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黄金比”之美的教学设计
黄金比教学设计
黄金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黄金比的定义和数值。
引导学生认识黄金比在生活和艺术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鼓励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黄金比的神奇和美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黄金比的概念和数值。
掌握黄金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黄金比在艺术和设计中的应用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黄金比进行简单设计和创作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金比的定义、数值和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对黄金比有初步的认识。
2、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亲身体验黄金比的存在和应用。
3、讨论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展开讨论,共同探究黄金比在其中的作用。
4、欣赏法展示大量的艺术和设计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黄金比带来的美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精美的建筑、艺术作品和生活用品的图片,如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名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中存在的共同美感。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作品为什么看起来如此美观和和谐?”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黄金比。
2、知识讲解介绍黄金比的定义: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
其比值约为 0618。
讲解黄金比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一个简单的线段分割示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得出黄金比的数值。
3、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尺子,测量自己课本的长和宽,并计算长与宽的比值,看看是否接近黄金比。
分组活动,让学生测量自己身体各部分的长度,如身高、上半身长度、下半身长度等,计算相应的比值,看看是否存在黄金比的关系。
4、生活中的黄金比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具有黄金比的物品,如窗户、相框、信纸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它们为什么采用黄金比的尺寸。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黄金比”之美 ︳青岛版 (2)
《“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探奥究美的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数学审美、思维严谨、理性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等。
【教学重点】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教学难点】运用“黄金比”创造美。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子、计算器,创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对这些图片进行了测量、计算,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你觉得哪几幅更美?那这几幅美的图片,它们共同的美的奥秘跟什么有关呢?预设;黄金比!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金比”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多组图片的对比、分类,突出问题“美的奥秘是什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初步感受。
二、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使用工具。
提问:课前,我们分小组制定了研究方案,哪个小组同学起来说说?学生根据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经验分别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工具”等方面阐述,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在制定方案这一环节,借助于以往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使用工具3个方面来有序地制定活动方案,为下一步“实践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三、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谈话:课前我们对这六幅图进行了测量、计算,下面哪个小组同学愿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并揭示黄金比的意义:用一条线段表示一个物体,把一个物体分为两部分,当较长部分与整体的比值或较短部分与较长部分的比值为0.618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它们的比就是0.618:1,这个比就叫做黄金比,为了更清楚的看出它们之间是0.618的关系,这个比不需要化简。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导学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导学案)一、活动背景“黄金比”是一种数学比例,被广泛运用在数学、美术、建筑等领域,它所体现的美学原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而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可以借助“黄金比”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二、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将能够:1.了解并熟悉“黄金比”的概念与运用;2.培养良好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3.开阔审美视野,培养审美心理与审美情趣;4.提高手工制作技能,培养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活动流程第一步:引入“黄金比”1.让学生观察一幅画作或图片,引导出其美学效果;2.通过提示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引出“黄金比”;3.简单讲解“黄金比”的概念和运用。
第二步:“黄金比”实践1.给学生讲解手工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让学生自选两种材料制作一个精致的小装饰品,要求其中一个装饰品需要应用“黄金比”;3.学生可以借助黄金分割尺等工具加深理解和实践。
第三步:展示和分享1.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装饰品展示在教室或校园的公共场所,让更多的人欣赏;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体验,并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活动评价1.对自己: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黄金比”的概念和运用,培养审美视野和创造力,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2.对他人:学生能够通过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欣赏和学习,提高个人的社交能力和分享意识。
3.对教育:本次活动能够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符合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目标。
五、活动总结本次活动体现了教育方式的转变和教育目标的多元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数学和美学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
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黄金比”的概念和运用,而且还能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小学数学_“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黄金比之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
2.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过程与方法】3.通过探究问题从(线—面—体)中找到黄金分割,通过设计明信片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通过对黄金分割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发现美,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黄金分割的概念及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用黄金分割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在旅行的过程中你发现了那些美丽的景物,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同学们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物。
真是应了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相信同学们在旅行的过程当中都收获了很多。
接下来老师也带领大家去欣赏一些美景。
(课件展示图片)他们看起来那么美,那他们是不是存在什么共同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美的秘密——“黄金比”之美2.观看图片,提出问题师:我们来看下这些图片,你觉得哪张图美。
(课件展示)。
生1:我喜欢图1生(2-7):我也喜欢图1师:图1是不是和前面老师刚刚展示的美景一样,藏着什么秘密呢?看起来那么美。
下面老师将三幅图片转化成我们熟悉的长方形,我们一起来探究。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填一填,算一算,通过观察你有什么想法?或猜测生:发现我们都喜欢的图形宽与长的比值是0.618.所以我猜测图1看起来美,可能与这个比值0.618有关。
师:我们知道数学是讲道理的,光是猜测是不行的。
那我们继续探究,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现在老师将长方形变变身,只留下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
现在将宽边顺时针旋转90度,与AB形成一条线段,我们一起看一下黑板。
(课件展示)3.得出结论,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点和黄金比(1)线段中的黄金比师:我们刚刚探究了知道宽与长的比约为0.618:1,也就是线段BC与线段AB 的比近似为0.618:1,我们算一算AB:AC=?通过计算我们发现AB与AC的比也接近0.618:1,也就是BC:AB=AB:AC=0.618:1,那么称线段AC被点B 黄金分割,点B为线段AC的黄金分割点。
黄金比之美-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黄金比之美-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黄金比及其价值和应用2.掌握利用黄金比例求解实际问题的方法3.通过练习和实践,掌握使用黄金比例的技巧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黄金比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利用黄金比例进行运算的方法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黄金比例三、教学内容1. 了解黄金比1.介绍黄金比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分析黄金比的特点以及应用2. 掌握黄金比例的运算方法1.基本概念:平分线、比例、黄金比2.黄金比例的运用:一分为二、三分为四等3. 应用黄金比例解决实际问题1.在建筑设计中使用黄金比例2.在绘画中应用黄金比例3.在金融投资中使用黄金比例四、教学方法1.经验法2.问题解决法3.探究式学习法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利用黄金比例默想出某一物品的尺寸比例,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2. 讲授1.介绍黄金比及其价值和应用。
2.理解黄金比的概念和特点。
3.掌握利用黄金比例进行运算的方法。
4.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黄金比例。
3. 练习1.给定一组数列,让学生计算并画出黄金比例的图形。
2.学生互相交换画图并进行分析比较。
3.给定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黄金比例进行解决。
4. 总结老师提醒学生该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巩固掌握,鼓励学生尝试多种黄金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的思维。
六、教学评价1.学生可以应用黄金比例进行各种实际问题的解答。
2.学生可以初步理解黄金比的概念和应用。
3.学生可以掌握黄金比例的画图方法及运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黄金比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56页的练习题1、2、3,巩固黄金分割的定义及性质。
-利用尺规作图,找出以下图形中的黄金分割点,并简要说明其应用:(1)等腰三角形;(2)矩形;(3)五角星。
五年级数学上册《黄金比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黄金分割的定义,掌握黄金分割点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黄金分割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使用尺规作图,准确地找出线段、图形的黄金分割点。
3.能够运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评价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培养以下能力:
-结合自评、互评和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著名的古希腊帕台农神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建筑特点,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座神庙为什么看起来如此和谐、美观吗?”
2.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帕台农神庙中存在的黄金分割现象。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黄金分割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尺规作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黄金分割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前几年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但在面对抽象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时,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本章节《黄金比之美》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黄金分割的概念及其应用,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内容。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 (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 六年级上册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导学案)一、活动背景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非常重要。
在学习黄金分割比的知识时,我们安排了一次“黄金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受黄金分割比的美妙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活动目的1.帮助学生了解黄金分割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让学生掌握黄金分割比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活动准备1.原材料:纸张、剪刀、尺子、彩笔;2.实验工具:相机。
四、活动过程(一)第一部分1. 黄金分割比教学1.通过幻灯片介绍黄金分割比的概念和性质;2.展示黄金分割比的图像;3.简单讲解计算黄金分割比的方法。
2. 讨论1.学生围绕“什么是黄金分割比?”、“黄金分割比有哪些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第二部分1. 实践活动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至少两人,每组拥有一张大型纸张和一支长尺;2.每组的任务是在大纸张上画出一条长为30厘米的线段,并将它分成两个部分,使得其中一部分和整个线段的比值等于黄金分割比;3.学生可以使用尺子和彩笔等工具,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分享1.每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图像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2.学生们可以在观看中向其他小组借鉴和学习。
(三)第三部分1. 拍照1.每个小组用相机拍摄自己制作的黄金分割比图像;2.学生务必注意摄影技巧,确保拍摄出高质量的图片。
2. 总结反思1.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2.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总结和反思。
五、活动评估1.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估;2.完成作品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创新性作为评估标准之一;3.学生的表现和作品将被记录在学习笔记中,作为综合评估的参考依据。
六、活动延伸1.了解黄金分割比在美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2.设计教学游戏,以黄金分割比的概念为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上册《黄金比之美》优秀教学案例
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黄金分割的存在,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索黄金分割的奥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 创设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1. 你还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运用到黄金分割比的例子?请与组员分享。
2. 你认为黄金分割比为什么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请从数学和美学的角度进行讨论。
3. 如果让你运用黄金分割比进行创作,你会选择哪个领域?请与组员一起探讨。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和思考深度,适时给予引导和提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实物和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对黄金分割比的兴趣。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片美丽的树叶,让学生观察树叶的形状和结构,并提问:“你们发现这片树叶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树叶的宽度和长度之间存在一种和谐的比例关系,从而引出黄金分割比的概念。
2. 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资源,创设生活化情境。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黄金分割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 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本案例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探索,培养了自己的探究精神。同时,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金分割比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022年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单元 “黄金比”之美》教案(推荐)
“黄金比”之美一、活动目标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活动内容本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是“黄金比”之美,通过呈现生活中的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物体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黄金比”,并让学生通过探索“黄金比”的过程,发现、欣赏、创造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本综合与实践共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围绕探索“黄金比”的主题,制订方案,引导学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使用工具3个方面来有序地制订活动方案。
第二个环节是“实践探究”,学生根据研究内容,分工合作,通过测量数据、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收集有关黄金比的信息,并做好记录。
第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黄金比”信息,并计算有关物体的数据的比,感受美的奥秘。
第四个环节是“反思应用”,引导学生根据黄金比的知识制作一张最美的长方形卡片,在生活中应用黄金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教材解读“黄金比”之美,这个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实际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像舞台上身材娇美的女子、花丛中追逐嬉戏的蝴蝶、大城市巍然林立的建筑等等,无不透露出美的气息。
但人们一般都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它们的美,很少有人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它们的美。
这个研究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本综合与实践的重点是“实践探究”和“交流讨论”这两个环节。
“实践探究”环节分为两个内容:动手测量计算是对“黄金比”的体验,上网查资料是对知识的丰富与延伸。
“交流讨论”则是对这个实践活动的拓展。
学生通过彼此的交流与讨论,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全方位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本综合与实践特点是:1.选择趣味性和整合性强的学习素材。
六年级数学上册《黄金比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艺术作品、建筑中的黄金分割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黄金比之美;
-通过有趣的故事或谜语引入黄金分割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黄金分割的规律;
1.教学重点:
-黄金分割的定义及其数值(约为0.618);
-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能够运用黄金分割进行简单的图形分割和构造。
2.教学难点:
-理解黄金分割的数学原理和几何性质;
-识别并创造性地运用黄金分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将黄金分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介绍黄金分割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黄金分割应用于手工艺品、绘画作品等创作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著名的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比例美感,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座神庙的比例美在哪里?”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美,教师适时引导:“其实,这里隐藏着一个神秘的数学比例,它被称为‘黄金分割’。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个神奇的比例,探索它带给我们的美。”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黄金分割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设计丰富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黄金分割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激发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上4-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
6上4-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青岛德县路小学路震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尺子、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确定主题,制定方案1.创设情境,确定主题谈话: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录像。
播放一段芭蕾舞表演。
引导学生感受到芭蕾舞表演的美。
课件出示芭蕾舞女演员踮起脚尖跳舞的图片。
谈话:你们知道芭蕾舞演员为什么要踮起脚尖来跳舞吗?预设:为了看上去美。
引导:是这样吗?我们算一算踮起脚尖舞蹈演员的下半身与身高的比比值多少?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出9: 16≈0.618介绍:当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来,下半身与身高的比非常接近“黄金比”,所以看起特别美。
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
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黄金比”之美。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谈话:人们发现在自然界中这种神奇的比几乎无所不在,从动植物到人类、从数学到天文现象、从日常生活到艺术创作……【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学生对芭蕾舞演员为美而踮起脚尖这一情境充满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求出黄金比,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件中展示的数学书、蝴蝶、手掌中都有黄金比,丰富了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感受。
2.制定方案⑴确定研究内容谈话:大家了解这种神奇的比吗?要研究“黄金比之美”这一主题,我们首先要制定研究方案。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设计背景黄金比例是指物体长度或面积比例为1:1.618,人们早已发现,黄金比例在美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音乐、绘画、建筑、服装设计等方面,黄金比例被广泛应用。
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黄金比的意义及其应用,唤起学生审美意识,并在数学科目中运用黄金比例。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黄金比的定义和特点;2.学生能够手工制作出黄金矩形;3.学生能够在固定的物体中,识别黄金比的存在;4.学生能够发掘黄金比例在身边事物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知识点1.黄金比概念的介绍2.黄金比的应用实例介绍3.黄金比制作技能点1.制作黄金矩形2.识别固定物品中的黄金比3.创造探究其他物品是否存在黄金比例的方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展示不同比例的矩形图片。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矩形的长、宽,描述和分析它们的不同。
3.讲解黄金比的定义及其特点。
学习1.展示黄金比的图形。
2.让学生观察黄金比的形状,分析其特点。
3.让学生画出黄金比的形状,并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实践1.让学生制作黄金矩形。
2.学生交换制作的黄金矩形,识别其是否符合黄金比。
拓展1.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寻找存在黄金比例的物品。
第二课时导入1.展示黄金比例的图像。
2.让学生观察新的图像,通过讨论掌握其实际应用场景。
学习1.讲解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展示生活中的黄金比例物品,例如古董家具、建筑物、艺术品、服装等。
实践1.让学生在校园内寻找更多存在黄金比例的物品,记录下来。
2.让学生在画稿纸上尝试绘制出黄金比例的图案。
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黄金比例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教学评价1.课堂中学生是否听讲、认真思考并解决问题。
2.黄金矩形制作是否顺利完成。
3.学生能否自主寻找并识别固定物品内的黄金比例。
教学反思1.教师可以在导入时多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加强学生的直观认知。
2.在实践部分,或可加入团体制矩形,从而让学生在小组中协同完成活动,增加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 53-54 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1.初步生疏“黄金比”,能依据黄金比的学问,进展一些有创意的设计。
2.通过观看、测量、计算、争论、沟通,学习黄金比,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觉察美的意识和力量,体会数学的价值。
3.在实践活动中, 感受黄金比带来的美感,培育学生觉察美、赏识美、制造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疏黄金比,感受黄金比的奇特作用。
难点:觉察黄金比,运用黄金比。
教学预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蝴蝶图片假设干。
学具:课前调查,学生每人一个计算器、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舞台上芭蕾演员身材苗条,动作美丽;花丛中蝴蝶颜色明媚,形态美丽;建筑中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高大雄伟,外观壮丽等等。
无不透露出美的气息。
〔课件出示一些图片〕2.提出问题: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很美〕师谈话:这些图形美在哪里呢?它们之所以给人以最美的感觉,是由于它们身上蕴含着一种奇特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质疑:〔1〕什么是“黄金比”?〔2〕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黄金比呢?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争论它们吧。
〔板书课题:“黄金比”之美〕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区分赏识,感受美。
课件出示芭蕾演员照片。
哪张照片好看?为什么?其次张好看,第一张、第三张不好看。
第一张上身太短,下身太长;第三张下身太短,上身太长。
不成比例,不协调。
看来让人感到美的东西,各局部之间的比例要协调,要有一个适宜的比。
这个适宜的比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比呢?下面我们借助一些物体,调查争论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觉察?能不能觉察什么规律?2.动手测量,探究规律。
课件出示探究提示:⑴看一看,量一量。
⑵算一算,请你写出它们的比并算出比值。
⑶你的觉察,把自己的计算结果在小组内沟通,看看你有什么觉察?学生开头探究,教师巡察指导并收集资料。
三、汇报沟通,评价质疑。
六年级数学下册《黄金比》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简要介绍黄金比的定义,即两个数的比值等于(1+√5)/2,约为1.618。
2.通过具体实例,如矩形、五角星等,讲解黄金比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发现黄金分割点。
3.讲解黄金比的美学意义,如在建筑、绘画、摄影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黄金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金比的定义及性质。
2.学生尝试运用黄金比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五角星的对称轴、古希腊神庙的柱子等。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如何在一个矩形中找到黄金分割点?
2.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尺规作图画出黄金分割点,并验证黄金比的性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黄金比的概念、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黄金比般的完美。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黄金比的概念及性质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展示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建筑、绘画、摄影等,让学生感受到黄金比的美。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黄金比是什么,为什么会被广泛应用于美学设计中。
二、自主学习
此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黄金比的内涵和外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黄金比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在理解和应用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品质,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有意义。
6上4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
6上4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青岛德县路小学路震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尺子、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确定主题,制定方案1.创设情境,确定主题谈话: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录像。
播放一段芭蕾舞表演。
引导学生感受到芭蕾舞表演的美。
课件出示芭蕾舞女演员踮起脚尖跳舞的图片。
谈话:你们知道芭蕾舞演员为什么要踮起脚尖来跳舞吗,预设:为了看上去美。
引导:是这样吗,我们算一算踮起脚尖舞蹈演员的下半身与身高的比,比值多少, 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出9: 16?0.618介绍:当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来,下半身与身高的比非常接近“黄金比”,所以看起特别美。
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
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黄金比”之美。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谈话:人们发现在自然界中这种神奇的比几乎无所不在,从动植物到人类、从数学到天文现象、从日常生活到艺术创作……【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学生对芭蕾舞演员为美而踮起脚尖这一情境充满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求出黄金比~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件中展示的数学书、蝴蝶、手掌中都有黄金比~丰富了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感受。
2.制定方案确定研究内容谈话:大家了解这种神奇的比吗,要研究“黄金比之美”这一主题,我们首先要制定研究方案。
首先我们要先确定研究哪些内容,关于黄金比你都想了解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问题:生1:生活中真有这样神奇的比吗,生2:还有哪些地方有黄金比呢,……谈话:同学们想了解的可真多~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到底要研究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找出研究内容,并板书:?收集有关黄金比的资料找找身边的黄金比确定研究方法和使用工具等谈话:我们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大家打算怎样去研究,运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来研究“黄金比之美“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上网、查阅图书等。
《黄金比之美》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欣赏美丽的图片感受数学之美。
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黄金比,感受黄金比的神奇魅力。
3.能够认识到数学的美,根据黄金比的知识,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黄金比,感受黄金比的神奇魅力。
教学难点:学会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情境图。
师:看了这几幅图片有什么感受?它们美在哪?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美的存在?二、合作探索1.探究美的奥秘师:这些图片还美吗?为什么?师:看来事物的宽度与高度之间存在着奇妙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2.调查发现,认识“黄金比”师: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先量一量手中物体长度和高度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两个量之间的比,并把自己的计算结果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任务:(1)学生独立测量、并用计算器计算。
(2)组内交流计算结果。
(3)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测量及计算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调查结果展示:a.数学书宽与长的比是130:210=0.619b.蝴蝶的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比约是1.5:2.4=0.625c.我的掌宽与手长的比大约是9:14.6=0.616……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字,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比大约都是0.618∶1。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测量的是不同事物,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计算出同一结果,当一个物体的两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0.618∶1时,会给人以最美的感觉。
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板书:黄金比)3.生活中的“黄金比”师:人们把黄金比应用到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中,充分展现了黄金比的神奇魅力!找一找,量一量,生活中哪里还有黄金比?生:课桌、书包、眼睛……设计意图:通过调查、了解、测量等一系列的操作,让学生了解“黄金比”的定义,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1.填空。
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这个比被称作()。
黄金比之美-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黄金比之美-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黄金比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求解黄金比的方法;
3.能够通过黄金比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
教学重点
1.黄金比的定义和性质;
2.黄金比的运用。
教学难点
求解黄金比的方法,把一条线段分成黄金比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提问:大家知道第几个月是黄金秋季吗?(引出黄金这个词,为下面的主题打下铺垫)
2.回顾:回顾前面学习的比例知识,强调比例中重要的概念:比例线段。
新知讲解
1.黄金比的定义:黄金比是一种特殊的比例关系,指一条线段两部分之比等于整条线段与较长部分之比。
2.黄金比的简单运用:如何判定两个长度是否为黄金比。
具体操作为:
1.用a+b表示整条线段的长度;
2.用a表示较短部分的长度;
3.a/b=(a+b)/a。
3.把一条线段分成黄金比的方法:
1.作出整条线段的长度为a+b,以点C将其分成两部分;
2.由黄金比的定义可以得到,AC / AB = AB / BC = (sqrt(5)-1) / 2。
课堂练习
1.给出AB线段,求BC和AC的长度。
2.给出AB和BC的长度,求整个线段的长度。
3.给出AC和BC的长度,求整个线段的长度。
思考题
1.你能实现用黄金分割比来设置图片或页面宽度等吗?
2.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到黄金比呢?
总结及作业布置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黄金比在数学中的运用意义和重要性;
2.在家里寻找实际生活中的黄金比案例,并撰写一篇文章,发现黄金比之美。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黄金比”之美 ︳青岛版 (2)
《“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探奥究美的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数学审美、思维严谨、理性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等。
【教学重点】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教学难点】运用“黄金比”创造美。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子、计算器,创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对这些图片进行了测量、计算,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你觉得哪几幅更美?那这几幅美的图片,它们共同的美的奥秘跟什么有关呢?预设;黄金比!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金比”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多组图片的对比、分类,突出问题“美的奥秘是什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初步感受。
二、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使用工具。
提问:课前,我们分小组制定了研究方案,哪个小组同学起来说说?学生根据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经验分别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工具”等方面阐述,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在制定方案这一环节,借助于以往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使用工具3个方面来有序地制定活动方案,为下一步“实践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三、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谈话:课前我们对这六幅图进行了测量、计算,下面哪个小组同学愿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并揭示黄金比的意义:用一条线段表示一个物体,把一个物体分为两部分,当较长部分与整体的比值或较短部分与较长部分的比值为0.618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它们的比就是0.618:1,这个比就叫做黄金比,为了更清楚的看出它们之间是0.618的关系,这个比不需要化简。
黄金比”之美的教学设计
黄金比”之美的教学设计黄金比”之美的教学设计黄金比”之美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3-54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针对“黄金比”这一主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
2.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测量计算,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黄金比”的过程。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1.动手测量计算体验黄金比。
2.学生交流讨论,全方位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国旗图片、五角星图片、蝴蝶图片若干。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学生每人一个计算器、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游戏导入:咱们社区准备举办一场舞蹈演出,现在正海选舞蹈演员,冰冰知道这个好消息和妈妈一起来参加,下面是他们的照片,如果你们是评委会怎样选择?(课件出示以下图片)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认为哪个更合适?(冰冰)质疑:冰冰的美和什么有关?妈妈的腿短,不协调。
冰冰踮起脚尖显得腿很修长,比例更好。
看来让人感到美的东西,各部分之间的比例要协调,要有一个合适的比。
这个合适的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比呢?二、质疑研究,计算发现1课件出示冰冰身高图片冰冰踮起脚尖身高165cm,下半身长102cm。
请你算一算她的下半身与身高的比是多少?2 小组计算,交流结果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下身比整个身高 102:165 = 34:55比的后项为1时102:165 ≈0.618:1(如果没有出现黄金比,引导学生写出)下身与整个身高的比值约为0.618生自主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
师总结: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其实,美也是有数学依据的,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黄金比”之美。
(板书: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三、制定方案,实践探究(课件展示一些美的图片)1、学生自主讨论,进行质疑活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生活中真有这样神奇的比吗?(2)还有哪些地方有黄金比呢?2、带着问题,学生分组制定研究方案3、实践探究课件出示探究图片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国旗图片、计算器、直尺等)和调查的有关数据(电视机屏幕宽与长的数据等),先按照图中的操作提示量出有关数据,然后算出它们的比,并把自己的计算结果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研究有什么发现。
2022年青岛版小学数学《“黄金比”之美》精品课件(五四制)
活动课
“黄金比”之美
情境导入 拓展延伸
活动探究 课外活动
“黄金比”之美
情境导入
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 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 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这个神奇
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当芭蕾舞演员踮起脚来, 下半身和身高的比非常接 近黄金比,所以看起来特
8岁 ○ 9岁 ○ ○ 10岁 ○ ○ ○
数一数一共有 10个○,可知 欢欢一共种了 10棵树。
11岁 ○ ○ ○ ○
返回
“黄金比”之美
可情以境用导表入格列举。
年龄 8岁 9岁 10岁 11岁
数量 1棵 2棵 3棵 4棵
根据表格将每一 年所种的棵树加 起来。
1+2+3+4=10(棵) 答:一共种了10棵树。
比是0.618∶1。
返回
“黄金比”之美
拓展延伸
我照的相片中,天空部 分与照片宽的比符合黄金比。 Nhomakorabea返回
“黄金比”之美
我设计的贺卡宽与长的比 值接近0.618,它被认为
是最美的长方形。
返回
“黄金比”之美
情境导入
欢欢今年11岁了,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返回
“黄金比”之美
情活境动导探入究
可以用○代表树,来数一数,画一画 。
别美。
返回
“黄金比”之美
活动探究
在生活中,真有这样神 奇的比吗?
还有哪些地方有黄金比 呢?
返回
“黄金比”之美
制定方案
先确定我们要研究哪些 内容吧。
先收集有关黄金 比的资料。
找一找,身边有没有“黄金比 ”可以观察动物、植物、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动手测量计算体验黄金比。 2、学生沟通探讨,全方位了解“黄金比”的奇妙之处。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 多媒体课件、国旗图片、五角星图片、蝴蝶图片若干。 学生 打算:课前调查、学生每人一个计算器、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嬉戏导入:咱们社区打算举办一场舞蹈演出,现在正海选舞 蹈演员,冰冰知道这个好消息和妈妈一起来参与,下面是他们的 照片,假如你们是评委会怎样选择? (课件出示以下图片) 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认为哪个更合适?(冰冰) 质疑:冰冰的美和什么有关? 妈妈的腿短,不协调。冰冰踮起脚尖显得腿很修长,比例更 好。 看来让人感到美的东西,各部分之间的比例要协调,要有一 个合适的比。这个合
第4页 共7页
a、数学课本宽与长的比是?? b、蝴蝶的身长与双翅绽开后的长度比约是?? c、我的掌宽与手长的比大约是?? d、电视机屏幕宽与长的比大约是?? e、国旗的宽与长的比大约是?? f、五角星中 AB:AC 的比值大约是?? 生说,师相机板书 提问:细致视察这些比,你们发觉了什么? 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这些比都是 0、6 多一些比 1。 这些比的比值都是 0、6 多一点。 生自己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对不同物体的测量和计算,得出一个基本相同 的结果。 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 0.618:1 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 四、沟通探讨
2022 年黄金比”之美的教学设计
黄金比”之美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
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 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黄金比”之美的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53-54 页,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验探究美的奇妙的过程,针对“黄金比”这一主题提出 设计思路,制定简洁的方案。 2、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测量计算,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黄 金比”的过程。 3、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视察生活、发觉美、创建美的实力, 积累数学活动阅历。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3页 共7页
1、学生自主探讨,进行质疑活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生活中真有这样奇妙的比吗? (2)还有哪些地方有黄金比呢? 2、带着问题,学生分组制定探讨方案 3、实践探究 课件出示探究图片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打算好的学具(国旗图片、计算器、直尺 等)和调查的有关数据(电视机屏幕宽与长的数据等),先根据图 中的操作提示量出有关数据,然后算出它们的比,并把自己的计 算结果与小组里的同学沟通,探讨有什么发觉。 课本宽与长的比的是( )蝴蝶的身长与双翅绽开后的长度比 约是( ) 电视机屏幕宽与长的比是( ) D 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 ) 汇报展示:
第5页 共7页
人们发觉在自然界中这种奇妙的比几乎无所不在,从动植物 到人类、从数学到天文现象、从日常生活到艺术创作??
现在请同学们把你课下收集到的关于“黄金比”的信息沟通 一下吧! 生可能收集到的资料:
(1)公元前 13 世纪,数学家斐波那契发觉了一串奇妙的数: 1,1,2,3,5,8,13,21??计算前一项与后一项的比,比值会越来 越接近黄金分割 0.618。 (2)人体中的黄金比 在人体结构中有很多比的比值接近 0.618,例如肚脐为头顶 至脚底的黄金分割点。 (3)建筑中的黄金比 建筑设计、艺术作品中也都包含着奇妙的黄金比,例如闻名 的埃菲尔铁塔,其次层到塔顶的高度和整个塔身的高度比是 0.618:1。 东方明珠塔身高达 468 米,设计师有意将上球体选在 295 米 的位置,这个位置使塔身显得特别协调、美观。 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43︰69.5≈0.618︰1)、中国故宫等闻
第7页 共7页
第2页 共7页
适的比原委是一个怎样的比呢? 二、质疑探讨,计算发觉 1 课件出示冰冰身高图片 冰冰踮起脚尖身高 165cm,下半身长 102cm。 请你算一算她的下半身与身高的比是多少? 2 小组计算,沟通结果 生可能出现的状况: 下身比整个身高 102:165 = 34:55 比的后项为 1 时 102:165 ≈0.618:1(假如没有出现黄金比, 引导学生写出) 下身与整个身高的比值约为 0.618 生自主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 的比是 0.618:1 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 师总结:这个奇妙的比被称为“黄金比”。其实,美也是有 数学依据的,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探讨“黄金比”之美。 (板书: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 三、制定方案,实践探究 (课件展示一些美的图片)
第6页 共7页
名的古代建筑,都有意无意地运用了黄金比, 给人以整体上的和 谐之美。
(4)植物中的黄金比 很多植物的叶子、树杈和花瓣,从上往下看相邻两片所错开 的角度是 222.5°或 137.5°,这样枝叶重叠最小,暴露最大,有 利于叶子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到处留下了黄金 比的痕迹。 360× 0.618 ≈222.5° 222、5× 0.618 ≈137.5° (5)绘画中的黄金比 《蒙娜丽莎》整幅画面中都完备的体现了黄金比,使得这幅 油画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和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