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什么是视觉文化

合集下载

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

1.视觉文化的概念1913年匈牙利电影美学家巴拉兹提出,以电影为代表。

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视觉文化的样式,成为视觉文化崛起的表征。

较之于口传文化与印刷文化,电影主要是一种以影像来传递信息的视觉文化。

电影并不直接等同于视觉文化,电影史视觉文化的诸多表征之一。

视觉文化的概念(名解)其一,视觉文化概念是指一个文化领域或研究对象,它不同于词语的或话语的文化,其中视觉性占据主因或显赫地位,所谓视觉文化就是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性现象,它与后现代和消费社会密切相关。

其二,视觉文化也可以用来标示一个研究领域,或是广义的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性的研究。

图像的劣根性:浅薄化、粗鄙化、平面化。

2.解析视觉文化的当代发展趋势①视觉性成为文化主因当代文化或文化中的高度视觉化,就体现在对视觉性和视觉效果的普遍诉求上,从广告形象到影视节目,从印刷图像到服饰、美容、建筑、城市形象等形形色色的视觉图像无处不在。

当代文化高度视觉化把可视性和视觉快感凸现出来,这就从根本上摧毁了许多传统法则。

在“眼球经济”时代“被把握为图像”的东西才是充斥着权利和影响的东西.视觉因素一跃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要素,成为创造、表征和传递意义的重要手段。

当代文化不仅体现出高度视觉化的特征,而且是一种普遍视觉化,即是视觉化对非视觉化领域广泛的“殖民”。

②图像压倒文字如今图像更具优势,更有吸引力和诱惑力,读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不仅在印刷中图像凌越文字占据了主导地位,就电影和文学而言,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进一步强化了小说文字描绘的图像化倾向,在读图时代人们爱看图像更胜于文字。

读图时代(名词解释)从广义上说,读图时代这一表述揭示了图像成为我们阅读的主要领域。

从狭义上说,所谓读图,就是指印刷物本身的图像化趋向正在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把我们从抽象的文字解读中“解救”出来,转向了种种直观生动的图像。

图像淩越文字,表明了视觉文化不同的特性。

③对外观的极度关注历史的看,没有那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对日常生活的种种外观如此关注。

视觉文化资料

视觉文化资料

视觉文化
视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官之一,视觉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深刻影响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视觉文化是指人们通过视觉感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和认知的过程。

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视觉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从早期的岩画、壁画到当代的电影、电视等,视觉文化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视觉文化通过视觉艺术、视觉传媒、视觉符号等方式,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传递给人们,成为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

视觉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催化剂。

通过视觉文化,人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和感知世界,从而拓宽思维,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视觉文化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对人生、世界的认知和表达。

在视觉文化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从而促进文明的融合和互动。

视觉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全球化,视觉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日益突显。

通过互联网、数字化媒体等方式,视觉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了解世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处理好视觉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视觉文化,是当前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重视视觉文化的发展。

通过加强对视觉文化的研究
和宣传,可以增进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只有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发展具有传统与现代结合特色的视觉文化,才能实现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

视觉文化_从传统到现代

视觉文化_从传统到现代

视觉文化_从传统到现代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视觉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艺术表达方式,并反映了人们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视觉文化从传统逐渐演变为现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技术环境。

传统的视觉文化是指在古代或过去几个世纪中形成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在中国,传统的视觉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艺术,如青铜器、瓷器、绘画和书法。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表达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追求,还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宇宙和人类生活的理解。

传统视觉文化注重平衡、和谐和内涵,强调了审美、思想和道德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视觉文化也在变化。

现代社会的技术进步和全球化趋势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

传统的视觉文化逐渐融入了外来的艺术形式和潮流。

例如,西方的摄影、电影和设计等艺术形式开始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应用,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艺术、虚拟现实和互动媒体等新兴艺术形式也出现在视觉文化中。

现代的视觉文化强调创新和个性化。

艺术家们借助新的材料、技术和思维方式,推动了视觉文化的发展。

他们通过对社会问题、情感和身份等主题的探索,创造出具有现代意义和审美的作品。

同时,现代的视觉文化也注重展示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艺术家们鼓励人们去思考和感受作品,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评价。

从传统到现代,视觉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

传统文化是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集合,而现代视觉文化则更加注重创新和多样性。

虽然传统与现代在表达方式和风格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记忆和文化认同。

视觉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中发展,塑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视觉文化的发展需要保持平衡。

传统的视觉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文化传统和精神,是我们的文化遗产。

在追求创新和变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第八讲 什么是视觉文化

第八讲 什么是视觉文化

这时候,借用文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或者 把当下文学纳入到文化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框 架中进行研究,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视觉文化研究既是在文化研究层面上的进 一步聚焦,同时又是从一个特殊角度介入文 学研究的一种尝试。因此,我们也可以说, 正是文化研究的兴起,文学本身的嬗变等因 素,推动了视觉文化研究的展开。


面对新视觉艺术和旧文学 样式,本雅明总会呈现出 一种进退两难的矛盾状态。 而这种矛盾或许在以下表 白中体现得更加充分: “有人曾说:‘将来的文 盲并非不懂阅读与写作的 人,而是不懂摄影的人。’ 但是一名摄影者若不能解 读自己的照片,岂不是比 文盲更不如?对图片的说 明与描绘会不会变成摄影 最重要的部分呢?”


《视觉文化研究读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版
二、视觉文化研究的动因



首先,可把视觉文化研究看作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 回应。 1980年代的中国是不存在所谓的视觉文化问题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那是一个印刷文化独领风骚 的年代,电子媒介还乏善可陈。 然而,1990年代(特别是世纪之交)以来,电子媒 介与数字媒介却飞速发展。 视听媒介一方面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与之成龙配套的 产品,一方面也催生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并微妙地 改变着受众的感知结构

当米勒提出“文学研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再也不会出现这样一个时代——为了文学自 身的目的,撇开理论的或者政治方面的思考 而单纯去研究文学”的观点时,他实际上指 出的是如下事实:电影、电视、互联网等新 媒体,既改变了文学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文 学的接受方式。印刷文化作为文学研究赖以 存在的巨大根基早已松动并有可能被视觉文 化所取代。 对于中国的研究者来说,这种先知先觉的声 音是一次必要的提醒。

视觉文化的名词解释

视觉文化的名词解释

视觉文化的名词解释视觉文化是一个既广泛又复杂的概念,涵盖了人类通过视觉感知和表达来创造和传播意义的各个方面。

它包括图像、图形、符号、表情和其他视觉元素,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价值观和社会文化背景。

视觉文化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而且还涉及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所看到的事物。

视觉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当古人类开始用绘画、雕刻和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时,视觉文化就开始发展起来。

这些艺术作品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方式,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视觉文化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各个文化、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觉艺术和符号体系。

比如,中国的传统绘画注重表现意境和意蕴,通过线条和墨色来传达情感和哲理;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逼真的描绘和透视效果,追求更真实的视觉体验。

视觉文化也是一种反映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通过观察视觉文化作品,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的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信息。

比如,一幅描绘贵族生活的画作可以展现出当时的阶级差异和社会分层;一副表现民间生活的壁画则可能反映出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视觉文化也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我们与世界交流和感知的媒介,通过各种视觉元素,我们能够快速地获取信息、理解事物,并且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视觉文化还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能够重新解读和理解世界。

视觉文化不仅仅包括艺术品和传统文化遗产,还包括了广告、电影、电视、海报、杂志等各种媒体和传播形式。

这些媒体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结合,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意义。

比如,一则广告通过精心设计的图像和口号,可以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一部电影通过画面和剧情的安排,可以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然而,视觉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新的视觉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不断涌现,旧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和适应。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

媒体类型与特点
了解不同媒体类型及其特点,如 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以 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各类媒体。
媒体运作机制
了解媒体的生产、传播和接受过 程,理解媒体背后的运作机制,
以便更好地把握媒体信息。
媒体语言与符号
了解媒体语言和符号系统,如文 字、图像、声音等,以便更好地
解读媒体信息。
增强批判性思维
媒体信息的真实性
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和视觉文化素养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 会进步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促进社会的创新 与发展。
04
视觉文化的应用
艺术创作
视觉艺术
视觉文化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如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家通过视觉 元素传达情感和思想,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媒介已经成 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主要渠 道,具备媒介素养能够更好地适应数 字化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批判性思维
个人发展
具备媒介素养能够提高人们的沟通、 表达和创新能力,有助于个人在社交 、职场等方面的成功。
媒介素养强调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思 维,能够帮助人们辨别信息的真伪和 价值,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泛,同时为媒介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社会化媒体的作用
社交网络与在线社区
社会化媒体成为视觉文化和媒介素养的重要传播渠道,通过在线社 区和社交网络,人们可以分享、交流和传播视觉文化作品。
短视频与直播
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在视觉文化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 人们提供了更直观、生动的视觉体验。
网红与意见领袖
媒介素养对视觉文化的推动
媒介素养的提升
随着媒介素养的提升,人们能够 更好地理解、分析和批判媒介信 息。这有助于提高视觉文化的质 量和影响力,推动其发展。

什么是视觉文化?

什么是视觉文化?

什么是视觉文化?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是以视觉媒介——图片、雕塑、舞蹈(有时)为基础的人类文化,它与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口头文化和印刷文化是对立的。

视觉文化是人类智力和文化活动最古老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0年的有物体、人物、动物和象征符号的洞穴壁画,当时的人类以视觉图像记录任何东西。

视觉文化作为人类创造力和文化创造力的永恒表达,出现在书写文化之前,人类创造了至少27000年的视觉文化产品——绘画、雕塑和其他工艺品。

01 甲马纸瘟司圣众(云南大理)云南省群众艺术馆藏。

摄影术的发明1839年1月7日,法国画家路易斯·达盖尔(LouisDaguerre)在经历了10多年的工作后,通知法国科学院(FrenchAcademy of Sciences)他发明了“摄影”(photography)。

当时的报纸说“达盖尔已经找到在暗箱内把图像记录下来的办法,这些图像不再是瞬间反射的对象,它们的固定和永恒的印象可以像绘画或雕刻那样,远离物体而存在。

——《法国宪报》(Gazette de France,1839年1月6日)英国科学家和学者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听到达盖尔成功的消息感到很惊讶,因为他自己也发明了一种似乎和达盖尔一样或非常相似的技术。

同年,英国天文学家和科学家约翰·赫歇尔(JohnHerschel)发现了固定摄影图像的方法。

技术变革,电影,电视摄影是在到第二个千禧年结束时,使人类文化发生深刻变化的三种技术中的第一种,它将我们从一种以文字和印刷为主的文化,转变为以形象的或视觉化为主的文化。

第二次技术革新来自于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发明的电影装置——他称其为活动照相机(kinetoscope)的电影,是在19世纪90年代早期。

在这个技术创新基础上,电影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和艺术形式,成为20世纪的主导艺术形式——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视觉文化导论

视觉文化导论

视觉文化导论视觉文化是指通过视觉感知和表达来传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

它以视觉艺术、视觉传媒和视觉设计为主要载体,通过视觉元素的组织和表达来传递思想、观念和情感。

视觉文化导论作为一门学科,探讨了视觉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并研究了视觉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视觉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利用视觉传达信息,如绘画、雕塑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视觉媒体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古代的壁画、宗教艺术到现代的电影、广告等,视觉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情感和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

视觉文化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首先,视觉文化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方式。

在全球化的今天,通过视觉媒体传播的信息可以迅速传递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其次,视觉文化对个体的认同和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通过视觉文化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情感体验和审美观念,从而增强个体的自信和自我意识。

此外,视觉文化还对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视觉媒体所展示的形象和故事,可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视觉文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艺术、传媒和设计等多个学科。

艺术作为视觉文化的核心领域,通过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来传递思想和情感。

传媒作为视觉文化的主要传播渠道,通过电影、电视、摄影等媒体形式来传递信息和娱乐观众。

设计作为视觉文化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形式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和审美追求。

视觉文化导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视觉文化的魅力。

通过学习视觉文化的历史和理论,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和传媒形式,培养对视觉文化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学习视觉文化的实践技能,如绘画、摄影和设计等,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为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更多可能性。

视觉文化导论作为一门学科,通过研究视觉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视觉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

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

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
视觉文化是指人类使用视觉媒介(如图像、电影、广告和网页设计)传递信息和意义的文化。

理解视觉文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习视觉艺术历史:了解视觉艺术的演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前视觉文化的影响。

2、分析视觉媒介的创作方法:通过学习摄影、绘画、电影制作和设计等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视觉媒介是如何创作的。

3、了解视觉文化的社会背景:视觉文化受到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了解这些背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视觉文化的意义。

4、反思自己的视觉偏好:通过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某些视觉媒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视觉偏好是如何形成的。

5、对视觉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视觉文化也可能存在偏见和歧视,因此我们应该对视觉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的影响。

6、了解视觉语言:视觉语言是指使用图像、色彩、线条、形状、视角和其他元素来传递信息的方式。

了解视觉语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视觉媒介的含义。

7、学习视觉文化理论:视觉文化理论是指研究视觉文化的学科,它包括对视觉文化的历史、演变、影响和意义进行分析的方法。

学习视觉文化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视觉文化。

8、实践视觉创作:通过实际进行视觉创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视觉文化的技术和过程。

例如,可以尝试拍摄照片、绘画画作、设计网页或制作短片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视觉文化,并能更好地参与和创造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的价值

视觉文化的价值

视觉文化的价值
视觉文化是指由视觉艺术和视觉传媒所构建的一种文化形态。

它通过图像、绘画、雕塑、摄影、电影、电视等视觉媒介来传达和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和审美观。

视觉文化具有以下价值:
1. 表达和传递价值观:视觉文化是一种广泛传播和共享的文化形式,通过视觉艺术和传媒的表达手法,传达并强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塑造社会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

2. 丰富和提升审美体验:视觉文化的作品通常具有艺术性和美感,能够为人们带来审美愉悦和心灵的满足。

通过艺术品的观赏和欣赏,人们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3.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视觉文化中的艺术作品和文化符号,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们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文化遗产的载体。

通过对视觉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可以维护和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特殊性。

4. 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视觉文化是一种跨越语言和国界的文化形式,能够通过视觉媒介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艺术作品和视觉传媒可以成为不同文化间的桥梁,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其他文化。

5. 彰显个人和社会身份认同:视觉文化中的艺术作品和文化符号,常常反映出特定社群或个体的身份认同和文化特征。

通过
选用、欣赏和研究视觉文化,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彰显自己的个人或社会身份认同。

总的来说,视觉文化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和艺术创作,更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表达和传播方式。

它具有丰富的价值,既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又能够传达和强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并且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什么是视觉文化

什么是视觉文化

何谓视觉文化?*[美]尼古拉·米尔佐夫王有亮译在我们这个时代,眼见更为重要。

你可以买一张由轨道卫星拍摄的你家的照片,或是拥有一张核磁共振记录的你的内脏片子。

如果那一特殊时刻未在你照片中精确显现,你可以在计算机上对其数字化处理。

在纽约的帝国大厦,为观看虚拟纽约兜风而排的长队,要比乘电梯去了望台看真景的队列长多了。

要么,你可以在拉斯维加斯的“纽约、纽约”饭店,观看色彩诱人的整个纽约景观,这样省去了很多麻烦。

不久,拉斯维加斯的巴黎饭店将加入这个虚拟城市,还模仿这座流光溢彩之城那精心策划的形象。

有时这种仿真生活比真实的东西更加令人愉快,有时则更糟。

1997年,美国国会宣告同性婚姻是不合法的,然而,当大众娱乐节目的人物埃伦出现在电视上时,却有四千二百万人在观看。

另一方面,军方长期以来热衷将虚拟现实作为训练场所,并在海湾战争时不惜以人的生命为代价将其付诸实践。

这就是视觉文化,它不仅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就是你的日常生活。

可以想见,这种新的视觉存在令人迷惑不解,因为注意到这种文化上的新视觉性与理解它并不是一回事。

事实上,当代文化中丰富的视觉经验与分析这种现象的能力之间的鸿沟,既彰明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视觉文化研究的机遇,又揭橥了这一研究的需要。

视觉文化关注到的是视觉事件,消费者借助视觉技术从中寻求信息、意义或快乐。

所谓视觉技术,我是指任何形式设计精巧的玩意儿,它们或者用来观看或者用来提高肉眼的视力,从油画到电视再到因特网等,不一而足。

这种评论解释了图像制作的重要性,解释了某一给定图像形式上的组成部分,以及通过其文化接受而使作品最终实现。

后现代主义即视觉文化后现代主义经常被定义为现代主义的危机,即广泛复杂的种种表征观念和模式的危机,从业已形成的关于进步的信念,到抽象绘画和现代小说的兴起。

现在,由于没有出现其他变化,这些表征手段似乎不再令人信服了。

结果,后现代的主导风格就是反讽:一种刻意的混杂,它被当做新发明的手段而受到品评。

什么是视觉文化?

什么是视觉文化?

什么是视觉文化?【摘要】摘要:本文探讨了视觉文化的概念、重要性、特点、影响和表现形式。

视觉文化是指通过视觉语言传达文化价值和观念的方式。

在当今社会,视觉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引起社会变革。

视觉文化的特点包括多样性、沟通性和创新性。

它在艺术、设计、传媒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未来,视觉文化将继续发展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它对社会的意义在于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人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和谐。

视觉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传承。

【关键词】视觉文化, 概念, 重要性, 特点, 影响, 表现形式, 未来发展, 社会意义, 总结1. 引言1.1 什么是视觉文化?视觉文化是指通过视觉形式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化现象。

它包括了视觉艺术、设计、影像、摄影、电影等各种形式,通过视觉元素如色彩、形状、线条、构图等来表达特定的意义和情感。

视觉文化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文化认同和社会交流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视觉文化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展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现代社会中,视觉文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个问题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得到更详细的阐述和探讨。

2. 正文2.1 视觉文化的概念视觉文化是指人们通过视觉感知和表达的文化现象。

视觉文化涵盖了各种传统和现代视觉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摄影、电影等,以及设计、广告、时尚等视觉表现形式。

视觉文化通过视觉符号和图像传达信息和情感,反映个体和社会的观念、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视觉文化不仅仅是对视觉艺术和设计的研究,更是对视觉表达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对视觉文化的学习和探讨,人们可以加深对文化传统、历史和社会现象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动。

视觉文化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文字、语言一样,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

视觉文化:理解视觉艺术和设计原则

视觉文化:理解视觉艺术和设计原则

视觉文化:理解视觉艺术和设计原则简介视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中与视觉艺术、设计和审美相关的一系列观念、价值、行为和实践方式。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如绘画、摄影、平面设计、建筑等。

理解视觉文化对于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以及在各个领域进行有效的设计都非常重要。

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形式。

它通过创造性地运用线条、颜色、形状等元素来表达感受和思想。

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视觉艺术具有丰富的风格和主题。

从古代的古希腊雕像到现代派绘画,每一个流派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们对美学的看法。

设计原则设计是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而设计原则则是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我们做出好设计决策的规范。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设计原则:平衡平衡是指在设计中使各个元素达到一种视觉上的稳定和均衡感。

它可以通过对称、非对称或无规律排列来实现。

平衡的设计能够让作品显得更加舒适和有序。

重复重复是在设计中使用相同的元素或图案来增强整体效果。

通过重复可以在作品中创造出统一感和连贯性,并且引导观众的目光流动。

对比对比是指在设计中使用不同的元素或特性来产生鲜明的差异。

对比可以提高视觉吸引力,并突出主要元素。

色彩色彩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颜色之间的搭配可以传达情感、引起注意并影响心理状态。

色彩理论研究了颜色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在设计中如何有效地使用它们。

视觉文化与社会视觉文化不仅仅是关于艺术和设计,还涉及到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层面。

艺术家和设计师经常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特定的意见、价值观或挑战传统观念。

视觉文化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结论理解视觉文化以及其中的艺术和设计原则是我们探索、欣赏和创造视觉作品的重要基础。

通过深入学习视觉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和设计的背后含义,并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这些原则来实现更好的效果。

视觉文化的概念

视觉文化的概念

视觉文化的概念视觉文化是指人们通过视觉感知与理解世界以及表达和传达自己的观点、情感、认知和价值观的方式。

它是一种文化形式,它的内容包括艺术、设计、摄影、电影等各个方面的视觉表现形式,也包括视觉符号、视觉习惯、视觉语言等。

视觉文化与其他的文化形式如音乐文化、舞蹈文化、建筑文化等一样,是人类文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视觉文化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读。

首先,视觉文化是一种感知与理解世界的方式。

人类通过视觉感知世界,通过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来理解和认识世界。

视觉文化激发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人们去观察、思考和发现真实世界以及世界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艺术作品以及设计作品都是从艺术家和设计师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思考和表达中而来。

其次,视觉文化是一种表达和传达的工具。

人们通过视觉的表达来传达自己的观点、情感、认知和价值观。

通过视觉形式的表达,人们可以更直观地传达信息、交流思想、传播文化。

例如,广告中使用的图像和设计元素可以通过视觉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达到产品宣传的目的。

再次,视觉文化是一种视觉符号和视觉习惯的集合。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视觉符号和视觉习惯的理解和认同也会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人对红色的情感认同与西方人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红色在西方文化中可能象征着危险和警告,而在中国文化中则是象征着吉祥和喜庆。

视觉文化中的符号和习惯是人们在视觉交流中所共识的一种潜在语言和规则。

最后,视觉文化是一种传承和创新的过程。

视觉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传统的视觉文化是在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沉淀中形成的,它们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视觉文化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演变。

电影、电视、新媒体等先进的视觉表达方式使得视觉文化具有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视觉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视觉文化能够反映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视觉文化表现出来的视觉符号、形式和风格各有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差异。

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

如果說葛海伦教授側重於從學術史、思想史、藝術史的角度切入“視覺文化”的討論,彭麗君教授則集中從數碼科技的緯度,旁徵博引各類文化現象,活現這一概念的外延與內涵。彭教授首先區分了兩個概念:形象(image)與視覺(visual)。 “形像是我們看到了什麼,強調的是看到的內容和課題;而視覺則是我們怎樣去看,強調的是看的方式”,而“看”的方式之所以發生巨變,科技是不容忽視的動因。 “古人只能看到近處的風景,當代人无需跋山涉水便可以處處看到風景,看到處處的風景,甚或是虛擬的风景”,於此, 科技便是重要的媒介。那麼,什麼是科技呢?彭教授認為,科技不僅僅是電腦與信息技術。西方藝術發展的歷史便鮮明照見了科技的發展史。傳統繪畫的二維空間,到透視繪畫的多維空間,視點的轉換,只是使得再現的方式變得更為科學,更加真實。相比於繪畫,19世紀興起的照相術,則是愈加真實、客觀的再現方式,時空的再現此時都成為可能。然而,對現實的再現又是辯證的。19世紀的浪漫主義、20世紀的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都是再現不可能的事物 (如潛意識、人的內心世界、宇宙的秩序等), 這些事物的再現其實都是反現實主義的。數碼科技強化了現實與非現實之間的矛盾張力,然而,日益複雜的數碼科技再現的卻並非是真實的存在,動畫、好萊塢的夢工廠,都將我們從現實帶入夢幻的、虛構的數碼世界中。與傳統的印刷技術相比,數碼科技使得再現變得近乎完美,它對於視覺文化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動畫《麥兜故事》為例,現實影像與動畫的再現凸顯的是兩者之間的不和諧,而在好萊塢構建的影像世界裡,現實影像與動畫的再現借重數碼科技得以完美地焊合。這便是數碼科技給視覺文化所帶來的新的再現圖景。
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简单的可以定义为人类文化中一部分,诉诸视觉的文化,它早已用文字记录的文化。在没有文字之前,视觉就作为先人记录日常生活琐事的工具之一。随之而产生的视觉文化更是古文化当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视觉文化的载体主要包括 绘画 影视 摄影 等通过视觉感知的文化。在当今视觉文化盛行的年代里,我随时随地都会触碰的视觉作品,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视觉文化,传导审美的视觉文化我们必须了解其基本概念。

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

谢谢观看
关键概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视觉性
图像转向
视觉中心主义与视 界政体
图像转向
W.J.T.米歇尔
1992年,W.J.T.·米歇尔在《艺术论坛》中首次提出“图像转向” (pictorial turn)。米歇尔的“图像 转向”是对“读图时代”图像成为人们的焦点以及理论研究的热点的描述和反思。米歇尔认为它是20世纪人文科 学与文化公共领域继“语言学转向”之后出现的新转向。它一方面指人文科学学术视野发生了变化,图像成为人 文科学的中心话题,当然,这不是说图像完全取代语言,而是强调人文科学开始重视图像表征;另一方面指在文 化公共领域中,新的图像生产技术制造了“图像景观”,并引发了人类对图像的恐惧与抵制。纵观20世纪,确实 有许多研究者把目光聚焦于视觉性的生产、接受研究,创造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就是人文科学发生“图 像转向”的可靠标志。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本雅明、居伊·德波、福柯、罗兰·巴特、利奥塔、马 丁·杰、鲍德里亚等人的研究推动了图像理论的发展,而福柯对词、物关系的阐释已经德里达对语音中心主义的 解构也影响了米歇尔对图像与语言关系的思考。此外,20世纪文化公共领域中出现的对图像的抵制,也被米歇尔 看做是“图像转向”的症候。
视觉中心主义与视界政体
视觉在场的形而上学可称为“视觉中心主义” (ocular centrism)。进入20世纪之后,现代科学的变革、 现代绘画和现代艺术的革命、摄影术的出现、现代传媒从技术到创意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从电影、电视到商品广 告的影像文化向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视觉中心主义的全视机器已变成了日常生存中的一种梦魇式的存在, 无所不在的看与无所不在的被看相互交织在一起,主体在无所遁形的可见性下成为了异形的傀儡。

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

1、扼要叙述视觉文化的涵义、发展的历史范型以及研究价值涵义:我们将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

换言之,视觉文化不只是艺术,凡是人们可以通过视知觉感受而直接获取信息与解读意义的文化样式都可以纳入视觉文化的范畴。

历史范型:图腾、图像、仿像图腾是视觉文化中最原始的范型,它靠各种图像和符号形成一种图腾的意识形态,是人类最原始的神性智慧,它不仅在原始社会发生着各种功能,而且孕育了不同的艺术形式。

图像:图像是人按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一种造型,在一定的意义上来看,就是人创造想像及其外化的艺术作品。

仿像:仿像是复制或仿制所得的艺术成品,特点是模拟再现物或仿体。

研究价值:(1)视觉文化研究——时代的要求a、阅读对象b、阅读方式c、阅读性质d、阅读心理e、功能价值(2)研究视觉文化,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a、耳濡目染的视觉文化:视觉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生存环境,对人们耳濡目染,影响持久。

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不知不觉的变化。

b、视觉符号:事物与知觉之间的中介。

(3)研究视觉文化,改善我们的教育环境a、视觉文化素养成为信息时代的大众基本素养b、信息载体样式的演变与传播形式的变革(4)研究视觉文化,将民族挑战转化为机遇a、竞争话语权b、克服语言传播的局限性c、视觉传播之特殊性2、概述网络文化的特性及其对人类学习的影响特性:(1)全球化与多元化共存。

网络中,我们能够很真切地感受到超国家、超国界、全球性的力量在行动,全球性的问题在蔓延。

网络模糊了地域和空间的概念,提供了多元文化共存的虚拟载体造就了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体化环境。

(2)大众化与个性化共存。

多媒体创作工具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视觉文化的创作者,极大地丰富了网络视觉文化的内容,强化了网络视觉文化的大众化和个性化特征。

(3)虚拟性和数字化共存。

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实体的物理空间中。

网络产生以后,网络技术为人们建立了一个新的虚拟生活空间。

“我与视觉文化”教案(详)

“我与视觉文化”教案(详)

“我与视觉文化”教案(详)第一章:视觉文化的概念与意义1.1 视觉文化的定义解释视觉文化的概念,包括视觉元素和视觉符号在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强调视觉文化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1.2 视觉文化的重要性探讨视觉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包括艺术、广告、媒体等方面。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对视觉文化的接触和理解。

第二章:视觉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1 视觉文化的起源介绍视觉文化的起源,从古代艺术到现代视觉文化的演变过程。

强调不同文化背景下视觉艺术的特点和影响。

2.2 视觉文化的发展探讨视觉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包括文艺复兴、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等。

引导学生了解视觉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第三章:视觉文化与媒体的关联3.1 媒体与视觉文化的关系分析媒体在视觉文化中的作用,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形式。

强调媒体对视觉文化的影响和塑造能力。

3.2 媒体视觉文化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媒体案例,如广告、电影、电视等,分析媒体对视觉文化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媒体视觉文化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第四章:视觉文化与艺术的交融4.1 视觉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探讨视觉艺术与文化之间的交融,包括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

强调视觉艺术在文化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4.2 视觉艺术文化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视觉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文化元素。

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第五章:视觉文化与个人身份的塑造5.1 视觉文化与个人身份的关系解释视觉文化对个人身份塑造的影响,包括个人对视觉符号的接受和认同。

强调视觉文化在个人身份认同中的重要作用。

5.2 视觉文化与个人身份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如时尚、化妆、身体改造等,分析视觉文化对个人身份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身份与视觉文化的关联和影响。

第六章:视觉文化中的性别与权力6.1 性别与视觉文化的关系分析性别如何在视觉文化中被构建和表达,包括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

强调视觉文化中性别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纪之交以来,视觉 文化的译介与研究也 日渐增多。 比如,随着《文化研 究》第3辑(陶东风 等主编,天津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2年版) 对“视觉文化研究” 专题的集中介绍,随 着《视觉文化读本》 (罗岗、顾铮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的问世,


随着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吉林人民出 版社2003年版),米歇尔《图像理论》(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米尔佐夫《视觉 文化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等 译著的出版,视觉文化理论、图像转向等概 念开始深入人心。


早在1970年代,丹尼尔· 贝尔就已 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 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一变革 的根源与其说是作为大众传播媒 介的电影和电视,不如说是人们 在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经历的那种 地理和社会的流动以及应运而生 的一种新美学。乡村和住宅空间 开始让位于旅游,让位于速度的 刺激(由铁路产生的),让位于 散步场所、海滨与广场的快乐, 以及在雷诺阿、马奈、修拉和其 它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画家作 品中出色地描绘过的日常生活类 似经验。”

匈牙利电影美学家巴拉兹· 贝拉(Béla Balázs)虽然并未对视觉文化做过充分论证, 但他却享有这一概念的发明权。 参见[匈]巴拉兹· 贝拉:《电影美学》,何力 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 而此概念经过丹尼尔· 贝尔(Daniel Bell)等 人的阐释之后,既被人们广泛接受,也受到 了学界的青睐。

当米勒提出“文学研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再也不会出现这样一个时代——为了文学自 身的目的,撇开理论的或者政治方面的思考 而单纯去研究文学”的观点时,他实际上指 出的是如下事实:电影、电视、互联网等新 媒体,既改变了文学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文 学的接受方式。印刷文化作为文学研究赖以 存在的巨大根基早已松动并有可能被视觉文 化所取代。 对于中国的研究者来说,这种先知先觉的声 音是一次必要的提醒。
1998年,花城出版社编辑钟洁玲与其丈夫钟 键夫为推出“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便硬 造出一个“读图时代”的词予以宣传。现在 看来,这个硬造之词不仅成为此套丛书成功 的出版营销策略,而且在短时间内风靡文化 界与学术界,并成为“视觉文化”之说的中 国式表达。 由于此概念首先诞生于出版界,后来者在使 用中又让其涵义延伸于电子、数字媒体生产 出的视觉艺术产品,所以,这一概念也暗示 出纸质、电子和数字媒体全面向图像时代位 移的信息。
转换到视觉文化的语境中来加以思考,我们 可以说现代主义的文学策略努力淡化的是小 说的可视性,增强的则是小说的可思性。从 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文学策略是与视觉文化 背道而驰的,而因此写就的小说也给视觉文 本的转换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茂莱认为:从《永别了,武器》到《老人与 海》,海明威的全部小说几乎都改编成了电 影,但这些改编基本上都是失败之作。


《视觉文化研究读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版
二、视觉文化研究的动因



首先,可把视觉文化研究看作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 回应。 1980年代的中国是不存在所谓的视觉文化问题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那是一个印刷文化独领风骚 的年代,电子媒介还乏善可陈。 然而,1990年代(特别是世纪之交)以来,电子媒 介与数字媒介却飞速发展。 视听媒介一方面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与之成龙配套的 产品,一方面也催生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并微妙地 改变着受众的感知结构

其次,可以把视觉文化研究看作是文化研究 (cultural studies)的题中应有之义。 世纪之交以来,随着文化研究译介的展开与 研究的深入,文学理论界开始了一次从文学 研究到文化研究的转型过程。虽然在这种转 型中出现了种种争论,但学界在如下问题上 业已达成共识:由于文学越来越呈现出浓郁 的视觉化、消费化、大众文化化的倾向,单 纯的文学研究的问题框架已无法对当下文学 做出有效阐释。

“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的背后虽然牵涉到许 多问题,但有一个问题更值得注意,即不管 争论者是否同意“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 题,此命题背后都包含着一个视觉文化的背 景。 我们的日常生活经过新型媒体的重新包装、 制作,同时也经过人们的消费之后,已经大 大不同于以往的日常生活。如果说以往的日 常生活是我们伸手可触的现实世界,而当下 的日常生活则是美丽、虚幻、不及物的媒体 世界。
本雅明并未用过“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的概念,但他实际上开启了人们在 视觉文化的问题框架之内思考文学与视觉艺 术之关系的先河。此后,西方一些学者均不 同程度地触及过这一问题。 比如,在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那 里,他曾关注过“世界图像时代”的到来问 题。

也可以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格局中 思考文学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一般而言,模 糊人物性格,淡化故事情节,注重描摹人物 的精神世界,努力挖掘人物的潜意识心理等 等,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法国新小说作家兼理 论家萨洛特甚至指出: “现在看来,重要的 不是继续不断地增加 文学作品的典型人物, 而是表现矛盾的感情 的同时存在,并且尽 可能刻划出心理活动 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第八讲 什么是 视觉文化
一、视觉文化研究的历史语境

视觉文化并非一个新问题。因为自从有了摄 影与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之后,西方一些学者 就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反思。
1936年,本雅明曾分别写出《机械复制时代 的艺术作品》与《讲故事的人》两篇论文, 在前一篇文章中他指出摄影、电影出现的意 义,于是光晕的消失、震惊体验、展示价值 等等便成为解读新型的视觉艺术的重要范畴; 他又在后一篇文章中认为,对讲故事和小说 构成冲击乃至破坏的力量来自于新闻报道, 因为新闻报道和小说一样,“都是讲故事艺 术面对的陌生力量,但它更具威胁;而且它 也给小说带来了危机”。

这时候,借用文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或者 把当下文学纳入到文化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框 架中进行研究,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视觉文化研究既是在文化研究层面上的进 一步聚焦,同时又是从一个特殊角度介入文 学研究的一种尝试。因此,我们也可以说, 正是文化研究的兴起,文学本身的嬗变等因 素,推动了视觉文化研究的展开。

艾尔雅维茨在论述视觉文化时也指出了它与 后现代主义的关联:“后现代主义最突出的 特点是从视觉出发。它是一种图像和图画不 仅相互纠缠、而且可以互换的视觉文化。” “在后现代主义中,文学迅速游移至后台, 而中心舞台则被视觉文化的靓丽辉光所普 照。”



如果从文学的角度出发,以上两位论者的思考似可 延伸出如下理解。在视觉文化时代,文学从总体上 看已经处于一个边缘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文学的 可视性差或者简直就不存在什么可视性,而且也因 为视觉文化的传播载体(如电影、电视和互联网等) 要比印刷媒介更直观、迅捷、方便,从而形成了一 种媒体霸权,并对印刷媒介构成了一种压制和排挤。 在这个意义上,视觉文化的后现代性其实意味着文 学的没落,它逼出了文学的前现代性或古典性。一 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曾经扮演过第一小提琴手的 作家与文学在视觉文化时代已经易位。

第三,在更具体的层面上,我们可以把视觉 文化与文学的关系研究看作是“文学终结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之争的进一 步深化。 自从美国当代文学批评家希利斯· 米勒(J. Hillis Miller)在《文学评论》(2001年第1 期)上发表了《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 续存在吗?》一文之后,关于文学是否终结 的讨论便绵延不断,达好几年之久。

如果说在印刷文化背景下世界是被理解成一 本书的话,那么,在视觉文化时代,世界则 被理解成了一出没完没了的肥皂剧。 随着这种变化,学界的研究范式也发生着变 更。米尔佐夫指出:“今天的西方哲学和科 学对世界的理解,靠的是图像模式而不是文 本模式。这对那种把世界看成书面文本的观 念提出了重大挑战。” 正是在这种新生的现实问题的刺激下,文学 理论界、美学界开始把研究视线对准了视觉 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其实就是日常生活的影像化、视觉化与消费 化。因此,“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背后应 该隐含着一个视觉文化的问题。
三、视觉文化是什么文化
从一般的意义上看,视觉文化对应于印刷文 化,是当代文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之后所形 成的文化形式。在哲学界和美学界,与视觉 文化来临相关的另一表述是“图像转向”, 以此对应于当年的“语言学转向”。 结合西方学者关于视觉文化问题的相关思考, 视觉文化又可在如下层面上加以确认。

许多流行读物不再以单纯的文字形式呈现, 而是辅之于诸多插图。“就连科普、文化、 历史等原本是纯文字的学术著作也图文并茂 了起来”;



安格尔: 《瓦平松 的浴女》。 舒斯特曼: 当我得知 经销部门 挑选这幅 名画作为 本书的封 面时,我 感到非常 震惊。
种种户外广告力求 做大做美,从而追 求一种视觉冲击力 的效果; 电影大片也不再以 故事精致、人物丰 满、思想深刻为制 作目的,而是为了 好看并因此营造一 场视觉盛宴。
与此同时,西方学者也开始使用与视觉文化 相类似的表达,以指认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 特征。 比如,在波兹曼(Neil Postman)那里,印 刷文化背景下的“阐释年代”消逝后,紧随 其后的是“娱乐业时代”; 米歇尔(W. J. T. Mitchell)则干脆把它叫 做“图像转向”(pictorial turn),以此对 应西方哲学界广泛谈论的“语言学转向” (linguistic turn)。


此外还有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 “仿像”说,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的“电信时代”说,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软件启动硬件的时代”说等 等。这些说法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了理解我 们这个时代的示意图。
中国的情况

在国内学界,虽然视觉文化一词的使用早在 1981年便已出现,而现在能查到的第一篇全 面介绍视觉文化的文章亦发表于1988年,但 到目前为止,视觉文化真正进入研究者视野 也就是十年左右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