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一世界(浙江省)
一斑可窥全豹
弃未来, 不放弃我的一枝一叶一世界。
[ 点评 】
术和 自身品格 的磨炼。
如今梦想就在不远处招手 。我 即将放 飞 自己。 自由的天空中翱翔。 在 回顾 以往 的 点 点 滴 滴 令 我 想 起 一 句话 : “ 我痛苦着但也快 乐着。” 带给我这能够留下
剪影的梦想的正是父亲的启发与鼓励 ,以及 自己的不放弃的坚持。
美丽的风景画 , 一幅幅生动的图片, 一幕幕形
象的舞 台剧 , 这些一直存在 于记忆深处。
并没有选择 用绘 画的方式来留住这些美
好, 最后我选择 的是摄影 。随着时间的流逝 ,
科 学技术的进 步,摄影 艺术也不再如 以往那
样 … …
彩 ,现在 的剪影与幼 时的印迹一张张重叠交 错, 有相似之处 , 有不 同的特 色, 也 它们都是
我的全部故事和世 界;最后将两者叠加 ,现 “
从 小到大,父亲每一年都会为我 留下许 多在这一年里发 生的事情 的留影。有哭 , 有 笑, 美丽的 , 有 也有普通的。这些都是我的故
事, 不管精彩 与否, 它们是 我的一枝 一叶 , 从
而组成 了我这 个 小小世界 。
在的剪影与幼时的印迹一张张重叠交错 ”共 , 同组合成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考生很善于“ 一粒沙里见世 界 , 半瓣花上
浙江省 20 年高考作文的话题 “ 05 一枝一
叶一 世界” 由唐诗 、 宋词名句引 出, 话题既有
诗意的描述 , 又有哲理的蕴蓄 , 审题上有较大
的难度。 这位考生审题得 当, 精心构思此文 。 由梦
想落笔 ,写出 自己曾经为梦想而付 出的艰辛
和获得的快乐 ; 接着写父亲给我的留影 , 那是
自我现实表现(精选多篇)
自我现实表现(精选多篇)第一篇:现实表现自我鉴定现实表现自我鉴定勤于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一是注重政治修养的提高,现实表现自我鉴定。
**同志始终坚持按照一个宣传干部应有的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重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领悟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的精神实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增强政治素养,丰厚理论基础,增强了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使自己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二是坚持业务学习。
按照新时期党对宣传干部的新要求,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积极探索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和新方法;学习了法律、金融、管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理论知识,进一步拓宽视野,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
三是坚持在实践中学习。
能够把学到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用于指导宣传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实践,把上级要求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能够出色地完成组织上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2、勇于创新,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几年来,**同志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积极主动,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一是在抓学习上,在全县宣传文化系统组织开展了以培养“精业务、懂经济、知法律、能策划、会管理”为目标的“争做学习型宣传干部活动,制定了学习规划和制度,阐述“学习型宣传干部”新的内涵。
采取自研自读学、专题辅导学、调查研究学、加压紧逼学和调查研究学的办法,通过精学、精读、精练等措施,全面提高了宣传干部的自身综合素质。
共向宣传干部推荐《新时期宣传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读本》和《科学发展观》等自学读本14个,组织学习了“十七大报告”等报刊上发表的重要文章24篇,举办专题辅导56次;围绕三大文明建设,每年给宣传文化干部确定一个熟悉的产业、联系的乡镇和村屯,落实一个调研题目,宣传部16名宣传干部熟知全县16个具有一定规模产业的基本情况,在全县93个村中的56个建立了联系点,共撰写调查报告80篇,有26个在上级报刊上发表或交流,自我鉴定《现实表现自我鉴定》。
《红楼梦》与高考作文
•
• •
•
她痛苦地闭上双眼,想起小时候父母的教诲。封建礼教扼杀了她的天性,她不惜一切 追求荣华富贵,她得到了,然而她又失去了。她不甘心,她的爱情建立在金钱的基础 上,她甚至间接逼死了疼爱的林妹妹。一切那么顺其自然,却又惹人心伤。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碧空中远远传来林妹妹的声音。 宝钗吃惊地四望。难道幻觉吗?她再次坐下。如今她已无牵无挂,儿子事业有成。 可她有无限的悔恨,到底她得到了什么?难道她也不过是贾家传宗接代的工具?想到 这,她又忿恨了:为什么要她活在这个朝代,没有亲情,没有爱情。腐朽的王朝在堕 落,儿子?她又惨笑。 急走几步,她忽然明白林妹妹当初的无奈。都是这个腐朽的王朝。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伴着惨淡的哀鸣,一阵水花溅起,一缕香魂随即消逝。 世人皆怪太圆滑, 哪知身世多浮沉。 香魂一断辞世去, 只怨朝代太腐朽。 【点评】 这是一篇精彩的故事新编。既是新编,自然无须拘泥于原书情节,但却也不能任意 为之,违背人物形象的原有的个性特点。《红楼梦》“千红一窟,万艳同悲”,故事 情节可以新编,但原著悲剧的基调却是不能丢掉的。薛宝钗是书中的悲剧人物,是封 建礼教的牺牲品,在新编时就不能将她塑造成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新新女性形象。但 在阅卷时,笔者却看到了不少写摩登少女薛宝钗的网络奇遇、QQ情缘、从商经历等, 这实际上是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误解,也是对作文创新的误解。本文的成功便是 扣紧了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创造性地虚构了“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的悲剧情 节,将批判的矛头指向腐朽的朝代。这既是对原著的尊重,也是对原著创造性的再创 作。文章以文末“世人皆怪太圆滑,哪知身世多浮沉。香魂一断辞世去,只怨朝代太 腐朽”一诗为纲,着力刻画了薛宝钗悔恨、哀怨、孤寂、无奈的痛苦心理,为薛宝钗 魂断大观园的悲剧做好铺垫,从而揭示了悲剧的 必然性以及悲剧背后的根本原因。这才是真正成功的故事新编。
朝着智性和理性的高地继续挺进——漫谈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及其他
续貂 地说 上几句纯个人的感受 , 计不会有 人怒 目, 估 自然
也 不会有人侧 耳 。 由于笔者 孤陋寡 闻 , 对于 四海之 内 、 九 州之 上今年出现的高考作文题知之甚少 ,故还是 画地 为
牢, 仅就 我省 的作 文命题 、 考场作文 以及复 习备考等 “ 漫
谈” 胡侃一下 , 祈教于诸 同仁方家 。
思索事物 、 活 、 界和生命等 。 生 世 唯其 如此 , 以为 “ 着 我 朝 智性和理性的高地继续挺进 ”便是今年我省作文命 题的
基本风格 。 这样 的命题理念显得非 常可贵 。 因为 它不但体 现 了高 中语文新课标关于写作要 “ 培育科学 理性精神 ” 的
考作文题亮相 后 , 又是一阵阵此起彼伏 的议论之声 , 正面
,
要考生以同学的身份 , 写一封 回信 。 当然 , 一年是材 那
料作 文 , 写一封 回信也是文体 的限制 , 如果从当今话题作 文开放 的理念来设计 , 以去除文体限制 , 可 就让考生谈谈 自己的理解 。 这样 , 关键就看考 生要对 同学 及同学的父母
发学 生内在的写作需要 ,只有 写作需要才能驱动写作 内
似乎 充满 着说 不尽的玄机和变数。因而不但人人可 以评 说, 而且谁说 的都不算数 , 于是话语 和言说 就肯定 多 了。 在这 么一个众说 纷纭的大背景下 ,笔者接 过话茬再狗尾 无所 息” 的开导理解 为生命 的层 面 , 似乎是成立 的 。 但是 当这段师生对话作 为话题 出现时,命题者 已经作 了一定 的“ 技术处理” 即将 “ , 愿有所息 ” 转换成 “ 生有所息” 原来 , 的“ ” 愿 显然 是子 贡之“ ” 是个体 的具 体 的“ 。 愿 , 愿” 是因 “ 于学” 倦 而产生 的“ 。 愿” 而将 “ ” 愿 改为“ ” , 生 后 含意与境 界便 放大和提升 了 , 个“ 跟孔 子所说 的“ ” 量齐 这 生” 生 等 观 了。 既可以彼此都看成“ 活” 生 的层面 , 可以两者均视 也 为“ 生命” 的层 面。 仅此 而言 , 话题本身没有 问题 。 依笔 者之见 , 今年我省的作文命题 , 延续 了前 两年的 基本思路 , “ 文素养与发 展” 一枝一叶一世 界” 从 人 到“ 再 到“ 有所息/ 生 生无所息 ”均体 现 了一种稳 实的 “ , 智性 ” 意 念和理性精神 ,旨在引导考生运用 自己的智慧去认 识和
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
”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
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电脑阅卷给作文的启示本人参加了2005年的高考阅卷,一个星期的阅卷工作令人难忘,用两个字形容:累、紧。
“累”的是浙江省第一次采用电脑阅卷,许多人因为计算机的长时间辐射,脸上长了小痘痘,又痒又痛,且感觉困乏得很。
“紧”的是因第一次上电脑阅卷,许多规则让人一时间适应不了,故时间上被耽误了。
因为这一星期的电脑阅卷经历,本人对老师平时的作文教学就有了几点浅显的思考。
一、要消除侥幸心理与怨天尤人的想法。
侥幸心理是指有些考生的抄袭行为,怨天尤人是指往年改卷留下来的负面影响在学生中造成的不正常心理现象。
不是有媒体披露过几秒钟决定一个考生作文命运的不好事情吗?有些学生就认为高考作文阅卷反正极不公平,那就凑合着过,平时花极少时间考试时拿个平均分就是大好的事情。
电脑阅卷极大地减少了以往阅卷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因素。
首先,一张试卷最少得经过两个人批改,且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知道对方打的分数。
如果两个人的分数差在7分以内,两个人的平均分就是该生的最后分数;分数差超出了7分,电脑会自动地把试卷转入第三批,由第三个人阅卷。
如果第二人与第三人的分数差没有超出7分,三个人的平均分就是最终分数:如果三人的分数差均超出了7分,那么试卷就转到了本小组的组长手里,由组长予以定夺。
一篇《是尘埃也是宇宙》经历了如下的命运:一评45分,二评59分,三评42分,组长60分。
组长的60分是大家商量的结果,因为满分作文还需经得起作文阅卷大组长挑剔的眼光。
其次,每个阅卷者都需经受得起电脑的抽查。
2009浙江卷_高三作文
200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凸显人文精神,倡导真情实感200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道作文题的出现,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它宣告了浙江省高考作文一直以来沿用的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时代的终结,开创了材料作文的新局面。
一、诗意哲理并举200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以一段歌词作为主材料,这在以往的高考作文命题中是极为罕见的。
歌词的题目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其内涵也就是主旨。
诗意与哲理并举,是浙江卷作文命题的一贯风格,它从不同角度延续着文化大省的命题走向。
诗意的命题本身就具有耐人寻味的文学魅力,重视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注重理性思维,在诗意的命题下蕴藏思维的内核要求。
二、体现人文关怀自从2004年单独命题以来,浙江省的高考作文命题自始至终都沿着弘扬人文的道路前行。
2004年的“人文素养和发展”直接呼唤人文精神,推崇人文素养,但却比较空泛,有口号化倾向,过于急功近利;2005年的“一枝一叶一世界”坚持人文素养不放,同时还注意到具体的方法,命题富有灵气和诗意;2006年的“生有所息/生无所息”以更加务实的姿态,呼唤人文;2007年的“行走在消逝中”不但继承了上两年命题的诗意和哲理,而且进一步加强了思辨的内涵;2008年的“感受乡村”或“触摸城市”,既保持了浙江省语文卷重视人文性的传统,又避免了过于“虚化”,强调人文精神与现实关怀的统一。
2021浙江省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题目背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近年来,浙江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此背景下,浙江省公务员面试题目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展开,旨在考察考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理解以及在基层工作中如何践行这一理念。
二、题目解析1. 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绿水青山”指的是生态环境,强调生态环境的优美和可持续发展。
(2)“金山银山”指的是经济发展,强调经济发展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即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基层工作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基层干部要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
基层干部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居民环保意识。
基层干部要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居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4)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文明格局。
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的全民参与。
三、答题思路1. 表态:明确表示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2. 分析:从理论层面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意义,结合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分析践行这一理念的现实需求。
3. 实践:结合自身岗位和基层工作实际,提出具体措施,阐述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4. 总结:重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性,表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四、参考答案(一)表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高考语文历年作文题目00年-18
浙江高考语文历年作文题目00年-182000年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001年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
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2年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
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
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
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
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
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
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003年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历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 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套作。
2021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 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 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 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套作。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 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0年】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 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 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 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2008高考浙江作文题目: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的栖息的空间;都市 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 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 感触和期望”。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 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自己或身边 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情感,也可阐明你的思 想观点。 注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 不得抄袭。
2007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的童 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 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 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 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 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 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 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 观点。
写作不可略的两大要素智性和理性
写作不可略的两大要素:智性和理性与往年一样,关于今年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的评说也很多,无论命题的形式还是命题的内容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尽管高考作文命题的意义往往表现为即时性和历时性的有机统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实践验证方能作出判别,孤立地就题目论题目的即兴式反应,实在难以作出正确的评价。
但是不少有识之士提出,高考作文命题要注重智性和理性要素,则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什么是“智性”?目前似乎也没有确切的定义,通常指的是智慧(知识)和认知(见解)。
而理性就是思辨、推理、判断等。
应该说,高考作文一直是比较重视和强调理性的,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的“材料作文”,由于对主题、文体等的规定和限制,故要求作文体现出较高的理性。
自话题作文兴起后,主题拓宽了,文体淡化了,尤其是“编写故事”“合理想象”等感性表述也符合命题要求,因而理性因素大大减弱了,智性因素自然也不是特别重要了。
然而我们发现,即使是“编写故事”式的感性作品,如果掏空了理性的因素,也不可能成为佳作。
当年那篇轰动全国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其实它的成功主要不在于精巧的“编写”,而在于“故事”中蕴涵着很多的理性因素和情感渲染。
作为21世纪的高中学生,应当具有一定理性思辨和逻辑推理能力,这既是《课标》明确提出的教学目标,也是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至于智性因素就更不可缺少。
一个人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智慧,不能从感性材料和事物观象中认识内在本质,或对是非曲直无法作出科学合理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这绝对不符合时代发展所需人才的起码标准。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中明显倾斜于感性的不多,即使像天津卷的“留给明天”、江西卷的“脸”等,也并不限制智性和理性的发挥。
而绝大多数作文题,像全国卷的“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位置和价值”“忘记和铭记”,湖南卷的“跑的体验”,浙江卷的“一枝一叶一世界”,山东卷的“双赢的智慧”,北京卷的“说‘安’”,上海卷的三则材料等,都注意并突出了智性和理性。
浙江历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上世纪 70 年月1977 年1977 年,中止了十余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此次不一样平常的考试,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
那年高考是分省考试,浙江的作文题目是《路》。
1978 年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缩写成一篇五百至六百字的短文。
1979 年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上世纪 80 年月1980 年写读后有感,读《画蛋》有感( 达?芬奇故事 ) 。
1981 年认真阅读《毁树简单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有感。
1982 年《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 年依据漫画《这下边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写一段300 字之内说明文字 ; 写一篇谈论文, 800 字之内。
1984 年有的同学说:“每逢写作文,自己经常感觉无言以对,只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假造一些资料。
”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阅讲评,可是学生常常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升不快。
”针对上边两段话所反应的状况,联系自己和四周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 800字左右的谈论文,题目自定。
1985 年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天报》编写部写一封信,反应状况、申述原因、号召赶快解决( 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 问题。
1986 年《树木 ?丛林?天气》,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存心义的话题,发布自己的看法,全文许多于600 字。
1987 年1.依据供给的资料写一篇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2.联合资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 400 至 600 字之间。
1988 年《习惯》,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许多于600 字。
1989 年你的好朋友是某要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想发奋报某要点大学历史系,班主任、父亲母亲各抒己见。
他为此感觉疑惑、烦恼,他写了一封信,想听你的建议,你给他写封回信。
上世纪 90 年月1990 年母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母,“ 里不好,每花下都有刺” ; 此外一个女儿告母,“ 里真好,每个刺上边都有花”。
高考作文的结与解
高考作文的结与解高考制度设立近70年来,作文题历经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等形式的变迁,题目在开放和限制之间闪转腾挪。
但不变的是,考场上每年都会生产大量矫揉造作、词藻堆砌,没有真情实感,“假大空”的套话作文。
早在2012年,时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北京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北大中文系教授漆永祥就将这样的考场文称为“高考体”,多次痛陈如此作文的弊端并呼吁改革,但时至今日,“高考体”依旧泛滥。
套路和反套路的攻防战在1952年高考制度設立后的前14年里,高考作文以考查记叙文为主,题材多与政治形势紧密相关,如《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说不怕鬼》《“五一”劳动节日记》等。
改革开放后,高考作文转向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探讨,基本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以写议论文居多,并且还出现一大一小两道作文题,包括写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信。
1990年代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下,高考作文更关注个人思想品质,例如对助人为乐、坚韧等命题的讨论。
从1997年底开始,一场持续了一年多的语文教育问题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涉及教学、考试僵化、应试化严重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1999年,高考作文迎来重大变化,一种新的作文类型——话题作文横空出世,即给定一个话题,考生可以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比起命题作文,写作空间更大。
当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内容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自此,话题作文开始一统江湖,2004年,全国多省份可自主命题的情况下,15道作文题中,有14道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数量达到顶峰。
话题作文设置的本意是为了让考生能创造性思考,文体不限更是便于其尽情展示自我,但过于宽泛的命题要求使考生有了套作的可能。
倪江是杭州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浙江省特级语文教师、正高级教师。
从1990年代迄今,参与过多次高考作文阅卷。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话题作文出现后,考生们会选择背诵段落或整篇作文以应对考试,紧接着,又发展成为运用三五个古代名人事例拼接组装作文。
题眼·文眼·情眼——捕捉文本解读的最佳突破口
正如雕 刻 , 从何处下手 , 第 一刀至关 重要 ; 又如庖 丁解牛 , 找 准 那些“ 善人们 ” 冷漠无情的 内心也表露无遗 。就是在这样 的环 路、 教师教路和谐统一 , 师生一起享 受预设的精彩和生成 的美 丽, 从而引导学生 自主、 合作 、 探究地学 习。 那么 , 我们该从 哪里 突破 呢? 题有 “ 题眼” , 文有“ 文 眼” , 情
它们 大多揭示 了主 旨, 突出了 中心 , 交代 了行文线 索 , 标明 了 体裁 , 是一 篇文 章的神经 中枢和信息节点 , 具 有发 散和贯通全
文 的作用 。从这些地方人手 , 便于整体感知 , 便 于把握文章 的 核心 , 较快地接 近教学 目标 , 删繁就简 , 摒弃冗长 。
一
的内核。
关键性词句 。它是窥视主题 的窗 口, 理 清全 文脉 络的筋节 , 掌 握文 章各部分相互联系 的关键 。清代学者刘熙载说过 : “ 揭全
文之 旨, 或 在篇首 , 或在篇 中, 或在篇末 。在篇首则 后者必顾
从人物 、 情节 、 环境 人手 , 但这样 略显单 一 、 无 味。我们 可不 可
、
紧扣“ 题眼”
“ 题 眼” , 即标题 中的重点词 。 它在很大程度上 是我们把握
主 旨的“ 金钥匙 ” 。 文本解读时 , 应该将它作为最好 的突破 口之
一
二、 捕捉“ 文眼”
“ 文眼 ” , 即文章中最能揭示 主 旨, 升华意 境 , 涵 盖 内容 的
,
以此紧扣文 章主 旨, 顺 利地进行 深层次 的阅读 , 直达文 章 《 一滴 眼泪换一滴水》 , 作 为一 篇小说 , 我们在解读 时往 往
开始 寻找答案 。 文本 中的一句话 引起 了我 的注意 , “ 这时 , 人们 看见 他那 一直 干燥 如焚的独 眼里 , 滚 出了一 大颗眼泪 , 沿着那 长时间被失望弄皱 了的难 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 。这也许是那 不幸 的人生平第一次流 出的1 1 I  ̄ T H。 ” 看来 这一滴 “ 眼泪 ” 非 同寻 常, 他( 伽西莫多 ) 是 一个 怎样 的人 ?谁让他流泪了?是什么原 也应将之当做最佳 突破 口之一 。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篇一高考结束已有些日子,但是回升依旧缠绕在耳旁,特别是高考作文,网络也好,报纸也好,个性签名也好,等等无一不在说这个话题。
高考那天中午,因为我个人特殊原因,不可以上网,我就在关注电视,看了电视,说浙江省的作文题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我就想起了我们当时的作文题是《一枝一叶一世界》,当时我们热门于小故事大道理吧,所以出卷的考试就给我们出了这道题目。
呵呵,这也是我后来自己想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这样。
而今年的高考作文是这个,我当时不知道为什么,也没有看过报纸上的热门议点,(因为身体原因在家休息)中午时分,我上手机QQ看了朋友们的个性签名才发现:大家都看过。
我当时就在想:是讲些什么呢?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要考生提炼出什么信息呢?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转,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我还是没有细细的去读这篇文章。
直到今早,我才读到这篇文章,就突然想说些什么的冲动。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讲述的是一个平凡家庭出生的女孩的理想。
鼓掌大家想到了都是英雄,我们会为英雄鼓掌,而此文的小主人公却说自己不想成为英雄,想成为路边为英雄鼓掌的平凡人。
一个12岁的小孩,她是懵懂的孩子,可是,她却表达了大部分孩子的心声。
在她们的心里,各种学习的压力,各种培训的累人,剥夺了她们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使得她们浸泡在无止息的题目和学习中,她们才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即使说出来了,被大人拨回来的是:我们都是为你好,你现在还不懂,以后你会谢谢我的。
就这样,孩子就要忍受一切去面对。
不管自己是处于什么目的,她们为了不违背父母的意愿,还是会去完成任务的去打发掉时间。
但是又有哪位家长会去问:孩子,你今天快乐吗?高兴吗?而是问:孩子,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而孩子的回答是:就这样啊!你无聊不无聊啊,说了你也不懂!有些就直接不回答。
孩子的脸上却是乌云密布。
曾经也试问过我们的孩子,孩子你们长大了要干什么?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做老板赚钱呗!你们想要当什么?大部分都不知道,有的就坐在那里傻笑,我只能说,现在的社会,我们教育到底怎么样?谁也说不准,谁也不好评价!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作文篇二今年已入了三月了。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浙江文化和旅游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浙江文化和旅游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3.10.23•【文号】文旅政法发〔2023〕115号•【施行日期】2023.10.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旅游其他规定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浙江文化和旅游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的通知文旅政法发〔2023〕1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
文件印发以来,浙江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加强任务台账管理,组建专家咨询团队,深化理论实践探索,打造标志性成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为落实全国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现场会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浙江省深入调研梳理,总结提炼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质量效益、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区域差距五个方面6条典型经验做法。
各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以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结合当地实际,深化交流学习和推广运用,努力开创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工作新局面。
有关落实情况请及时报送文化和旅游部。
特此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10月23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枝一叶一世界(浙江省)
中国精选作文网(T262)网友原创文章 > 高考精选作文
小时看通俗小说,得道之士比如吕洞宾之流出场,常吟两句定场诗曰: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后来知道,他的诗中便有“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的句子。
若是佛门的高僧,则常吟: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乾坤。
气魄大得紧。
小时懵懂,理解为高僧仙长法力高强,能把世界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一粒沙子上。
好比《西游记》里的小妖,真的认为孙行者那只葫芦能装天,心里羡慕煞。
这是我所作出的最原始的解读。
后来学唯物主义,有过念头:是不是说,世界这棵大树,是数不清的枝叶构成的?一枝一叶虽然渺小,但共同构成了大千世界。
——这话虽不错,但这是另一个道理。
一枝一叶一世界,和“一粒粟中藏世界”,是异曲同工,是谈“藏”,而不是构建。
“藏”字当做蕴藏解,隐着“包容”的意思。
庄子说,蜗牛角上有两个国家争斗不休;胡司令唱: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 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俩国家之于蜗角,胡传奎之于水缸,才叫作藏。
佛说的更明确:纳大千于一芥子。
一个米粒大的地方,能够包容一个完整的世界。
要从物质角度去理解,很简单:这不可能。
要包容整个世界,就得一个地球。
一片树叶就只是一片树叶,顶多藏些细菌和尘土。
幸亏,我们还有个博大的精神世界。
从传播学的角度,一片树叶可就不是一片树叶了。
它是丰富的信息的载体。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它的飘落,能够推断季节的变换;它假如被压在地下,成为化石,便成了至宝,可以推断地球的运动、当时的气候、植物的进化;假如,它被夹在一本借来的书中一起还给书的主人,那么,它自己可能就是一首隐晦的情诗。
我们使用010101的二进位编码,可以把整个大英博物馆的内容放进一个小小的磁盘中,那么,从理论上说,把整个世界的信息承载上一片叶子上,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它承载的是一个蕴藏丰富信息的世界。
这其实不是唯一的解释。
这片叶子,假如是出现在审美领域内,它有多大的魔力呢?
苏曼殊有诗:“终日寻春不见春,莽鞋踏破垄头云。
归来却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而在钱钟书眼中,一座老座钟“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挖苦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
在诗眼看来,一朵小花之中,便蕴藏了整个春天。
一座钟表,便包容了人类的丰富情感。
李香君的桃花扇,宝二爷的通灵玉,也是这样的小花和座钟,兴亡世变、悲欢离合、尽在其中。
别小瞧了一沙一石,诗人投射上情感和美,放在诗腹中酝酿、烹煮,绣口一张——沙不是沙,石也不是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它包容了波澜壮阔的人类情感,它是半个盛唐,它是整个世界——如S·H·E所唱:手不是手,它是温柔的宇宙。
这片树叶,假如出现在哲学和思辩的层面呢?回过头来看,那些高僧和仙长,可是研究传播学,或者搞艺术的么?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埂古的问习题始终高悬在人类的头顶,我们无从解答,却没有放弃过探寻。
一开始的探索,是从具像中发现抽象。
如禅宗所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人们以为,道在虚无飘渺间,在高远幽冥处。
深山藏古寺,绝处有高人。
但这个见解,层次是低的。
高人不见得必须在深山,平地亦可得道。
更高的层次似乎是,见山仍是山,见水还是水。
佛在灵山说法,说是说法,却不说话。
只拈起一只花,示诸众人。
众弟子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浅笑。
他悟了道,传了佛的衣钵。
宇宙间的奥秘,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
遂千载万年,背上小气鬼的骂名。
然而,他毕竟不是葛朗台。
但他想表达的是,对为了整体而可以损伤个体的警觉。
一根汗毛,代表着一个个的人。
据说,持戒森严的僧人即使喝水时,也要持咒:佛观一碗水,四万八千虫;如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
——一碗水虽浅,但里边有芸芸众生。
道在何处?在一举一动,在一颦一笑,在日常琐务上,在寻常事物中。
饥来吃饭困来眠,就是修道。
庄子甚至说,道在矢溺。
可到厕所中寻。
见秋毫之生,格致流年暗转,察一叶之茂,体味生机涌动,观一花之开,印证无上菩提。
世界在何处?且于一枝一叶上观。
(实验中学生优秀精选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