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常用接口的针脚定义
主板常见USB前置接口针脚定义汇总
市面上常见的USB接口的布线结构这两年市面上销售的主板,板载的前置USB接口,使用的都是标准的九针USB接口,第九针是空的,比较容易判断。
但是多数品牌电脑使用的都是厂家定制的主板,我们维修的时候根本没有使用说明书;还有像以前的815主板,440BX,440VX主板等,前置USB的接法非常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当我们维修此类机器时,如何判断其接法呢?现在,把市面上的比较常见的主板前置USB接法进行汇总,供大家参考。
(说明:■代表有插针,□代表有针位但无插针。
)1、六针双排这种接口不常用,这种类型的USB插针排列方式见于精英P6STP-FL(REV:1.1)主板,用于海尔小超人766主机。
其电源正和电源负为两个前置USB接口共用,因此前置的两个USB接口需要6根线与主板连接,布线如下表所示。
DATA1+ ■■DATA2-DATA1-■■DATA2+VCC ■■GND2、八针双排这种接口最常见,实际上占用了十针的位置,只不过有两个针的位置是空着的,如精英的P4VXMS(REV:1.0)主板等。
该主板还提供了标准的九针接法,这种作是为了方便DIY在组装电脑时连接容易。
VCC ■■GNDDATA-■□NULDATA+■■DATA+NUL □■DATA-GND ■■VCC微星MS-5156主板采用的前置USB接口是八针互反接法。
虽然该主板使用的是Intel 430TX 芯片组,但首先提供了当时并不多见的USB1.0标准接口两个,只不过需要使用单独的引线外接。
由于该主板的USB供电采用了限流保护技术,所以即使我们把USB的供电线接反,也不会导致主板无法启或烧毁USB设备的情况产生。
VCC ■■GNDDATA-■■DATA+DATA+■■DATA-GND ■■VCC以下这种接口比较常见,多使用于815,或440BX较早的主板上。
VCC■■VCCDATA+■■DATA+DATA-■■DATA-GND■■GND以下这种接口现在不多见,也见于2001,2002年时期的主板上。
主板USB针脚的定义
主板USB针脚的定义下面再来看一下主板上的USB针脚定义,虽然目前各品牌主板上扩展的USB针脚定义各不相同,但不外乎以下几大类型与接线方法:第一类:8针型该类型的针脚多为1999年以前生产的主板所用,不过目前少数P4级(低档)主板也有采用这种类型的针脚。
通常接线方法:将红线插入USB针脚1与针脚2,余下接线按Data-、Port +、GROUND顺序分别插入余下USB针脚●,第二种接线方式是第二组USB接线与第一组接线正好相反●。
第二类:9针型该类型的USB针脚多为最近新出的主板,多见于支持Pentium 4或Athlon XP芯片组的主板(如i845D、i845E、i845D、SiS 650等),尤其是支持USB2.0的主板。
该类型的USB 针脚接线较为统一●,可通用于大多数主板。
第三类:10针型采用该针脚类型的产品多为采用i815、i815E、i815EP、KT133等芯片组的主板,接法较前两种类型来说要乱得多,总结下来大致有五种接法,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第五种●。
以上三种类型中除第二类针脚,可按照笔者所述接法直接安装,一般情况下不会有错。
第一、三类情况较麻烦,采用这两种针脚类型的主板有相当一部分其说明书中并没有详细标明接线方法,因此最好还是以各种方式(电子邮件、电话等)询问一下主板厂商,一般厂商都会给予答复。
实在不行可用万用表测量一下,搞清针脚+5V电源与接地后再接线,一般就不会有多大问题。
一般来说针脚1就是第一组USB的电源正极,分辨针脚1方法就是看其主板上的标识,有的直接标“1”、有的则是黑色三角或用白粗线条表示。
接线接好之后,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先用USB鼠标试一下是否可正常使用。
还有就是某些品牌的主板如果两个前置USB同时连接USB设备的话,会出现其中一个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这属于该主板的Bug,两个前置USB单独使用还是正常的。
电脑主板接口引脚定义
电脑主板接口介绍及引脚定义本文介绍电脑主板各种接口及引脚定义,下图为常见的主板外设接口首先是ATX 20-Pin电源接口电源接口,根据下图你可方便判断和分辨。
现在为提高CPU的供电,从P4主板开始,都有个4P接口,单独为CPU供电,在此也已经标出。
主板上CPU等网风扇接口。
主板上音频线接口。
主板SATA串口硬盘接口。
PS/2接口鼠标和键盘绝大多数采用PS/2接口,鼠标和键盘的PS/2接口的物理外观完全相同,初学者往往容易插错,以至于业界不得不在PC'99规范中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将其区别开,而事实上它们在工作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从下面的PS/2接口针脚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上图的分别为AT键盘(既常说的大口键盘),和PS2键盘(即小口键盘),如今市场上PS2键盘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而AT键盘已经要沦为昨日黄花了。
因为键盘的定义相似,所以两者有共同的地方,各针脚定义如下:1、DATA 数据信号2、空3、GND 地端4、+5V5、CLOCK 时钟6 空(仅限PS2键盘)USB接口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由Compaq、IBM、Microsoft 等多家公司于1994年底联合提出的接口标准,其目的是用于取代逐渐不适应外设需求的传统串、并口。
1996年业界正式通过了USB1.0标准,但由于未获当时主流的Win95支持(直到Win95 OSR2才通过外挂模块提供对USB1.0的支持)而未得到普及,直到1998年USB1.1标准确立和Win98内核正式提供对USB接口的直接支持之后,USB才真正开始普及,到今天已经发展到USB2.0标准。
USB接口的连接线有两种形式,通常我们将其与电脑接口连接的一端称为“A”连接头,而将连接外设的接头称为“B”连接头(通常的外设都是内建USB数据线而仅仅包含与电脑相连的“A”连接头)。
USB接口是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接口方式了,因为USB接口的特点很突出:速度快、兼容性好、不占中断、可以串接、支持热插拨等等,所以如今有许多打印机、扫描仪、数字摄像头、数码相机、MP3播放器、MODEM等都开始使用USB做为接口模式,USB接口定义也很简单:1 +5V2 DATA-数据-3 DATA+数据+4 GND 地串口主板一般都集成两个串口,可Windows却最多可提供8个串口资源供硬件设置使用(编号COM1到COM8),虽然其I/O地址不相同,但是总共只占据两个IRQ(1、3、5、7共享IRQ4,2、4、6、8共享IRQ3),平常我们常用的是COM1~COM4这四个端口。
电脑电源主板电源插头 20pin针以及ATX使用的24PIN针 针脚定义(转)
电脑电源主板电源插头20pin针以及ATX使用的24PIN针针脚定义(转)1. 24针ATX电源排针(Pin)的标准定义为:14号针(Pin 14 PS-ON)就是控制电源开启关闭的。
单个针没有回路怎么控制开关,其实所有的地线(GND)都可以与其他任意针组成回路,所谓“低电位”开启,“高电位”关闭,就是当Pin 14针与GND 针短接后,Pin 14针本身的电位就低了,电源也就开启了,反之亦然。
现在很清楚了——要想无主板开启ATX电源,只需要将Pin 14针(绿色线,图中也标绿了)与任意一个GND针(黑色线,图中标灰了)短接就可以。
14号针(Pin 14 PS-ON)就是控制电源开启关闭的。
单个针没有回路怎么控制开关,其实所有的地线(GND)都可以与其他任意针组成回路,所谓“低电位”开启,“高电位”关闭,就是当Pin 14针与GND 针短接后,Pin 14针本身的电位就低了,电源也就开启了,反之亦然。
现在很清楚了——要想无主板开启ATX电源,只需要将Pin 14针(绿色线,图中也标绿了)与任意一个GND针(黑色线,图中标灰了)短接就可以。
红Red=+5V橙Orange=+3.3V黄Yellow=+12V兰Blue=-12V绿Green=PS_ON紫Purple=+5VSB灰Gray=PWR_OK白White=—5V黑Black=COM=GND=接地24pin我们使用的ATX开关电源,输出的电压有+12V、-12V、+5V、-5V、+3.3V等几种不同的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上述几种电压的输出变化范围允许误差一般在5%之内,如下表所示,不能有太大范围的波动,否则容易出现死机的数据丢失的情况。
i915/925使用新的电源架构ATX 12V-24针,它的标准接口从原来的两个提升至三个。
这种分离式的设计,与过往在服务器上的EPS电源很相似,EPS使用+12V两路独立供电的,两个+12V电压输出分别对CPU 和其它I/O设备进行供电,这样可以减少由如硬盘光驱等设备对CPU工作时的影响,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电脑电源主板电源插头pin针以及ATX使用的PIN针针脚定义转
电脑电源主板电源插头20pin针以及AT X使用的24PIN针针脚定义(转)1. 24针A TX电源排针(Pin)的标准定义为:14号针(Pin 14 PS-ON)就是控制电源开启关闭的。
单个针没有回路怎么控制开关,其实所有的地线(GND)都可以与其他任意针组成回路,所谓“低电位”开启,“高电位”关闭,就是当Pin 14针与G ND 针短接后,Pi n 14针本身的电位就低了,电源也就开启了,反之亦然。
现在很清楚了——要想无主板开启ATX电源,只需要将Pin 14针(绿色线,图中也标绿了)与任意一个GND针(黑色线,图中标灰了)短接就可以。
14号针(Pin 14PS-ON)就是控制电源开启关闭的。
单个针没有回路怎么控制开关,其实所有的地线(GND)都可以与其他任意针组成回路,所谓“低电位”开启,“高电位”关闭,就是当P in 14针与GN D 针短接后,Pin 14针本身的电位就低了,电源也就开启了,反之亦然。
现在很清楚了——要想无主板开启ATX电源,只需要将Pin 14针(绿色线,图中也标绿了)与任意一个GND针(黑色线,图中标灰了)短接就可以。
红Re d=+5V橙Ora nge=+3.3V黄Yellow=+12V兰Blue=-12V绿Green=PS_ON紫Pu rple=+5VSB灰Gray=PWR_OK白White=—5V黑Blac k=COM=GND=接地24pin 我们使用的ATX开关电源,输出的电压有+12V、-12V、+5V、-5V、+3.3V等几种不同的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上述几种电压的输出变化范围允许误差一般在5%之内,如下表所示,不能有太大范围的波动,否则容易出现死机的数据丢失的情况。
i915/925使用新的电源架构ATX 12V-24针,它的标准接口从原来的两个提升至三个。
主板上USB接口针脚常识
主板上USB接口针脚常识2007-09-15 12:12:32| 分类:计算机常识| 标签:计算机字号:大中小订阅机箱前置USB线如果接线出错,很容易出现无法使用USB设备,或烧毁USB设备或主板的现象。
一、机箱前置USB接线的定义:首先,要知道机箱上前置USB各个接线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红线:电源正极(接线上的标识为:+5V或VCC)、白线:负电压数据线(标识为:Data-或USB Port -)、绿线:正电压数据线(标识为:Data+或USB Port +)、黑线:接地(标识为:GROUND或GND)。
某些机箱厂商基于其本身的工艺设计要求,信号线的颜色会与上面介绍的不尽相同,而且考虑到与主板接线的方便性、准确性、通用性,有的机箱厂商将USB线做到一个模块上。
有的机箱厂商考虑到USB线与主板连接时的通用性,则将信号线进行分散并对每一根信号线作以标识,为了适应很多类型的USB接口(以下介绍)。
但无论机箱的USB 线如何定义,只要明白主板上前置USB接口的每一根针是如何定义的,就不会将USB线接错!二、主板USB针脚的定义:接着,看一下主板上的USB针脚定义,虽然目前各品牌主板上扩展的USB针脚定义各不相同,但不外乎以下几大类型与接线方法:第一类:8针型:该类型的针脚是1999年以前生产的主板所用,不过目前少数P4级(低档)主板也有采用这种类型的针脚。
通常接线方法:将红线插入USB针脚1与针脚2,余下接线按Data-、Data +、GROUND顺序分别插入余下USB针脚(见图一),第二种接线方式是与第一组接线正好相反(见图二)第二类:9针型:该类型的USB针脚多为最近新出的主板,多见于支持Pentium 4或Athlon XP芯片组的主板,尤其是支持USB2.0的主板。
该类型的USB针脚接线较为统一,可通用于大多数主板。
第三类:10针型:采用该针脚类型的产品多为采用i815、i815E、i815EP、KT133等芯片组的主板,接法较前两种类型来说要乱得多,总结下来大致有五种接法:。
针脚定义及接口定义图解
PS2、USB、DB-9、网卡、串口、并口、VGA针脚定义及接口定义图解2011-03-05 21:02以下为仅为主板各接口的针脚定义,外接出来的设备接口则应与主板对应接口针脚定义相反,如鼠标的主板接口定义为6——数据,4——VCC,3——GND,1——时钟,鼠标线的接口定义则与之相反为5——数据,3——VCC,4——GND,2——时钟;其他外接设备与此相同。
首先是ATX 20-Pin电源接口电源接口,根据下图你可方便判断和分辨。
现在为提高CPU的供电,从P4主板开始,都有个4P接口,单独为CPU供电,在此也已经标出。
鼠标和键盘绝大多数采用PS/2接口,鼠标和键盘的PS/2接口的物理外观完全相同,初学者往往容易插错,以至于业界不得不在PC'99规范中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将其区别开,而事实上它们在工作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从下面的PS/2接口针脚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上图的分别为AT键盘(既常说的大口键盘),和PS2键盘(即小口键盘),如今市场上PS2键盘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而AT键盘已经要沦为昨日黄花了。
因为键盘的定义相似,所以两者有共同的地方,各针脚定义如下:1、DATA 数据信号2、空3、GND 地端4、+5V5、CLOCK 时钟6 空(仅限PS2键盘)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由Compaq、IBM、Microsoft 等多家公司于1994年底联合提出的接口标准,其目的是用于取代逐渐不适应外设需求的传统串、并口。
1996年业界正式通过了USB1.0标准,但由于未获当时主流的Win95支持(直到Win95 OSR2才通过外挂模块提供对USB1.0的支持)而未得到普及,直到1998年USB1.1标准确立和Win98内核正式提供对USB接口的直接支持之后,USB才真正开始普及,到今天已经发展到USB2.0标准。
USB接口的连接线有两种形式,通常我们将其与电脑接口连接的一端称为“A”连接头,而将连接外设的接头称为“B”连接头(通常的外设都是内建USB 数据线而仅仅包含与电脑相连的“A”连接----USB接口提供5V和200ma电流Imax=500 mApc=500ma,笔记本100ma头)。
msata和m.2的pin 定义
msata和m.2的pin 定义MSATA和M.2是两种常见的存储设备接口标准,它们分别使用不同的针脚定义。
本文将分步回答如何定义MSATA和M.2的针脚,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应用。
第一步:MSATA针脚定义MSATA(miniserial ATA)是一种插槽式的存储设备接口,它通常用于连接固态硬盘(SSD)和主板。
MSATA使用了52个针脚定义,这些针脚用于传输数据和电源供应。
以下是MSATA最常见的针脚定义:1. VCC:电源正极,用于提供电源给MSATA设备。
2. GND:地线,用于回路的接地连接。
3. RXM0+:接收通道0的差分信号正相。
4. RXM0-:接收通道0的差分信号负相。
5. RXM1+:接收通道1的差分信号正相。
6. RXM1-:接收通道1的差分信号负相。
7. RXP0+:接收通道0的差分信号正相。
8. RXP0-:接收通道0的差分信号负相。
9. RXP1+:接收通道1的差分信号正相。
10. RXP1-:接收通道1的差分信号负相。
以此类推,直到达到最后一个针脚。
第二步:M.2针脚定义M.2是一种较新的高速存储设备接口标准,它支持多种接口协议,包括SATA、PCI Express(PCIe)和USB。
M.2采用了不同的针脚定义,以适应不同的协议和功能要求。
以下是M.2最常见的针脚定义:1. B1-B28:PCIe通道1的差分信号。
这些针脚用于传输PCIe信号。
2. M.2 Key B Pin 12:SATA通道2附加信号,用于连接SATA设备。
3. M.2 Key M Pin 17:PCIe通道2差分信号正相,用于连接PCIe设备。
4. M.2 Key E Pin 12:PCIe通道1差分信号正相,用于连接PCIe设备。
5. CLKM2+:PCIe通道2时钟正相。
6. CLKM2-:PCIe通道2时钟负相。
7. CLKP2+:PCIe通道2时钟正相。
8. CLKP2-:PCIe通道2时钟负相。
针脚定义及接口定义图解资料讲解
针脚定义及接口定义图解PS2、USB、DB-9、网卡、串口、并口、VGA针脚定义及接口定义图解2011-03-05 21:02以下为仅为主板各接口的针脚定义,外接出来的设备接口则应与主板对应接口针脚定义相反,如鼠标的主板接口定义为6——数据,4——VCC,3——GND,1——时钟,鼠标线的接口定义则与之相反为5——数据,3——VCC,4——GND,2——时钟;其他外接设备与此相同。
首先是ATX 20-Pin电源接口电源接口,根据下图你可方便判断和分辨。
现在为提高CPU 的供电,从P4主板开始,都有个4P接口,单独为CPU供电,在此也已经标出。
鼠标和键盘绝大多数采用PS/2接口,鼠标和键盘的PS/2接口的物理外观完全相同,初学者往往容易插错,以至于业界不得不在PC'99规范中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将其区别开,而事实上它们在工作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从下面的PS/2接口针脚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上图的分别为AT键盘(既常说的大口键盘),和PS2键盘(即小口键盘),如今市场上PS2键盘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而AT键盘已经要沦为昨日黄花了。
因为键盘的定义相似,所以两者有共同的地方,各针脚定义如下:1、DATA 数据信号2、空3、GND 地端4、+5V5、CLOCK 时钟6 空(仅限PS2键盘)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由Compaq、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于1994年底联合提出的接口标准,其目的是用于取代逐渐不适应外设需求的传统串、并口。
1996年业界正式通过了USB1.0标准,但由于未获当时主流的Win95支持(直到Win95 OSR2才通过外挂模块提供对USB1.0的支持)而未得到普及,直到1998年USB1.1标准确立和Win98内核正式提供对USB接口的直接支持之后,USB才真正开始普及,到今天已经发展到USB2.0标准。
USB接口的连接线有两种形式,通常我们将其与电脑接口连接的一端称为“A”连接头,而将连接外设的接头称为“B”连接头(通常的外设都是内建USB数据线而仅仅包含与电脑相连的“A”连接----USB接口提供5V和200ma电流Imax=500 mApc=500ma,笔记本100ma头)。
针脚定义及接口定义图解
PS2、USB、DB-9、网卡、串口、并口、VGA针脚定义及接口定义图解2011-03-05 21:02以下为仅为主板各接口的针脚定义,外接出来的设备接口则应与主板对应接口针脚定义相反,如鼠标的主板接口定义为6——数据,4——VCC,3——GND,1——时钟,鼠标线的接口定义则与之相反为5——数据,3——VCC,4——GND,2——时钟;其他外接设备与此相同。
首先是ATX 20-Pin电源接口电源接口,根据下图你可方便判断和分辨。
现在为提高CPU的供电,从P4主板开始,都有个4P接口,单独为CPU供电,在此也已经标出。
鼠标和键盘绝大多数采用PS/2接口,鼠标和键盘的PS/2接口的物理外观完全相同,初学者往往容易插错,以至于业界不得不在PC'99规范中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将其区别开,而事实上它们在工作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从下面的PS/2接口针脚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上图的分别为AT键盘(既常说的大口键盘),和PS2键盘(即小口键盘),如今市场上PS2键盘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而AT键盘已经要沦为昨日黄花了。
因为键盘的定义相似,所以两者有共同的地方,各针脚定义如下:1、DATA 数据信号2、空3、GND 地端4、+5V5、CLOCK 时钟6 空(仅限PS2键盘)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由Compaq、IBM、Microsoft 等多家公司于1994年底联合提出的接口标准,其目的是用于取代逐渐不适应外设需求的传统串、并口。
1996年业界正式通过了USB1.0标准,但由于未获当时主流的Win95支持(直到Win95 OSR2才通过外挂模块提供对USB1.0的支持)而未得到普及,直到1998年USB1.1标准确立和Win98内核正式提供对USB接口的直接支持之后,USB才真正开始普及,到今天已经发展到USB2.0标准。
USB接口的连接线有两种形式,通常我们将其与电脑接口连接的一端称为“A”连接头,而将连接外设的接头称为“B”连接头(通常的外设都是内建USB 数据线而仅仅包含与电脑相连的“A”连接----USB接口提供5V和200ma电流Imax=500 mApc=500ma,笔记本100ma头)。
常用主板前置音频接口AUDIO是按
常用主板前置音频接口AUDIO是按Intel® 的I/O面板连接规范设计的。
针脚定义(AUDIO)如下:1 、AUD_MIC 前面板麦克输入2、AUD_GND 模拟音频电路用地线3、AUD_MIC_BIAS 麦克供电电源4、AUD_VCC 给模拟音频电路用的已滤波的5V供电5、AUD_FPOUT_R 前面板右声道音频信号6、AUD_RET_R 前面板右声道音频信号返回7、HP_ON 保留给将来耳机放大电路用8、KEY 空针脚9、AUD_FPOUT_L 前面板左声道音频信号10、AUD_RET_L 前面板左声道音频信号返回AUDIO的十针设计可应用于带有功率放大器和音箱的高档机箱,也可以应用于普通机箱的前置耳麦插口。
由于第4针脚是给功率放大器提供5V电源用的,所以在连接普通机箱的前置耳麦插口是千万不要把任何一条线连接到第4针脚,否则会烧主板和耳麦的。
如果不使用前置音频插口,针脚5 & 6, 9 & 10 必须用跳线帽短接,这样输出信号才会转到后面的音频端口。
否则后面的Line-Out音频接口将不起作用。
目前机箱前置耳麦插口的种类和连接:一、基本按Intel® 的I/O面板连接规范设计,提供7条连接线:这种前置音频插口的耳机插孔带有弹簧开关,多了两条左右声道返回主板的连线(LINE OUT RL和LINE OUT RR)。
采用这种耳机插孔的机箱,其背面的音频输出插孔用于连接音箱,前置插孔用于连接耳机。
当使用前置插孔连接耳机时,自动断开背面的音箱,拔出耳机时自动连接到音箱。
7条线与主板的前置音频接口JAUD1的连接方式如下:麦克输入(MIC IN)————————>①地线(GND)————————————>②麦克电源(MIC POWER)——————>③面板右声道输出(LINE OUT FR)————>⑤面板右声道返回(LINE OUT RR)————>⑥面板左声道输出(LINE OUT FL) ————>⑨面板左声道返回(LINE OUT RL) ————>⑩[请注意:⑴AUDIO的麦克连接,MIC IN连接到1脚,MIC POWER连接到3脚,如果接反了会导致麦克没有输入或音量很小;⑵一定要连接地线,必须连接到2脚;1⑶第5、9脚连接左右声道输出,第6、10脚连接左右声道返回。
H51M-S主板com针脚定义
H51M-S主板com针脚定义
RS232串口针脚定义
9针接口针脚定义:
Pin 1 CD Received Line Signal Detector (Data Carrier Detect)
Pin 2 RXD Received Data
Pin 3 TXD Transmit Data
Pin 4 DTR Data Terminal Ready
Pin 5 GND Signal Ground
Pin 6 DSR Data Set Ready
Pin 7 RTS Request To Send
Pin 8 CTS Clear To Send
Pin 9 RI Ring Indicator
电脑上的串口有9针,仔细看每个针脚旁边有很小的数字,标注了从1~9的编号,其中2、3针分别是收和发,5是地线,其他针脚无用。
对方设备也相应有收、发和地。
只要两端保证收对发、发对收、地对地接好,就可以通信了。
主板上的串口针脚定义共有两种排列方式,对应的输出线焊接方式也
(数字不在焊点这一边,在针那一边,须仔细看),焊接对应关系如下(数据线编号为①─⑨,输出口针脚编号为1─9:
第一种(简称A类,大多数主板都用此种):9针串口为①→1、②→2、③→3、④→4、⑤→5、⑥→6、⑦→7、⑧→8、⑨→9。
第二种(简称B类,部分品牌主板用此种): 9针串口为①→1、②→6、③→2、④→7、⑤→3、⑥→8、⑦→4、⑧→9、⑨→5.。
主板常用接口的针脚定义
主板常用接口的针脚定义注意:以下为仅为主板各接口的针脚定义,外接出来的设备接口则应与主板对应接口针脚定义相反,如鼠标的主板接口定义为6——数据,4——VCC,3——GND,1——时钟,鼠标线的接口定义则与之相反为5——数据,3——VCC,4——GND,2——时钟;其他外接设备与此相同。
刚接触电脑的朋友面对着计算机后背那密密麻麻的各种接口和一大把连接线往往会不知所措;接触电脑久的朋友有的时候想搞一些小点子,但常常会找不到各种接口的针脚定义;如果你有以上的经历,那么这一篇文章想必会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那就是外部接口大集合。
首先是ATX 20-Pin电源接口电源接口,根据下图你可方便判断和分辨。
现在为提高CPU的供电,从P4主板开始,都有个4P接口,单独为CPU供电,在此也已经标出。
鼠标和键盘绝大多数采用PS/2接口,鼠标和键盘的PS/2接口的物理外观完全相同,初学者往往容易插错,以至于业界不得不在PC'99规范中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将其区别开,而事实上它们在工作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从下面的PS/2接口针脚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上图的分别为AT键盘(既常说的大口键盘),和PS2键盘(即小口键盘),如今市场上PS2键盘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而AT键盘已经要沦为昨日黄花了。
因为键盘的定义相似,所以两者有共同的地方,各针脚定义如下:1、DATA 数据信号2、空3、GND 地端4、+5V5、CLOCK 时钟6 空(仅限PS2键盘)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由Compaq、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于1994年底联合提出的接口标准,其目的是用于取代逐渐不适应外设需求的传统串、并口。
1996年业界正式通过了USB1.0标准,但由于未获当时主流的Win95支持(直到Win95 OSR2才通过外挂模块提供对USB1.0的支持)而未得到普及,直到1998年USB1.1标准确立和Win98内核正式提供对USB接口的直接支持之后,USB才真正开始普及,到今天已经发展到USB2.0标准。
主板各接口的针脚定义
注意: 注意: 以下为仅为主板各接口的针脚定义, 外接出来的设备接口则应与主板对 以下为仅为主板各接口的针脚定义, 应接口针脚定义相反, 如鼠标的主板接口定义为 6——数据,——VCC, ——数据 4——VCC 数据, VCC, 应接口针脚定义相反, ——数据 数据, 3——GND,1——时钟,鼠标线的接口定义则与之相反为 5——数据, ——GND, ——时钟, GND 时钟 3——VCC,4——GND,2——时钟;其他外接设备与此相同。
——VCC, ——GND, ——时钟;其他外接设备与此相同。
VCC GND 时钟刚接触电脑的朋友面对着计算机后背那密密麻麻的各种接口和一大把连接线往往会不知所措; 接触电脑久的朋友有的时候想搞一些小点子,但常常会找不到各种接口的针脚定义; 如果你有以上的经历,那么这一篇文章想必会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那就是外部接口大集合。
首先是 ATX 20-Pin 电源接口电源接口, 根据下图你可方便判断和分辨。
现在为提 高 CPU 的供电,从 P4 主板开始,都有个 4P 接口,单独为 CPU 供电,在此也已经 标出。
鼠标和键盘绝大多数采用 PS/2 接口, 鼠标和键盘的 PS/2 接口的物理外观完全相 同,初学者往往容易插错,以至于业界不得不在 PC'99 规范中用两种不同的颜色 来将其区别开,而事实上它们在工作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从下面的 PS/2 接口 针脚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上图的分别为 AT 键盘(既常说的大口键盘),和 PS2 键盘(即小口键盘),如 今市场上 PS2 键盘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而 AT 键盘已经要沦为昨日黄花了。
因为 键盘的定义相似,所以两者有共同的地方,各针脚定义如下: 1、DATA 数据信号 2、空 3、GND 地端 4、+5V 5、CLOCK 时钟 6 空(仅限 PS2 键盘)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由 Compaq、IBM、Microsoft 等多家公司于 1994 年底联合提出的接口标准,其目的是用于取代逐渐不适应外 设需求的传统串、并口。
主板插针图解
电脑相关一、机箱上我们需要完成的控制按钮开关键、重启键是机箱前面板上不可缺少的按钮,电源工作指示灯、硬盘工作指示灯、前置蜂鸣器需要我们正确的连接。
另外,前置的USB接口、音频接口以及一些高端机箱上带有的IEEE1394接口,也需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与主板进行连接。
机箱前面板上的开关与重启按钮和各种扩展接口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开关键、重启键、电源工作指示灯、硬盘工作指示灯与前置蜂鸣器的连接方法,请看下图。
机箱前面板上的开关、重启按钮与指示灯的连线方法上图为主板说明书中自带的前置控制按钮的连接方法,图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不同插针的连接方法。
其中PLED即机箱前置电源工作指示灯插针,有“+”“-”两个针脚,对应机箱上的PLED接口;IDE_LED即硬盘工作指示灯,同样有“+”“-”两个针脚,对应机箱上的IDE_LED接口;PWRSW为机箱面板上的开关按钮,同样有两个针脚,由于开关键是通过两针短路实现的,因此没有“+”“-”之分,只要将机箱上对应的PWRSW接入正确的插针即可。
RESET是重启按钮,同样没有“+”“-”之分,以短路方式实现。
SPEAKER是前置的蜂鸣器,分为“+”“-”相位;普通的扬声器无论如何接都是可以发生的,但这里比较特殊。
由于“+”相上提供了+5V的电压值,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安装,以确保蜂鸣器发声。
这是机箱上提供了插头上图为机箱是提供的三种接头。
其中HDD LED是硬盘指示灯,对应主板上的IDE_LED;POWER SW是电源开关,对应主板上的PWRSW;RESET SW是重启开关,对应主板上的RESET。
除了HDD LED硬盘指示灯有“+”“-”之分外,其它两个没有正负之分,HDD LED硬盘指示灯“+”“-”插反了机箱上的硬盘指示灯不会亮。
当然,为了方便消费者安装,“+”采用了红、棕与蓝进行了标识,而“-”绝一为白色线缆,这一点在任何的机箱当中是通用的,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板常用接口的针脚定义
注意:
以下为仅为主板各接口的针脚定义,外接出来的设备接口则应与主板对应接口针脚定义相反,如鼠标的主板接口定义为6——数据,4——VCC,3——GND,1——时钟,鼠标线的接口定义则与之相反为5——数据,3——VCC,4——GND,2——时钟;其他外接设备与此相同。
刚接触电脑的朋友面对着计算机后背那密密麻麻的各种接口和一大把连接线往往会不知所措;
接触电脑久的朋友有的时候想搞一些小点子,但常常会找不到各种接口的针脚定义;
如果你有以上的经历,那么这一篇文章想必会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那就是外部接口大集
合。
首先是ATX 20-Pin电源接口电源接口,根据下图你可方便判断和分辨。
现在为提高CPU的供电,从P4主板开始,都有个4P接口,单独为CPU供电,在此也已经标出。
鼠标和键盘绝大多数采用PS/2接口,鼠标和键盘的PS/2接口的物理外观完全相同,初学者往往容易插错,以至于业界不得不在PC'99规范中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将其区别开,而事实上它们在工作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从下面的PS/2接口针脚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上图的分别为AT键盘(既常说的大口键盘),和PS2键盘(即小口键盘),如今市场上PS2键盘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而AT键盘已经要沦为昨日黄花了。
因为键盘的定义相似,所以两者有共同的地方,各针脚定义如下:
1、DATA 数据信号
2、空
3、GND 地端
4、+5V
5、CLOCK 时钟
6 空(仅限PS2键盘)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由Compaq、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于1994年底联合提出的接口标准,其目的是用于取代逐渐不适应外设需求的传统串、并口。
1996年业界正式通过了USB1.0标准,但由于未获当时主流的Win95支持(直到Win95 OSR2才通过外挂模块提供对USB1.0的支持)而未得到普及,直到1998年USB1.1标准确立和Win98内核正式提供对USB接口的直接支持之后,USB才真正开始普及,到今天已经发展到USB2.0标准。
USB接口的连接线有两种形式,通常我们将其与电脑接口连接的一端称为“A”连接头,而将连接外设的接头称为“B”连接头(通常的外设都是内建USB数据线而仅仅包含与电脑相连的“A”连接头)。
USB接口是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接口方式了,因为USB接口的特点很突出:速度快、兼容性好、不占中断、可以串接、支持热插拨等等,所以如今有许多打印机、扫描仪、数字摄像头、数码相机、MP3播放器、MODEM等都开始使用USB做为接口模式,USB接口定义也很简单:
1 +5V
2 DATA-数据-
3 DATA+数据+
4 GND 地
主板一般都集成两个串口,可Windows却最多可提供8个串口资源供硬件设置使用(编号COM1到COM8),虽然其I/O地址不相同,但是总共只占据两个IRQ(1、3、5、7共享IRQ4,2、4、6、8共享IRQ3),平常我们常用的是COM1~COM4这四个端口。
我们经常在使用中遇到这个问题——如果在COM1上安装了串口鼠标或其他外设,就不能在COM3上安装如Modem之类的其它硬件,这就是因为IRQ设置冲突而无法工作。
这时玩家们可以将另外的外设安装在COM2或4。
标准的串口能够达到最高115Kbps的数据传输速度,而一些增强型串口如ESP(Enhanced Serial Port,增强型串口) 、Super ESP(Super Enhanced Serial Port,超级增强型串口)等则能达到460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串口是计算机主要的外部接口之一,通过九针串口连接的设备有很多,像串口鼠标、MODEM、手写板等等,九针串口的示意图如上,其各脚的定义如下:
1 DCD 载波检测
2 RXD 接收数据
3 TXD 发送数据
4 DTR 数据终端准备好
5 SG 信号地线
6 DSR 数据准备好
7 RTS 请求发送
8 CTS 清除发送
9 RI 振铃指示
显示器当然是很重要的设备了,显示器使用的是15针的连接公头,因为显示器属于一种较为独立的电子器件,所以它的接头定义也有很多较专业的部分,具体针脚定义如下:
1 红
2 绿
3 蓝
4 空脚
5 地
6 红-接地
7 绿-接地
8 蓝-接地
9 空脚
10 接地
11 接地
12 SDA
13 水平同步
14 垂直同步
15 SCL
网卡(LAN)接口
音频接口
最初的并口设计是单向传输数据的,也就是说数据在某一时刻只能实现输入或者输出。
后来IBM又开发出了一种被称为SPP(Standard Parallel Port)的双向并口技术,它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时输入和输出,这样就将原来的半互动并口变成了真正的双方互动并口;Intel、Xircom 及Zenith于1991年共同推出了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增强型并口),允许更大容量数据的传输(500~1000byte/s),其主要是针对要求较高数据传输速度的非打印机设备,例如存储设备等;紧接着EPP的推出,1992年微软和惠普联合推出了被称为ECP(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的新并口标准,和EPP不同,ECP是专门针对打印机而制订的标准;发布于1994年的IEEE 1284涵盖了EPP和ECP两个标准,但需要操作系统和硬件都支持该标准,这对现在的硬件而言已不是什么问题了。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并口都支持EPP和ECP这两个标准,而且我们可以在CMOS当中自己设置并口的工作模式。
并口是计算机一个相当重要的外部设备接口,最常用来连接的设备那就要算是打印机了,另外,有许多型号的扫描仪也是通过并口来与计算机连接的。
并口也是25针的,与25针串口不同的是,并口是25个孔,所以常称为“母头”,而像串口就常称为“公头”。
并口的针脚定义如下:
1 STROBE 选通
2-9 DATA0-DATA7 数据0-7
10 ACKNLG 确认
11 BUSY 忙
12 PE 缺纸
13 SLCT 选择
14 AUTO FEED 自动换行
15 ERROR 错误
16 INIT 初始化
17 SLCT IN 选择输入\
18-25 GND 地线
IEEE1394通常有两种接口方式,一种是六角型的六针接口,另一种是四角的四针接口,其区别就在于六针接口除了两条一对共两对的数据线外还多了一对电源线,可直接向外设供电,多使用于苹果机和台式电脑,而四针接口多用于DV或笔记本电脑等设备。
●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无需设置设备ID号,从Win98 SE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开始内置IEEE1394支持核心,无需驱动程序。
●数据传输速度快,IEEE1394a高达400Mbps,后续的IEEE1394b标准可将速度提升到
800Mbps、1.6Gbps甚至3.2Gbps。
●自带供电线路,能提供8—40V可变电压,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也达到1.5A左右,因此它能为耗电量要求小的设备进行供电。
●真正点对点连接(peer-to-peer),设备间不分主从,可直接实现两台DV间的数据传输或是多台电脑共享一台DV机,而且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直接将IEEE1394接口DV机中的图像数据保存到IEEE1394接口的硬盘中。
当前我们应用最多的是带宽400Mbps的IEEE1394a接口,与其相比,正在发展中的IEEE1394b 接口的特点是可以实现长途数据传输。
今年初由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推出了业界首款
IEEE1394b器件TSB81BA3,不仅将上一代1394a的速度加倍到800Mbps,而且还将通信距离增加到了100米,而如果采用石英类材料的光纤的话,则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6Gbps,将来还有望提高到3.2Gbps。
从而可确保在高速数据传输与多媒体网络中实现更佳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