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与药理作用
连翘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肠道菌群代谢研究

浙江大学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连翘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肠道菌群代谢研究姓名董珂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药剂指导教师梁文权李士敏20080501浙江大学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连翘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肠道菌群代谢研究浙江大学药学院药剂学姓名董珂导师梁文权教授李士敏副教授摘要连翘为木犀科连翘属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分为青翘和老翘。
连翘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镇吐、降压利尿、抗肝损伤、抗内毒素等作用。
常用连翘治疗风热感冒、痈肿疮毒、淋巴结结核、尿路感染等症为我国临床常用传统中药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连翘主要含有萜类、苯乙醇及其苷类、木脂素类、黄酮类和一些醇、酯、醚、醛、酮等类化合物其中连翘苷、连翘脂素、齐墩果酸、芦丁、连翘酯苷是其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
本论文研究了连翘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肠菌代谢作用。
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利用大孔树脂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连翘进行了提取分离从中得到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波谱数据分析及化学方法等鉴定了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连翘酯苷芦丁。
结果表明使用大孔树脂富集有效成分的同时可除去大量杂质为进一步操作提供方便。
制各型高效液相色谱不仅能够得到高纯度的化合物单体而且破坏少操作方便便于收集。
观察和比较大鼠、家兔肠道菌群对连翘苷和芦丁单体的代谢作用。
采用大鼠、家兔的新鲜粪便℃厌氧培养用—方法对代谢成分进行分离定量分析。
结果家兔肠道菌群对连翘苷和芦丁的代谢较快而大鼠肠道茵群对连翘苷和芦丁的代谢过程相比较慢。
在离体条件下连翘苷和芦丁可以被大鼠、家兔的肠道菌群代谢但不同种属动物之间存在差异。
浙江大学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观察和比较大鼠、家兔肠道菌群对双黄连口服液中连翘苷和芦丁的代谢作用。
采用大鼠、家兔的新鲜粪便。
厌氧培养用—方法对代谢成分进行分离定量分析。
结果家兔肠道菌群对连翘苷和芦丁的代谢较快而大鼠肠道菌群对连翘苷和芦丁的代谢过程相比较慢。
在离体条件下双黄连口服液中连翘苷和芦丁可以被大鼠、家兔的肠道菌群代谢但不同种属动物之间存在差异。
连翘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连翘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雷秋香;单彪;胡小倩;魏素志;杨云霞;李军【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2(034)024【总页数】3页(P3802-3804)【关键词】连翘;药理学【作者】雷秋香;单彪;胡小倩;魏素志;杨云霞;李军【作者单位】054001,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检验科;054001,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检验科;054001,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检验科;054001,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检验科;054001,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检验科;054001,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连翘为木犀科连翘属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又名连壳、青翘、落翘、黄奇丹等,是我国临床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果实入药。
自首次报道从连翘果实中得到酸类化合物以来,已有六十余种成分见报道,其主要含脂类、苯乙烯类及其衍生物、黄酮类、木脂素类和一些醇、酯、醚、醛、酮等类化合物。
其中连翘甙、连翘脂素、齐墩果酸、芦丁、木脂素等是其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1-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连翘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做了较多研究,并不断发现其新的活性成分,本文将对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1 连翘含众多化合物成分,但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对连翘属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不同,使得各活性成分的命名比较复杂,常出现混乱,将对该种属化合物作为药物的深入研究带来不利。
连翘作为传统常用中药,只有研究清楚其可以作为药物的具体化学成分,才能控制其质量指标,才能更为合理有效地控制中药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因此如何从连翘化学成分的角度揭示其药效成分,才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紧要问题。
1.2 连翘属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苏、河南、江西、湖北、四川及云南等省区。
另外在朝鲜、日本和欧洲也有生长。
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苯乙醇甙类化合物[4-6]、木脂素类如连翘脂素、连翘甙、松脂素[7,8]、松脂素β-D-葡萄糖甙、松脂素单甲醚[3]、松脂素单甲醚β-D-葡萄糖苷,C6-C2天然醇及其甙类,五环三萜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挥发油类、微量元素等[9-11]。
中药连翘药理作用的研究近况

中药连翘药理作用的研究近况连翘为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连翘具有广谱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解热、镇吐、利尿和等作用。
现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综述如下。
1 药源分布连翘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
作为中药材,其主产于我国山西、河南、陕西、山东等地[1]。
2 药理作用2.1 抗菌作用:连翘为广谱抗菌药,对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有抑制作用。
如连翘果实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甲型、乙型)、志贺氏痢疾杆菌、史氏痢疾杆菌、鼠疫杆菌、人型结核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孤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青翘作用大于老翘。
连翘酚(forsythol)有抗菌作用。
苯乙醇苷类具有较强抗菌活性。
连翘酯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十一种致病菌均有极强的抑制作用,体外试验发现连翘有很强的摧毁细菌内毒素作用,连翘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白色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连翘对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大量的试验已证实,咖啡酰糖苷类成份连翘酯苷、suspensaside、β-Hydroxyacteoside 和forsythoside B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并且是连翘煎剂抗菌的主要有效成分,连翘酯苷和suspensaside还能抗真菌[2]。
2.2 抗炎作用: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实验证明,连翘醇提取物的水溶液腹腔注射有非常明显的抗渗出作用,能够降低炎性部位血管壁脆性作用而对炎性屏障的形成无抑制作用。
用32P标记红细胞实验也观察到其渗入已注射连翘提取物水溶液的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内的数量明显减少,表明连翘尚能促进炎性屏障的形成[3]。
2.3 解热作用:冯淑怡等[4]制备了小鼠三种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菌球菌)感染模型,观察动物的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复制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与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现察不同时间动物体温的变化。
连翘

连翘百科名片连翘又名黄花条、连壳、青翘、落翘、黄奇丹等,果实入药。
连翘是清热解毒的中药,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急性肾炎等。
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
中文学名:连翘别称:一串金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唇形目科:木犀科属:连翘属分布区域:山西、陕西、河南目录简述基本信息科属分类习性特征形态特征繁殖培育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简述基本信息科属分类习性特征形态特征繁殖培育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价值用途•中草药•医学作用•现代研究•鉴别•含量测定•各家论述•奇怪的连翘花•连翘与迎春•药理作用•药方选录连翘-植物原生态简述读音:lián qiào(语文中读:qiáo)连翘是中国临床常用传统中药之一,又名黄花条、连壳、青翘、落翘、黄奇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连翘为木犀科(Oleaceae)连翘属(Forsythia)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称为青翘,果实熟透颜色发黄时采收称为老翘。
连翘有抗菌、强心、利尿、镇吐等药理作用,常用连翘治疗急性风热感冒、痈肿疮毒、淋巴结结核、尿路感染等症,为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粉针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连草解热口服液、银翘解毒冲剂等中药制剂的主要原料。
基本信息1.中药名:连翘2.蒙药名:希日一苏龙嘎3.英文名:Weeping Forsythia4.学名: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5.别名:一串金,旱连子、黄奇丹、连壳、黄花条、黄链条花、青翘、落翘、黄绶带、黄寿丹、黄金条。
6.入药部分:木犀科连翘的果实入药。
7.采集加工:秋季果实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老翘);采收种子(连翘心)。
8.性味功能:中药味苦,性微寒。
关于连翘叶的药理研究综述

金银花-连翘药对的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山东科学SHANDONGSCIENCE第32卷第3期2019年6月出版Vol.32No.3Jun.2019DOI:10.3976/j.issn.1002 ̄4026.2019.03.006ʌ药理与毒理ɔ收稿日期:2018 ̄11 ̄01基金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2017CXGC1306)ꎻ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2014GSF119023)作者简介:丁晓彦(1983 )ꎬ女ꎬ硕士ꎬ副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中药分析及中药质量评价ꎮE ̄mail:kate ̄66@163.com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丁晓彦1ꎬ林志军1ꎬ王岱2(1.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ꎬ山东省中药质量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ꎬ山东济南250014ꎻ2.山东省医药工业设计院ꎬ山东济南250013)摘要:配伍是中药临床用药的特色ꎬ药对是临床配伍的最小配伍单位ꎬ金银花 ̄连翘药对是温病治疗中的常用药对ꎬ可以增强单味药物清热解毒㊁疏散风热的作用ꎮ本文从化学成分㊁药理药效作用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ꎬ为进一步研究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作用机制㊁科学用药提供依据ꎮ关键词:金银花ꎻ连翘ꎻ药对ꎻ成分ꎻ药理作用ꎻ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5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2 ̄4026(2019)03 ̄0036 ̄06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progressonconstituentsandpharmacologicalactionsofLoniceraeJaponicaeFlosꎬForsythiaeFructusandtheircombinationDINGXiao ̄yan1ꎬLINZhi ̄jun1ꎬWANGDai2(1.Shandong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ChinesemedicinequalitystandardresearchꎬShandongAcadem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ꎬJinan250014ꎬChinaꎻ2.ShandongPharmaceuticalIndustryDesignInstituteꎬJinan250013ꎬChina)AbstractʒCompatibilityischaracteristicofclinicalmedi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DrugPairisthesmallestcompatibilityunitofclinicalcompatibility.ThecombinationofLoniceraeJaponicaeFlosandForsythiaeFructusiscommonlyusedinthetreatmentofwarmdiseaseꎬwhichcanstrengthentheeffectofthesingledrugonclearingheatanddetoxificationandevacuatingwind ̄heat.InthispaperꎬthechemicalcompositionꎬpharmacologicaleffectswerereviewedꎬwhichcouldprovideabasisforfurtherstudyonthemechanismofactionandscientificdruguseofthecombinationofLoniceraeJaponicaeFlosꎬForsythiaeFructus.KeywordsʒLoniceraeJaponicaeFlosꎻForsythiaeFructusꎻthecombinationꎻconstituentsꎻpharmacologicalactionsꎻresearchprogress㊀㊀金银花和连翘是常用清热类中药ꎬ二者组成药对是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配伍形式ꎬ二者配伍相须为用ꎬ可73第3期丁晓彦ꎬ等: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增强清热解毒㊁疏散风热的功效ꎬ是温病治疗中常用药对之一ꎬ代表性方剂当属«温病条辨»所载的银翘散ꎮ银翘散对呼吸道感染㊁流行性腮腺炎㊁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均有疗效ꎬ还具有抗炎㊁解热㊁镇痛㊁抗过敏等作用ꎮ在现有上市的中成药中ꎬ涉及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中成药制剂有400余个ꎬ如小儿退热颗粒㊁小儿热速清口服液㊁利咽解毒颗粒㊁金嗓开音丸等ꎮ本文在查阅近十年的大量文献的基础上ꎬ对该药对的化学成分㊁药理与药效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ꎮ1㊀金银花 ̄连翘药对化学成分研究金银花与连翘中化学成分众多ꎬ除了各自含有的特征性有效成分外ꎬ还存在部分共有的有效成分ꎬ主要为挥发性物质ꎬ如α ̄松香醇㊁雪松醇㊁月桂酸㊁棕榈酸等ꎮ1.1㊀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金银花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ꎬ主要包括黄酮类㊁有机酸类㊁挥发油类㊁环烯醚萜类㊁皂苷类等ꎮ有机酸类的绿原酸㊁黄酮类的木犀草苷是公认的指标成分ꎬ已经被多种中药制剂作为质量标准考察的重要指标ꎮ金银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和双黄酮ꎬ其中分离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木犀草素㊁木犀草素 ̄7 ̄O ̄β ̄D ̄葡萄糖苷㊁5 ̄羟基 ̄7ꎬ4ᶄ ̄二甲氧基黄酮等32种ꎻ有机酸有阿魏酸㊁原儿茶酸㊁绿原酸等19种[1]ꎻ分离得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包括闭环环烯醚萜类㊁裂环环烯醚萜类和环烯醚萜苷的含氮化合物等60多种ꎻ挥发油是其有效成分之一ꎬ不同产地的金银花挥发油成分略有不同ꎬ主要含有醇㊁醛㊁酮㊁酯㊁烷㊁烯等类成分ꎮ林凯[2]对福建金银花进行分析ꎬ发现其挥发油中共检出40种化合物ꎬ主要成分为十六酸㊁亚麻酸甲酯㊁十六酸甲酯ꎬ占总含量的55.36%ꎮ王国亮等[3]从河南产金银花干燥花蕾挥发油中鉴定出27个化合物ꎬ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ꎬ占挥发油量的67.7%ꎬ其主要成分有芳樟醇㊁香叶醇㊁香树烯㊁苯甲酸甲酯㊁丁香酚及金合欢醇ꎮ杜成智等[4]采用GC ̄MS法对广西和湖南产金银花进行分析ꎬ在广西产金银花挥发油中鉴定出35种化学成分ꎬ主要成分为亚麻酸甲酯㊁软脂酸㊁ξ ̄依兰油烯等ꎻ在湖南产金银花挥发油中鉴定出18种化学成分ꎬ主要成分为软脂酸㊁亚油酸㊁α ̄姜黄烯等ꎮ1.2㊀连翘化学成分研究连翘目前已经被发现和鉴别的成分有苯乙醇苷类㊁木脂素类㊁萜类(三萜㊁环烯醚萜类)㊁黄酮类及挥发油类㊁生物碱类等ꎮ连翘中含有大量的苯乙醇及其苷类化合物ꎬ是连翘的特征性成分之一ꎬ主要有连翘酯苷A㊁B㊁C㊁D等ꎻ木质素类是连翘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ꎬ主要有连翘苷[5]㊁连翘脂素㊁牛蒡子苷及苷元等ꎻ挥发油类成分复杂繁多ꎮ孔杰等[6]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ꎬ共确认了其中90种成分ꎮ目前ꎬ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被«中国药典»作为重要的检测指标用来评判药材质量ꎮ1.3㊀配伍前后化学成分比较研究中药通过配伍ꎬ其药效物质基础有增减变化ꎬ认为是成分上的变化实现了其临床㊁药效作用的增效减毒ꎮ故对药对进行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ꎬ有助于揭示其配伍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ꎮ林丽美等[7]对银翘药对中金银花㊁连翘的单煎㊁合并及混煎样品的物质基础进行研究ꎬ发现其物质基础有相同成分ꎬ也有不同ꎬ但未对该相同和不同成分进行定性ꎮ朱祥英等[8]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HS ̄SPME ̄GC/MS)分析金银花㊁连翘及其药对粉末中的挥发性成分ꎬ鉴定出的化合物种类分别为57㊁68和88种ꎬ发现金银花㊁连翘药对配伍对挥发性成分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药对新增了胡椒粉甲醚(具有杀菌和消炎等作用)ꎻ连翘中具有抗病毒活性的β ̄蒎烯㊁莰烯㊁α ̄水芹烯㊁松油醇 ̄4㊁桃金娘烯醛㊁香桃木醇㊁古巴烯㊁α ̄石竹烯㊁芍药醇等9种萜类物质的量在药对中明显增多ꎻ金银花中检出的叶醇㊁2 ̄己醇㊁苯甲醛㊁辛酸㊁香叶醇㊁癸酸㊁邻苯二甲酸二甲酯㊁苯甲酸环己酯㊁2 ̄十七烷酮等9种成分和连翘中检出的对 ̄异丙基苯甲醛㊁α ̄榄香烯等成分在药对中未检出ꎮ该研究结果与邢学锋等[9]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ꎬ可能是由于二者采取的挥发油提取的方法不同造成的ꎮ另外ꎬ邢学锋[10]还对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ꎬ发现药对配伍对多糖的溶出具有促进作用ꎬ对总黄酮的溶出量没有明显增加ꎮ83山㊀东㊀科㊀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2㊀金银花 ̄连翘药对药理作用研究2.1㊀抗病毒作用近年来ꎬ有关抗病毒中药的研究成为热点ꎬ金银花㊁连翘作为常用抗病毒中药也备受关注ꎬ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抗流感病毒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方面ꎮ2.1.1㊀抗流感病毒作用流感病毒(influenzavirus)是一种引起人和禽类感染正黏病毒科分阶段的负链RNA病毒ꎬ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ꎬ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ꎬ危害最大ꎮ金银花的石油醚㊁丙酮㊁乙醇㊁水提取物均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11]ꎬ其中ꎬ石油醚提取部位与乙醇提取部位的EC50均小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ꎬ说明该两部位是金银花抗流感病毒作用的药效集中部位ꎻ三氯甲烷㊁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无抑制病毒作用ꎻ乙醇提取物对甲型流感病毒(H3N2㊁H1N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36.28ʃ5.37μg/mL㊁290.50ʃ34.82μg/mLꎬ说明金银花的乙醇提取物对流感病毒的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2]ꎮ金银花多糖能够从免疫调节㊁免疫促进以及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防治流感病毒的感染[13]ꎬ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14]ꎬ发现金银花对流感病毒致小鼠流感模型血清中部分功能蛋白的表达有密切相关性ꎮ段林建等[15 ̄16]对连翘苷㊁连翘醇提液㊁连翘水煎液进行研究发现ꎬ连翘苷抑制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后表达的作用均优于连翘醇提液和水煎液ꎮ王文丽等[17]发现连翘提取物在银翘散的主要药物组成成分中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最强ꎮ张美义等[18]对金翘片体内抗H1N1流感病毒作用进行研究ꎬ发现金翘片能明显抑制小鼠肺指数升高ꎬ降低肺组织的病毒载量ꎬ提高γ ̄IFN的水平ꎬ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ꎮ潘曌曌等[19]对银翘散主要药物金银花㊁连翘㊁牛蒡子及其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发现ꎬ单味药物及其配伍提取物均有很好的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增殖的作用ꎬ并且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存在相关性ꎮ2.1.2㊀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研究金银花对Hela细胞内的RSV有直接灭活作用[20]ꎬIC50为45mg/mLꎬTI为31.2ꎬ随着浓度升高ꎬ灭活作用增强ꎻ对病毒的复制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ꎬIC50为30mg/mLꎬTI为10.5ꎬ优于病毒唑对照组ꎻ在病毒对细胞的吸附阶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ꎬIC50为1mg/mLꎬTI为5.0ꎻ对RSV病毒入侵细胞无阻断作用ꎬ该研究结果对金银花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研究依据ꎮ陈扬等[21]对连翘经水提醇沉㊁大孔树脂柱层析洗脱得到的部位LC ̄4进行抗RSV作用研究ꎬ在RSV感染Hela细胞前2h给药ꎬ在LC ̄4浓度为31.25~3.91μg/mL之间ꎬ与病毒对照组相比细胞病变(CPE)有显著性差异ꎬ在病毒感染细胞2㊁4㊁6㊁8h后分别给药ꎬ与病毒对照组相比CPE程度有显著性差异ꎬ说明LC ̄4在体外对RSV复制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ꎮ对金银花 ̄连翘药对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研究显示ꎬ银翘药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ꎬ且药对的含药血清对细胞的保护作用要优于两个单味药的含药血清[22]ꎮ银翘散可以降低小鼠肺指数[23]ꎬ减轻鼻黏膜上皮细胞和肺组织的损伤ꎬ其对RSV感染小鼠呼吸系统的改善作用与利巴韦林阳性对照药的作用相当ꎻ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了银翘散对RSV感染的改善作用ꎬ其作用机制与NALP3炎性体激活相关ꎮ对银翘抗感颗粒[24]进行的抗RSV病毒研究发现ꎬ该制剂的半数毒性浓度为2.3937mg/mLꎬ半数治疗浓度为52.03μg/mLꎬ治疗指数为46.01ꎬ说明银翘抗感颗粒对RSV有较好的抑制作用ꎮ2.2㊀抗菌作用金银花对多种细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ꎬ是典型的广谱抗菌类中药ꎮ黄开远等[25]对复方金银花外洗液㊁金银花水提液进行抑菌作用研究发现ꎬ二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㊁大肠杆菌㊁枯草芽孢杆菌㊁绿脓杆菌4种菌均有抑菌活性ꎮ胡璇等[26]进行四倍体金银花药材体外抗菌试验ꎬ发现四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93第3期丁晓彦ꎬ等: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球菌㊁乙型链球菌㊁大肠杆菌㊁绿脓杆菌㊁白色念球菌㊁肺炎克雷伯菌都具有抗菌和杀菌作用ꎮ绿原酸是金银花中主要的有效成分ꎬKarunanidhi等[27]研究发现ꎬ绿原酸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物的包膜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ꎬ认为其可作为一种安全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或联合抗菌药物用于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ꎮ连翘挥发油[28]及水提液㊁乙醇提取液[2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ꎮ连翘的水提液㊁乙醇提取液[30 ̄31]及乙酸乙酯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ꎮ权志博等[32]研究发现ꎬ连翘水煎液对产ESBLs(超广谱β ̄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20株临床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ꎮ对金银花 ̄连翘配伍的抑菌作用研究发现ꎬ金银花对溶珊瑚弧菌[33]抑菌㊁抑制生物膜形成作用较强ꎬ而连翘抑菌作用较弱ꎬ对成熟生物膜的破坏作用较强ꎬ且二者联用可增大抑菌圈ꎬ即增强抑菌效果ꎻ金银花㊁连翘配伍使用ꎬ对多药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DR ̄MRSA)的抑菌杀菌作用优于单味药的使用ꎬ这说明金银花 ̄连翘配伍使抗菌作用增强ꎬ阐明了二者配伍的协同作用ꎮ2.3㊀解热抗炎作用研究发现ꎬ金银花水煎液对二甲苯致耳廓肿胀的炎症模型小鼠具有解热抗炎作用[34]ꎬ且作用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明显ꎮ采用香烟烟雾提取物刺激KB细胞ꎬ构建急性口腔炎症模型ꎬ进行金银花抗急性口腔炎症的研究[35]ꎬ发现ꎬ给药后金银花组可抑制TNF ̄α㊁IL ̄6㊁IL ̄8表达水平的升高ꎬ改善IL ̄10分泌减少ꎬ且呈剂量依赖关系ꎬ提示金银花对口腔炎症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ꎮ连翘水提物[36]㊁挥发油[37]㊁连翘苷[38]㊁连翘酯苷[39]均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ꎮ对金银花㊁连翘单味药和配伍使用在解热抗炎作用方面的研究中ꎬ吴嘉瑞等[40]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ꎬ其所涉及的疾病主要为炎症性疾病等ꎬ这说明二者配伍使用ꎬ清热解毒㊁疏散风热的功效作用相符合ꎮ单用水煎剂虽有一定抗炎作用[41]ꎬ但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ꎬ而二者1:1配伍使用的抗炎作用最强ꎮ解热作用[41 ̄42]研究结果发现ꎬ连翘单用无解热作用ꎬ金银花与连翘1:1配伍药对的解热作用最明显[41]ꎬ配伍使用后能够降低实验大鼠体内IL ̄6水平ꎬ起到一定的解热作用ꎮ动物实验验证了在解热抗炎作用方面ꎬ金银花 ̄连翘配伍使用能够起到增效的作用ꎮ3㊀结论与展望配伍是中药临床用药的特色ꎬ而药对是临床配伍的最小配伍单位ꎮ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药理作用比较明确ꎬ研究热点较为集中ꎬ相关文献主要为化学成分㊁抗病毒㊁抗菌㊁解热抗炎药理作用方面报道ꎬ由于中药复方的成分复杂性ꎬ配伍中药的成分㊁作用机制㊁配伍机制等解析难度大ꎮ未来研究中ꎬ可以将逆向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的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配伍研究中ꎬ从药对配伍和组分配伍的角度科学阐释和优化药对的配伍应用ꎮ随着越来越多先进分析及生物学技术的应用ꎬ将有助于以中医药 整体观 为出发点ꎬ对药对化学成分㊁药效学㊁体内过程㊁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ꎮ借助网络药理学㊁代谢组学㊁蛋白组学等新型研究手段ꎬ剖析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配伍规律和作用规律ꎬ或许是探索中药配伍机制㊁规律的有效途径ꎮ参考文献:[1]宋亚玲ꎬ倪付勇ꎬ赵祎武ꎬ等.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草药ꎬ2014ꎬ45(24):3656 ̄3664.DOI:10.7501/j.issn.0253 ̄2670.2014.24.027.[2]林凯.福建金银花挥发油成分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ꎬ2009ꎬ21(5):102 ̄104.DOI:10.3969/j.issn.1001 ̄8581.2009.05.034. [3]王国亮ꎬ朱信强ꎬ王金凤ꎬ等.豫北平原栽培金银花精油化学成分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ꎬ1992ꎬ17(5):268 ̄271. [4]杜成智ꎬ冯旭ꎬ王卉ꎬ等.不同产地金银花挥发性成分的GC ̄MS分析[J].农业科学与技术ꎬ2015ꎬ16(5):1081 ̄1083.DOI:10.3969/j.issn.1002 ̄1302.2014.07.109.[5]NISHIBEISꎬCHIBAMꎬHISADAS.StudiesontheChinesecrudedrug"ForsythiaeFructus."I.OntheconstituentsofForsythiae04山㊀东㊀科㊀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Fructusonthemarket[J].Yakugakuzasshiꎬ1977ꎬ97(10):1134 ̄1137.DOI:10.1248/yakushi1947.97.10_1134[6]孔杰ꎬ姚健ꎬ达文燕ꎬ等.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1ꎬ37(4):77 ̄81.DOI:10.3969/j.issn.1001 ̄988X.2001.04.018.[7]林丽美ꎬ王智民ꎬ王维皓ꎬ等.RP ̄HPLC对金银花和连翘单煎㊁单煎后合并及混煎的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ꎬ2007ꎬ32(21):2240 ̄2243.DOI:10.3321/j.issn:1001 ̄5302.2007.21.006.[8]朱祥英ꎬ王丽丽ꎬ潘再法ꎬ等.HS ̄SPME ̄GC/MS法分析金银花 ̄连翘药对挥发性成分[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ꎬ2011ꎬ39(5):501 ̄507ꎬ519.DOI:10.3969/j.issn.1006 ̄4303.2011.05.006.[9]邢学锋ꎬ陈飞龙ꎬ罗佳波.金银花㊁连翘药对配伍挥发油成分的GC ̄MS分析[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ꎬ2009ꎬ20(4):358 ̄360.DOI:10.3321/j.issn:1003 ̄9783.2009.04.020.[10]邢学锋.金银花㊁连翘药对配伍的化学成分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ꎬ2006.[11]石俊英ꎬ郭承军.金银花体外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0ꎬ34(2):178 ̄180.[12]朱琳枫ꎬ鲍欣欣ꎬ姚辉ꎬ等.金银花和鱼腥草抑制甲型流感病毒体外复制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ꎬ2018ꎬ39(4):485 ̄486.DOI:10.3969/j.issn.1673 ̄4130.2018.04.030.[13]贾伟ꎬ毛淑敏ꎬ张盼盼ꎬ等.金银花多糖体内抗病毒作用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8ꎬ20(6):25 ̄27.[14]宋健ꎬ张会敏ꎬ石俊英.金银花防治流感病毒模型血清蛋白组学的初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ꎬ2011ꎬ22(11):2653 ̄2655.DOI:10.3969/j.issn.1008 ̄0805.2011.11.036.[15]段林建ꎬ张清ꎬ王农荣ꎬ等.连翘苷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ꎬ2012ꎬ15(6C):2802 ̄2804.DOI:10.3969/j.issn.1007 ̄9572.2012.06.101.[16]段林建ꎬ胡伶清ꎬ张清ꎬ等.不同连翘制剂对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后表达的影响[J].中医学报ꎬ2015ꎬ30(1):71 ̄73.DOI:10.16368/j.issn.1674 ̄8999.2015.01.024.[17]王文丽ꎬ王雪峰ꎬ闫丽娟ꎬ等.银翘散主要药物体外抑制流感病毒作用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ꎬ2009ꎬ27(8):1634 ̄1636.DOI:10.13193/j.archtcm.2009.08.68.wangw1.036.[18]张美义ꎬ何家靖ꎬ杨子峰ꎬ等.金翘片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8ꎬ35(1):143 ̄148.DOI:10.13359/j.cnki.gzxbtcm.2018.01.029.[19]潘曌曌ꎬ王雪峰ꎬ南春红ꎬ等.银翘散主要药物提取物体外抑制流感病毒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ꎬ2011ꎬ7(1):9 ̄12.DOI:10.3969/j.issn.1673 ̄4297.2011.01.005.[20]张旋ꎬ郑明星ꎬ朱志兵ꎬ等.金银花体外抗呼吸道合包病毒作用研究[J].新中医ꎬ2014ꎬ46(6):204 ̄206.DOI:10.13457/j.cnki/jncm.2014.06.097.[21]陈扬ꎬ李鑫ꎬ周婧瑜ꎬ等.连翘抗病毒有效部位(LC ̄4)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研究[J].卫生研究ꎬ2009ꎬ38(6):733 ̄735.[22]莫红缨ꎬ赖克方ꎬ江永南ꎬ等.双黄连及其拆方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ꎬ2005ꎬ11(3):194 ̄196.DOI:10.3969/j.issn.1006 ̄3250.2005.03.013.[23]覃黎葵.银翘散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呼吸系统模型的作用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ꎬ2016.[24]王冠杰.银翘抗感颗粒的研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ꎬ2013.[25]黄开远ꎬ谢展雄ꎬ吴群华ꎬ等.复方金银花外洗液及其单味药的体外透皮实验与抑菌活性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ꎬ2017ꎬ19(6):798 ̄803.DOI:10.13313/j.issn.1673 ̄4890.2017.6.013.[26]胡璇ꎬ李卫东ꎬ贾翎ꎬ等.四倍体金银花药材体外抗菌抗病毒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ꎬ2015ꎬ17(11):1160 ̄1163ꎬ1170.DOI:10.13313/j.issn.1673 ̄4890.2015.11.011.[27]KARUNANIDHIAꎬTHOMASRꎬvanBelkumAꎬetal.Invitroantibac ̄terialandantibiofilmactivitiesofchlorogenicacidagainstclinicalisolatesof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includ ̄ingthe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resistantstrain[J].BiomedResIntꎬ2013ꎬ2013:392058.DOI:10.1155/2013/392058.[28]徐坤.连翘果实挥发油的分离抑菌研究及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D].兰州:西北大学ꎬ2012.[29]虹韬ꎬ李德成.连翘不同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制作用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ꎬ2012ꎬ13(1):36 ̄38.DOI:10.3969/j.issn.1671 ̄0258.2012.01.014.14第3期丁晓彦ꎬ等:金银花 ̄连翘药对的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30]李德成ꎬ刘庆燕.连翘不同提取液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作用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ꎬ2011ꎬ21(10):1059 ̄1060.DOI:10.3969/j.issn.1004 ̄0188.2011.10.005.[31]马雪梅ꎬ马文兵.连翘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光明中医ꎬ2012ꎬ27(8):1529 ̄1531.DOI:10.3969/j.issn.1003 ̄8914.2012.08.019.[32]权志博ꎬ周雪宁ꎬ王雷.不同药性清热中药体外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效果及分析[J].当代医学ꎬ2009ꎬ15(25):149 ̄150.DOI:10.3969/j.issn.1009 ̄4393.2009.25.120.[33]刘玉婕ꎬ王长福ꎬ齐彦ꎬ等.金银花㊁连翘及其不同比例配伍抗MDR ̄MRSA总活性部位的体外筛选研究[J].中医药信息ꎬ2016ꎬ33(4):14 ̄16.[34]宋建华.金银花解热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ꎬ2011ꎬ40(25):2552 ̄2553.DOI:10.3969/j.issn.1671 ̄8348.2011.25.024.[35]李泮霖ꎬ贺利利ꎬ李楚源ꎬ等.金银花和山银花抗急性口腔炎症作用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6ꎬ55(4):118 ̄122.DOI:10.13471/j.cnki.acta.snus.2016.04.019.[36]胡竟一ꎬ雷玲ꎬ余悦ꎬ等.连翘的抗炎解热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ꎬ2007ꎬ23(3):51 ̄52.DOI:10.3969/j.issn.1001 ̄859X.2007.03.027.[37]郭际.连翘挥发油抗炎作用及机理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ꎬ2005.[38]潘晓龙.连翘苷对LPS诱导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ꎬ2014.[39]李鹤.连翘酯苷对鸡肝脏抗氧化及抗炎活性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ꎬ2013.[40]吴嘉瑞ꎬ金燕萍ꎬ王凯欢ꎬ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 金银花 ̄连翘 药对作用机制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ꎬ2017ꎬ23(5):179 ̄183.DOI:10.13422/j.cnki.syfjx.2017050179.[41]林丽美ꎬ王智民ꎬ王金华ꎬ等.金银花㊁连翘及银翘药对水煎剂的抗炎㊁解热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ꎬ2008ꎬ33(4):473 ̄475.DOI:10.3321/j.issn:1001 ̄5302.2008.04.040.[42]段红妍ꎬ马成.金银花与连翘配伍退热机制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ꎬ2009ꎬ18(11):1214 ̄1216.DOI:10.3969/j.issn.1008 ̄8849.2009.11.005.。
中药连翘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连翘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连翘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其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以此为基础对连翘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标签:连翘;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连翘,味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主治痈疽、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湿病初起、起病较急、透表清热、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1]等症。
连翘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既能清心头之火,清除疮毒,又能发散气血汇聚的源流,并兼有消痈散结等功效,因此被称为“疮家圣药”。
本文对目前关于连翘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1 抗炎作用刘悦等[2]人,运用大鼠豆油性肉芽囊实验证明,连翘提取物,有较明显的抗渗出作用及降低炎灶微血管壁脆性作用,而对炎性屏障的形成没有抑制。
连翘注射液对醋酸所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烟雾刺激引起的大鼠呼吸道炎具有保护作用[3]。
2 保肝作用王文生等[4]通过研究表明连翘水煎液能够明显抑制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增高,同时减轻肝脏变性和坏死。
连翘中齐墩果酸、熊果酸是连翘抗肝损伤的有效成分。
3 利尿作用简永耀等人[5],通过连翘注射液对麻醉犬进行静注,结果表明连翘注射液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连翘中的齐墩果酸有轻微的强心利尿作用。
4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刘悦等人[2]对连翘注射液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发现连翘注射液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5 镇吐作用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明,连翘具有明显的止呕作用,聂克等[6]人,采用阿朴吗啡、硫酸铜经典催吐剂建立了大鼠异食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连翘对不同催吐剂导致的大鼠异食癖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曲欢欢等[7]人,采用连翘水煎剂对家鸽进行灌胃,实验表明能够明显减少家鸽翼静呕吐次数,并延长呕吐的潜伏时期。
6 抗内毒素作用刘悦等[2]人在连翘液中加入内毒素,经过相互作用后测得残余内毒素活性均低于所加入的内毒素。
实验结果表明,连翘具有较好的抗内毒素作用。
7 抗氧化作用涂秋云等[8]人经过研究发現,连翘的乙醇提取物可以有效地清除过氧化物和羟基自由基,而且不同浓度的连翘提取物对过氧化物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不同,其清除率与连翘提取物质量浓度呈正比的关系。
连翘的功效与作用连翘的药用价值

连翘的功效与作用_连翘的药用价值*导读:中药连翘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连翘的功效与作用、连翘图片、连翘的药用价值、连翘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连翘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中药连翘目录(可点击哦):连翘简介连翘图片连翘的功效与作用连翘的药用价值连翘的食用方法连翘的副作用连翘的故事传说*连翘简介连翘,落叶灌木,香港俗称一串金,是木犀科连翘属植物。
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株高约3米,枝干丛生,小枝黄色,拱形下垂,中空。
叶对生,单叶或3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缘具齿。
花冠黄色,1-3朵生于叶腋;果卵球形、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喙状渐尖,表面疏生皮孔;果梗长0.7-1.5厘米。
花期3-4月,果期7-9月。
果实可以入药。
*连翘图片*连翘的功效与作用1、解热作用连翘煎剂或复方连翘注射液对人工发热动物及正常动物的体温有降温作用。
2、抗炎作用50%的连翘醇提取物水溶液20ml/kg腹腔注射,对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有非常明显的抗渗出作用及降低炎灶微血管壁脆性作用、连翘能促进炎性屏障的形成、300%的连翘注射液30~40g/kg腹腔注射,对大鼠蛋清性脚肿有明显抑制作用;亦能促进对小鼠炎细胞的吞噬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连翘果壳中所含的齐墩果酸有轻微的强心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连翘有降压作用、一般血压可下降到原水平的40%~60%、其降压特点为迅速、显着、持续时间较短,多次注射无快速耐受性、血压降低时呼吸无明显变化、对因伤寒菌苗所致内毒素休克低血压成年猫,静脉注射300%的连翘注射液(10g/kg)可先有短暂降压,继而出现明显升压作用、其抗内毒素休克作用可能与其扩张血管、增加心输出量及改善微循环有关、其所含的芦丁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故对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皮下溢血有止血作用。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连翘对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浓缩煎剂在体外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连翘在体外的抑菌作用与金银花大体相似;为银翘散中抗菌的主要成分、金银花对沙门菌属,特别是伤寒杆菌以及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似超过连翘,而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抑制则以连翘似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的血液循环系统,出现微循环障碍,从而导致骨 细胞、骨髓间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下降,使 骨样组织形成减少,同时,骨吸收并没有相应减 少,骨小梁变细和消失,出现骨质疏松,导致股骨 头局部坏死、塌陷。人体髋关节面软骨摩擦系数很 小,股骨头承受主要压力。对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头 应力传递进行的有限元分析发现,坏死区中心部位 的应力水平明显降低,超过生理负荷会导致骨质断 裂、软骨面塌陷,软骨下骨板下面的缺血坏死区容 易引起股骨头塌陷∞1。
王霖娇等【1纠报道了一种连翘酯苷提取新工艺, 原料经乙醇冷浸、大孔树脂粗分离后过葡聚糖凝胶 柱和C18中压柱精分离获得厂纯度达98%的连翘酯苷 产品。高学敏等n引采用回流提取,大孔树脂法分离 制备连翘酯苷,并通过正交试验法考察加醇量,回 流时间.回流次数、醉浓度4个因素,研究不同类型 大孔树脂对连翘酯苷收率的影响,得到了连翘酯苷 纯度为18.3%~22.5%的产品。上进东等一41认为 D101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连翘酯苷能显著提高连翘 酯苷的纯度,其最佳工艺为上样液浓度含连翘生药 1.29/ml,用6BV的30%乙醇液进行洗脱,二次洗脱 后,连翘酯苷的含量可达60%以上。杨明等¨51研究 显示D101型大孔树脂提取连翘酯苷的最佳吸附参数 为:药材树脂比l:2、色谱柱径高比l:8、药液浓度 为2倍稀释、上样时INl2h。胡晨旭等。161研究显示AB 一8型大孔吸附树脂为分离纯化连翘酯苷A的最佳大 孔吸附树脂,能显著提高连翘酯苷A的质量分数,最 佳工艺为上样质量浓度为生药0.39/ml(最大上样量 为树脂的2倍体积),洗脱剂为30%乙醇(洗脱剂用 量为6倍量树脂柱体积)。吴昭晖等H¨研究了HPLC 制备连翘酯苷对照品的工艺,连翘药材经水提醇沉
化学研究[J】.中国骨伤.1999.12(2):14—17 【2} 马在山.马氏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4:116—121 【3 J 赵德伟.骨坏死fMl.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
60.382—383. 【4】 曹试,刘永辉。王开友.等.植入型丹参缓释荆的研制与药
·46·
黑龙江中医药
连翘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与药理作用
李双x王东强-*李惠军***
(天津中医药大学·300193)
摘要连翘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连翘苷类是连翘所舍的主要化学 成分,主要包括连翘苷与连翘酯苷两种成分,本文就近年来对连翘中连翘苷类的含量、提取方 法、代谢吸收、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期望对中药连翘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文献依 据。
评价【J】.中药材,2000,23(6):332—333 【21 李发荣,段飞,杨建雄.中药连翘及连翘叶中连翘苷含量的
比较研究[J1.西北植物学报,2004,24(4):725 【3】 杨建雄,柴渭莉,邱娟,等.连翘叶中苷类成分的分离与
HPI』;鉴定【J】.中成药,2007,29(7):1086 【4】 庞维荣,赵平,刘养清.等.不同生长期的连褪中连翘酯苷
苷与连翘酯苷的含量高于其他地区…。李发荣等汜1 比较了连翘叶、青翘和老翘中连翘苷的含量,发现 连翘叶中的连翘苷的含量为果实的40倍。杨建雄 等瞄1从连翘叶片中制备了苷类成分I和11,通过 HPLC分析发现,其中成分I富含连翘苷和连翘酯苷。 庞维荣等¨1研究显示连翘叶中连翘酯苷在6月下旬 到7月下旬含量最高,8月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9 月下降幅度较大。曲欢欢等‘引研究显示连翘酯苷在
jC—,已√,己Je一父一,C、笼Ⅸ-,c+.,t囊.见曩—见,C.池
CPC是一种新型自固化型水泥,其优点使其成为 临床骨缺损修复常用的生物材料之一。可降解,具 有骨传导性,能被新生骨以爬行替代方式替代,其 吸收速度和新骨形成具有一致性,本实验自体微小 颗粒骨复合CPC一丹参缓释体填充各种骨缺损,使药 物能在局部缓慢释放以保持局部高水平的药物浓 度,达到修复和治疗两重目的。丹参及丹参素具有 改善微循环障碍,从而改善细胞缺血缺氧所致的代
谢障碍的作用。另有报道,丹参H1能促进骨细胞样 细胞成熟,分泌胶原性物质和AIP,并使钙盐在胶原 基质上沉积,加速新骨形成。所以本实验通过自体 微小颗粒骨复合CPC一丹参缓释体填充骨坏死区与不 加丹参的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是治疗股骨 头坏死新趋势。
参考文献 [1】 饧万石.王坤止,王奎生,等.激素诱发骨坏死的免疫组织
万方数据
淀后,由聚酞胺柱层析得粗提物,粗提物用ZorbaRx —C18高压制备色谱柱法分离制备到纯度可达98%的 连翘酯苷单体。 3连翘苷类的代谢吸收
李芸霞等¨引研究显示连翘苷在体内无论单独给 药或与其他吸收促进剂一起给药,胃、小肠及结肠 内各个时间点的连翘苷含量都无明显下降,即大鼠 消化道对连翘苷无吸收。表明口服连翘苷不能得到 良好的吸收利用。但毕肖林等一驯的研究显示连翘苷 在大鼠整肠段均有很小的吸收。在不同肠段中的吸 收通过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回肠大于空肠大于十二指 肠。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吸收速度常数ka无显著性差 异。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主要为被 动扩散。李雪等㈦州的研究显示连翘酯苷在胃肠道有 一定程度的吸收,在大鼠胃、十二指肠、空肠,回 肠及结肠中每小时吸收率分别为6.36%,8.38%、 8.19%、9.10%、6.91%。不同浓度的药物在大鼠 胃肠道中的吸收速度与程度无显著性差异,且无特 异性吸收部位的存在。提示连翘酯苷在胃肠道的吸 收具有线性动力学特征。王莉莉等幢¨的研究显示连 翘总酯苷在胃及肠道各段的吸收均较少,连翘总酯 苷在总肠段的吸收高于冒;药物吸收量按十二指 肠、空肠、结肠、回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在40— 400ug/ml浓度范围内,总肠段2h内吸收百分率无显 著性差异。王进东∽引等研发现连翘酣苷在大鼠体内 的代谢方式以消除为主,其血药浓度的回归方程为Y =20598727 X一20590(r=0.9999),在1.95— 2.50u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为
关键词连翘 药理连翘苷 连翘酯苷
连翘是中药临床常用传统药物之一,为木犀科 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e(Thunb)Vahl)的干燥 果实,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作用。连翘苷类是 连翘所含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连翘苷与 连翘酯苷两种成分,本文就近年来对连翘苷类的研 究综述如下。 1连翘苷类的含量评价
王娅丽等_1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以乙醇作溶剂 利用回流法提取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在乙醇浓度 85%、回流次数3、回流时间60min和料液比1:10等 提取条件下,连翘苷平均得率为5.781%。胡光 等[81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乙醇提取连翘苷的工艺, 认为提取连翘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80%乙醇,料液 比1:8,回流B,-J'lh-]2h,共提取2次。于春波等旧1采用 70%乙醇回流,D2820型人孔吸附树脂纯化的方法市 《备得到连翘苷的含量达到27.2%的产品。武果桃 等【l叫对比了超声提取和索氏提取两种提取方法,结 果显示以超声法从连翘中提取连翘苷的提取率较 高。提取的连翘苷含量为6.76mg/g。曹音等H¨研究 HPLC法测定连翘苷含量,结果显示连翘苷进样量在 0.157~1.57u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 率为99.34%,RSD=1.84%,表明HPLC法用控制连 翘水提液中连翘苷的含量可行。 2.2连翘酯苷的提取
连翘以山西地区所产连翘为道地药材,其连翘
2.3股骨头生物力学的比较 在生物力学最大载荷、最大压应力、弹性模
量、能量等指标方面,A组与B组、C组均有显著性差 异(P<0.01),A组与B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 0.01)。见表2。
表2各组人白兔患侧股骨头生物力学性质的比较(x。s)
驯动物数最大黼N)船夕淼萎能驯)
0.8ug/ml。
4连翘苷类的药理作用 4.1抗炎作用
胡竟一等晗引的研究显示连翘苷有明显的抗炎、 解热和内毒素中和作用。但牛新华心41的研究则显示 连翘苷的抑菌作用并不是很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制作用比较微弱。胡克杰等誓副研究发现连翘酯苷 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科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 制作用,还具有抑制磷酸二酯酶及较强的抗真菌、 抗病毒作用。王栋等沼引证明连翘酯苷对实验所选的 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均有一定的抑制 作用,但对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无 体外抑制作用。冯淑仪等心71研究表明连翘酯苷可 显著降低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 染模型动物的死亡率;并可显著降低酵母发热大鼠 模型、内毒素所致发热家兔模型的体温。提示连翘 酯苷其有明显的抗感染和解热作用。刘静旧圳的实验 显示连翘苷可以显著提高小鼠单核一巨噬细胞的吞 噬功能,降低小鼠的超敏反应,调节小鼠的免疫功 能。提示连翘苷有增强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
及芦丁含量动态研究[J1.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 (5):277—279 【5】 曲欢欢.翟两峰.李白雪,等.连翘不同部位中连翘酯苷和连 翘苷的含量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08,28(3):382— 385 【6】 曹晓燕,王东浩,思培峰,等.连翘不同部位连翘苷含量的比 较[J】.中成药,2009.31(4):642—644 [71 王娅丽,杨建雄,柴渭莉.连翘叶中连翘首类成分的提取工 艺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6.21(1):92 【8l 胡光,姚志娟.正交实验法优选乙醇提取连翘苷的工艺研究 [J】.黑龙江医药,2004.17(5):41—42 【9I 于春波,秦绪江.大孔吸附树脂法富集连翘中连翘苷的研究 [J】.黑龙江医药。2004.17(2):104—106
·47·
连翘的树皮、叶、花、果实和种子中含量均比较 高,在根.枝、果壳含量很低,连翘叶中连翘酯苷 的量低于种子和壳,在青翘中的含量远高于老翘; 连翘苷在连翘叶中的含量远高于种子和壳等其他部 位。曹晓燕等。刮研究显示连翘不同部位连翘苷的平 均含量为:青翘时期叶(3.03%大于老翘时期叶
(2.78%)大于连翘花(0.73%)大于青翘(0. 22%)大于老翘(0.19%)。 2连翘苷类的提取 2.1连翘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