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熙凤的话语艺术看礼貌原则的运用

合集下载

谈《红楼梦》--- 王熙凤的公关语言艺术

谈《红楼梦》--- 王熙凤的公关语言艺术

谈《红楼梦》--- 王熙凤的公关语言艺术摘要: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总是在特定语境中进行的,只有切合语境的言语交际才是得体的。

得体的言语交际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所以得体性原则是语言交际的最高原则。

《红楼梦》中的人物都非常善于根据语境选择不同的话语。

其中王熙凤的言谈是其典型代表,是个颇为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物。

一、引言著名的红学家王昆仑先生曾这样评价《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凤姐即王熙凤,她并非《红楼梦》中的第一女主人公,但在《红楼梦》中有着一种支柱作用。

红学家吕启祥曾这样评价:“假如把王熙凤这个人物从《红楼梦》里面抽掉,那么《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就要坍塌:如果没有王熙凤这个形象,《红楼梦》就不成其为《红楼梦>。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满的一个形象,是最生活化的一个人。

王熙凤文化水平不高,其言语大多来自生活,通俗易懂而不俗气,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不仅征服了贾母,也令她在贾府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她的语言交际才能在《红楼梦》的人物中无人能敌。

她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言,身为荣府里的大管家,和各色人等打交道,都能应付自如,表现得不卑不亢。

她高超的语言技巧一直为读者所钦佩,老到的人际交往能力令许多人为之赞叹。

二、王熙凤初次登场“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引自《红楼梦》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他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着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

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

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少妇出场了。

作者接着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前十数句关于凤姐衣着和外貌的描写,是细腻的工画笔,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

《红楼梦》人物语言的语用学分析

《红楼梦》人物语言的语用学分析

《红楼梦》人物语言的语用学分析作者:杜欣欣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5期摘要:语用学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一门学科。

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交际者的目的,言语交际双方必须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

本文试从语用学的两个重要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出发,来浅析《红楼梦》这部传世之作中人物的语言特色,以帮助读者从语用学的角度更好地品读《红楼梦》中精彩的人物对话。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红楼梦》中图分类号:I207.411;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005-02在语用学的范畴里,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需要共同遵守的两个原则。

合作原则是假设言语交际的双方在乐于合作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有时候为了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说话人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则是强调双方在交谈中应当保持彼此均等的地位,维系友好的交谈关系。

本文试从这两个语用原则出发,分析中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

一、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美国语言学家 Grice于1975年提出了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有四个准则,各准则之下又有次准则:(1)质量准则:保证发出信息是真实的;(2)适量准则:发出信息量应当适度;(3)关联准则:信息与交流内容有关联性;(4)方式准则:说话人要避免歧义;要简短精炼、条理有序。

而Leech后来也提出了含有六个次准则的“礼貌原则”:(1)得体次则:尽量减少他人的付出,扩大他人的收益;(2)慷慨次则:尽量减少自己的收益,扩大自己的付出;(3)赞誉次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贬低,夸张对其表扬;(4)谦虚次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表扬,夸张对自己的批评;(5)赞同次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夸大与其相同意见;(6)同情次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夸大对其同情。

二、礼貌原则在《红楼梦》中的体现(一)“赞誉次则”和“谦虚次则”“赞誉次则”和“谦虚次则”应该是在《红楼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两种礼貌原则了。

《红楼梦》中王熙凤语言艺术的鉴示

《红楼梦》中王熙凤语言艺术的鉴示

《红楼梦》中王熙凤语言艺术的鉴示摘要: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在实施指挥、协调、组织等工作中,必然将自己的工作思路糅合成语言汇报给上级或传递给下属,这样才能有效地影响和动员被领导者,领导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女管家, 在管理中要面对各色人物,处理各种复杂和棘手的事情,她的语言机智、随机应变、诙谐幽默,能巧妙地化解各种矛盾,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她都能做到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王熙凤的语言艺术是通过领导活动体现出来的,这对当代女性领导语言艺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鉴示。

关键词:王熙凤;语言艺术;女性领导;鉴示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语言表达能力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人事业的发展。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登峰造极,尤其对王熙凤的语言描写,可以说达到了精绝无伦的奇妙境界,是小说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王熙凤虽然读书不多,但通过历练能说会道、聪明能干,她的语言多是从社会现实生活中采撷而来,简明形象,生动俏皮,尤其善于领会贾府核心人物的心意办事。

王熙凤具有用机智幽默化解尴尬,寓深意在巧言善变中的交际语言,使她具有了常人无法企及的语言魅力,通过研究凤姐的语言,就能体悟到凤姐语言的智慧。

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作为女性领导在实施领导的过程中,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得体的语言表达,不仅能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更是事业发展必备的核心技能。

一、对上的语言艺术在贾府王熙凤虽然书读的不多,但擅长察言观色、善于赞美,对上主要处理与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实权派人物的关系,并能很好的领会她们的意图,用得体的言语做到巧于应对,以获得上级的信任和支持。

在第三回初见林黛玉时,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王熙凤信手拈来的两句话,确起到了语用的叠加效应,不仅赞美了林黛玉,而且也赞美了贾府的三姐妹。

第一句赞美了黛玉的美貌,并自谦地说出了自己的孤陋寡闻。

论王熙凤的语言艺术

论王熙凤的语言艺术

论王熙凤的语言艺术红楼梦全书出场的人物,总数在四百人以上,以如此其多的人物和他们各自所过着的不同式样的生活,从他们彼此之间诸有依存、关联和矛盾等情况看来,对于这些人物,要在他们说话当中,运用语言艺术,能够做到各如其分、神情毕肖地来表现出每个人物的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我们学习了红楼梦这部伟大古典文学名著以后,的确体认到作者的语言艺术是有着绝妙尽致的表现手法和异常惊人的伟大成就的。

作者对于他所描绘的人物,无论作为代表封建的典型的,代表反封建的典型的,以及代表生活在被压迫的阶层的,在语言艺术的适应和创造上,他都运用了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运用了具体、生动、鲜明、正确和强有力的表现,把每个人物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描绘得清清楚楚,分寸适合。

作者语言艺术的适应和创造,使他赋予了每个人物更为丰富的生命和内容,使得每个人物,都活生生地现在纸上;他并没有把某些人物刻划成为僵死的标本,而是深刻地把每个人物的精神实质都突现出来。

并且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的描绘,他们彼此间的关系,作者又把它交织成若干巨幅的社会生活图景,反映出十八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生活真实。

同时从这些人物形象,使得人们对于生活世界的理解,更获得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走的道路而应该否定什么。

毫无疑义,作者是把这些人物形象已然发展到一个特殊的高度,而且对于读者是具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的。

在祖国文学语言的发展史上,作者的语言艺术的辉煌业绩,达到了一种高级的形式,这也是不能不使人予以很高的评价的。

人物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法之一。

红楼梦作者所赋予他所创造的人物的语言艺术的适应和创造,通过每个人物的口吻,伴随着每个人物的身份,地位,环境,交谈对象,时间,以及其他条件等等,在各不相同的说话里面,都能够从心灵深处,把这些人物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以一种具体、生动、鲜明、正确和强有力的语言表现在人们面前,无可掩饰地、全盘地再现出来。

品读【红楼梦】浅谈王熙凤的“礼”与“立”

品读【红楼梦】浅谈王熙凤的“礼”与“立”

品读【红楼梦】浅谈王熙凤的“礼”与“立”作者云之君兮提起王熙凤,就会想到她“粉面含春威不露”的霸气威严。

很多艺术作品也都着重渲染凤姐的泼辣狠毒,不信阴司报应,无所忌惮,甚至一些影视剧中的凤姐竟然是活脱脱的泼妇形象,动辄叉腰吊眉大呼小叫——这无疑是有悖于原著本身的。

事实上,王熙凤是一个非常知礼、懂礼并且能够将“礼”作为日常行为规范的大家闺秀。

古语也曾有云:“不知礼,无以立。

”简单说来就是不知道礼数的话,就不能立身处世。

王熙凤年纪轻轻能在贾府得以“立”,大权在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她乃知礼之人。

贾母喜欢她,是她的坚强后盾,是因为她深知凤姐只是嘴巴伶俐,但素日言行举止,是完全合乎“礼”的。

王夫人信任她,给她管理荣国府的大权,除了内侄女的关系,更是因为知道她“是个细心的人儿”、“大家子姑娘出身”。

她作为一个晚辈,却经常打趣贾母,贾母非但不生气,反而乐在其中:“我倒喜欢他这么着,况且他又不是那真不知高低的孩子。

家常没人,娘儿们原该说说笑笑,横竖大礼不错就罢了。

”除了贾府当权者的信任和支持,在下人面前的“立”也是极其重要的,王熙凤自知“况且我又年轻,不压人,怨不得不把我搁在眼里”,所以“一句也不敢多说,一步也不敢妄行。

你是知道的,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所以她更是行事不肯错一步,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脱离礼字的范围。

虽然管理严格,日常生活里的凤姐,并不是横眉竖眼、动辄叉腰吆喝的泼妇样貌,她赏罚分明,也经常和下人们笑吟吟的说话打趣,对长辈房里的丫环嬷嬷更是礼待三分。

拉着贾琏的奶妈赵嬷嬷一起吃饭,怕她年纪大嚼不烂,特意交代“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你怎么不拿了去赶着叫他们热来”,席间一直亲亲热热,“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

就是对宝玉的乳母,那个絮絮叨叨骂骂咧咧、让人讨厌的李嬷嬷也是礼让三分。

听见宝玉房中吵嚷,明知道是“李嬷嬷老病发了,又值他今儿输了钱,迁怒于人,排揎宝玉的丫头”,却并不责怪,反而安慰她,“你说谁不好,我替你打他。

从《红楼梦》中看礼貌原则

从《红楼梦》中看礼貌原则
• 分析:一旁的王夫人自是心疼 儿子,但又不敢违背丈夫之意, 只得以老爷、老太太为由,委 婉劝说贾政。王夫人不舍宝玉, 阻止贾政棒打宝玉合情合理, 但她只能间接提出要求,遵守 慷慨准则。
语料3:第15回
• 背景:馒头庵老尼欲求凤姐帮忙令张财主与原长安守备毁 约退亲,凤姐听了不想管此事,眼看希望破灭。 • 老尼:“虽说如此,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
语料1
• 黛玉:姊妹们读何书? • 贾母: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 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 (宝玉归来时) • 宝玉:妹妹可曾读书? • 黛玉: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 几个字。
语料2:第33回
• 背政极 怒之下杖打宝玉。
• 王夫人:“宝玉虽然该打, 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 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 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 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 岂不事大! ”
• • •
语料5:第68回
• 背景:凤姐得知贾琏偷娶尤二 姐为妾后,趁贾琏外出,带领几 个心腹来到尤二姐住处,请二姐 搬进贾府。
• 凤姐说: “皆因奴家妇人之 见,一味劝夫慎重,不可在 外眠花卧柳,恐惹父母担忧。 此皆是你我之痴心,怎奈二 爷错会奴意。眠花宿柳之 事瞒奴或可,今娶姐姐二 房之大事亦人家大礼,亦不 曾对奴说,还求姐姐下体 奴心,动起大驾,挪至家 中。”
从《红楼梦》中看礼貌原则的 运用
杨光59 组员:徐秋影,徐雪桐,薛智明,闫宇
礼貌原则
• 礼貌原则是人们在交际中普遍遵守的一项重要原 则,因为它维护了交谈双方的均等地位和他们之 间的友好关系。但这一原则的运用经常受到性别 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就存在着大量的交际场景描写。交际的参与者常 根据每个人物的身份、地位、交谈对象以及其他 条件,在各不相同的言语行为或非言语行为里面, 以一种具体、生动的形象和强有力的语言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及其话语的目的表现在人们面前。

论《红楼梦》中王熙凤语言的得体性

论《红楼梦》中王熙凤语言的得体性

目录论《红楼梦》中王熙凤语言的得体性 (1)前言 (2)一、王熙凤在不同语境中的得体语言 (3)(一)主观性语境 (3)1、初见刘姥姥时的身份地位,文化背景 (3)2、初见黛玉时的身份地位,以及所交涉的对象 (4)(二)客观性语境 (4)1、根据场合以漏说美使贾母开心 (4)2、根据场合、话题解决宝黛钗平辈之间矛盾 (5)3、从时间、场合对比初见刘姥姥与再见刘姥姥 (6)二、得体性与语境的关系 (7)(一)得体性与语境的理论研究 (7)(二)以王熙凤为例看得体性与语境的关系 (7)三、结语 (8)参考文献 (9)论《红楼梦》中王熙凤语言的得体性摘要:我们可以从语言的社会作用来看,它不仅是我们人类重要的交际也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工具,我们都知道,在交际中得到发展的语言是起源于交际的。

首先是有了人类的社会交际,然后语言的产生以及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发展。

而且我们知道一切的有关言语的交际都必然在特定的语境中实现的,不同的语境配合着不同的语言交际,但是只有比较得体的语言交流才可以称之为交际的最终目的。

得体性也是体现交际的最高原则,我们根据说话内容是否适合语境来判断,而仅仅是与特定的语境相符合的交际才可以视为比较得体的交际,反之,视为不得体。

而《红楼梦》中的有一个角色叫王熙凤,她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她擅长于在各种不一样的场所中说不一样的话,在贾府的言行举止让人佩服至极,使其在贾府的坚固位置难以令人动摇。

本文将以王熙凤的言语为例进行言语交际的得体性研究。

关键字:语境得体性语言On the appropriateness of Wang's language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bstract: We can be seen from the social role of language, it is not only important to human communication are also important tools of thinking, as we all know,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is originated in the communication. First of all is a human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as well as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we know all about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is implemented in a specific context, different context combined with a different language, but only the more appropriate language before you call the ultimate aim of communication. Appropriate and theyembody the highest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we are judging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speech is appropriate for context, bu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specific context of communication can be seen as a more appropriate communication, on the contrary, considered not to be appropriate.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have a role called Wang Xifeng, she is a typical example, she specializes in a variety of say different things in different places, at Jia's behavior extremely admirable, its strong position in the Jia's difficult to shake. 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of Wang XI-feng's speech communication study of appropriateness.Keywords: context appropriate language前言近些年,研究语言得体性的人层出不穷,大家都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试论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语境顺应

试论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语境顺应

!
收稿日期: 3##4 1 #4 1 3[
作者简介: 姚婵莉 ("0[" 1 ) , 女, 湖南常德人,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从 事理论语言学、 语用学研究。
3$
株洲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A@@/ 第 / 期 (总第 -+ 期)
个概念的理解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研究的方法 也从静态转向了动态, 从传统走向了认知。尽管各 家对语境的看法各不相同, 但有一点是公认的, 即 语境中任一因素的变化, 都有可能影响到交际中的 话语含义, 语境制约着语言单位的选择、 意义的表 达与理解。 !""" 年 #$%&’()%$* 在区分语言资源的语言学 和语言使用的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语用综观论, 即将语用学研究渗透在语言中能表达意义的各个 层次。他根据使用语言就是进行语言选择的观点 提出了顺应论。#$%&’()%$* 认 为, 语言的使用, 归 根结底是 “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 不管这种选 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也不管它是出于语言 [ +] 内部还是语言外部的原 因。 ” (,-- . -/)语言使用者 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作出种种恰当的选 择, 是因为语言具备以下三个特性: 变异性 ( 01%213 425267 ) 、 商讨性 ( *$8962142567 ) 、 顺应性 ( 181:6142567 ) 。 语言的顺应性是指 “ 能够让语言使用者 从可供选 择的项目中做灵活的变通, 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
第 "" 卷% 第 4 期 % 3##4 年 "3 月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品《红楼梦》,学王熙凤高超的说话艺术!

品《红楼梦》,学王熙凤高超的说话艺术!

品《红楼梦》,学王熙凤高超的说话艺术!《红楼梦》王熙凤:高超的说话艺术王熙凤的说话艺术在《红楼梦》中首屈一指,虽说她没读过书,但却比许多读书人强过百倍。

王熙凤说话极其注重场合,十分得体,听者受用,回味无穷,许多情况下仿佛那个环境就是为她那动人、俏皮、俗而不鄙的话语而特意定制出来的。

王熙凤是贵族总管,自然不会像刘姥姥那样以极为通俗的、赵本山式的幽默令听众捧腹。

但是王熙凤活跃气氛、一石数鸟、机带双敲的说话艺术却是刘姥姥、赵本山们所望尘莫及的。

第三回林黛玉一进贾府,一方面是母亲贾敏病逝,一方面是父亲林如海体弱多病,无力照顾好年幼的黛玉。

贾母亲见“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的外孙女,自然是睹人思人,百感交集,其内心的悲痛是任何言语都难以形容的,唯有祖孙二人抱头痛哭,才能些许化解愁绪。

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

黛玉贾母逐渐平静下来了,但大家依旧沉浸在凄凄惨惨、悲悲切切的惯性之中。

直到王熙凤赶来,这一切才立马改观,转悲为喜。

只见王熙凤一进门二话不说,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王熙凤此番话语一出,加上她高扬声调,一下子就把刚才奔涌的那堆愁云驱散了。

王熙凤就这么轻轻松松地转移了话题,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让众人集中注意力打量这祖孙二人。

林黛玉远道而来,王熙凤当然要首先赞美林黛玉。

一个“标志”,一个“气派”,点出了林黛玉的艳而不俗,她是飘逸的,她是超凡越脱俗的。

“今日才算见”,贾府诸多女儿自是都难匹敌!林黛玉听到这一切自然只能羞羞答答地默许,但这似乎不是王熙凤的重点,她赞美黛玉是事实,但她更是为了赞美贾母。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这才是王熙凤话语的重点,这般烘云托月的高超手法,一下子把贾母捧到了最闪耀的星空。

林黛玉好,那是因为像贾母!如果王熙凤的话就此戛然而止,那就未免有些跛足了,那就难以称之为艺术了。

浅析_红楼梦_中王熙凤的语言特色

浅析_红楼梦_中王熙凤的语言特色

人 文 论 坛165INTELLIGENCE························作为个体有着独特的人生经验和体会,他在阅读作品之前也有着对世界、人生等的基本看法。

这些认识都构成了自己主观方面较为稳固的一部分。

在阅读作品之时,对象吻合了自己的心理场,形成心理距离过近,从而在认识对象时刻就无意识地掺入自己主观的观念,在作品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为之或洒泪,或悲啼,或大笑。

从另一方面说阅读者所悲所喜的对象非阅读物中的角色而是他本人。

因为心理距离的过近引发了阅读者的主观愿望等一系列感知活动,在文本的情绪波动中套入自己的生活、理想等等。

这样发生的角色效应不妨称之为“再现型角色效应”。

三、心理距离较远情况下对阅读的影响上面所提到的是在心理距离过近的情况下而发生的角色效应。

但是往往有另外一种情况,即我们在阅读武侠、黑幕、言情小说中亦会发生许多悲喜无常的角色效应。

而这些作品中的故事也好,人物角色也好都远离生活,也不是普通人群日常所感知的。

这时心理距离对角色效应是如何发挥影响的呢?普通的阅读者带有强烈的功利性。

此种阅读为非审美的。

梁启超曾言“读小说者,必常自化其身焉入于书中,而为其中主人公。

”通俗小说往往具有超现实性和离奇性。

阅读者的心理距离往往很大,认识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等特点。

通常在这些通俗读物的阅读初始并不具有发生角色效应的可能。

但随情节的深入,故事人物形象的确定,读者也开始兴奋点指向的集中。

心理距离过大,为读者阅读之初所具有的功利性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在这种情况下,读者的联想能力被激发,或联系社会,或联系自己。

平日之中无法实现的生活于是在作品中得到了心理补偿。

浅看红楼梦王熙凤的说话艺术【范本模板】

浅看红楼梦王熙凤的说话艺术【范本模板】

浅看红楼梦的说话艺术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产生于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艺术的形式可以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艺术应该归类于音乐美术等形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形式就有很多,例如: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等,视觉艺术: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雕塑、建筑艺术等,视听艺术:电影,电视等,语言艺术:文学等。

我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其艺术造诣之深,从数百年来研究红学之人之多以及相关的书可以看出。

几乎人人都承认红楼梦的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该小说的语言文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大段的优美的,深刻的,含蓄的文字,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刻画其性格特征或心理状态。

红楼梦的文学造诣如此之深,根源在于其作者曹雪芹的文化修养和其生活经历及艺术修养,故而写起红楼梦来,自然显得得心应手,容易使小说声态并作,活灵活现。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里面,曹雪芹用细腻的文字雕刻出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但凡出现在红楼梦里面的角色,读者读了之后无不跃然于纸上.但尤使人佩服的是他笔下的人物语言。

但是,我现在讨论的不是红楼梦里面优美诗句,也不是对人物及其细致的描绘,也不是小说中人物的文采光芒.在红楼梦中最最吸引我的乃是主人公王熙凤的说话艺术.古人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

”可见会说话是多么重要。

大至安邦治国,小至家庭和睦都与说话是分不开的.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离不开说话.说话,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说话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事。

说话能够让感情之泉从心海中自然地流出,急,流之本;缓,流之本也.说话的艺术,便在其中.在诺大的贾府中,在拥有几百号人口的小王国中,王熙凤这位没念过多少书不识多少字的无才女子当然不能相比于林黛玉薛宝钗,但是她说的话语却总是能够于贵族大家的才子才女之中大放异彩,靠着她的巧嘴俗语把大家征服了.曹雪芹让王熙凤也把读者折服了,人们由不得慨叹:说话的艺术魅力竟然是如此之大!我觉得通过对王熙凤说的话进行鉴赏,就能够获益匪浅。

从_红楼梦_中的会话含义看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从_红楼梦_中的会话含义看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样逃避。

他选择面对这份虚无的痛苦。

他从老人自杀的事情联想到人生的虚无飘渺,“人所需的只是虚无缥缈和光亮以及干干净和井井有条”。

全文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那23个“虚无”,年长侍者把《传道书》的祷文改了:“我们的虚无缥缈就在虚无缥缈中,虚无缥缈是你的名字,你的王国也叫虚无缥缈,你将是虚无缥缈中的虚无缥缈,因为原来就是虚无缥缈。

给我们虚无缥缈吧,我们日常的虚无缥缈,虚无缥缈是我们的,我们的虚无缥缈,因为我们是虚无缥缈的。

我们的虚无缥缈,我们无不在虚无缥缈中,可是把我们打虚无缥缈中拯救出来吧,为了虚无缥缈。

欢呼全是虚无缥缈的虚无缥缈,虚无缥缈与汝同在。

”他相信青春和财富终将离去,一切到头来都是虚无。

他清醒地认识到人们内心的空虚与无助,但是,他并没有绝望,而是坦然接受这份虚无,并决定带着尊严继续生活下去。

海明威的虚无思想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在美国传统道德教育下的成长的海明威像当时的热血青年一样积极参军,向往实现“光荣”“自由”“正义”的英雄事业。

然而,被英雄主义浪漫色彩所笼罩的战争本质上是残酷的,海明威在亲身经历了意大利战场上的腥风血雨后,对自己原来所坚持的价值观产生了怀疑。

那些曾经被他认为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变得毫无意义。

此外,海明威1921年在欧洲时,正是唯意志主义悲观主义思想盛行的时候。

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尼采等宣扬人生植根于痛苦,人的归宿是经历痛苦之后的死亡。

叔本华说:“生存所具有的全部形式,都在向我们展示着生存之空虚。

”信仰的缺失、现实的打击、对前途的悲观失望使海明威走向虚无主义。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虽然只有寥寥几千字,人物和情节简简单单,但是却揭示了深刻的主题。

海明威以其干脆、直接的“零度风格”,用“八分之一”的冰山诠释了隐身于水下“八分之七”的深刻寓意。

管中窥豹,耐人寻味,自成一派。

小说中体现的虚无思想虽然消极,但不代表海明威会屈服于现实的残酷。

当一切变得虚无而没有意义的时候,人们依然要寻找光明,寻找新的心灵慰藉和自尊,有了自尊就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浅谈《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语用策略

浅谈《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语用策略

浅谈《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语用策略浅谈《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语用策略【摘要】:王熙凤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一个个性鲜明,擅长语言交际的人物。

本文试图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下将语用策略分为直接语用策略和间接语用策略两大类。

直接语用策略即通过有意识的使用直接言语行为达到交际目的,间接语用策略则是通过有意识的使用间接言语行为达到交际目的。

其次,通过对王熙凤话语具体例子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直接语用策略有如下三个主要功能(1)提高交际效率,(2)彰显说话人的优越感,(3)维持听话人和说话人的亲密关系。

间接语用策略的三个主要功能则是(1)增强语言表达效果,(2)减小对听话人的面子威胁,(3)维护说话人的形象。

最后,在语用策略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王熙凤的个性特征。

分析得出,王熙凤有干练,泼辣,热情的一面,同时又有善于逢迎,心机深细和虚伪狡诈的另一面。

【关键词】:王熙凤言语行为理论语用策略Abstract: Wang Xifeng is a Chinese classic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a distinctive, the characters are good at verbal communication.This paper attempt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peech act theory into pragmatic strategies to direct and indirect pragmatic strategies pragmatic strategies into two categories.Pragmatic strategies directly through the conscious use of communicatio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irect speech acts, indirect pragmatic strategy is through the conscious use of indirect speech acts to achieve communicative purposes.Secondly, through specific examples of discourse analysis of Wang Xifeng, concluded that a direct pragmatic strategy has the following three main functions (1)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2) highlight the speaker's sense of superiority, (3) maintain the listenerand the speaker's intimate relationships.Indirect pragmatic strategies of the three mainfunctions are (1) Enhanced effect of language, (2) reduce the threat to the listener's face, (3) maintenance of the speaker's image.Finally, functional analysis of pragmatic strategies on the basis of Wang Xifeng's personality.Analysis obtained, Wang Xifeng a competent, forceful, passionate side, while there are good at ingratiating, and false cunning small deep effort on the other side.Key words: Wang Xifeng, speech act theory, pragmatic strategy引言《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真实地再现了清朝的封建大家族的生活。

王熙凤言语交际成功的因素

王熙凤言语交际成功的因素

王熙凤言语交际成功的因素作者:张丽君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4期内容摘要: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出名的巧嘴,能言善辩,她在言语交际中有效的利用了礼貌原则,借此获利。

本文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了王熙凤的言语交际情况,力图找出她成功的原因,从而发现对成功交际具有指导性的一些因素。

关键词:礼貌准则王熙凤话语语言交际策略“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何兆熊:2000)。

”礼貌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恰到好处的礼貌不仅可以体现自己的文明程度与身份地位,同时也能帮助说话者在各种各样的言语交际中取得成功。

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考察《红楼梦》中王熙凤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言语,找出其体现的礼貌原则,以期发现成功的言语交际所需要的一些因素。

一.礼貌原则理论概述“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是英国著名学者利奇(Leech)1983 年在美国哲学家格赖斯(Paul 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礼貌原则正是补充合作原则的不足,它解释了为什么发话人要违反合作原则下属的诸准则来进行交际及受话人如何推导发话人话语的特殊含意。

利奇认为,发话人违反合作原则,把话说得直接乃是出于礼貌的需要。

利奇提出了制约人际交往的六条礼貌准则。

它们是:a.得体原则(Tact Maxim):即尽力多使别人受益,少让别人吃亏。

b.慷慨原则(Generosity Maxim):即尽力多使自己吃亏,少让自己受益。

c.赞誉原则(Approbation Maxim)即尽力多赞誉他人,少贬低他人。

d.谦逊原则(Modesty Maxm)即尽力多贬低自己,少赞誉自己。

e.一致原则(Agreement Maxim):即尽力减少双方的分歧,增加双方的一致。

f.怜悯原则(Sympathy Maim):即尽力减少双方的反感,增加双方的同情。

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策略探究

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策略探究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9.期刊论文孙琳浅析《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经济能力-发展2009(9)
本文从王熙凤具有的经济头脑、她的牟利手段以及理财缺陷三个方面入手谈其具有的经济能力.肯定了其在为宁国府治丧时显示出来的不同凡俗,甚至强于一般男性的经济能力,也对其贪婪的本性以及无法弥补的缺陷进行了批判.意图从一定程度上解读王熙凤.
10.期刊论文张小胜评《红楼梦》杨译本中王熙凤形象的重塑-现代企业教育2007(18)
5.期刊论文司利芳机关算尽、斗智逞才本为己--《红楼梦》中王熙凤才智简析-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14(5)
王熙风的才智是有其独特性的,它集中体现为王熙凤的精明强干、势利善变.从本质上说,王熙风的才智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一个绝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实用主义者为满足其对金钱权力的贪欲所呈现的复杂的外在形式.它主要通过王熙凤在贾府逢迎贾母、当家执政、敛财整人来体现的.而王熙凤逢迎贾母是出于其当家执政之需要,当家执政则是为了更方便地敛财、抓权,整人成为其惯用的手段.王熙凤得势于斯毁于斯,势所必然.
4.期刊论文宋海萍.赵海生论《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王熙凤对话的翻译-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5(6)
<红楼梦>是最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译作起到了在异域文化里传播中国文化的媒介作用.以王熙凤的话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宪益,霍克斯)的比较研究,可揭示出王熙凤的话语中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文化特色.
6.学位论文李娜论对《红楼梦》中王熙凤语言特色的翻译2004
《红楼梦》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其中,王熙凤是作者塑造的最丰满生动的一个艺术典型.在全书一百二十回中,王熙凤出场达到八十六回,而且王熙凤的言语几乎时时刻刻与王熙凤同在.凡是有王熙凤出场的地方,作者几乎总是把她推到舞台口上,置于言语交际的中心,将它的言语作了精彩而淋漓尽致的表现,突出了她那个性化的语言表现特征.该文要探讨的就是《红楼梦》翻译中对王熙凤语言特色把握的问题,探讨的对象以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的英译本和中国学者杨宪益夫妇的英文全译本为主.该文分析原作时,曾运用文学、语言学的知识;评价译文得失,则主要运用西方翻译理论.探讨该问题有几层意义:一、可以深入了解翻译与语言的关系,尤其是人物语言特色翻译的问题.二、撇开印象式的翻译批评,把评论建立在语言学和翻译理论的基础之上.三、检讨《红楼梦》英译得失,从中吸取翻译经验.全文除去引论部分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介绍翻译与语义学,句法学和言语行为三方面的联系.第二部分首先分析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再选出王熙凤出场的两个典型情节,通过对其中句型和重点词汇的分析来说明其性格特点在言语中的表现,对比原文和译文的异同.第三部分仅以言语主体为观点,从言语个性化角度对王熙凤言语交际行为中的主体表现特征及其与语用模式特征作一些探讨,以此说明其言语特色,及翻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为结论部分,对全文作了归纳和总结.

王熙凤话语的语用阐释

王熙凤话语的语用阐释

2009年5月第6卷第5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May.2009Vol.6No.5引言王熙凤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她的伶牙俐齿,八面玲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熙凤具有很强驾驭语言的能力。

她的语言很有表现力,不大识得字的风姐,竟能很自觉的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摇曳多姿。

而且对于不同的人,凤姐会说不同的话。

她能洞察人的内心世界,懂得对方的需要,喜好,了解对方的长处,弱点,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说话的策略。

对于王熙凤话语的研究,很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有过解读,有从修辞方面的,也有从礼貌方面的,但是很少结合不同的理论来全面研究,特别是语用前提理论,本文将对此做出尝试。

一、合作原则合作原则首先由美国哲学家Grice 提出。

他认为,在所有的言语交际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不要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Grice 详尽;质量准则———不要说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话,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联准则———说话要贴切;方式准则———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说话要简要,说话要有条理。

但这四条准则毕竟是几条约定俗成的规约,不同于严格的语言规则,并不是绝对不可违反的。

事实上,在日常交际中这些规约常常被违反,正是由于违反这些规约才产生了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对合作原则的违背,所以说合作原则是理解会话含义的基础。

下面以王熙凤的一些话语为例来具体解释。

1.对数量原则的违背在第三回中,有一段凤姐和王夫人之间的对话:又见二舅母问她;“月钱放完了不曾?”熙凤道:“月钱也放完了,刚才带着人道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想是太太记错了。

语用学礼貌原则在名著中的例子及分析

语用学礼貌原则在名著中的例子及分析

语用学礼貌原则在名著中的例子及分析《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巅峰,其所创造的文化艺术成就一直被视为历史沉淀下的奇葩。

这部鸿篇巨制真实而又清晰地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风土人情,上至国法家规,下至待人接物的眼神与手势,都值得读者反复揣摩回味。

更值得研究的是《红楼梦》一书之所以广受读者、学者、甚至语言文化研究者的钟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自其“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语言表达艺术。

无可否认,在塑造人物形象、铺设故事情节方面,曹雪芹先生使用了大量的隐含语义,使得这部文学作品“含而隐”、似浅却深。

近些年来,很多学者纷纷将视角投向了对《红楼梦》中“暂满还缺”的言语表达方式的分析、研究中;而要想深入、有理可依地朝着这一方向继续探寻,就免不了要运用语用学的知识。

如蓝纯老师在其出版的《语用学与红楼梦赏析》2007)一书中,就从“指示、“会话隐’、“言语行为、“预设”等概念出发,深入浅出地对一些热点语篇进行了探讨分析,为读者品读这一佳作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子。

“得体次则”和“慷慨次则”在《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贪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林黛玉初进贾府,以贾母之外孙女外加远道客人的身份引得一干众人对其睫寒问暖。

当黛玉说起自小身子多病时,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

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接着当王黑凤提到王夫人让其找的缎子未曾找到时,又有一段王夫人的话语如下:“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袭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

”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

(《红楼梦》第三回)”这两段分别出自贾母和王夫人之口的话,表面看去三言两语,实际却饱含着对黛玉这一远客的周到礼数以及贴心关怀。

根据利奇的“得体”和“慷慨”准则,在待人接物时,若要显得有礼貌就必须尽量增加自己的付出和对方的收益,且减少对方牺牲的代价;而与之相对应的,若想要对方在接受自己好意的时候更加放心,减少愧疚感,或者说最大限度地维护对方的面子,则在表达自己的付出时就要尽量弱化、轻描淡写。

从王熙凤的话语艺术看礼貌原则的运用

从王熙凤的话语艺术看礼貌原则的运用

从王熙凤的话语艺术看礼貌原则的运用下面是关于艺术理论的一些论文范文,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

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喜欢。

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这不仅因为该作品所体现的深刻的社会现实性和时代进步性,也在于其卓越的语言艺术。

对此,早有古今文学评论作出了高度评价。

清代邹?|在他的《三借庐笔谈》里说:“《石头记》笔墨深微,初读忽之,而多读一回,便多一种情趣。

”《红楼梦》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特点之一是大量采用人物对话。

通过人物对话,作品既可以直接表现人物性格,又可以叙述故事,描写环境,还可以刻画其他人物,展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她虽没什么文化,但伶牙俐齿,能说会道,聪明能干,精悍泼辣,尤其能迎合上层人物贾母的心意办事,是贾府中公认最得力的掌门人与实权派人物。

小说中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重量级人物的描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她所说话语体现的。

本文将以语用学的重要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对该人物与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对话进行分析,讨论话语是怎样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即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性格化”现象。

二、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的补充与发展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概述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他在《逻辑与会话》(Logic and Conversation)(1975)中把谈话双方应遵循的规则称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又进一步划分出四项准则:(1)数量准则(2)质量准则(3)关联准则(4)方式准则。

但是格赖斯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只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人们的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和如何理解的,却没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往往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些准则,不忠实或不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图,而要“拐弯抹角”地表达之。

后来,布朗,列文森,立奇等学者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提出了与格莱斯合作原则相补益的礼貌原则。

浅谈凤姐的语言艺术和处事能力

浅谈凤姐的语言艺术和处事能力

浅谈凤姐的语言艺术和处事能力作者:吴慧敏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年第10期【摘要】在《红楼梦》这部举世瞩目的现实主义巨著中,王熙凤是一个核心人物。

她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游离于贾府的男人世界和大观园的女儿世界的女人,只要有她在场,就毫无疑问地成为那个场合和语境的中心、焦点。

凤姐是作家着意刻画的人物形象之一,她的语言艺术、处事周全和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较突出。

本文以个人视角和理解,为大家呈现一个女中豪杰,着重分析凤姐身上的脂粉英雄的气息,以丰满凤姐的气质、形象。

【关键词】红楼梦;王熙凤;语言艺术;人际关系【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一、前言在《红楼梦》中,作者唯有在王熙凤身上泼墨最多、最为着力刻画。

对凤姐的认识也可谓是见仁见智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个凤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对凤姐进行重新认识。

王熙凤是贾府最重要的实权人物之一。

在贾府这高贵庞杂的门第结构中,她是一根从屋顶支到地面的支柱。

贾府式的家庭不能失去凤姐,只有凤姐才能把贾府治理得井然有序。

自从来到贾府当上二奶奶,到令贾琏等贾府的男人们“倒退了一舍之地”,凤姐拥有无与伦比的语言才能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语言诙谐,应对自如在凤姐未正式登场之前,作者借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之口介绍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作者借他人之口来了个“抛砖引玉”,让读者大致地了解凤姐,却不让其出场,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急于想了解、认识凤姐。

凤姐的出场,更见与众不同,别具匠心,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她能凭着一张巧嘴控制局面、扭转气氛。

她可以让人笑,也能让人流泪,还能再转悲为喜,她的口才令人佩服。

凤姐的语言才能是无人能及的,凤姐言谈爽利、语言诙谐并能随机应变。

一次贾母当众表扬凤姐伶俐时,凤姐笑道,“这话老祖宗说差了,世人都说伶俐聪明怕活不长,世人都说得,人人都信。

独老祖宗不当说,不当信。

老祖宗只有伶俐聪明过我十倍的,怎么如今这样福寿双全的?只怕我明儿还胜老祖宗一倍呢!”多么得体!令人不得不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王熙凤的话语艺术看礼貌原则的运用
下面是关于艺术理论的一些论文范文,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

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喜欢。

一、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这不仅因为该作品所体现的深刻的社会现实性和时代进步性,也在于其卓越的语言艺术。

对此,早有古今文学评论作出了高度评价。

清代邹?|在他的《三借庐笔谈》里说:“《石头记》笔墨深微,初读忽之,而多读一回,便多一种情趣。

”《红楼梦》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特点之一是大量采用人物对话。

通过人物对话,作品既可以直接表现人物性格,又可以叙述故事,描写环境,还可以刻画其他人物,展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她虽没什么文化,但伶牙俐齿,能说会道,聪明能干,精悍泼辣,尤其能迎合上层人物贾母的心意办事,是贾府中公认最得力的掌门人与实权派人物。

小说中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重量级人物的描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她所说话语体现的。

本文将以语用学的重要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对该人物与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对话进行分析,讨论话语是怎样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即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性格化”现象。

二、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的补充与发展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概述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他在《逻辑与会话》(Logic and Conversation)(1975)中把谈话双方应遵循的规则称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又进一步划分出四项准则:(1)数量准则(2)质量准则(3)关联准则(4)方式准则。

但是格赖斯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只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人们的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和如何理解的,却没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往往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些准则,不忠实或不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图,而要“拐弯抹角”地表达之。

后来,布朗,列文森,立奇等学者从修辞学、语体
学的角度提出了与格莱斯合作原则相补益的礼貌原则。

他们认为,人们在交际中不仅遵守合作原则,同时也在遵守礼貌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其中,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Leech,1983)效仿格莱斯对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的划分,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项准则:(1)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2)慷慨准则: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赞誉准则: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4)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5)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6)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刘润清(1987)认为,虽然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存在一种进退相让的关系,然而礼貌原则对人们的交际行为更具解释力,因为该原则是合作原则的补充与发展。

三、王熙凤话语的礼貌原则分析
王熙凤是《红楼梦》众多人物中十分出彩的一位。

她八面玲珑,精明能干,而且能言善辩,善于揣摩受话人心理,深谙说话技巧,因而甚得贾府最高统治者贾母的欢心。

下面我们拟从礼貌原则视角探讨该人物在不同交际场合所说话语的技巧。

(一)话语中礼貌原则的遵守
礼貌是生活中的润滑剂,为了在社会交往中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是实现自己特定的意图,人们会特意注意遵守礼貌原则。

在第三回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她说: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

”(3:41)
王熙凤这么简单单单的两句话,可谓产生了极大的语用效应―既是对林黛玉的赞美也是对贾母和贾母的三位亲孙女的赞美。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这句夸张话语明显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却符合礼貌原则中的赞扬准则和谦虚准则。

它一方面赞美了黛玉的美貌,另一方面则谦虚说自己的见识少。

再看“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

” 王熙凤在这里声
东击西地赞美了贾母和在场的迎春、探春、惜春。

黛玉无依无靠,刚刚投奔来的,对贾府中众人的穿着用度心中惊叹不已,因而处处小心,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而黛玉初到,王熙凤也不可能知道黛玉内心的锦绣,所以说这句同样违反了质量准则――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不要说自己认为缺乏证据的话。

但这句话同样是为了准从赞美准则。

从整体来说,王熙凤违反质量准则以遵守礼貌原则,表达了自己的谦虚和对黛玉、贾母、和迎、探、惜的赞美,其语言形象地表现出她八面玲珑的性格特征。

作为大管家,王熙凤处于贾府权利的中心位置,遇到人际冲突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在第七十四回,老太太的丫头在大观园拾得一个春意香袋,王夫人见到这一“淫物”,第一怀疑对象便是凤姐,便径直来她房中质问。

这时盛怒之下王夫人对她不由分说的指责是不可避免的了。

而王熙凤的反驳却显的颇有技巧。

(王熙凤)含泪诉道:“太太说的固然有道理,我也不敢辩我并无这样的东西。

但其中还要求太太细详其理……。

”(74:1023)
王熙凤要替自己辩解,但没有一开始就直白地为自己推卸一切,否认对方话语,而是首先肯定“太太说的有道理”,以取得王夫人的同情,这样就遵守了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事实上,她为了遵守礼貌原则的同时是违背质量准则的,因为,她违心地承认王夫人的正确性,然后再提请求:“求太太细详其理”。

这样不仅在表面上缩小了和王夫人的意见冲突,而且实际上也达到了自己的交际目的。

(二)话语中礼貌原则的违背
尽管礼貌是生活的润滑剂,但是当人们为了维护或是争取自身利益时往往不得不违反礼貌原则。

王熙凤十分贪财,利用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和职务聚敛了大量的财富。

在第十五回中,王熙凤滥用职权,私下收取贿赂。

我们来看她和老尼之间的这段对话: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

”老尼听说,喜不自禁,忙说:“有,有! 这个不难。

”凤姐又
道:“我比不得他们扯蓬拉牵的图银子。

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做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的……”(15:199) 王熙凤是不可能把银子打发给小厮做盘缠的,她只是明显的撒了个谎。

撒谎是违背质量准则的典型例子。

而王熙凤违背该准则的目的却是为了补救她违反的另两条准则,即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

她张口要钱“让别人吃亏”“使自己得益”,为了弥补由此带来的交际风险,她只好用明显违背质量准则的方法去补救。

对礼貌原则的违背并不仅仅是为争取利益而不得不为之的行为。

对王熙凤而言,有意识的违背礼貌原则甚至可以成为她的交际策略,从而在语用效果上达到更大的成功。

第四十六回中,邢夫人要讨鸳鸯,贾母非常生气,并迁怒于在场的众人。

冷静下来后觉得有点过分,便笑着埋怨王熙凤:“凤姐儿也不提醒我”。

这时,王熙凤笑道: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到派上我
了?(46:625)
一向迎合贾母的王熙凤这次居然故意顶撞老太太了,这会使人大为惊讶的。

其实,这正是她的语言艺术之所在。

这里,说话人故意违反一致准则,是为了引起众人对她下面话语的注意,也为贾母寻求与众人和解的语境中起到了活跃气氛的作用。

因而,贾母就向众人笑道:“这到奇了!倒要听听这不是。

”贾母的这一反应正是王熙凤违背一致准则所期望产生的作用。

接着,王熙凤顺势说了一段对贾母的赞美之词,一下子就完全化解了当时的尴尬场面。

凤姐儿道:“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这会子呢。

”(46:625)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王熙凤首先对一致准则的违背实际上是为对赞美准则的遵守做铺垫,先抑后扬,一贬一褒,强化了赞美的效果。

这充分体现出王熙凤对交际环境的高度驾驭能力,对受话人心理的准确判断力及高超的语言表达才能。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王熙凤具体话语的分析,尝试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应用到文学作品中人物话语的分析中去,以求更加深刻地剖析人物的性格,加深我们对王熙凤这一文学形象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成功
的交际中礼貌原则在某种程度上是优先于合作原则的,人们往往会为了遵守礼貌原则而违背合作原则。

对礼貌原则的违背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则性的,如基于对利益的追求;一种是策略性的,即为了加强话语的语用交际效果。

艺术理论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