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20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咕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故事《咕咚》。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该故事内容。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4.了解并书写生字“咯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复述、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故事情节。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

2.能够理解并运用新生字“咯咯”。

三、教学准备1.课文《咕咚》故事卡片。

2.黑板、彩色粉笔。

3.情景图片。

4.生字卡片“咯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情景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图片内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咕咚》,学生跟读。

2.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拓展教师向学生介绍生字“咯咯”,让学生尝试书写。

请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并展开故事的发展。

4.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堂练习与反馈1.学生个人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3.学生在生字卡片上书写生字“咯咯”并进行巩固练习。

六、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故事《咕咚》。

2.完成生字“咯咯”的书写练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巩固学习成果。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和课文朗读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练习和引导。

以上是本节课《咕咚》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1.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理解课文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2.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图片:放有咕咚形象的图片。

3) 视频:咕咚的动画片。

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引入咕咚的形象,让学生对咕咚感兴趣。

2) 向学生展示咕咚图片,让学生猜测咕咚是什么动物。

3)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标题《咕咚》,预测即将讲述的故事内容。

Step 2:导入新课1) 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模仿鸡叫声,让学生联想到咕咚是一只小鸡。

2) 播放咕咚的动画片,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咕咚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学生跟读课文,了解咕咚在农场里的生活和成长经历。

Step 3:阅读理解和讨论1) 提问学生:咕咚是谁?它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了解咕咚的成长过程。

3)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咕咚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

4) 分组讨论咕咚的成长经历,并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

Step 4:分析故事主题1) 通过观察咕咚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咕咚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3)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个人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Step 5:思考与巩固1) 让学生再次观看动画片,回忆故事的情节和表达方式。

2) 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表达对咕咚的喜爱和对农场生活的向往。

3) 教师邀请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动物故事,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6. 教学延伸1) 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养鸡的方法和技巧,了解鸡对人类的作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第20课《咕咚》。

本课是一篇小品文,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了一只小鸭子从孵化到下水的全过程,以及和妈妈在一起的温馨场景。

全文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极具感染力。

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认读本课生字词。

(2)学习了解本文课文的大致内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口头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体会动物的可爱之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通过教学,让学生读懂文章,明白文章的大致内容。

(2)培养学生的语言朗读能力。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和句子。

2.难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动物孵化的过程进行观察,快速召集学生的注意力。

2.呈现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宠物动物,如鸟、金鱼等,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动物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并介绍本课主要内容。

接着,老师给学生讲解本课的生字词,并帮助学生逐字逐句读清楚。

3.感知课文利用幻灯片或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引导学生跟读课文。

然后,提问学生课文中的词语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读课文让学生闭目,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味课文中的情感。

5.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分析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如:小鸭子在孵化前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小鸭子和妈妈是怎样在一起的?6.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宠物鸟、鱼等动物,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并体会动物的可爱之处。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咕咚》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咕咚》部编版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今天的学习内容。但我认为,仅仅依靠课堂学习还不够,需要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咕咚》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咕咚》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本课主要内容包括:1.课文阅读,理解故事大意,掌握生字词;2.学习课文中的自然段,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3.学习课文中的拟声词和形容词,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有趣事物,学会用语言表达。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生字“咕、咚、吓、跳、逃”等,会写“吓、跳、逃”等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学会用语言描述。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拟声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二、核心素养目标
《咕咚》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拟声词和形容词的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鉴赏力;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生活细节,进行思考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趣味现象,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自然美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文化认同和审美鉴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司马光》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司马光》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司马光》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板书设计PPT课件下载地址: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司马光》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板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

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课前准备】1、学生:⑴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⑵认读字卡片。

2、教师:⑴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

⑵课文插图,第4、5自然段的文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

他是一位有名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

(板书课题20、司马光)(从图入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司马光了解的愿望。

)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⑴借助拼音。

⑵问别人。

⑶联系上下文猜字。

⑷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3、指名读课文。

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教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字。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

(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

)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叫──收球──救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咕咚》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咕咚》

第20课《咕咚》(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课文中的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吓”、“羊”、“跟”、“都”、“怕”、“家”、“象”7个汉字。

理解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考虑、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白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让情况越传越变样的道理。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得遇到情况,不能光凭听到的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平复考虑的聪明人。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说,您们一边模仿声音一边加上动作,看谁模仿得最像、那我们就试试看吧、青蛙叫起来了?呱呱呱,呱呱呱。

苍蝇飞过来了?嗡嗡嗡,嗡嗡嗡。

大雨下起来了?哗哗哗,哗哗哗。

小孩哭起来了?呜呜呜,呜呜呜。

师: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您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师:咚,咕咚。

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您们想明白这是如何回事不?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咕咚》、2、板书课题“咕咚”。

3、指导朗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xià yáng gēn dōupà jiā xiàng吓羊跟都怕家象(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跟"的偏旁是“足”;“都”的偏旁是“阝”;“家”的偏旁是“宀”。

(3)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口-—吓、者——都、白-—怕。

(4)您能读准下面的词语不?gū dōng shú diàolùtáo mìng xiàng yě lán 咕咚熟了掉下小鹿逃命大象野牛拦住2。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精品教案

《咕咚》精品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2、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1、播放录音,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导入新课。

2、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出的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尝试用其他方法猜读。

3、全班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在交流中,把学生猜读中认识错误的字改正过来。

4、教师小结学生猜读生字的方法:(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如“咕”、“咚”、“吓”、“拦”。

(重点点拨)(3)根据学生的交流补充其他的方法。

5、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1)开火车读。

(2)男女生读。

(3)其他方式读。

二、图文对照,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导语: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7个自然段配了4幅图画,每幅图画对应了哪些内容呢?2、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观察插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教师随机指导正音。

重点导读下面句子: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方法同上,观察第二、三、四幅插图,找出相对应的段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这几句话: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3、看看图画,读读句子,连一连。

(1)导语:下面的四句话和课文中哪一幅可以相对应呢?我们用线连一连。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咕咚” 、“格格” 等雨水落地的声音,并能模拟出声音。

2.初步了解雨水的形成和作用。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小节省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雨水的形成和作用。

2.模拟出“咕咚”、“格格”等雨水落地的声音。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

2.图片、幻灯片、PPT等多媒体工具。

3.适量水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听一下窗外的声音,特别是下雨时的声音,问问学生:“雨水下在哪里的时候,你们听到过什么声音?”2.老师通过PPT或图片展示雨水落地的不同声音,让学生模仿发出来。

二、讲解(15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雨水的形成和作用:“天空的云彩里含有水汽,当冷空气遇到水汽,水汽就会凝结成水滴落到地上。

雨水不仅能给万物生长提供水分,还能冲刷土壤,清洗空气,为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2.老师指着PPT或图片,讲解雨水的循环:“地球上的雨水被蒸发成为水汽,又形成云彩,最后又下成雨水。

这样雨水就不断地循环往复,为生态系统提供水源。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老师发一个小水杯给每个学生,让学生观察这个水杯里面水的分量。

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每个人每天都在用水的话,那么水会不会越来越少呢?2.老师在黑板上写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并让学生在每张五颜六色的纸上写下自己的节约水的方法,并把它们贴到黑板上。

四、反馈(10分钟)1.让学生模拟“咕咚”、“格格”等雨水落地的声音。

2.老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场景,然后询问学生:“这个场景告诉了我们什么?”3.老师提问:“我们该怎么样做才能保护水资源呢?”【课后作业】1. 练习模拟“咕咚”、“格格”等雨水落地的声音。

2. 和家长一起探讨节约用水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1、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3、玩一玩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4、议一议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4、齐读课文五、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忄”和“足”)4、生临写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第二课时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简单描述。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生字生词的认读。

2.理解课文内容,简单描述。

3.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2.教具:课文印刷件,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出课文主题:“咕咚”。

2.复习前几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学习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生字。

第三步: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每组派代表表达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四步:课文解析
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解释一些学生可能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

第五步:练习
1.学生针对课文进行问答练习。

2.学生自由发挥,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第六步:总结
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内容。

2.强化重点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
1.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描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课文《咕咚》为基础,通过朗读、讨论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以上是本节课《咕咚》的教案,希朿可以对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主要人物及事件,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通过与同学的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能够在课堂展示个人理解,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及事件。

2.朗读表达,增强语感。

3.课文赏析,展示个人理解。

三、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中隐含的情感和意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展示个人见解。

四、教学准备
1.板书工具:彩色粉笔、擦拭工具。

2.教学课件:相关课文内容。

3.教学辅助:学生课本、教师课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介绍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预热课堂气氛。

2. 主体(30分钟)
1.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

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特点。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启发他们展开个人想法。

4.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3. 拓展(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或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5分钟)
学生回顾当堂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和意义。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文朗读和思考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朤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感悟《咕咚》这篇课文的内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原文】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这一下可热闹了。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优质教案+导学案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优质教案+导学案

20 咕咚▶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通过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

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如“咕、咚、吓、拦”;与熟字比较,如“逃—桃、熟—热、命—伞”;“野、命”组词识记,如“野鸭、野草、野花”和“救命、活命、生命”。

(2)写字。

“吓、怕、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长短、高低和笔画的穿插;“家”是上下结构的字,撇画较多,注意观察起笔的位置和行笔的方向;“羊、象”是独体字,可自学。

2.朗读指导本课的朗读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借助连环画独立读课文,借助图画和形声字特点进行猜读,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

第1、6自然段的第2句是长句子,可结合插图,指导读好句子的停顿。

小动物们的话可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语气词、标点符号读出害怕或冷静的语气,同时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激发朗读兴趣。

3.理解运用本文是一篇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四幅插图对应故事的四个部分,教学时引导学生先逐一看图说图意,再读课文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图文对应学习,接着借助图画复述课文,讲故事,进行角色表演,训练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木瓜和7种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图画、形声字等方法猜字、认字;正确书写“吓、怕”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插图,理清故事脉络,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从《动物王国开大会》引入本课。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第20课《棉花姑娘》教材分析:《棉花姑娘》是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围绕“问号”这个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共6个自然段,配有五幅插图,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融科学知识与故事情节中,通过棉花姑请求小动物给自己治病的故事,课文介绍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不同种类害虫的科学常识,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

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积累的识字量是有限的,学到识字、写字和阅读的方法也不多,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课堂的有效调控,借助实物和直观影像等趣味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和“大字头”1个偏旁;会写“病、医”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文中角色对话。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拓展说话。

4.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和大字头1个偏旁;会写“病、医、干”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拓展说话。

教学难点:读出文中祈使句请求的语气。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电教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教学PPT、贴图、实物棉花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和大字头1个偏旁;会写“病、医、干”3个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

教学重点: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和大字头1个偏旁;会写“病、医、干”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

教学准备:教学PPT 贴图实物棉花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一)激趣导入。

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教案

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教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专题为“识字”,安排了四课识字:《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和《猜字谜》。

目的是要求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口语交际”是听故事,讲故事,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怎样做到说话时既连贯又完整。

语文园地是对本单元内容的综合考查,要求学生在主动识字的基础上,喜欢积累优美词语,爱上阅读。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一”,包括“口语交际”和“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

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并能背诵部分韵文。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收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

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积累词语。

1. 春夏秋冬 2~3课时2.姓氏歌2~3课时3.小青蛙2~3课时4.猜字谜1~2课时语文园地一?2~3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发现的能力。

1.春夏秋冬【篇二】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教案2016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1 春夏秋冬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

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

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

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司马光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二、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三、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

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四、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

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自然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过程中,他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

二、读议(通过读书,想象讨论。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体会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样的水缸?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2、观察插图,认真读书,想象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想象: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演(读书体会,表演,感悟司马光的勇敢。


1、引导学生阅读“怎样救”的段落,画出相关的句子及重点词语,如:“没有慌”“使劲砸”“几下子”等。

重点体会读一读。

2、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也可组织学生在读4、5节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掉进缸的小孩、其他小伙伴、司马光),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体会。

四、背诵(练习背诵,促进积累。


1、采用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师生共背等形式,练习背诵。

2、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检查背诵情况。

互相评议。

五、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发想象,深化认识,拓展思维。


1、从司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如:一个家长到校想要把一名同学带走,而老师不在怎么办?在热闹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办?
板书设计:
司马光
救砸缸
小朋友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