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学案(学生用)
初中我的母亲教案
初中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2. 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2. 学会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学会尊敬父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提问学生对母亲的认识,引导学生说出母亲的付出与关爱。
b. 板书课题:《我的母亲》2. 朗读感悟a.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描述。
b.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理解课文a.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大意。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母亲形象的感悟。
4. 品词析句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表现母亲品质的词句。
b.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尊敬父母的。
5. 情感体验a.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父母的爱。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6. 拓展延伸a. 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在生活中孝敬父母。
b. 教师总结,强调尊敬父母的重要性。
7. 课堂小结a.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b. 教师强调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传统美德。
8. 作业布置a. 写一篇关于父母的感恩日记。
b. 为父母做一件贴心的事情。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引导他们学会尊敬父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课堂活动中,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教案
教案:《我的母亲》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一篇由纸山石井所作的《我的母亲》为教学材料。
通过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个懂得爱和关心的母亲的形象,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学会运用形容词和描写手法来写好一篇描写人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初步领悟文章主旨,掌握在写作描写人时使用形容词和描写手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运用阅读、分析、思考的方法进行文章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学生增强对母亲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领悟文章主旨,掌握在写作描写人时使用形容词和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四、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问问题导入新课:你们印象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她们平时的工作是什么?你们平时是否满足她们的要求呢?Step 2 预习导学教师提问:大家预习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吗?请谈谈你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Step 3 文本解读1.教师通过阅读和解读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生可以选择积极发言,讨论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Step 4 重点阅读1.教师同学们一同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母亲的爱和关怀。
2.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具体的描写母亲的词句和段落,并共同完成课文的分析。
Step 5 形容词的应用1.教师提问:文章中有哪些词句和段落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母亲的关怀和爱?2.学生会提到形容词,教师会进一步解释形容词的使用和作用。
Step 6 描写手法的运用1.教师以课文中运用的描写手法为例,让学生了解描写手法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2.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描写手法在课文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Step 7 写作指导1.给学生时间写一篇《我心目中的母亲》的作文,要求学生尽量运用形容词和描写手法。
2.学生互相交流作文,并归纳出好的表达方式。
五、教学延伸1.教师鼓励学生关爱家人,感恩母爱,并引导学生写一封感谢母亲的信。
2024《我的母亲》教案设计精选2024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内容与特点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选择目录•教学过程设计•课堂互动与练习安排•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学会珍惜和回报母亲的关爱。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亲情等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01教学难点02注03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情感表达030201《我的母亲》内容概述文本特点与风格语言特点写作手法文本风格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年龄阶段认知水平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已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联系针对性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环节设计通过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拓展延伸和总结反思等环节,有序引导学生学习。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拉近学生与课文的情感距离。
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播放与母爱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营造情感氛围。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圈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为后续的深入讨论做铺垫。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语句,探讨其含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组织学生开展以“母爱”为主题的演讲或征文比赛,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提问交流,引导思考在课堂开始时,向学生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你们对母亲的印象是什么?”“母亲在你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在编写《我的母亲》教案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教案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1. 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并描述他们的母亲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记叙母亲对他们成长的贡献;- 学会运用适当的形容词来描述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形容词描写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和事例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3.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形容词和句型来描写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学生能够用故事和事例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4. 教学方法:- 听力训练:听取学生对母亲外貌和性格特点的描写;- 口语训练: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阅读训练:学习一篇关于母亲的优秀文章,理解并分析其中的感情表达和修辞手法;- 写作训练: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 使用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母亲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母亲的第一印象。
第二步:听力训练(10分钟)- 播放一段描述母亲外貌和性格的短对话,让学生倾听并用适当的形容词记录下来。
-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他们记录的形容词,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
第三步:口语练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员来描述自己的母亲。
其他组员用形容词来描写这个母亲,并给予肯定评价。
- 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第四步:阅读训练(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母亲的优秀文章,并分析其中的感情表达和修辞手法。
- 学生小组讨论文章中母亲形象的描绘以及作者表达的感情,然后进行分享。
第五步:写作训练(15分钟)- 提供一些关于母亲的提示词汇,引导学生用这些词汇写一个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
- 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彼此写的短文,并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我的母亲的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诗歌欣赏与创作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欣赏部分现当代文学作品;2.学习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4.通过欣赏和创作诗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与素材:1.课件、音响设备;2.多种类型的现当代诗歌作品:包括自然诗、抒情诗、小诗歌等;3.小红花或其他奖励物品;4.小黑板或白板。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课程(15分钟)1.师生互动:与学生谈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呈现现当代诗歌作品:播放录音或展示作品,引发学生兴趣和欣赏的情感。
第二课时:欣赏与解读(30分钟)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共享阅读体验和理解,然后展示理解和表达。
3.全班讨论:总结各组的发言意见并展开全班的讨论。
第三课时:创作步骤(30分钟)1.师生互动:与学生分享诗歌创作的经验和技巧。
2.创作指导:提供给学生一些创作素材和题材,帮助学生选择并启发他们的灵感。
3.自由创作:学生可以个人或小组进行创作。
第四课时:展示与评价(30分钟)1.学生展示: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或表演。
2.评价与奖励:全班共同评价,学生可以互相表扬和给予建议。
3.奖励表彰:表彰精彩创作的学生,给予小红花或其他奖励。
第五课时:收尾与反思(15分钟)1.师生互动:与学生反思整个课程,分享成果和学习心得。
2.总结与展望:总结学生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继续创作。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学生乐于参与并积极发言的情况;2.学生创作的诗歌质量和创意程度;3.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学习成果。
五、教学延伸(可选):1.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或校外的诗歌朗诵比赛;2.安排学生的优秀创作在学校文艺汇演中展示;3.组织学生进行其他形式的文学创作或阅读分享活动。
六、教学反思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创作诗歌,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第12课我的母亲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第12课+我的母亲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品味本文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3、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4、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
一、自主学习【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人影憧憧()循循善诱()蹑手蹑脚( ) 万籁俱寂( )娓娓动听()歉疚()2、解释下列词语。
娓娓动听:辗转反侧:饮泣吞声:万籁俱寂:【文学常识】3、本文选自。
本文作者,江西余江人,新闻记者、家,家。
【整体感知】4、文章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情?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在作者的心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二、合作探究【脉络梳理】1、熟读全文,完成下面脉络图。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母亲的姓氏。
元宵节“巡阅”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件事情。
母亲的辛劳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文本探究】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找出一句感动你的话语,并加以分析。
(标注在课本上)3、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一处感人的细节加以赏析。
(课本上标注)4、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回答:(1)揣摩母亲说“打得好”时的心情。
(2)理解句子: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5、研读课文第6自然段回答:怎么理解作者在母亲为自己做鞋时的那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6、理解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里所生发的感慨。
《我的母亲》初中教案
《我的母亲》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亲情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会欣赏和感激母亲的爱。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2. 如何让学生将阅读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的打印稿。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如《母亲》。
2.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的母亲》。
2. 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情感体验(1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感受母亲的关爱。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母亲的付出。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题目为《我的母亲》。
2. 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入了解母亲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母亲的辛勤付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亲情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并将这种情感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重要性,学会感恩,珍惜母亲的付出。
我的母亲教案范文
我的母亲教案范文教案题目:了解母亲的奉献与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了解母亲的奉献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内容:1.通过故事、诗歌、绘画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母亲的奉献和重要性。
2.利用小组讨论、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母亲奉献的故事、诗歌和绘画等素材。
2.准备PPT、图片等多媒体材料。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画面或播放一段与母亲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描述画面或视频中母亲所做的事情,并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重要性。
2.了解母亲的奉献(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观看绘画等形式,了解母亲的奉献。
学生可以根据故事和绘画中母亲所做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3.阅读诗歌(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份或几份母亲相关的诗歌,要求学生自读并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然后,学生可以互相分享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从小事、大事、言教和榜样等方面进行讨论,并记录下来。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反思与总结(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母亲的奉献,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总结母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向母亲表达感激之情。
6.总结任务和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向学生强调母亲的奉献和重要性。
布置作业:写一篇作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字数不少于500字。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综合评估学生对母亲奉献和重要性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的母亲来班级,与学生们互动交流,了解母亲的成长经历和奉献,进一步增进学生对母亲的了解和感激之情。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故事、诗歌、绘画等形式了解母亲的奉献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使学生能够对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进一步增进对母亲的了解和认识。
邹韬奋《我的母亲》学案
邹韬奋《我的母亲》学案
《我的母亲》
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 累积词语,并将累积的词语用到自己的糊口中。
2. 学习作者的选材技能。
3. 学习作者公道的支配文章的结构。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1. 一、导入
咱们都通过语言文字介绍过咱们的母亲,今天咱们来学习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你从中会得到良多启示。
二、自学课文,总体感知。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生字词,弄清字形,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邹()()韬()()查()()瞥()()
憧()()惺()()忪()()蹑()()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词语造句。
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百感交集:
稀里糊涂:
循循善诱:
泪如泉涌: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鸦雀无声:
三、理清课文层次。
四、讲述课文内容。
作者密意地回想关于母亲的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 一、以小组为单位,反复诵读课文,交换读书心得。
二、风貌展现
1、自由交换读书情况。
2、展现探究练习1、2、3题
三、心灵的诉说
用饱含密意的语言,说一段自己体悟母亲的话。
四、课后小结。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词汇、句型等知识,理解并朗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重和关爱,懂得珍惜母爱,传承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词汇、句型的学习和运用;文章的理解。
2.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并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的母亲》。
2.学习词汇与句型(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常用句型,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3.阅读文章(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根据课前学习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理解和解读,学生可借助词典、课文译文等辅助理解。
4.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各自心目中的母亲形象,包括母亲的特点、习惯、爱好等,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
5.听力练习(1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个人表达(10分钟)学生从自身的角度编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包括母亲的特点、对自己的爱、平时的行为等,并在课堂上互相分享。
7.总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新知识进行总结,并教师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四、教学活动设计: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文章中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英语作文,内容可以是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对母亲的赞美等。
3.诗歌朗诵:让学生背诵一首关于母爱的英文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板书设计:1.关于母爱的英文词汇和句型。
2.学生分享的心目中母亲的形象描述。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在语言能力上得到了提高,更在对母亲的理解和关爱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母爱、尊重母亲,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邹韬奋《我的母亲》学案5
课题:我的母亲课型:讲读课时:2课时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心灵受到震动,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生活中的母爱。
2.通过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探究,持续理解截取材料写作的方法及作用。
;3.体会叙议结合的写法,并能逐步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合理运用。
二、重点、难点: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脉络,心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事和教子方法的理解。
三、资料链接:1.聚焦邹韬奋〔1895-1944〕,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著名的抗日斗士。
1928年开始,邹韬奋正式用“韬奋〞这个笔名发表文章。
他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
一方面要韬光养晦,一方面要奋斗。
2.作品信息:本文选入教材时有所删节,为澄清阅读时可能产生的误解,作两点说明:1、第二件事中的“妹仔〞容易让人误解为邹韬奋的妹妹,实际上是母亲由娘家带来的年轻女仆,和母亲非常亲热,竟好像母女。
2、文中所选四件事本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可第三件事的时间是“我〞十岁时,第四件事的时间是“我〞八岁时,导致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第三件事删去了前一部分:我六岁的时候,由父亲为“我〞发蒙,读的是《三字经》,第一天上的课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有点儿莫名其妙!……我到十岁时,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先生的束脩已加到十二元,增加了三倍。
四、自主学习:〔一〕查字典,注音或者写出汉字查氏〔〕瞥见〔〕惺忪〔〕女红〔〕歉jiù〔〕 xīxū〔〕人影chōngchōng〔〕Zhǎn〔〕转蹑〔〕手蹑脚 xúnxún〔〕善诱〔二〕查词典,解释以下词语。
惺忪:莫名其妙:循循善诱:饮泣吞声:娓娓动听:〔三〕阅读全文,完成以下小题1.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关于母亲的哪四个片段,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读了这些片段,你看到了怎样的母亲(请试着用如下的方式填空)读了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3、你从中体会到了“我〞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感情?五、合作探究1.作者在刻画母亲形象时,两次写到“哭〞,即第二件事母亲读小说和第三件事母亲听“我〞背书。
邹韬奋《我的母亲》学案
课题 12《我的母亲》学案课前热身温故知新说说你的母亲是怎样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1、识记生字生词的形、音、义。
2、把握文章的结构内容,感受文中作者的情感。
(重点)3、感受高尚无私的母爱,培养自己美好的情操。
(难点)指点迷津授之以渔合作探究比较阅读涉及考点形成网络没有名字(地位低下)1、元宵母亲背我赏灯慈爱2、讲述故事情感丰富善良我的母亲追忆母亲3、儿子受罚母亲落泪有同情心4、灯下熬夜为儿做鞋勤劳能干照应开头升华感情一未雨绸缪1.预习1)在朗读课文中把不认识的生字新词圈起来,借助拼音、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读熟课文,要求准确流利。
3)注意成语、关联词的运用。
2.参考复习资料字典、词典中学教材全解3.小试牛刀预习检测, (3分钟)1)给加粗词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1)人影憧憧()________________(2)睡眼惺忪()________________(3)蹑手蹑脚()________________(4)娓娓动听()________________(5)万籁俱寂()________________2)下面横线上,填进恰当的成语。
(3分)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________,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________,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________地挥泪痛哭一顿。
3)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进恰当的关联词(每个括号里,只能填一个字)。
(4分)现在想来,( )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 )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 )( )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 )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二 课堂探究1.自主学习(8分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思考一下问题,并完成表格。
1)本文的第二部分叙述了母亲的哪些片段?各反映了母亲什么性格?用表格的方式概括一下。
阅”2)前三个个生活片段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从“两三岁”到“十岁”,而第四个片段却又回到“八岁”时,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2.合作探究(兵教兵) (12分钟)1)文章最后一段中除了对母亲的早逝感到无限的痛惜之情外,还表达了什么情感?2)总结文中“母亲”的形象。
我的母亲预习学案学生
《我的母亲》八年级班姓名:预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会读写“责罚、广漠、文绉绉”等词语,会注音;会解释“文绉绉、宽恕”等词语。
2、能正确写出作者的名字,介绍作者。
3、能正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母亲的优秀品质。
4、通过具体事件,初步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与怀念之情。
预习重点:能正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母亲的优秀品质,初步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与怀念之情。
预习任务:一、了解作者,助你理解文章主题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
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
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
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
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
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
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二、速读课文,扫清障碍(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文绉.绉( ) 摹.画( ) 舔.去( )侮.辱( )宽恕. ( )2、根据拼音填出汉字:宽yù() xī()戏抽tì() chóu()备3、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管束:气量:广漠:宽恕:质问:文绉绉:面红耳热:仁慈:侮辱:三、朗读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2、、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邹韬奋《我的母亲》学案6
邹韬奋《我的母亲》学案6
十四《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1. 积累词语,并将积累的词语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 学习作者的选材技巧。
3. 学习作者合理的安排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一、导入
我们都通过语言文字介绍过我们的母亲,今天我们来学习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你从中会得到很多启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生字词,弄清字形,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邹()()韬()()查()()瞥()()
憧()()惺()()忪()()蹑()()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词语造句。
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莫名其妙:
循循善诱:
泪如泉涌: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三、理清课文层次。
四、讲述课文内容。
作者深情地回忆关于母亲的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 一、以小组为单位,反复朗读课文,交流读书心得。
二、风采展示
1、自由交流读书情况。
2、展示探究练习1、2、3题
三、心灵的诉说
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说一段自己体悟母亲的话。
四、课后小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我的母亲》学案 苏教版
十四课我的母亲(课型:新授课)【理论支持】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
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我的母亲》的教案设计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解开镣铐后的舞蹈。
对教师而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1.品味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无私的母爱。
3.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具体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关键词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2.领会本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的特点;3.通过品味本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感受高尚无私的母爱,培养自己美好的情操;5.学习本文选取典型材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6.学习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作手法。
在具体目标中,1、2、3、4是针对所有学生确定的,5是对中等生的要求,6是对优秀生提出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材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2.学习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作手法;3.感受高尚无私的母爱,培养美好的情操。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我的母亲》教案篇一一、前期准备(一)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
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
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
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设想鉴于上述思考,本文教学时应从三个角度展开,也就是分三个环节进行:一个环节,远处看课文,读标题,了解作者,对课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在,为训练语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读全文,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成为本文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这三个环节的安排由易到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一个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从比较中了解本文在内容与写作方面的特点。
第三环节是在第二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的,由胡适的作品延伸到他的学术成就,由他对母亲的感情延及他的文化观。
(三)教学准备学好本文,需要学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一,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第二,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
教师课前需要阅读《胡适自传》,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和《先母行述》两篇,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以及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实例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实例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对象:初中生单元:家庭生活教学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母亲的特点、生活、为人处事等情况,感恩母亲。
2.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认识到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自己与家庭的关系,增强家庭意识。
3.让学生理解家庭中的合作共赢思想,与家人相互关心、支持和扶持,真正做到家庭和谐。
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让学生描述母亲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增强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
2.配合家庭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中的合作共赢思想,真正做到家庭和谐。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与展示2.实践操作3.案例分析教学素材:1.教材:《我的母亲》2.视频素材:《舌尖上的中国》太仓版3.家庭故事:母亲养育自己的经历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请学生们拿出手机,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太仓版中的关于母亲的内容。
2.讨论视频中呈现的母亲形象,并引导学生们从中获取灵感,提取有用素材,帮助学生们构想属于自己的母亲描述文章。
第二步:阅读文章,描述母亲1.将《我的母亲》整体阅读一遍。
2.小组内讨论母亲的形象与主题表达,然后让学生们撰写一份关于母亲的文章,同时可以配合小短诗或文言文。
3.在结束之时,指导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文章,在磨砺中互相学习。
第三步:分享家庭故事,增进家庭意识1.请学生们分享母亲为自己付出的经历,鼓励学生们把满怀感激的情感倾诉出来,给予自己的母亲最深的赞许与回报。
2.可以请一些着名母亲代表,或是学生的家长代表来到教室,分享他们的母亲故事,这样可以更贴切地给学生们带来亲身体验。
第四步:案例分析,悟出合作共赢思想1.从学生们分享的内容中,引导他们讨论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并且通过共同思考的方式,找出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方案。
2.学生们可以采用教材或者网络上的案例,帮助他们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共赢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们分享自己想到的家庭合作方案,同时鼓励他们回家实践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我的母亲》教案指导
《我的母亲》教案指导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掌握文章大意,了解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感受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能够运用现代汉语语言技能陈述自己对母亲的感慨和思考。
2、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深刻领会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懂得珍惜母亲的爱,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孝心,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方法:1、归纳教学法2、演示教学法3、情境教学法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阅读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母亲对我们的爱及对我们的影响。
四、教学建议:1、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一起认真阅读《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关键词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主旨。
2、让学生自己把作文中的优美语言摘抄下来,分析一下它们的文体、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再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尝试写出一篇自己的作文;或者带领学生编写一首感恩母亲的诗歌、演唱一与母爱相关的歌曲等等。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互相交流思想,参与课堂讨论,表达感想和情感,这样不仅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对母亲的理解和尊敬。
五、板书设计:《我的母亲》母亲的爱;我们的感恩六、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是否掌握了文章的主旨和精神内涵;是否能够清晰地用现代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同时也能够考察他们对母亲的尊重和感激之情是否有所提高。
如果家长也能够积极关注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学习进展,那么评价的结果也会更加准确和全面,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我的母亲》导学案(就业)
主备人__________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熟练掌握本课字词。
2.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3. 熟读课文,初步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
理清课文结构;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学习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知识链接
白描手法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
学习过程
任务一掌握基础
1、写作背景
本文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
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
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
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
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
这次也是一样。
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
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2、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_,字_______,___代著名作家。
一岁半时,父亲去世,在母亲的血汗灌养和亲友的资助下,1918年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北京方家胡同小学任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
老舍先生的母亲并不识字,但她通过生命的教育,把她性格中的坚韧、善良、宽容的品性和勤俭、好客的生活习惯传给了老舍先生,为新中国培养出一代语言大师。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等。
他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1951年,老舍因创作歌颂人民政府为普通市民办实事的《龙须
沟》而被北京市政府授予“______________”称号。
1966年“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3、大声朗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各组派代表将本组认为重点的字词展示到黑板上,并解说)
任务二整体感知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到了发生在母亲及“儿子”身上的哪些事情? (小组内交流,推举代表发言)
明确:全文是按顺序来写的
①第1—2自然段:母亲
②第3—6自然自然段:母亲”
③第7—10自然段:母亲
④第11—12自然段:母亲
⑤第13—14自然段:母亲
⑥第15—16自然段:儿子
⑦第17自然段:儿子
2、从课文这些事件的描述来母亲的形象特点
(要求:概括时请用“从________事上,我觉得母亲是一个________的人”这样的句式)
你的收获(可以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谈)
课堂检测
听写本课字词(每组出一名代表上黑板)作业
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感受母亲形象。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愧疚
之情,分析母亲的性格及对我的影响。
3.理解母亲对“我”的“生命的教育”的内涵,懂得珍视亲情。
学习重难点
品味作品朴素自然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感受母亲形象。
理解母亲对“我”的“生命的教育”的内涵,懂得珍视亲情。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自主合作法
学习过程
任务一研读文本
1、作者先后四次提到母亲对我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①第9自然段:
②第10自然段:
③第12自然段:
④第17自然段:
2、重点赏析
第13节从哪三件事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并找出其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它所体现出的感情。
(分组讨论,小组选代表回答)(1)
(2)
(3)
细节描写:
任务二品味语言
一、找出文中运用白描的语句,并重点赏析以下语句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2、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
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3、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二、作者是靠哪些语句表现对母亲的那种感激、怀念之情的?(最少找出两句)1、
2、
学习收获
从写作方法、表达主题两方面自由发言,谈本文的学习收获。
课堂练习
是啊,母爱犹如一缕阳光,使我们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
同学们,尽管跨出一步便是天涯,但作为游子的你,永远走不出母爱的风筝线,因为线的那头永远握在母亲的手中,老舍的母亲让我们热泪盈眶,我们的母亲呢?请让毛阿敏《烛光里的妈妈》伴着你,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说一段赞美母亲的话。
(小组选代表口头作文,并采取自评和他评的方式。
)
作业
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洗脚,为他们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映。
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