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三篇】篇一【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奇,了解传奇和史实的区分。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奇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奇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力量和方法:培育从传奇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力量、帮助学生把握以传奇印证历史的根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育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奇和华夏族的形成。

禹治水的传奇。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预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奇故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4、黄帝以后很久,相继接替担当部落联盟首领的是、、,他们都是经过民主推选实现的,在历这一制度被称为“其中在治水的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O二、我的怀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我国的远古传奇为我们了解原始农耕时代的历史供应了哪些重要信息?2、禅让的实质是什么?3、大禹治水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发?【检测反响,学以致用】.)禅让制的依据是()A.财产B.武力C.才德D.门第.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内地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当去()A.黄帝陵B.大禹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以下各项,与炎帝无关的是()A.制作耒粗,教民耕种B.尝百草,寻药物C.创制历法D.创造陶器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制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A.女婿B.黄帝C.炎帝D.禹5.今日汉族的前身是0A.蚩尤部落B.华夏族C.匈奴族D.东夷部落6.依据“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是由()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B.部落首领推选C.全体氏族成员表决D.德高望重的人竞选.传奇中的原始部落联盟首领消失的先后挨次是()①舜②尧③禹④黄帝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7阅读以下材料,正确回答以下问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内容包括炎帝、黄帝的传说,以及黄帝的妻子嫘祖、仓颉的传说。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以及远古时期我国的一些杰出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远古时期的传说人物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炎帝、黄帝的传说,掌握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以及黄帝的妻子嫘祖、仓颉的传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炎帝、黄帝的传说,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黄帝的妻子嫘祖、仓颉的传说。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汇报学习情况。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4.讲述法:教师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材。

3.课前预习任务:布置炎帝、黄帝的传说相关资料,让学生课前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炎帝、黄帝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相关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炎帝、黄帝的传说,以及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黄帝的妻子嫘祖、仓颉的传说。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黄帝的妻子嫘祖、仓颉的传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炎帝、黄帝传说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远古时期的传说人物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1)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1)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一单元第2课《远古的传说》,内容包括:黄帝和炎帝的故事,尧、舜、禹的治水传说,以及古代文明的起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黄帝和炎帝的故事,掌握尧、舜、禹的治水传说,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

2. 通过对远古传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和炎帝的故事,尧、舜、禹的治水传说。

难点: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炎帝、黄帝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远古时代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黄帝和炎帝的故事:介绍黄帝和炎帝的生平事迹,分析他们的贡献。

(2)尧、舜、禹的治水传说:讲述尧、舜、禹的治水过程,强调他们的无私奉献和高尚品质。

(3)古代文明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认识远古时期的先民们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远古时期的先民,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炎帝、黄帝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尧、舜、禹的治水传说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黄帝和炎帝的故事2. 尧、舜、禹的治水传说3. 古代文明的起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谈谈炎帝、黄帝的故事对你的启示。

答案:示例:炎帝、黄帝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他们在远古时期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 作业题目:请你简要介绍尧、舜、禹的治水传说。

答案:尧以治理洪水为己任,舜继承尧的事业,继续治水。

禹则三过家门而不入,辛勤治水,终于成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远古的传说,让学生了解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炎黄联盟幻灯片展示问题:读课本第一目“炎黄联盟”部分内容,结合材料和你所搜集到的资料讲述历史故事。

(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生1:阪泉之战。

炎帝和黄帝原来都生活在黄河上游一带,后来两大部落又都向中原发展。

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爆发了阪泉之战。

经过三场恶战,黄帝最后取得胜利。

战败的炎帝表示愿意服从黄帝的领导,黄、炎部落结成联盟。

生2:涿鹿之战。

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为联盟后,实力更加强大。

后来,蚩尤带领他的部落不断向西发展,对炎黄联盟造成威胁,黄帝率领各部落的人,与蚩尤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的原野上,蚩尤战败被杀。

炎黄联盟得到更大发展。

师:从字形来看是否相同呢?师:炎帝黄帝与蚩尤的交战是一个传奇般的故事,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战争结果。

(多媒体白板展示图示和填空题,引导学生概述内容)师:现在我们回到第一个问题,海内外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他们为什么要祭祀黄帝呢?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对这个称谓有什么感想?生1: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此,我们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生2: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我感到很骄傲和自豪。

我们祖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人民勤劳、勇敢、坚强、善良。

所以我很骄傲。

师: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提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我们现在的历史辉煌更是由中华民族的人民缔造而成,我们要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更要弘扬传统文化,这才无愧于我们是“炎黄子孙”。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师:炎帝黄帝之所以被称为人文始祖,更是因为他们是华夏文明的始祖。

请结合课本说一说,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哪些发明?生回答。

师:这些都是炎帝和黄帝发明创造的吗?还是仅仅是传说?有哪些文物佐证了这段历史的存在和真实性呢?生1: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的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了当时已有了较高的制陶技术。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介绍了中国远古时期的三位传说人物:黄帝、炎帝和尧舜禹。

这一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传说历史,理解传说中的人物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故事性的叙述,使学生感受到远古时代的氛围,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远古历史对他们来说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传说人物和事件产生疑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解答。

此外,学生对故事性的内容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三位传说人物的事迹,理解他们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三位传说人物的事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传说时代的历史真实性以及传说人物的神话色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讲解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道具:准备与课程相关的人物图片、地图等道具,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参考资料:教师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黄帝、炎帝、尧舜禹三位传说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这些人物有什么了解?他们在中国历史中有什么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重点:1、农业起源的传说。

2、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

3、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1、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2、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一、预习回答:1、知道什么是传说。

2、记住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是?3、以我国原始农业的出现为例,谈谈传说和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4、在地图上找出炎帝、黄帝和蚩尤活动地区,指出阪泉、涿鹿的地理位置,标出炎陵县和黄陵县。

5、写出华夏族的形成过程6、理解什么是“禅让”?它的实质是什么?7、探究: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什么重要信息?二、课堂学习和讨论:导入:早期人类农耕文化(史料证明)传说(映证和拓展)1、讨论:传说和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2、在地图上落实炎帝、黄帝和蚩尤活动地区,指出阪泉、涿鹿的地理位置,标出炎陵县和黄陵县。

3、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汉族蚩尤其他部落4、“禅让”的含义及其实质5、鲧治水和禹治水的对比6、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什么重要信息?课堂小结: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部分组成,本课利用传说资料,探询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为第1、2课的补充和拓展。

三、检测练习:1.在我国古老传说的人物中,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的是()A.黄帝 B.尧 C.舜 D.禹2.“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

……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

”这是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拜谒何处时的祭文?()A.炎帝陵 B.黄帝陵 C.始皇陵 D.中山陵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租,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

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A.尧 B.舜 C.禹 D.黄帝4.相传造宫室、车船、衣裳等,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A.黄帝 B.尧 C.舜 D.禹5.右图中的人物被中华民族尊称为“人文初祖”,他是()A.禹 B.舜 C.黄帝 D.炎帝6.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远古的传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新编教材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包括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

教材通过讲述这些传说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但历史知识相对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学生对于传说时代的了解相对片面,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传说时代的历史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故事,掌握传说时代的基本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故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传说时代的历史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资料。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历史故事、文献资料等,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3.投影仪:确保投影仪正常使用,方便展示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如“黄帝战蚩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这些传说人物吗?他们有哪些故事?”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传说人物,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设计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教材分析讲述了起源于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尤其是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了基础,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掌握华夏族的形成、尧舜禹的“禅让”过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帝和炎帝难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在背景音乐《黄帝颂》中播放《祭黄大典》的视频。

展示:孙中山祭黄帝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教师:巍巍华夏,历史悠悠。

通过《祭黄大典》的视频,我们被万人祭奠的浩浩场面所震撼。

作为我们祖先的黄帝为什么至今仍受到炎黄子孙如此的敬仰?他在历史上有什么杰出的贡献呢?让我们带着困惑与探究的欲望,穿越时空,去探索历史……(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华夏民族的形成-------炎黄战蚩尤教师:黄帝为什么称“黄”帝呢?展示:《淮南子》:“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而制四方”。

这是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他专管土地,而土是黄色,故名“黄帝”。

展示:黄帝被称为轩辕氏的故事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

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1.3 远古的传说(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3 远古的传说(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 3 课,主要讲述了远古时期的传说故事,包括炎帝、黄帝和蚩尤的传说,以及华夏族的形成。

这些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情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

2.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课程,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还比较有限。

但是,他们对历史故事和传说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二、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炎帝、黄帝和蚩尤的传说,以及华夏族的形成,了解远古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 史料实证: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提高历史学习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3. 时空观念: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

4. 历史解释: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提高历史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炎帝、黄帝和蚩尤的传说,以及华夏族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炎帝、黄帝和蚩尤的传说,以及华夏族的形成。

2. 教学难点:理解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以及传说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

2. 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探究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教学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展示一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图片或视频,如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远古的传说》,内容包括: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伏羲创立八卦等;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如炎帝、黄帝等;以及尧、舜、禹的传说故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故事,认识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2. 掌握尧、舜、禹的传说故事,理解其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故事,尧、舜、禹的传说故事。

难点:理解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认识尧、舜、禹的德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神话故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引发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故事:介绍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伏羲创立八卦等,引导学生了解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话。

(2)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讲解炎帝、黄帝等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远古时期的部落文化。

(3)尧、舜、禹的传说故事:详细讲述尧、舜、禹的德政和治水事迹,强调他们在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神话传说或远古首领,编排一个简短的故事情景剧,进行展示。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与神话传说、尧舜禹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伏羲创立八卦2. 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炎帝黄帝3. 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尧:禅让制、德政舜:德政、孝顺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七、作业设计1. 选择题:A. 盘古开天辟地B. 女娲造人C. 伏羲创立八卦D. 炎帝A. 尧以禅让制传位B. 舜孝顺父母C. 禹治水D. 尧、舜、禹共同创立八卦2. 简答题:(1)请简述炎帝、黄帝的事迹。

2024年七年级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通用

2024年七年级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通用

2024年七年级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第一单元第1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掌握黄帝、炎帝的故事;认识半坡、河姆渡等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探讨华夏族的起源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

2. 通过对黄帝、炎帝等历史人物的了解,使学生掌握华夏族的起源和发展。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炎帝的故事,半坡、河姆渡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难点:华夏族的起源,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神话传说,引发学生对远古时代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黄帝、炎帝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华夏族的起源。

3. 讲解:详细讲解半坡、河姆渡等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展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了解到的其他远古传说。

5.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图片和史料,探讨华夏族的起源和发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主要内容:黄帝、炎帝的故事半坡、河姆渡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华夏族的起源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黄帝、炎帝的故事。

(2)列举半坡、河姆渡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3)谈谈你对华夏族起源的认识。

答案:1. (1)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祖先,他们分别领导着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终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形成了华夏族。

(2)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的陕西西安半坡村,他们已开始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磨制石器,会制作彩陶。

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会制造黑陶、玉器和乐器。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远古的传说》,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远古传说,包括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

通过这些传说,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远古传说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掌握他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及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教学难点: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学生对远古传说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传说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

2.课件: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

3.练习题:教材后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是谁?他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什么地位和影响?2.呈现(15分钟)讲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第一课时《远古的传说》。

教材主要介绍了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时代的人物和事件。

具体内容包括: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尧舜禹的传说、大禹治水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时代的人物和事件,理解传说时代的历史地位。

2. 学会通过传说故事来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3.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时代的人物和事件。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传说故事来认识历史,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和课堂导入,自主学习教材中关于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时代的人物和事件。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时代的人物和事件,重点讲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4.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教材内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传说故事来认识历史,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5.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时代的人物和事件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时代的人物和事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时代的人物和事件。

(2)大禹治水的故事。

2. 作业答案:(1)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时代的人物和事件。

(2)大禹治水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情况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案)

《远古的传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们民族被称为华夏民族,我们是炎黄子孙,我国具有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那么我们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的祖先是谁?二、新课学习(一)炎黄联盟教师:今天,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一个大家庭,被称为"炎黄子孙"。

传说中以游牧为主的黄帝部落和以农耕为主的炎帝部落。

教师:中国历史上对轩辕黄帝的公祭,大致起于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

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为了表示对黄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了黄帝庙,作为祭祀轩辕黄帝的专用场所,轩辕黄帝曾经生活居住及其安葬之地的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麓的轩辕庙便拔地而起。

正式将桥山轩辕设列为国家祭祀场所是在距今1200年前的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

从些以后,桥山轩辕庙的祭祀活动,就成为国家组织的具有鲜明公祭性质的典礼,轩辕黄帝庙便成为华夏民族心驰神往、遥寄情思、谒陵拜祖的一方圣地。

自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教师: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

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

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

1.黄帝教师:黄帝,姓姬,号轩辕氏。

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多媒体展示2.炎帝教师: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

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教师: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发生了阪泉之战。

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一单元第2课《远古的传说》,内容包括:黄帝和炎帝的故事,尧、舜、禹的治水传说,以及世袭制和禅让制的产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黄帝和炎帝的故事,掌握尧、舜、禹的治水传说。

2. 认识世袭制和禅让制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尧、舜、禹的治水传说,世袭制和禅让制的产生。

重点:黄帝和炎帝的故事,尧、舜、禹的治水传说,世袭制和禅让制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PPT、教材、黑板、粉笔。

学生: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引入远古时期的传说。

2. 讲解:详细讲解黄帝和炎帝的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传说。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尧、舜、禹治水的智慧和方法。

4. 例题讲解:分析世袭制和禅让制的产生及其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治水成就。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黄帝和炎帝的故事2. 尧、舜、禹的治水传说3. 世袭制和禅让制的产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治水传说的短文。

2. 拓展延伸:查阅资料,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期的其他传说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远古的传说,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期的其他传说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5篇)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5篇)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5篇)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篇1【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

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

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二、新课讲授(一)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禅让的传说1.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

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禅让的含义。

2.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传说1.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

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2.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

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案远古的传说

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案远古的传说

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案远古的传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远古的传说”,内容包括: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传说,以及大禹建立夏朝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远古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2. 通过对传说人物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

3. 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评价和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远古的传说故事,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引入远古的传说故事。

2. 新课内容讲解:(1)黄帝和炎帝的传说:介绍黄帝和炎帝的贡献,分析他们的品质。

(2)尧舜禹的治水传说:讲解尧舜禹的治水过程,探讨他们的治国理念。

(3)大禹建立夏朝:讲述大禹建立夏朝的过程,分析夏朝的意义。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远古传说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传说人物的特点和贡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板书设计1. 黄帝、炎帝黄帝:华夏民族的始祖,发明了许多物品炎帝:农业文明的始祖,教民种植2. 尧舜禹尧:仁政、禅让舜:宽厚、禅让禹:治水、建立夏朝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

(2)分析尧舜禹的治水传说,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1)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略。

(2)尧舜禹的治水传说:略。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传说人物的品质和贡献,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远古传说人物的故事,进行分享。

(2)组织一次关于远古传说的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中的第2课《远古的传说》。

详细内容包括: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进行学习;了解远古时期的社会风貌及生产生活状况;探讨传说与历史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炎帝、黄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主要贡献;了解远古时期的生产生活状况;理解传说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炎帝、黄帝等远古传说人物的贡献,远古时期的生产生活状况。

难点:传说与历史的关系,对远古时期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黄帝、炎帝时期的壁画,引发学生对远古时期的遐想,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炎帝、黄帝的传说:介绍炎帝、黄帝的事迹,分析他们的贡献。

(2)远古时期的生产生活: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展示远古时期的农耕、狩猎、制陶等生产生活状况。

(3)传说与历史的关系:讲解传说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传说。

3.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炎帝、黄帝等人物及其贡献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传说与历史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主要内容:炎帝、黄帝的传说远古时期的生产生活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炎帝、黄帝的主要贡献。

(2)谈谈你对传说与历史关系的理解。

2. 答案:(1)炎帝:发明农耕、医药等;黄帝:统一华夏、发明舟车等。

(2)传说与历史关系:传说为历史研究提供线索,但要结合考古等证据进行验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炎帝、黄帝等远古传说人物,让学生了解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具体涉及第一章“远古的传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尧舜禹的禅让、大禹治水等故事,通过这些传说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炎帝、黄帝、尧、舜、禹等历史人物及其相关传说故事,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尧舜禹的禅让、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炎帝、黄帝的传说,中华文明的起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炎帝、黄帝的画像,引发学生对远古时代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炎帝、黄帝的传说,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

3. 情境体验:分组讨论尧舜禹的禅让故事,让学生感受古代帝王的智慧。

4. 例题讲解:分析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人民与自然灾害抗争的智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炎帝、黄帝的传说尧舜禹的禅让大禹治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炎帝、黄帝的传说。

(2)谈谈你对尧舜禹禅让制度的认识。

(3)分析大禹治水的故事,谈谈古代人民与自然灾害抗争的智慧。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学生对远古的传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山海经》等古籍,了解更多关于远古传说的内容,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尧舜禹的禅让、大禹治水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和尧舜禹的禅让,也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2)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培养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的热烈氛围和教学的直观性。

采用讲述法和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的双向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第一,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禅让制。

难点:炎黄联盟、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共有三部分:炎黄联盟、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

三者是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序的先后关系。

通过这三部分内容的介绍,使中华远古文明的内容在前面两课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补充。

这三部分内容围绕历史传说主线,向我们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大量历史传说又进一步揭示了主题——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学生:收集“华夏之祖”的传说故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炎黄之战
2.涿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
3.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的发明:开垦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等,制作乐器等。

2.黄帝时期的发明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仓颉——发明文字
伶伦——编出了乐谱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禹的美德
2.禅让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