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图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图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图文
目录
• 受降城的历史背景 • 夜上受降城的特色 • 受降城闻笛的传说和故事 • 夜上受降城的现状和未来 • 受降城闻笛的诗歌和文学作品
01
受降城的历史背景
受降城的起源
01
受降城起源于汉朝,最初是为了 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修建 的军事堡垒。
02
随着时间的推移,受降城逐渐发 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边疆军事重镇 ,承担着保卫国家边疆和民族团 结的重要使命。
01
历史价值
受降城闻笛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02 03
艺术价值
受降城闻笛作为诗歌和文学作品的创作主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 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也展现了人类对战争、和平、家 园等永恒主题的思考和追求。
教育价值
受降城闻笛对于培养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 激发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受降城的历史地位
受降城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是边疆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的象征 。
受降城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加强了边 疆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也促进了边 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 融合。
受降城的文化意义
受降城的文化意义在于它不仅是边疆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格局的体现。
独特的文化氛围
多民族聚居
受降城所在的地区是多民 族聚居之地,各民族文化 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 文化。
历史文化遗产丰富
受降城地区有着丰富的历 史文化遗产,如古建筑、 石刻等,见证了该地区的 历史发展。
民间艺术繁荣
受降城地区的民间艺术繁 荣,如剪纸、刺绣、皮影 戏等,展现了该地区的文 化特色。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受降城外月如霜。 灵州治所,在今
宁夏回族自治区 灵武县西南。
不知何处吹芦管,
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一夜征人尽望乡。
初 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
受降城外/月如霜。白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惹得出征的将士整夜都在

《关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初 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 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 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 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 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 到两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 诗多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 不但是华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 历史意义。
(宋 辛弃疾《西江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 苏轼《水调歌头》)
品 读
正面抒情 巧设角度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 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 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 少征人的思乡愁?
“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 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1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1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夜上受降城闻笛
https:///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 字君虞,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 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 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 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 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 尤其工于七绝。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一夜征人尽望乡 • “尽”字笼括所有征人,一个“望”字, 真可谓用到极致了。 “望”字照应“不知何 处”。征人原已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 家乡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望乡”。虽然什 么也看不到,但心中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山峰、沙地、高城、月 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 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视觉、听觉与感 觉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这是一首 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 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
夜 上 受 降李 城益 闻 笛
读诗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烽火台名。在 李益
西受降城附近。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一作“城上”, 一作“城下”
笛子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指出征 或戍边 的军人。
解诗题
李益(748—约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 甘肃武威)人,后迁至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 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 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 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代表作品有《塞下曲三首》 《夜上受降城闻笛》。
明诗意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 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 眺望故乡。
悟诗情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 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 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度表 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 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 情。
悟诗情
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 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 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 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 境的诗句是: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回乐峰前沙似雪,受 降城外月如霜。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的 句子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精品课件

《夜上受降城闻笛》精品课件

第四部分 语境填空
《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前两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 色,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______”, 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______”。诗人 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 __________。
答案: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 霜。似雪、如霜、愁惨凄凉。
答案:“色”、“声”、“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第一部分 文化文学常识
李益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 籍 _________ ( 今 甘 肃 武 威 市 凉 州 区 ) , 后 迁 _________。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 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 途失意,后弃官在_________漫游。以________作 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_____。
《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结句中“一 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 盼 归 , 而 是 用 一 个 “ ________” 字 , 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 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而一个 “ ______” 字 又 道 出 所 有 征 人 望 乡 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答案:“望”、“尽”。
《夜上受降城闻笛》前两句景物描写,重 在写“_____”;第三句人物活动描写, 重在写“_____”;但二者都是蓄而未发, 最后一句则正面写“______”。在这漫长 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 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 久凝视着远方的故乡,映衬出夜景的空旷 与寂寞。
2.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烽:来。
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一作“回乐峰
”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回乐峰即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设计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设计
• 诗中虽然写的花落、月出、鸟鸣,但是“这 些动的景物,即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 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 静”,可见还是后来居上。
王维诗赏析
• 山居秋暝(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赏析
•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 名作。
• 诗歌笔法简洁轻灵,意韵深隽,曾 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
•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 景色。

回•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 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
• 鹿柴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介绍
• 他的山水诗呈多种风格,如《汉江临泛》、《终 南山》等诗很浑壮,而《山居秋暝》等又清幽淡 远。还有一些边塞诗,写出边塞苍茫的景色,也 很壮观。其田园诗多表现隐居田园之乐,如《渭 川田家》《春日田园作》等,静谧、闲适的情调 较深,但也写出了农村朴素的自然美。苏轼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主要指他的山水田 园诗。他用五、七言绝句形式写的送别、乡思等 的抒情诗也颇有情韵,如《渭城曲》、《相思》 和“清风明月苦相思”那一首,当时就被乐工配 乐歌唱,流传甚广。有《王右丞集》。
【题解】
• 此诗为王维因其友皇甫岳的云溪别墅而写的组诗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亦为王维山水诗 的代表作之一。
• 诗写春山夜静,桂子轻落,月鸣鸟飞,时鸣春涧 的美好景色。
• 皇甫岳,其人已不可考;鸟鸣涧,或有人认为是 云溪别墅中一处景点之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之情的诗作,简要 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一感情的。
• 诗的前两句,写登城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 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思乡之情的典型环境。在万籁俱寂的夜里, 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的望乡之情。“一夜 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行为展现其心 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 初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后官至幽州营田副使、 检校吏部员外郎,迁官检校考功郎中,加御史中丞,改右散骑常 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
创作背景
• 建中元年深秋或初冬,李益到灵武,依附朔方节度使崔 宁,在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写下了《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
感谢聆听
原文翻译
•受降城外的月光皎皎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 知:知道。 • 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原文翻译
•不知道哪里呜呜呜吹奏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 征人:戍边的将士。 • 尽:全。 • 望:眺望。
原文翻译
•撩拨得征人一夜都眺望着故乡
合作探究
• 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3.精读全诗,剖析写作特色
标 4.总结和归纳全诗表达的思想内涵
5.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作者简介
• 李益(746年—829年), 字君虞,陇西狄道(今甘 肃临洮)人,后迁河南洛 阳,唐代诗人。
• 李益以边塞诗作出名,擅 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 其作品有《江南曲》、 《从军北征》等。
生平经历
• 李益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 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
❖或:似雪(大漠)( 如霜)月色图。
❖或:(大漠月夜图)
❖(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可编辑课件PPT
8
这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3分)
❖①比喻,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 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 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②对偶
可编辑课件PPT
9
❖ ③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 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 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 ④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 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 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
❖ (3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分)
可编辑课件PPT
1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可编辑课件PPT
1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可编辑课件PPT
3
翻译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可编辑课件PPT
4
❖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 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 样的环境特点?(2分)
❖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夜上受降城闻笛
可编辑课件PPT
1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 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主要 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 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他擅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 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 集》二卷。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

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主题
诗歌主题为思乡之情,通过描绘受降 城的景象和笛声,表达了戍边将士对 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思想内涵
诗歌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以及对家园、 亲人的深深眷恋。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修辞手法
诗歌运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如“月如霜”比喻清冷的景象,“闻笛声”拟人化笛声为思乡之情等 。
在唐代,受降城曾是重要的军 事重镇,用于防御外族入侵。
明朝时期,受降城逐渐失去了 军事意义,但仍然是重要的商 贸集散地。
受降城的文化意义
受降城是中华文明与西域文明交流的 重要见证。
受降城的历史和文化对于研究古代中 国历史、文化和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曾经是多种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汇 的地方,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创作过程
观察与体验
李益在漫步时,注意到了城市的建筑 、市民的生活以及城市的氛围。他深 入体验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思考着这 座城市所经历的沧桑和未来的发展。
情感与思考
在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李益感受到 了城市的繁华与孤独、历史与未来、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这些情感和思考 促使他创作了《夜上受降城闻笛》。
诗歌的艺术特点
整首诗歌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诗人通过描绘城市的夜晚景象,表达
了自己对城市的情感和思考。这种结构使得诗歌主题鲜明,易于理解和
记忆。
05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赏析和解读
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意象
诗歌中出现的“受降城”、“笛声”等元素,构建了一个独 特的场景和氛围,传达出苍茫、寂寥、思乡等情感。
象征意义
受降城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象征着边疆的军事重地。而 笛声作为音乐的载体,则象征着思乡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夜景:大漠似雪 月色如霜
“雪”“霜”——比喻 生动描写了月 色的明亮、清冷,使人凄神寒骨。
写景的作用——用边塞月夜寒气逼人的
景物,渲染征人孤寂凄凉的心境和深沉忧郁
的思乡之情。- 景中寓情。
4Hale Waihona Puke • 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映衬出夜 景的空寥寂寞
-
5
-
6
小结
•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 名作。
夜上受降城闻笛
-
1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
臧(今甘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随
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
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
任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
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
终于礼部尚书衔。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
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 。
2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 回乐烽前/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3。
朗读思考
1.诗的1、2句描写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雪”和“霜”好在哪里?分析写景的作用
•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烽火台、 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 乡的典型环境,所要抒发的感情蕴 含在对景物和征人情态的描写之中。
• 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
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