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
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
捍卫者。
学生学习能
本课教学要注重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能够针
力分析 对社会中的一些违法行为有自己正确的看法,同时在课
堂中要学会培养和小组中同学的合作学习等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会首先用社会中的典型违法事例导入,
教学策略选 激发大家的讨论热情,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然
择与设计 后根据学生发表的观点进行点评。依次推进教学。最后
在加上相应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学习活动;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学生发表看法,然后从中国历史的角度讲解中国选
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总结原因:1840 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
教学过程 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
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立,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
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
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在课前教师要注重收集一些违法事例,最好具有一
定的典型性,甚至可以举学生身边的违法事例。
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背景下,课程教学要怎么转变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课例名
《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一框夯实法
称
治基础》
本课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法治意识,懂
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道理。做一个守法
的公民。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课例研究综 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础》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础》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关系,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法治的基本知识,提高法治意识,培养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法治观念,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法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内涵,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关系,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治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关系。
2.难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治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法治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法治的特征和作用。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关系,分享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6.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法治基本概念特征作用法律与公民生活关系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二是教师的教学效果,包括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过程是否流畅等。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法治的要求是什么;中国探索法治的进程;法治的作用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能力目标:在探究法治的过程中,提升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法治精神,自觉拥护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课本44页插图,想一想:1.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2.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引导总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夯实法治基石”。
二、新课讲解(一)选择法治道路1.问题:什么是法治?引导总结:法治就是依法治理。
2.思考:为什么要实行法治?引导总结:⑴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⑵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探究与分享: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请你和同学一起查找相关法律规定,把你印象最深的法律条文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法治与我们息息相关。
请你结合上述法律规定,说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
你对良法是怎么理解的?引导总结: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4.观课本46页插图思考:人治和法治的区别在哪儿?引导总结: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
善治就是良好的治理。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5.问题:法治的要求是什么?引导总结: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6.观课本47页相关链接思考:从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引导总结:法治的重要性:(1)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的主要内容有: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掌握法治的核心要素,理解法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推进法治建设。
本课时内容是对法治的深入探讨,旨在使学生认识法治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从而自觉遵纪守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治观念,对法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法治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需要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进一步强化。
此外,学生可能对现实生活中法治实践的具体案例感兴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法治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掌握法治的核心要素。
2.使学生理解法治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治思维,自觉遵纪守法。
四. 教学重难点1.法治的核心要素。
2.法治的重要性。
3.如何推进法治建设。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实践。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治案例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法治核心要素和重要性。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些成果,如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法治观念的普及等,引起学生对法治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法治的核心要素,如法律、法治精神、法治体制等,并通过课件详细解释这些要素的内涵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法治的重要性。
讨论题目可以是:“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在法治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
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与不足。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法治的概念、意义、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以及青少年如何践行法治。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1.法治的概念与要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法治的概念和意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2.在批改作业时,重点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看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掌握法治的概念和意义,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具体指出,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找到改进的方向。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与不足。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法治现象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与不足,掌握分析法治现象的能力。
4.1夯实法治基础教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1)

6.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无
7.学习评价设计
①课堂评价:通过观察、提问、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价值观念、学习态度、学习体验等。
②作业评价:依据作业意图,确定评价侧重点,综合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8.教学反思与改进
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巩固。
结语:本课重点讲述了法治的意义和要求,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和要求。我们要努力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学生活动:
回忆并总结本节课所学。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环节五:当堂检测
教师活动:
课件呈现本课内容对应习题。
学生活动:
当堂完成对应习题。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掌握情况,及时练习巩固。
4.板书设计
夯实法治基础
一.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作用
2.法治的要求
3.法治优于人治
二.描绘法治蓝图
1.发展历程
2.方略
3.总目标
4.要求
5.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基础类:完成练习册对应习题(510分钟,巩固新知)
环节三:描绘法治蓝图
教师活动:
1.播放微视频:《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思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2.教师讲解:图示展示——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
3.出示材料及思考问题:
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
1.学生观看学习、分组讨论并回答。
2.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1《夯实法治基础》公开课教案

《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公共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学生思维水平快速提升,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
因此本课在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经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生活的能力。
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其缺乏系统认识。
【教学目标】1. 通过寻找身边的法治,既让学生感受到是法治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认同法治价值;2. 通过对法治与人治思维的简单对比,引导出山治的理念,使学生懂得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3. 通过围绕对新修订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使学生什么是“良法”;通过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及崂山区创城市民眼栏目的开设等例子的拓展,结合上节课所学,更容易使学生对“善治”的内涵进行理解;4.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感受法治中国的进程,感受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5.通过《民法典》施行后首例高空抛物民事赔偿案的审理,引导学生明白如何建设法治中国,感受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同时,通过“熊孩子”扔一个矿泉水瓶引发九万余万元的赔偿,给我们以后的生活带来哪些启示?引领学生生活中自觉守法,增强其法治意识,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视崇尚者、自觉守护者和坚定捍卫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重难点:选择法治道路【教法与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分析法讨论交流等多种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环境良好、百姓安居乐业,这样安全、自由的美好生活离不开人民的团结奋斗,也离不开走法治道路。
9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夯实法治基础》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治的意义。通过对人治和法治的比较,明白了走法治道路的原因;通过学习,理解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的有机统一(A )
①党的领导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依法治国 ④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十九大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目的是(A )
①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 ②保证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依法办事 ③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④保证公民都能够做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初中学生接触法律时间不长,通过学习也知道要坚持依法治国,但是依法治国为何要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
难点教学方法
1.读书法:依法治国的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原因?
2. 小组合作探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3.小组合作探究和教师讲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小组合作探究和教师讲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答疑解惑。
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技巧和能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本课难点。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谁知道目前我国都有那些法律和我们未成年人息息相关?为什么我国要坚持法治?大家可以阅读教材44-47页寻找问题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 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

② 维护国歌尊严,增强爱国情感; 维护国家的荣誉安全和利益是每
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心底之音。
12月4日被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 安邦的总章程;有利于普及宪法 知识,感受宪法价值;有利于增强 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有利于维 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营造依法 治国的良好氛围。
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_
_体__系___,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2.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 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 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 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 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 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必然选择。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
1.知道法治既要实行良法之治,又要实行善治。 2.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3.了解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法治进程。 4.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5.知道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
要保障。
阅读重点:法治有什么意义?→何为良法?何为善治?→如何 建设法治中国? 1.仔细阅读课本第44—50页内容,完成下列内容填空。 (1)法治建立在 民主政治 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
公共活动 的机会和权利,实现 公共利益 的最大化。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夯实法治基石》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夯实法治基石》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石》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涵义、我国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的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深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涵义和我国法律的重要性。
2.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涵义和我国法律的重要性。
2.法律的作用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
3.情境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材料。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情境模拟的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法律涵义和法律重要性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并通过提问方式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模拟生活中遵守法律的情景,从而增强他们遵守法律的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法律作用的思考题,让学生回家后思考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课题《夯实法治基础》教材版本人教版科目道德与法治学段初中授课时间课时1课时授课班级初三(一)班授课教师解读教材教材地位和结构本课主要介绍了“夯实法治基石”和“凝聚法治共识”两目内容。
1.“夯实法治基石”主要介绍了中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以及建设法治中国的具体要求,旨在让学生懂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教学目标1.树立主人翁意识,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关心国家的法治生活和法治建设;增强自己依法办事和依法律己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 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法治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3.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含义、要求、作用和意义;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法治进程,知道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解读学生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公共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学生思维水平快速提升,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
因此本课在展现中国腾飞的伟大成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性。
经过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具备了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但对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缺乏系统了解和认识。
本课通过阐述法治是什么、回顾法治中国的历程、明确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怎样建设法治中国以及初中生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等问题,帮助学生认识法治中国的进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在实践中培育法治素养。
4.1夯实法治基础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本课时按照“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选择什么样的法治道路怎样走好法治道路”的逻辑展开。
第一目是“选择法治道路”,知道良法善治是现代各国的共识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法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的选择和总结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结果,法治对个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意义。
第二目是“描绘法治蓝图”,知道中国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怎样走好法治道路,理解依法治国的推进过程和地位,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总目标、基本要求和总体要求。
1.近年来,为了立“良法”行“善治”,一些地方积极探索有效措施,如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让人们参与立法等。
这一举措能够让所立之法( C )
①反映每个公民的意志和利益
②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③更加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④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对右面漫画蕴含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D )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法治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③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④法治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下列古语名言能体现法治的有( B )
①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②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③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1 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环节一】:一起案件,初始法治
案件呈现:康女士下班回家路上被人尾随,之后发现不幸被杀害。
学生活动:知道案件发生后谈感受和希望案件的后续发展。
教师活动:行政机关依法管理,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就体现了法治。
案件发展:经5天5夜的突审嫌疑犯小斌最终承认杀害康女士的罪行。3月15日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口供、证据,法院一审判定小斌为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小斌不服上诉,4月20日立案,22日法官提审,25日二审维持原判,27日执行死刑。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法治的内涵是良法和善治。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
教学难点:
1.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老师今天打算碗托结束后自己去周边逛逛,买点吃的夜宵再回家,你觉得我自己一个人在晃荡时要注意什么义也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让正义不再迟到,让法治不再蒙羞。
教师活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播放视频】:法治路上的战士——郑成月
学生活动:1.请写下你想对郑警官说的一句心声。2.你觉得你可以怎样接过郑成月手中的“接力棒”,为法治中国做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案件的发展和平反的过程,了解法治的内涵,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自觉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环节三】:抚今惜古,纵论法治
教师活动:人治VS法治:建立在专制独裁基础上,统治者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平等
【播放视频】中国法治进程
夯实法治基础 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九上4.1夯实法治基础》说课稿初级中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夯实法治基础》。
今天我将从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七个部分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内容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题夯实法治基石。
本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教的生活场景引出法治的主题,阐述法治的内涵,论证法治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及中国法治新蓝图,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法治的主题,阐述法治的内涵,论证法治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及中国法治新蓝图,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包括:第一目“选择法治道路”,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内涵和价值,理解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第二目”描绘法治蓝图”。
本目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知道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二、学情分析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公共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学生思维水平快速提升,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求日益凸显。
经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其缺乏系统认识。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维护社会法治的责任意识,培养社会公平感。
2、能力目标:提高对社会稳定、国家发展、个人生活需要法治的理解能力,提高捍卫法治建设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概括总结能力。
3、知识目标:懂得法治的含义,理解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知道我国为描绘法治新蓝图的基本做法。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内涵,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部编人教版)-4.1 夯实法治基石带反思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通井然有序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思考:(1)在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2)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提示:(1)有交通警察、行政机关公职人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法官、检察官等。
(2)是法治。
续表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对我们社会生活的意义1.教师提问:结合P44“运用你的经验”,感受法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作用,假如没有法治,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提示: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二)法治的内涵◆良法1.活动——探究分享P45-46:请你和同学一起查找相关法律规定,把你印象最深的法律条文摘录在教材对应的位置。
2.教师讲述:我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特别重视,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通过搜集整理我们会发现,这些法律从不同角度详细地为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和要求做出规定,这些法律都是良法。
3.材料展示: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
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
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
民法总则相关条文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可知,民法总则也是一部良法,衡量良法的标准是什么?提示: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选择;培养学生通过案例
分析,让中国法治蓝图框架引领学生未来的能力。
难点:树立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
建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法治意识,引
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建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生活态度。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关注时政新闻,让学
生认识到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选择; 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课例名
《夯实法治基础》
称
《夯实法治基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九年
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本框有“选择法治道路”和“描绘法治蓝图”
两个板块。
教材分析
重点:通过关注时史事件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2.绘就中国法治新蓝图的历史事件是()
A.1982 年,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B.2014 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C.2016 年,全面启动“七五普法”
D.201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表决通
生活实际,说一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 2.播放视频:《法治中国精编版》 3.教师小结:法治: ①建立在民主基础上,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制约权力,保障权利。 ②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关注时政:改革开放法治进程: ①1978 年—1996 年,民主法制恢复阶段 a.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
夯实法治基础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课题: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对象:九年级课时:1课时一、学习目标政治认同:感受法治中国取得的进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道德修养:自觉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责任意识: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参与者和推动者。
二、教学重点法治的作用及意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和善治。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二、探究新课(一)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的内涵与价值(1)内涵: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2)价值: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导入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的审议通过,使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夯实法治基础》。
说一说结合视频内容谈谈法治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展示。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我国最新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结合视频,自主思考,畅谈法治的价值和重要性。
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的要求(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走法治道路的意义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读一读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思考: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的两重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展示。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 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公众号
累词语,如让学生联系生活回忆、想像“洁白柔软”的云是 什么样子?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洁白柔软的?在想象树 “那么多种颜色”都会有哪些颜色,以他们的生活经验来帮 助理解词语,进而切身体会句子中学生们好奇、渴望亲眼去 看的心情。
再如联系学生自己秋游前夜的经历,说说自己的心 情与感受,来体会课文中“我”的心情,从而读出语气。
道德与法 年级 九年级 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以问题导入——
结合疫情期间发生的真实案
思考:从此案件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例,能得到哪些启示?社会秩
提示:有些人将自己私利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因此, 序仅靠道德说教可以吗?引出 仅靠道德说教是不够的。社会秩序不能仅靠道德来维 法律来治理国家
什么季节啊?”
b“那么在秋季我们与家人∕老师
同学可以组织什么活动呀?”
b“去郊游∕去登山···”
c“活动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d“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秋游!”
2、老师拿出生字卡片,每两个生
字为一组,进行教读,然后班读→ c“准备吃的∕喝的∕厚
组读→个读,并结合闪卡、开火车 衣服··”
等游戏
3、老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依次
(2)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补充的内容 a生字生词 翻 睡 洁白 柔软 时候 b总结句子:我和()去了()玩了(),心情()。
6. 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开始出
现竞争意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 随着孩子对事物充分感知,丰富表象,再抽象概括、分析综 合初步培养抽象思维。这就需要我们经常给学生一些指示和 告诫,经常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给他明确的方向。 如果是对的,就要及时肯定,如果是错的,在不损伤学生们自 尊心的前提下,明确指出他的不足。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4.1《夯实法治基础》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治的概念、意义以及法治与道德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法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对法治的深层次理解尚不足。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意识到法律的存在,但部分学生对法治的内涵、法治与道德的关系等知识点理解不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治的概念、意义以及法治与道德的关系。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法治。
四. 教学重难点1.法治的概念和意义。
2.法治与道德的关系。
3.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治的意义和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法治的认识。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治的重要性。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治。
3.准备教学PPT,配合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法治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法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的必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分析法治与道德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结合讨论成果,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法治的认识。
5.拓展(5分钟)通过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治的重要性,提高法治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案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课堂小结回扣目标师生共建本节课的知识树。
学生回忆
本节课所
学内容,
说出相关
的知识
点。
让学生学到
的知识系统
化,结构化。
链接中考巩固测评幻灯片展示2019年各地相关中考题,当堂检测。
1.河北省“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
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
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
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其表达的理念是( )
①崇尚自由②崇尚法治
③权利重于义务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贵阳市)《2017中国禁毒报告》显示,2016年公安机关
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4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6.8万
名,缴获各类毒品82.1吨;共破获制毒物品犯罪案件449起,
缴获制毒物品15846吨。
以上材料体现出在建设法治中国的
进程中( )
A.立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B.严格执法得到有力保证
C.司法案件体现了公平正义
D.公民成为法治的捍卫者
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自中央部署开展扫黑阶恶专项斗争
以来,截至2019年3月底,广西共打掉涉黑组织34个、涉
恶团伙2178个,侦破涉黑涉恶案件4531起,这表明开展扫
黑除恶专项斗争()
学生看幻
灯片做
题。
检测学生对
本节知识的
掌握情况,
及时查漏补
缺。
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