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讲义-四川大学
大学课程《微观经济学》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简述

性。 第二,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资源稀缺性的存在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第三,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的,没有资源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与研究方法
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三)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四) 经济模型与抽象分析
第三节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及需注意的问题 一、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
(一) 经济学是“经济实惠之学” (二) 经济学是“成功幸福之学” (三) 经济学是“理性智慧之学”
一是生产什么(what)物品,生产多少? 二是如何(how)生产,采用什么生产方法? 三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即为谁(for whom)生产?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经济济学是什么
图1-4 学习经济学的好处
第三节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及需注意的问题
二、 学习微观经济学需注意的问题
(一) 前提条件 (二) 防止主观性 (三) 防止合成推理谬误
第三节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及需注意的问题
三、 小心,经济学也会“撒谎”
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是为了学以致用。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问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一门学 问都有局限性,经济学也不例外。经济学是一门解释社会现象的科学。当经济学理论与社会现实脱节的 时候,经济学的局限性就会显现,就无法解释社会现象,出现经济学失灵的问题。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简述
目录
微观经济学讲义

微观经济学教案主讲:柳治国目录第一章导言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涵义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第四节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五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二章供求理论第一节需求第二节供给第三节均衡价格和价格机制第三章弹性理论第一节需求价格弹性第二节其他弹性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欲望与效用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法第三节无差异分析法第五章生产理论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第二节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第三节多种要素的合理投入(1):规模经济第四节多种要素的合理投入(2):最佳组合第六章成本与收益第一节成本函数分析第二节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第三节收益与利润最大法原则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第二节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厂商均衡第三节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模式第四节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企业行为模式第八章分配理论第一节分配的基本原理第二节工资第三节利息第四节地租第五节利润第六节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度量第九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涵义教学重点:介绍经济学的定义教学难点: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社会科学,内容博大庞杂,分支众多,研究者阵营强大,因而难以有标准的定义。
这里给出若干定义,以见其内涵。
1.定义一:经济学是研究国民财富生产的。
( 亚当·斯密)2.定义二: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日常生活事物的科学。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3.定义三:经济学是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4.定义四: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萨谬尔森)。
5.其他含义:“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对某一经济部门或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二、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1.经济科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科学分为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如物理学与各种工程技术学。
微观经济学学生用讲义CH1CH2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
——马歇尔一、有助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
二、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三、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学习经济学的法门:可以方便地从自身入手去理解经济学。
主要参考书目格利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88元(上下册)。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1. 认真听讲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课堂教学为主讨论为辅2. 完成作业消化课堂内容要完成一定作业量熟能生巧3. 广泛读书读课外书听报告会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
微观经济学教材:《微观经济学》,黄亚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第一章导言第二章消费者选择第三章生产者选择第四章市场结构分析第五章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第六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第一章导言要求:掌握需求和供给;熟悉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经济学的方法。
第一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稀缺性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选择行为的理论。
稀缺(scarcity):并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多寡,而是指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
稀缺导致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二、基本问题1.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资源有限如何选择用总量既定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哪些产品,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资源配置问题。
2. 如何生产?—有效在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许多种不同方法中选择一种成本最低或者最有效率的方法。
3. 为谁生产?—兼顾公平、效率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按照研究对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经济学分支。
微观经济学是个量分析:以单个经济主体(消费者、厂商、工人等)为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是总量分析: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
例:降低工资与增加利润的关系。
四、市场经济经济制度:各个社会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的方式。
集中配置:主要形式是计划配置——计划经济分散配置:主要形式是市场配置——市场经济现阶段,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商品买卖的场所,而是涵盖了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购买等活动中的所有潜在的买方、卖方之间的相互作用。
西方经济学(微观)_四川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西方经济学(微观)_四川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对于福利最大化来说,完全竞争长期一般均衡既是充分的也是必要的参考答案:错误2.社会福利函数本质上是社会偏好的一种表现形式参考答案:正确3.已知对新汽车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为 1.2,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3.0,前一期新汽车的销售量为 100 万辆。
假设价格提高 8%,收入增加 10%,则本期新汽车销售量估计是参考答案:117.52 万辆4.假设个人电脑的供给和需求都增加,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我们可以预期参考答案: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的变动是无法确定的5.假设公寓的均衡价格是每月 2000 元,而政府将租金控制在 1500 元,由于租金控制,下列哪一种情况最不可能发生参考答案:公寓的质量将提高6.生产的契约曲线表示有效率的产量组合参考答案:正确7.一般均衡分析同时决定所有市场的价格和数量参考答案:正确8.使农产品供给向右移动的农业技术进步倾向于参考答案:减少整个农民的总收益,因为食物的需求缺乏弹性9.以下哪一种关于税收负担的表述是正确的参考答案:税收负担的分摊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而不取决于立法10.下列因素会影响厂商供给曲线的是参考答案:生产者技术_生产者目标_生产者行业_政府政策11.垄断竞争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参考答案:d与D曲线相交_超额利润=012.当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时,就满足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参考答案:错误13.社会福利函数是()参考答案:个人福利函数的综合_是整个社会对事物进行排序的原则_是社会偏好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1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可能生产的商品的最大组合的线叫()。
参考答案:生产可能性边界_生产可能性曲线_产品转换曲线_其斜率称为边际转换率15.当达到一般均衡时满足()参考答案:生产的帕累托最优_交换的帕累托最优_生产交换的帕累托最优16.在两种商品(X、Y)与两种要素(L、K)的经济中,达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参考答案:MRTSLKX=MRTSLKY17.在两个个人(A和B)、两种产品(x和y)的经济中,达到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参考答案:MRSAXY=MRSBXY18.生产的可能性曲线是下列那一条曲线导出的()参考答案:生产的契约曲线19.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为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可能发生下述那种情况()参考答案:乙用x向甲交换y20.福利经济学是()参考答案:规范经济学21.下列哪一条曲线必须进行价值判断()参考答案:社会无差异曲线22.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是()参考答案:社会无差异曲线与效用可能曲线相切23.两种产品在两个人之间分配,能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参考答案:包括以上所有条件24.供给的变动是指参考答案:供给曲线的移动_非价格因素引起的供给量变动25.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的有参考答案:录音机和磁带_汽油和汽车26.厂商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要素增加的比例被称之为规模经济参考答案:错误27.如果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则表明机会成本递增参考答案:错误28.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微观经济学》讲义4

第九节 规模报酬
Q = F ( L, K ) bQ = F ( aL, aK )
• b>a,规模报酬递增 • b=a,规模报酬不变 • b<a,规模报酬递减
不同规模报酬特征的等产量曲线
K
K
300 200 100 L
K
300 100200L
300 200 100 L
课间休息
生产技术的要素密集类型
• 劳动密集型 • 资本密集型 • 技术密集型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短期与长期的区分 • 短期
– 短期里,至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可变 • 长期
– 长期内,所有要素的投入都是可变的
短期生产函数(劳动可变)
• 短期生产函数:
– K不变,L可变,则
• 与产量有关的几个概念
第二节 生产函数
• 定义:
– 在生产技术给定的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商品的最 大产出量与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 。
– Q = F ( x, y, z, …) – 两种投入:劳动L与资本K,Q = F ( L, K )
• 特征:
– 投入不同,产出不同; – 生产技术决定了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
《微观经济学》讲义4
上一次课内容回顾
• 导论 • 供给与需求 • 效用理论
第四章、厂商理论
厂商是商品的生产者和市场化供应者
第一节 企业的本质
• 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 (对交易成本的节约)
企业是有一组特别契约所界定的非自 然人主体——它主要以外部市场化交易 为必要转换途径,由此动态优化自己的 资产组合。(李健)
– 总产量 – 平均产量 – 边际产量
短期产量曲线(劳动可变)
中级微观经济学讲义--全文可读

x2
(p0 , x 0) (p1 , x 1)
x1
第二讲 消费者理论
x2
四 、显示偏好简介
(二)显示偏好的应用 -续
x3 ●
● x0
B0
● x1 x2
B2
B1
x1
第二讲 消费者理论
五 、禀赋约束下的消费者行为
( 一 )收入和闲暇
第二讲 消费者理论
m
(二) 劳动供给曲线
五 、禀赋约束下的消费者行为
第二讲 消费者理论
三 、价格效应
第二讲 消费者理论
四 、显示偏好简介
(一 )显示偏好弱公理
与古典的从偏好关系到效用函数再到需 求函数的逻辑思路不同 ,萨缪尔森从行为结 果本身推导人的行为准则 ,抛却了效用理论 中的许多主管假定 ,而仅需要一些隐含的 、 弱的要求 , 比如一致性。
第二讲 消费者理论
二 、效用最大化与支出最小化
(三) 支出最小化
第二讲 消费者理论
二 、效用最大化与支出最小化
(二)支出最小化-续( 1)
第二讲 消费者理论
二 、效用最大化与支出最小化
(二)支出最小化 -续(2)
第二讲 消费者理论
二 、效用最大化与支出最小化
(三)对偶同解
第二讲 消费者理论
二 、效用最大化与支出最小化
(二)效用函数-续( 1)
0
1
2
3
x1
思考: 1 . 效用函数的(正) 单调变换 。 2 . 效用函数反映了对物品的主观评价?
第二讲 消费者理论
一 、偏好 、效用与预算
(二)效用函数 -续(2)
讨论: 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的相互关系?
微观经济学讲义(周惠中)

预算约束线
其他消费品(元)
税赋或补贴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
A B
电(度)
O
50
C
Slide 32
Chapter 1: 导论:经济学和经济思维
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关于消费选择的基本假设
完备性假设:给定消费空间里任何一对消 费组合A和B,下列三者关系之一必成立: 或者A>B,或者B>A,或者A∽B。这意 味着,消费者可以在两组消费组合中作出 一种明确的判断。
Chapter 1: 导论:经济学和经济思维
Slide 22
预算约束
市场篮子 食物 Pf = ($1) 衣物 Pc = ($2) 总支出 PfF + PcC = I
A
0
40
$80
B
D E G
20
40 60 80
30
20 10 0
$80
$80 $80 $80
Slide 23
Chapter 1: 导论:经济学和经济思维
企业供给、市场供给 价格、生产技术、劳动、资本、原料等的 投入品价格 供给函数(供给曲线)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规律(法则)
Slide 15
Chapter 1: 导论:经济学和经济思维
经济学基础-需求和供给
市场价格
均衡价格的稳定性、趋势、调整 非均衡价格的含义、后果 非价格因素变动对于均衡的影响
第1章
导论:经济学和经济思维
本章概要
理性和相对稀缺性
方法论 “经济思维” 经济学基础——基础和供应
Chapter 1: 导论:经济学和经济思维
Slide 2
四川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四川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影响。
对于考研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微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四川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中的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1.市场需求与个体需求市场需求是指所有个体需求的总和。
而个体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收入、价格、个体偏好等。
在考研经济学中,学生需要理解需求曲线和需求弹性的概念,以及其在市场调节中的作用。
需求曲线描述了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
需求曲线通常呈现负斜率,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
需求弹性表示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部分弹性。
2.供给与供给弹性供给是指各个卖方愿意以一定价格和数量出售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在市场调节中,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供给曲线描述了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卖家愿意出售的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曲线一般呈现正斜率,即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
供给弹性表示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部分弹性。
3.市场均衡与失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状态的情况。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供给的数量等于需求的数量,并且没有多余的货物或需求。
考研经济学中,学生需要理解市场均衡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价格机制达到市场均衡。
市场失衡指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处于过剩状态;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处于短缺状态。
在失衡状态下,市场价格会发生调整,以重新达到均衡状态。
4.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不同卖方和买方的数量、交易条件、竞争程度等因素。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考研经济学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影响。
完全竞争市场是市场竞争最充分的一种市场结构,有大量的买卖双方,产品同质化,市场价格由供求决定。
川大经济学专业大三课程安排

川大经济学专业大三课程安排川大经济学专业大三课程安排在川大经济学专业的大三,我们将继续接受更加专业化和深入的课程培训。
经济学作为一门广义的学科,涉及到众多的理论和应用领域。
在大三的课程安排中,我们着重强化对经济学核心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积极拓展经济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以下是对川大经济学专业大三课程安排的全面评估和解析。
第一部分:巩固核心理论1. 微观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原理是川大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涵盖消费者行为、生产和成本、市场结构等基本概念和分析模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能够深入理解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运作规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宏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是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规律进行研究的课程,涉及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重要主题。
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原理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现象,并为制定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部分:拓展专业领域3.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产业组织和市场竞争等问题。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市场结构、垄断和反垄断政策等内容。
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竞争格局,为未来从事产业分析和研究提供基础和工具。
4. 金融经济学金融经济学是研究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经济学分支。
通过学习金融经济学,我们将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制度等重要内容。
这门课程将为我们未来从事金融行业工作或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5.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货币和贸易关系的学科,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政策等内容。
通过学习国际经济学,我们将深入理解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的运行规律,为国际经济合作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第三部分:综合与实践6. 经济学统计方法经济学统计方法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和技能。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将掌握基本的统计原理和应用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等技能。
四川省考研经济学全科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

四川省考研经济学全科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四川省考研经济学全科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了资源的分配、生产、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而在考研经济学专业中,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经济学原理是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四川省考研经济学全科复习资料,帮助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与政府宏观调控。
它主要关注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在考研经济学全科复习中,宏观经济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与生产、物价与通货膨胀、就业与失业、经济增长与发展等。
考生需要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如长期与短期均衡、供给与需求、国内生产总值等;同时还要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类型与影响,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在复习宏观经济学时,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籍以及相关学术论文来加深理解。
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解题,以巩固知识点和提高解题能力。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与决策,以及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它主要讨论个体经济单位的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以及市场失败与政府干预等。
在考研经济学全科复习中,微观经济学所占比重也较大。
考生需要了解供求关系、边际分析、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与行为等重要概念和理论模型。
同时,还要掌握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市场干预的方式。
复习微观经济学时,可以通过阅读经济学教材和参考书籍,深入了解各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理论。
同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解题练习,加强对微观经济学的应用能力。
三、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它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了解经济学原理能够帮助考生建立起正确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和分析框架。
在复习经济学原理时,考生可以选择经济学原理的经典教材进行阅读。
这类教材会用简单的语言和案例分析,让考生快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
微观经济学 讲义整理

微观经济学讲义摘要:其中下划线标注的文字,公式,图表局部是从课堂笔记中得知的重点,是必须掌握的〔但其余局部绝不能排除重点与考点的存在,包括超出讲义范围的可能性〕。
以下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电子档讲义,如有疑问或重点补充请与我联系,谢谢!祝我们考试成功! ——邱敏 mikeqiu08@yahoo 思维方式: 得到结论的过程远比结论本身重要第一章 绪论1-1,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从事生产、交换以及对产品和效劳消费的一种社会科学,它研究怎样最正确使用稀缺的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
1-2, 经济学的根本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个量与总量分析法,静态与动态分析法, 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实证与标准分析法1-3,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 〕是用理论对社会各种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2-1,需求曲线在一般情况下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即从左上向右下倾斜,这是需求曲线的根本特征,两个原因:低价会吸引更多的购置者,从而使需求量增加低价会使同一个购置者对该商品的购置量增加,而减少对其他类似〔可替代〕商品的购置2-2,收入效应 ( income effect ): 价格降低等于收入增加2-3,替代效应 ( substitution effect ): 商品的替代作用2-4,影响需求变化的“其他条件〞: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 ( taste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和收入前景的预期其他商品的价格两种商品为替代品 ( substitute goods ); 两种商品为互补品 ( complement goods )2-5,供给曲线在一般情况下是一条正斜率的曲线,即从左下向右上倾斜,这是供给曲线的根本特征。
这说明:价格越高,生产者越愿意供给产品,因此,供给数量一般随价格升降而增减。
2-6,影响供给变化的“其他条件〞:▪ 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技术▪ 商品市场生产厂商的数量▪ 其他商品的价格▪ 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 生产者对商品未来行情的预期2-7,市场均衡模型的含义是:如果市场价格背离均衡价格,就有自动恢复到均衡点并继续保持均衡的趋势 2-8,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称为“过量供给〞〔excess quantity supplied 〕或“过剩〞〔surplus 〕2-10,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称为“过量需求〞〔excess quantity demanded 〕或“短缺〞〔shortage 〕2-11, 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称为“供求均衡〞2-12, 市场机制中价格有以下三点作用:▪ 传达信息的作用▪ 分配稀缺资源的作用▪ 决定收入水平的作用2-13,八种全部的变化可能综合反映在同一张图上 第三章 弹性理论需求弹性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3-1, 弹性: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同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弹性系数 X Y Y •∆=∆=Y e3-2, 需求价格弹性 (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 :是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注意: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值当为负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电子讲稿张衔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导论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假定1。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1。
1经济学的定义“经济”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至少有两个定义。
一是指节省、有效率,以较少的人力、物力、时间等耗费获得较大的成果。
例如,人们说“经济地利用自然资源"。
另-定义则用来统称人类社会生产、消费、交换等活动,及组织这些活动的制度、系统,如工业经济、国民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
经济一词的这两种定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因为任何经济活动,从个人消费、企业生产到整个国民经济,都必须考虑如何以最少的耗费来达到最大的效益。
在英文中economy一词源于希腊文,原义指家计管理,特别是指家庭收支方面的管理。
持家之本是勤俭节约,economy自然便成了“节俭”的同义词。
这词后来又衍生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用来指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
那时,欧洲的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渐显要。
于是,最初在法国,politique被冠于economie而构成“政治经济学”一词,用以指对国家事务的公共管理.在那期间,人们除了研究公共管理的经济政策之外,还研究经济活动本身,诸如生产、消费、交换等的规律。
但所有这些研究都包含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之下。
到19世纪中叶,政治经济学的含义受到两方面的批判。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李嘉图以后,政治经济学已经庸俗化,回避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本质的研究,用生产一般来代替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
认为政治经济学应该是关于资本义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理论,同时提出适于各个社会的广义政治经济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政治经济学”一词令人误解。
主张以“经济学"一词来定义研究经济活动内在规律的理论科学,而把“政治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经济政策的应用经济学。
但当时及以后的一些经济学家仍将“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视为同义词。
到l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一词在西方经济学术界逐渐为“经济学"所替代。
但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特别是研究公共选择问题的经济学家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并赋以新的内容,“政治经济学”实际上是公共选择理论.现代经济学家通常都用经济学一词。
偶尔,一些涉及方针政策、社会分配的课题会冠以政治经济学一词,尽管其所分析的问题和所用的理论与经济学并无二致。
经济学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现代经济学家通常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和配置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进行生产、交换和分配,以满足人类的各种消费需要的科学。
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问题是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更一般地说,经济学研究人类个体和集体在生产、消费、交换等社会活动中的理性行为,以及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相互关系。
现代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出发点是经济人偏好、生产的技术和制度约束、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
从这三项基本假定出发,分析价格、激励等各种间接机制对经济人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自利的经济人行为的相互作用来达到某种均衡状态,进而探讨这种状态下的效率问题。
从这一视角出的基本问题,本质上是数学中的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
1。
1.2 欲望、稀缺性与选择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可利用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这构成经济学的出发点。
人类欲望是指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愿望。
人类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当一种欲望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因此,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
美国学者马斯洛(Abraham Maslaw,第三思潮的代表人物)曾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基本生理、生存的需求,这是最低层次的需求,它是其他一切需求的基础;第二,安全的需求,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伤害,免于剥夺,免于失业等;第三,社会交往的需求,诸如感情的需要,爱的需要和归属感的需要等;第四,尊重的需求,个体自尊心得到尊重,以及受到人们的尊重;第五,自我实现的需求.它包括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和理想之需要。
一般情况下,在程序上,这五种需求是逐步实现的,当前一种欲望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后一种欲望的需求;在层次上,每一种欲望的满足本身表现为不同的层次需求,即低层次物质需求满足后递进为高层次物质需求的满足,每一种需求的更替即表现为层次的不断提高。
由此可见,人的欲望与需求的满足是无限的。
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由物品”(free goods),指人类无需支付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一类是“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指人类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即必须通过生产和交换才能获得的物品。
为生产和交换经济物品,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这些资源被定义为生产要素,包括:自然禀赋(土地)、劳动、资本、时间、企业家才能、信息。
但是,与人类的欲望相比,用来生产和交换满足人类欲望的各种经济物品的资源是有限的,社会所能提供的物品总是不足的。
资源相对于人类欲望的这种有限性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不仅具有稀缺性,而且具有用途的多样性。
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用途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人类必须根据欲望的重要性,在稀缺资源的各种用途之间进行最优选择,以最大限度满足人的欲望。
选择集合={不同用途、不同时间、不同欲望强度}1。
1。
3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不同产品的各种组合的轨迹。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组合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组合。
选择了一点就必须放弃另一点,于就有选择的成本问题。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做出一项选择而放弃的其他选择所可能带来的利益构成该项选择的机会成本。
1。
1.4基本的经济问题由选择问题可以引出基本的经济问题,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
这些问题被认为是任何经济制度都必须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
技术与制度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影响选择问题和选择效率的两个最基本的约束条件是技术与制度。
技术技术:科学、经验等在工艺上的运用,生产技术是指生产的投入、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或投入—产出关系,即为了生产一定量产出,需要投入多少要素,或给定某组投入品,可以生产多少产出品。
投入—产出关系可描述为i j oj j y y y -=,其中j y 为物品j 的净产出,ij y 为生产j 的投入,oj y 为生产j 的产出。
描述技术的最简单、最普通的方法是生产函数,即)(i x f y =,n i ,,2,1 =为要素或投入品.显然,技术限制了人们能够从一定量资源中得到的经济物品的数量和种类.换言之,在资源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技术决定了人的欲望所能满足的程度。
[技术为同,同样投入下的产出就不同。
例如,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
(化工厂的案例).]于是技术对于选择来说,就成了一种可行约束.这种约束可以用生产可能性集来描述。
生产可能性集是指所有在技术上可行的生产计划的集合Y (nR Y ⊂)。
生产技术可以定义为各种物品净产出的一个一览表,通常用n R 中的一个向量y 来表示。
从最大可能产出集合角度看,生产可能集的边界就是生产函数。
制度制度:西方经济学中,只有制度经济学对制度有研究和定义,目前较流行的是现代产权经济学(也自称为“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不同于neo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对制度的定义。
但在西方理论经济学纯经济学中的制度指的是资源配置方式,即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有三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
从决策角度看,计划经济采取的是集中决策方式,市场经济采取的是分散决策方式,混合经济采取的是混合决策方式。
据认为,纯粹的计划经济与纯粹的市场经济都不能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才有混合经济。
从选择角度看,人们是在给定的制度框架下进行选择的,制度因此成为选择效率的一个决定因素或约束条件。
[制度对资源配置的约束作用可以用不同制度下的产出效率的变化来说明。
]1.1。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单个经济行为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行为人的决策行为和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以及单个经济行为人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由于价格决定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因此,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价格理论。
把经济活动模型化为追求自身利益的单个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微观经济学对单个经济行为人的考察通常在如下三个层次展开:单个消费者行为、 单个市场、单个市场的总和.因此,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选择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价格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失败与微观规制理论.1.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1.2。
1稀缺性假定1.2.2理性人假定理性人假定是微观经济学,实际上是整个西方经济学的最基本假定。
理性人假定源于“经济人”假定(economic man ).“经济人”是一个理论抽象,是经济生活中的一般的人的抽象。
据认为,经济人的目的是追求个人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因此,他的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就是理性行为,是有理性的。
因此,所谓理性行为,就是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心的动机所驱使,在作出经济决策时,总是深思熟虑地对各种可能的选择方案进行权衡比较,以便找出一个能在既定资源约束下带来最大利益的方案。
理性行为就是产生最优化的行为,理性行为的准则就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
理性人精于计算,并且不会发生系统偏差.在微观经济学中,理性人假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认为,理性假定能更好地预期人的行为.[正因为每个消费者和厂商的行为都是理性的,所以,价格的调节才能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
价格机制是以独立产权为基础的,交换是要计较个自产品中包含的价值,这才是价格机制起作用的真正条件。
]理性人假定的基本内容:利己主义(个人占有主义或个人经济主义)、最大化、完全理性与完全预期能力.对理性人的一种描述(实际上是消费者):记偏好序为 ,则满足完备性和传递性的偏好关系 是理性的.完备性公理(Axiom of completeness):对于任意X y x ∈,,有x y ,或y x ,或y ~x (无差异)。
即行为人有明确的偏好。
对于任意X z y x ∈,,,若x y ,且y z ,则有x z 。
即行为人的选择是一致的。
若个人在X 上有理性偏好关系 。
当个人面临一个非空的备选方案子集X B ⊂时,其最大化行为将是选择集合中任意一个符合下列条件的元素:,(B C • :{)B x ∈=对任一B y ∈均有x }y ,0.s.t 2=σ因此:存在备择方案集合 n R X ⊆,X y x ∈,,若n R X ⊆,X B ⊂则:,(B C • :{)B x ∈=对任一B y ∈均有x }y ,0.s.t 2=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