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分类

合集下载

慢性疼痛处理指南

慢性疼痛处理指南

99521004 .
(收稿日期 :2004 10 11)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类药 。 3. 神经阻滞 : (1) 分类 :体神经 、交感神经、神经轴阻滞 ; (2) 方式 :
局部单次注射 ,连续导管注射 ; (3) 药物 :局麻药、阿片类药 、类 固醇、其他 ; (4) 其他 :神经毁损(化学、热量) 。 4. 神经强化 :经皮电神经刺激 ( TENS) ;脊髓刺激 ( SCS) ;外周神 经刺激 ( PNS) 。 5. 生物反馈疗法 。
如果单一治疗存在不能接受的副作用 ,应考虑多重治疗 如联合使用神经阻滞 、多种用药或康复疗法 。理论上 ,应适 当使用每一疗法以取得最佳疗效 。多重治疗可减少单一疗 法随应用频率或药量逐步上升而引起的副作用 。
七 、镇痛辅助药 :抗抑郁药 、膜稳定剂 、非甾体类消炎药 (NSA IDS)
抗抑郁药有助于减轻疼痛改善睡眠 ,具体药物和剂量应 因人而异 ,要监测其优点和副作用 。NSA IDS 和膜稳定药 (如抗惊厥药) 也可用来减轻疼痛 。同抗抑郁药一样 ,具体药 物和剂量因人而异 ,要监测其优点和副作用 。
在多学科治疗慢性疼痛方面 ,麻醉医师起到了独特的作 用 ,如评估病人 、提供并解释诊断临床用药 、提供多种给药方 法 、提供暂时或长期神经阻滞 、提供神经调节技术 。
六 、多重疼痛处理 该指南中多重疗法定义为在一名医师指导下 ,联合使用 不同疗法以获得相加效应或降低副作用 。包括但不局限于 联合神经阻滞和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如理疗) 与神经阻滞或 药物治疗 、不同类型的多种药物治疗 (表 1) 。

who疼痛分级标准新版

who疼痛分级标准新版

who疼痛分级标准新版疼痛分级标准(也被称为疼痛评估)是医学领域中用来评估疼痛程度和指导治疗的重要工具。

不同的疼痛分级标准根据病因和临床特征进行分类,并提供了相应的治疗建议。

最新版的疼痛分级标准包括多个版本,例如针对急性疼痛、慢性疼痛、癌症相关疼痛和伤口疼痛等。

本篇文章将重点讨论最新版的疼痛分级标准,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个疼痛分级标准是由美国疼痛学会(American Pain Society,APS)和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于1995年共同制定的。

该标准将疼痛分为四个等级,从零级到三级,以及痛觉过敏等附加分类。

零级表示无疼痛,一级表示轻微疼痛,二级表示中度疼痛,三级表示重度疼痛。

痛觉过敏的分类包括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和神经内分泌分泌异常(endocrine)。

然而,随着疼痛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标准被认为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国际疼痛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在2024年更新了疼痛分级标准。

这一新版标准将疼痛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无法忍受的疼痛和无法评估的疼痛。

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描述并提供了治疗建议。

无疼痛是指没有任何疼痛感觉,并且无需药物治疗。

轻度疼痛是指轻微的疼痛,通常可以通过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或非药物治疗(如热敷)进行缓解。

中度疼痛是指中度程度的疼痛,可能需要处方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

重度疼痛是指严重疼痛,通常需要强效药物治疗(如镇痛药)。

无法忍受的疼痛是指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介入性治疗。

无法评估的疼痛是指无法评估疼痛的程度,可能是由于患者无法表达或有认知障碍。

在临床实践中,疼痛分级标准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相应的等级为其制定治疗计划。

ICD-11慢性疼痛分类

ICD-11慢性疼痛分类
病 人 的 日常 生 活 和 社 会 角 色 ) , 且 不 能 归 为 其 他 慢
合I C D — l 1 的基 础框 架 。现阶 段,疼 痛类 别划 分 的
准则并不统一 :有的基于疼痛 部位 ( 如头痛 ),有
的基 于疼痛病 因 ( 如癌性疼痛 ),有 的基于主要被 影 响的结构系 统 ( 如神经病理 性疼痛 ),还有 些疼

486 ・
中 国疼 痛 医 学 杂志 C 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P a i n Me d i c i n e 2 0 1 5 . 2 1
d o i : l O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6 — 9 8 5 2 . 2 0 1 5 . 0 7 . 0 0 2
其初级母词条和次级母词条被分至不同的种类 。
新的I C D分类 方法 涵盖 了大部分临床 中常见 的 慢 性疼痛 。这 些慢性疼痛 被划分为 以下 7大类 ( 见 图1 ): ( 1 )慢性原发性疼痛; ( 2 )慢性癌性疼痛;
卫生医疗 系统有义务提供这 种治疗 ,作为 一个全球
优先考虑的健康 问题 ,慢性疼痛应受到更大 的关注 。
小 组 正 在 丰 富 每 一 大 类 中 各 种 慢 性 疼 痛 的 内容 和 临
非常有用的工具,可用于规范诊 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
此外 ,在 临床研 究中也普遍 利用 I C D规范法则来诊 断病人 的 目标疾病和 并发症 。但是 ,当前的 I C D中
床 特征 。在 经过 WH O指导委 员会 的 同行审查 后, 2 0 1 7年的世界卫生大会将对 该慢性疼痛分类 系统 的 实施进行投票。
如腰 背痛 ( 既不 是骨骼肌疼痛 也不是神经病 理性疼 痛 ),慢性弥 散性疼痛 ,纤维 肌疼痛 以及肠 道易激

who疼痛分级标准

who疼痛分级标准

who疼痛分级标准疼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一种不适感,它可能是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的,比如外伤、疾病、手术等。

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分级标准来对疼痛进行评定和分类,以便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WHO疼痛分级标准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疼痛评估标准,它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类,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WHO疼痛分级标准将疼痛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和极重度疼痛。

轻度疼痛指的是患者感到的疼痛不明显,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度疼痛指的是疼痛感较明显,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影响;重度疼痛指的是疼痛感非常强烈,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极重度疼痛则是最严重的疼痛感,会让患者无法忍受。

对于不同级别的疼痛,医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轻度疼痛,一般可以通过非处方药或者一些物理疗法来进行治疗,比如热敷、按摩等;对于中度疼痛,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较强效的镇痛药来进行治疗,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对于重度和极重度疼痛,则需要采取更加强效的药物治疗,甚至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等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外,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还可以采取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比如物理治疗、心理治疗、针灸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疼痛的程度外,疼痛的性质也是评定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有的疼痛是持续性的,有的是阵发性的;有的疼痛是刺痛的,有的是胀痛的;有的疼痛是局部性的,有的是全身性的。

对于不同性质的疼痛,医生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总之,WHO疼痛分级标准是一套科学、严谨的疼痛评估标准,它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类,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面对疼痛时,也可以根据这一标准对自己的疼痛进行评估,及时就医,获得合理的治疗。

希望通过这一标准的应用,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摆脱疼痛的困扰,重拾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疼痛分级与护理

疼痛分级与护理

瑜伽等
音乐疗法:如 听音乐、唱歌

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对疼痛 的错误认知
放松疗法: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法帮助患 者缓解紧张和焦虑
心理教育:向患者提供关于疼痛和治疗的知 识,增强患者的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分享自 己的感受和需求,获得情感支持和理解
谢谢
表情评分法(FPS)等。
疼痛护理
护理原则
1
评估疼痛:了解 患者的疼痛程度
和原因
2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 定针对性的护理
措施
3
实施护理措施: 按照护理计划实 施有效的护理措

4
监测和调整:监 测患者的疼痛情 况,及时调整护
理措施
护理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止痛药、抗 炎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使用热敷、冷敷、 按摩等物理方法进行治疗
疼痛类型分类
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日 常生活
重度疼痛:无法忍受,严重影响 日常生活
急性疼痛:持续时间较短,但疼 痛程度剧烈
肌肉骨骼疼痛:由肌肉、骨骼损 伤或病变引起,疼痛部位明确
心理性疼痛:由心理因素引起, 疼痛部位不明确
中度疼痛:难以忍受,影响日常 生活
慢性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影响 生活质量
运动
05
保持良好的睡眠 习惯,避免熬夜
和失眠
06
保持良好的卫生 习惯,避免感染
和过敏
07
保持良好的社交 习惯,避免孤独
和寂寞
08
保持良好的家庭 环境,避免家庭
矛盾和冲突
09
保持良好的工作 状态,避免工作
压力和紧张
10

疼痛管理了解常见的疼痛症状及处理方法

疼痛管理了解常见的疼痛症状及处理方法

疼痛管理了解常见的疼痛症状及处理方法疼痛管理:了解常见的疼痛症状及处理方法疼痛是我们常见的生理反应之一,它可以是身体发出的信号,表明我们的身体在受到伤害或问题。

疼痛管理是一种重要的领域,通过了解常见的疼痛症状及处理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和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一、疼痛症状的分类疼痛的症状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1. 急性疼痛急性疼痛是由外伤、手术、感染等短期事件引起的疼痛。

它通常是短暂的,且与伤害相关的神经刺激有关。

急性疼痛可能出现在身体的特定部位,如刀割般的疼痛,以及全身的疼痛,如流感引起的全身不适。

这类疼痛症状通常在伤口愈合或病情改善后自行缓解。

2. 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指持续超过3个月的疼痛。

它通常与一些慢性疾病如关节炎、神经疾病、癌症等有关。

慢性疼痛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它的症状可以是持续的疼痛,或者是间歇性的、隐秘的疼痛。

二、疼痛症状的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疼痛症状,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以选择。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缓解疼痛的方法之一。

非处方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可以缓解轻度或中度的急性疼痛。

但应注意遵循正确的用药剂量和频率,避免滥用药物造成副作用。

对于慢性疼痛,医生通常会开具一些处方药,如阿片类药物、抗抑郁药物或抗癫痫药物,以缓解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使用处方药物需要遵循医嘱,避免出现依赖或滥用的情况。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法。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冷敷、理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少炎症等方式缓解疼痛。

除了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还有一些现代的物理治疗技术,如电疗法、激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等。

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疼痛管理中,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并恢复功能。

3. 心理治疗疼痛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心理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疼痛管理方法。

慢性疼痛的诊断与综合治疗

慢性疼痛的诊断与综合治疗
慢性疼痛的诊断与综合治疗
汇报人:XX 2024-01-23
目录
• 疼痛概述与分类 • 诊断方法与评估 • 药物治疗策略及选择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多学科合作与综合管理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疼痛概述与分类
Chapter
疼痛定义及发生机制
01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 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 和情感体验。
THANKS
感谢观看
02
诊断方法与评估
Chapter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 间、诱发因素、缓解因素等。
全面体格检查
评估疼痛部位的运动功能、感觉异常 、肌肉紧张度等。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应用
01
02
03
X线检查
适用于骨骼系统疼痛的诊 断,如骨折、关节炎等。
CT检查
提供更详细的骨骼和软组 织信息,有助于发现细微 病变。
缓解疼痛。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诊断难题
慢性疼痛的诊断缺乏客观、量化的标准,主要依赖患者主观描述, 导致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受限。
治疗不足
现有治疗手段对慢性疼痛的疗效有限,且存在副作用和成瘾性风险 ,难以满足患者需求。
跨学科协作不足
慢性疼痛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目前各学科之间协作不足,难以为患者 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抗焦虑药
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减轻疼 痛感受。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的疼痛类型、严重程度、身体状况、心理状况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对于不同患者,需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用药剂量和时 长,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疼痛的分类

疼痛的分类

疼痛的分类一、根据病因分类(一)外伤性疼痛有明确的机械性创伤和物理性创伤史,涉及术后急性疼痛。

这类疼痛普通多体现为开始比较激烈,随着时间的延长而疼痛减轻。

(二)病理性疼痛分为炎性疼痛和缺血性疼痛。

(三)代谢性疾病引发的疼痛(四)神经源性疼痛组织、器官畸形引发的疼痛心理性疼痛(五)复合因素引发的疼痛二、根据病程分类(一)短暂性疼痛呈一过性疼痛发作(二)急性疼痛与损伤有关的短时间疼痛(三)慢性疼痛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或间断性发作三、根据疼痛程度分类(一)微痛常与其它感觉如痒、麻、酸、沉等症状同时出现,大多数不被患者重视。

(二)轻痛疼痛局限且轻微。

(三)甚痛疼痛较明显,患者规定止痛治疗。

(四)剧痛疼痛难忍,痛反映强烈,多需立刻解决。

四、疼痛的临床综合分类临床综合分类办法是以解剖部位为基础,并包含疼痛涉及的器官、病因、病理和诊疗名称,在临床上较为惯用。

(一)头痛1.颈源性头痛2.紧张型头痛3.偏头痛先兆型头痛、非先兆型头痛4.丛集性疼痛5.损伤性疼痛6.血管源性头痛7.颅压异常性头痛8.炎性头痛9.外伤后头痛(二)颌面部痛1.三叉神经及其分支痛2.舌咽神经痛3.耳部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4.面部器官源性疼痛(三)项枕部疼痛1.枕大神经痛、枕小神经痛、耳大神经痛、枕后神经痛2.乳突痛、乳突炎3.颈项部肌筋膜痛(四)颈肩痛1.颈椎关节病2.颈肩综合征3.寰枕畸形、颈肋4.甲状腺疾病5.喉、咽病变6.颈部淋巴结病变7.肩周炎(五)上肢痛1.上肢血管性疼痛雷诺病、大动脉炎2.肱骨外上髁炎3.腕管综合征4.前斜角肌综合征5.胸廓出口综合征(六)胸部痛1.肋间神经痛2.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胸部外伤、肋骨骨折4.乳腺疾病5.胸内脏器疾病(七)腹痛1.腹壁外伤性疼痛2.壁静脉炎3.腹壁疝及嵌顿4.腹内脏器疾病穿孔炎症缺血、阻塞、痉挛、肿瘤(八)腰腿痛腰部疾病除了体现为腰痛外,往往还体现有下肢痛。

反之,下肢疾病除了体现下肢疼痛之外,也可出现腰部疼痛1.脊柱外伤、骨折、炎症2.脊柱退行性病变3.脊柱先天性畸形4.脊柱肿瘤5.下肢缺血性疼痛、脉管炎、动脉栓塞6.下肢末梢神经炎7.痛风8.免疫性疾病风湿、类风湿9.软组织疾病损伤、炎症10.其它五、根据疼痛的部位、发生因素和性质分类(一)末梢性疼痛1.浅表痛疼痛大多激烈,定位精确,呈局限性,如刀割、针刺样2.深部痛常体现为灼痛,定位不十分精确,多发生在内脏、关节、胸、腹膜等部位受刺激所致3.牵涉痛指从疼痛刺激部位扩散至其它部位而呈现的疼痛,如:胆囊炎体现为右肩痛,心肌梗死体现为左肩痛(二)中枢性疼痛由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皮层发出的刺激而引发的疼痛,普通神经阻滞无效,常需作用于大脑皮层的麻醉性镇痛药方能有效。

慢性疼痛的治疗原则概要

慢性疼痛的治疗原则概要

慢性疼痛的治疗原则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疼痛科谭冠先前言●慢性疼痛(Chronic pain)是一种常见病●有慢性疼痛病史者,占人口的25%-30%。

●多元性、复杂性。

●治疗难度大●对患者、家庭、社会造成的影响大1.慢性疼痛的概念●传统的定义:疼痛持续或间歇性发作连续时间应达6个月左右。

●1988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认定疼痛持续或间歇发作时间超过3个月。

●1990年Bonic提出;疼痛持续一个月以上或超过引起急性疼痛的创伤愈合所需的正常时间。

●慢性疼痛通常是指疼痛持续一个月超过急性病一般的进展,或者超过受伤愈合的合理时间,或与引起持续疼痛的慢性病理过程有关,或者经数月或数年的时间间隔疼痛再发。

2.慢性疼痛的特点●病程长,病因较复杂,诊断较困难。

●伴随持续性、难以消除疼痛的是:睡眠紊乱、食欲减退、性欲缺乏、兴趣缺乏、便秘、躯体全神贯注、个性改变、嗜睡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社会、家庭、心理多方面不适应的心理障碍。

●常常已接受过多种治疗,疗效不理想,治疗困难。

●可引发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称交感神经维持性痛(sympatheticnerve pain, SMP)。

3.慢性疼痛的分类●按疼痛部位不同分为:头痛、口面痛、颈痛、背痛、腰腿痛等●按疼痛性质不同分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伤害性疼痛●按疼痛的不同组织和病因分为:纤维肌性疼痛、骨骼肌痛、风湿痛和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等4.常见的慢性疼痛●头痛▲偏头痛(migranie)▲紧张型头痛(tension headache)▲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慢性颈项痛(Chronic Neck Pain):▲颈椎病(颈肩臂痛)▲颈椎间盘突出症(颈肩臂痛)▲颈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关节炎▲颈椎外伤后痛●腰背痛(Lumbago,Lowback Pain)▲椎间关节病变▲慢性腰肌劳损▲脊柱失稳(腰椎滑脱症)▲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手术后腰背痛●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ethic pain)▲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复杂性区域(局部)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nal Pain Syndrom,CRPS):自发性疼痛不局限在某一神经分布区,伴有异常性疼痛和疼痛高敏,疼痛部位可能有血管运动异常,甚至浮肿。

疼痛管理评分标准2023版

疼痛管理评分标准2023版

疼痛管理评分标准2023版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疼痛管理评分标准2023版。

疼痛管理是医疗领域的重要内容,有效的疼痛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疼痛评分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医务人员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疼痛管理策略。

疼痛评分标准2023版概述疼痛评分标准2023版是根据国际疼痛管理协会建议和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制定的。

该标准考虑了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疼痛,并提供了一种系统的评估方法。

疼痛类型分类疼痛可以根据疼痛所在的位置、疼痛的来源和疼痛的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这些分类,疼痛评分标准2023版将疼痛分为以下几类:1. 难治性疼痛:由严重的疾病或伤害引起,较难控制的疼痛。

难治性疼痛:由严重的疾病或伤害引起,较难控制的疼痛。

2. 急性疼痛:突发的疼痛,通常与创伤、手术等有明确的诱因。

急性疼痛:突发的疼痛,通常与创伤、手术等有明确的诱因。

3. 慢性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的疼痛,通常持续超过3个月。

慢性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的疼痛,通常持续超过3个月。

4. 神经性疼痛:由神经系统损伤或异常引起的疼痛。

神经性疼痛:由神经系统损伤或异常引起的疼痛。

5. 精神性疼痛:与情绪、心理状况相关的疼痛。

精神性疼痛:与情绪、心理状况相关的疼痛。

疼痛评估方法疼痛评分标准2023版提供了一种系统的疼痛评估方法,以帮助医务人员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结合疼痛问卷调查、身体检查和医学影像等技术。

评估疼痛程度通常使用疼痛评分量表,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简化的数字评分法(NRS)。

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自述和观察疼痛症状的严重程度,对疼痛进行评分。

疼痛管理策略疼痛管理评分标准2023版提供了不同类型疼痛的管理策略建议。

根据疼痛类型和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可以选择合适的疼痛管理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支持等。

疼痛管理策略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疾病状态和个体化的需求。

医务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并与患者共同制定疼痛管理方案。

疼痛分类方法

疼痛分类方法

临床疼痛治疗原则
神经病理性疼痛则使用药物减少和控制以痛 觉过敏和痛觉超敏为特点的中枢敏化,或通 过外源性神经调控技术(脉冲射频、脊髓刺 激等)抑制疼痛的异常信号传导等。 药物包括:离子通道阻断药(钙通道调节剂、 抗抑郁药、钠通道阻断剂等)
临床疼痛治疗原则
癌性疼痛根据其不同原因和不同阶段病理生 理特征,使用抗炎镇痛、规范化阿片镇痛药 物、离子通道阻断药、调节骨代谢和 情绪变化药物以及神经毁损或鞘内药物输注 技术应用等,该类疼痛最大特点是阿片类药 物使用不受限制。
(1)先保守、再微创、综合治疗原则。 (2)诊断性治疗需要坚持先外周、再中枢; 或先椎管外、后椎管内的原则。
癌性疼痛
癌性疼痛是一系列不同病理生理改变所引起的 综合征,包括早期炎性疼痛,随着病程进展出 现感觉神经与交感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 疼痛、内脏痛、骨损伤、细胞死亡、骨破坏和 骨痛,并同时导致疼痛情绪改变引起焦虑、恐 惧、认知障碍等。
痉挛性疼痛
痉挛性疼痛又称缺血性疼痛,其组织病理生 理改变包括血管、骨骼肌或内脏平滑肌等结 构性(或功能性)变化,导致血管狭窄、组 织缺血、水肿、功能障碍等,如大部分内脏 痛、雷诺病、痛经、手术后平滑肌痉挛、腘 绳肌痉挛等。
临床疼痛治疗原则
痉挛性疼痛则一线应用抗痉挛药、非甾体抗 炎药、扩血管药以及实施交感神经阻滞等; 心因性疼痛主要应用心理和行为矫正(支持 性心理进行针对 性治疗。
临床疼痛治疗原则
(2)解除症状 如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突出物处理由过去的 完全摘除到现在的靶点治疗;神经病理性疼 痛的微创治疗由原来的神经毁损到现在的神 经修复和神经调节。 (3)恢复功能:在解除症状基础上尽可能恢 复生理功能。
临床疼痛治疗原则
(4)动态评估:通过动态评估,实时调整用 药和治疗方案。 (5)延缓发展:通过实时治疗方案调整和预 防教育达到延缓组织损伤或退变的目的。 (6)重在预防:必不可少,通过健康教育和 家庭或在线管理,普及疼痛知识让更多的患 者和医务工作者了解疼痛、认识疼痛,从而 减少复发。

疼痛管理指南

疼痛管理指南

疼痛管理指南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反应,它是人体对于对组织、神经或器官的损伤或炎症所产生的一种警告信号。

合理的疼痛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指南将介绍疼痛的分类、评估、治疗以及预防措施,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疼痛问题。

一、疼痛分类根据疼痛的性质和原因,疼痛可以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1. 急性疼痛急性疼痛是突然发生的疼痛,一般在损伤后立即出现,并伴随着明确的病因。

急性疼痛通常是自限性的,治疗目标是迅速缓解疼痛并治疗病因。

2. 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疼痛,它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病症,也可以是一个疾病的症状。

慢性疼痛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综合治疗和管理。

二、疼痛评估对于疼痛患者的评估是疼痛管理的第一步,它有助于确定疼痛的类型、原因和强度,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1. 详细病史获取了解患者在疼痛发生之前的状况和事件,包括损伤、疾病史以及用药情况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疼痛背景,并寻找可能的病因。

2. 生理检查通过观察、检查和触诊等手段,评估疼痛患者的生理状况,寻找与疼痛相关的体征和因素。

3. 疼痛量表使用可靠和有效的疼痛量表,如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或面部疼痛评分量表(Face Pain Scale,FPS),来帮助患者描述疼痛的强度。

三、疼痛治疗疼痛治疗的目标是减轻或消除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可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干预等。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疼痛管理的核心,常用的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如非甾体抗炎药、麻醉药等)和处方药(如镇痛药、抗抑郁药等)。

具体的药物选择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如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等来缓解疼痛。

物理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疼痛尤其有效,如肌肉骨骼疼痛和神经性疼痛。

3.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变对疼痛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从而减轻疼痛程度和对疼痛的恐惧心理。

慢性疼痛的综合管理指南

慢性疼痛的综合管理指南
疼痛评估方法
教育患者如何自我评估疼痛程度,包括使用疼痛评分量表等工具, 以便更准确地描述疼痛状况。
疼痛管理策略
介绍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法,让患者了解不同治疗手段的优 缺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疼痛管理。
心理干预和辅导技巧
1 2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减轻疼 痛带来的情绪困扰,提高应对能力。
加强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与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 提高治疗依从性。
加强跨学科协作 加强疼痛科、神经科、心理科等 相关学科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共 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
推广多元化治疗手段 积极推广新型、有效的治疗手段 ,如物理疗法、心理治疗等,为 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治疗提供依据。
个性化治疗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治 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心理治疗等。
康复锻炼
针对患者疼痛部位和程度,制 定康复锻炼计划,如肌肉拉伸 、力量训练、有氧运动等。
健康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疼痛管理知 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
对疼痛。
长期随访和效果评价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疼 痛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
,从而缓解疼痛。
04
药物治疗策略
常用药物类型及作用机制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
阿片类药物
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包括弱阿片类药物( 如可待因)和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
抗抑郁药
通过增加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浓度,改 善抑郁症状并缓解疼痛。

疼痛的分类

疼痛的分类
性,疼痛剧烈定位清楚。如牙痛、肩周炎、膝关节炎等。 • 2.内脏痛(visceralpain)疼痛位于深部,一般定位不准确,可呈隐痛、
胀痛、牵拉痛或绞痛。如胆石症的胆绞痛、肾输尿管结石的肾绞 痛、胃痛等。 • 3.中枢痛(centralpain)中枢痛主要指脊髓脑干、丘脑和大脑皮质等 中枢神经疾病.所致疼痛,如脑出血、脑肿瘤、脊髓空洞症等引起 的疼痛。
•谢谢观看
• 2.灼痛又称第二疼痛、慢痛或钝痛,其痛觉信号是经外周神经中的 C纤维传入的。其主观体验的特点是定位不明确,往往难以忍受。 痛觉的形成慢,消失也慢。
• 3.酸痛又称第三疼痛 ,其痛觉冲动经外周神经中的Aδ纤维和C纤维 传人。其主观体验的特点是痛觉难以描述,感觉定位差,很难确定 痛源部位。
五、根据疼痛的原因分类
• 根据疼痛的原因分类主要有:创伤性疼痛、炎性疼痛、神经病理性 疼痛、癌痛和精神(心理)性疼痛等。
• 1.创伤性疼痛创伤性疼痛主要是皮肤、肌肉、韧带、筋膜、骨的 损伤引起的疼痛,如骨折、急性或慢性腰扭伤、肱骨外上髁炎烧伤 等。
• 2.炎性疼痛由于生物源性炎症、化学源性炎症所致的疼痛,如风湿 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 5.精神(心理)性疼痛精神(心理) 性疼痛( psychogenic pain)主要是由 于心理障碍引起的疼痛,往无确切的病变和阳性检查结果,患者常 主诉周身痛或多处顽固性痛。可伴其他心理障碍表现,如失眠、多 梦、困倦等。
六、疼痛的五轴分类法
• 1994年1ASP制订的慢性疼痛五轴分类法(第2版)是根据疼痛产生的 部位、病变的系统、疼痛发生的类型及特征(疼痛强度及疼痛发生 原因五方面进行疼痛划分。例如剧烈的紧张性头痛,时间>6个
急性疼痛 由器官疾病所诱发预警信号 有明确病因 随原发疾病治愈而消失 属于阿片类药物适应症并且十分有效 原发病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疼痛分类(ICD-11)
一、慢性原发性疼痛(MG30.0)
1.慢性原发性内脏痛(MG30.00)
2.慢性广泛性疼痛(MG30.01)
3.慢性原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02)
4.慢性原发性头痛或颌面痛(MG30.03)
4.1慢性偏头痛(8A80.2)
4.2紧张型头痛(8A81)
4.3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8A82)
4.4灼口综合征(DA0F.0)
5.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8D8A.0)
5.1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 型(8D8A.00)
5.2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I 型(8D8A.01)
二、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MG30.1)
1. 慢性癌痛(MG30.10)
2. 慢性癌症治疗后疼痛(MG30.11)
三、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MG30.2)
1. 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20)
2. 术后慢性疼痛(MG30.21)
四、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3)
1. 持续性炎症引起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30)
2. 结构改变相关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31)
3. 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32)
五、慢性继发性内脏痛(MG30.4)
1. 机械因素引起的慢性内脏痛(MG30.40)
2. 血管因素引起的慢性内脏痛(MG30.41)
3. 持续性炎症引起的慢性内脏痛(MG30.42)
六、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MG30.5)
1. 慢性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MG30.50)
2. 慢性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MG30.51)
2.1 三叉神经痛(8B82.0)
2.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E91.5)
七、慢性继发性头痛或颌面痛(MG30.6)
1. 慢性继发性口颌面痛(MG30.60)
2. 慢性牙痛(MG30.61)
3. 慢性头痛或口颌面部神经病理性疼痛(MG30.62)
4. 慢性继发性颞下颌关节紊乱引起的头痛或颌面痛(MG30.63)
5. 继发性头痛(8A84)
5.1 颅脑创伤性急性头痛(8A84.0)
5.2 颅脑创伤性持续性头痛(8A8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