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重症病人凝血功能床旁监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危急重症病人凝血功能的床旁监测与dic

危急重症病人凝血功能的床旁监测与dic

02
方法
常规凝血检测方法
01
02
03
04
凝血酶原时间(PT):评估外 源性凝血途径功能。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评估内源性凝血途
径功能。
纤维蛋白原(Fbg):反映血 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凝血酶时间(TT):检测血浆 中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的能力。
快速凝血检测方法
床旁凝血检测仪
便携式设备,可在床旁快速检测 凝血功能相关指标。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阳性结果提示血液中存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DIC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同时满足以下三项可诊断为DIC: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有 凝血功能障碍和纤溶亢进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 计数减少、凝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升高、血浆 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
诊断流程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可给予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清除体内毒 素。
案例分析
05
案例一:重症肺炎合并DIC的诊疗过程
患者情况
监测指标
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出现多器官功 能衰竭,疑似DIC。
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 浓度、D-二聚体等。
诊疗过程
案例总结
立即进行床旁监测,发现凝血功能异常, 确诊为DIC。采取抗凝、补充凝血因子等治 疗措施,同时积极治疗肺炎。
危急重症病人凝血功能 的床旁监测与dic
目录
• 危急重症病人凝血功能概述 • 床旁监测凝血功能的方法 •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监测与诊断 • 危急重症病人凝血功能异常的治疗 • 案例分析
危急重症病人凝血功
01
能概述

《危重病凝血病》课件

《危重病凝血病》课件

预防措施不足
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许多患者发病 后治疗难度大,预后不良。
对疾病认识不足
临床医生对危重病凝血病的认识不足 ,容易漏诊、误诊。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研发新的诊断技术
期待研发出更加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以 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加强预防措施
加强预防宣传,提高公众对危重病凝血病的 认识,减少疾病发生。
《危重病凝血病》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危重病凝血病概述 • 危重病凝血病的治疗 • 危重病凝血病的预防与护理 • 危重病凝血病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危重病凝血病概述
01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危重病凝血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 导致的机体凝血功能障碍,从而 引发出血、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的 疾病。
诊断
危重病凝血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检测。
危重病凝血病的治
02

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
用于抑制血液凝固,预防血栓形成。常见的抗凝药物有肝素 、华法林等。
止血药物
用于控制出血,促进血液凝固。常见的止血药物有维生素K、 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等。
护理方法
严密监测病情
对患者的凝血指标、生 命体征等进行严密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 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
治疗。
基础护理
保持患者皮肤、口腔等 清洁卫生,预防感染。
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抗凝 药物,确保治疗效果。
康复指导
01
02
03

危急重症病人凝血功能床旁监测PPT

危急重症病人凝血功能床旁监测PPT
12
手术前血小板减少,要询问 病人有无出血现象,很少需要先 输入血小板作预防。
13
(二)凝血因子的筛选试验
14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5
正 常 为 31.5-43.5s 。 是 反 映 内源性血途径激活或抑制较为敏 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16
aPTT延长见于 ☆因子Ⅷ、Ⅸ、Ⅺ和Ⅻ血浆水平
33
Fg减少见于DIC消耗性低凝血 期及纤溶期、原发性纤溶、重症肝 炎、肝硬化、贫血、低(无)纤维 蛋白原血症等。
34
(三)纤溶系统的筛选试验
35
1. 优 球 蛋 白 溶 解 时 间 ( ELT ) 加 钙 法 为 130±4/min ( 88-
366min)。ELT缩短(<70min)表明 纤溶活性加强。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 纤溶亢进。ELT延长见于纤溶活性降 低,如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栓塞性疾病。
38
在DIC继发纤溶时,D-二聚体血 浆水平显著升高,阳性率为93.2%100%;而原发纤溶性不升高,为两梗 塞、脑梗塞、肺梗塞、DVT、肾小球 肾炎、白血病和重症肝病。
40
溶栓治疗中新形成的血栓D二聚体升高,陈旧性血栓D-二聚 体不升高,有助于鉴别和观察疗 效。
31
正常参考值: ◎半定量法为1.5-2.1g/L,<1.5g/L或>
4g/L为异常。
◎快速测定法为3-5g/L,<2g/L或进行性
降低为异常。
◎双缩脲法为2-4g/L,<1.2g/L或>4g/L
为异常。
◎免疫扩散法为3.85±0.7g/L。
观察结果要注意检测的方法是哪一种?
32
Fg增多见于高凝状态、也见 于烧伤、休克、感染、外科大手 术后、恶性肿瘤等之后。

危重患者凝血功能检查和解读 PPT

危重患者凝血功能检查和解读 PPT

确定PT和APTT 延长除外人为因素
• 高脂血症 • 黄疸 • 红细胞容积增高征 • 或溶血的血浆标本
药物影响
• 应用维生素K 拮抗剂(华法令)导致PT 的延长,
• 静脉给与肝素或存在中心静脉或动脉导 管,标本从中心静脉或动脉导管收集导 致APTT延长
系统性疾病
• 应该详细临床评价→确定系统性疾病导 致凝血时间的延长.(例如,肝脏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或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和 纤溶亢进)
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缺陷:如FV、FX、凝血酶 原、纤维蛋白原
严重肝病、DIC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普通肝素应用的首选监测指标-使APTT延长 1.5-2.5倍。(肝素通过AT抑制因子Ⅱ, Ⅸ, Ⅹ, Ⅺ, Ⅻ,内凝和共同途径)
APTT缩短见于
高凝状态
(脑血栓、心梗、DIC高凝期)
筛选试验
4) 提供膜磷脂表面(PF3),提供凝血 反应介质
5) 促使血块收缩(血栓收缩蛋白), 形成稳固血栓
3凝血系统
3. 凝血因子
• 因子Ⅰ:纤维蛋白原
2.0-4.0g/L,
• Ⅱ:凝血酶原
150-200mg/L (VitK)
• Ⅲ:组织 因子
• IV: 钙因子(Ca2+)
• Ⅴ:易变因子
5-10mg/L
2.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
TF(兔脑粉)
Ca++ 血浆
[原理与方法]
• 血浆+ Ca+++TF→ 血浆凝固
• 通过外源性凝血 系统
• Normal:11-13s; 应有正常对照, 超过对照3s为延 长
PT延长:

凝血功能监测ppt课件

凝血功能监测ppt课件


1、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 指皮肤被刺破后出血至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 时间。Duke法<4minIVY法0.5-6min为正常。

血管壁的完整性、收缩功能、血小板数 量与功能、血浆中VWF含量等有关 。
20
临床监测
(三)观察出血进展情况出血部位的监测:皮肤、 粘膜、伤口、消化道、泌尿道、鼻咽部等; (四)观察全身情况生命体征的监测 (五)注意并发症
21
实验室监测

由于机体的止血/凝血机制十分复杂,参与 止血/凝血反应的因子极多,所以反映止血 /凝血功能的监测项目也很多。
22
(一)检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的实验
凝血酶形成期
第三阶段
(聚合成可溶纤 维蛋白)
纤维蛋白形成期
Ca2+ . XIIIa
XIII
不可溶性多聚体
11
(四)抗凝系统

正常的抗凝功能
细胞清除 体液灭活
抗凝血酶 III(AT-III)
对凝血酶有直接的 抑制作用外,对 Xa、Xa等凝血因 子亦有抑制作用
单核巨噬细胞 系统
蛋白C系 统
裂解VIIla 和Va
凝血机制紊乱监测
1
第一节
流动,一方面 必须保持流体状态下不发生凝固;另一方面, 一旦发生创伤,即可通过正常止血机制达到止 血目的。 正常止血机制包括:血管收缩与血小板反应、 凝血与抗凝系统、纤溶系统。 正常情况下,凝血和抗凝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平衡失调即导致异常的出血或血栓形成。
2
正常止血和凝血机制
一、止血机制
(1)血管因素 (2)血小板因素 (3)凝血因素
3
(一)血管因素

凝血功能检验PPT精选课件

凝血功能检验PPT精选课件
参考值:2-4g/L 临床意义: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 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 症肝炎、肝硬化。
• 12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参考值:1-5mg/L
临床意义:原发性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时, 血中纤维蛋白(原)讲解产物含量升高,见于:原发 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亢进(高凝状态、DIC、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映、 溶栓治疗等);血管栓塞性疾病(肺栓塞、心梗、脑 梗、深静脉血栓);白血病化疗诱导期后、出血性血 小板增多症、尿毒症、肝脏疾患或各种肿瘤。
• 16
提示高凝状态
降低 ↓
升高 ↑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TT)↓
纤维蛋白原(FIB)↑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D-二聚体↑
• 17
提示低凝状态
升高 ↑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TT)↑ FDP↑ D-二聚体↑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0.8~1.5。
临床意义: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 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 血因子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 乏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 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 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7
口服抗凝剂治疗INR的监测范围
谢谢!
休息一下吧~
• 22
• 13
D-二聚体(D-Dimer)
参考值:0-0.5mg/L
临床意义: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高或阳性 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 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映、溶 栓治疗等。

(推荐课件)出凝血监测PPT学习幻灯片

(推荐课件)出凝血监测PPT学习幻灯片

(四)检查纤维蛋白溶解的实验
1、凝血酶时间(TT)
正常值:16~18 S。延长3 S以上有意义。 TT延长见于:FDP增多;肝素多;DIC等
2、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 test)
正常人为阴性。3P试验阳性常见于DIC早期。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 4、血清FDP测定
正常值:1~6mg/L。FDP≥20mg/L有诊断意义。 FDP增高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增高、尿毒症等
13
(五)抗凝血酶Ⅲ活性及抗原含量
(AT-Ⅲ:C及AT-Ⅲ:Ag)
指标降低多见于DIC、血栓形成、严重肝病
14
(六) INR(国际标准化比率)
正常值:0.72~1.29 用于抗凝治疗时检测抗凝强度、效果。 房颤预防血栓的最佳抗凝强度为INR 2.0~3.0 瓣膜置换后预防血栓 INR 2.0~3.0 栓塞病人预防血栓 INR 3~4.5
1、细胞抗凝
2、体液抗凝 是主要途径,抗
凝血酶III(AT-III)最为重要,
肝素明显增强AT-III的作用
(二)纤溶系统
内源、外源
纤溶酶原
纤溶酶
激活
纤维蛋白(原)
FDP
4
第一节 出凝血监测
一、临床监测
(一)出血原因的判断
1、局部因素 术中止血不全 2、出凝血机制异常 特点如下: 不能单纯用局部因素解释的出血 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出血不止 同时有多部位出血 自幼有出血史或家族史 有易引起异常出血的全身性疾病
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的链锁性酶反应,大体 上分为三个阶段:
1、凝血活酶形成期(3~8min) 2、凝血酶形成期(2~5s)
凝血酶原 凝血活酶+钙离子 凝血酶 3、纤维蛋白形成期(2~5min)

危急重症凝血功能床旁监测护理课件

危急重症凝血功能床旁监测护理课件
引发凝血障碍。
感染和炎症可引起机体 产生大量凝血酶和炎症 介质,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 板药物等可能导致凝血
功能异常。
某些疾病如肝病、肾病 等可影响凝血因子的合 成和代谢,导致凝血障碍。
凝血障碍对危急重症患者的影响
增加出血风险
凝血障碍可导致无法控制的出血,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核对信息
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监测项目 和用药情况,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监测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血管通路建立 采血技巧 监测参数设置
监测结果异常的应急处理
结果分析 紧急处理 记录与报告
04
危急重症患者凝血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
预防性护理措施
定期评估患者凝血功能
01
预防出血
02
监测药物作用
03
针对性护理措施
危急重症凝血功能床旁理
• 危急重症凝血功能概述 • 床旁监测凝血功能的必要性 • 危急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监测的护理
要点 • 危急重症患者凝血障碍的护理干预
措施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危急重症凝血功能概述
凝血功能的重要性
止血与防止失血
促进组织修复
凝血功能是人体自然止血和防止失血 的关键机制,一旦凝血功能出现障碍, 可能导致无法控制的出血和休克。
出血观察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征象,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及时采 取止血措施。
输血与血液制品使用
根据患者凝血障碍类型和程度,合理使用血液制品,如新鲜冰冻 血浆、血小板等。
抗凝治疗护理
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密切监测凝血功能,调整抗凝药物剂量, 预防出血并发症。
个性化护理措施

危急重症病人凝血功能床旁监测

危急重症病人凝血功能床旁监测
危急重症病人凝血功能床旁监 测
演讲人
目录
01.
凝血功能监测的重要 性
02. 凝 血 功 能 监 测 的 方 法03.ຫໍສະໝຸດ 危急重症病人凝血功 能床旁监测
04.
凝血功能床旁监测的 挑战与展望
凝血功能监测的重要 性
评估出血风险
01
凝血功能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出血风险
02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严重出血,危及生命
活化部分凝 血活酶时间 (APTT): 反映内源性 凝血途径的 凝血功能
凝血酶时间 (TT):反 映纤维蛋白 原转化为纤 维蛋白的过 程
纤维蛋白原 (Fbg): 反映纤维蛋 白原的含量, 与凝血功能 密切相关
抗凝血酶III (AT-III): 反映抗凝血 酶的活性, 与凝血功能 密切相关
血小板计数 (PLT): 反映血小板 的数量,与 凝血功能密 切相关
01
02
03
04
05
06
监测频率
重症患者:每 24小时监测一

危重患者:每 12小时监测一

出血风险较高的 患者:每6小时
监测一次
特殊患者:根据 病情和医生建议
调整监测频率
结果解读与临床应用
凝血功能监测结果可帮助医生判断 病人凝血功能状态,指导治疗方案。
监测结果可指导抗凝、抗血小板治 疗,预防血栓形成。
患者满意度
05
降低医疗成本: 减少不必要的实 验室检查,降低
医疗成本
06
促进科研发展: 为凝血功能研究 提供数据支持,
推动科研发展
培训与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凝 血功能监测原理、 操作流程、结果解 读等
培训对象:包括医 生、护士、实验室 技术人员等

出凝血功能的监测PPT课件

出凝血功能的监测PPT课件

最新课件
12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1)方法: 37℃下,用活化剂(白陶土、硅 藻土等)激活因子XI、XII,以部分凝血活酶脑 磷脂悬液代替血小板提供凝血的催化表面,在 ca离子参与下,观察贫含血小板血浆凝固所需 要的时间。是检测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 用的筛选试验。
• (2)正常参考值: 37士3.3s,受检者的测定 值较正常对照值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 义。
定量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一、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含量测定法
• 血浆纤维蛋白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成 分,在血栓前状态其血浆含量增加; 当其被严重消耗时血浆含量则降低。
• 双缩脲法为2—4g/L,<2g/L或> 4g/L为异常
最新课件
24
三、临床意义
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
1.见于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栓塞性疾病, 如果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深 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
最新课件
5
一、凝血机制
• 凝血是由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 杂的生理学过程。
• 凝血因子:13个 • 凝血过程:
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 途径
最新课件
6
二、抗凝机制
• 分为细胞和抗凝因子两部分 细胞的抗凝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有抗栓功能。
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可以清除进入血液 循环的促凝物质,具有抗凝作用。
抗凝因子的作用
3监测
监测基础疾病的变化。 观察出血变化 结合临床及试验结果作出DIC分期判断 定期检查DIC实验指标 如用肝素治疗需作CT监测。
最新课件
30
4、DIC防治
去除和控制病因是DIC治疗效果的关键。 抗凝剂的应用 抗血小板药的应用 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 抗纤溶药

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与处理PPT共33页

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与处理PPT共33页
患·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三. DIC的诊断
45
(一)病因: 1.感染性疾病 占36.8%。 (1)细菌 革兰阴、阳性菌(11 ~25
%和5 ~14%) 。 (2)病毒 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
热为主(8 ~15%)。损害内皮、活化血小
板和病毒–抗体复合物激活凝血系统。
(3)其它 结核菌,真菌等(0.5 ~3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危急重症病人凝血功能床旁监测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一.前言
3
凝血或止血过程分三个步骤: ★由内、外途径激活因子Ⅹ
(FⅩa), ★形成凝血酶 ★形成纤维蛋白。
4
血凝块形成之前先有血小板激 活,在血管破损处形成血小板血栓, 然后纤维蛋白加入形成稳固的血栓。
20
促使aPTT延长的原因较为复杂, 它的特异性因而降低,分析时只能 提供参考。
21
aPTT 缩 短 见 于 高 凝 状 态 , 如 DIC的高凝期,血栓栓塞性疾病.
22
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23
正常值: 男性11-13.7s, 女性11-14.3s。 超过正常对照值3s为延长。
24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比 值 ( PTR ) = 受 检 病 人 PT/ 正 常 对 照 PT ; 正 常 值 为 1.00±0.05 。 国 际 正 常 化 比 值 ( INR) =PTRISI;式中 ISI为国际 敏 感 度 指 数 。 ISI 值 越 低 , INR 越 准确。
33
Fg减少见于DIC消耗性低凝血 期及纤溶期、原发性纤溶、重症肝 炎、肝硬化、贫血、低(无)纤维 蛋白原血症等。
34
(三)纤溶系统的筛选试验
35
1. 优 球 蛋 白 溶 解 时 间 ( ELT ) 加 钙 法 为 130±4/min ( 88-
366min)。ELT缩短(<70min)表明 纤溶活性加强。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 纤溶亢进。ELT延长见于纤溶活性降 低,如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栓塞性疾病。
25
PT 延 长 见 于 先 天 性 因 子 Ⅱ 、 Ⅴ 、 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 血症。获得性见于肝脏疾病、DIC、原 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症等。以及 血中有抗凝药如肝素和FDP等。
26
监测口服抗凝剂时,需使PT延长至 正常对照值的1.0-2.0倍,PTR维持 在1.5-2.0,INR维持在3-4为宜。
5
凝血功能障碍有两种临床表现, 血栓形成 出血
6
造成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 需从临床病因、血小板和凝血因 子方面去分析。
7
二.筛选试验8Βιβλιοθήκη (一)血小板的筛选试验9
1.出血时间(BT) Duke法:1-3min, Ivy法:2-5min。 BT缩短反映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栓
塞性疾病。 BT延长见于血小板减少,血管性血
41
(四)小结
42
一般术前的凝血相检查应包括 以下项目:血小板计数,aPTT,PT, 纤维蛋白原,FDP和D-二聚体(定 性或定量)。
43
从以上几项指标可以分析: ①高凝状态,②弥散性血管内凝 血,③继发性纤溶和原发性纤溶。 可作为治疗的大致方向,但它们 无助于分析病因,如血友病,血 小板功能障碍等。
友病(vWD),血小板无力症等。
10
2.血小板计数(PLT或BPC)
显微镜法:(171.7±54.0) × 109/L,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47.8±42.2) × 109/L。
11
血小板减少(<100×109/L)见于①生成 障碍。②破坏增多。③消耗过多。④家族 性血小板减少。⑤药物作用。临床上< 50×109/L有出血倾向,<30×109/L在手 术中易发生出血,如<10×109/L则有自 发性出血。
27
PT缩短见于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 长期口服避孕药、血栓前状态和 血栓性疾病。
28
3.凝血酶时间(TT)
29
正常参考值为11-18s,超过对 照值3s以上为延长。TT延长见于肝 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 SLE、肝病、肾病、低(无)纤维蛋 白原血症,FDP增多等。
30
4.纤维蛋白原测定
36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反向血凝法:血清<10mg/L。 ※葡萄球菌聚集试验(SCT):玻片
法阴性;试管法0-2mg/L。 ※乳胶颗粒凝集法:阴性或血浆FDP
<5mg/L。
37
3、D-二聚体监测 定性检测为阴性。ELISA定量检测, 瑞金医院正常参考值为0-144ug/L (131±2.5ug/L),老年人明显高 于青壮年。
的降低,如血友病A和B,因子Ⅺ 缺乏症以及血管性血友病(vWD)。
17
☆严重的因子Ⅰ、Ⅱ、Ⅴ、Ⅹ缺 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 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 口服抗凝剂、肝素、低(无)纤 维蛋白原血症和吸收不良综合征 等。
18
☆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如DIC、原 发性纤溶、FDP大量增加。
19
☆血中含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 Ⅷ促凝活性(Ⅷ:C)的抗体等。
31
正常参考值: ◎半定量法为1.5-2.1g/L,<1.5g/L或>
4g/L为异常。
◎快速测定法为3-5g/L,<2g/L或进行性
降低为异常。
◎双缩脲法为2-4g/L,<1.2g/L或>4g/L
为异常。
◎免疫扩散法为3.85±0.7g/L。
观察结果要注意检测的方法是哪一种?
32
Fg增多见于高凝状态、也见 于烧伤、休克、感染、外科大手 术后、恶性肿瘤等之后。
12
手术前血小板减少,要询问 病人有无出血现象,很少需要先 输入血小板作预防。
13
(二)凝血因子的筛选试验
14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5
正 常 为 31.5-43.5s 。 是 反 映 内源性血途径激活或抑制较为敏 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16
aPTT延长见于 ☆因子Ⅷ、Ⅸ、Ⅺ和Ⅻ血浆水平
38
在DIC继发纤溶时,D-二聚体血 浆水平显著升高,阳性率为93.2%100%;而原发纤溶性不升高,为两 者鉴别的重点。
39
此外D-二聚体升高还见于心肌梗 塞、脑梗塞、肺梗塞、DVT、肾小球 肾炎、白血病和重症肝病。
40
溶栓治疗中新形成的血栓D二聚体升高,陈旧性血栓D-二聚 体不升高,有助于鉴别和观察疗 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