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的情感变化之由
滕王阁序的思想感情
滕王阁序的思想感情
滕王阁序以讽喻的方法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评述。
滕王阁序表达
了作者对社会不平等的愤怒和焦虑。
它提出了诗人的责任,要求诗人
去表达朝廷的正义之道,去反映社会现实,杜甫提出“忧国忧民”的
呼吁,号召诗人们抒写生活中的痛苦,为改变包括时代特征在内的社
会现象而努力。
滕王阁序抒写了作者对社会的关爱,强调了作者对于社会的理想,这种理想是以改变社会的不公不义为前提的。
文章提出,社会的改变
和改革是从改善民生开始的,能够获得社会的尊重,实现政治、经济
繁荣,而贪婪、腐朽、奢华等行为则会带来社会的衰败、不幸和孤独。
文章中也提到了崇尚正直、谦逊、勤劳、坚信才能获得幸福,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获得辉煌的成就。
滕王阁序还在意旨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僚制度的不满,他明确
指出贪官污吏把国家搞得一团糟,行政纪律忽略,公务失实,以及改
革的急切性。
他还强调,政治家应该有高尚品质,他们应该以正义对
待平民,而不是以黑暗的手段来攫取财富,否则就会受到权势的控制,这样的政府人员和政策就会使整个国家蒙受苦难。
总之,滕王阁序是杜甫反映社会现实,呼吁改变社会不平等现象,弘扬正气,批评官僚腐朽,并号召文人雅士负责任的一篇文学作品,
杜甫在这部作品中表达了对官僚政治的抗议,呼吁社会稳定,提倡保
护民权,倡导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
唐·王勃《滕王阁序》赏析
唐·王勃《滕王阁序》赏析(2)唐·王勃《滕王阁序》赏析赏写景、抒情自然融合。
此文重点珠描绘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
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
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
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
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
“层台耸翠,卜出重;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
“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
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
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
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
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
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际情绪,都能洋洋洒洒。
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
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
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
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
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
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
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
古文滕王阁序的情感表达解析
古文滕王阁序的情感表达解析古文《滕王阁序》的情感表达解析《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辞章。
此文以滕王阁为背景,描述了滕王高楼上悲愤壮怀的情感。
首先,文章展现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开篇即道出作者思乡之苦:“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表达了离乡背井、流离失所之感。
紧接着描述了战乱带来的恐怖场景:“星旗交会,雁门紧逼”,透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愤怒。
此类描述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激发了他写作的动力和情感。
其次,文章展示了对封建社会的不平之情。
篇中“玉人何处教吹箫”一句,揭示了作者眼中封建社会令人窒息的束缚。
王勃在描绘滕王阁的辉煌时,融入了对朝廷的批评,表达了对社会秩序的不满。
如“三百里中药田,六十里中药市”,一方面将荒芜的田地和盛产药物的市场形成鲜明对比,暗喻朝廷的贪墨腐败。
另一方面,这也预示着滕王将被打倒,这种压抑的心境被表现了出来。
此外,文章还展示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滕王被王勃理想化为抵抗压迫者的形象,但滕王的结局并不美好,他最终被击败。
王勃透过滕王的命运,表达了自身的无奈和无力。
篇中“又赋所思,作为东篱”一句道出了他以文诗抒发情感,宣泄不平之心的无奈。
最后,文章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王勃通过滕王的形象,展示了自己的抱负和宏伟的理想。
滕王阁被描绘为雄伟壮丽的建筑,象征着滕王追求功名、建功立业的渴望。
这充分体现了作者追求仕宦之路、实现自我价值的豪情和壮志。
总之,《滕王阁序》以滕王阁为背景,通过描绘滕王的命运和豪情壮志,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悲愤之情、对封建社会的不满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通过对这些情感的抒发,王勃揭示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世界,同时也展示了其独特的文学才华。
《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一赋,引经据典,辞藻华丽,你相信王勃是即兴作文吗?
《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赋,引经据典,辞藻华丽,你相信王勃是即兴作⽂吗?王勃的《滕王阁序》素有千古第⼀骈⽂之名,⽆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看,都代表了中国骈⽂的最⾼成就。
曾有⼈问如何写出《滕王阁序》这样的作品,殊不知《滕王阁序》这样的雄构不是写出来的,那是天时地利⼈和之下⽣⽣夺得的⼀段天地造化,所以《滕王阁序》⼀落笔满座皆惊,这篇⽂章,本⾝就是神迹。
《滕王阁序》⼀⽂,⼀⽓贯注,奔流⽽下,不可遏⽌,读者甚⾄能够想象出这位少年天才挥笔遽然⽽就的情形。
《唐才⼦传》记载了王勃创作《滕王阁序》时近乎传奇的创作状态:'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就,⽂不加点,满座⼤惊。
'这篇605字间融合了59个典故的华章,竟然是倚马⽽成的急就篇,⽽王勃此时不过26岁。
⽆怪⼈们要把种种奇诡的传说附丽于此⽂上,如中源⽔君托梦送他⼀阵清风助他赴会、如王勃落⽔是因《滕王阁序》惊动天⼈故被召到天上、如王勃落⽔后在⽔边徘徊不去吟诵落霞孤鹜⼀联......围绕着《滕王阁序》衍⽣出来的种种传说,暗含着⼈们对这篇超乎想象的神作的敬意。
那么《滕王阁序》到底好在什么地⽅?⼀⾔以蔽之:'六朝体,盛唐声'。
具体⽽⾔,从内容上来说,《滕王阁序》摈弃了六朝骈⽂轻靡滞重、风⾻不飞的弊病,注⼊了初唐⽂学那⼀种凤雏初啼般的远阔⾼华的⽓韵;从形式上说,《滕王阁序》是对魏晋六朝骈⽂成就的继承和超越。
内容:以初唐⽂学的刚健⾻⽓涤除六朝柔靡之风王勃的骈⽂⽓象⾼华,⽓势刚健雄赡,腾跃流转着⼀股阳刚之⽓,现出和丰藻克赡、风⾻不飞的六朝骈⽂迥然相异的初唐⾯貌来。
'壮⽽不虚,刚⽽能润,雕⽽不碎,按⽽弥坚。
'杨炯为王勃作序时的这四句话正是对《滕王阁序》最好的形容。
骈⽂是中国⽂学所独有的⼀种现象,是⼀种以骈词俪语、⾪事⽤典、声律对偶为主要特征的⽂体。
陈寅恪先⽣曾在《论再⽣缘》中说过:'中国之⽂学与其他世界诸国之⽂学,不同之处甚多, 其最特异之点, 则为骈词俪语与⾳韵平仄之配合。
王勃与滕王阁序的故事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描述了作者游览滕王阁时的感受和思考。
以下是王勃与《滕王阁序》故事的背景和概要:
在唐朝时期,曾有一位名叫王勃的文学家,他是北方的人,以文采出众而闻名。
有一天,王勃到南方旅行,途径临沂城。
在那里,他听到了滕王阁的美名。
滕王阁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宴会厅,建于南朝梁代,位于江南的临淄,因为传说梁武帝曾在那里宴请过滕王,所以得名。
王勃对这个地方十分好奇,他来到滕王阁,从底层一直爬升到阁顶。
他驻足眺望,远远地看到琼琚玉树,感叹这座阁楼的壮丽和美景。
王勃因此萌生了一种崇高的情感,他认为滕王阁代表了辉煌的王朝和英明的君主。
在这种情感的促使下,王勃创作了《滕王阁序》,表达了他对滕王阁和历史的赞美之情。
他认为滕王阁象征着帝王的权威和民众的寄托,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的悲欢离合和岁月的更迭。
他用雄浑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借此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滕王阁序》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之一,也是王勃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以其雄奇壮丽、情感激昂的笔调,表达了对人生、历史和时代的思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和诗意浪漫情怀。
探究《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意象与情感抒发的艺术-教案
教案探究《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意象与情感抒发的艺术-教案一、引言1.1文学背景与历史价值1.1.1《滕王阁序》的作者与创作背景1.1.2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1.1.3历代对《滕王阁序》的评价与解读1.1.4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发1.2教学目的与意义1.2.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与鉴赏能力1.2.2理解并分析《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意象与情感1.2.3探讨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其在当代的价值1.2.4借鉴古典文学的表达技巧,提升现代写作能力1.3教学方法与策略1.3.1采用文本细读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3.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感受1.3.3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与小组讨论相结合1.3.4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二、知识点讲解2.1文学意象的解读2.1.1《滕王阁序》中的自然意象2.1.2作品中的人物意象及其象征意义2.1.3意象在情感抒发中的作用2.1.4意象对整体结构的支撑与丰富2.2情感抒发的艺术2.2.1作者情感的变化与层次2.2.2情感抒发与文学意象的结合2.2.3情感的个性化与普遍性2.2.4情感抒发对读者的影响与共鸣2.3语言风格与修辞技巧2.3.1《滕王阁序》的语言风格特点2.3.2作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2.3.3语言风格与情感抒发的关联2.3.4修辞技巧对文学意象的强化与烘托三、教学内容3.1《滕王阁序》文本分析3.1.1作品的结构与布局3.1.2重点段落与句子的解读3.1.3文学意象与情感抒发的具体实例3.1.4作品的语言风格与修辞技巧运用3.2作品背景与作者生平介绍3.2.1王勃的生平与创作经历3.2.2《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与历史情境3.2.3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2.4作品在当时社会的影响与反响3.3教学活动与作业布置3.3.1课堂讨论与问题探究3.3.2情感抒发与文学意象的写作练习3.3.3《滕王阁序》的延伸阅读与比较分析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理解并掌握《滕王阁序》的基本内容与结构4.1.2分析并解读作品中的文学意象与情感抒发4.1.3识别并运用作品中的修辞技巧与表达方式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与批判性思维4.2.2通过小组讨论与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2.3利用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体验4.2.4结合实际情境,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增强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与热爱4.3.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4.3.3通过作品中的情感抒发,引导学生体会人生哲理4.3.4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审美情感,提升人文素养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滕王阁序》中复杂意象的理解与解读5.1.2作品深层次情感的把握与分析5.1.3古典文学语言风格与现代汉语的差异5.1.4学生对古典文学背景知识的缺乏5.2教学重点5.2.1《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意象与情感抒发5.2.2作品的语言风格与修辞技巧5.2.3作品的背景与作者生平5.2.4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与个性化解读5.3教学策略5.3.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5.3.2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5.3.3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与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5.3.4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音响等6.1.2《滕王阁序》的文本资料,包括原文、注释、译文等6.1.3相关的背景资料与图片,如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等6.1.4教学辅助工具,如PPT、教学视频等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文具等个人学习用品6.2.2《滕王阁序》的文本资料,包括原文、注释、译文等6.2.3相关的背景资料与图片,如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等6.2.4教学辅助工具,如PPT、教学视频等6.3教学资源与环境6.3.1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专注与思考6.3.2充足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网络资源等6.3.4合理的座位安排,便于学生的小组讨论与互动七、教学过程7.1导入与背景介绍7.1.1通过多媒体展示《滕王阁序》的背景图片与相关资料7.1.2简要介绍作者王勃的生平与创作背景7.1.3引导学生分享对《滕王阁序》的初步印象与感受7.1.4提出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2文本阅读与意象分析7.2.1分发《滕王阁序》的文本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7.2.2通过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意象7.2.3结合背景资料,解读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与情感7.2.4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八、板书设计8.1文学意象与情感抒发8.1.1列出《滕王阁序》中的主要文学意象8.1.2分析每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8.1.3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联性8.1.4意象在整体结构中的作用8.2修辞技巧与语言风格8.2.1罗列作品中的主要修辞手法8.2.2举例说明每种修辞手法的运用8.2.3修辞技巧对情感抒发的影响8.2.4语言风格的特点与魅力8.3.1《滕王阁序》的核心主题与思想8.3.2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8.3.3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8.3.4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九、作业设计9.1阅读理解与文本分析9.1.2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意象与情感抒发9.1.3识别并解释作品中的修辞技巧与语言风格9.2研究性学习与拓展阅读9.2.2比较分析《滕王阁序》与其他古典文学作品的异同9.2.3探讨《滕王阁序》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9.2.4阅读王勃的其他作品,分析其文学风格与主题9.3创作与实践9.3.1以《滕王阁序》为灵感,创作一首诗歌或一篇短文9.3.2设计一个与《滕王阁序》相关的教学活动或游戏9.3.3制作一份关于《滕王阁序》的展示海报或PPT9.3.4组织一次关于《滕王阁序》的读书会或讨论会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10.1.2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效果10.1.3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与有效性10.1.4对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10.2拓展延伸10.2.1探讨《滕王阁序》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与地位10.2.2分析王勃的文学风格与创作特点10.2.3比较不同版本的《滕王阁序》及其差异10.2.4研究与《滕王阁序》相关的历史事件与文化背景重点关注环节补充说明:1.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讲解《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意象与情感抒发时,应重点关注学生对于复杂意象的理解与解读,以及作品深层次情感的把握与分析。
《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手法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教案
《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手法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教案一、引言1.1《滕王阁序》的背景介绍1.1.1《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
1.1.2该文是王勃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参加宴会时所作。
1.1.3文章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并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1.1.4《滕王阁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杰作,被誉为“千古绝唱”。
1.2教学目标和重要性1.2.1通过学习《滕王阁序》,学生可以了解唐代骈文的风格特点。
1.2.2学生将学习到王勃如何运用文学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1.2.3通过分析《滕王阁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1.2.4《滕王阁序》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1.3教学方法和策略1.3.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手法和情感表达。
1.3.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1.3.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1.3.4设计相关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滕王阁序》的文学手法2.1.1对仗工整:《滕王阁序》中的句子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展现出作者的语言功底。
2.1.2比喻手法:王勃运用丰富的比喻手法,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使文章形象生动。
2.1.3抒情手法:通过描绘景色和运用修辞手法,王勃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2.1.4叙事手法:文章中穿插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感受,使文章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
2.2情感表达的方式2.2.1直抒胸臆:王勃在文章中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抱负,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2.2.2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王勃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2.3运用典故:王勃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抱负。
2.2.4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滕王阁的壮丽和自己的落魄,王勃表达了自己的失意和愤懑。
领略《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情感与人生感悟-教案
领略《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情感与人生感悟-教案一、引言1.1背景介绍1.1.1《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1.1.2作者王勃的生平与文学成就1.1.3《滕王阁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1.4本文的教学目的与意义1.2教学目标1.2.1理解并欣赏《滕王阁序》的文学艺术特色1.2.2探讨文本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1.2.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1.2.4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1.3教学方法1.3.1讲授法:介绍背景知识,解析文本难点1.3.2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进行思想交流1.3.3情境教学法:创造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1.3.4作品分析法:对比分析,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力二、知识点讲解2.1文本解析2.1.1《滕王阁序》的结构与内容概述2.1.2王勃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2.1.3文中重要词句的解读与分析2.1.4文本中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2.2主题探讨2.2.1文中表达的人生感悟和哲理2.2.2王勃的情感态度及其在文中的体现2.2.3文本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与启示2.2.4学生对主题的个人理解和感悟2.3鉴赏分析2.3.1文学艺术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2.3.2《滕王阁序》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2.3.3文中意象与象征意义的分析2.3.4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鉴赏与评价三、教学内容3.1教学重点3.1.1《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3.1.2文本中的核心思想与情感表达3.1.3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3.1.4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2教学难点3.2.1文中复杂词句的解释与理解3.2.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文本3.2.3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维深度3.2.4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3.3教学评价3.3.1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3.3.2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3.3.3学生作业和作品的质量与创意3.3.4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和教学效果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学生能够准确背诵并翻译《滕王阁序》中的关键段落。
滕王阁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滕王阁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 《滕王阁序》第四五段用典的句子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
3、“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
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原文(节选):《滕王阁序》唐代:王勃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释义: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
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
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
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
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
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扩展资料:《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
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意为: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年龄是十四岁)。
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意为: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滕王阁序》用典赏析
《滕王阁序》用典赏析作者:贺建珍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4期内容摘要:王勃的《滕王阁序》是骈文发展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其语言优美,句式多变,善于用典。
其典故来源广,用法灵活多变,用典贴切。
通过赏析《滕王阁序》用典艺术,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文本鉴赏的能力。
关键词:《滕王阁序》用典艺术主旨《滕王阁序》是王勃最为有名的作品,也是初唐骈文的代表。
“由于用典至妙,集切题、隽永、典雅、和谐之美于一炉,所以世人盛赞《滕王阁序》为‘千古奇文’,并断言‘后人难以为继’”[1]《滕王阁序》用骈文的形式展现盛宴美景、借典抒发复杂的情感,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融合。
一.《滕王阁序》用典分析(一)用典种类《滕王阁序》用典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神话传说、语典和事典。
神话传说的有,“腾蛟起凤”出自《西京杂记》,传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又说杨雄作梦见自己吐出凤凰。
中“贪泉”说的是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这里的水之后会变得贪婪;“涸辙”出自《庄子·外物》记载的是一个涸辙鲋鱼求救的故事。
语典指的是所用的词语出自前人文句。
比如,“邺水朱华”中“朱华”典出曹植的《公宴诗》诗句:“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
而“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中“潘与陆”出自钟嵘的《诗品》:“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滕王阁序》运用事典最多,按照典源文献归纳举例,有出自《史记》的典故,“宣室”记载汉文帝把迁谪长沙的贾谊调回长安,召见于宣室,还有典型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事典源出《后汉书》的有:“徐孺下陈蕃之榻”记载豫章太守陈蕃专门为徐孺子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中的梁鸿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被迫逃到齐鲁一带躲避。
还有出自《晋书》、《汉书》等典籍,所用典故典源文献丰富。
可见,王勃现场调动如此多不同出处的典故,彰显了作者的学识。
(二)用典的方式与手法在这篇序文中,运用典故的方式是不同的。
有明用与暗用之分,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以他们的人生感慨自己年,岁月易逝但功业难就。
滕王阁序的思想感情
滕王阁序的思想感情《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其思想感情在描绘滕王阁的壮美景色之外,更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颂,表达了对壮丽岁月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以下是对《滕王阁序》思想感情的详细阐述:在文中,王勃以滕王阁为背景,通过描绘阁楼的雄伟壮观,展现了盛世的繁华和兴盛。
这种景色的描写既是对唐代社会繁荣昌盛的一种表达,也是对王朝政权的赞美。
滕王阁在文中成为了一个象征,代表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氛围,而王勃通过生动的描写,将这一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豪迈的笔墨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一种对时代背景的独特诠释。
与此同时,王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颂,展现了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之情。
文中提到的贞观之治、盛世之时,都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而滕王李渊正是太宗之父。
对滕王的歌颂不仅是对他的个人英勇事迹的肯定,更是对整个盛世时代的赞美。
通过这样的手法,王勃巧妙地将文学作品与历史结合,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政治风云和英雄豪杰的画卷。
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王勃还通过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索。
他在文中提到:“青云直上,冲霄汉阳,朝宗台司,郊祀天章。
”这些诗句表达了对个体命运的无奈,但又在无奈之中显现出一种对命运的顺从和对历史潮流的敬畏。
这种对命运和历史的思考,使《滕王阁序》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景物的骈文,更是一首表达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感慨之作。
总体而言,王勃在《滕王阁序》中通过对景物、历史和人生的描绘,展现了丰富的思想感情。
他以雄浑豪放的笔墨描绘盛世景象,通过对英雄豪杰的歌颂展现时代风采,同时在对命运和历史的思考中表达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这使得《滕王阁序》成为一篇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历史深意的经典之作。
《滕王阁序》的情感变化之由
昌的滕王阁 , 有幸赶上当地都督在滕 王阁上设宴 , 这种情形下的王勃经过 下浑然一色 :彩霞 自 上而下 ,孤鹜 自 下而上 ,相映增辉,色彩明丽而又上 下浑成 。 “ 舟唱晚” 渔 ,尽现生活之 乐; “ 雁阵惊寒 ” ,又写出 了候鸟之 歌。社会与 自然各具情趣 ,又融为一
即逝 ,乐极生悲 。 “ 兰亭 已矣 ,梓泽
让满腹诗书的青年才俊悲叹不已呢? 3 . 泊沦落 ,知音难求 。盛宴 悲漂 上 的各位嘉宾虽然都是 身份尊贵 、 德 高望重 、才华横溢的人 , 只如浮萍 却 在水上相聚 ,都是客居异 乡的人 。谁 能理解和同情仕 途不顺 的偶然路过的
人? “ 关山难越 , 谁悲失路之人 ?萍
栉 比,尽是富庶人家 , 雀舫龙舟停满
渡 口。如此壮丽 的楼阁几处 能有 ,怎 能不让人欣喜赞叹?登高远望 ,更让
人惊异的是山川之胜景 , 是那幅流光 溢 彩的 壮美 的秋景 图 。远 望天 空是
“ 云销雨霁 , 彩彻区明” ,四周的 自然
公 ,打着仪仗远道而来 ;德行美好 的 宇文新州刺史 ,驾着车 马也在此暂时
这 样 的灵秀之 地 ,怎能不 让年 轻气 盛、 才华横溢且心 中郁闷 、 旅途乏味 的才子感到短暂 的高兴呢 1 2 览 山川 胜景 。作 者 登上 高 . 饱
山,见到壮丽的滕王阁 , l 光 临了帝子
的长洲 ,见到了天人的旧馆 。周 围层
体, 让人心旷神怡,心骛八极。登 高
望远 ,所见的是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生
环境 中也能保持高洁 。 2自信乐观 .奋斗不止 。王 勃告 . 诫像鱼处在干涸 的车辙中的 自己 ,要
乐 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 ,乘着旋风 仍可 以到达 ;少年的时光虽然 已经消
滕王阁序的哲思
滕王阁序的哲思《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辞章,它以描绘励志的形象、讴歌进步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为主题。
作为一篇经典文学作品,它具有丰富的哲思,不仅让人沉浸在其中,还能够引发我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滕王阁,峨峨临江而立,其峻美的形态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王勃以天地之峻美与人心之顽强并驾齐驱,表达了个人奋发向上所能达到的境界。
他将滕王阁视为人生的象征,告诉读者们,我们应该有追求卓越的勇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挫折和困难,然而只有勇于攀登峭壁,才能享受到顶峰的辽阔与风景。
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不仅令人陶醉,更是激发我们前进的动力。
在《滕王阁序》中,王勃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名利,但他通过挖掘人性和社会生活的本质,传递了对名利的审视和思考。
他认为,在现实社会中,名利常常使人迷失自我,导致心灵的空虚和浮躁。
滕王阁所蕴含的哲思在于,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积累,而在于内心的成长和追求。
在任何环境下,人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内心的力量和真理,而不是为了虚无的名利而迷失自我。
只有在深入思考和反思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方向,拥有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滕王阁的景物并不是作品的全部,它更是王勃抒发自己情感和外放思绪的载体。
王勃在作品中借由描写滕王阁的壮丽和秀美,间接表达了自己对于个人修养和品德的追求。
他认为,美在于心灵,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通过欣赏滕王阁的美景,我们不仅能体验到视觉上的享受,更能够感受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只有拥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才能让我们在追求美好的同时,成为光芒四射的存在。
作为经典文学作品,《滕王阁序》传递了丰富的哲思和人生的智慧。
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峻美和表达对名利的审视,王勃引发了我们对自身追求的思考。
他告诉我们,不管我们身处何种环境和境遇,只有保持勇敢追求的心,并通过对美好的追求和内心的修养,才能真正走向成熟和完善。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面临着新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的变革,但《滕王阁序》所传递的哲思依然能够给我们带来启示。
《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手法与情感抒发-教案
《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手法与情感抒发-教案一、引言1.1《滕王阁序》的背景介绍1.1.1《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
1.1.2该文是王勃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参加宴会时所作。
1.1.3文章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并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1.1.4《滕王阁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杰作,被誉为“千古绝唱”。
1.2教学目标和重点1.2.1理解《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1.2.2掌握《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手法和情感抒发。
1.2.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2.4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1.3教学难点和解决方案1.3.1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学和文言文有陌生感,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引导来激发兴趣。
1.3.2《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手法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
1.3.3情感抒发是文章的重点,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和理解作者的情感。
1.3.4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讨论和提问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二、知识点讲解2.1文学手法讲解2.1.1对仗和排比对仗:通过对称的结构和相似的词语来增强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排比:通过列举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来加强语气和表达效果。
2.1.2比喻和象征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来突出其相似之处,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象征:通过用一个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事物,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
2.1.3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借景抒情是《滕王阁序》中的重要手法,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2.2情感抒发讲解2.2.1抒发壮志豪情作者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2.2.2抒发离愁别绪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2.3抒发对人生的思考作者通过对滕王阁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回忆,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三、教学内容3.1文章结构分析3.1.1引入部分作者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滕王阁序王勃表达的情感
滕王阁序王勃表达的情感王勃滕王阁序是一篇著名的佳文,而作者王勃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而这首《滕王阁序》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独有的特征。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滕王阁序中作者王勃的情感,欢迎阅读! 王勃的滕王阁序表达了什么感情此赋描写滕王阁四周景物和宴会盛况,意境开阔,大气悠远。
结尾更是抒写羁旅之情,寓怀才不遇的感恨。
其文始志存高远至结尾意气消沉,可以说是王勃短短人生的实际境况,但消沉而不萎痱,至末句时虽有避世之感却又存希望,也许这就是王子安当时的真实心态吧。
文由心生,读此赋抚揣王子安的人生,我们会有很多不同的感悟。
此是赋外之言,然读此赋不知王子安心路,当逊色多多也。
在我们读此赋时惊羡王勃的文词绚丽,对仗工整,气势奔放自然时。
我们更应该触摸作者的灵魂深处,感受他写此赋时的心态,在其精美的表像下寻找那一颗孤独的灵魂,及他灵魂深处发出的无望呐喊,也许会更增加此赋的个性魅力,此是很多读此赋者未知之美感矣。
嗟呼,读其文尝不知其心态,实文之悲哀呼?还是读者之悲哀?综上所述,实是王子安作此文时之大环境也。
赏古文,如要知其中精髓,必先深了解作者之人生。
因古文在我国历朝都是借物抒怀之作,或言怀才不遇,或无力回天而愤世嫉俗,或避世以求自保吟诗作文抒胸臆,个中情结,各人心态异而呈文之不同。
但一脉相承的都或是借物抒怀,在或华丽,或凝重的文采下,隐藏着的是一颗不甘寂寞的灵魂。
他们的思想在文采的表像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华丽的笔风很多,至所以他们的诗赋能传之于后世,就是因为他们的文字具有了实质的灵魂与他们在当时大环境下呈现出的理性思想。
一篇小小的古文,能让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才是他们文字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吧?《滕王阁序》写景四大特点《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
如“紫电青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
美不胜收的《滕王阁序》
美不胜收的《滕王阁序》作者:胡琼英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03期《滕王阁序》是骈体文中名副其实的一篇佳作。
岁月流逝,这篇文章虽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却仍闻名于世。
这篇文章之所以生动感人,正在于它有很高的艺术之美。
《滕王阁序》的艺术之美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景物色彩之美《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可以说是字字珠玑,一气呵成,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景。
难怪韩愈有“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的称赞。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
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叠翠”中的“叠翠”,“青雀黄龙之舳”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
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着力于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作者运用灵活多变的笔调,着力表现山光水色的色彩变幻之美。
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多美的一幅画面,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
暮色苍茫,清水碧天,天水相接,天地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两者似在一齐飞翔,画面色彩明丽,绝妙之极!写景之细,体悟之微,无以言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情感壮丽之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全文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警句。
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眼前的艰难险阻和困境,总是可以执着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艰险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有这般情怀,却是难能可贵。
这既是自我砥砺之语,是作者高尚的人生观写照,也是激励我们后人的警策之语。
这是一种壮美的情感体现。
三、映衬巧妙之美“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意境与情感抒发的统一-教案
《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意境与情感抒发的统一-教案一、引言1.1背景介绍1.1.1《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1.1.2作者王勃的生平与文学成就1.1.3《滕王阁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1.4文章创作的时代意义和社会影响1.2教学目的1.2.1理解《滕王阁序》的文学意境1.2.2分析王勃的情感抒发方式1.2.3探讨文学意境与情感抒发的内在联系1.2.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1.3教学重点与难点1.3.1教学重点:文章的文学意境与情感表达1.3.2教学难点:对王勃情感抒发方式的理解与分析1.3.3教学重点:文学意境与情感抒发的统一性1.3.4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二、知识点讲解2.1文学意境的创造2.1.1意境的概念与特征2.1.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意境创造手法2.1.3文学意境对情感抒发的作用2.1.4案例分析:《滕王阁序》中的典型意境描写2.2情感抒发的艺术2.2.1情感抒发的定义与重要性2.2.2王勃的情感抒发风格与特点2.2.3情感抒发在《滕王阁序》中的具体体现2.2.4案例分析:王勃如何通过情感抒发增强文章感染力2.3文学意境与情感抒发的统一2.3.1意境与情感抒发的内在联系2.3.2《滕王阁序》中意境与情感的相互促进2.3.3文学作品中意境与情感统一的普遍性2.3.4案例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意境与情感统一的实例三、教学内容3.1文学背景与历史意义3.1.1《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3.1.2文章反映的历史时期特点3.1.3文章对后世的影响3.1.4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滕王阁序》的历史意义3.2文学技巧与艺术特色3.2.1王勃的文学风格与写作技巧3.2.2《滕王阁序》中的修辞手法3.2.3文章的艺术特色分析3.2.4教学活动: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3.3情感抒发与意境创造的融合3.3.1王勃情感抒发的深度与广度3.3.2意境创造在情感抒发中的作用3.3.3文学作品中情感与意境的结合3.3.4教学活动:学生创作短文,尝试融合情感抒发与意境创造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意境4.1.2学生能够分析并讨论王勃在文中的情感抒发方式4.1.3学生能够阐述文学意境与情感抒发之间的联系4.1.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意境与情感分析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2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4.2.3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升自己的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4.2.4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学生能够感受并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4.3.2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价值观4.3.3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深度情感共鸣4.3.4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理解并分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情感抒发方式5.1.2深入理解文学意境与情感抒发之间的内在联系5.1.3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文学作品分析中5.1.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5.2教学重点5.2.1《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意境与情感抒发的统一5.2.2王勃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5.2.3文学意境与情感抒发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5.2.4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师准备6.1.1《滕王阁序》的全文及注释6.1.2与《滕王阁序》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6.1.3王勃的其他作品选段6.1.4PPT或投影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6.2学生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重点和笔记6.2.2《滕王阁序》的文本,最好是带有注释的版本6.2.3预习资料,包括对王勃和《滕王阁序》的背景了解6.2.4用于小组讨论的便携式白板或纸张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介绍《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7.1.2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王勃和《滕王阁序》的已有知识7.1.3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预期成果7.1.4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7.2课堂讲解与讨论7.2.1详细讲解《滕王阁序》中的文学意境和情感抒发7.2.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王勃的情感抒发方式7.2.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文学意境与情感抒发的统一性7.3课堂练习与活动7.3.1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分析《滕王阁序》中的意境与情感7.3.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意境或情感抒发的例子进行深入分析7.3.3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7.3.4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7.4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7.4.2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课中的学习收获和感受7.4.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其他文学作品,分析其意境与情感抒发7.4.4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八、板书设计8.1文学意境与情感抒发8.1.1文学意境的定义与特征8.1.2情感抒发的定义与重要性8.1.3意境与情感抒发的内在联系8.1.4《滕王阁序》中的意境与情感抒发实例8.2王勃的文学风格与写作技巧8.2.1王勃的生平与文学成就8.2.2《滕王阁序》的文学特点8.2.3王勃的情感抒发方式8.2.4王勃的写作技巧分析8.3教学活动与练习8.3.1小组讨论主题8.3.2文本细读任务8.3.3案例分析要求8.3.4作业布置与预习提示九、作业设计9.1文学分析作业9.1.1选择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意境与情感抒发9.1.2描述作品的文学意境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9.1.3探讨意境与情感抒发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效果9.1.4提交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书面分析报告9.2创作练习9.2.1学生尝试创作一段短文,融合意境创造与情感抒发9.2.2教师提供创作指导和反馈9.2.3学生分享和讨论他们的创作成果9.2.4通过创作实践,加深对意境与情感抒发的理解9.3预习作业9.3.1阅读下一课的相关资料,了解作品的背景和特点9.3.2思考作品可能涉及的意境与情感抒发9.3.3记录预习中的疑问和想法,准备课堂讨论9.3.4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学生对《滕王阁序》的理解程度10.1.2教学方法和活动的设计效果10.1.3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情况10.1.4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估10.2拓展延伸10.2.1探索王勃其他作品中的意境与情感抒发10.2.2比较不同作者在情感抒发上的风格差异10.2.3研究文学意境与情感抒发在不同文学流派中的应用10.2.4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写作工作坊,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重点关注环节的补充和说明:课堂讲解与讨论环节: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滕王阁序》中文学意境与情感抒发统一的关键环节。
滕王阁序的现实意义
滕王阁序的现实意义《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描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追求和境遇。
该文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以及文人雅致的生活,表达了对、快乐、权力和名誉的追求。
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追求与快乐:《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阁被描绘成一个享受与快乐的地方,文中的文人士大夫们以其才华和品德获得了权势和声望,过着奢华而快乐的生活。
这反映了作者对和快乐的向往,同时也激励人们追求自己内心追求的价值与幸福。
2、反思权力与名利的虚妄:文章中提到“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暗示着权力与名利的虚幻。
通过描述滕王阁被风浪冲击的场景,表达了对权力与名利追逐的警示。
作者认为,人们追求权力和名利只会让自己暂时获得表面的光鲜和享受,终却会被生活的风浪所冲击而消逝。
3、文学与情感的力量:《滕王阁序》中的文人士大夫以其才华和魅力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展现了文化和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力。
文中描述的文人以诗歌、音乐、舞蹈等形式表达情感,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凝聚人们的情感共鸣,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4、高尚品德与人格塑造:文章中多次提到文人士大夫的品德高尚,他们以正直、忠诚、谦逊、真诚的态度待人接物。
这突显了作者对于高尚品德的崇尚,强调了人格美的重要性。
通过塑造这样的角色形象,可以激励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和人格修养。
5、人生短暂的思考:《滕王阁序》开篇即提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用一句简洁的词语点明了人生的短暂。
滕王阁被描述为一个虚幻的地方,在时间的冲击下,权势与荣耀也会逝去。
这提醒读者珍惜时间,珍惜当下,追求有意义的事物。
6、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思考:滕王阁是作者借用的历史典故,王勃通过赋予它新的意义,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思考。
它让读者体会到历史沧桑中的人文荣光,启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7、社会阶级观念的冲击:文章中描绘的滕王阁生活奢华而快乐,这与当时社会的严格等级制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滕王阁中的文人士大夫能够享受这样的生活,暗示了社会阶级观念的跃然纸上,提醒了人们追求社会公平和平等的价值观。
如何评价王勃的滕王阁序
如何评价王勃的滕王阁序评价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形式上具有创新性,而且在表达主题上也有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滕王阁序》进行评价。
从文学形式上看,《滕王阁序》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每句五个字,整篇共有一百四十字。
这种形式的运用使得整篇文章节奏明快,抑扬顿挫,给人以激昂的感觉。
同时,王勃还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使文辞华丽而富有感染力。
整篇《滕王阁序》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修辞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主题上看,《滕王阁序》以滕王阁为背景,描绘了滕王在位时的盛世景象。
王勃通过对滕王阁的描写,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情感和社会风貌。
他用豪迈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滕王的仰慕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对壮丽盛世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整篇《滕王阁序》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浓厚的历史气息,使人读后心潮澎湃。
从艺术价值上看,《滕王阁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王勃通过对滕王阁的描写,以及对滕王一生的赞美,展示了中国古代士人的风采和境界。
他通过对滕王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士人的崇敬和对士人精神的追求。
同时,王勃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功底也在《滕王阁序》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富有节奏感的文体,使得整篇文章既具有音乐般的美感,又富有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从时代背景上看,《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文人墨客云集,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
《滕王阁序》正是在这个时代中诞生的,它不仅具有唐代文学的典型特征,还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从时代背景上看,《滕王阁序》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王勃的《滕王阁序》不仅在文学形式上具有创新性,而且在表达主题上也有独特之处。
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修辞手法,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情感和社会风貌。
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因此,王勃的《滕王阁序》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贡献。
《滕王阁序》主题及表现的思想情感
《滕王阁序》主题及表现的思想情感《滕王阁序》主题及表现的思想情感《滕王阁序》是王勃的代表作,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滕王阁序》全文的主题是什么呢?《滕王阁序》全文又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滕王阁序》主题及表现的'思想情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滕王阁序》主题及表现的思想情感是什么《滕王阁序》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作者以腾挪的笔势,达志言情,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自己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精神。
作者大量运用典故来抒情达意。
“望长安与日下”四句,抒写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一连用贾谊、梁鸿、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历代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有志难伸的悲慨,同时液流露“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消极情绪。
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表达应该不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片言居要,为全篇警策。
接着再用《庄子。
逍遥游》典,以大鹏作比,表明扶摇直上九霄的凌云之志;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语,表示虽然人生失意,但拯时济世的信心不泯。
同时又反用“贪泉”、“涸泽”、孟尝、阮籍之典,说明处境困顿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作者自如的驱遣历史典故,以跌宕之笔达志言情,情感充沛而语约意丰,展示了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
失意中怀抱奋进,失望中孕育希望,痛苦中暗含追求,哀而不伤,壮志不已,催人奋进。
滕王阁序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的情感变化之由
导语:初唐诗人王勃大笔一挥就创作了一篇流芳百世的散文名作《滕王阁序》,真可谓“笔落惊风雨”,让本来怒气冲天的洪州都督阎伯屿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正如他所言,作为王勃“人生绝唱”的《滕王阁序》因其情辞并茂而流传久远。
一.嘉会览胜之喜
1.登临毓秀胜地。
洪州久远的历史、雄伟的地势、灵秀的风格、珍异的物产能给当时的王勃带来一时欣慰。
才华出众、锋芒毕露的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先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后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王勃南下探亲,途经南昌的滕王阁,有幸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这种情形下的王勃经过这样的灵秀之地,怎能不让年轻气盛、才华横溢且心中郁闷、旅途乏味的才子感到短暂的高兴呢!
2.饱览山川胜景。
作者登上高山,见到壮丽的滕王阁,光临了帝子的长洲,见到了天人的旧馆。
周围层峦耸翠,高阁高耸云霄;彩饰的丹漆鲜艳夺目,下临无地,水流环绕。
远处的沙洲上水鸟群集,岛屿萦回。
依附起伏的山峦,桂殿兰宫华美无比,打开绣闼,俯视雕甍。
只见房屋鳞次栉比,尽是富庶人家,雀舫龙舟停满渡口。
如此壮丽的楼阁几处能有,怎能不让人欣喜赞叹?登高远望,更让人惊异的是山川之胜景,是那幅流光溢彩的壮美的秋景图。
远望天空是“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四周的自然景物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其色彩变化的美妙、秋天的清凉、山水的秋态全都展现了出来。
再然后放眼远望,诞生了那句素称千古绝唱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
“渔舟唱晚”,尽现生活之乐;“雁阵惊寒”,又写出了候鸟之歌。
社会与自然各具情趣,又融为一体,让人心旷神怡,心骛八极。
登高望远,所见的是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生活与自然的美景,王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此景此境让他乐而忘忧!
3.恰逢千载盛会。
王勃才华早显,14岁应举及第,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这样的俊才赶上这样难得的盛会,真是件快事、幸事。
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
他们文章的辞彩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
声望崇高的都督阎公,打着仪仗远道而来;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驾着车马也在此暂时驻扎。
才华出众的朋友来往如云,坐满宴席。
青年才俊遇到这样难得的盛会怎能不让他兴致高昂,胸怀舒畅。
隆重高雅的盛会上,贤主嘉宾,面对良辰美景,他们吟诗作赋,有邺水的曹植吟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
吹萧高歌,排箫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
如此乐事怎能不让人乐而忘忧。
胜地、良辰、美景、乐事,四美俱全,贤主、嘉宾,难得却都有。
这些让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王勃获得了短暂的喜悦。
二.登高远望而悲
1.悲宇宙无穷,兴衰无常。
放眼远望半空中,天高地远,让刚才还快乐高兴的王勃感到了宇宙的无边无际,自己却渺小得如沧海之一粟。
来到胜地,幸会嘉宾、观赏美景的良辰转瞬即逝,乐极生悲。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他也许想到了东晋王羲之曾和群贤宴集于兰亭,赋诗作文,成为文坛佳话。
晋朝石崇的金谷园,又名梓泽,亦曾有文人聚会于此。
如今当年兰亭宴集的盛况已成陈迹,繁华的金谷园也早变为一片废墟。
他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自有定数。
正可谓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不觉悲从中来。
2.悲怀才不遇,美人迟暮。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
《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
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
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并表荐于朝。
14岁的王勃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
正可谓春风得意。
可如今落魄到如此地步的王勃已两次遭受打击,此时登高远望,日夜思念的长安已沉落到夕阳之下,遥看吴郡隐现在云雾之间。
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室被召见却不知又是何年? 自己要去的南海地理形势极为偏远,深不可测,再望天
空感觉昆仑山上天柱高耸,缈缈夜空北极星远远悬挂。
顿感长路漫漫,前途渺茫。
他想到以孝著称的冯唐,曾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
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想到了汉武帝时的名将李广,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
像他们一样,满腹经纶,志向远大,什么时候才能被君王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的机会什么时候才能光顾自己呢?况且韶光易逝,恐美人之迟暮啊!这样的处境怎能不让满腹诗书的青年才俊悲叹不已呢?
3.悲漂泊沦落,知音难求。
盛宴上的各位嘉宾虽然都是身份尊贵、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人,却只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
谁能理解和同情仕途不顺的偶然路过的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这一句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再想到司马相如,“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得意是汉武帝时一位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一次武帝读到《子虚赋》,连连称赞,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杨得意告诉武帝这篇赋是司马相如写的,于是武帝就召见相如。
相如把自己的《大人赋》上奏武帝,“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司马相如如果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推荐自己的人,就只能抚凌云之赋而自我惋惜了。
自己未遇到推荐自己的人,只能抚弄着凌云之赋而叹惜;自己如果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奏高山流水之曲又有什么羞愧呢?可是眼前时运不顺,前途未卜,无人赏识,知音难遇,这些怎能不让他心生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