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围绕“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其空间思维、地理观察、地理分析、地理实践等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爱国主义情感,使其形成正确的地理学科价值观。

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了解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具体教学对象特点如下:(1)年龄特点: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2)认知水平: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

(3)学习动机:对地理学科有兴趣,希望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学习方式:喜欢通过实践、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地球运动、气候形成、地形地貌等。

(2)了解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如城市化、人口迁移、资源分布等。

(3)学会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具备较强的空间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

(4)掌握地理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对地理现象进行合理解释和预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地理学科思维品质。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者:蔡雪杏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8年第11期【摘要】地理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往往非常广泛,属于一种交叉学科。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去强调对地理知识的灌输,而不关注对学生感情和价值的培养。

地理教学的成功,不仅应该简单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如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世界的精神,学会正视面前的污染等问题。

为此,笔者将要在本文中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管的培养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高中教学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1-173-011. 前言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已明确将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列在教育培养目标的前两位。

新一轮的高中地理改革,强调学生应该关注全球问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效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强调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光荣使命。

这要求高中地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效激励起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提高对地理的审美兴趣。

此外,在教学中应该有效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养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品德。

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应该在实际教学当中,让其认识到当前全球环境的严峻现实,初步形成全球意识,爱护地球宝贵的资源,增加环保意识,并学习相关的环保知识。

3. 在地理教学中做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有效措施3.1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教学质量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如果高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结果。

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球科学素养、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地理思维素养和地理实践素养。

本文将围绕这些核心素养,设计一堂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规律,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地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了“地球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作为主题,通过对地球气候系统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培养他们对地球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1. 地球气候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规律:通过PPT展示、实物模型等形式,介绍地球气候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圈和生物圈,讲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2. 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通过案例分析、视频资料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让他们了解国际社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和实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地理信息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展示卫星遥感图像、气象数据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和预测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形式,引入地球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的主题,唤起学生的兴趣。

3. 讨论与互动环节:设置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呈现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就此展开讨论和分析。

地理学科信仰和价值观

地理学科信仰和价值观

云南农大附中地理学科信仰、学科价值观、核心育人能力、核心素养地理学科信仰、学科价值观、核心育人能力、核心素养一、地理学科教育信仰—敬畏自然,人地和谐人是自然之子,要敬畏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初高中地理主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二、地理学科教育价值观—帮助每一个孩子拥有全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赵校长曾经说过,地理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环境意识、地理美感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因此,地理学科教育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引领孩子关注全球发展与环境问题,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同时,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地理学科教育核心能力—引领学生感悟地理美,培养善待环境、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地理之美,无处不在。

风光迤逦的地理画面、恒古不变的地球万物、和谐相处的人地关系、璀璨夺目的地理文化……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地理画卷。

而地理事物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了解这些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的“理”,如: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等,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得到理性美、科学美的享受。

此外,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无限制的掠夺自然,会造成资源枯竭,森林破坏,土地退化,水资源减少,最终制约人类的生产生活。

因此,地理教学中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时,通过展示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行动中能真正做到低碳生活。

四、地理学科教育核心素养—图文结合、审美探究、知行合一!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学习地理的工具。

就地理能力而言,最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地理信息处理、地理思维和区域地理分析等能力。

审美探究,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 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批判、创新、合作、进取的科学精神,地理审美情趣,爱国爱乡的情感,良好的学习习惯,关心与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地理必选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地理必选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地理必选教学目标及要求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地理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掌握中国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地理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内在逻辑,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探究等,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地理信息系统等,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4. 教学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师素质:地理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以适应地理教育的需要。

三、教学实施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强化地理思维训练:地理学是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地理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推进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积极推进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现

高中地理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现

高中地理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现新课程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地理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三维目标。

一、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不能一一实现。

三维目标是缺一个可的整体,核心的人的培养。

教学中只有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才能更好的实现三为目标。

同时三维目标也有其交融性和不均衡性。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学科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

二、三维目标与双基的关系:强调三维目标并不意味着放弃双基。

三维目标中首先提到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说明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们并不是不关注知识和技能而是关注如何来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地理名称、分布、数据、概念、特征、成因等,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一学生死记为主。

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负担过重、兴趣丧失。

而三维目标中我们强调双基的内涵要以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而不能仅以学科需要和发展来定位;双基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把双基孤立起来加以绝对化,最终只能走向其反面,丧失双基自身的价值。

与其他两个维度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功能。

三、正确处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也就是说如何正确处理结论与过程的关系。

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现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

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概念原理体系是学科的“肌体”,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就是学科的“灵魂”。

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

教学中学生应该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教学设计
4.深入思考乡村和城镇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绿色发展,从我做起”为主题,设计一份环保宣传海报。要求突出乡村和城镇环保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关注并参与环保行动。
5.观看一部关于乡村和城镇发展的纪录片,如《乡村中国》等,并结合本章节所学内容,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体现纪录片中的乡村和城镇发展现象,以及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地图阅读与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工具研究乡村和城镇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乡村或城镇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其发展特点及原因。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6.每位学生绘制一幅乡村或城镇发展规划图,包括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要求运用地图符号和地理信息技术,展示规划思路。
-通过地图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
3.精讲精练,突破重难点:
-对于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组织、功能差异等难点内容,教师应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提出与乡村和城镇发展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展示不同类型的乡村和城镇图片、案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其特征。
-结合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乡村和城镇的发展现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强化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结合GIS等软件,指导学生进行乡村和城镇空间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研究——以“海洋”为例

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研究——以“海洋”为例

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研究——以“海洋”为例篇一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研究——以“海洋”为例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海洋”为例,探讨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二、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理念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大单元为基本单位,通过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强化实践体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能力。

三、以“海洋”为例的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在“海洋”这一大单元中,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掌握海洋的基本概念、特征、分布等基础知识;了解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现状及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其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其对全球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教学内容设计在“海洋”这一大单元中,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基础知识:包括海洋的形成、分布、特征等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探讨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3)海洋与人类生活:探讨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交通运输、气候变化、食物供应等。

(4)全球性海洋问题:介绍全球性海洋问题的现状及挑战,如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教学方法设计在“海洋”这一大单元中,教学方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者:龙海泳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8年第10期前言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点,该学科的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一旦有一点偏差就会影响整体的认识。

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来说,地理学科的学习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主要是因为学生并未掌握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并且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

由此可见,情感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前提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最大动力。

教师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还应该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多媒体已经普遍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还是值得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

在地里学科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在教学《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这节课的内容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比较大及其复杂多样;能够让学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的气候类型以及分布地区;举例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在课堂上为了能够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气候分布图片、世界地图、阅读材料等等制作成精美的PPT,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此便能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展示出来,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奠定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百利无一害。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为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动手画图、动脑思考、深入探究学习,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

以价值引领为导向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以价值引领为导向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以价值引领为导向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惠 明(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江苏 无锡 214125)一、绪论1.背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在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修订中将“立德树人”的要求与研究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等结合起来同步进行。

地理学传统上是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展示了丰富的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明确了地理教育的价值取向,即通过教育帮助青少年理解并欣赏地方和景观是怎样形成的、人类和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能够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也能够理解个人对自然环境和他人的责任,能够为青少年建立批判性的全球观念,从地理视角理解当代面临的众多挑战,并对那些影响其生活的议题做出回应。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育的价值要落实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

如何用地理学科丰富的价值内涵来引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这对我们地理教育而言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2.核心概念界定地理教育价值,即地理教育对促进学生人生发展,形成对生命、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自然的正确的情感与态度,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用。

地理学科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哲学思想、思维品质 、社会文化、情感态度等内容,可以起到丰富学生认识世界的视角、拓展审视问题的思路、提高审美和分辨是非的能力等作用,并引导、激励学生去追求和实现有意义的人生。

价值引领,是指教师秉承地理学科的价值观念,指引教学方向、发挥地理学科价值效用,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哪篇参考文献?本文中的地理课堂主要是指高中地理课堂。

二、价值引领对地理教育的意义1.价值引领是地理教育需要承担的时代使命今天我们正处于价值多元化的时代,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现实与虚拟等多种价值观念变汇融合,引发了传统价值观变迁甚至是重塑。

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地理教学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成为了教师们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新课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实践以及教师在德育渗透中的角色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新课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实践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环境保护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从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祖国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等内容,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家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人口问题、城市化进程等内容,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文化特色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培养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以上实践,可以看到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品质,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教师在德育渗透中的角色1.正面引导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基本特征;(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式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或者通过播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的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从中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地球运动基本形式的一般特点教学难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观察法、演示法、绘图法四、教学过程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 [图片展示][教师提问] 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变化现象的图片。

1、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2、地球上为什么会如此的四季变化现象?(引入新课)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课本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提示] 这些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运动引起的通过简略的告知答案,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提问] 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学生回答: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看课本,找出知识点 [提示] 首先学习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让学生进入状态,大致了解教师授课的逻辑顺序,便于学生掌握 [教师提问][过渡]简单温故一下初中地理课本学习过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回答:(概念、绕转中心、方向)温故而知新,为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教师点评] (1)地球围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2)绕转中心:地轴(3)方向:自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南顺北逆) [地球仪演示] 分别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旋转方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式的教学,更利于学生掌握[教师讲述] 地球自转的周期,有参考点的不一样,一日的时间长度也略又差异,有恒星日(23h56′4″)和太阳日(24h)教学难点,简单讲解,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者:孙良勇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9期摘要:地理是高中教学系统中的重要课程,地理学科的特点与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渗透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促进其全方位地发展。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探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培养,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252-01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很多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错误地认为学生只要掌握地理知识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但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和整合性思考。

针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注重教学课堂上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学生对待地理学习的态度与积极性直接决定了学生地理学习的效率,如果学生地理学习的参与性高,积极性强,那么在极大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往往能从地理科目理论性的知识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人文性感悟,无疑对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

在高中分科的制度下,一些教师甚至学生将地理科目边缘化,导致学生对地理的认知从成绩指标化过渡到兴趣化,尽管如此,教师也绝不能以学生的认知现状开展教学,而是要重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更多地理知识的魅力与兴趣,真正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2]。

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与深入覆盖为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以声像结合等巨大优势,能够为学生直观展现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从视觉上给学生直观的冲击,有助于快速挖掘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地理学习主动性。

因此,地理教师要从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和地理课程的结合点进行探索,强化地理知识与学习情感之间的连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转变原有的地理学习情感。

高中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围绕高中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展开,分别是:地理学科知识素养、地理学科能力素养、地理学科方法素养和地理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素养。

通过本教学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地理学科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地理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但对于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尚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地球的运动、气候的形成、地理环境的演变等,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2)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包括空间分析、地理推理、地理判断等,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3)提高地理实践能力,掌握地理观测、地图阅读与制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图像、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地理知识。

(3)采用案例教学、实地考察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科的情感,激发其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问题,增强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培养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1. 简介本文件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为核心,强调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掌握高中地理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学生还需具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方式,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3.1 地球与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球运动、地图的编制与使用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的整体认识和地图应用能力。

3.2 自然地理涵盖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强调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然地理素养。

3.3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

3.4 区域地理以不同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地理特点、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区域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实施与评价4.1 课程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和教学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4.2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宗旨,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中学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方法实践和测评研究

中学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方法实践和测评研究

中学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方法和测评的实践探索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研究依据,根据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开展了相应的地理教学实践及效果检验,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践实际,探索实践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方法和测评。

优化和完善中学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践教学,为中学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培养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支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方法测评新一代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特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未来受教育者必须具备以下几种重要品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以指引他们的行动;具有积极地审美能力和高尚的情操;具有坚强的意志与对逆境的处理能力;具有对自然、社会、他人、自己的关系的正确认识、评价与责任感;具有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养等。

由此看来,新一代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修养。

因此,从中学生教育特点出发,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他们的情况作具体分析,有的放矢,以学生为本,探索适合中学教育特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教育模式,使中学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教学更具有实操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方法实践1、图片资料分析法图片、资料分析法可以借助多媒体,利用图片、录像、卡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其形象、生动、鲜明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联想,使学生印象深刻。

教学案例展示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画——“地球出汗了”,让学生讨论:这幅漫画有哪些寓意? 观察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环境的态度。

学生在讨论中发现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多少与深度,在表述这些环境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提供了学生对环境问题关心程度、环境道德意识水平等信息。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画一幅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漫画,并说出寓意。

学生表达的想法,是评价学生对环境基本态度的重要依据[42]。

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者:潘贵荣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上)》 2019年第4期摘要:随着社会道德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其中在教育行业中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在新课改政策的推动下,高中地理教学不仅仅要重视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地理学科本身涉及的知识内容是非常广阔的,并且和其他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这更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因此,本文将围绕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再进一步提出促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4-0062一、针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析要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一定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还要促使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具有良好的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的。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在高中地理教学课程中也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并且成为当前主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给地理课堂带来了便利和升级。

通过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热爱地理课程的感情,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地理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和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和高效地突破地理学习难点。

二、针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掌握学习方法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一定要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来探究地理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引导,受制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知识点。

而加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地理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因此教师需要开展全方位的策略研究分析,给学生的长远发展进步提供保障条件。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引导引言:教师探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方式方法,能够将课内外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将地理基础知识内化学习。

相对于传统的地理课程教学指导,其自身的优势特点较为明显。

教师将相应的理论基础条件确立,并帮助高中生明确地理课程学习要点,对达成各个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都有着积极影响作用,对此笔者将结合实践展开细致化的分析与论述如下:一、地理课程教学方法优化应用地理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在日常教学阶段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利用合理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课程学习兴趣,地理课程教学效果进一步增强。

加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应的内容,首先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堂交流互动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相应的教学主题与任务目标,给学生下发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探索的形式,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获得拓展个人能力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课堂参与性。

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演示教学的途径,通过实验与教学讲解结合的基本方式,帮助学生通过模型以及实验等途径,体会地理知识的直观形象。

设置实验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进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对各类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就会更为透彻,学生与教师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明确课程学习要点以及重点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培养。

二、注重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发挥现代教育教学工作背景之下,高中生在日常的地理课程学习期间,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多。

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阶段,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以及思想意识,直接影响地理课程学习效果。

从现阶段的高考要求来看,地理作为选修类的科目,不少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认为只要花费时间记忆知识点,就能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

高中地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徐健(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山东泰安271008)【摘要】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后,学习目标在学习传统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形成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列的三维目标。

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最高级目标。

当前地理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以及全球问题等,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科学的认识这个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现阶段地理科学发展得非常迅速,许多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都广泛应用到了教学中,给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着这样的形势,我们更应该顺应新一轮高中地理改革的趋势,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49-01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涵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基本的地理思维,学会基本的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科学的社会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关心我国地理国情,培养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2)关心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树立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社会意识。

(3)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4)形成初步的全球观,理解国际交流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二、高中地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策略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心理研究证明兴趣可以帮助一个人有效的获取知识或者了解某事物[1]。

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才会激发起对某件事物的求知欲,所以古往至今,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条重要捷径,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不会有效的运行,也就不会有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5.1植被优秀教学案例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5.1植被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2.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补充讲解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总结植被分布规律、生态环境功能和保护措施。
3.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植被特点及其生态环境功能。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案例强调植被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5.多元化评价与教学反思:本案例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增强他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认识到植被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植被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实践。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了解我国植被的丰富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植被的生态环境功能、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
3.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化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完成植被调查、资料搜集等任务。
三、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者:智通艺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19年第7期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智通艺
对于地理学科教学来说,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熟练背诵地理知识就是掌握了地理知识。

这样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非常不利,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很不利。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地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喜欢上地理课程
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对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影响很大。

高中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需端正,目的需明确,参与性要非常高。

只有这样,才能够学好地理。

地理属于选修学科,有些学生不选择其他学科而选择地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学习地理只需背诵
便可以得到高分。

虽然很多学生都存在这种学习心理,但教师还是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地理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切实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广泛应用,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

地理学科具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教材中的图表经过讲解以后依然不能被学生很好地理解。

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而且,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和轻松,促使学生对问题不断探究,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之情。

所以,地理教师需对多媒体技术和地理课程的结合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使学生可以在地理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与地球运动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特有的优势,为学生展现关于地球运动的相关图像、视频或声音,让学生可
以全面综合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自信心。

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对地理问题进行探究
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需用到抽象性思维与空间理解能力,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理解能力都非常强,可以较容易地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

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对地理相关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究和学习。

学生只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好地
理解地理知识,培养抽象的思维能力与爱国情怀。

实践证明,对地理问题实施自主探究,是学习地理的最佳方法。

首先,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很多问题都具有探究价值。

例如,关于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太阳运动的动画,对太阳运动进行深入的观察,测算太阳高度角。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各方面知识来对地理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可设置一些探究问题,让
学生在地理课开始教学以前通过搜索、思考、观察,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改,不但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还要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
改革。

新课改重点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义。

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时候学生并没有探究学习与自学的机会,所以,教师需为学生创建探索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契机。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可以合理分工、共同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养成协作的精神。

所以,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经常组织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和实践的契机,使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协作解决学习问题。

并且,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与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属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其与别的教学目标属于一个有
机整体。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