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城市(区位分析)1

合集下载

2.1城市空间结构 之一 城市区位分析

2.1城市空间结构 之一 城市区位分析

东亚日本、朝鲜半 岛及我国东部沿海 和平原地区
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的沿海地
带。 干旱、寒冷、湿热地区,城市分布少。
我国特大城市的区位与气候有何关系?
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2000年)
丽水各市、县城分布有什么特点?
看图观察:广东一些城市的分布特点
为什么城市大多临近河流、湖泊、海洋? ——能提供水源、水运、军事防卫、旅游等功能。
(2)经济地理区位
——资源、交通、工农业生产等
(3)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政治中心、政治区位、宗教、军 事、科技等
城市区位分析
自然地理区位
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2000年)
我国特大城市主要分布于地势的哪级阶梯?为什么?
结论: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②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玉门、东营
铁矿城市 鞍山、马鞍山
本溪、攀枝花 包头等 大同、鹤岗、
煤矿城市 抚顺、六盘水
淮南等
分析:我国城市的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 交通干线往往形成城市分布轴线。 交通枢纽城市,洲得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石 家 庄 市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①地形: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同时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②气候: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③河流:河口地区,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海口地理位置
城市区位分析
经济地理区位
在煤矿开发前,河谷地带未出现城市(A图)。为什么随 着对煤矿的大规模开发城市开始兴起?(B图)
石油城市 大庆、克拉玛依、
2.城市的区位因素:
(2)经济地理区位 ◆资源 :产业革命后邻近矿产地形成矿业城市 ◆交通: 城市分布趋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 ◆工农业: 工农业发达利于城市形成和发展

专题31 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城市区位分析(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31 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城市区位分析(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31 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城市区位分析【方法指导】城市的发展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1.自然因素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温带、寒带的城市分布在平原;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气候:气温、降水适中,居住适宜河流:①运输功能: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水源充足;③防卫功能;④环境功能2.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交通:临近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其他因素:①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拓展练习】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智利轮廓形似蚯蚓,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

首都圣地亚哥位于国土中部,圣地亚哥大都会区拥有720万居民,约占该国总人口的40%。

瓦尔帕莱索和圣安东尼奧是其重要的商港。

智利北部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大气质量而成为天文观测的首选之地。

2016年11月22日,我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签订协议,将在智利北部文达罗尼斯山2900米的山巅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

材料二: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是智利国民经济四大支柱,在全球贸易中均占有一席之地。

智利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其中铜矿储量和产量占世界1/3以上,被誉为“铜矿之国”。

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1美元与铜矿相关;智利每出口5美元商品,其中3美元是铜产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利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现已成为拉丁美洲人均GDP最高的国家。

材料三:智利地理位置示意和首都周边地形示意图。

(1)简述圣地亚哥成为智利首都的区位条件。

(2)简述中国在智利北部文达罗尼斯山建设天文台的理由。

(3)在智利的经济增长中,铜矿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成功避开了因过度依赖单一资源造成的“资源诅咒”现象。

试分析其原因。

人口与城市划分标准

人口与城市划分标准

人口与城市划分标准人口与城市划分标准是指根据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的不同,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或类型。

人口与城市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的支撑,而人口的流动和分布也受城市的吸引和影响。

因此,科学合理地划分城市等级和类型对于城市规划、资源配置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人口与城市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功能和规模等。

首先,人口数量是划分城市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人口数量较少的城市往往属于小城市或者县级城市,而人口数量较多的城市则往往是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划分城市等级的重要依据。

经济发达、产业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往往属于一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则可能是三线城市或者县级城市。

此外,城市的功能和规模也是划分城市等级的重要考量。

拥有国际影响力和重要功能的城市可能是特大城市或者直辖市,而功能单一、规模较小的城市则可能是小城市或者特色小镇。

在实际应用中,人口与城市的划分标准还需要根据具体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划分城市等级和类型需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划分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修订。

总的来说,人口与城市划分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功能和规模等多个因素。

科学合理地划分城市等级和类型对于城市规划、资源配置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修订,以适应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人口与城市划分标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区位分析PPT课件

城市区位分析PPT课件

不相同的城市是 A.上海 B.桂林 C.黄山 D.张家界
A
第26页/共48页
【看谁快】
9.有关城市区位选择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选址只要考虑地形、水源等条件,不需要考虑其
他条件
B.城市建设要考虑地基承载力,一般来说,土质地基优
于石质地基
D
C.河流沿岸城市应把码头建设在河流的凸岸处,因为这
里泥沙淤积多,有利于建设建筑
世界城市的分布
第6页/共48页
气候与城市区位
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热带雨林地区,城市分布少。
第7页/共48页
气候与城市区位
乌鲁木齐
400 mm
包头
兰州
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平原地区
第8页/共48页
河流与城市区位
天津





武汉
发展。 • 武汉市是湖北的政治中心。 • 近年来,武汉市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硅谷”之一,武汉的旅游业日趋发达,为
武汉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第36页/共48页
练习1:试分析西安市城市区位
第37页/共48页
西安市城市区位
自然因素: 1、地形:该市位于渭河平原,平坦开阔。 2、气候:温暖湿润(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两河交汇处或者大河入海口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3交通运输枢纽处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4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城镇空间布局特点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区位因素经济地理经济地理区位因素区位因素地形地形气候气候河流河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交通交通政治政治军事军事宗教宗教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地理区位因素因素态路由选择允许路由器根据人工配置的信息正确地将分组从一个网络路由到另一个网络

城市区位分析【范本模板】

城市区位分析【范本模板】

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区位分析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地理位置②气候:城市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气候温暖湿润)③地形:平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高原:热带地区平原气候湿热,城市多位于高原(气候凉爽),如巴西利亚、墨西哥城山区:城市多位于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的河谷地带④河流:提供水源;提供水运:水运起点—-货物在此中转河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河口——既是河港,又是海港,连接海运和河运过河点-—连接水运和陆路运输河流的军事防卫(2)社会经济因素①自然资源:煤炭—-大同、鹤岗、抚顺、伯明翰、曼彻斯特钢铁——鞍山、攀枝花、马鞍山石油——大庆、克拉玛依、玉门、阿伯丁黄金——约翰内斯堡有色金属—-金昌②交通运输:河运——宜宾、重庆、武汉、上海等铁路枢纽——石家庄、郑州、株洲海运-—大连、连云港、上海、青岛、纽约③政治:政治中心-—省会、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等政策:深圳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④军事⑤宗教:耶路撒冷、麦加、麦地那、拉萨⑥科技:日本科技城筑波⑦旅游:张家界、桂林、黄山2、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一般模式(见学案)例:武汉的区位优势: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距离铁矿近;水陆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是湖北省省会;工业基础好;农业基础好3、城市应建在河流的凹岸:河流对凹岸的侵蚀严重,水比较深,码头应建在凹岸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空间结构1、居住区:特点:占地面积大分化:高级住宅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一般位于城市外缘,地势较高,与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一般与工业区联系,地势较低,环境差分布: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2、商业区:特点:面积小,多位于市中心,街角路口区位: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大量的消费人口中心商务区特点: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中心为以零售为主的大型商场,高级专门店。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时人口与城市的优质课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时人口与城市的优质课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时人口与城市的优质课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时:人口与城市的优质课人口与城市的关系早已成为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八年级上册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人口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发展特点。

本课时将重点介绍城市的人口问题和城市的优质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以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并探讨其中所具有的意义。

一、城市的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是城市的重要特点之一。

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流动。

这种流动主要是由于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然而,人口迁移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城市带来了压力。

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难以满足需求。

例如,城市道路拥堵、住房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其次,人口流动也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这可能导致农业生产能力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

此外,由于城市就业机会更多,年轻人更倾向于留在城市,导致农村地区老龄化和人才流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人口管理政策。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发展可持续性,并优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鼓励年轻人在家乡发展。

二、城市的优质发展城市的优质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取得良好平衡和协调发展的过程。

优质发展要求城市具备以下特点。

首先,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应该注重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

与此同时,城市也应注重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

其次,城市发展要注重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环境破坏和生态退化的问题,因此保护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应加强污染治理,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落实垃圾分类和废水处理等措施,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最后,城市的优质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城市管理和规划。

城市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城市建设和运行的监管,确保城市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

人文地理区位因素

人文地理区位因素

人文地理区位因素(影响因素)类答题模板高三三班、四班同学整理2013.1一、人口:1、人口迁移、人口流动:(1)自然因素:①气候②土壤③水源④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①经济发展展水平②交通和通信③文化教育④婚姻家庭。

(3)政治因素:①政策②政治变革③战争。

2、人口分布:(1)自然因素:①地形②气候③水资源④土壤⑤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①经济发展展水平②交通和通信③文化教育。

(3)政治因素:①政策②宗教③文化④科技。

3、环境人口容量:①资源②科技发展水平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地区开放程度⑤消费水平二、城市:1、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河流——河流水运起点或终点、河口、交汇处、过河点;②气候③地形④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②政治③宗教④旅游⑤科技⑥军事⑦宗教。

2、城市功能分区:(1)历史因素:①继承和发展②完全改变。

(2)经济因素:①付租能力②地价高低——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

(3)社会因素:高级住宅区和第几住宅区的分化。

3、商业区:①市场最优(市中心)②交通最优(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4、住宅区:①上下班②购物5、工业区:①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城市边缘)②交通便利(交通干线两侧)三、农业:1、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②地形③土壤④灌溉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②交通③劳动力④科技⑤政策⑥工业基础⑦冷藏保鲜。

2、农业主导因素:四、工业:1、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土地②水源③资源(能源、原料)。

(2)社会经济:①市场②交通③劳动力④科技⑤政策⑥信息网络通达性⑦环境。

2、工业主导因素——指向型工业:1、公路、铁路: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布局:①线路短,少占好地②沿等高线,“之”字形弯曲③避开河流、沼泽等④避开断层具体线路:(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质地貌②气候③河流等。

(2)社会经济(意义或影响)因素:①同向线路交通压力;②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沿线经济;④基础设施;⑤就业;⑥相关产业;⑦民族团结、交流合作;⑧地区繁荣稳定。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城市与人口分布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城市与人口分布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城市与人口分布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城市与人口分布一、引言在地理学中,城市与人口分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的城市发展状况以及人口分布的特点。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中国的城市与人口分布,进一步掌握地理知识。

二、中国的城市发展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近几十年的快速增长和转型。

可以将城市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农村城市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农村人口迁徙到城市的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城市化现象。

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使城市化进程加速。

2. 工业化城市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化城市化。

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催生了许多新兴城市。

3. 都市圈建设阶段: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综合性,推动了各地的都市圈建设。

这些都市圈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乡村振兴阶段:最近几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一阶段注重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的人口分布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和特点。

可以将中国的人口分布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吸引了大量的人口。

2. 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来说人口分布相对较少,但这些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资源优势。

政府通过投资和政策引导,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3. 西部边疆地区:西部边疆地区的人口分布相对较少,地理环境复杂,经济相对较为落后。

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

4. 农村地区:中国的农村地区依然有较大的人口数量,农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地区的发展也成为了中国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

四、学习活动1. 地图练习:通过分发中国地图,让学生标注中国主要城市的位置,了解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

天津市考研地理人文地理复习资料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关系剖析

天津市考研地理人文地理复习资料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关系剖析

天津市考研地理人文地理复习资料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关系剖析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一个居住地向另一个地区或居住地的流动。

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天津市考研地理方向的人文地理题目,分析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供相关复习资料。

一、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经济影响1. 人口迁移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人口迁移会增加城市的人口规模,进而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

增加的人口数量意味着增加了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为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2. 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的就业机会人口迁移使得城市的就业机会增加,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同时,随着农民工人数的增加,城市劳动市场的竞争也在加剧,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产业发展。

3. 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的消费市场人口迁移增加了城市的消费人口,拉动了城市的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的扩大不仅有利于城市商业业态的发展,也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社会影响1. 人口迁移影响了城市的社会结构人口迁移导致了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的人口组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都会发生调整。

这种调整不仅对城市社会秩序和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人口迁移增加了城市社会的多样性人口迁移使得不同地区的人口文化、民族和宗教等差异在城市中得到表现,城市的多样性得到了进一步丰富。

多样性的存在既带来了文化共融与交流,也带来了社会问题与挑战,城市需要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多样性的和谐发展。

三、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环境影响1. 人口迁移加剧了城市的环境压力人口迁移使得城市的人口密度增加,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剧了城市的环境压力。

比如交通拥堵、水资源短缺、垃圾处理难题等,都是人口迁移对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

2. 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的环境改善人口迁移使得城市的经济得到发展,为城市的环境治理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一、人口与人口分布1.人口是指其中一地区、国家或全球其中一区域内居住的人口总数。

2.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情况,可以根据密度、分布特征等进行分类。

3.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通常以人/平方公里为单位。

4.人口分布不均匀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不平衡,有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有的地区人口密度较低。

二、人口与人口变化1.人口增长率是指其中一地区、国家或全球其中一区域内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速率。

2.人口负增长是指其中一地区、国家或全球其中一区域内人口数量减少的现象。

3.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比增加的趋势,通常是指65岁以上人口比例的增加。

4.人口红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人口比例增加,经济发展受益的现象。

三、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人口集中、经济发展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通常有相对密集的建筑和基础设施。

2.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的过程。

3.城市功能分工是指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在空间上的组织,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的划分。

4.城市发展不平衡是指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发展不均衡现象,有的城市发展速度较快,有的城市发展滞后。

四、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1.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布局、功能分区等内容进行科学规划,以实现城市发展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

2.城市污染是指城市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3.城市交通拥堵是指城市交通系统中交通流量超过通道容量,导致交通拥堵的现象。

4.城市人口密集度过高是指一些城市人口密度过高,导致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城市资源供需失衡。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基础上,不危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3.生态城市是指以生态原则为导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模式。

地理人口与城市的分布

地理人口与城市的分布

地理人口与城市的分布人口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城市则是人口聚集和资源集中的地方。

因此,地理人口与城市的分布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全球和国家层面探讨地理人口与城市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全球地理人口分布全球地理人口分布格局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

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人口最多的地区是亚洲,约占全球总人口的60%以上。

此外,非洲和欧洲分别占全球人口的16%和10%左右,而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比重较小。

在亚洲地区,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些国家由于土地面积较大、资源丰富和经济发展较好,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聚集。

相对而言,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和大洋洲,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国家地理人口分布每个国家的地理人口分布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中国为例,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两极分化的格局。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拥有发达的海洋经济和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的流入。

相比之下,西部内陆地区的地理条件相对较差,人口密度较低。

在印度,地理人口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北部平原地区由于地理条件适宜农业发展,人口密度较高。

而东北部和西部地区则由于地势崎岖和自然环境较差,人口较少。

原因与影响地理人口与城市的分布情况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分布都会影响人口的分布。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便利的水路交通条件,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吸引人口的聚集。

2. 经济发展: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通常会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徙。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差异。

发达地区通常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福利条件,吸引人口向其流动。

3. 政策因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人口管理政策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一些政策可能鼓励人口向特定地区或城市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的均衡。

地理人口与城市的分布不仅仅是一个数量问题,还涉及到资源配置、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

区位因素分析范文

区位因素分析范文

区位因素分析范文
人文区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

人口
因素是指地区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等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比如,人口众
多的地区可以获得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济因素是指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规模等因素对区位的影响。

比如,
有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地区由于能够提供更多的配套服务和供应,对
相关产业具有吸引力。

社会文化因素是指地区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因
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比如,当地存在创新活跃的创业文化,有利于市场
创新和企业发展。

区位因素分析对于制定地区发展战略、吸引投资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
意义。

首先,通过了解区位因素,可以评估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其次,区位因素分析可以帮助地方政府了解各
种产业对区位条件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发展。

同时,区位因
素分析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他们选择适合他们投资的地区。

最后,区位因素分析还可以为地区的规划和规范提供依据,促进可持续发
展和资源合理利用。

总之,区位因素分析是一种综合评价地区优势和劣势的方法,可以帮
助制定发展战略、吸引投资和决策制定。

通过对自然区位因素和人文区位
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地区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高中一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化

高中一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化

高中一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化一、引言人口与城市化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以高中一年级地理课程为背景,探讨人口与城市化的相关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对城市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二、人口与城市化的概念1. 人口概念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地域范围内,居住在某一区域内的人的总数。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分布对于城市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2. 城市化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徙的规模和速度的增加,以及城市在规模、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这一过程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率的提高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人口与城市化的影响因素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城市提供就业机会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人口迁移的规模和速度。

就业机会丰富的城市通常吸引大量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迁徙。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福利的提供情况。

城市相对于农村地区拥有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这也是吸引人口迁移的因素之一。

3. 政策因素政府的人口政策、城市规划和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过程。

例如,一些国家实施的户口制度和落户政策可以限制或促进人口迁移。

四、人口与城市化对城市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 城市发展的挑战人口与城市化对城市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如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需要城市规划师和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合作解决。

2. 城市发展的机遇人口与城市化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

首先,大量的人口迁入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其次,人口的多元化也为城市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机遇。

五、结论综上所述,人口与城市化是一个复杂而广泛讨论的话题,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共同决定了人口迁移的规模和速度,城市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在地理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人口与城市化的相关概念和影响因素,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今后城市化的挑战与发展。

人文地理区位因素

人文地理区位因素

人文地理区位因素(影响因素)类答题模板高三三班、四班同学整理2013.1一、人口:1、人口迁移、人口流动:(1)自然因素:①气候②土壤③水源④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①经济发展展水平②交通和通信③文化教育④婚姻家庭。

(3)政治因素:①政策②政治变革③战争。

2、人口分布:(1)自然因素:①地形②气候③水资源④土壤⑤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①经济发展展水平②交通和通信③文化教育。

(3)政治因素:①政策②宗教③文化④科技。

3、环境人口容量:①资源②科技发展水平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地区开放程度⑤消费水平二、城市:1、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河流——河流水运起点或终点、河口、交汇处、过河点;②气候③地形④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②政治③宗教④旅游⑤科技⑥军事⑦宗教。

2、城市功能分区:(1)历史因素:①继承和发展②完全改变。

(2)经济因素:①付租能力②地价高低——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

(3)社会因素:高级住宅区和第几住宅区的分化。

3、商业区:①市场最优(市中心)②交通最优(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4、住宅区:①上下班②购物5、工业区:①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城市边缘)②交通便利(交通干线两侧)三、农业:1、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②地形③土壤④灌溉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②交通③劳动力④科技⑤政策⑥工业基础⑦冷藏保鲜。

2、农业主导因素:3、中国农业生产常见制约因素:(1)北方地区:东北积温不足,华北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2)南方地区:江淮地区伏旱,南部沿海夏秋季台风,长江以南土壤酸性强黏重肥力低;(3)云贵地区: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4)西北地区:寒潮影响大,水源短缺,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5)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无霜期短。

4、农业地域类型:(1)亚洲水稻种植业:自然因素:①气候——高温多雨或雨热同期;②地形③土壤④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①劳动力②种植历史,经验③饮食习惯(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①优越的自然条件②地广人稀③交通④市场⑤先进的科技⑥发达的工业(3)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③地价低④距海港近⑤市场广阔(4)西欧、北美、新西兰等乳畜业:①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②城市化水平高,饮食习惯,需求量大四、工业:1、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土地②水源③资源(能源、原料)。

高二地理课程教案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

高二地理课程教案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

高二地理课程教案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高二地理课程教案: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引言:地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各种活动为主的学科,而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案以高二地理课程为背景,将重点介绍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化与人口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人口问题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人口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密不可分。

首先,人口总量的变动对城市规划有着重要影响。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会带来土地利用、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等问题,需要通过城市规划来合理分配资源。

其次,不同人口结构对城市规划有着不同影响。

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需要提供更多的养老设施,而年轻人口的增加则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根据不同的人口结构做出相应调整。

二、人口迁移对城市规划的挑战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迁移对城市规划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人口迁移会导致城市人口分布的不均衡。

一些大城市会因为人口过多而面临资源紧张的问题,而一些小城市则因为人口外流而面临经济发展停滞的问题。

其次,人口迁移还会引发居住区域的问题。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会导致城市贫困区的形成,需要城市规划来改善居住条件,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考虑人口迁移对城市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三、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案例分析案例一:中国的超大城市中国是世界上超大城市最多的国家之一,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这些超大城市面临着人口过多、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通过城市规划来解决。

例如,北京市实行了限制人口、控制企业规模、发展郊区等政策,以缓解其人口和资源压力。

案例二: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但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成功地解决了人口过多的问题。

新加坡采取了高楼大厦建设、精细城市管理和交通规划等措施,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为人口提供了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结语: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是高二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可以让学生对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帮助他们理解城市化与人口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05-人口与城市(共3学时)

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05-人口与城市(共3学时)
导航教研室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特别重 要的意义)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 入率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 2、城市化推进,大型建设项目布局,区域大规模开 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吸 引了大量人口迁入,进而影响了人口空间分布。 3、交通运输业:人口迁移的距离和规模,与交通工 具的发展、交通线路的布局有很大关系。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 湖北等; 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 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导航教研室
考点5、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 力的概念(b)
导航教研室
A
考点2、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b)


1、“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 为: (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 的自然增长率; (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 的自然增长率。 2、“高-低-高“模式:表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 增长率。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口 增长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 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3、“低-低-低“模式: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 然增长率,是一种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目前,世界主要发达 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人口增长模式,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 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导航教研室
考点3、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a)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时认识人口与城市的优质课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时认识人口与城市的优质课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时认识人口与城市的优质课人口与城市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对城市的发展和运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从人口与城市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人口与城市的关系,并分析城市的优质课。

一、人口与城市的相互作用人口与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首先,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地方,人口的增加会导致城市的扩大和发展。

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会促使城市区域扩张并形成新的建筑和基础设施。

同时,人口的增加也会给城市带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繁荣。

其次,城市的发展和运行也对人口产生影响。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决定了人们生活的便利程度和舒适度。

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人口与城市的关系人口数量和结构对城市的发展和运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城市的规模和发展程度。

人口多的城市通常规模较大,经济较发达。

同时,人口多样性也能够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文化和艺术交流,促进城市的多元发展。

2.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因素。

年龄结构的不同会对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年轻人口多的城市更有活力和创新力,老龄人口多的城市则需要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医疗服务。

性别结构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就业方面。

一些城市的男女比例失衡可能导致就业压力增加、社会安定性降低。

教育程度高的人口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加强城市的产业竞争力。

三、城市的优质课1. 环境优质城市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中的绿地、公园和景观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优质的城市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初中六年级地理认识中国的人口与城市

初中六年级地理认识中国的人口与城市

初中六年级地理认识中国的人口与城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的城市。

在初中六年级的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对中国的人口和城市有一定的认识。

本文将从中国人口的分布、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中国的主要城市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人口与城市。

一、中国人口的分布中国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众多,而西部和西南地区则相对稀少。

这主要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动。

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西部和西南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因此人口数量较少。

西藏、青海等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对人们的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人口较少。

二、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中国的人口数量在近几十年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

这些政策导致了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但人口总量依然庞大。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速度有所回升。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人口数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5亿人左右增长到现在的14亿人左右。

人口数量的增长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带来了挑战,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中国的主要城市中国拥有许多大城市,其中一些是全球知名的国际大都市。

以下是中国的一些主要城市:1.北京:中国的首都,也是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

2.上海: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

拥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国际化的城市风貌。

3.广州: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是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重要枢纽。

广州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4.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

深圳的特区经济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金和人才。

5.成都: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美食而闻名于世。

高中一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

高中一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

高中一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城市也是人口集聚的地方。

在地理学中,人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一年级地理课程的人口与城市方面的内容,并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讨论这个话题。

一、人口与城市的关系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地方,而人口数量和分布则会受到城市的影响。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服务设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徙。

人口的增加会带来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二、人口增长与城市规模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的规模也会扩大。

人口增长可能导致城市土地的开发和扩建,以满足居民的居住和工作需求。

城市规模的扩大往往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以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便利。

三、城市化与人口流动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徙到城市地区的过程。

这种人口流动会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而城市地区的人口增加。

城市化可以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住房短缺、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平等等。

四、城市人口密度与资源利用城市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居民的数量。

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往往面临着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合理利用土地、能源和水资源,以确保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徙。

人口流动可以带来人才和技术的交流,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也会带来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多样化。

但人口流动也可能导致城市的社会问题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六、人口老龄化与城市规划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加剧,城市规划需要考虑老年人口的需求。

养老设施、医疗服务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需要得到更好的规划和布局,以适应老年人口的增加。

同时,也需要推动社会养老保险和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制度建设。

七、人口地理分布与区域发展人口地理分布是指人口在各个地区的分布状况。

人口的地理分布会影响到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和经济结构。

高中二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

高中二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

高中二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的资源之一,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本文将从人口的分布与迁移、人口与城市规模、人口与城市功能等方面来探讨这种关系。

一、人口的分布与迁移人口的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程度是影响城市规模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人口聚集在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

例如,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地区一般人口较为密集。

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具备了较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人口的迁移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

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人口迁移可以改善不同地区的人口结构,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也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如城市承载力的压力、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等。

因此,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注意合理引导和管理人口迁移。

二、人口与城市规模人口是决定城市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人口越多的城市规模越大。

人口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设施、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人口规模大的城市中,需要建设更多的住房、交通设施、教育和医疗机构等城市基础设施,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城市规模的增长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

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与城市功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也会对城市的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的功能多样,如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等。

一般来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变化会促使城市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功能水平。

随着城市发展,需要建设更多的商业场所、文化设施、政府机构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人口的结构变化还会对城市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根据人口变化的特点,合理布局城市的功能,以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位分析
区位的含义:
1、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2、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口的分布:气候舒适,利于开发的地区(温暖湿润的沿海平原)
利于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水热条件较好、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带
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1. 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2. 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 (36分)图10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11为东海部分地区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10中M 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

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

(6分)
4. (30分)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
里?判断依据是什么?(6分)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5. 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
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
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
8. (34分)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

中国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北战争后,在美国中西部地区逐步
形成以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为主
的工业带。

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在全国所
占比例,从1860年前的30%下降到1890年的58%,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
过了东北部。

(3)说明美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社会经济原因。

(4分)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
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9. 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
N 流 域
是()
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11.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

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
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合的地域文化是()
①华南妈祖文化②江南水乡文化③华北平原文化④荒漠绿洲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图2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读图2回答13~15题。

12.造成图中A 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13.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
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A.棉花
B.甜菜
C.橡胶
D.青稞
14.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
15.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16.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17.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18.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16~18题。

19.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20.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21.该现象会()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22.图4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

读图判断①、②、
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23.(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8分)城市区位
1.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
24.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东南部城市密集的原因。

(1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8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图8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