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需求
一、项目建设目标
充分继承水利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利用已有的软硬件资源,按照“深度融合、全面共享”的指导思想,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多元感知、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为主导,以“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和各采集控制终端为基础,建成集高新技术应用为一体的智能化水利管理体系,实现数据资源整合,打造水利数据中心;实现信息数字化、控制自动化、决策智能化,实现水利业务、决策支撑经验模型、信息化工作平台三者深度融合,建成“监测感知泛在互联、基础设施集约高效、信息资源融合共享、水利应用知识智能”的智慧水利体系;打造实用、能用、好用的智慧水利信息化平台,实现我区水利系统物联感知、互联互通、科学决策、智能管理的目标。
二、项目规模
项目建设的平台,主要完成水利相关重点地区的数字化监控、防洪预测、防洪抢险的集中调度;水资源的计划用水、取水及缴费统计;水土保持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和监控。建设的子系统包括:智慧水利综合展示系统、监测监控预警系统、防洪调度与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工程标准化运营管理系统、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移动应用等7大功能子系统。
三、建设原则和方向
1、技术的先进性
整个系统选型、软硬件设备的配置均要符合高新技术的潮流,关键的视频音频数字化,压缩、解压、码流、传输均采用国内外工程建设中被广泛采用的技术与产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系统设计具有先进性,并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2、可维护性
所设计的系统和采用的产品应该是简单、实用、易操作、易维护。系统的易操作和易维护是保证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好本系统的条件。并且,系统应具备自检、故障诊断及故障弱化功能,在出现故障时,应能得到及时、快速的维护。
3、可管理性
前端现场设备,各分系统集中于中心统一控制,实施对所有远端设备的控制、设置,以保证系统的高效、有序、可靠的发挥其管理职能。
4、安全性
对系统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病毒感染、黑客攻击,防雷击、过载、断电和人为破坏,具有高度的安全和保密性。
5、坚持“统筹规划,整合共享”的原则
“智慧水利”要科学统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国家及省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水利系统已建数据资源、基础软硬件资源,业务应用系统等,采用信息资源整合技术,构建“五统一”的智慧水利框架,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数据中心、统一应用平台、统一安全保障。从整体业务出发,通过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实现从“按部门建设”向“统一规划建设”转变、从“分散使用”向“共享利用”转变,从“满足日常需求”向“提升综合决策支撑能力”转变,保护投资,促进资源共享,以水利信息化建设推动水利业务能力总体发展。
6、坚持“实用先进、安全可靠”的原则
在实用的前提下,采用主流技术,引进和开发先进、成熟且性能稳定的软硬件平台,顺应国家大数据发展趋势,构筑起良好的体系结构、处理方法、运行机制,高起点的规划项目,使项目成果具有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同时,应高度重视信息安
全,采取确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保障稳定、正常、高效的运行。
7、坚持“战略导向、服务驱动”的原则
以整体战略目标为导向,以面向公众的服务流程为驱动。坚持现代化发展方向,紧密围绕事关民生的防汛排涝、水资源、水利工程等核心业务,为水利行政事务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智能化的业务和应用,强化服务职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8、坚持“统一标准,融合创新”的原则
重视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应首先遵循国家信息化和水利行业信息化有关标准,确保经整合后的水利信息化资源能够切实达到上下左右可共享,避免造成新的信息孤岛。深化信息技术与各项水利工作的紧密融合,将创新应用作为着力点和驱动力,强化信息化对水利各业务的服务与支撑。
9、坚持“长效机制、建管并重”的原则
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信息化建设运营管理长效机制,将信息化运行维护提升到和信息化建设的同等地位,强化日常管理,构建统一运维平台,保障信息系统建成后能够长期正常使用。
四、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头区智慧水利信息化平台,主要功能及建设内容,如下表。
五、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系统整体服务部署在云上,相关要求配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