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4-纯电动汽车基本结构与原理(2015版本-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教程
《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汽车制造类与交通运输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目的是让学员具备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结构原理、整车控制策略、维护保养与故障检修的职业技能。
它要以《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彩色版)》是以培养学员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结构原理、维护保养与维修为主要内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任务驱动和案例导入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使学员能够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维护保养和故障维修,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进行检测与维修,同时注重培养学员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具体目标1.专业能力(1)能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安全防护技能。
(2)能够正确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各项功能。
(3)能够描述新能源汽车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4)能够对新能源汽车的各零部件进行拆装与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
(5)能够遵守操作规范,正确使用维修工具设备,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制度。
(6)能够核查、评价自身的工作成果。
(7)能够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方法能力(1)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员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为学员后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奠定基础。
(2)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够自主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4)能够自主查找资料与文献,取得相关的专业知识。
3.社会能力(1)具有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2)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
(3)注重事故保护和工作安全。
(4)遵守作业规范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表5-1 表5-2表5-3表5-4表5-5表5-6表5-7表5-8表5-9六、课程教学实施建议(一)师资条件要求师资组成表表6-1(二)教学条件要求对教学场地和软硬件设施设备的要求。
纯电动汽车结构和工作原理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纯电机车的结构与原理是怎样的?
传统汽车主要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器四大部分组成;纯电动汽车是用驱动电机代替传统汽车的发动机,使用电机控制器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来驱动汽车行驶的。
纯电汽车主要由驱动电机系统,电源系统,整车控制器和辅助系统组成。
当汽车行驶时,储存在动力蓄电池中的电能通过电机控制器输送给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高效地将电能转化为车轮的动能,整车控制器根据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的输入信号,向电机控制器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对电机进行启动、加速、减速、制动控制,并能够将汽车车轮的动能转换成电能充入动力蓄电池。
汽车正常行驶时,电机将电能转化为动能驱动车轮转动;在减速和下坡滑行时又将车轮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充入蓄电池。
纯电动汽车基本结构及原理-课程标准20151114
《纯电动汽车基本结构及原理》课程标准制定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时间:2015年11月14日目录一、课程定位二、课程学习目标三、学习模块设计四、任务单元划分五、考核方式六、媒体资源一、课程定位《纯电动汽车基本结构及原理》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目前的电动汽车的系统结构有初步的了解,能够正确识别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对比分析各类纯电动汽车电池的优劣,了解各类电机的控制策略和应用,正确进行安全充电、驾驶等操作。
本课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实际工作以及适应行业发展提供必需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通过《纯电动汽车基本结构及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1)了解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能够正确识别不同种类的新能源汽车;(2)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系统结构,能够正确识别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描述其结构功能;(3)熟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类型和原理,能够对比各类电池的优劣;(4)掌握各类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能够讲解各类电机的控制策略和应用;(5)复述电气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阐述功率变换器、高压安全等电气系统的技术特点;(6)概括车载总线的拓扑结构和协议标准,能够描述总线数据传输形式和原理;(7)了解纯电动汽车仪器与仪表的基本组成,能够准确说明各指示灯的含义;(8)掌握纯电动汽车充电的各种设备,能够正确进行充电操作;(9)巩固汽车驾驶技术,能够规范、熟练地驾驶纯电动汽车;(10)熟知纯电动汽车的保养常识,能够指出电池、电机、转向、制动等保养内容和规范;(11)掌握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底盘、电气、空调的常见故障,能够正确处理。
2.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2)具有安全、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3)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和执行计划能力;(4)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
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
电动汽车是一种以电池为动力的汽车。
它的整体结构包括电动机、电池组、控制器和电子设备等组件。
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电机。
电机通过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来驱动车辆。
其中,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是两种常见的类型。
直流电动机由定子、转子和碳刷等组成,通过电流在转子上产生磁场来实现转动。
交流电动机则是利用交变电流产生的电磁场来驱动转子转动。
无论是直流电动机还是交流电动机,都能够提供高效、可靠的动力输出。
电动汽车的能源存储装置是电池组。
它通常由多个电池单体串联而成,以提供足够的电能储备。
常用的电池类型有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铅酸电池成本低廉,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但成本较高。
电池组的设计和管理对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控制器是电动汽车的“大脑”,它负责控制电动机的运行。
控制器接收来自车辆上的控制信号,通过调节电动机的功率输出来实现驱动。
另外,控制器还会对电池组进行监测和管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电子设备是电动汽车中的其他辅助装置,如显示屏、通信系统、充电系统等。
这些设备能够提供车辆信息展示、通信连接和充电等功能,提升驾驶体验和便利性。
总的来说,电动汽车通过电池供电,由电动机驱动,控制器负
责控制和管理系统,电子设备提供辅助功能。
这种结构使得电动汽车更加环保、高效,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尾气排放也较少。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性能和续航里程也在不断提高,为未来的汽车出行方式带来了新的选择。
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之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讲解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之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讲解新能源汽
车
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指采用电能作为动力来源,以电动机为主要驱动力的汽车,它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效率等诸多优点。
那么,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整体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电池组、电机、电控系统、充电系统、驱动轴等。
其中,电池组是储存电能的装置,是整个车辆的核心部件,它通常由多个电池单体组成。
电机则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是整个车辆的动力来源。
电控系统则负责控制电机的运转和控制车辆的各项功能。
充电系统则负责为电池组充电,保障车辆的续航能力。
驱动轴则将电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使车辆运动。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是先将电能通过充电系统储存到电池组中,然后由电控系统控制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运动。
当电池组电量不足时,充电系统会自动为电池组充电,以保障车辆的续航能力。
同时,电控系统还可以控制车辆的制动、转向等各项功能,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驾驶舒适度。
总之,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虽然与传统燃油车有所不同,但其所具有的优点和发展前景却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它们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依靠电力驱动的汽车,它不像混合动力汽车那样同时搭载内燃发动机和电动机,而是完全依靠电池储存的电能来驱动。
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是现代汽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它的发展对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
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包括电池组、电动机、电控系统、充电系统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等几个主要部分。
其中,电池组是纯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它通常由锂离子电池组成,能够储存大量电能。
电动机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前进。
电控系统则是控制电动机和电池组的工作状态,确保汽车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
充电系统用于给电池组充电,将外部电能转化为电池内部的电能。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则是对电池组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电池组的安全和稳定性。
其次,纯电动汽车的原理。
纯电动汽车的原理主要是基于电池组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当纯电动汽车行驶时,电池组会释放储存的电能,通过电控系统将电能传输给电动机。
电动机接收到电能后,会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汽车前进。
当电池组的电能消耗完毕时,需要通过充电系统对电池组进行充电,以恢复储存的电能。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则负责监控电池组的工作状态,确保电池组的安全和稳定性。
总之,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是通过电池组储存电能,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汽车前进。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纯电动汽车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新能源汽车的构成组装步骤和工作原理
新能源汽车的构成组装步骤和工作原理嘿,今天咱们来聊聊新能源汽车的那些事儿,就是它的构成组装步骤还有工作原理啦。
先来说说新能源汽车的构成吧。
新能源汽车呢,主要有电池、电机、电控这三大核心部分。
当然,还有车身框架、内饰啥的,这些和传统汽车有点像。
电池就像是汽车的能量仓库,为整个车提供动力。
电机呢,就是把电池的电能转化成机械能,让车跑起来的关键部件。
电控系统就比较复杂啦,它得控制电池和电机的工作状态,就像一个超级大脑一样指挥着它们。
那接下来讲讲组装步骤哈。
首先得有个底盘框架,这就像是房子的地基一样重要。
我觉得这一步可以选择质量好一点、坚固耐用的底盘框架哦。
然后把电池安装到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可不能随便选,得考虑到车辆的重心平衡之类的因素。
不过具体的位置,这个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接着就是安装电机啦。
电机安装的时候要注意和传动系统连接好,不然动力传输就会出问题。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为啥要这么小心呢?因为如果连接不好,那车可能就跑不动或者跑起来一顿一顿的,多难受呀!安装完电机之后,电控系统也要接上。
这部分可有点考验技术呢,但是只要按照基本的线路连接方法来,一般不会出大错。
在组装的过程中,别忘了各种线路的铺设哦。
电线就像人的血管一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让它们能够协同工作。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要是线路接错了,那就像人身体里的血管堵了或者接错了地方,肯定会出问题的。
再来说说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吧。
当我们启动汽车的时候,电池开始放电,电流通过电控系统,电控系统就像个智能管家一样,根据驾驶员的操作,合理地把电能分配给电机。
电机得到电能后就开始转动啦,带动车轮转动,这样车就跑起来了。
是不是还挺神奇的呢?。
新能源动力系统结构与原理
新能源动力系统结构与原理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主要由五个主要部分构成。
首先,动力电池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它类似于内燃机汽车的燃油箱,存储并提供能量给车辆的驱动电机。
然而,这个巨大的电池盒子可不是普通的电池,它有着强大的储能能力,可以使汽车行驶更长的里程。
接下来,驱动电机是转化电能为机械动力的核心。
它在汽车行驶中提供动力,使车辆平稳加速和运行。
想象一下,当你轻轻踩下油门时,电能流入驱动电机,让你迅速感受到激动人心的加速。
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还引入了转向电机。
这个小巧但功能强大的装置负责控制车辆转向,使驾驶变得更加灵活和便捷。
无论是在繁忙的城市街道上转弯,还是在高速公路上调整车道,转向电机都能帮助你毫不费力地完成。
当然,让新能源汽车真正成为便利的交通工具还需要充电设备的支持。
车载充电器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它负责将家庭或公共充电桩提供的电能转化为适用于动力电池的电力。
这意味着你可以方便地在家里、商业区或停车场充电,随时随地享受续航里程。
除了这些基本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还包含了PEU动力总成,它掌控整个动力系统运行的一个中枢神经。
它集成了多个重要控制模块,如传输控制和位置检测、引擎控制、油门控制、油位检测、空气流量监测、气门控制、燃油喷射控制等。
可以说,PEU动力总成是整个动力系统的大管家,确保了动力的高效输出和车辆的良好性能。
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工程奇迹。
它由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转向电机、车载充电器、以及PEU动力总成等多个部分组成。
每个部件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共同构建了高效、环保的未来出行方式。
通过科技创新和能源转型,我们可以期待更多令人激动的新能源汽车的诞生,让我们的城市更清洁、更宜居。
原理:来自加速踏板的信号输入电子控制器并通过控制功率变换器来调节电动机输出的转矩或转速,电动机输出的转矩通过汽车传动系统驱动车轮转动。
充电器通过汽车的充电接口向蓄电池充电。
新能源汽车基础教案-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及原理
总结
布置作业
扫描邀请码登陆腾讯课堂,做好上课准备(课前)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答案修改作业。
新授内容
引导入新课
燃油汽车主要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四大部分组成,纯电动汽车的结构与燃油汽车相比,主要增加了电力驱动控制系统,而取消了发动机,电力驱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它由电力驱动主模块、车载电源模块和辅助模块三大部分组成。
当汽车行驶时,由蓄电池输出电能(电流)通过控制器驱动电动机运转,电动机输出的转矩经传动系统带动车轮前进或后退。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与蓄电池容量有关,蓄电池容量受诸多因素限制。要提高一次充电续驶里程,必须尽可能地节省蓄电池的能量。
机械传动装置是将电动机的驱动转矩传输给汽车的驱动轴,从而带动汽车车轮行驶。
2.车载电源模块
电源电源模块主要包括蓄电池电源、能量管理系统和充电控制器等。它的功用是向电动机提供驱动电能、监测电源使用情况以及控制充电机向蓄电池充电。
纯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主要是指电池管理系统,它的主要功用是对电动汽车用电池单体及整组进行实时监控、充放电、巡检、温度监测等。
动力转向系统
为实现汽车的转弯而设置的,它由转向盘、转向器、转向机构和转向轮等组成。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控制力,通过转向器和转向机构使转向轮偏转一定的角度,实现汽车的转向。
驾驶室显示操纵台
类同于传统汽车驾驶室的仪表盘,不过其功能根据电动汽车驱动的控制特点有所增减,其信息指示更多地选用数字或液晶屏幕显示。
新能源汽车的构造与原理
新能源汽车的构造与原理新能源汽车,听上去是不是特别高大上?简直就像从科幻电影里走出来的一样。
说实话,这种车不仅环保,还能给我们节省不少油钱,真是一举两得!那么,新能源汽车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呢?让我们来轻松聊聊它的构造与原理吧。
1. 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造1.1 电池系统首先,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就是电池系统。
说到电池,大家可能会想到手机的充电宝,但这可不是一回事。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尤其是锂电池,容量大得惊人,能让你开个几百公里都没问题。
这种电池就像是车子的“血液”,一旦没电,就得乖乖回家充电了。
不过,有些新技术正在搞定这个问题,比如快充技术,充电速度比你等公交车还快!想象一下,喝杯咖啡的功夫,车子就满电了,真是太方便了。
1.2 电动机接下来,就是电动机了。
这个东西可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泉”。
电动机工作的时候,就像小马达一样,发出“嗡嗡”的声音,直接把电能转换成动力,让车子飞奔起来。
比起传统的内燃机,电动机不仅体积小,还能实现瞬间加速,真是“马力十足”。
更有意思的是,电动机的维护成本低,不用换机油,省时省心,简直就是车主的“福音”。
2. 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2.1 动力转换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
电池储存电能,通过控制系统把电能输送到电动机,然后电动机把电能转换成动能,让车子动起来。
想象一下,这就像是你把食物吃下去,然后身体把食物变成能量,继续你的一天。
简单明了吧?而且,电动机在工作的时候,几乎没有噪音,这样一来,开车的时候可以享受静谧的驾驶体验,就像在享受一场音乐会。
2.2 再生制动再说一个牛逼的功能,那就是再生制动。
它的原理就是在你刹车的时候,电动机会反向工作,把动能转化为电能,再储存回电池中。
这就好比你骑自行车下坡的时候,顺势把车速减下来,同时还在给车子充电,真是“聪明”的设计。
这个功能不仅可以提高续航里程,还能减少刹车的磨损,简直是一石二鸟,哈哈!3.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3.1 环保节能说到新能源汽车的好处,环保肯定是绕不开的话题。
新能源电动汽车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新能源电动汽车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跟着节能减排政策普及及新能源家产的高速发展,电动汽车行业也获取了长足的发展。
有关于惯例的燃油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在构造及工作原理仍是没得获取广泛的认知,下边本文就对电动汽车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进行详尽介绍。
一电动汽车的构造构成及运行原理图示:电动汽车系统运行原理电动汽车主要由电力驱动系统、电源系统和有关协助系统等部分构成。
● 电力驱动系一致般来说包含驱动控制器、驱动电动机、机械传动装置和车轮等部分。
驱动电机就是传统燃油汽车中的发动机,主要负责高效率地将动力电池储存的电能转变为车轮前进的动能,进而驱动车辆运行;同时,在制动状态下将车轮上的动能转变为电能,回馈到动力电池中以实现车辆的制动能量回收。
驱动控制器就像人体的神经中枢,电动汽车一定经过一个驱动控制系统来协调控制电机运行、运行运行,进而实现整车的最正确性能。
●电源系统包含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 等部分。
●协助系统包含协助动力源、动力转向系统、空调器、照明装置等部分。
二电动汽车调速图示:电动汽车调速控制流程图与传统燃油汽车换挡变速不一样,电动汽车的变速能够实现连续调速变化。
在电动汽车上,驾驶员同时是经过控制制动踏板和加快踏板来控制汽车的制动减速泊车和加快控制,不过制动踏板和加快踏板将驾驶员的操作转变为电信号,再由电动汽车总控制系统协调控制。
三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构造差别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在构造上的最大差别在于动力系统和能源供应系统,电动汽车采纳蓄电池、电动机、控制器及有关设施代替了原有的内燃机和油箱。
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所以不需要传统燃油汽车上与燃油发动机有关的零件。
在电动汽车中,不需要发动机、变速器、油箱、燃油供应装置、燃油发射装置、火花塞、进气管、排气管、三元催化转变器以及消声器等零件,甚至连车头上的进气格栅都不需要。
而电动汽车上配置的电气零件主要有蓄电池、电动机、控制器等。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取代了发动机,用控制器控制电机驱动车辆运行。
新能源汽车构造与维修 能力模板四 纯电动汽车基本构造与原理的认知
能力模块四 纯电动汽车基本构造与原理的认知
序 言
本模块将基于纯电动汽车高压断电流程,高压互锁的检测两大典型
工作任务来学习纯电动汽车基本结构组成、纯电动汽车工作原理、高压 安全设计三方面的知识。
01 知 识 准 备
知识准备
一、纯电动汽车基本结构组成 纯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
知识准备
3.电动机-驱动桥整体式驱动方式 电动机-驱动桥整体式驱动方式,其整体式驱动系统有同轴式和双联式
两种。同轴式驱动系统的电动机轴是一种特殊制造的空心轴,在电动机左端 输出轴处的装置有减速齿轮和差速器,再由差速器带动左右半轴,左半轴直 接带动,而右半轴通过电动机的空心轴来带动
知识准备
双联式驱动系统由左右两台永磁电动机直接通过半轴带动车轮,左右两 台电动机由中间的电控差速器控制。每个驱动电动机的转速可以独立地调节 控制,便于实现电子差速,不必选用机械差速器。
行驶中的纯电动汽车降低速度或停止行驶,或使已停止行驶的纯电动汽车保持 不动。制动系统包括制动器、制动传动装置。现代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中,制 动防抱死装置(ABS) 已经成为标配。与内燃机汽车相似,纯电动汽车的制动系 统也由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两套装置构成。 (8) 电气设备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
任务1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
电动汽车机械减速装置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布置形式来实现车辆的减速运行, 它们分别为通过差速器来驱动车轮的传统布置形式、电机与车轮通过单级传动齿轮 箱或齿形带直接连接的分体单级减速布置形式,以及电机直接与车轮相连接的电机 集成式。
任务1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
4. 电机冷却系统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
PART 01
项目一
纯电动汽车基础认知
任务目标
1. 了解纯电动汽车总体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了解纯电动汽车电源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及整车控制 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3. 掌握纯电动汽车工作原理。 4. 掌握纯电动汽车特点。
任务1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
一、 纯电动汽车总体结构
电机冷却系统主要用于保证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使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纯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散热: 空气冷却和水冷却,纯电 动汽车通常多采用水冷却。
任务1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
(三) 整车控制系统
1. 低压电气系统
纯电动汽车的低压电气系统主要由低压电源、DC-DC转换器、车身电器、底盘 电器等组成,一般可提供12V或24V的电源,其作用是一方面为灯光、刮水器等常 规低压电器供电,另一方面为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和电动辅助装置的工作电路 供电,监控这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故障处理。
制动系统可以让行驶中的汽车减速甚 至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以及使已停驶的汽车保持不动。电动汽车 的行车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踏板、真空泵、 真空罐、真空助力器、控制单元、制动主 缸、制动轮缸、制动器和制动管路等组成。
任务1 纯电动汽车结构载储能装置即动力蓄电池适时地补充电能, 从而保证动力蓄电池持续且平衡地提供电能。纯电动汽车一般配有快充充电口和 慢充充电口。
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
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传统的能源和动力系统,以电能为主,辅以其他形式的能源的汽车。
这种汽车的设计原理和传统燃油汽车有较大的不同。
本文将介绍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原理。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结构包括电池组、电动机、电控系统和辅助设备。
电池组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负责存储电能,一般采用锂离子电池。
电动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运行。
电控系统则控制电池组的电能输出和电动机的运行状态,确保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
辅助设备包括充电系统、逆变器和驱动系统等。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原理与传统燃油汽车最大的不同是动力系统的改变。
新能源汽车采用直接以电能为动力的方式,而不需要燃油燃烧产生的热能来驱动发动机。
这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没有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和燃油供给系统。
取而代之的是电池组和电动机的组合。
电池组负责存储电能,电动机接收电能并将其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汽车前进。
再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原理还可以分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两种类型。
纯电动汽车完全依赖电能来驱动,电池组是其唯一的能源,如特斯拉。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则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电驱动模式和燃油驱动模式,电池组和发动机都是能源的来源,如Chevrolet Volt。
最后,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原理还涉及到节能减排和环保理念。
新能源汽车是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减少了对传统燃料的依赖,减少了燃烧产生的废气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新能源汽车还可以通过回收制动能量、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等设计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对能源问题的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为读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和认识提供一定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QIN LingUnit 4 Structure & Theory for EV 4.1 What’s New EV?→Definition & Type4.2 Why to develop New Energy Vehicles?→Reason & Need4.3 What’s the future for New EV?→Current & Development4.1 Induction4.1 Induction 4.2 EV 传动系参数设计4.2 EV 传动系参数设计4.4 BMS for EV4.4 BMS for EV 4.3 EV 行驶里程4.3 EV 行驶里程4.5 EV 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4.5 EV 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4.6 EV 数据采集系统4.6 EV 数据采集系统Unit 4 Structure & Theory for EV4.7 EV 实例4.7 EV 实例4.1.1 EV 分类4.1.1 EV 分类4.1.2 EV 组成及原理4.1.2 EV 组成及原理4.1.4 EV 特点4.1.4 EV 特点4.1.3 EV 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1.3 EV 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1 Introduction4.1.5 EV 关键技术4.1.5 EV 关键技术4.1.1 电动汽车驱动原理的分类电动汽车(EV ):主要以动力电池为能量源、全部或部分由电机驱动的汽车。
4.1 Instruction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EV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混合动力电动汽(HEV )插电式(PHEV )非插电式4.1 Instruction 4.1.1 电动汽车驱动原理的分类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性能比较:4.1.1 EV 分类4.1.1 EV 分类4.1.2 EV 组成及原理4.1.2 EV 组成及原理4.1.4 EV 特点4.1.4 EV 特点4.1.3 EV 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1.3 EV 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1 Introduction4.1.5 EV 关键技术4.1.5 EV 关键技术4.1 Instruction 4.1.2 组成及原理典型EV组成款图4.1 Instruction 4.1.2 组成及原理三个子系统:1、电驱动子系统:电子控制器、功率转换器、电机、机械传动装置和驱动车轮。
2、能源子系统:主电源、能量管理系统和充电系统。
3、辅助控制子系统:具有动力转向、温度控制和辅助动力供给等功能。
4.1.2 组成及原理4.1 Instruction4.1.1 EV 分类4.1.1 EV 分类4.1.2 EV 组成及原理4.1.2 EV 组成及原理4.1.4 EV 特点4.1.4 EV 特点4.1.3 EV 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1.3 EV 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1 Introduction4.1.5 EV 关键技术4.1.5 EV 关键技术4.1 Instruction 4.1.3 EV驱动系统布置形式EV驱动系统布置方案4.1 Instruction4.1.3 EV驱动系统布置形式(1)最简单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由驱动电机、离合器、齿轮箱和差速器组成C:离合器D:差速器GB:变速器M:驱动电机4.1 Instruction4.1.3 EV驱动系统布置形式(1)电动机轴与驱动轴相互垂直特点:提高EV的起动转矩,增加低速时EV的后备功率。
与传统燃油汽车驱动系统的布置方式一致,带有离合器和变速器4.1 Instruction4.1.3 EV驱动系统布置形式(2)整体驱动桥式特点:该方式对电动机要求高(具备较高的起动转矩和较大后备功率)(1)取消了离合器和变速器(2) 增加一组电动机和逆变器(3)继续沿用当前发动机汽车中的动力传动装置4.1 Instruction4.1.3 EV驱动系统布置形式(3)电动机轴与驱动轴相互平行特点:该传动方式对电动机有较高要求,大的起动转矩和后备功率。
同时,要求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1) 电动机转到驱动轴上(2) 直接由电动机实现变速和差速转换。
4.1 Instruction4.1.3 EV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双电机整体驱动桥式特点:轮毂电机驱动车轮,提高了传动效率,对控制系统要求比较高,稳定性要求高。
(1) 电动机安装在驱动轮上(2) 电动机直接驱动车轮即,轮毂电机4.1.1 EV 分类4.1.1 EV 分类4.1.2 EV 组成及原理4.1.2 EV 组成及原理4.1.4 EV 特点4.1.4 EV 特点4.1.3 EV 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1.3 EV 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1 Introduction4.1.5 EV 关键技术4.1.5 EV 关键技术4.1.4 EV 特点4.1 Instruction无污染噪音低能效高多样化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成本较高续航较短4.1.1 EV 分类4.1.1 EV 分类4.1.2 EV 组成及原理4.1.2 EV 组成及原理4.1.4 EV 特点4.1.4 EV 特点4.1.3 EV 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1.3 EV 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1 Introduction4.1.5 EV 关键技术4.1.5 EV 关键技术4.1 Instruction4.1.5 EV关键技术1. 电池技术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泉,也是一直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
车用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比能量、能量密度、比功率、循环寿命和成本等。
目标:比能量高、比功率大、使用寿命长的高效电池发展:到目前为止,电动汽车用电池经过了3代的发展,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1 代是铅酸电池,第2 代是碱性电池,第3 代是以燃料电池为主的电池。
燃料电池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能量转变效率高,是普通内燃机热效率的2~3 倍,比能量和比功率都高,并且可以控制反应过程,能量转化过程可以连续进行,因此是理想的汽车用电池,但目前还处于研制阶段。
4.1 Instruction4.1.5 EV关键技术2. 电力驱动及其控制技术电动机与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
目标:调速范围宽、转速高、起动转矩大、体积小、质量轻、效率高且有动态制动强和能量回馈等特性发展:随着电动机及驱动系统的发展,控制系统趋于智能化和数字化。
变结构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专家控制、遗传算法等非线性智能控制技术,都将被各自或综合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电动机控制系统。
4.1 Instruction4.1.5 EV关键技术3. 整车技术电动汽车是高科技综合性产品,除电池、电动机外,车体本身也包含很多高新技术,有些节能措施比提高电池储能能力还易于实现。
电动汽车需要全新车身结构,而决不仅仅是由电动驱动系统代替内燃机。
汽车的电动化要求对整个车身进行大范围的改进,因为电动驱动组件对结构空间有全新的要求。
目标:轻量化、网络化发展:对于电动汽车而言,轻质结构设计意义重大。
因为除电池电量外,汽车重量也是行驶距离的一个限制性因素。
车辆越轻,允许装备的电池也越多,行驶距离便越远。
除可增加行驶距离外,车辆重量较轻时,车辆的性能明显增强。
因为较轻的车辆加速更快,行驶弯道更敏捷,制动时间也更短。
例如宝马电动汽车车身部分几乎都是由碳纤维制成的,只有承担碰撞吸能和承载动力系统的底部结构,才使用铝合金材料。
碳纤维比铝轻30%,比钢减轻50%,这样的车身结构不仅强度较高,更重要的是车身自重可以减轻许多。
4.1 Instruction4.1.5 EV关键技术4. 能量管理技术能量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智能核心,它的作用是检测单个电池或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并根据各种传感信息,包括力、加减速命令、行驶路况、蓄电池工况、环境温度等,合理地调配和使用有限的车载能量;它还能够根据电池组的使用情况和充放电历史选择最佳充电方式,以尽可能延长电池的寿命。
电池当前存有多少电能,还能行驶多少公里,是电动汽车行驶中必须知道的重要参数,也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应该完成的重要功能。
目标:SOC精确估算4.1 Induction4.1 Induction 4.2 EV 传动系参数设计4.2 EV 传动系参数设计4.4 BMS for EV4.4 BMS for EV 4.3 EV 行驶里程4.3 EV 行驶里程4.5 EV 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4.5 EV 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4.6 EV 数据采集系统4.6 EV 数据采集系统Unit 4 Structure & Theory for EV4.7 EV 实例4.7 EV 实例4.2.1 电动机参数设计4.2.1 电动机参数设计4.2.2 传动系传动比设计4.2.2 传动系传动比设计4.2.4 设计实例4.2.4 设计实例4.2.3 电池组容量设计4.2.3 电池组容量设计4.2 EV 传动系设计4.2.5 性能仿真4.2.5 性能仿真4.2.1 电动机参数设计4.2 EV传动系参数设计电动机功率最大功率额定功率minmax优势:电动汽车后备功率越多,加速和爬坡性能越好劣势:电动机体积和质量迅速增加,且不能有效工作在峰值功率,致使电动机效率下降4.2 EV传动系参数设计4.2.1 电动机参数设计最高行驶车速爬坡度车载发动机功率加速性能额定功率最大功率4.2.1电动机参数设计4.2 EV传动系参数设计Step1:最高行驶车速Step2:爬坡度Step3:加速性能电动机额定功率电动机最大功率4.2.1 电动机参数设计4.2.1 电动机参数设计4.2.2 传动系传动比设计4.2.2 传动系传动比设计4.2.4 设计实例4.2.4 设计实例4.2.3 电池组容量设计4.2.3 电池组容量设计4.2 EV 传动系设计4.2.5 性能仿真4.2.5 性能仿真4.2.2 传动系传动比设计4.2 EV 传动系参数设计电动机最高转速+最高行驶车速传动系速比的上限i 0为主减速器的传动比;i g 为变速器的传动比最高转速下传动系速比的下限F umax 为最高车速对应的行驶阻力;T umax 为电动机最高足转速对应的输出转矩最大输出转矩+最大爬坡传动系速比的下限F imax 为最大爬坡对应的行驶阻力T max 为电动机最大输出转矩最大值确定了传动系数比的下限4.2.1 电动机参数设计4.2.1 电动机参数设计4.2.2 传动系传动比设计4.2.2 传动系传动比设计4.2.4 设计实例4.2.4 设计实例4.2.3 电池组容量设计4.2.3 电池组容量设计4.2 EV 传动系设计4.2.5 性能仿真4.2.5 性能仿真4.2.3 电池容量设计4.2 EV 传动系参数设计车载最大功率选择电池组数目Ƞe 为电动机的工作效率;Ƞec 为电动机控制器的工作效率N 为单个电池组所包含的电池的数量续驶里程选择电池组的数量L 为行驶里程;W 为电动车行驶1km 所消耗的能量(KW );为单个Cs 电池的容量(Ah );Vs 为单个电池的电压最大值确定电池组组数4.2.1 电动机参数设计4.2.1 电动机参数设计4.2.2 传动系传动比设计4.2.2 传动系传动比设计4.2.4 设计实例4.2.4 设计实例4.2.3 电池组容量设计4.2.3 电池组容量设计4.2 EV 传动系设计4.2.5 性能仿真4.2.5 性能仿真4.2.4 设计实例4.2 EV 传动系参数设计如何确定EV 参数车载电动机车载电池组传动系等参数确定动力性行驶里程稳定性安全性成本舒适性可靠性4.2 EV传动系参数设计4.2.4 设计实例设计一款EV时必须考虑的参数4.2.4 设计实例4.2 EV传动系参数设计举例:如果确定一款EV 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4.2.4 设计实例4.2 EV 传动系参数设计举例:(1)确定车载电动机功率按照前面的公式套入相应的参数可得:P emax =78kW EV 所用的电动机具有较大的过载能力,最大功率可达额定功率的3-5倍,因此,按照匀速模式选择的电动机功率完全能够满足加速模式下动力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