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江西省市级优课)
合集下载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1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1aebfa2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4.png)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夜上受降城闻笛
https:///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 字君虞,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 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 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 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 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 尤其工于七绝。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一夜征人尽望乡 • “尽”字笼括所有征人,一个“望”字, 真可谓用到极致了。 “望”字照应“不知何 处”。征人原已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 家乡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望乡”。虽然什 么也看不到,但心中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山峰、沙地、高城、月 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 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视觉、听觉与感 觉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这是一首 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 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https:///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 字君虞,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 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 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 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 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 尤其工于七绝。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一夜征人尽望乡 • “尽”字笼括所有征人,一个“望”字, 真可谓用到极致了。 “望”字照应“不知何 处”。征人原已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 家乡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望乡”。虽然什 么也看不到,但心中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山峰、沙地、高城、月 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 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视觉、听觉与感 觉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这是一首 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 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语文PPT课件
![夜上受降城闻笛语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08ae6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4.png)
— 诗文译读 —
➢ 回乐烽前的沙地惨白得像雪, ➢ 受降城外的月色像秋霜一样。 ➢ 不知何处吹起那茫茫的芦管, ➢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古诗赏析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 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 古自治区境内。
这首诗就是由此而来。
细读感悟
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 特点? 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 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 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
细读感悟
不知何处吹芦管
➢ 在这个寂静的夜里,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一 阵悠远的笛声,回响着家乡的调子。征人 闻此,更动乡愁。然而直言乡愁,则流于 抽象。
细读感悟
一夜征人尽望乡
➢ “尽”字笼括所有征人,一个“望”字, 真可谓用到极致了。 “望”字照应“不 知何处”。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心中 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整体赏析
➢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山峰、沙地、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 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视觉、听觉与感 觉美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 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 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夜上受降城闻笛
走进作者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 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后迁河南洛阳。 大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古诗赏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古诗赏析
感谢您的聆听
➢ 回乐烽前的沙地惨白得像雪, ➢ 受降城外的月色像秋霜一样。 ➢ 不知何处吹起那茫茫的芦管, ➢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古诗赏析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 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 古自治区境内。
这首诗就是由此而来。
细读感悟
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 特点? 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 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 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
细读感悟
不知何处吹芦管
➢ 在这个寂静的夜里,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一 阵悠远的笛声,回响着家乡的调子。征人 闻此,更动乡愁。然而直言乡愁,则流于 抽象。
细读感悟
一夜征人尽望乡
➢ “尽”字笼括所有征人,一个“望”字, 真可谓用到极致了。 “望”字照应“不 知何处”。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心中 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整体赏析
➢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山峰、沙地、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 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视觉、听觉与感 觉美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 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 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夜上受降城闻笛
走进作者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 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后迁河南洛阳。 大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古诗赏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古诗赏析
感谢您的聆听
《夜上受降城闻笛》优课一等奖课件
![《夜上受降城闻笛》优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20f432c1c708a1294a4429.png)
一、诵读,赏音韵之美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品读,赏意境之美
温馨提示: 我们可以抓住诗文中的关键词从写作手法、
表达的情感等角度来欣赏。
作业:
1、搜集边塞诗歌并整理成册。 推荐网址:
作业:
2、比较阅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从诗文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两方面
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四、唱读,赏音乐之美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谢谢大家!再见!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女:回乐烽前/沙似雪, 男:受降城外/月如霜。 女:不知何处/吹芦管, 男:一夜征人/尽望乡。 合: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三、研读,赏情感之美
三、研读,赏情感之美
拓展——知的哀怨和自己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惆怅, 这类诗属于边塞诗的范畴。
李益善于以边塞戎旅为题材抒写戍卒思归的哀怨和自己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惆怅这类诗属于边塞诗的范畴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在常见的唐诗注解中,受降城被视为灵州 的别称。在唐代,这里是防御突厥和吐蕃的前 线。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亲临灵州接受 突厥一部投降,自此灵州被称作“受降城”。
一、反复诵读,学会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赏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品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ppt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46fa699ec3d5bbfd0a74f7.png)
中小学精品课件
10
主旨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全诗将诗情、 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诗 歌最后摄制征人望乡的特写镜头,非常醒目地点明主 旨,令人玩味不已。
中小学精品课件
11
中小学精品课件
3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中小学精品课件
4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中小学精品课件
5
翻译诗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惨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像秋霜一样。 •不知何处吹起那茫茫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中小学精品课件
6
写作背景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 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 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 一部的投降。 •这首诗就是由此而来。
中小学精品课件
7
词句理解
•不知何处吹芦管:在这个寂静的夜里,不知什么地方传来 一阵悠远的笛声,回响着家乡的调子。征人闻此,更动乡愁。 然而直言乡愁,则流于抽象。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巧运回 旋跌宕之笔,写“吹芦管”而以“不知何处”领起,自然引 出结句:“一夜征人尽望乡。”
中小学精品课件
8
词句理解 •一夜征人尽望乡: “尽”字笼括所有征人,一个“望”字, 真可谓用到极致了。 “望”字照应“不知何处”。征人原 已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家乡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 “望乡”。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心中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中小学精品课件
9
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赏析
•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山峰、沙地、高城、月色, 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 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视觉、听觉与感觉美熔于一炉, 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 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 愁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设计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b7c82ae53a580217fcfe53.png)
• 诗中虽然写的花落、月出、鸟鸣,但是“这 些动的景物,即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 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 静”,可见还是后来居上。
王维诗赏析
• 山居秋暝(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赏析
•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 名作。
• 诗歌笔法简洁轻灵,意韵深隽,曾 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
•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 景色。
受
回•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 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
• 鹿柴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介绍
• 他的山水诗呈多种风格,如《汉江临泛》、《终 南山》等诗很浑壮,而《山居秋暝》等又清幽淡 远。还有一些边塞诗,写出边塞苍茫的景色,也 很壮观。其田园诗多表现隐居田园之乐,如《渭 川田家》《春日田园作》等,静谧、闲适的情调 较深,但也写出了农村朴素的自然美。苏轼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主要指他的山水田 园诗。他用五、七言绝句形式写的送别、乡思等 的抒情诗也颇有情韵,如《渭城曲》、《相思》 和“清风明月苦相思”那一首,当时就被乐工配 乐歌唱,流传甚广。有《王右丞集》。
【题解】
• 此诗为王维因其友皇甫岳的云溪别墅而写的组诗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亦为王维山水诗 的代表作之一。
• 诗写春山夜静,桂子轻落,月鸣鸟飞,时鸣春涧 的美好景色。
• 皇甫岳,其人已不可考;鸟鸣涧,或有人认为是 云溪别墅中一处景点之名称。
王维诗赏析
• 山居秋暝(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赏析
•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 名作。
• 诗歌笔法简洁轻灵,意韵深隽,曾 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
•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 景色。
受
回•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 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
• 鹿柴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介绍
• 他的山水诗呈多种风格,如《汉江临泛》、《终 南山》等诗很浑壮,而《山居秋暝》等又清幽淡 远。还有一些边塞诗,写出边塞苍茫的景色,也 很壮观。其田园诗多表现隐居田园之乐,如《渭 川田家》《春日田园作》等,静谧、闲适的情调 较深,但也写出了农村朴素的自然美。苏轼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主要指他的山水田 园诗。他用五、七言绝句形式写的送别、乡思等 的抒情诗也颇有情韵,如《渭城曲》、《相思》 和“清风明月苦相思”那一首,当时就被乐工配 乐歌唱,流传甚广。有《王右丞集》。
【题解】
• 此诗为王维因其友皇甫岳的云溪别墅而写的组诗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亦为王维山水诗 的代表作之一。
• 诗写春山夜静,桂子轻落,月鸣鸟飞,时鸣春涧 的美好景色。
• 皇甫岳,其人已不可考;鸟鸣涧,或有人认为是 云溪别墅中一处景点之名称。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8012d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9.png)
• 鹿柴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 诗题又作《渭城曲》、《阳关曲》、《阳 关三叠》。为千载广传的送别诗之绝唱。
•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 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 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 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
鸟鸣涧 (王维)
• 人闲/桂花落, • 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 • 时鸣/春涧中。
作者介绍
•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 山西省祁县)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少 有才名,开元九年中进士,他是诗人,又 兼画师,成为南派泼墨山水的宗师。他还 精通音乐。这些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积极的 影响。他的诗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而以 描写山水田园的成就最高。因此他和孟浩 然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合称 “王孟”。
鉴赏分析
夜人 静闲 春桂 山花 空落 。,
• 二句写出了一种静谧 恬美的意境:寂静的 山谷中,人迹罕至, 只有春桂在无声地飘 落;夜半更深,万籁 俱寂,似空无一物。
时月 鸣出 春惊 涧山 中鸟 。,
鉴赏分析
• 由于山中太幽静了,因此,当 一轮明月突然升起,皎洁银辉 洒向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时,竟 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于是在 幽谷溪边鸣叫起来。
观猎
•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 相思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 诗题又作《渭城曲》、《阳关曲》、《阳 关三叠》。为千载广传的送别诗之绝唱。
•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 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 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 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
鸟鸣涧 (王维)
• 人闲/桂花落, • 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 • 时鸣/春涧中。
作者介绍
•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 山西省祁县)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少 有才名,开元九年中进士,他是诗人,又 兼画师,成为南派泼墨山水的宗师。他还 精通音乐。这些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积极的 影响。他的诗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而以 描写山水田园的成就最高。因此他和孟浩 然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合称 “王孟”。
鉴赏分析
夜人 静闲 春桂 山花 空落 。,
• 二句写出了一种静谧 恬美的意境:寂静的 山谷中,人迹罕至, 只有春桂在无声地飘 落;夜半更深,万籁 俱寂,似空无一物。
时月 鸣出 春惊 涧山 中鸟 。,
鉴赏分析
• 由于山中太幽静了,因此,当 一轮明月突然升起,皎洁银辉 洒向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时,竟 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于是在 幽谷溪边鸣叫起来。
观猎
•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 相思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bc1fe6bed5b9f3f80f1c89.png)
霜。 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谱曲入画。仔 细体味全诗意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歌是谱歌作画 的佳作”这句话的。
谱歌:从节奏、押韵等角度分析; 作画:从色彩、景物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理解默写
1.诗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
是:
,
。
2.诗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
句子是是:
,
品读诗歌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 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 人个个眺望故乡。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 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满心的 哀愁,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和亲 人的思想感情。
听到的,由末句的“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这芦 管所吹的曲子正是思乡之曲,本诗的自然环境与 芦管曲调融为一体,表达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3.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管声而引起的思乡之 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景,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 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 两句则通过“芦管”声,引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 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作者简介
李益,唐代诗人,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 县尉,久不得升迁,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 赵一带漫游。
写作背景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 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 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贞观二十年, 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这首诗 就是由此而来。
1.诗中把“沙”比喻成“雪”,把“月光”比喻 成“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谱曲入画。仔 细体味全诗意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歌是谱歌作画 的佳作”这句话的。
谱歌:从节奏、押韵等角度分析; 作画:从色彩、景物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理解默写
1.诗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
是:
,
。
2.诗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
句子是是:
,
品读诗歌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 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 人个个眺望故乡。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 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满心的 哀愁,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和亲 人的思想感情。
听到的,由末句的“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这芦 管所吹的曲子正是思乡之曲,本诗的自然环境与 芦管曲调融为一体,表达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3.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管声而引起的思乡之 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景,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 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 两句则通过“芦管”声,引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 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作者简介
李益,唐代诗人,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 县尉,久不得升迁,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 赵一带漫游。
写作背景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 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 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贞观二十年, 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这首诗 就是由此而来。
1.诗中把“沙”比喻成“雪”,把“月光”比喻 成“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处处是诗歌 ——轻叩诗歌的大门
赏析角度:想象、修辞、抒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粉笔 没有华丽的外表 没有迷人的芳香 没有挺拔的身躯 粉身碎骨 也毫无怨言 化作知识流进了我们的心田 如同黑夜的明灯 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写作求:
生活处处是诗歌,请你从自己的生活 中选择有感触的内容来写一首小诗或一小 段。运用想象、修辞等方法表达你的情感。 例如小草、太阳、蜡烛、筷子……
赏析角度:想象、修辞、抒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粉笔 没有华丽的外表 没有迷人的芳香 没有挺拔的身躯 粉身碎骨 也毫无怨言 化作知识流进了我们的心田 如同黑夜的明灯 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写作求:
生活处处是诗歌,请你从自己的生活 中选择有感触的内容来写一首小诗或一小 段。运用想象、修辞等方法表达你的情感。 例如小草、太阳、蜡烛、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