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答案
2019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山登绝顶我为峰“七法”
第七部分 作 文
[例 3] (2016·高考北京卷)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 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 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本题的题眼: 写作的重心:
第七部分 作 文
2.动宾式命题。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 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 往往就是题眼。如“看家乡”,题眼就是“看”,“看”是 视觉的感受,题目规定了是从视觉写家乡,写出来的应该是 自己眼中所见的家乡的独特的风土人情,或家乡的变迁。文 章中当然能写思索,但一定是由“看”而引发的思索。
第七部分 作 文
[例 4] (高考江苏卷)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 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 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本题的题眼: 写作的重心:
也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 泳、尝试自立等。
再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 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 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 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第七部分 作 文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 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第七部分 作 文
[参考示例] 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 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 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 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 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 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 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文章的中心可 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
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作文解析及范文全国III卷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专家评析:倡导尊师重教,引导学生品格修行。
作文试题选取一则漫画,通过特定情景的引入,拉近教育主题,使考生在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产生强烈共鸣。
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期待与希望、眷恋与不舍,考生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范文:尊师重教时代大道一眼凝望,一句叮咛,一生守护,这是师者情怀,教育根脉!漫画里一位老师在毕业前最后一节课上,给学生们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让多少人唏嘘,多少人感慨!是的,是时候了,唤醒我们尊师重教的传统,走出一条时代的大道!尊师重教,是要懂得松软心土,迎接老师那份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的滋养,让脚步里才会蓄积爱,让生命的每一步行走都有温度。
“再看看书”,再触摸一下知识的心跳,再聆听一下奋进的脚步,汲取更多力量去拼,去搏,去跨过生命中这不平常的一道坎。
这是老师的殷殷希望。
“再看看你们”,再了多少天,多少次,还是不够,不舍!这个“再”字,有多辽阔?荡漾的都是老师的眷念之波!这个“再”字,有多绵长?一眼就看去了老师一生的时光!这“看”,是用眼,更是用心,用爱,用智慧对我们的滋养。
老师以爱唤醒爱,以情濡染情,以热血浇灌热血,让我们拥有一个热气腾腾的人生!我们脚步里也要蓄积爱,让每一步行走都有爱的温度。
尊师重教,是要懂得体味老师那份无私的呵护,那份责任的坚守,让我们拥有精神的母本,也要做一个能奉献敢担当的人!可以说,漫画中的这一位老师,是替天下老师表达心声,是天下老师站立和守护的姿态。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审题立意详解(原创)2019.6.7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审题立意详解(原创)2019.6.7梁山现代高中张继全备受瞩目的全国高考于今天上午9点拉开了帷幕,语文考完后,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作文上。
本次作文注重写作与人生体验的结合,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现了高考语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导向和追求。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体会针对本次作文的审题立意及构思做一个详细的解析。
一、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精细审题1.审叙述材料叙述材料即第一自然段。
本段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前两句话为第一部分,后面的内容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由两个名句及对名句的解析构成。
第一句引用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意在说明劳动可创造财富,可获得幸福。
第二句引用了“夙兴夜寐,洒扫庭内”,意在说明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二部分由四个观点组成:①自己劳动耽误学习;②自己的劳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③可以花钱找别人替自己劳动;④劳动不值得尊重。
分析至此,出题人的意图已不言自明了。
2.审写作要求写作的要求为材料的第三自然段。
通过审读可以归纳出如下几个要求:①面向复兴中学师生写一篇演讲稿;②演讲主旨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③要体现考生的独特认识、思考,提出希望与建议;④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作文专家评析及考场满分作文【精】
2019高考全国Ⅲ卷作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专家评析】倡导尊师重教,引导学生品格修行。
作文试题选取一则漫画,通过特定情景的引入,拉近教育主题,使考生在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产生强烈共鸣。
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期待与希望、眷恋与不舍,考生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满分作文】1、爱的目送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对学生说:“我再看看你们。
”即将说再见,老师不舍,要“再看看”。
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长,可老师能陪伴学生走过的,终究只有一段路。
这段路是艰辛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这条路上必经。
老师要对学生们倾囊相授,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要对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学生倍加关怀,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不仅在获得知识,寻求真理,更在得到老师的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图中的老师如此,普天之下的老师也莫不如此。
也因着这一颗心,才有了“我再看看你们”的那份不舍。
当然,除了不舍,还有希冀。
正如图中老师对学生说的那句:“你们再看看书。
”对于老师而言,即将挥手作别的是学生。
老师希望学生再看看书,字短情长:再看看书,学生们才能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好地应对考试,更稳健地走好未来的路。
师生一回,学生们终究要远行,老师能给他们的,是不舍,是希冀,是一场充满爱的目送。
这样充满爱的目送,我一定是拥有过的,可惜的是,在我拥有的时候不曾有太强烈的感受,直到毕业多年,才在回忆中享用。
譬如我在大学毕业后回东北故乡探亲的时候,小学班主任远远看见我并喊我名字,说看背影也看得出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说这些话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眼里满是真挚。
江苏2019高考作文'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如何审题立意?
江苏2019⾼考作⽂'物各有性,⽔⾄淡,盐得味',如何审题⽴意?2019年江苏⾼考作⽂材料:物各有性,⽔⾄淡,盐得味。
⽔加⽔还是⽔,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亦然。
审题:语句之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四句话可分为三层。
第⼀层,第⼀句话,核⼼句是“物各有性”,正是因为万物各⾃有其规定的内涵,才使物物分明,不⾄于混淆不清。
为了把此番道理说清,举了两个常见之物,“⽔”与“盐”,这两个事物既是对第⼀句补充和印证,⼜为第2句继续阐释作了铺垫。
第⼆层,第2、3句。
两句之间构成对⽐关系,重⼼落在后⼀句。
“⽔加⽔还是⽔,盐加盐还是盐”,既是对前⼀句话“物各有性”的强调,⼜与第3句构成对⽐,突出此材料主旨“共存相⽣,百味纷呈”。
第三层,第4句话,由特殊到⼀般,盐与⽔调和即为盐⽔,酸甜苦辣调和才有百般滋味,引伸到事理,⼈⽣,由点及⾯,由具体到抽象,⾄此完成了作⽂的命意。
⽴意:物各有性,共存共⽣,五味调和,百味纷呈。
⽴意就隐含在材料之中,⼈⽣的丰富多彩,不应是“⽔加⽔,盐加盐”,⼀定是“酸甜苦辣咸的五味调和”。
前者也许泾渭分明,但太过单调乏味,只有“刚柔相济、阴阳调和”才能尽显⽣命的精彩和⽣活的丰富。
只有⽣活的丰富多彩才能让⽣命⾜够精彩,才能让⼈更加热爱⽣活。
这则材料,⼩的⽅⾯可以就某⼀个⼈物,某⼀个事件说事拉理,⽐如以“刚柔相济,粗中有细”的鲁智深这样个性鲜明的⽂学形象切⼊议题,阐释能够经受得住时间淘洗的⽂学形象既有其独特性,⼜有其丰富性,或者说正是这种丰富性才成就了⽂学史上“这⼀个”的独特魅⼒。
再⽐如说家庭,丈夫的“阳刚”,妻⼦的“阴柔”,夫妻互补,家庭才和睦,⽣活才美满。
夫妻恩爱,琴琵相和,才奏出了⽣活的甜蜜和幸福。
⼤的⽅⾯⽴意,以国际视⾓站在今天“互联互通”的⾼度,如果学⽣对于近期时事热点较为关注,那么完全可以写出⼀篇思路开阔、纵横捭阖的⼤⽓磅礴的⽂章来。
综上所述,江苏今年⾼考作⽂题与往年相⽐,对考⽣展现了⽆⽐丰富的善意,呈现给考⽣的材料平易亲切,内涵丰富,富含哲理,易于引发学⽣思考。
2019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专家解析7
2019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专家解析7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
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
但有位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
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
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火种。
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1.“最厚的地方”意味着困难多、风险大,人生总有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
于个人而言,“钻最薄的地方”就是缺乏韧劲,拈轻怕重,遇到难题瞻前顾后;敢于“钻最厚的地方”就是不怕困难,攻坚克难,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2.于国家而言,核心技术突破不了,就会永远受制于人;腐败这个“最大威胁”拔除不掉,就会失去民心;深化改革中的“拦路虎”清除不尽,就会影响前进步伐。
这些,都是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
直面考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究透彻,才有利于开创事业发展、民族振兴的新局面。
3.“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与其跨界发展,不如专一执着,持之以恒,一生做好一件事,必有大成。
4.大发展的时代给予每个人更多的选择机会,审时度势者胜,创新求变者强,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地方,就是找到了人生木板上”最薄的地方“。
用巧劲替代蛮劲,大胆跨界,可以在有限的人生获得更多的成就。
2019高考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
初步解惑
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 内在联系,发现它们的聚焦点,然后将其导入我 们熟悉的视野。
即运用已学的单则方法逐则分析提炼,再进行 比对分析找到聚焦点,最后综合判断和归纳。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思考,发现掌握三种关系类型 2、探究合作,学会运用三种审题方法 【重点难点】
材料一:橘的种植地点不同,味道就变了
材料二:接近什么颜色,就会变成什么颜色
思考立意: 环境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
【合作·发现】
多则材料作文的材料关系:
相同型
审题立意的方法:
找出共同点,即是中心观点——求同法
【师语】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 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 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 作文的立意所在。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个100左名 的议论片段。 (1)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 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2)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鲜 花和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 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 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 在前进的旅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 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 。
• 13,【立意指导】 • 本题可用异中求同的方法来审题立意,材料一是个人
的工作一味求快,材料二是中国一味求治疗快的独特 的医疗文化,两则材料虽涉பைடு நூலகம்的领域不―样,但探讨 的问题是一样的,那就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速 度”。
• “速度快”固然可喜,但同时本题也暗含了一个疑 问,“慢一点”难道就不好吗?
• 因此,本题的核心问题应是引导考生如何看待“快与 慢”的辩证关系,并呼唤我们的人生、社会在适当的 时候完全有必要“放慢脚步”,等一等我们的“文 明”,等一等我们的“灵魂”!
2019年高中高考名校的作文审题立意及答案
优选文档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答案(一)(附范文)1、阅读下面的资料,依照要求作文。
有一个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怎样?”禅师说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何须我度?”信徒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禅师说道:“我在雨中,你也在雨中。
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因此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用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走开资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很多于800字。
【文题解析】:资料中的“信徒”缺点在于对别人的过分依赖,而“禅师”给他的最大点悟在于“请自找伞”——自立,自强,自救。
孩子永远靠喂,是长不大的;输血只能保持一时,重点自己还要有造血功能;地震中的求生者,既需要外界的救援者,也需要经过自救(体力的和心理的)来熬过漫长的等待时间;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是只会“引进”,命运就永远控制在别人手里,它必定有自己的原创力,必定有自主知识产权。
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天行健,君子以奋发图强”。
2、阅读下面的资料,依照要求写作。
面对真实的社会和人生,只有付出一步一步登攀险峰的实践,才能领悟那无量的风光。
而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巅峰,而是鞋里的一粒沙。
为什么我们在苦思冥想地设定巅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呢?依照上面所给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文章。
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文题解析】:本题资料属于比喻资料。
资料一共有三句话,最主要的命意在后边两句。
后两句,从重点词来看,“巅峰”,比喻“远大的目标”;“鞋里的沙子”,比喻“我们自己存在的缺点或前进行程中存在的困难”;“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比喻“改正缺点和战胜困难”。
悟出比喻义,就找到了理解资料的打破口。
“而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巅峰,而是鞋里的一粒沙”,从关系词的角度看,此句中的“不是而是”重在重申后者;从句意看“鞋里的一粒沙”是“令人疲倦”的根根源因,“为什么我们在苦思冥想地设定巅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呢?”此句用反问的句式表达必然的意思,即必然要倒掉鞋里的沙砾。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指导(11)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12)真正的高尚(有答案)
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颜氏家训·勉学》)②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
(张居正《示季子懋修书》)③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朱子家训》)④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
(《郑板桥家书》)⑤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曾国藩家训》)⑥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
“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傅雷家书》) 先贤名士用沧桑历尽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白家子孙。
读了上面六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后的阳光,栀子花的香,黑体字的跳跃,感受书中的自己。
——题记阳光透过窗纱斜射在台子前,台子上那几朵盛开的栀子花,正散发出朴素而纯洁的花香,倚在窗框的我手上捧着一本西游记,慢慢品读,斜射的阳光倾洒在书上,那一个个黑色的字体,仿佛在跳跃着,跳到我的心上。
一本密密麻麻的黑体字,是如此的枯燥无味,但又是如此的耐人寻味,不喜欢阅读的人,看书可能是一件反感的事,但喜欢阅读的人,看书就像是岸上的鱼遇见了水,离不开。
其实我小时候也特别不喜欢看书,觉得看书没有动身玩那么开心,所以当时的我知识面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每个人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思想,而我也有这样的父母。
所以他们剥夺了我的时间,开始限制我的自由,每次面对这些没有思想的文字,我都想方设法的逃离,但是,都是无用的。
2019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专家解析2
2019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专家解析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杰克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后来因杀人罪而被判终身监禁。
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大儿子与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日前他因杀人罪而坐监。
小儿子却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美满的家庭,既不喝酒也不吸毒。
为何同样的环境却有不同的命运呢?当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文题解析】:材料中有三个人物,父亲是两个儿子成长的环境,大儿子受到环境的影响,与父亲一样沦为罪人;二儿子却在同样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个优秀、幸福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不是造就人的决定性条件,在相同的环境中,由于个人的信念、目标不同,结局也不同。
行文中可以讨论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在相同的条件下,个人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另外,外因也具有影响作用:在外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一个人要尽量抵制不利条件,削弱其不利影响,甚至创造条件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材料写作任务明确,引导考生思考“怎样的青春不迷茫”。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专家精彩解析、附范文】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专家精彩解析、附范文】2019年全国III卷作文解析:铭记、感恩,再出发!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题一出炉,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文材料为一幅温情漫画,涉及老师与学生数年厮守一朝即别的情感,引导学生要学会铭记、感恩,思考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
这道题命制的水平蛮高的,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契合了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方向。
这道作文题设置的情景利于学生真写作。
写作情境是毕业前最后一课,每个考生都刚刚经历,都有话可说而且有很多真心话想说,这有利于学生真正表达“我”,说真话,抒真情,避免了假大空,避免了宿构和套作。
这样的作文题才能真正考查学生“德”“才”和写作水平。
就写作本身而言,这道作文题,既是闭合的——只能就师生范畴来言说,但也是开放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
当然从学生的角度,这篇作文一定要牢记的要素有两个:感恩,继续努力新征途!总之,这道题目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思考如何铭记、感恩,再出发。
这是一道很好的作文题,也是一次很好的写作体验。
2、本文的材料为一幅漫画,其中一位老师在最后一节课上告诉学生:“我再看看你们,你们再看看书。
”这句话充满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也蕴含着老师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
考生应该结合这个寓意,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
3、作文要求考生从整体上解读材料,确定立意和文体,并自拟标题。
同时,不得抄袭或泄露个人信息。
二)交际意识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思考自己即将毕业离开高中课堂的身份和交际对象,以及如何向老师研究成为更好的自己。
考生需要思考如何铭记师恩、肩负使命再出发,以及如何与老师和同龄人建立更好的关系。
二、审题立意简析一)解读材料,理解材料基本内容本文的材料为一幅漫画,描述了在最后一节课上老师和学生的情景。
老师告诉学生:“我再看看你们,你们再看看书。
”这句话充满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也蕴含着老师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
考生应该从自己即将毕业的情景出发,思考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019高考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附详解答案)
2019高考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附详解答案)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合适的两项是()A.论安全B.守规彰显孝心,责任铸就大爱C.法律需要多点人文关怀D.大义灭亲,为你点赞E.遵规守范,呵护生命2.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合适的两项是()A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B风采非我愿,但愿贡献高C大国工匠,风采无限D激扬时代浪花,你们就是最美E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出现的“琅琊山”、“琅琊阁”等名称也受到热捧。
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引发网友热议;此外,江苏南京、山东东南沿海等地也跃跃欲试地想和“琅琊”攀亲戚,加入了争抢“琅琊”地名的混战。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评析及满分作文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评析及满分作文6月7日上午,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以下简称“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第一时间公布了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相关专家对作文题目进行了评析。
大家一致认为,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引领开放的文化视野,引领对文化的自我辨识,更引领对认识事物方法论的思考。
一、立意高远题目先呈现一个例子,再提出写作要求。
从结构上看,与以往的材料题保持一致,但立意大气高远,富有现代气息,体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表现出人格内在教育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统合,更能引导青少年重德铸魂,健康成长,做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有着蓬勃中国心的中国人。
命题意蕴丰厚,立足优秀文化根脉,在全球视野中凸显中国价值,将包蕴着爱国情愫的韵律与全球视野中的现实问题思考加以结合,实现育人理念。
既有上海作为国际性文化都市的在地化特征,更指向了全球视野中如何加强中国优秀文化的认知与传播的新时代任务。
二、视野开放“倾听不同”引领开放的文化态度。
材料中的“倾听不同”是“开放”的态度,“感受”“更有意识”以及“寻找”则分别是“开放”的方式、过程与思考。
有开放就有比较,有比较就有认同,有认同就有认识的深化。
“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体现了命题的开放性。
“中国味”就是中国文化味,内涵丰富,选材面广。
内容可以写音乐,也可以写美食、绘画、建筑、文学等。
从文化特色,到人格个性,到生活特性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味”的具体内涵来抒写。
“如何认识事物”体现认识的开放性。
考生可以从认识的对象、视角、方法、价值等多方面去进行自主性思考。
比如认识哪些事物、事物有哪些价值以及如何认识等,给写作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思维深化题目考查了考生对于材料的理解和提炼能力,继而考查独立思考与综合应用的具体写作能力。
2019高考作文——单则及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关键句:
1.喝了一大碗 2.又送上了一大碗 3.又端来一碗 4.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立意:①过犹不及;
②要把握分寸。
太过火了
—人物:主人(主要人物)、客人(次要人物) —事件:主客人人盛由情 满招意待到,勉频强频到劝谢喝绝;。 —结果:主人(缺);
关键句:
1.凉了半截
辩
2.惊喜万分
证
3.这里没有市场,预计他们的需求量为零
思 考
4.市场前景广阔,他们的需求量将从零开始
看法不同,源自心态不同
立意:遇事要积极对待,切莫消极放弃。
—人物:甲(主要人物)、乙(主要人物) —事件:甲乙无充比满失 干望劲,,认觉为得没前有途市无场量;。 —结果:结果缺失,但可想而知。 —原因:看法不同,源自心态不同。
立意:遇事要积极对待,切莫消极放弃。
二、多则材料——
1.求同法 2.求异法 3.互补法 辩证思考 4.综合法 有时审题我们要综合考虑,可能三种方法
都要用到。
“求同法”要求“异中求同”。
形式:
①多则材料。(两则或两则以上) ②材料之间的内涵有相同处 。
方法:
① 分析、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 ② 找出共同点。
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 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
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 勤学苦练,请问师父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父答道: “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 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 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 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 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
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答案
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答案(一)(附范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禅师说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何须我度?”信徒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禅师说道:“我在雨中,你也在雨中。
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中的“信徒”弱点在于对他人的过度依赖,而“禅师”给他的最大点悟在于“请自找伞”——自立,自强,自救。
孩子永远靠喂,是长不大的;输血只能维持一时,关键自身还要有造血功能;地震中的求生者,既需要外界的救援者,也需要通过自救(体力的和心理的)来熬过漫长的等待时间;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只会“引进”,命运就永远操纵在别人手里,它必须有自身的原创力,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
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真实的社会和人生,只有付出一步一步攀登险峰的实践,才能领略那无限的风光。
而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
为什么我们在费尽心机地设定高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呢?根据上面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文题解析】:本题材料属于比喻材料。
材料一共有三句话,最主要的命意在后面两句。
后两句,从关键词来看,“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鞋里的沙子”,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或前进路途中存在的困难”;“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比喻“改正缺点和克服困难”。
悟出比喻义,就找到了理解材料的突破口。
“而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从关联词的角度看,此句中的“不是……而是……”重在强调后者;从句意看“鞋里的一粒沙”是“使人疲倦”的根本原因,“为什么我们在费尽心机地设定高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呢?”此句用反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即一定要倒掉鞋里的沙砾。
2019年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训练: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审题
限制性
1.对象限制。材料中“使共和国一百周年时的青年读到你的文章,能……了解”限制考生是要写给 共和国一百周年时的青年看的,要有“作者身份意识”“对象感”和“对话感”,要设想一下30 年后的情形,即要对“共和国一百周年时的青年”说些什么。 2.内容限制。材料中“你可曾了解那些沧桑巨变的细节、那些改天换地的故事”限制考生要结合建 国70周年以来的历史,来反映巨变的细节或故事,必须体现“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的“历史 性”;还要展望未来,提出建议、表达期望和鼓励,写出青年人的责任担当、家国认同意识以及 对个人与国家、历史与未来的认知和思考等内容。 因此,行文须围绕“时代精神”“建国70周年的巨变”“一百周年时的青年人”等关键词来写, 须突出历史感和未来展望。不能使用古代例证,而要立足当下、联系现实。“细节、故事、历史” 并非重点,客观认识国家前进的历史、提炼时代精神,表达自己的“思考、见解、感悟”才是核 心,否则当属偏题、离题。 3.思维限制。材料中“可曾思考是什么使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限制考生要思考是什么样的“时 代精神”使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可以是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积极创新、无私奉献等精神,可 以表达爱国、上进、责任、担当等正向的价值观。要有感悟和原因分析,若只罗列建国70年来的 巨变事略,则不妥;当然更不能有消极颓废的思想。
下一页
片面或错误立意:
1.多难兴邦 2.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3.吸经验教训,展大国风范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坚持文化自信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奋斗青春追梦时代 (标题简洁,用八个字四个词精准体现审题,切中要害。) 拟评分:55分 亲爱的青年们: (称呼顶格写起,后用冒号,符合书信要求。若下一行空两格写上问候语如“你们好!”则更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共和国七十华诞仿佛还在昨日,今便已是百年诞辰。或许属于我的时代已 成过去,但那段奋斗的追梦年华依然沸腾于心,不禁想与你们分享那岁月。(开头对象感、对话意识 明显,落实了“使共和国一百周年时的青年人读到你的文章”的要求,完成了一个重要的“驱动任 务”。“或许属于我的时代已成过去,但那段奋斗的追梦年华依然沸腾于心”呼应标题,强调本文论 点。“不禁想与你们分享那岁月”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我们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我们的时代精神是奋斗精神。改革的号角引领着我们奋斗、前进。 七十年前,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雨便滋润了大江南北。从东南沿 海到西北大漠,我们的国家一步步打开大门迎接世界。电视机、手表、汽车接踵而至,飞入寻常百姓 家。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荒芜的渔村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大都市。老百姓从吃不饱到小康, 再到全面发展的美好的生活需要。人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一天比一天热闹。那积贫积弱的旧中 国早已一去不复返。而在世界上,中国更是真正“站了起来”、强了起来。我们有蛟龙下海、神舟探 月,有时速三百五十公里的“复兴号”,有世界第一的量子卫星“墨子号”,我们有看得最远的望远 镜“FAST”天眼。这一切都离不开两个字——奋斗。正如晚清留学生羡慕外国车水马龙一样,如今 的我们也迎来大变革:我们也有了令人羡慕的“大国名片”。听从时代浩浩汤汤之大潮,顺应改革的 号角,年轻的人们,接过奋斗的接力棒,你们准备好了吗?(第二段是主体部分第一层,段首句“我 们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为分论点一。作者擅长用比喻、引用、反复、对比等手法,语言概括力强, 意蕴丰厚有张力,生动形象。后半段用重笔介绍“站了起来”的中国的种种斗是我们的时代精神,也是我们永远的使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息。奋 斗筑造我们的时代。可曾想过,是什么使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是什么让我 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是天时地利,不,是奋斗不息!中华民族从来生于忧患, 从来勇于面对多灾多难,但正因为奋斗,我们战胜洪水,战胜病疫。正因为 奋斗,我们让滚滚黄沙成绿洲。没有那些笃志创新的“科技先锋”,没有那 些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以及无数坚守奋斗的人们,哪得如此成就?奋 斗吧,青年们,让我们拉起袖子加油干!创造更辉煌的未来!(第四段是主 体部分第三层,段首句“奋斗是我们永远的使命”为分论点三。本段用设问 句巧妙地诠释了“是什么使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日新 月异?”之问。多重间隔反复句“正因为奋斗,我们战胜洪水,战胜病疫。 正因为奋斗,我们让滚滚黄沙成绿洲。没有那些笃志创新的“科技先锋”, 没有那些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以及无数坚守奋斗的人们,哪得如此成 就”,使内容充实丰满。段尾新时代领路人的金句,时代感鲜明,口号响亮, 有感召力!)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作文题解析及优秀作文精选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作文题解析及优秀作文精选全国III卷作文题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一、审题:这是一道充满时代温情的作文题目,贴近学生实际,又可引发很多联想和感悟,相信学生有很多话要说。
首先,在材料的呈现方式上,今年的全国Ⅲ卷不再是文字式的材料作文,而是采用漫画的形式,形象生动,言简意赅,既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也给了考生很多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艺术形式,多取材于社会现实或热点问题,一般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等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社会性,常常能引人开怀、发人深思、启人心智。
其次,在主题表达上,更隐性也更个性。
相比于前两年的显性表达和宏大构思,今年的漫画作文摒弃了主题先行和时政热点,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更倾向于引导考生真实言说,个性抒情,更着眼于培养与选拔有健全人格、有生命情怀、有人文素养的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核心素养”的命题方向完美地融入题目当中,水乳交融,自然贴切。
第三,学生的自我主体性得以凸显。
相比于宏大主题和家国情怀,今年的全国Ⅲ卷则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成长实际,注重引导考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关注身边的人事,关注内心真实的情感,思考人生,思考新时代师生关系,要有爱心、知感恩、记深情。
第四,回归学科本位,彰显语文立场。
前两年的作文题过于凸显时代主题,过于强调宏大主题,过于正能量,家国情怀,时代担当,改革开放,不忘初心等,引导考生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共呼吸,但在语文学科的特色和特质上似乎打了折扣,不能充分体现语文在心灵润育和生命润泽等方面的功能效用以及生命的美好成长和良性发展。
今年的全国Ⅲ卷则真正回归情感、诗意与审美,让学生在语言的理解、赏析和思辨中,去传递美好情感、审美情趣、生命魅力。
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 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权威专家解析】2019年浙江卷作文属于材料作文,开放性大,既兼顾人文意蕴,又有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体现出对考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和能力的综合性反馈,重视学生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的考察;对于文体虽无显性规定,却有隐形指向,在题干中有“谈一谈看法”,更适合进行议论文写作。
在审题立意上,考生应首先注意挖掘材料的隐喻性,不可简单处理为关于“写作问题”的探讨,在作文中明确“作家”、“作品”与“读者”的具体指向。
可针对两种观点有所侧重,“坚持自我,表达自己”或“关注‘读者’,回应外界”,亦可以两方面兼顾,辩证思考。
考生确定文章立意的过程,就是思考自身与外在世界关系的过程,进行自我追问、思考如何选择生活的过程。
可从“作品”入手,由浅入深去阐述“作品”的内涵,体现考生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进而体现文章层次性和思辨性;可从“读者”入手,言及考生生活中的旁观者或者参与者,以“社会个体”身份去思考深广的社会问题,体现对考生社会责任感的考查;可从“作家”与“读者”两者关系入手,作家写作时,心里必然要装着“读者”,同时,作为生活创作的“作家”,也应当坚持自我、坚守真理、修正谬误、关注世界,其实两者并不矛盾,既要考虑读者的需求,也要聆听本心的声音。
【01】愿为苍生鼓与呼如果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是创造生活的“作家”,那么他当然应该“心中装着读者”。
为什么?因为,作品需要传播,传播需要读者。
作品好不好,需要围观,需要争鸣,更需要喝彩。
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二)(附范文)
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二)(附范文)姓名:班级: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青年》杂志联合中国青年报开展“强国一代,青年之问”收集活动,统计了当代青年最为关注的前20个“强国之问”,其中包括:乡村儿童、老人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强国一代科技人才具备什么素养?年青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时代使命?明星如何用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放眼全球,中国青年的自信源自哪里?个人的小梦想,如何融入到伟大中国梦?什么是真正的善良?怎样辨别一个人能否成为终生挚友?假如你己步入大学,参加“强国之问”的演讲大赛,请选择其中两三问,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演讲稿。
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各位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主题是: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
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使社会主义中国在21世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这是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的又一庄严历史使命。
同学们,我们学习历史和经常关心国际新闻都知道,当前国际政治格局风云变幻,旧的格局不断打破,新格局尚未明朗,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导潮流。
要想让我国在新格局形成之时,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个重要地位,就要抓住当前国际相对稳定的有利环境和时机,大力增加国家的实力,让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青年学生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因此,这一使命落在了我们的身上。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
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曾以其灿烂的文化享誉世界。
只是事过境迁,在明代后期以后,由于封建王统治的腐朽性、狭隘性和封闭性,才使中国未能跟上历史的潮流而逐渐落后。
清朝后期,又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技发展更是一蹶不振,处于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中国的发展赢得了光明的前途,新中国建设近6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国走向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答案(一)(附范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禅师说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何须我度?”信徒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禅师说道:“我在雨中,你也在雨中。
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中的“信徒”弱点在于对他人的过度依赖,而“禅师”给他的最大点悟在于“请自找伞”——自立,自强,自救。
孩子永远靠喂,是长不大的;输血只能维持一时,关键自身还要有造血功能;地震中的求生者,既需要外界的救援者,也需要通过自救(体力的和心理的)来熬过漫长的等待时间;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只会“引进”,命运就永远操纵在别人手里,它必须有自身的原创力,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
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真实的社会和人生,只有付出一步一步攀登险峰的实践,才能领略那无限的风光。
而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
为什么我们在费尽心机地设定高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呢?根据上面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文题解析】:本题材料属于比喻材料。
材料一共有三句话,最主要的命意在后面两句。
后两句,从关键词来看,“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鞋里的沙子”,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或前进路途中存在的困难”;“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比喻“改正缺点和克服困难”。
悟出比喻义,就找到了理解材料的突破口。
“而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从关联词的角度看,此句中的“不是……而是……”重在强调后者;从句意看“鞋里的一粒沙”是“使人疲倦”的根本原因,“为什么我们在费尽心机地设定高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呢?”此句用反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即一定要倒掉鞋里的沙砾。
这样,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就可以挖掘出主旨:我们在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的过程中,要随时改正自身的缺点、克服遇到的困难、排除失败的危机、走出挫折的阴影、战胜不良的心情……如此,考生就有了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写作空间。
审题误区:①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要一步一步的实践。
②生活中不要畏惧困难。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众多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点燃了亿万网民的英雄情结,“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为此,班上拟召开“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建立丰功伟业者是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者也是英雄。
只要围绕着“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的话题进行写作即可。
在语体要求上,注意是写“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对象是同学,语言表达要得体。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心有诗意。
雷海为的对手、《中国成语大会》2015年度总冠军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季第四现场年度总冠军、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彭敏是这样读书的:高中读、大学读,读到北大硕士……身处雅室而心自通灵。
对上述两种状态下的读书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和思考谈谈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终身学习酿诗意。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渴望才是最重要的。
正是这种学习方式,酿就了雷海为心中的诗意。
……校园雅室的读书方式,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础,但很多人却在校园学习之后泯然众人矣,何哉?就在于没有雷海为“外卖时学习”的方式。
这种方式增加的不仅是知识,更锤炼“心”的韧性,在诗词大会与彭敏对决,其实他就是赢在社会的历练上!校园学习,让他知道了诗的魅力;而挤时间学习,则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
雅室读诗志趣高。
汉字夺魁、成语夺冠、诗词屈居亚军,这就是北大硕士彭敏取得的成就!字、词、诗,涵盖了中文的三个要素,这样的成绩正是校园读书方式结下的硕果……在“喧嚣”中学习,采用“挤”的学习方式,固然能够酿诗意,但也限制了成长的深度和广度,只能在“诗岸”上徜徉!所以雅室学习条件更好更专注,理应更容易达成学习目标。
“雅室”“喧嚣”皆可读,读书岂能论环境。
每个人的际遇不同,如何利用现有的环境及条件,坚定读书的心志,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雅室”读书固然可喜,“喧嚣”读书亦能有成!在校园,亦应学海为;在杜会,也要仿彭敏。
【评分标准】围绕“两种状态”下“两种学习方式”来展开议论,可以侧重其中一种,原则上不分高下,都属于切题作文;能辩证地谈两种方式的,或侧重一种但能辩证地涉及另一种的比较,可归入一类(48分)上下浮动;从材料入题后,抛开材料,泛谈读书方法态度,为偏离题旨。
5、材料作文“忘记开花”导写及例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周国平先生说:“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名言哲理类材料一般不长,但一般审题难度不小。
这则材料涉及的主客体不断游移变化,语词概念较多且寓意深远,所以考生更不容易理解和把握文意,难度很大。
一会儿“他”是人,一会儿“他”又变成了植物,他还“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
根据以往的审题观察,多数考生的注意力一定会放在最后的“开花”上,这绝对没错,问题是,他们总是拿“开花”与“浇水”“施肥”“结果”反复作比较,便简单地把“开花”解读为“展示自己”之类,但往往在文体确立和分论点深化上出现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又应该注意什么呢?我们在回答后者中一并作答。
首先,审题思维意识要更灵活、开阔。
一般地,当把握不准材料寓意时,材料中的每个字句都是解开密码的“钥匙”,但同时也可能是“羁绊”。
你看,“浇水、施肥、结果实”都是动词,“开花”,也是动词,而且跟“结果实”相对,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阶段和结果,但似乎有本质区别,“结果实”一般比喻有收获,出成绩,那么“开花”是什么意思呢?于是,解读往往陷入困境。
怎么办?强调两个意识:第一,类比迁移中的事理提升意识。
即在构思立意的时候,便首先要把这个哲理类材料所涉“事物”提升到“人”这个层面,这是哲理类材料立意分析的基本策略,也是审题的基本要求。
第二,文体意识。
像这类名言,本就高度哲理思辨化,审读材料,学生往往受惯性影响,一味执拗于议论文文体,结果是大量作文立意雷同近似。
其实,擅长抒情文的学生不妨换一思路,去写写夹叙夹议的散文或抒情文,或许是上策。
具体怎么做?在化实为虚的意识下,适当注意表达方式的选择运用。
比如在对“开花”语义和寓意进行挖掘的时候,化实为虚,不再从本身去寻找,而去寻找发掘“开花”的一般象征义、比喻义,如“开花”比喻象征生命成长的重要过程如吸纳吞吐、生命的节律,或展示呈现成长的精彩,等等。
然后沿着这样的思路去想像,演绎,对比,抒情,注意语言的运用和主旨的“形散神聚”,一般就可能比较有特色和新意了。
(见例文)其次,寻找暗示语。
名言哲理类材料作文往往言简意深,多用比喻,或有暗示等思考线索。
如本材料,就有暗示语。
周国平先生这段话的前面部分,就有个判断句,“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
这句看似无关紧要,所以很容易被同学们忽略,其实它非常关键。
“讲究实际”四字,实际上是暗示和提醒读者,后文所示的各种做法,诸如“浇水”“施肥”“结果实”云云,就是“讲究实际”的表现。
但有同学可能有疑惑了:不少人就是空想幻想太多,而讲究实际的想法和做法恰恰是我们需要的,为什么要否定或有微词?不错,让你辩证看待这个问题,正是材料命意所在。
所以,论证时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必须依据材料作出正确合理的解读。
根据这个思路,作者略带否定的“讲究实际”一语,暗示的意图,或者说,“讲究实际”的对立面或反面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抽象”一下(这个“抽象”比较关键)。
原来可能是类似于“拥有幻想、理想”“看得远点、开点”之类,是一种人生态度或工作策略。
经过如此多维分析思考发现,原来,材料的深层寓意与中央电视台那句比较经典的广告词“人生只是一段旅途,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沿途欣赏风景的心情”的含义大体吻合一致。
“结果实”就是“结果”,而“开花”就是“沿途的风景和心情”,也就是说,这里要你谈论的是,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要忘却生成、关注、呵护或欣赏自我生命的任何过程和姿态等。
最后,把握好论点和分论点的层次展开。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从学生普遍水平推测,不排除少数学生思虑过多,延伸过度,比如,把“开花”仅仅看成是展示自己,从而大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
立意于“展示自己”本来不错,但不少学生论着论着,立意重心就很快过度偏移了。
因为,从事理逻辑说,“开花”象征生命的美好和精彩,难道,“结果”就不是“展示自己”,就不“美好”“精彩”?实际上,“开花”和“结果”都是事物发展成长的阶段,具有同等价值和意义。
因此,严格地说,材料的寓意就不完全指向“价值和意义”,而更多指向“过程和状态(姿态)”,如上分析。
那么,分析议论的全过程,就需要关注“过程和姿态”这样的内涵来展开,比如,正面推论,关注过程和姿态就是关注生命事物质量,关注内涵发展,就是关注细节,关注结果;反面分析,就是自我修炼,就是提防毁败,等等。
因此,对名言哲理类短材料的审题立意,提炼论点固然重要,但“多个心眼”,多点思路,衍生好分论点,也着实不可小觑。
优秀例文及点评哪一朵花为自己而绽放一高三学生漫步花园,惬意地享受着云树的荫蔽,满目的葱茏,满足的微笑。
正欲合上双眸,她却惊异地发现,原本一贫如洗的绿漠上,那么多的星星点点,那么美,那么耀眼,却似乎没有一朵为自己而绽放。
是不懂花语,还是过于自私?想想,开花,不就是历练、萃纯么?开花,所经历的吞吐吸纳,难道不就是生命的孕育?日落日出,悄无声息,或绚丽,或灿烂,或丰韵;渐变,而至突变。
弄花非人人可做,花语,亦非人人可懂。
花之需求,花的性情,实在表征着一切生命本原和本质。
有道是,“落红不是无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