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酒器具
中日酒文化的对比

PART 6
酒的种类与酿造方法
酒的种类与酿造方法
中国酒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酒的种类繁多。其中,白酒、黄酒、啤酒和果 酒等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白酒是中国的代表性酒类,主要产于中国的西南地区,以贵州 茅台、泸州老窖、郎酒等最为著名。黄酒则是中国南北地区的传统酒类,如绍兴黄酒、福 建老酒等。啤酒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直到近代才成为普及的饮料。果酒则以葡萄 酒和杨梅酒为代表
在酿造方法上,中国白酒采用高温酿造,经过多次蒸馏和陈放,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黄酒则采用糯米和麦曲为原料,经过发酵和陈放,具有醇厚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啤酒则 以麦芽、啤酒花和酵母为原料,经过发酵和过滤而成。果酒则以水果为原料,经过发酵而 成
酒的种类与酿造方法
日本酒文化
日本也是一个有着悠久酿酒历史的国家,其代表性的酒类有清酒、梅酒和日本威士忌等。 清酒是用米、水、酵母为原料,经过发酵、过滤和陈放而成的,是日本最为普及的酒类。 梅酒则是用梅子和糖制作而成的甜酒,常用于女性饮用。日本威士忌则是在模仿苏格兰威 士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在酿造方法上,日本清酒采用传统的酿造方法,以米为主要原料,经过洗米、浸泡、 蒸煮、发酵、榨取和陈放等过程而成。梅酒则是以梅子和糖为原料,经过发酵而成。 日本威士忌则是以麦芽、水和酵母为原料,经过糖化、发酵、蒸馏和陈放等过程而成
PART 5
结论
结论
1
2
3
4
尽管中日两国都有 丰富的酒文化,但 在饮酒礼仪、酒肴 搭配、酒令酒俗等 方面却有着显著的
区别
这些区别反映了中 日两国人民在历史、 文化和社会习惯等
方面的差异
然而,无论是中国 的酒文化还是日本 的酒文化,都体现 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和对人际关
中国古代器物解说

56
瓮
盛水酒的陶器,大腹小口,体型较大。宋·张元干《奉和希道新句兼简祖颖漕使》 :“手酿瓮中春, 春浮玉丹色。”
57
罎
Tan2
简化字为“坛”,盛水酒的陶器,大腹小口,体型与瓮类似,但体型较小。唐·陆龟蒙《谢山泉》:“ 决决春泉出洞霞,石坛封寄野人家。”
58
罐
陶或金属制的汲水器,与坛大同小异,体型最小,通常带有系纽。宋·范成大《固城》 :“柳棬凉罐 汲泉遥,味苦仍咸似海潮。”
32
簋
Gui3
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圆口,两耳或四耳。宋·苏轼《石芝》:“跪陈八簋加六瑚,化人视 之真块苏。”
33
甗பைடு நூலகம்
Yan3
古代蒸食器,下部是鬲,上部是透底的甑,上下隔一层有孔的箅。宋·陆游《道院遣兴》:“甗炊青 饭留岩客,露点朱毫勘玉书。”
34
瓿
Bu4
古代一种小瓮,青铜或陶制,圆口、深腹、圈足。宋·范成大《鹿鸣宴》:“墨沼不忧经覆瓿,琴台 重有赋凌云。”
14
篚
Fei3
圆形竹器,用以盛物,相当于现在的竹笼。宋·李廌《上姑丈闾丘通牧少卿》:“实篚携浆壶,马首 拜且迎。”
15
筐
竹子或柳条等编的盛东西的器具,方曰筐,圆曰筥。唐·杜甫《过客相寻》:“挂壁移筐果,呼儿问 煮鱼。”
16
箧
Qie2
小箱子。唐·罗隐《七夕》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62
锅
炊具,由小釜演化而来。宋·无名氏《题太和楼壁》 :“铜锅熔尽龙山雪,金波涌出西湖月。”
63
鍑
Fu4
古代的一种大口锅,与锅不同处在于方形耳,底部稍微有点尖,类似肚脐眼。唐·皮日休《吴中苦雨 因书一百韵寄鲁望》:“䗂蝓将入甑,蟚蜞已临鍑。”
中国饮酒器具

3.秦汉漆制酒器
• 商周以后,青铜酒器逐渐走向衰落。秦汉之际,在中国的南方开始流行漆制 酒具。漆器成为两汉,魏晋时期的主要类型。是用漆涂于木器之上,这种酒 器很讲究,美观大方又轻便。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 杯1144件,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湖南马王堆汉墓也出土的朱漆木制酒杯, 出土了耳杯90件。光彩夺目,亮丽如新,是漆制酒器的代表。
• 在新石器时期晚期,从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看出,酒具的类型增 加,有:罐、瓮、盂、碗、杯、罍 l
新石器时代半坡文化——船形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人形彩陶壶
灰陶大酒尊
黑陶象鼻盉hé
• 猪形灰陶鬶
• 兽形灰陶鬶
• 彩陶觚gū
竹木酒具
• 一般选择树龄较长、木纹细腻、木质坚硬的木头,晾干、去皮、 挖空,再打磨即成。还有的木碗木杯是用树根制成,再漆上清漆 或朱漆。注酒入杯,酒色在杯底色的衬映下呈美丽的琥珀色。
• 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这 一时期的酒器大体上继承了东周的遗风,北方以青铜为主,南方以青铜和漆 器并重,如在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大量青铜酒器,镶金错银,嵌入宝石, 极尽奢侈。而湖南马王堆一号墓则出土大量漆酒器,彩绘鲜艳堪称漆酒器中 极品。
• 此外还少量金、银、玉、角、象牙、瓷等酒器。虽然陶酒器仍还有,但多数 已亦成大型的贮酒器。
• 竹酒杯有筒制、根制两种。筒制竹酒杯制作十分简单:取一节竹 筒,一截为二,竹节为底,每节竹筒可形成两只酒杯。将竹根晾 干,把侧根、须根削去,再把主根挖空为容器,将外部打磨光亮 即可。
2.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酒器
•在商周朝代,由于生产力提高,酿酒业发达,青铜制作技术成熟, 中国酒器达到了前所末有的繁荣。出现了尊、罍、瓿、卣、盉壶等 盛酒器。斝jiǎ、盉等温酒器;爵、角、觥、觚gū等饮酒器。 •有少量原始瓷器、象牙器、漆器和铅器等。 •东周时期,已有少量金银器出现 •西周时期,朝廷中还设置了专门管理精美酒器的官员——郁人。
中国酒文化(全面) PPT

•2021/2/26
酒在营销中的作用
解除戒备,交心交底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升华友谊,融洽氛围
—“一杯浊酒喜相逢”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延长时间,利于交流
•2021/2/26
酒菜的搭配
无酒不成席,无菜不成酒。 荤素搭配,冷热搭配,清辣结合,汤果未忘 男多荤多,男少素多,男多量大,男少量小 核心主菜看宴请领导级别决定;
•2021/2/26
酒菜的搭配
无酒不成席,无菜不成酒。 点菜过程中不问价格切忌讨价还价; 按中餐程序分类点不同的菜(冷盘-果盘); 视客人情况21/2/26
中国酒文化 之饮酒礼仪
•2021/2/26
酒文化基础知识 饮酒之前的准备 饮酒之中的礼仪 饮酒之后的安排 需要注意的事项
•2021/2/26
酒文化基础知识
酒的作用 酒的起源 酒的分类 酒的器具 酒的文艺
•2021/2/26
酒的作用
“杯小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
•2021/2/26
酒菜的搭配
点菜中的四忌:
宗教的饮食禁忌; 健康的原因忌讳 ; 地方的饮食偏好; 工作职业的禁忌;
•2021/2/26
饮酒之中的礼仪
斟酒礼仪 祝酒礼仪 饮酒礼仪 其他礼仪
•2021/2/26
斟酒礼仪
选择斟酒的人员,服务员/内部员工/主人 啤酒8分满,白酒8-9分满,红葡萄酒6分满; 先主宾后主人,再顺时针方向逐位斟酒; 啤酒汽水沿杯内徐徐斟下,先汽水后洋酒;
酒席的安排
酒席的安排要尊重商务礼仪和当地的风俗,多桌席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器用-五谷 五牲 五味 八珍 古代食具 古代炊具 古代酒具 羹 脍炙 古代家具

七、饮食器用■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
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
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
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
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ǐ),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ǎ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fǔ),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
盆盂,均为盛物之器。
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
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
《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
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
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
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多。
中国古代酒器

中国古代酒器◆爵jué——是一种三脚、大腹、有把、饰有禾纹的酒器,或饰有鸟雀图形的敞口酒器。
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用以饮酒,兼可温酒。
《说文》:"爵,礼器也"。
爵这种酒器的命名,是由于它的造型象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象雀缘,后面有尾,腹下有细长的足,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
地下发掘出来的有陶制和青铜制,但《左传》上却说是玉制酒器。
现在看到的都比爵要大一些,古书上说可容酒6升。
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君王赐酒给臣下用。
所以它和“爵禄”、“爵位”有联系。
◆尊zūn——它一般为侈口,高颈,鼓腹或筒腹,圈足。
在礼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鼎。
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陶尊,形制则为大口或兼尖底。
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一些为人注目的刻划符号,就是刻在大口尊上的。
这种尊可能是用来酿酒的。
商代以后的铜尊,则为盛酒器。
在郑州铭功路和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的遗址中,出土了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釉陶尊。
这种釉陶尊,主要为敞口、折肩、深腹、凹底的形制,个别已有圈足的。
商末周初还有一种特大侈口、筒状的尊,学者或称之为“觚形尊”。
西周中期的尊,有体卑、短颈、垂腹的特点。
此外,有的尊或有盖,或有鋬(把手),或方形,或圆口方体,不一而足。
着名的四羊尊,就是方尊的优秀代表。
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曾出土一件尊盘,尊立于盘上,二者合为一体,尊的口、腹及盘的周身,均有极其繁缛的透雕纹饰,它不仅造型精美,而且是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即掌握了熔模技术的确证。
还有一种形制更特殊的鸟兽形尊,即尊的整体为一立体的鸟兽形状,有盖、有流,且盖、流处理极巧妙。
如夔纹象尊的口盖,设於象背,而盖纽又是一只小象,形成大象驮小象的艺术造形,十分生动。
此外,还有鸟尊、鸮尊、驹尊、犀尊、羊尊、虎尊,不胜枚举。
尊又是酒礼器的通名,所以有些礼器,常自铭为“尊彝”。
古人说“决胜于樽(尊)俎之间”,就是与谈判对方在饮酒食肉的酒宴上取胜。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中国古代的饮食器具主要有食器、酒器和炊具三类。
其中食器包括簋、簠、豆、皿、盆盂、案、匕、俎、箸。
酒器包括尊、彝、卣(you)、累、缶(fou)、爵、觥、杯。
炊具包括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
食器食器主要有,簋、簠、豆、皿、盆盂、案、匕、俎、箸等。
其中簋,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
炊具炊具主要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
其中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
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
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
可在鼎腹下面烧烤。
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
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
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
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
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
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
鬲只用作炊具,故体积比鼎小。
酒器酒器主要有尊、彝、卣(you)、累、缶(fou)、爵、觥、杯等。
古代青铜器图解

青铜器图解青铜器的器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量器、工具、车马器等八类(1)食器a、烹煮盛食器:鼎盛行于商、周。
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
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说文解字》毛公鼎后母戊鼎鬲lì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
”——宋·沈括《梦溪笔谈》甗yǎn、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簋g uǐ、是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
利簋在对武王克商年代的天文学推算中,有一件青铜器的铭文提供了重要依据,这就是有西周第一青铜器之誉的利簋。
利簋,1976年3月出土于陕西临潼县。
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
深腹,双耳有珥,作兽首口衔鸟头状,圈足下有方座。
器腹及方座饰兽面纹、龙纹,圈足饰龙纹,均以雷纹为地,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
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2字,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岁星当头的早晨灭亡了商。
辛未那天武王在阑地,赏赐青铜给有司(官名)利,用来作祭祀祖先檀公的宝器。
这段铭文的重要意义在于印证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及《史记·殷本纪》等古代文献中关于武王克商在甲子日,又恰逢岁星当空的记载。
官员利因参与克商之役受赐而作此器,时间在克商后的第七天,故利簋是现存最早的一件西周青铜器。
此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簠fǔ、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 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
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西周伯公父簠丰白簠盨xǔ、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
中国古代酒杯文化及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酒杯文化及发展历史中国古代的酒杯文化与现代的酒杯文化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
下面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酒杯文化的发展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酒大约产生于距今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酒器的产生应与酒的产生大致相同,亦应是距今六千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从酒器的产生到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国家——夏王朝的建立,大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此间所使用过的酒器,我们称之为“史前酒器”。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兽形灰陶鬶口径5.4厘米、长26厘米、通高21.5厘米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猪形灰陶鬶长21.5厘米、通高18.5厘米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灰陶大酒尊口径30厘米高59.5厘米船形彩陶壶口径4.5厘米、宽24.9厘米、通高15.6厘米新石器时代半坡文化商周三代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是我国古代礼制的成熟期,也是中国古代礼制最为规范的时期。
“礼以酒成”,无酒不成礼,因此,夏商周时期也是我国酒礼最复杂、酒与政治结合最为紧密的时期。
正因为夏商周时期酒礼最受重视,因此,酒器发展也最为迅速,青铜酒器也就成为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中最为辉煌的亮丽点。
管流爵高17厘米夏商周时期酒器铜爵高16.4厘米、流尾间距20.5厘米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二里头文化铜斝高30.5厘米、口径17-18厘米距今3600年左右的二里头文化象形铜尊长26.5厘米高22.8厘米商代晚期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关键性的一年。
在这一年,秦国军队横扫六合,秦王嬴政统治下的秦国完成了先后翦灭东方六国的战略,从而结束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分争割据局面,一统天下。
中国酒文化史也随之揭开了新的一页。
夔凤玉卮东汉高12.3厘米、口径6.9鎏金熊足铜樽东汉通高41厘米胡腾舞黄釉扁壶高20.5厘米北齐经过隋唐长达三百余年的统一,使中国古代文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此时的酒文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以瓷酒器为主、金银酒器为辅的新的历史时期白釉金釦瓜形注子唐代通高15.7厘米口径4.4厘米底径6.3厘米鸿雁折枝花纹银杯唐代高4.5厘米口径5.2厘米越窑鸟形杯五代时期北宋仍继承了隋唐酒文化的遗风,无论酒器的造型,还是酒器的装饰纹样和饮酒习俗等都包含着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如瓷酒器完全占据酒器的主要领地,官、定、汝、均、哥五大官窑以及景德镇等中外知名的窑址,都生产了大批精美的瓷制酒器。
中国古代饮酒器具名称

1、觥(gong):酒器,盖作兽头形。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2、觥筹:酒杯和酒筹。
酒筹用以计算饮酒的数量。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射者中,羿者胜,~~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 罍(lei):同“罍”盛酒的器皿,形状像壶。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怙。
”《礼记•礼器》:“庙堂之上,~尊在阼。
”(阼:古代东面的台阶,迎客宾处)4、尊:古代酒器(同樽)。
《管子•中匡》:“公执爵,夫人执~,觞三行管子趋出。
”元稹《有酒》诗:“有酒有酒香满尊,居宁不饮开君颜?”5、樽:酒杯。
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酒家贫只旧醅(pei:没过滤的酒)。
”李白诗:“金樽清酒斗十千。
”6、觞(shang):酒杯。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
”颜延之《陶徵士诔》:“念昔宴私,举~相海。
”7、钟:酒器。
班固《东都赋》:“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
”8、盅:饮酒、喝茶用的没有把的杯子。
9、斗:盛酒器物,也叫羹斗,有柄。
《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 (黄 :gou长寿。
指老人。
”《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10、酌(zhuo):酒杯,酒。
《楚辞•招魂》:“华~既陈,有琼浆些。
”《始得西山宴游记》: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11、爵:古代酒器。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以奏尔时。
”12、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
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 者,浮以为大白。
”( :jiao把杯中酒喝干。
浮:罚)13、角(jue):酒器。
形状像爵,上口无两柱。
《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
”14、觯(zhi):一种盛酒的器皿,似尊而小。
《礼记•礼器》:“尊者举~,卑者举角。
”15、壶:古代一种盛粮食或酒浆的器皿。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古代饮酒的器皿

古代饮酒的器皿古代饮酒的器皿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的居住时代。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发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器皿来盛放和享用酒类饮品。
这些器皿的形状、材质和饮用方式都与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密切相关。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常见的饮酒器皿。
1.角觥(jiǎo gōng):角觥是古代中国饮酒的器皿之一,它来源于白鹿角制成。
角觥独特的造型,具有一端尖锐而另一端开口,可以倒酒。
角觥的主人通常会以它来款待宾客,并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觥的大小也可以反映人们的身份和地位,它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具有很高的象征意义。
2.玉杯(yù bēi):玉杯是中国古代贵族和皇室常用的饮酒器皿。
玉杯通常由上等的玉石制成,外观光滑、纹理精美。
玉杯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与祥瑞、吉祥的象征物有关,同时玉杯也被视为一种奢华的象征。
在古代,举行重要场合的宴会时,玉杯常常被用来盛放美酒,以示隆重。
3.金银杯(jīn yín bēi):金银杯在古代中国是富有和权力的象征。
这些杯子通常由黄金或白银制成,外观华丽、光彩照人。
金杯和银杯多用于贵族、王室和富商举办的盛宴上。
拥有金银杯的人可以向来宾展示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同时也凸显了他们的崇高身份。
4.青铜爵(qīng tóng jué):青铜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酒器,它源于青铜器的发展。
青铜爵一般造型独特,容积较大,用于举行宴会时供宾客饮用。
青铜爵通常由青铜制成,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和纹饰,展示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美学观念。
爵的形状通常是高大的杯身,杯口和杯底都扩大,方便盛酒和稳固放置。
5.瓷杯(cí bēi):瓷杯是中国古代及现代常见的饮酒器皿之一。
瓷器的制作技术首次出现在中国,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
瓷杯外观光滑、质地坚硬,透明度高。
瓷杯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风格和用途来选择。
瓷杯的使用广泛,既可以在宴会上使用,也可以在家庭聚会和日常生活中使用。
以上介绍了古代中国常见的饮酒器皿。
中国著名的古代酒具

中国著名的古代酒具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古代的中国人民对酒具的制作非常讲究。
他们创造了许多优美精致、独具特色的酒具,使得饮酒成为一种令人愉悦的艺术。
古代中国的酒具种类繁多,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酒壶、酒杯、酒器以及酒瓶。
这些酒具既有实用功能,又具有艺术价值,往往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对生活的追求。
首先,我们来说说中国古代最常见的酒壶。
酒壶是装酒的容器,可以保持酒的温度和口感。
在古代,酒壶往往采用青铜、瓷器或者玉石制成。
其中,青铜酒壶是最早出现的类型,它们通常有一个小嘴和一个长的手柄,方便人们倒酒。
而后来的瓷器酒壶则因为材质轻盈、外观精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玉石酒壶则具有一种珍贵的贵族气质,它们制作精美,富有贵重感。
这些酒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往往需要经过多道工序,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除了酒壶,中国古代还有各种各样的酒杯。
酒杯是盛放酒的容器,同时也是用来品酒的工具。
中国古代的酒杯有很多类型,最常见的是青铜酒杯和瓷器酒杯。
青铜酒杯制作简单朴素,它们往往有一个小小的圆口、短短的脚和一个粗短的杯身。
这样的设计既方便饮酒,又能够稳固放置。
瓷器酒杯则因为材质轻巧、制作精细而备受青睐。
它们常常采用各种颜色的釉彩和纹饰,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此外,中国古代的酒器也值得一提。
酒器是指用来盛装酒的容器,既可以用于普通人的日常饮酒,也可以用于庆典仪式或者重要场合的宴会。
中国古代的酒器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有酒盏、酒碗和酒罐等。
酒盏是一种小巧精致的杯子,形状多样,制作精湛。
它们通常采用瓷器、玉石或者青铜制成,为饮酒增添了一份质朴和典雅。
酒碗则比较大而深,适合盛放团体饮酒用,常常用于宴会或者祭祀仪式。
酒罐则是一种较大的容器,既可以盛装酒,又可以保持酒的温度。
它们常常具有华丽的外观和精细的纹饰,呈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
最后,我们来谈谈中国古代酒瓶的造型和功能。
酒瓶是一种具有较大容量的容器,用来盛装酒。
中国古代的酒瓶通常有一个长颈和一个宽口,外观优雅大气。
中国古代盛酒器皿

中国古代酒器作者:长春好吃客我国历来是好酒的国度。
千百年来,留下了无数关于酒的故事。
当然,这里边有佳话,也有丑事。
酒最初是用来祭祀天地神灵和先祖的稀罕之物,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逐渐过渡为天子、诸侯、士大夫等贵族阶级宴饮享受的特权,再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直至现代。
在阅读各种古籍资料的时候,常常被那些五花八门的酒器名称、奇形怪状的形制,弄得眼花缭乱。
为此,我搜集查阅了一些资料,编辑整理出这篇文章。
其中所有图片都来自于百度网;文字部分以《汉语大字典》的释义为主。
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些远古时代的特殊物件、阅读古籍有所帮助。
本文涉及的酒器,计有三十种。
尚有部分名目,因其罕见生僻,无需列出。
(1)尊(zūn):古代盛酒礼器,用于祭祀或宴享宾客之礼,后泛指盛酒器皿。
敞口,高颈,圈足。
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
《说文》:“尊,酒器也。
《周礼》六尊:牺尊、象尊、著尊、壶尊、太尊、山尊,以待祭祀宾客之礼。
”段玉裁注:“凡酌酒者必资于尊,故引申以为尊卑字……”王国维《说》:“尊彝皆礼器之总名也……然尊有大共名之尊(礼器全部),有小共名之尊(壶卣罍等总称),又有专名之尊(盛酒器之侈口者)。
彝则为共名而非专名。
”《诗·鲁颂·閟宫》:“白牡骍(xīng,赤色马)刚,牺尊将将。
”(2)壶(hú):器名。
古代用以盛酒浆或粮食,后也用于盛其他液体,如酒壶、茶壶、油壶、喷壶;也指某些盛固体的容器,如冰壶、鼻烟壶。
用作酒器,多为长颈、大腹、圆足。
《周礼·秋官·掌客》:“壶四十,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皆陈。
”郑玄注:“壶,酒器也。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国子执壶浆。
”何休注:“壶,礼器。
腹方圆口曰壶,反之曰方壶。
有爵饰。
”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3)爵(jué):古代酒器,青铜制,有流、鋬(pàn)、两柱、三足,用以盛酒和温酒,盛行于商代和周初。
中国筵宴文化

唐及五代,由于封建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文化相当发 达,对外交往频繁,国力空前强盛,筵宴的发展进入 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主要表现在:
(1)出现高足桌和靠背椅,铺桌帷,垫椅单,开始使用细瓷 餐具。
(2)讲究借景为用,妙趣天成。注重情感愉悦和心理调适, 追求一种高雅的格调。
4、筵席、宴会种类不同
中国筵席种类繁多,分类依据各不相同。(见表 1-1)
分类依据 按照地方风味分类 按照菜品数目分类 按照头菜原料分类 按照烹制原料分类 按照主要用料分类 按照时令季节分类
按照风景名胜分类 按照文化名城分类 按照少数民族分类 按照名特原料分类 按照人名分类 按照八珍分类 按照等级、档次分类
正式宴会
乐队奏席间乐,宾主按身份排位就坐
在请柬上注明对客人服饰的要求,往往从服饰规 定上来体现宴会的隆重程度,这是西式宴会较突 出的方面。
3、中、西式结合宴会 中、西式结合宴会取两种宴会之长,近年颇为流行、是
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产物。如我国举行的大型冷餐宴 会,一般用大圆桌设坐椅,主宾席排坐位,其余各席不 固定坐位,食品和饮料均是先备好放置桌上,宴会开始 后由客人自助进餐。其他还有招待会、茶会、自助餐、 鸡尾酒会等不同形式,其特点是:气氛活泼,客人来去 自由,时间可长可短;主人周旋于宾客之间,服务员巡 回服务;以冷食为主,热菜、点心、水果为辅;充分尊 重宾客的自由,不受席规酒礼约束,便于交流思想感情 和广泛开展社交活动;食品利用率高,较之正规宴会节 约。
筵多用蒲、苇等粗料编成。
与席的区别是:筵大席小,筵长席短,筵精席细, 筵铺在地面,席放置筵上。若是筵与席同设,一 示富有,二示对客尊重。
中国古代造物思想案例

中国古代造物思想案例作者:汪一鸣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7期摘要:“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酿酒方法的出现,酒器也随之而来。
酒器的出现不仅方便了人们饮酒,也代表了中国礼仪文化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
酒器名称多,式样多,花纹美,制作精,代表了古代酒文化的时代风尚。
文章通过对酒器的政治历史背景,文化演进,工艺条件,美学追求等问题的分析来阐述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内心需求和价值观念。
关键词:酒文化;造物;酒器一、中国古代酒器的发展夏朝的酒文化十分盛行,更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件青铜酒器——爵。
在许慎的额《说文解字》中记载“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
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名节节足足也。
”爵,作为酒器,是饮作为何而用呢?在《礼记》中记载“二爵二觚四觯一斝。
”这是爵与其他酒器的组合,但是在夏代晚期刚出现爵时并没有发现与爵相搭配的其他酒器。
在考古发现中,一件青铜器上有关于白公父爵的记载:“白公父作金爵,用献用酌。
”夏代晚期时候的爵,依然有陶爵的特征,和陶爵对比爵比较精巧,器壁比较薄,表面粗糙,有简单的装饰,一般情况下不会写铭文。
这个时候的爵虽然比较原始,但外观造型上不僅新颖而且精巧,这就说明爵这种酒器在夏朝之前就已经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
商代从至高无上的帝王将相到布袜青鞋的贫民百姓皆是嗜酒成风。
商代酿酒行业非常发达,随着青铜器制作技术的大大提升,中国的酒器的随着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商代酒器形制丰富,变化多样,也有一定的组合。
每一种酒器又有不同的式样,以盛酒器尊为代表,有象尊,犀尊。
这些动物形状的酒器不仅仅作为成就的工具,更是作为一种礼器出现在商代的宴请,祭祀等场所。
商代虽然盛行饮酒,但也败在饮酒。
商纣王造酒池可行船,日日美酒伴美色,荒淫无道,最终导致了亡国。
周代注重礼制,吸收了商代亡国的教训,大力提倡“酒礼”与“酒德”,把酒的用途限制在祭祀上,具有巩固周代政治,联络感情的思想政治价值。
中国古代青铜容器的名称和用途大全

中国古代青铜容器的名称和用途中国的青铜器出现于史前,繁盛于夏商周时期。
不仅器物类型繁多,而且造型庄重华丽,纹饰精湛优美,为世界所罕见,而且铭文内容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文字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
从用途上来说,青铜器分为容器、兵器、乐器、车马器等几个大类。
本文主要简介主要青铜容器的种类和名称。
青铜容器,是夏商周时期最主要的器类之一,包括炊器、食器、酒器、盥洗器等。
大部分青铜容器皆为礼器。
1、炊器:又为烹饪器,是古人煮鱼、肉、稻谷熟食之器。
鼎:古代的烹饪之器,和现在家里的锅差不多,用来煮或盛放鱼、羊、豕肉。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比如有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
鼎,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所谓国灭则鼎迁,后世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鬲(li,音历):形状和鼎相似,侈口、三空足。
一般煮饭用,足中空便于炊煮加热。
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甗(yan,音演):相当于现在的蒸锅。
有圆体三足和方体四足两类。
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zeng,音赠),放置食物;下部为鬲,盛水。
如甑与鬲铸为一体称为合体甗,其中部有一铜片,叫做箄(bi,音比)。
上有能够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匕:相当于现在的汤匙、调羹,是古代挹取食物的器具。
从体上分为尖形体匕和椭圆体匕,从柄上分为曲柄匕和直柄匕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食器:是古人盛食物的器皿,食器通常有盖,里面的食物不易散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熙斗彩贺知章醉酒图酒杯
金托玉爵
莲花白玉杯
仿哥窑高足杯
7.玻璃酒器
• 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掌握了玻璃溶制技术,到春秋战国时代,已 出现了花纹精美的玻璃珠饰物。到了汉代出现了玻璃制造的酒具。 唐宋时期全面掌握了玻璃吹制技术,出现了制作精美的玻璃酒壶、 酒杯。明代已大量生产玻璃制品销往南洋等地。近代和现代则普 遍使用玻璃酒瓶、酒杯和酒器,出现了琳琅满目的景象。
3.秦汉漆制酒器
• 商周以后,青铜酒器逐渐走向衰落。秦汉之际,在中国的南方开始流行漆制 酒具。漆器成为两汉,魏晋时期的主要类型。是用漆涂于木器之上,这种酒 器很讲究,美观大方又轻便。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 杯1144件,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湖南马王堆汉墓也出土的朱漆木制酒杯, 出土了耳杯90件。光彩夺目,亮丽如新,是漆制酒器的代表。 • 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这 一时期的酒器大体上继承了东周的遗风,北方以青铜为主,南方以青铜和漆 器并重,如在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大量青铜酒器,镶金错银,嵌入宝石, 极尽奢侈。而湖南马王堆一号墓则出土大量漆酒器,彩绘鲜艳堪称漆酒器中 极品。 • 此外还少量金、银、玉、角、象牙、瓷等酒器。虽然陶酒器仍还有,但多数 已亦成大型的贮酒器。
陶鬶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双联壶
新石器时代半坡文化——船形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人形彩陶壶
灰陶大酒尊
黑陶象鼻盉hé
• 猪形灰陶鬶
• 兽形灰陶鬶
• 彩陶觚gū
竹木酒具 • 一般选择树龄较长、木纹细腻、木质坚硬的木头,晾干、去皮、 挖空,再打磨即成。还有的木碗木杯是用树根制成,再漆上清漆 或朱漆。注酒入杯,酒色在杯底色的衬映下呈美丽的琥珀色。 • 竹酒杯有筒制、根制两种。筒制竹酒杯制作十分简单:取一节竹 筒,一截为二,竹节为底将外部打磨光亮 即可。
西汉中山靖王墓靖王之妻墓陪葬品
青铜合卺杯
4.魏晋南北朝的瓷制酒器
瓷制酒器流行于魏晋南北时期。 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酒具变得较为瘦长。
5.唐宋
在这一时期,各方面得到空前的发展,酒文化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以 瓷器为主,金银器为辅新的历史时期。 唐时出现了桌子,也出现了配合桌子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从称“偏 提”,其形状有点像今天的酒壶。 唐王朝是我国历史上三彩酒器、瓷酒器和金银酒器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酒器分类
• 1、盛酒器:古有尊、觥gōng、彝yí 、瓿bù、晕、卣yǒu。现有罐、 桶、壶、瓶等。
• 2、温酒器:古代的晕、岙ào,既是盛酒器又是温酒器。现代有 锡壶、烫酒器等。 • 3、饮酒器:古代有爵、角、觚gū、觯zhī等,现代有杯、盏、盅 等。”
觚gū
三、酒器的历史
1.原始时期陶制酒器文化
2.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酒器
• 在商周朝代,由于生产力提高,酿酒业发达,青铜制作技术成熟, 中国酒器达到了前所末有的繁荣。出现了尊、罍、瓿、卣、盉壶 等盛酒器。斝jiǎ、盉等温酒器;爵、角、觥、觚gū等饮酒器。 • 有少量原始瓷器、象牙器、漆器和铅器等。 • 东周时期,已有少量金银器出现 • 西周时期,朝廷中还设置了专门管理精美酒器的官员——郁人。
宋代是陶瓷生产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人喜欢将酒温热饮用, 此时有了注子和注碗配合作用的酒器。 宋元时期瓷酒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注子
唐提
6.明清
清代流传在世的精美瓷酒器颇不乏见,如景德镇珐琅彩带托爵杯、康熙斗彩 贺知章醉酒图酒杯、青花山水人物盖杯、五彩十二月花卉杯以及各种五彩人 物压手杯等,均为清代瓷酒器精品,饮誉海内外,有些已高价出现在国际拍 卖市场上。 除了瓷质酒器外,明清的帝王显贵们对金银酒器和玉酒器依然钟情不减,爱 意有加。明定陵中出土的万历御用金托玉爵、金托金爵杯、金箭壶、传世的 陆子刚玉卮和合卺玉杯,以及山东邹县明鲁王墓出土的莲花白玉杯等,均为 明代酒器佳品,就连万历帝孝靖皇后棺内也随葬金温酒锅一只,可见当时人 对饮酒的养生之道颇为重视。
中国酒器具
曲水流觞 一樽还酹江月 三杯两盏,怎敌他、晚来风急 觥筹交错
一、酒器
酒具或酒器:凡用于贮酒、量酒、温酒和饮酒的各种器皿都称为 酒具或酒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酒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酒器的制作技术、材料、酒器的外型自然而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所以产生了不同种类、不同造型、不同装饰的酒器。 我国酒具的发展经历了由低级、简陋向高级、华美的发展方向, 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中国酒文化的丰富内涵。
玻璃酒具
• 炎帝先民在发明人工谷物酒的同时,也发明了最早的酒器——陶 质酒器。 • 远古时代的酒具制作材料主要是陶器,以及角器和竹木制品等。 • 陶器是利用陶土的可塑性,塑造成适合生活的容器,经高温焙烧 而成的各种器皿。
• 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4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随葬80多件陶 器中,主要是成套的酒具,计有贮酒的背壶,温酒的陶鬶guī、注 酒的陶瓮和饮酒用的鬶杯。 • 在新石器时期晚期,从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看出,酒具的类型增 加,有:罐、瓮、盂、碗、杯、罍 lé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