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10周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六年级数学教案峨山中心小学李忠陶

第10周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六年级数学教案峨山中心小学李忠陶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3-54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针对“黄金比”这一主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

2.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测量计算,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黄金比”的过程。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1.动手测量计算体验黄金比。

2.学生交流讨论,全方位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国旗图片、五角星图片、蝴蝶图片若干。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学生每人一个计算器、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游戏导入:咱们社区准备举办一场舞蹈演出,现在正海选舞蹈演员,冰冰知道这个好消息和妈妈一起来参加,下面是他们的照片,如果你们是评委会怎样选择?(课件出示以下图片)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认为哪个更合适?(冰冰)质疑:冰冰的美和什么有关?妈妈的腿短,不协调。

冰冰踮起脚尖显得腿很修长,比例更好。

看来让人感到美的东西,各部分之间的比例要协调,要有一个合适的比。

这个合适的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比呢?二、质疑研究,计算发现1课件出示冰冰身高图片冰冰踮起脚尖身高165cm,下半身长102cm。

请你算一算她的下半身与身高的比是多少?2 小组计算,交流结果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下身比整个身高102:165 = 34:55比的后项为1时102:165 ≈0.618:1(如果没有出现黄金比,引导学生写出)下身与整个身高的比值约为0.618生自主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

师总结: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其实,美也是有数学依据的,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黄金比”之美。

(板书: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三、制定方案,实践探究(课件展示一些美的图片)1、学生自主讨论,进行质疑活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生活中真有这样神奇的比吗?(2)还有哪些地方有黄金比呢?2、带着问题,学生分组制定研究方案1.确定研究的内容(1)收集有关黄金比的资料。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导学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导学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导学案)一、活动背景“黄金比”是一种数学比例,被广泛运用在数学、美术、建筑等领域,它所体现的美学原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而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可以借助“黄金比”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二、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将能够:1.了解并熟悉“黄金比”的概念与运用;2.培养良好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3.开阔审美视野,培养审美心理与审美情趣;4.提高手工制作技能,培养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活动流程第一步:引入“黄金比”1.让学生观察一幅画作或图片,引导出其美学效果;2.通过提示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引出“黄金比”;3.简单讲解“黄金比”的概念和运用。

第二步:“黄金比”实践1.给学生讲解手工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让学生自选两种材料制作一个精致的小装饰品,要求其中一个装饰品需要应用“黄金比”;3.学生可以借助黄金分割尺等工具加深理解和实践。

第三步:展示和分享1.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装饰品展示在教室或校园的公共场所,让更多的人欣赏;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体验,并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活动评价1.对自己: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黄金比”的概念和运用,培养审美视野和创造力,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2.对他人:学生能够通过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欣赏和学习,提高个人的社交能力和分享意识。

3.对教育:本次活动能够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符合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目标。

五、活动总结本次活动体现了教育方式的转变和教育目标的多元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数学和美学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

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黄金比”的概念和运用,而且还能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小学数学_“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黄金比之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

2.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过程与方法】3.通过探究问题从(线—面—体)中找到黄金分割,通过设计明信片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通过对黄金分割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发现美,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黄金分割的概念及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用黄金分割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在旅行的过程中你发现了那些美丽的景物,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同学们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物。

真是应了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相信同学们在旅行的过程当中都收获了很多。

接下来老师也带领大家去欣赏一些美景。

(课件展示图片)他们看起来那么美,那他们是不是存在什么共同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美的秘密——“黄金比”之美2.观看图片,提出问题师:我们来看下这些图片,你觉得哪张图美。

(课件展示)。

生1:我喜欢图1生(2-7):我也喜欢图1师:图1是不是和前面老师刚刚展示的美景一样,藏着什么秘密呢?看起来那么美。

下面老师将三幅图片转化成我们熟悉的长方形,我们一起来探究。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填一填,算一算,通过观察你有什么想法?或猜测生:发现我们都喜欢的图形宽与长的比值是0.618.所以我猜测图1看起来美,可能与这个比值0.618有关。

师:我们知道数学是讲道理的,光是猜测是不行的。

那我们继续探究,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现在老师将长方形变变身,只留下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

现在将宽边顺时针旋转90度,与AB形成一条线段,我们一起看一下黑板。

(课件展示)3.得出结论,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点和黄金比(1)线段中的黄金比师:我们刚刚探究了知道宽与长的比约为0.618:1,也就是线段BC与线段AB 的比近似为0.618:1,我们算一算AB:AC=?通过计算我们发现AB与AC的比也接近0.618:1,也就是BC:AB=AB:AC=0.618:1,那么称线段AC被点B 黄金分割,点B为线段AC的黄金分割点。

黄金比之美-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黄金比之美-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黄金比之美-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黄金比及其价值和应用2.掌握利用黄金比例求解实际问题的方法3.通过练习和实践,掌握使用黄金比例的技巧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黄金比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利用黄金比例进行运算的方法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黄金比例三、教学内容1. 了解黄金比1.介绍黄金比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分析黄金比的特点以及应用2. 掌握黄金比例的运算方法1.基本概念:平分线、比例、黄金比2.黄金比例的运用:一分为二、三分为四等3. 应用黄金比例解决实际问题1.在建筑设计中使用黄金比例2.在绘画中应用黄金比例3.在金融投资中使用黄金比例四、教学方法1.经验法2.问题解决法3.探究式学习法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利用黄金比例默想出某一物品的尺寸比例,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2. 讲授1.介绍黄金比及其价值和应用。

2.理解黄金比的概念和特点。

3.掌握利用黄金比例进行运算的方法。

4.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黄金比例。

3. 练习1.给定一组数列,让学生计算并画出黄金比例的图形。

2.学生互相交换画图并进行分析比较。

3.给定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黄金比例进行解决。

4. 总结老师提醒学生该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巩固掌握,鼓励学生尝试多种黄金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的思维。

六、教学评价1.学生可以应用黄金比例进行各种实际问题的解答。

2.学生可以初步理解黄金比的概念和应用。

3.学生可以掌握黄金比例的画图方法及运算方法。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金比的概念,理解黄金比的比值。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黄金比的概念2. 黄金比的比值3. 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金比的概念和比值。

2. 教学难点: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艺术作品、建筑物、自然界中的事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美。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美是由什么决定的吗?1.3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黄金比的概念。

2. 新课内容2.1 讲解黄金比的概念:黄金比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其比值约为1:0.618。

2.2 讲解黄金比的比值:黄金比的比值是如何得出的,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3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黄金比的应用实例,如艺术作品、建筑物、自然界中的事物等,让学生感受黄金比的美。

3. 实践活动3.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找到黄金比的应用实例。

3.2 动手操作:让学生利用黄金比的比值,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作品,如画作、建筑模型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总结与反思4.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对黄金比的理解。

4.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黄金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学生的总结与反思,评价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继续观察生活中的黄金比应用实例,并记录下来。

2. 鼓励学生利用黄金比创作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和实例。

五年级数学上册《黄金比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黄金比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黄金分割知识创作一幅作品,如:绘画、剪纸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巩固课堂所学。
五、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56页的练习题1、2、3,巩固黄金分割的定义及性质。
-利用尺规作图,找出以下图形中的黄金分割点,并简要说明其应用:(1)等腰三角形;(2)矩形;(3)五角星。
五年级数学上册《黄金比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黄金分割的定义,掌握黄金分割点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黄金分割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使用尺规作图,准确地找出线段、图形的黄金分割点。
3.能够运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评价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培养以下能力:
-结合自评、互评和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著名的古希腊帕台农神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建筑特点,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座神庙为什么看起来如此和谐、美观吗?”
2.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帕台农神庙中存在的黄金分割现象。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黄金分割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尺规作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黄金分割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前几年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但在面对抽象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时,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本章节《黄金比之美》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黄金分割的概念及其应用,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内容。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 (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 六年级上册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 (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 六年级上册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导学案)一、活动背景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非常重要。

在学习黄金分割比的知识时,我们安排了一次“黄金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受黄金分割比的美妙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活动目的1.帮助学生了解黄金分割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让学生掌握黄金分割比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活动准备1.原材料:纸张、剪刀、尺子、彩笔;2.实验工具:相机。

四、活动过程(一)第一部分1. 黄金分割比教学1.通过幻灯片介绍黄金分割比的概念和性质;2.展示黄金分割比的图像;3.简单讲解计算黄金分割比的方法。

2. 讨论1.学生围绕“什么是黄金分割比?”、“黄金分割比有哪些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第二部分1. 实践活动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至少两人,每组拥有一张大型纸张和一支长尺;2.每组的任务是在大纸张上画出一条长为30厘米的线段,并将它分成两个部分,使得其中一部分和整个线段的比值等于黄金分割比;3.学生可以使用尺子和彩笔等工具,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分享1.每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图像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2.学生们可以在观看中向其他小组借鉴和学习。

(三)第三部分1. 拍照1.每个小组用相机拍摄自己制作的黄金分割比图像;2.学生务必注意摄影技巧,确保拍摄出高质量的图片。

2. 总结反思1.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2.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总结和反思。

五、活动评估1.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估;2.完成作品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创新性作为评估标准之一;3.学生的表现和作品将被记录在学习笔记中,作为综合评估的参考依据。

六、活动延伸1.了解黄金分割比在美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2.设计教学游戏,以黄金分割比的概念为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上册《黄金比之美》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数学上册《黄金比之美》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黄金分割的存在,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索黄金分割的奥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 创设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1. 你还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运用到黄金分割比的例子?请与组员分享。
2. 你认为黄金分割比为什么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请从数学和美学的角度进行讨论。
3. 如果让你运用黄金分割比进行创作,你会选择哪个领域?请与组员一起探讨。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和思考深度,适时给予引导和提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实物和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对黄金分割比的兴趣。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片美丽的树叶,让学生观察树叶的形状和结构,并提问:“你们发现这片树叶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树叶的宽度和长度之间存在一种和谐的比例关系,从而引出黄金分割比的概念。
2. 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资源,创设生活化情境。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黄金分割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 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本案例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探索,培养了自己的探究精神。同时,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金分割比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_《“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探奥究美的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数学审美、思维严谨、理性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等。

【教学重点】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教学难点】运用“黄金比”创造美。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子、计算器,创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对这些图片进行了测量、计算,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你觉得哪几幅更美?那这几幅美的图片,它们共同的美的奥秘跟什么有关呢?预设;黄金比!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金比”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多组图片的对比、分类,突出问题“美的奥秘是什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初步感受。

二、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使用工具。

提问:课前,我们分小组制定了研究方案,哪个小组同学起来说说?学生根据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经验分别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工具”等方面阐述,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在制定方案这一环节,借助于以往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使用工具3个方面来有序地制定活动方案,为下一步“实践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三、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谈话:课前我们对这六幅图进行了测量、计算,下面哪个小组同学愿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并揭示黄金比的意义:用一条线段表示一个物体,把一个物体分为两部分,当较长部分与整体的比值或较短部分与较长部分的比值为0.618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它们的比就是0.618:1,这个比就叫做黄金比,为了更清楚的看出它们之间是0.618的关系,这个比不需要化简。

六年级数学上册《黄金比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黄金比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黄金分割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艺术作品、建筑中的黄金分割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黄金比之美;
-通过有趣的故事或谜语引入黄金分割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黄金分割的规律;
1.教学重点:
-黄金分割的定义及其数值(约为0.618);
-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能够运用黄金分割进行简单的图形分割和构造。
2.教学难点:
-理解黄金分割的数学原理和几何性质;
-识别并创造性地运用黄金分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将黄金分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介绍黄金分割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黄金分割应用于手工艺品、绘画作品等创作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著名的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比例美感,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座神庙的比例美在哪里?”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美,教师适时引导:“其实,这里隐藏着一个神秘的数学比例,它被称为‘黄金分割’。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个神奇的比例,探索它带给我们的美。”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黄金分割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设计丰富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黄金分割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激发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上4-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

6上4-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

6上4-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青岛德县路小学路震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尺子、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确定主题,制定方案1.创设情境,确定主题谈话: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录像。

播放一段芭蕾舞表演。

引导学生感受到芭蕾舞表演的美。

课件出示芭蕾舞女演员踮起脚尖跳舞的图片。

谈话:你们知道芭蕾舞演员为什么要踮起脚尖来跳舞吗?预设:为了看上去美。

引导:是这样吗?我们算一算踮起脚尖舞蹈演员的下半身与身高的比比值多少?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出9: 16≈0.618介绍:当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来,下半身与身高的比非常接近“黄金比”,所以看起特别美。

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

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黄金比”之美。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谈话:人们发现在自然界中这种神奇的比几乎无所不在,从动植物到人类、从数学到天文现象、从日常生活到艺术创作……【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学生对芭蕾舞演员为美而踮起脚尖这一情境充满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求出黄金比,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件中展示的数学书、蝴蝶、手掌中都有黄金比,丰富了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感受。

2.制定方案⑴确定研究内容谈话:大家了解这种神奇的比吗?要研究“黄金比之美”这一主题,我们首先要制定研究方案。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设计背景黄金比例是指物体长度或面积比例为1:1.618,人们早已发现,黄金比例在美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音乐、绘画、建筑、服装设计等方面,黄金比例被广泛应用。

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黄金比的意义及其应用,唤起学生审美意识,并在数学科目中运用黄金比例。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黄金比的定义和特点;2.学生能够手工制作出黄金矩形;3.学生能够在固定的物体中,识别黄金比的存在;4.学生能够发掘黄金比例在身边事物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知识点1.黄金比概念的介绍2.黄金比的应用实例介绍3.黄金比制作技能点1.制作黄金矩形2.识别固定物品中的黄金比3.创造探究其他物品是否存在黄金比例的方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展示不同比例的矩形图片。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矩形的长、宽,描述和分析它们的不同。

3.讲解黄金比的定义及其特点。

学习1.展示黄金比的图形。

2.让学生观察黄金比的形状,分析其特点。

3.让学生画出黄金比的形状,并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实践1.让学生制作黄金矩形。

2.学生交换制作的黄金矩形,识别其是否符合黄金比。

拓展1.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寻找存在黄金比例的物品。

第二课时导入1.展示黄金比例的图像。

2.让学生观察新的图像,通过讨论掌握其实际应用场景。

学习1.讲解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展示生活中的黄金比例物品,例如古董家具、建筑物、艺术品、服装等。

实践1.让学生在校园内寻找更多存在黄金比例的物品,记录下来。

2.让学生在画稿纸上尝试绘制出黄金比例的图案。

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黄金比例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教学评价1.课堂中学生是否听讲、认真思考并解决问题。

2.黄金矩形制作是否顺利完成。

3.学生能否自主寻找并识别固定物品内的黄金比例。

教学反思1.教师可以在导入时多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加强学生的直观认知。

2.在实践部分,或可加入团体制矩形,从而让学生在小组中协同完成活动,增加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说课稿)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说课稿)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说课稿)一、活动名称和背景《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中,第四章节讲解了黄金比理论,通过本次数学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个理论,并在实践中感受“黄金比”之美。

二、活动目的和内容1. 活动目的•了解黄金比的概念与运用;•通过实践,感受黄金比之美;•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进行黄金比定理的实践探究;•小组呈现黄金比定理的研究成果;•个人总结本次活动的体会和心得。

三、活动过程1. 整体设计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践阶段、总结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步骤如下。

2. 具体步骤2.1 准备阶段1.教师将黄金比的概念和运用讲解给学生,并向学生介绍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分组,每组3-4人;3.教师为每组学生发放实验材料(长度为10厘米和6.18厘米的两根棒材)。

2.2 实践阶段1.学生自主讨论、研究黄金比定理,并利用实验材料进行实践探究;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总结实验结果。

2.3 总结阶段1.学生讨论、比较各组实验数据,对黄金比定理进行探究和总结;2.每个小组成员依次进行展示,并进行互动讨论;3.每个学生进行个人总结,总结本次活动的体会和心得。

四、活动预期效果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黄金比定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黄金比理论的概念和应用;2.学生能够掌握黄金比定理的求解方法;3.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感知“黄金比”的美妙之处;4.学生能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活动反思和改进活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前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教育教学设计和讲解,让学生明白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活动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督促,确保学生能够认真思考、认真实践;3.活动后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和总结进行评价,发扬表扬、批评思考的教育理念。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 53-54 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1.初步生疏“黄金比”,能依据黄金比的学问,进展一些有创意的设计。

2.通过观看、测量、计算、争论、沟通,学习黄金比,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觉察美的意识和力量,体会数学的价值。

3.在实践活动中, 感受黄金比带来的美感,培育学生觉察美、赏识美、制造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疏黄金比,感受黄金比的奇特作用。

难点:觉察黄金比,运用黄金比。

教学预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蝴蝶图片假设干。

学具:课前调查,学生每人一个计算器、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舞台上芭蕾演员身材苗条,动作美丽;花丛中蝴蝶颜色明媚,形态美丽;建筑中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高大雄伟,外观壮丽等等。

无不透露出美的气息。

〔课件出示一些图片〕2.提出问题: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很美〕师谈话:这些图形美在哪里呢?它们之所以给人以最美的感觉,是由于它们身上蕴含着一种奇特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质疑:〔1〕什么是“黄金比”?〔2〕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黄金比呢?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争论它们吧。

〔板书课题:“黄金比”之美〕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区分赏识,感受美。

课件出示芭蕾演员照片。

哪张照片好看?为什么?其次张好看,第一张、第三张不好看。

第一张上身太短,下身太长;第三张下身太短,上身太长。

不成比例,不协调。

看来让人感到美的东西,各局部之间的比例要协调,要有一个适宜的比。

这个适宜的比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比呢?下面我们借助一些物体,调查争论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觉察?能不能觉察什么规律?2.动手测量,探究规律。

课件出示探究提示:⑴看一看,量一量。

⑵算一算,请你写出它们的比并算出比值。

⑶你的觉察,把自己的计算结果在小组内沟通,看看你有什么觉察?学生开头探究,教师巡察指导并收集资料。

三、汇报沟通,评价质疑。

《黄金比之美》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黄金比之美》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欣赏美丽的图片感受数学之美。

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黄金比,感受黄金比的神奇魅力。

3.能够认识到数学的美,根据黄金比的知识,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黄金比,感受黄金比的神奇魅力。

教学难点:学会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情境图。

师:看了这几幅图片有什么感受?它们美在哪?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美的存在?二、合作探索1.探究美的奥秘师:这些图片还美吗?为什么?师:看来事物的宽度与高度之间存在着奇妙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2.调查发现,认识“黄金比”师: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先量一量手中物体长度和高度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两个量之间的比,并把自己的计算结果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任务:(1)学生独立测量、并用计算器计算。

(2)组内交流计算结果。

(3)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测量及计算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调查结果展示:a.数学书宽与长的比是130:210=0.619b.蝴蝶的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比约是1.5:2.4=0.625c.我的掌宽与手长的比大约是9:14.6=0.616……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字,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比大约都是0.618∶1。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测量的是不同事物,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计算出同一结果,当一个物体的两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0.618∶1时,会给人以最美的感觉。

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板书:黄金比)3.生活中的“黄金比”师:人们把黄金比应用到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中,充分展现了黄金比的神奇魅力!找一找,量一量,生活中哪里还有黄金比?生:课桌、书包、眼睛……设计意图:通过调查、了解、测量等一系列的操作,让学生了解“黄金比”的定义,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1.填空。

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这个比被称作()。

黄金比之美-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黄金比之美-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黄金比之美-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黄金比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求解黄金比的方法;
3.能够通过黄金比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

教学重点
1.黄金比的定义和性质;
2.黄金比的运用。

教学难点
求解黄金比的方法,把一条线段分成黄金比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提问:大家知道第几个月是黄金秋季吗?(引出黄金这个词,为下面的主题打下铺垫)
2.回顾:回顾前面学习的比例知识,强调比例中重要的概念:比例线段。

新知讲解
1.黄金比的定义:黄金比是一种特殊的比例关系,指一条线段两部分之比等于整条线段与较长部分之比。

2.黄金比的简单运用:如何判定两个长度是否为黄金比。

具体操作为:
1.用a+b表示整条线段的长度;
2.用a表示较短部分的长度;
3.a/b=(a+b)/a。

3.把一条线段分成黄金比的方法:
1.作出整条线段的长度为a+b,以点C将其分成两部分;
2.由黄金比的定义可以得到,AC / AB = AB / BC = (sqrt(5)-1) / 2。

课堂练习
1.给出AB线段,求BC和AC的长度。

2.给出AB和BC的长度,求整个线段的长度。

3.给出AC和BC的长度,求整个线段的长度。

思考题
1.你能实现用黄金分割比来设置图片或页面宽度等吗?
2.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到黄金比呢?
总结及作业布置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黄金比在数学中的运用意义和重要性;
2.在家里寻找实际生活中的黄金比案例,并撰写一篇文章,发现黄金比之美。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黄金比”之美 ︳青岛版 (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黄金比”之美 ︳青岛版 (2)

《“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探奥究美的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数学审美、思维严谨、理性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等。

【教学重点】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教学难点】运用“黄金比”创造美。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子、计算器,创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对这些图片进行了测量、计算,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你觉得哪几幅更美?那这几幅美的图片,它们共同的美的奥秘跟什么有关呢?预设;黄金比!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金比”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多组图片的对比、分类,突出问题“美的奥秘是什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初步感受。

二、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使用工具。

提问:课前,我们分小组制定了研究方案,哪个小组同学起来说说?学生根据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经验分别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工具”等方面阐述,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在制定方案这一环节,借助于以往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使用工具3个方面来有序地制定活动方案,为下一步“实践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三、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谈话:课前我们对这六幅图进行了测量、计算,下面哪个小组同学愿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并揭示黄金比的意义:用一条线段表示一个物体,把一个物体分为两部分,当较长部分与整体的比值或较短部分与较长部分的比值为0.618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它们的比就是0.618:1,这个比就叫做黄金比,为了更清楚的看出它们之间是0.618的关系,这个比不需要化简。

综合实践作业——“黄金比”之美

综合实践作业——“黄金比”之美

数学综合实践作业
“黄金比”之美
一、实践探究黄金比。

1、动手测量身边美的事物(如数学课本、手掌、身份证、国旗、电视机等等),并计算比值。

2、通过你的测量与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测量身边的美的事物的宽和长,并写出比,求出比值,其一复习巩固了比的认识及求比值;其二,培养学生的美感,发现身边的美与一个神奇的比有关。


二、寻找身边的黄金比。

人们发现,在自然界中“黄金比”无处不在,从动植物到人类、从数学到天文现象、从日常生活到艺术创作......
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黄金比?
【设计意图: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寻找身边的黄金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同时拓展自己的视野,全方位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根据黄金比的知识,你能设计一张最美的明信片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黄金比知识制作一张最美的明信片,在生活中应用黄金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帮妈妈设计高跟鞋。

假如妈妈身高160厘米,腿长96厘米,妈妈应该穿多高的高跟鞋才最美呢?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此题,让学生应用学到的黄金比知识为妈妈设计合适的高跟鞋,不仅有效地将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比”的知识联系整合起来,而且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同时让学生应用黄金比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

上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

上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

“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青岛德县路小学路震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2.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难点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尺子、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确定主题;制定方案1.创设情境;确定主题谈话: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录像..播放一段芭蕾舞表演..引导学生感受到芭蕾舞表演的美..课件出示芭蕾舞女演员踮起脚尖跳舞的图片..谈话:你们知道芭蕾舞演员为什么要踮起脚尖来跳舞吗预设:为了看上去美..引导:是这样吗我们算一算踮起脚尖舞蹈演员的下半身与身高的比比值多少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出9: 16≈0.618介绍:当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来;下半身与身高的比非常接近“黄金比”;所以看起特别美..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黄金比”之美..课件出示一组图片..谈话:人们发现在自然界中这种神奇的比几乎无所不在;从动植物到人类、从数学到天文现象、从日常生活到艺术创作……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学生对芭蕾舞演员为美而踮起脚尖这一情境充满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求出黄金比;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件中展示的数学书、蝴蝶、手掌中都有黄金比;丰富了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感受..2.制定方案⑴确定研究内容谈话:大家了解这种神奇的比吗要研究“黄金比之美”这一主题;我们首先要制定研究方案..首先我们要先确定研究哪些内容关于黄金比你都想了解什么预设学生可能提出问题:生1:生活中真有这样神奇的比吗生2:还有哪些地方有黄金比呢……谈话:同学们想了解的可真多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到底要研究哪些内容引导学生找出研究内容;并板书:①收集有关黄金比的资料②找找身边的黄金比⑵确定研究方法和使用工具等谈话:我们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大家打算怎样去研究运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来研究“黄金比之美“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①上网、查阅图书等..②准备尺子、计算器等工具……设计意图:在制定方案这一环节;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使用工具3个方面来有序地制定活动方案;为下一步“实践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二、分工合作;实践探究1. 分工合作谈话:刚才同学们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实用工具三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大家考虑的真细致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可以按大家刚才商定的内容分工合作完成研究..2.实践研究..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制定的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并按要求做好记录..主要分为两个内容:⑴动手测量身边的美的事物数学书、蝴蝶图、手掌等;并计算..⑵上网查有关“黄金比”的资料..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去实践研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计算;体验“黄金比”的美;而上网查阅资料则是对知识的丰富与延伸;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为下一步“交流讨论”做好准备..三、交流讨论;拓展视野1.交流测量与计算的结果谈话: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测量计算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预设展示部分小组学生的调查结果:⑴数学书宽与长的比是⑵蝴蝶的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比约是⑶我的掌宽与手长的比大约是……引导:通过你们的测量与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学生回答:都是近似同一个比0.618:1小结:刚才大家测量的是不同事物;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计算出同一结果;当一个物体的两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0.618:1也就是“黄金比”时;会给人以最美的感觉..2.交流上网搜集到的“黄金比”的资料..谈话: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上网搜集到的“黄金比”资料与全班同学交流学生交流上网搜集到的资料..小结:看了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真让我大开眼界..看来“黄金比”在数学、美术绘画雕塑、建筑等多方面应用..大家都感受到他们的美了吗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交流各自测量计算或上网搜集的“黄金比”信息;通过彼此的交流与讨论;拓展自己的视野;全方位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同时通过有序的思考问题;通过实际数据说明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四、反思应用;展示作品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观察、测量、计算、讨论交流一起发现了神奇的比黄金比;并且知道了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同学们想不想成为设计家、艺术家你能设计一张最美的长方形卡片吗试试吧1.学生自主设计、制作..2.展示交流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根据黄金比知识制作一张最美的长方形卡片;在生活中应用黄金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
青岛德县路小学路震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尺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1.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谈话: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录像。

播放一段芭蕾舞表演。

引导学生感受到芭蕾舞表演的美。

课件出示芭蕾舞女演员踮起脚尖跳舞的图片。

谈话:你们知道芭蕾舞演员为什么要踮起脚尖来跳舞吗?
预设:为了看上去美。

引导:是这样吗?我们算一算踮起脚尖舞蹈演员的下半身与身高的比?比值多少?
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出9: 16≈0.618
介绍:当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来,下半身与身高的比非常接近“黄金比”,所以看起特别美。

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

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黄金比”之美。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谈话:人们发现在自然界中这种神奇的比几乎无所不在,从动植物到人类、从数学到天文现象、从日常生活到艺术创作……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学生对芭蕾舞演员为美而踮起脚尖这一情境充满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求出黄金比,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件中展示的数学书、蝴蝶、手掌中都有黄金比,丰富了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感受。

2.制定方案
⑴确定研究内容
谈话:大家了解这种神奇的比吗?要研究“黄金比之美”这一主题,我们首先要制定研究方案。

首先我们要先确定研究哪些内容?关于黄金比你都想了解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问题:
生1:生活中真有这样神奇的比吗?
生2:还有哪些地方有黄金比呢?
……
谈话:同学们想了解的可真多!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到底要研究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找出研究内容,并板书:①收集有关黄金比的资料
②找找身边的黄金比
⑵确定研究方法和使用工具等
谈话:我们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大家打算怎样去研究?运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来研究“黄金比之美“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①上网、查阅图书等。

②准备尺子、计算器等工具
……
【设计意图:在制定方案这一环节,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使用工具3个方面来有序地制定活动方案,为下一步“实践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二、分工合作,实践探究
1. 分工合作
谈话:刚才同学们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实用工具三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大家考虑的真细致!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可以按大家刚才商定的内容分工合作完成研究。

2.实践研究。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制定的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并按要求做好记录。

主要分为两个内容:
⑴动手测量身边的美的事物(数学书、蝴蝶图、手掌等),并计算。

⑵上网查有关“黄金比”的资料。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去实践研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计算,体验“黄金比”的美;而上网查阅资料则是对知识的丰富与延伸,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为下一步“交流讨论”做好准备。

三、交流讨论,拓展视野
1.交流测量与计算的结果
谈话: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测量计算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预设展示部分小组学生的调查结果:
⑴数学书宽与长的比是
⑵蝴蝶的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比约是
⑶我的掌宽与手长的比大约是
……
引导:通过你们的测量与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都是近似同一个比0.618:1
小结:刚才大家测量的是不同事物,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计算出同一结果,当一个物体的两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0.618:1也就是“黄金比”时,会给人以最美的感觉。

2.交流上网搜集到的“黄金比”的资料。

谈话: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上网搜集到的“黄金比”资料与全班同学交流?
学生交流上网搜集到的资料。

小结:看了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真让我大开眼界。

看来“黄金比”在数学、美术绘画雕塑、建筑等多方面应用。

大家都感受到他们的美了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交流各自测量计算或上网搜集的“黄金比”信息,通过彼此的交流与讨论,拓展自己的视野,全方位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同时通过有序的思考问题,通过实际数据说明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四、反思应用,展示作品
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观察、测量、计算、讨论交流一起发现了神奇的比黄金比,并且知道了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同学们想不想成为设计家、艺术家?你能设计一张最美的长方形卡片吗?试试吧!
1.学生自主设计、制作。

2.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根据黄金比知识制作一张最美的长方形卡片,在生活中应用黄金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

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

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