空间观念。
四、小结评价
布置预习
10.引导小结:
同学们,你知道做一个立体图形的步骤了吗?
11.布置预习:
P42的体积与容积
10.小组回顾,交流汇报。
5.指导学生利用附页3的图1剪下来,动手做房子。
6.引导交流,做出评价。
7.试一试:这个小仓库的底面积为 平方厘米。
3.仔细观察,交流发现。
4.小组讨论,动手画一画。
5.动手操作,标上自己设计的天窗和门。
6.小组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7.观察思考,计算。
多元化学习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折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40页“折叠”。
教学目标:
1.经历展开与折叠2.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立体图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能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等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