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菌的研究概况
链霉素的发现
链霉素的发现摘要:链霉素(streptomycin)是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于1943年由美国的瓦克斯曼发现。
链霉素是继青霉素后第二个生产并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也是第一个用于治疗肺结核的抗生素。
此外,它对流行的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和杆菌等均敏感。
本文主要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链霉素的发现历程及其带给作者的思考。
关键词:链霉素抗生素瓦克斯曼萨兹结核病结核杆菌1945年,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被发现,弗莱明、弗洛里、钱恩三人分享了诺贝尔医学奖。
但是青霉素对许多种病菌并不起作用,包括肺结核的病原体结核杆菌。
肺结核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在进入20世纪之后,仍有大约1亿人死于肺结核,包括契诃夫、劳伦斯、鲁迅、奥威尔这些著名作家都因肺结核而过早去世。
世界各国医生都曾经尝试过多种治疗肺结核的方法,但是没有一种真正有效,患上结核病就意味着被判了死刑。
即使在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于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之后,这种情形也长期没有改观。
青霉素的神奇疗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促使人们在世界各地到处寻找新的抗菌物质。
果然,在1945年的诺贝尔奖颁发几个月后,1946年2月22日,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赛尔曼•亚伯拉罕•瓦克斯曼(Selman A. Waksman)宣布其实验室发现了第二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链霉素,它对抗结核杆菌有特效。
自此,人类战胜结核病的新纪元开始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链霉素是其实站在青霉素肩膀上的发现。
首先,青霉素让人们认识到微生物产生的抗菌物质的神奇;其次,青霉素也激发了作为人类的自信,认知发现与创造能力的无穷。
自从潘多拉打开魔盒将灾难与疾病降临人间,人类就从未停止过抗争。
而每一次的突破都是一块岩石,不断垒高,直指苍穹。
弗莱明发现的过去,指导了现在瓦克斯曼的研究,也预见了人类对抗疾病的未来。
和青霉素不同的是,链霉素的发现绝非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有系统的长期研究的结果。
链霉菌亚甲蓝染色法实验报告
链霉菌亚甲蓝染色法实验报告实验:链霉菌亚甲蓝染色法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链霉菌的形态特征;2.掌握链霉菌亚甲蓝染色法的操作步骤;3.观察链霉菌在显微镜下的染色效果。
二、实验原理:链霉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其形态特征为在培养基上形成长而曲折的链状菌丝。
链霉菌亚甲蓝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用于观察链霉菌的形态结构。
该方法利用亚甲蓝染料,将链霉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1)链霉菌培养基;(2)链霉菌培养物;(3)亚甲蓝溶液(0.5%);(4)显微镜;(5)玻璃片。
2.实验步骤:(1)取链霉菌培养物,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制备菌液。
(2)取一片玻璃片,用酒精消毒并晾干。
(3)滴取一滴链霉菌菌液于玻璃片上,用火焰消毒的针头将滴液均匀涂抹于玻璃片上。
(4)将涂有链霉菌菌液的玻璃片,放置在亚甲蓝溶液中浸泡5分钟。
(5)取出玻璃片,用水冲洗干净。
(6)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使用100倍的镜头观察链霉菌的形态结构。
四、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链霉菌呈现为一条条长而曲折的链状菌丝,菌丝之间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网络状结构。
链霉菌染色后呈现为蓝色,菌丝清晰可见。
五、实验讨论:链霉菌亚甲蓝染色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染色方法。
亚甲蓝是一种碱性染料,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与链霉菌细胞壁上的负电荷结合,使菌丝呈现出蓝色。
这种染色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链霉菌的形态结构,有助于对其生长特征和菌株的鉴定。
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链霉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即长而曲折的链状菌丝。
链霉菌的菌丝之间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状结构。
这种形态特征是链霉菌的重要鉴定特征之一,可以用于区分链霉菌和其他细菌。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链霉菌的形态特征,并掌握了链霉菌亚甲蓝染色法的操作步骤。
链霉菌亚甲蓝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链霉菌的形态结构。
通过染色后的链霉菌菌丝呈现出蓝色,使其在显微镜下更容易观察和鉴定。
链霉素药物的研究进展PPT课件
针对我国国内链霉素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改进链霉素的生产工 艺①菌种的优化,如通过诱变选育高产突变 菌株 ②发酵工艺的优化, 例如:罐温、罐 压、pH、糖浓度、溶氧浓度等。③提炼工 艺的优化,如利用膜分离技术来提炼链霉 素。
扩大培养
菌种
斜面培养
摇瓶
种子罐
27 ℃, 7天 斜面孢子 发酵27罐℃,63h 发酵液
搅拌
27℃,45-48h
27 ℃, 7天 搅拌
2、发酵液的分离提纯工艺 传统工艺提纯链霉素 国外提纯链霉素法 离子交换法
传统工艺提纯链霉素
一般采用蒸汽加热(70~75℃)方 法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添加磷酸或 一些络合剂如三聚磷酸等使高价离 子草酸、磷酸生成不溶性沉淀物, 然后通过板框过滤或离心分离将这 些沉淀物除去。
链霉素的结构
H 2N
HN HO
HO
NH
OH H
N
O
NH2 HN
O
OHC
OH
O
CH3
OH H
O
OH
链霉素
HN
OH
CH3
链霉素游离碱为白色粉末,大
多数盐类也是白色粉末或结晶,无
嗅,味微苦。链霉素易溶于水,难
溶于有机溶剂中。临床上常用的是
硫酸链霉素。硫酸链霉素为白色或
类白色粉末,无嗅、味微苦、有吸
湿性。
药理作用
链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药, 经主动转运通过细菌细胞膜, 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的特殊 受体蛋白结合,干扰信息核糖 核酸与30S亚单位间起始复合物 的形成,抑制蛋白合成。使DNA 发生错读,导致无功能蛋白质 的合成;使多聚核糖体分裂而
链霉素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历史与研究现状
链霉素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历史与研究现状作者:李文红,程英,金剑雪,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李文红,程英,金剑雪,李凤良(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贵阳550006)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链霉素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主要成果,包括链霉素的发现历史、链霉素在植物细菌性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植物病原细菌对链霉素的耐药性以及链霉素的耐药性机制。
关键词:链霉素;植物细菌性病害;化学防治;作用机制;耐药性中图分类号:S482.2;S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9-1985-03HistoryandResearchAdvanceofStreptomycinforControllingPlantBacterialDiseasesLIWen-hong,CHENGYing,JINJian-xue,LIFeng-liang(GuizhouInstituteofPlantProtection,Guiyang550006,China)Abstract:Themajorresultsofstreptomycincontrollingplantbacterialdiseaseswerereviewedfromsuchaspectsasthediscoveryofstreptomycin,theuseofthiscompoundinplantbacterialcontrol,themodeofaction,theantibioticresistancesituation,andalsothemechanismofresistance.Keywords:streptomycin;plantbacterialdiseases;chemicalcontrol;modeofaction;antibioticresistance链霉素(Streptomycin)是从灰链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抗生素,属于氨基糖苷碱性化合物。
链霉菌BM10菌株产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的开题报告
链霉菌BM10菌株产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植物疫霉菌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植物病原菌,能够感染多种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等。
目前,化学合成抗生素对植物疫霉菌的防治效果已经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抗生素来防治该病害。
链霉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产生抗生素的细菌,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和强大的抗菌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
因此,研究链霉菌产生的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从链霉菌BM10菌株中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并研究其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为新型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3. 研究方案(1)菌株的筛选和培养采用土样品分离链霉菌,通过菌落形态、色素等形态学特征的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的检测进行初步鉴定。
将筛选得到的BM10菌株移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以获取足够的菌量。
(2)抗生素的提取和纯化将链霉菌BM10菌株培养获取的菌落经过发酵和离心等步骤后,使用柱层析等手段对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
(3)抗生素的结构鉴定对纯化得到的抗生素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等手段,得到其分子量、红外光谱、质谱图谱等信息,进而推断其分子结构,最终通过核磁共振等手段进行结构鉴定。
(4)抗生素的活性评价使用评价抗菌活性的基本方法(如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等)对纯化得到的抗生素进行抑菌试验,并比较其抑菌活性与其他已知抗生素的差异,进一步探究其抑菌机理和应用价值。
4. 预期成果(1)成功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链霉菌BM10菌株产生的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
(2)对抗生素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并探究其抑菌机理。
(3)为新型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印片法链霉菌实验报告
印片法链霉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印片法对链霉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的效果,为链霉菌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和参考。
实验材料:
1. 链霉菌培养基
2. 无菌培养皿
3. 恒温培养箱
4. 实验室常用器材和试剂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链霉菌培养基培养至适宜的生长状态,确保培养基无污染。
2. 取一块无菌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并均匀摊开。
3. 取一支火针,在火焰中消毒并冷却后,将其沾取链霉菌培养液的菌落,然后将其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
4. 用无菌的铁环或火针,在链霉菌菌落上进行串联接种,即将链霉菌菌落划过培养基表面,使菌落由密集到稀疏排列。
5. 将培养皿盖好,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
6.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记录其形态、颜色、直径等特征。
7. 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的链霉菌鉴定。
8. 如有需要,可进行进一步的生化实验或分子生物学实验,以确认链霉菌的鉴定结果。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观察,链霉菌在培养基上形成了典型的菌落,呈现出特定的形态和颜色。
菌落直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变异性。
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该菌落为链霉菌。
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印片法成功分离和鉴定了链霉菌。
印片法是一种简单、快速且有效的方法,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该实验结果可为链霉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基础数据。
秦岭链霉菌开发利用的前期基础研究
秦岭链霉菌开发利用的前期基础研究秦岭链霉菌(Streptomyces qinlingensis sp.nov.)是作者从陕西秦岭土壤中分离的一株放线菌(No.24菌株),其发酵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本文对秦岭链霉菌菌株的分类地位、发酵产物的生物活性、发酵产物的稳定性、高产菌株选育、发酵条件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No.24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化学成分以及16SrDNA序列研究结果表明,No.24菌株与模式菌株Streptomyces maritimus(AY247716)的16SrDNA同源性为99%。
但菌株在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细胞壁化学成分等方面均不同于模式菌株。
No.24菌株在酵母膏培养基上产生浅黄色的可溶性色素,孢子表面光滑,而S.maritimus菌株不产生任何可溶性色素,孢子表面不光滑,No.24菌株细胞壁含二氨基庚二酸(LL-DAP)、甘氨酸和乳糖,而S.maritimus菌株细胞壁则含L-DAP;No.24菌株在含有5%NaCl的培养基中能良好生长,而S.maritimus菌株则不能在含有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秦岭链霉菌能同时代谢杀虫和杀菌抗生素,而S.maritimus菌株则未见代谢任何抗生素的报道。
因此,建议把该菌株命名为链霉菌属的一个新种,即秦岭链霉菌(Streptomyces qinlingensis sp.nov.)。
(2)室内生测结果表明,秦岭链霉菌发酵产物不但对多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且对多种植物病原细菌和动物病原细菌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广谱抗菌性。
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生测结果表明,秦岭链霉菌发酵产物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 kuwatsukai)、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的EC50分别为238.95 mg/l,146.87 mg/l和164.09 mg/l;抑制孢子萌发法试验结果表明,秦岭链霉菌发酵产物对玉米大斑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coeruleum)的EC50分别为129.33 mg/l和184.99 mg/l。
链霉菌的鉴定技术
实验七链霉菌的鉴定技术实验目的:1.掌握链霉菌划分十四个类群的原则,结合实际练习分群程序。
2.了解不同放线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在鉴定工作中的意义,学会有关的几个生理生化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材料:链霉菌十四个类群的纯培养物。
培养物可在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察氏琼脂合成培养基、葡萄糖天门冬素琼脂等合成培养基上,接种培养10~14天左右,即可进行分类群。
实验原理:链霉菌种的鉴定是以形态、培养特征为主,生理生化及生态特性为辅的原则进行的。
鉴定种时需要在多种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其形态结构、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等特性。
根据实验取得的结果,再核对文献资料,最后定出种名。
实验内容:链霉菌的鉴定1.培养特征一般以孢子、气生菌丝体、基内菌丝体的颜色和可溶性色素的三部分为主要特征。
将菌种接种在高氏一号、察氏、葡萄糖天门冬素琼脂和马铃薯块上,分别记载培养7天、15天和30天的培养特征。
(1)孢子丝与孢子(即孢子堆)的颜色;(2)气生菌丝(即形成孢子前)的颜色;(3)基内菌丝的颜色;(4)可溶性色素的颜色;此外,尚可观察菌株的生长状况,如生长好坏,气生菌丝呈现的外貌一绒状、粉状或棉絮状等作为参考特征。
2.形态特征孢子丝的形状:参照第三部分实验五放线菌的形态中的气生菌丝观察方法,观察孢子丝形状是直形、波曲形、螺旋形(螺旋的数目与螺旋松紧之分)和孢子丝的着生方式(轮生、非论生)。
轮生放线菌一般在合成培养基上形成轮生孢子丝,但有的不易形成,有的在2%水洋菜或其它培养基上才形成。
类群名称气生菌丝颜色基内菌丝颜色可溶性色素有或无孢子丝形态孢子形态1白孢类群Albosporus 白色各种颜色有或无直波曲或螺旋形球形、圆柱形,绝大部分种的孢子光滑,个别种孢子表面带刺2黄色类群Flavus黄白或黄各种色调的黄色有或无直波曲或螺旋形同上群3球孢类群Globisporus 淡绿灰黄无色、乳脂、黄、黄褐、褐绿、褐兰、褐红、酒红有或无直或波曲,聚生成丛,个别的种螺旋形球形、椭圆形、有时柱形,表面光滑4粉红孢类群Roseosporus 粉红无色、黄色、橙、棕、绿、紫有或无直波曲或螺旋形表面光滑、个别种的孢子带刺5淡紫灰类群Lavendulae 淡紫(酒红、薰衣草色)日久呈灰色无色、黄褐、红绿在蛋白质培养基产生黑色素多数种呈长柄大螺旋形,少数直形表面光滑6青色类群Glaucus 淡青或青绿色,日久呈青灰色或灰色无色、黄、褐、暗绿紫有或无,多数在蛋白质培养基上产生黑色素多数螺旋形,少数直形多数带刺或有发状物,个别种孢子表面光滑7烬灰类群Cinerogriseus灰无色有或无直,波曲或螺旋形表面光滑或带疣、刺、毛发8绿色类群V iridis灰、灰白、鼠、灰、绿灰各种色调的绿有或无直波曲或螺旋形表面结构多种多样9蓝色类群Cyaneus兰灰、淡灰、灰色各种色调的蓝色有或无直波曲或螺旋形表面结构多种多样10灰红紫类群Griseorubro violaceus灰、淡灰、紫灰、烬灰、褐灰红橙或紫色有或无直形波曲或螺旋形表面光滑或带刺11灰褐类群Griseofuscus灰至褐褐至黑有或无直形波曲或螺旋形表面有的光滑,有的带刺12金色类群Aureus烬灰、鼠灰、或褐灰各种色调的黄色有或无直波曲或螺旋形表面结构多种多样13吸水类群Hygroscopicus 孢子成熟后,孢子丝自溶呈吸水现象,使菌落表面形成褐黑、褐紫或黑色粘性湿斑,生孢子气丝通常灰色(灰、紫灰、黄灰青灰)黄、褐黄、褐、黄褐紫有或无大多紧密螺旋形,个别的种孢子丝直或顶端略卷曲孢子形态花样较多,孢子表面光滑,钝三角形,杏仁形,半月形。
海洋链霉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 . eerhC ne nLf Sine n ni met c ne , abnU iesyo C m r , ab 1 R sac etr i c cs dE v o na Si cs H ri nvrt f o me e H ri o e e a r l e i c n
10 7 Chn 5 0 6, i a;2 En ie rn s ac ne fNau a t a c rDr g Miit fEd c t n,Ha bn 10 7 . gn ei g Re e rh Ce tro trlAni n e u s c n sr o u ai y o r i 5 0 6,
,
Absr t:Ma n c o r a ims , ih a e tx n mial ie s h v o ru oe ta tac i r emir o g n s wh c r a o o c ly d v re a e p wef lp t n il
,
i r d cn o e ia t e s b t n e B c u e o at u a t n t er l i g c n i o n n p o u i g n v lb o ci u s c . e a s fp r c l r y i h i i n o dt n a d v a i i v i
,
C i a3 SaeKe a r tr f au a a d B o re cDrg ,P  ̄n nv ri B ir 09 , hn ) hn ;. tt y L ] aoy o N trl n imi f u s e g U es y e i 1 1 1 C i  ̄ ni i t jg 0 a
Ad a c n e e r h fb o c i e s b t n e d rv d r m a i e sr p o c s v n e i r s a c o i a tv u sa c e ie fo m rn t e t my e
浅谈链霉素的生产工艺及应用与发展
浅谈链霉素的生产工艺及应用与发展古冰霞摘要:生物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主导地位的高新技术,而生物技术药物大部分都是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对治疗许多疾病都有着显著的疗效,链霉素就是其中的一种。
链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也是一种氨基糖苷类药,在目前的制药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从链霉素的生产及提取工艺,链霉素的开发应用,链霉素的发展概况及发展前景这三个方面对链霉素进行综合性的阐述,进而对链霉素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链霉素;生产工艺;应用;发展1链霉素的生产工艺1.1链霉素的简介1.1.1 名称与化学结构式中文名:链霉素英文名:streptomycin分子式:C21H39N7O12分子量:581.59化学名::2,4-二胍基-3,5,6-三羟基环己基-5-脱氧-2-O-(2-脱氧-2-甲胺基-α-L-吡喃葡萄糖基)-3-C-甲酰-β-L-来苏戊呋喃糖甙;它是由链霉胍、链霉糖、N-甲基-L-葡萄糖胺构成的糖苷。
化学结构式如下:1.1.2 性状与理化性质链霉素游离碱为白色粉末,大多数盐类也是白色粉末或结晶,无嗅,味微苦。
链霉素比较稳定,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中。
链霉素是从放线菌属的灰链丝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是一种碱性甙,与酸类结合成盐。
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是硫酸链霉索。
硫酸链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有吸湿性。
1.2 链霉素的生产工艺1.2.1生产过程链霉素由灰色链霉菌发酵生产。
双氢链霉素可由湿链霉菌产生,但通常以半合成方法生产。
链霉素的生产过程分为两大步骤:①菌种发酵。
将冷干管或沙土管保存的链霉菌孢子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于27℃下培养7天。
待斜面长满孢子后,制成悬浮液接入装有培养基的摇瓶中,于27℃下培养45~48小时待菌丝生长旺盛后,取若干个摇瓶,合并其中的培养液将其接种于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罐温27℃下培养62~63小时,然后接入发酵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培养,在罐温为27℃下,发酵约7~8天。
链霉菌自动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链 霉 菌 ( te tm cs 中 有 一 类 自动 调 控 因 子 S r o y e) p ( t rg ltr , Auo e uao ) 作为 胞 外信 号 分子 控制 着 链 霉 菌次 级代 谢物_ 生或其 形态 分化 , 的产 被称 为微生 物“ 素 ” 激 , 有着 特殊 2 3 二替代 一一 ,一 y 丁酸 内酯框架 , 因此 被称作 y 一
3 A nhu e iK y Lab r t y o o ngee i nd Bi e hn og o a or fEc e i rng a ot c ol y, He e 30 39) f i2 0
ABS TRACT 7- But o a t ne a t r gu a orp od e n Ste o yr l c o u o e l t r uc d i rpt myc si o mo e u a — i htc mpo nd e sa l w— l c l r we g o u c t o lng s c da y m e a ols a d mor ho o c ldif r nta i n i r pt myc s on r li e on r t b im n p l gia fe e i to n Ste o e .Ba e n m i rs r c u a s d o no t u t r l d fe e c n t e C一 i h i if r n e i h 2 sde c a n,t s t r g a o s c mia l d ntfe o d t a l s iid i t hr e he e au o e ul t r he c ly i e iid t a e c n be c a sfe n o t e
链霉菌的基因组及其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研究
四、产抗链霉菌的基因工程
随着对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以及调控基 因的深入了解,人们已可以在分子水平上改 造链霉菌使它们过量合成抗生素或改造抗生 素的结构获得新功效抗生素。
目前提高产抗链霉菌产抗水平的基因工 程所采用的主要策略与有关基因克隆实例:
已公布的链霉菌的基因组的基本信息见 Table 1:
表
从上表可见,链霉菌的基因组是目前已完成测 序的原核生物基因组中生物信息量较大的基因组之
一, 生物信息量排名第二, 比大肠杆菌 (E. coli K12 4639221bp)的基因组大近一倍;
最大的为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nt . 9105828bp)。 目前已完成测序94个细菌菌株
一、链霉菌的基因组(Genome)
2002年5月,Bentley S.D.等在英国自然杂志 [Nature 417:141-147(2002) ]以“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model actinomycete
Streptomyces coelicolor
A3(2)”为题,报道了链霉菌的模式种天蓝色链霉菌
因所控制的竹桃霉素主动外排; (4)改变核糖体靶位,如从卡那霉素产生菌卡
那霉素链霉菌(S.kanamyceticus)中分离得
到的一种诱导性卡那霉素耐药基因,
通过修饰核糖体,调节蛋白质合成,可以赋
子浅青紫链霉菌(S.lividans)、淡紫灰链霉 菌(S.lavendulae)和微小链霉菌 (S.parvulus)卡那霉素耐药性;
迄今有约500个种。它与其它原核生物相比, 链霉菌具有比较复杂的形态结构、生活周期与 遗传特性。其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丰富的次级 代谢多样性。
链霉菌代谢特点
链霉菌代谢特点
链霉菌(Streptomyces)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的土壤
和水体中。
链霉菌具有丰富的代谢特点,可以合成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重要
的应用潜力。
研究链霉菌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对于开发新的抗生素、药物和
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意义。
链霉菌具有丰富的代谢特点,可以合成多种次
级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免疫调节物质等。
链霉菌的代谢特点如下:
1. 复杂的代谢途径:链霉菌具有复杂的代谢途径,可以将多种有机物质转化为更
复杂的化合物。
它们可以利用碳源、氮源等无机和有机物质进行生长,并通过代
谢途径将这些物质转化为次级代谢产物。
2. 抗生素的生产:链霉菌以其产生抗生素的能力而闻名。
它们可以合成多种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
这些抗生素对于人类和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具
有很强的抗菌作用。
3. 生物降解能力:链霉菌具有很强的生物降解能力,可以降解各种有机物质,包
括石油、农药、染料等。
这些能力使得链霉菌成为环境修复、生物除污等领域的
重要微生物资源。
4. 产生生物活性物质:链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还包括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抗肿瘤药物、抗氧化剂、免疫调节物质等。
这些物质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
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硫酸链霉菌实验报告
硫酸链霉菌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进一步了解硫酸链霉菌的特征和生长条件,以及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硫酸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细菌,其菌丝呈灰色,能产生许多有用的代谢物,如链霉素和利福平等抗生素。
因此,研究硫酸链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对于新药开发和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硫酸链霉菌的培养基包含了海藻粉、葡萄糖、维生素和无机盐等成分。
其中,葡萄糖是菌落生长所需的碳源,维生素是生物合成细胞壁和酶的辅助因子,无机盐则是提供菌落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实验步骤:1. 准备硫酸链霉菌的培养基,包括海藻粉、葡萄糖、维生素和无机盐等成分。
2. 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倒入无菌琼脂平板中,并用无菌铁针制作菌落点。
3. 用无菌铁针将硫酸链霉菌菌落接种到琼脂平板上。
4. 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当的温度(通常为28C)进行培养。
5. 观察硫酸链霉菌的菌落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硫酸链霉菌菌落呈灰色,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且呈珠状生长。
2. 在28C的恒温培养箱中,硫酸链霉菌的菌落开始在接种点周围扩散生长,并最终形成规则的圆形菌落。
3. 菌落的直径随着培养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生长速度逐渐加快。
4. 菌落的颜色仍然保持灰色,没有明显变化。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硫酸链霉菌的菌落生长适宜温度为28C,这是因为在这个温度下,菌落能够更快地进行代谢活动和生长。
2. 硫酸链霉菌在合适的培养基中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并通过分泌抗生素等物质来抑制竞争菌的生长。
3. 菌落的颜色是硫酸链霉菌特有的特征之一,但与生长时间和环境因素无明显相关性。
4. 硫酸链霉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方式是以菌丝为主,通过延伸和分枝来扩展菌落。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硫酸链霉菌的特征和生长条件。
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和生长规律,我们可以对菌落生长进行定量分析,并为进一步研究硫酸链霉菌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参考依据。
链霉菌育种方法与作用机制研究综述
紫 外线 是 一种 使用 时 间长 、 果好 。 效 诱发 设 备简 单 的诱 变 剂 。 大 多数 的高产 抗 生 素产 生 菌 都使 用过 紫 外线 诱变 绝 进 行 育种圈 通 常将 放 线 菌制成 孢 子悬 液 , 3 波 长稳 定 。 用 0W 的紫 外灯 在 3 m 处 进 行 照射 , 间用 磁 力搅 拌 器 对 悬 液 0e 期 进 行搅 拌 , 其接 受均 匀 。 理 完成 后 , 使 处 为防 止 回复 突变 , 应
暗 处涂 布并 于 黑暗 培养 。 黄世 文等 【 淡 紫 色吸水 链 霉 菌进 句 对
简单 , 安全 可 靠 。 微波 能 够刺 激菌 体 细胞 内水 分 、 白质 、 蛋 核 苷酸 、 碳水 化合 物 等极 性 分子 的快 速运 动 , 种 快速 运动 所 这 引起 的摩 擦 可以 使 细 胞 内 D A之 间 的氢 键 和碱 基 堆 积 力 N
He Ne 光对 生 物 的诱 变机 制在 于 红激 光能 提 高染 色 — 激 体 结 构 的机 能状 态 , 加 有效 分裂 活性 , 增 使细 胞处 于 易变 状 态 , 过 多 光 子 的 吸收 而聚 积 能 量 , 通 并进 行 再 分 配 而 引 起 D A 分子 的损 伤和 突变 。 振倡 [ He N N 吴 9 1 用 — e激光 辐 照 龟 裂 链 霉 菌高产 株 单孢子 悬 液 2 n, 获得 高 产菌 株 5 2 , 0mi 曾 2 1 其 发 酵 单 位 比 未 辐 照 菌株 提 高 了 5 此 外 , 振 倡【还 首 次 %。 吴 l o l 报 道 了 应 用铜 蒸 气 激光 辐 照 龟 裂链 霉 菌 获得 高 产 辐 照 株 . 其 产量 平 均提 高 了 1%以上 。 酵 单位 达 到国 际先 进水 平 。 0 发 吴 振倡 等f报 导铜 蒸气 激 光辐 照金 霉 素链 霉 菌 3 n得 到 I 】 l 0mi
链霉菌的研究概况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题目名称:链霉菌的研究概况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评阅教师:2014年11 月22 日链霉菌的研究概况(工作单位,姓名)摘要链霉菌(Streptomyces)属于链霉菌属,是高等的放线菌。
链霉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是一种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共约1000多种,其中包括和很多不同的种别和变种。
它主要生长在含水量较低、通气较好的土壤中,一些链霉菌也可见于淡水和海洋。
由于许多链霉菌产生抗生素的巨大经济价值和医学意义,对这类放线菌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研究表明,抗生素主要由放线菌产生,而其中90%又由链霉菌产生,著名的、常用的抗生素如链霉素、土霉素,抗真菌的制霉菌素,抗结核的卡那霉素,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的井冈霉素等,都是链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
有的链霉菌能产生一种以上的抗生素,有化学上,它们常常互不相关;可是,从全世界许多不同地区发现的不同种别,却可能产生同抗生素;改变链霉菌的营养,可能导致抗生素性质的改变。
这些菌一般能抵抗自身所产生的抗生素,而对其他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可能敏感。
金黄垂直链霉菌作为链霉菌的一种,它能拮抗多种真菌和细菌,且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好,因此,该链霉菌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链霉菌应用发展第一章绪论1.1综述链霉菌有发育良好的分枝菌丝,菌丝无横隔,分化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65孢子丝。
营养菌丝又名基内菌丝,色浅,较细,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气生菌丝是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孢子丝再形成分生孢子。
孢子丝和孢子的形态、颜色因种而异,是分种的主要识别性状之一。
已报道的有千余种,主要分布于土壤中。
已知放线菌所产抗生素的90%由链霉菌属属产生。
其中链霉菌属的基内菌丝多分枝,常产生各种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本属种数最多,因许多种是抗生素的产生菌而且产生抗生素的种类最多而著名(如链霉素等)。
此外,孢囊放线菌属等,亦为链霉菌。
链霉菌182-2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分离及抑菌特性的初步研究
a d s o eg r n to e c e h ih s v l t 8 fe r ame twi h ciec mp n n I,a d t a— n p r e mi ain r a h d t eh g e tl e h a trte t n t t ea tv o o e tI e a4 h n hev l
i 镰 女 2 1.817 — 5 盈 ; 02 3( : 7 )1
Pa t rt t n l o c o nP ei
链 霉 菌 12 2抗 真 菌 活 性 物 质 的分 离及 8- 抑 菌 特 性 的初 步 研 究
高 芬 , 卢赛 飞 , 王梦 亮
( 西 大 学 应 用 化 学 研 究 所 ,太 原 山 000 ) 3 0 6
中 图分 类 号 : S4 6 1 S4 2 2 7. : 8 . 8
Pr lm i r e i na y purfc to n ha a t rz in O n iun al ii a i n a d c r c e iatO fa tf g
s b t n e p o u e y Ste o c s s 1 2 2 u s a c r d c d b rpt my e p. 8 -
摘要
[ 目的]链 霉茵 1 22的发酵液对烟草 赤星病 有 良好的抑制作 用, 8— 本文拟 对其发酵 液 中抗真 菌活性组分进行
链霉菌的形态特征
链霉菌的形态特征链霉菌(Streptomyces)是一类常见的细菌,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微生物。
它的形态特征与其他细菌有所不同,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链霉菌的形态呈现为分枝状。
正常情况下,链霉菌的菌丝体呈分枝状,有时也会形成根状结构。
这种分枝状的形态有助于链霉菌在土壤中的生存和繁殖。
菌丝体的分枝结构使得链霉菌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吸收养分和水分,并与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交换。
链霉菌的菌丝体通常呈颜色较浅的色素。
链霉菌的菌丝体通常呈白色、灰色或淡黄色,但也有少数链霉菌菌丝体呈深色。
这种较浅的色素有助于链霉菌在土壤中的隐藏和保护,使其更难被寄生虫或其他细菌侵袭。
此外,链霉菌的菌丝体通常会分泌一些抗生素,这些抗生素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链霉菌的孢子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
链霉菌的孢子通常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而细腻。
在一些链霉菌中,孢子表面还可能具有特殊的凹凸纹理或突起,这些结构有助于孢子在环境中的附着和传播。
链霉菌的孢子通常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可以耐受干旱、高温等恶劣环境条件,并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发芽和生长。
链霉菌的菌落形态也具有一些特征。
链霉菌的菌落通常呈不规则的形状,边缘呈波浪状或分枝状。
菌落表面光滑而细腻,有时也会呈现出一些颗粒状结构。
菌落的颜色通常较浅,但也有少数链霉菌菌落呈深色。
链霉菌的菌落形态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进行鉴定,有助于对链霉菌的种类和特性进行初步判断。
链霉菌具有分枝状的菌丝体、较浅的色素、特殊的孢子形态以及不规则的菌落形态等形态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链霉菌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也为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通过对链霉菌形态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链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其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霉菌的研究概况海南大学课程论文题目名称:链霉菌的研究概况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评阅意见评阅成绩评阅教师:2014年11 月22 日链霉菌的研究概况(工作单位,姓名)摘要链霉菌(Streptomyces)属于链霉菌属,是高等的放线菌。
链霉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是一种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共约1000多种,其中包括和很多不同的种别和变种。
它主要生长在含水量较低、通气较好的土壤中,一些链霉菌也可见于淡水和海洋。
由于许多链霉菌产生抗生素的巨大经济价值和医学意义,对这类放线菌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研究表明,抗生素主要由放线菌产生,而其中90%又由链霉菌产生,著名的、常用的抗生素如链霉素、土霉素,抗真菌的制霉菌素,抗结核的卡那霉素,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的井冈霉素等,都是链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
有的链霉菌能产生一种以上的抗生素,有化学上,它们常常互不相关;可是,从全世界许多不同地区发现的不同种别,却可能产生同抗生素;改变链霉菌的营养,可能导致抗生素性质的改变。
这些菌一般能抵抗自身所产生的抗生素,而对其他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可能敏感。
金黄垂直链霉菌作为链霉菌的一种,它能拮抗多种真菌和细菌,且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好,因此,该链霉菌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链霉菌应用发展第一章绪论1.1综述链霉菌有发育良好的分枝菌丝,菌丝无横隔,分化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65孢子丝。
营养菌丝又名基内菌丝,色浅,较细,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气生菌丝是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孢子丝再形成分生孢子。
孢子丝和孢子的形态、颜色因种而异,是分种的主要识别性状之一。
已报道的有千余种,主要分布于土壤中。
已知放线菌所产抗生素的90%由链霉菌属属产生。
其中链霉菌属的基内菌丝多分枝,常产生各种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本属种数最多,因许多种是抗生素的产生菌而且产生抗生素的种类最多而著名(如链霉素等)。
此外,孢囊放线菌属等,亦为链霉菌。
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故为原核生物。
1.2分类地位链霉菌属细菌界、放线菌门、放线菌纲、放线菌亚纲、放线菌目、链霉菌属,学名Streptomyces。
链霉菌在形态上分化为菌丝和孢子,在培养特征上与真菌相似。
然而,用近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结果表明,链霉菌是属于一类具有分支状菌丝体的细菌,革兰染色为阳性。
主要依据为:①同属原核微生物: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和真正的染色体;细胞质中缺乏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核糖体为70S;②细胞结构和化学组成相似:细胞具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并含有DPA;放线菌菌丝直径与细菌直径基本相同;③最适生长PH范围与细菌基本相同,一般呈微碱性;④都对溶菌酶和抗生素敏感,对抗真菌药物不敏感;⑤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遗传特性与细菌相似。
1.3分布链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尤其是含水量低、有机物丰富、呈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数量最多,营好氧性腐生生活。
对土壤中复杂有机物的矿化发挥重要作用。
是最重要的抗生素生产菌,例如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和井冈霉素等。
有的可产生工业用蛋白酶、葡萄糖异构酶或维生素B12等。
G+C mol%值为66~73。
模式种是白色链霉菌(S.albus)。
1.4繁殖方式链霉菌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也可借菌体分裂片段繁殖。
链霉菌长到一定阶段,一部分气生菌丝形成孢子丝,孢子丝成熟便分化形成许多孢子,称为分生孢子。
孢子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方式。
凝聚分裂形成凝聚孢子。
其过程是孢子丝孢壁内的原生质围绕核物质,从顶端向基部逐渐凝聚成一串体积相等或大小相似的小段,然后小段收缩,并在每段外面产生新的孢子壁而成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孢子。
孢子成熟后,孢子丝壁破裂释放出孢子。
横隔分裂形成横隔孢子。
其过程是单细胞孢子丝长到一定阶段,首先在其中产生横隔膜,然后,在横隔膜处断裂形成孢子,称横隔孢子,也称节孢子或粉孢子。
一般呈圆柱形或杆状,体积基本相等,大小相似,约0.7~0.8×1~2.5微米。
诺卡氏菌属按此方式形成孢子。
有些菌首先在菌丝上形成孢子囊(sporangium),在孢子囊内形成孢子,孢子囊成熟后,破裂,释放出大量的孢囊孢子。
孢子囊可在气生菌丝上形成,也可在营养菌丝上形成,或二者均可生成。
第二章链霉菌的培养与特征2.1营养要求除少数自养型菌种如自养链霉菌外,绝大多数为异养型。
异养菌的营养要求差别很大,有的能利用简单化合物,有的却需要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能利用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有机酸、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作为能源。
最好的碳源是葡萄糖、在麦芽糖、糊精、淀粉和甘油,而蔗糖、木糖、棉子糖、醇和有机酸次之。
有机酸中以醋酸、乳酸、柠檬酸、琥珀酸和苹果酸易于利用,而草酸、酒石酸和马尿酸较难利用。
氮素营养方面,以蛋白质、蛋白有胨以及某些氨基酸最适,硝酸盐和铵盐次之。
和其他生物一样,链霉菌的生长一般都需要K、Mg、Fe、Cu和Ca,其中Mg 和K对于菌丝生长和抗生素的产生有显著作用。
各种抗生素的产生所需的矿质营养并不完全相同,如弗氏链霉菌产生新霉素时必需Zn元素,而Mg、Fe、Cu、Al 和Mn和等不起作用。
Co是放线菌产生维生素B12的必需元素,当培养基中含1或2ppm的Co时,可提高灰色链霉菌的维生素产量三倍,如果培养基中Co含量高至20-50ppm时则产生毒害作用。
另外,Co还有促进孢子形成的功能。
大多数菌是好氧的,只有某些种是微量好氧菌和厌氧菌。
因此,工业化发酵生产抗生素过程中必须保证足够的通气量;温度对链霉菌生长亦有影响。
2.2培养条件链霉菌一般为需氧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0℃,最适PH为7.5-8.0。
自然环境中的链霉菌多数为腐生型异养菌,容易吸收和利用的碳源主要是葡萄糖、麦芽糖、淀粉和糊精。
氮源以鱼粉、蛋白胨、玉米浆和一些氨基酸较为合适,硝酸盐、铵盐、尿素等可作为速效氮源被链霉菌利用。
由于链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较丰富,多数种类都能产生抗生素,故在培养放线菌时,一般需要加入各种无机盐及一些微量元素,如钾、镁、铁、锰、铜、钴等。
2.3培养方式培养主要采用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方式。
固体培养可以积累大量的孢子;液体培养则可获得大量的菌丝体及代谢产物。
在抗生素生产中,一般采用液体培养,并在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以增加发酵液的溶氧度。
2.4菌落特征链霉菌的菌落由菌丝体组成。
一般圆形、光平或有许多皱褶,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落周围具辐射状菌丝。
总的特征介于霉菌与细菌之间。
链霉菌的菌落是由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菌种所形成的菌落。
链霉菌菌丝较细,生长缓慢,分枝多而且相互缠绕,故形成的菌落质地致密、表面呈较紧密的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菌落较小而不蔓延;营养菌丝长在培养基内,所以菌落与培养基结合较紧,不易挑起或挑起后不易破碎:当气生菌丝尚未分化成孢子丝以前,幼龄菌落与细菌的菌落很相似,光滑或如发状缠结。
有时气生菌丝呈同心环状,当孢子丝产生大量孢子并布满整个菌落表面后,才形成絮状、粉状或颗粒状的典型的放线菌菌落;有些种类的孢子含有色素,使菌落有面或背面呈现不同颜色,带有泥腥味。
链霉菌在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比较牢固,长出孢子后,菌落有各种颜色的粉状外表,和细菌的菌落不同,但不能扩散性的向外生长,和霉菌的也不同。
链霉菌有菌丝,菌丝直径有1μ,和细菌的宽度相似,但菌丝内没有横隔,和霉菌又不同。
第三章链霉菌的应用3.1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以及部分链霉菌的特殊应用链霉菌可产生多种类型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次级代谢产物,如抗生素、免疫调节剂等。
链霉菌被人们称为天然药物的合成工厂。
一次代谢物是维持生物合成或生长过程中所需的代谢物至于对生命的维持不具明显的功能只在某些生物上产生的代谢物则是二次代谢物如抗生素或色素等。
链霉菌可以产生多种二次代谢物包括各种物质的分解酵素及抗生物质。
这些代谢产物除了可用在人体的医药以及当成家畜饲料的添加物外在农作物生产方面也可做为植物保护之用。
链霉菌是已知放线菌中最大的族群可产生高达一千多种的抗生物质许多重要的抗生素如放线菌素、链霉素、四环霉素、保米霉素、维利霉素、嘉赐霉素及康霉素等都可由链霉菌生产。
一般而言农用抗生素具有较低毒性及残留性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长和繁殖或者能改变病原菌的形态而达到保护作物的效果。
3.1.1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种类繁多且结构复杂从结构上区分大致可把农用抗生素分为下列六大类氨基糖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属于糖的衍生物由糖或氨基酸与其它分子结合而成。
在植物体内具有移行性可干扰病原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如链霉素。
四环霉素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是由四个乙酸及丙二酸缩合环化而形成可以抑制病原菌核糖体蛋白如四环霉素。
核酸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含有核酸类似物的衍生物作用于病原菌的去氧核糖核酸合成系统抑制其前驱物或酵素的合成如保米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是由 12 个以上的碳原子组成且形成环状结构通常可和细菌的 50 核糖体亚基结合以阻断蛋白质的合成如红霉素。
多烯类抗生素由 25 ~ 37 个碳原子组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有 3 ~ 7 个相邻的双键可与病原真菌细胞膜上的类固醇结合有破坏细胞膜的功能如治霉菌素。
多肽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是把氨基酸用不同的肽键结合经常形成网状结构可以抑制病原菌细胞壁的合成如纯霉素。
由于多数链霉菌具有分泌抗生物质或细胞外酵素的能力可以有效抑制植物病原菌。
此外少部分还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或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效果,因此链霉菌在生物防治应用上极具潜力。
3.1.2泾阳链霉菌代谢产物的抑菌性能及发酵工艺优化泾阳链霉菌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种植物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菌丝体的有机溶剂浸提液对细菌无显著抑菌作用,但相对于发酵液表现出对各种植物致病真菌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3.1.3红霉素链霉菌抗噬菌体菌株的应用红霉素因噬菌体污染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选育抗噬菌体菌株防治污染已成为抗生素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变稀的红霉素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出红霉素链霉菌噬菌体, 并利用该噬菌体采用不接触噬菌体的选育方法, 进行抗性菌株的选育, 获得了效价不低于现生产菌株, 并对历年来引起污染的4 株红霉素链霉菌噬菌体都具有抗性的 58#菌株。
该菌株在红霉素生产中使用后基本杜绝了噬菌体污染, 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3. 1.4细黄链霉菌在玉米上的应用菌剂对地上部分的促生效果要好于对根的促生效果。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使用 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005 菌液后能明显促进玉米苗期生长。
第四章前景展望链霉菌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领域具有重大应用前景,是许多病原微生物的生防因子,也是目前研究应用广泛的生防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