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注意:复习时以平时上课内容为要点,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第1章绪论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结构化、共享、独立性、控制功能),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区别?4.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及其含义。

5.数据模型的类型,每一种模型的特点。

6.DBMS提供的各种语言(DDL,DML,DCL),每一种语言的功能。

7.DBMS提供的语言有几种使用方式。

8.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两级映射、数据库逻辑独立性与物理独立性的作用。

9.ER图的完整画法。

(本章必须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内容)第2章关系数据库1.关系数据库语言的种类。

2.数据完整性的含义、约束的类型、空值的含义3.关系的基本性质4.关系模型的型与值、关系模型的特点。

5.集合运算(差、笛卡儿乘积)6.关系运算(连接、等值连接、自然连接)7.关系代数的五种基本运算(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情况及关系代数的运算)第3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1.SQL语言的基本特点与主要功能2.熟练记录的插入、删除、修改命令。

3.索引及其类型、如何创建索引。

4. 视图的概念与作用。

5.熟练掌握SQL的各种查找及函数的使用、各种SQL子句(如:GROUP BY;HA VING;ORDER BY等)的使用(注意:SQL中的过程、触发器、游标暂时不作为本次考试的内容,本章SQL操作题复习时要重点强化)第6章关系数据理论1.函数依赖与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的分析。

2.码、候选码、主码、主属性、非主属性、全码、外码。

3.范式(1NF、2NF、3NF、BCNF)的特征及转换方法。

4.闭包及其计算、Armstrong推理规则。

(注:弄清基本概念,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7章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的步骤,设计中每一个环节的要领。

2.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1:1、1:n、m:n)3.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原则4.概念模型、逻辑模型数据库设计中的作用(重点掌握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数据库期末复习要点

数据库期末复习要点

1、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2、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3、数据模型也是一种模型,它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是用来描述数据、组织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

4、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1)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2)容易为人所理解;(3)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5、数据模型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1) 概念模型;(2)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6、数据模型通常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7、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1)外模式(多个):逻辑结构和特征描述;(2)模式(一个);(3)内模式(一个):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8、数据库的二级映象及功能:(1)外模式/模式映象,保证了数据库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2)模式/内模式映象,保证了数据库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物理独立性。

9、数据库设计方法之一,新奥尔良方法:该方法把数据库设计分为若干阶段和步骤,并采用一些辅助手段实现每一个过程。

它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按一定的设计规程用工程化方法设计数据库。

此方法属于规范设计法。

10、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六个阶段):(1)需求分析阶段;(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4)物理结构设计阶段;(5)数据库实施阶段;(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11、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五个部分。

12、设计概念结构的四类方法:(1)自顶向下;(2)自底向上;(3)逐步扩张;(4)混合策略: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用自顶向下策略设计一个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以它为骨架集成自底向上策略中设计的各局部概念结构。

13、概念结构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一般有三种常用抽象:(1)分类,它抽象了对象值和型之间的“is member of”的语义(对成员抽象);(2)聚集,它抽象了对象内部类型和成分之间“is part of”的语义(对属性抽象);(3)概括,它抽象了类型之间的“is subset of”的语义(对子集抽象)。

(完整版)数据库知识点整理(全)

(完整版)数据库知识点整理(全)

UNIT 1四个基本概念1.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2.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如下(1)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2) 数据结构化;(3) 数据独立性高;(4) 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模型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

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数据的模拟。

数据模型三要素。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它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数据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主要有查询和更改(包括插入、修改、删除);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及其联系应该满足的条件限制E-R图实体:矩形框表示属性: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表示联系:菱形表示组织层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基本概念:●关系(Relation):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元组(记录): 表中的一行●属性(字段):表中的一列,给每一个属性名称即属性名●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分量为最小单位,不可分●主码(Key):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重点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重点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作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3.数据模型的分类:概念模型、逻辑模型。

4.概念模型的表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

5.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6.实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且能相互区别的。

7.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的约束条件。

8.DBS包括DB和DBMS,而DB与DBSM是相互独立的。

9.概念模型独立于操作。

10.数据库三级结构有利于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11.数据库物理存储视图为内模式12.用户通过DML语言对数据进行操作,其实是在操作外模式中的记录。

13.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14.有了“模式/内模式映像”可以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15.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

16.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存在有二级映像,使之可以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17.数据库的外部存储方法和存储设备变化不影响逻辑结构,这种情况为物理数据独立性。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1.本章重点:关系数据库概念,可以用关系表达式来表达实际问题,可以用元祖表达式来表达实际问题,可以用域表达式来表达实际问题。

可以将这三种表达式相互转换。

2.关系代数运算:并、交、笛卡儿积、选择、投影。

3.常用的关系运算:关系代数、关系演算。

5.“列”可以出自一个域。

6.DBMS和OS之间的关系是:DBMS可以调用OS。

7.关系演算谓词变元可分为:元祖关系、演算关系、域关系演算。

8.若Sno由八位数组成,则此种情况称为:用户定义完整性。

9.一般情况下“R”“S”连接,则“R”“S”必有相同的属性。

数据库背诵知识点

数据库背诵知识点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1、数据(Data):是用于承载信息的物理符号。

2、数据的型:指数据的结构。

3、数据的值:指数据的具体数值。

4、数据的结构:指数据的内部构成和对外联系。

5、数据的特征:(1)数据有型和值之分;(2)数据受数据的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3)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表示之分;(4)数据应具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

6、数据库(DB):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也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7、数据库方法与文件方法相比的两个明显优点:(1)数据库中数据具有整体性;(2)数据中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数据共享性:不同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8、数据库的数据特点:(1)具有较小的冗余度;(2)较高的数据独立性;(3)易扩展性。

9、数据库系统(DBS):指带有数据库并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库管理的计算机系统。

10、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指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软件。

[是为定义、建立、维护、使用和控制数据库而提供的有关数据管理的系统软件。

]11、数据库应用系统(DAS):凡使用数据库技术管理数据的系统。

12、数据库系统及其发展:(1)手工管理数据阶段;(2)文件管理阶段;(3)数据库技术阶段。

13、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存储结构的依赖程度。

14、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指应用程序对全局逻辑结构的依赖程度。

15、数据的独立性由三级模式二级映像实现。

三级模式:内模式、模式、外模式;二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

16、数据库管理员(DBA)的取责:(1)应参与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设计;(2)应参与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储策略工作;(3)负责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条件;(4)数据库管理员负责监视和控制数据库系统的运行,负责数据库系统的维护和数据的恢复;(5)负责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

数据库复习重点

数据库复习重点

第一章1.数据库管理系统答: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一样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也是一个大型复杂的软件系统。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数据定义功能: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用户通过它可以方便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进行定义。

②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DBMS要分类组织、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包括数据字典、用户数据、数据的存取路径等。

要确定以何种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在存储级上组织这些数据,如何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组织和存储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和方便存取,提供多种存取方法来提高存取效率。

③数据操纵功能:DBMS还提供数据操纵语言,用户可以使用DML操纵数据,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等。

④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在建立、运用和维护时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

⑤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它包括:数据库初始数据的输入、转换功能,数据库的转储、恢复功能,数据库的重组织功能和性能监视、分析功能等。

这些功能通常是由一些实用程序或管理工具完成。

⑥其他功能:包括:DBMS与网络中其他软件系统的通信功能;一个DBMS与另一个DBMS 或文件系统的数据转换功能;异构数据库之间的互访和互操作功能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数据库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答案P63.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答:㈠.人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当时的硬件状况是,外存只有纸带、卡片、磁带,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软件状况是,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

人工管理数据具有如下特点:①数据不保存②应用程序管理数据③数据不共享④数据不具有独立性㈡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这时硬件方面已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存储设备;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中已经有了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一般称为文件系统;处理方式上不仅有了批处理,而且能够联机实时处理。

数据库复习重点

数据库复习重点

1.考查E-R图建立。

假设某一个学校要建一个学生-课程数据库,保存学生信息、课程信息以及学生选课记录。

为了建立该数据库,需要先设计好概念模型,即设计E-R图,然后再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请设计出E-R图。

学生表属性有: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系。

课程表属性有:课程号、课程名、先行课、学分。

学生成绩表属性有:学号、课程号、成绩。

+2.建立学生表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

7.‘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具有统一的结构形式并存放于统一的存储介质内,是多种应用数据的集成,并可被各个应用程序共享。

8.删除数据库中的表的语句。

删除数据delete Table where 字段=''9.理解什么是“主键”。

主键是在数据库中设的,是控制表中各个行的关系,防止查询时发生错误,主键这一列的数据是唯一的,不能相同,否则会出错10.查询语句select的简单使用。

11.通配符%和like的使用,能够理解。

12.分组操作的关键字group by的使用。

13.部分关键字的记忆:1).数据操纵语言中典型的三种语句是Insert、update和delete。

2)、事务处理控制语言中的C o m m it命令表示提交事务,而回退事务则用rollback 命令表示。

3)、PL/SQL中对变量进行赋值,除了使用赋值符号“:=”外,还可以使用SELECT…INTO 语句。

4)、PL/SQL基本语句块中的声明部分使用DECLARE关键词。

5)、显示游标中要提取数据行,应使用FETCH关键词。

6)、存储过程的参数模式除了具有In和Out外,还有INOUT模式。

7)、对数据库进行授权使用GRANT命令,回收权限使用REVOKE命令。

14.判断题复习1).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数据。

(对)2).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DBMS。

(对)3).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

(对)4).关系代数中五种基本运算是并、差、选择、投影、连接。

数据库复习总结知识点大全

数据库复习总结知识点大全

数据库复习总结知识点大全第一篇:数据库复习总结知识点大全《黄色填充区域是不确定区域需要在找找》1.数据库有什么特点?主要特点(1)实现数据共享。

(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

(3)数据的独立性。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

(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③并发控制:使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允许对数据实现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户之间的不正常交互作用;④故障的发现和恢复: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6)故障恢复。

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

2.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硬件、操作人员的合在一起的总称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来管理数据及数据库的系统。

数据库系统包含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及数据库开发工具所开发的软件(数据库应用系统)。

3.内模式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4.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5.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及完整性约束条件 1):数据结构,就是前面说的数据在数据区中的存储结构,在关系模型中就是采用的关系模型了,就是“二维表”的形式2):数据操作,指的是对数据的一些操作,包括查询、删除、更新、插入等等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就是对所存数据的约束规则,有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等等,就是取值唯一、不能为空等一系列操作6.E-R图即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是指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数据库复习要点总结

数据库复习要点总结

三、数据结构模型三要素1、数据结构2、数据操作3、数据的约束性条件四、数据模型反映实体间的关系1、一对一的联系(1:1) 2、一对多的联系(1:N) 3、多对多的联系(M:N)五、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

数据库结构的基础就是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数据结构)、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语义即数据操作,以及一致性(完整性)约束的概念工具的集合。

六、概念数据模型: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E R模型七、结构数据模型:从计算机实现的观点来对数据建模。

层次、网状模型、关系六、数据模型的类型和特点1、层次模型:优点: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缺点:支持的联系种类太少,只支持二元一对多联系;数据操纵不方便,子结点的存取只能通过父结点来进行2、网状模型:优点:能够更为直接的描述世界,结点之间可以有很多联系;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高。

缺点:结构比较复杂;网状模型的DDL、DML复杂,并且嵌入某一种高级语言,不易掌握,不易使用3、关系模型:特点: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关系必须是规范化关系;在关系模型中,用户对数据的检索操作不过是从原来的表中得到一张新的表。

优点:简单,表的概念直观,用户易理解。

非过程化的数据请求,数据请求可以不指明路径。

数据独立性,用户只需提出“做什么”,无须说明“怎么做”。

坚实的理论基础。

缺点:由于存储路径对用户透明,存储效率往往不如非关系数据模型。

4、面向对象模型5、对象关系模型七、三个模式和二级映像1、外模式(Sub-Schema):用户的数据视图。

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模式的子集。

2、模式(Schema):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

3、内模式(Storage Schema):又称存储模式。

数据的物理结构及存储方式。

4、外模式/模式映象:定义某一个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映象定义通常包含在各外模式中。

当模式改变时,修改此映象,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可以保持不变,称为逻辑独立性。

数据库重点复习!

数据库重点复习!

一、填空题1.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组成 P52.数据库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P11 DBMS提供的数据控制功能:(1)数据的安全性保护(2)数据的完整性检查(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3.关系数据完整性约束:1实体完整性2 参照完整性 3用户定义完整性P494.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1数据结构2 数据操作3完整性约束 P132.DBA用户管理员职责P35(1)决定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与结构(2)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储策略(3)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4)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5)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重构3.数据依赖最重要的是:函数依赖FD、多值依赖MVD P1704.查询优化:物理优化、代数优化5.数据安全中,系统的审计由DBA完成。

而用户审计则任何用户都可以设计。

P1456.死锁的一般诊断方法:超时法、等待图法 P2987.列出函数关系,满足第几范式,P173开始二、选择题1.数据库三级模式的主要作用:P31外模式、模式、内模式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3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够逻辑地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的具体表示方式与存储方式。

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2.E-R图设计适用建立概念模型3.P55投影的操作定义:关系R上的投影是从R钟选择出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记作兀A(R)={t[A]t∈R} 投影操作是从列的角度进行的运算4.在SQL的视图是数据库的外模式 P815.第三范式论述,哪些是正确的(范式的概念)6.候选码:设K为R<U,F>的属性或属性组合,若K→U则K为R的候选码。

若候选码多于一个,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主属性: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

非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码中的属性单个属性是码,整个属性组是码,称为全码7.外连接:把舍弃的元组也保存在结果关系中,而在其他属性上填上空值NULL,这种连接叫外连接。

数据库复习重点

数据库复习重点

2.什么是数据库?答: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是按某种数据模型进行组织的、存放在外存储器上,且可被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因此,数据库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

14.简要叙述关系数据库的优点?答:关系数据库是以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关系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的,关系数据库的主要优点是概念简单清晰,用户不需了解复杂的存取路径,不需说明“怎么干”,只需说明“干什么”,易懂易学。

2、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1)实体完整性2)参照完整性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3、SQL的定义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即结构化查询语句,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是一个通用的、功能极强的关系数据库语言。

12 .试述 SQL 语言的特点。

(l)综合统一。

sQL 语言集数据定义语言 DDL 、数据操纵语言 DML 、数据控制语言 DCL 的功能于一体。

(2)高度非过程化。

用 sQL 语言进行数据操作,只要提出“做什么”,而无需指明“怎么做”,因此无需了解存取路径,存取路径的选择以及 sQL 语句的操作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

(3)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sQL 语言采用集合操作方式,不仅操作对象、查找结果可以是元组的集合,而且一次插入、删除、更新操作的对象也可以是元组的集合。

(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两种使用方式。

sQL 语言既是自含式语言,又是嵌入式语言。

作为自含式语言,它能够独立地用于联机交互的使用方式;作为嵌入式语言,它能够嵌入到高级语言程序中,供程序员设计程序时使用。

(5)语言简捷,易学易用。

13. 在嵌入式SQL中是如何协调SQL语言的集合处理方式和主语言的单记录处理方式的?答:由于SQL语句处理的是记录集合,而宿主语言语句一次只能处理一个记录,因此需要用游标(cousor)机制,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

4、视图的作用(1)视图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2)视图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3)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4)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5)适当的利用视图可以更清晰的表达查询5、用户标识与鉴别用户标识与鉴别是系统提供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措施。

数据库复习(重点)

数据库复习(重点)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复习提要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模式设计:论述题:第一章绪论一、知识点分类如下:. 需要了解地:数据管理技术地产生和发展过程、数据库系统地优点和好处、层次数据模型及网状数据模型地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地组成、地职责、数据库技术地主要研究领域等.. 需要牢固掌握地:概念模型地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建模方法——-方法;关系数据模型地相关概念、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和两层映像地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地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等.. 需要举一反三地:通过方法描述现实世界地概念模型.. 难点:数据模型及数据库系统地体系结构.二、具体内容.数据管理技术地发展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各阶段主要特点..概念:数据、、、、数据库系统3.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地概念: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地抽象.数据模型地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常用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上述三种模型各自地特点.数据描述地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机器世界.信息世界中地几个概念:实体(即客观存在可以相互区别地事物)、实体集(同类实体地集合)、属性(实体地特性)、码(唯一标识实体地属性(集))、域、联系.机器世界中地四个概念:字段、记录、文件、键(主码).图地设计:图三要素:实体(型)、属性、联系联系地种类:、、如何将图转化成各种数据模型4.数据库地体系结构三级结构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模式也称为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地逻辑结构和特征地描述,是所有用户地公共数据视图(与数据模型相对应).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地局部数据地逻辑结构和特征地描述,是数据库用户地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地数据地逻辑表示.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地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地表示方式.二级映象:模式内模式、外模式模式,二级映象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地数据能够具有较高地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第二章关系数据库一、知识点分类如下:1.需要了解地:关系数据库理论产生和发展地过程,关系数据库产品地发展及沿革;关系演算地概念. 2.需要牢固掌握地:关系模型地三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所包括地主要内容;牢固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形式化定义;关系地三类完整性约束地概念.3.需要举一反三地:关系代数(包括抽象地语言及具体地语言);关系代数中地各种运算(包括并、交、差、选择、投影、连接、除、广义笛卡尔积等)、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及域关系演算语言等,能够使用这些语言完成各种数据操纵.4.难点:关系代数.由于关系代数较为抽象,因此在学习地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地实例进行学习.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一、知识点分类如下:1.需要了解地语言发展地过程,从而进一步了解关系数据库技术和产品地发展过程.2.需要牢固掌握地:掌握语言地特点、语言与非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数据语言地不同,从而体会语言之所以能够为用户和业界所接受,并成为国际标准地原因;体会面向过程地语言和语言地区别和优点;体会关系数据库系统为数据库应用系统地开发提供良好环境、减轻用户负担、提高用户生产率地原因.3.需要举一反三地:熟练而正确地使用语言完成对数据库地查询、插入、删除、更新操作,特别是各种各样地查询(简单查询、联接查询、使用库函数查询),视图,掌握语言强大地查询功能.在完成具体地语句时,要有意识地和关系代数、关系演算等语言进行比较,了解它们各自地特点.4.难点:用语言正确完成复杂查询.第五章关系数据理论学习本章地目地有两个.一个是理论方面地,本章用更加形式化地关系数据理论来描述和研究关系模型.另一个是实践方面地,关系数据理论是我们进行数据库设计地有力工具.因此,人们也把关系数据理论中地规范化理论称为数据库设计理论,有地书把它放在数据库设计部分介绍以强调它对数据库设计地指导作用.一、知识点分类如下:1.需要了解地:什么是一个“不好”地数据库模式;什么是模式地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规范化理论地重要意义.2.需要牢固掌握地:关系地形式化定义;数据依赖地基本概念(函数依赖、平凡函数依赖、非平凡地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地概念,码、候选码、外码地概念和定义,多值依赖地概念);范式地概念;从到地定义;规范化地含义和作用.3.需要举一反三地:四个范式地理解与应用,各个级别范式中存在地问题(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数据冗余)和解决方法;能够根据应用语义,完整地写出关系模式地数据依赖集合,并能根据数据依赖分析某一个关系模式属于第几范式.属性集闭包地计算,主码地确定,求最小函数依赖集地方法,将一个模式分解为.(函数依赖地保持性、无损连接性),无损分解地判定.无损分解决定一个关系能否分解,而保持依赖决定一个关系分解地好坏.y6v3A。

数据库复习要点

数据库复习要点

1.数据库发展的几个阶段及特点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见P6人工管理阶段特点:用户完全负责数据管理工作-数据的组织、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输出等。

数据完全面向特定的应用程序-每个用户使用自己的数据,数据不保存用完就撤走。

数据与程序没有独立性-程序中存取数据的子程序随存储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磁带的特点-优点:廉价地存放大容量数据,缺点:顺序访问;1%所需,100%访问。

文件系统阶段特点:系统提供一定的数据管理功能-存取方法(索引文件、链接文件、直接存取文件、倒排文件等);支持对文件的基本操作(增、删、改、查等),用户程序不必考虑物理细节;数据的存取基本上以记录为单位。

数据仍是面向应用的-一个数据文件对应一个或几个用户程序。

数据与程序有一定的独立性-文件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由系统进行转换,数据在存储上的改变不一定反映在程序上。

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差。

数据的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数据的不一致性。

数据查询困难。

数据完整性难于维护。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数据独立性高。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DBMS的主要功能2.数据库系统构成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4.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的含义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数据库设计。

逻辑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

5.什么是E-R图?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6.说明关系模型有哪三类完整性规则?7.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及两级映像8.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自然连接)的意义9.查询处理的步骤10.代数优化和物理优化的内容11.数据库设计过程包括几个主要阶段⒈需求分析阶段。

⒉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数据库复习重点概念

数据库复习重点概念

1.数据管理的几个阶段及其对比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系统阶段3.数据库系统阶段2.数据库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外模式又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对应于用户级;它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模式又称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对应于概念级;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对应于物理级,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3.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即,数据在磁盘上怎样存储由DBMS管理,用户程序不需要了解,应用程序要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即,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4.DB、DBMS、DBSDB:Database数据库: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建立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仓库;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DBS:数据库系统:DBS 即Database System,中文意为“数据库系统”,是指带有数据库并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管理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DBS一般由4个部分组成:①数据库,即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或其他外存介质上、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②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是一组能完成描述、管理、维护数据库的程序系统;它按照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法完成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的操作;③数据库管理员DBA;④用户和应用程序;5.DBMS的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组织、存储与管理;数据库的保护;数据库的维护;通信;6.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主要模块:存储管理和事务处理查询处理器:DDL编译器、DML编译器、嵌入式DML的预编译器和查询运行核心程序;存储管理器:权限和完整性管理器、事物管理器、文件管理器和缓冲区管理器;7.DBA及其作用DBA是对系统进行集中控制的人,被称为数据库管理员;主要作用有:模式定义;存储结构及存取方法定义;模式及物力组织的修改;数据访问授权;日常维护;8.数据模型概念模型、结构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概念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是面向数据库用户的现实世界的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结构;在概念数据模型中最常用的是E-R模型、扩充的E-R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及谓词模型;逻辑模型Logical Data Model,这是用户从数据库所看到的模型,是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网状数据模型Network Data Model、层次数据模型Hierarchical Data Model等等;此模型既要面向用户,又要面向系统,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实现;物理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是面向计算机物理表示的模型,描述了数据在储存介质上的组织结构,它不但与具体的DBMS有关,而且还与操作系统和硬件有关;9.关系模式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通常简记为:RU或RA1,A2,…,An其中R为关系名,U为属性名集合,A1,A2,…,An为各属性名;10.超码、候选码、主码超码是一个或多个属性的集合,这些属性可以让我们在一个实体集中唯一地标识一个实体;如果K 是一个超码,那么K的任意超集也是超码,也就是说如果K是超码,那么所有包含K的集合也是超码;候选码是从超码中选出的,自然地候选码也是一个或多个属性的集合;因为超码的范围太广,很多是我们并不感兴趣即无用处的;所以候选码是最小超码,它们的任意真子集都不能成为超码;主码:从多个候选码中任意选出一个做为主码,如果候选码只有一个,那么候选码就是主码;11.强实体、弱实体及其区别其定义为一个实体对于另一个实体一般为强实体,也可以是依赖于其他强实体的弱实体具有很强的依赖联系,而且该实体主键的一部分或全部从其强实体或者对应的弱实体依赖的强实体中获得,则称该实体为弱实体;注:在现实世界中,有时某些实体对于另一些实体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即一个实体的存在必须以另一实体的存在为前提;前者就称为“弱实体”,后者称为“强实体”;比如在人事管理系统中,职工子女的信息就是以职工的存在为前提的,子女实体是弱实体,子女与职工的联系是一种依赖联系;表示方法:在ER模型中也称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弱实体用双线矩形框表示;与弱实体的联系用双线菱形框表示;注意:强实体与弱实体的联系只能是1:1或1:N;弱实体参与联系时应该是“完全参与”,因此弱实体与联系间的联系也画成双线边;12.关系代数基本操作:选择、投影、并、差、笛卡尔乘积、更名运算;附加的关系代数运算:集合交、连接θ连接、自然连接、除、赋值;拓展的关系代数:广义投影、聚集函数、外连接;13.自然连接、外连接及其适用场合自然连接:在连接运算当中,一种最常用的连接是自然连接;如果关系R与S具有相同的属性组B,且该属性组的值相等时的连接称为自然连接,;结果关系的属性集合为R的属性并上S减去属性B的属性集合R和S自然连接可记作:RS={t r⌒ts tr∈R∧ts∈S∧trA=tsB}自然连接也可看作是在广义笛卡尔积R×S中选出同名属性上符合相等条件元组,再进行投影,去掉重复的同名属性,组成新的关系;外连接:如果把舍弃的元组也保存在结果关系中,而在其他属性上空值,那么这种连接就叫外连接;如果只把左边关系R要舍弃的元组保留就叫左外连接,如果只把右边关系S中要舍弃的元组保留右外连接;自然连接与等值连接的区别1. 等值连接中不要求相等属性值的属性名相同,而自然连接要求相等属性值的属性名必须相同,即两关系只有在同名属性才能进行自然连接;2. 等值连接不将重复属性去掉,而自然连接去掉重复属性,也可以说,自然连接是去掉重复列的等值连接;14.视图及其作用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导出的表;它与基本表不同,是一个虚表;数据库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原来的基本表中;视图的作用1. 视图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2. 视图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3. 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4. 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5. 适当的利用视图可以更清晰的表达查询;15.SQL标准的发展SQL-86:“数据库语言SQL”SQL-89:“具有完整性增强的数据库语言SQL”,增加了对完整性约束的支持SQL-92:“数据库语言SQL”,是SQL-89的超集,增加了许多新特性,如新的数据类型,更丰富的数据操作,更强的完整性、安全性支持等;SQL-399年:新的标准,增加对面向对象模型的支持16.DDL、DML、DCL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数据定义语言用于操作对象和对象的属性,这种对象包括数据库本身,以及数据库对象,像:表、视图等等,DDL对这些对象和属性的管理和定义具体表现在Create、Drop 和Alter上;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数据操控语言用于操作数据库对象中包含的数据,也就是说操作的单位是记录;如insert、update、delete等对记录的操作;DCLData Control Language 数据控制语句的操作是数据库对象的权限,这些操作的确定使数据更加的安全;17.嵌入式SQL、宿主语言嵌入式SQL英文: Embedded SQL是一种将SQL语句直接写入C语言等编程语言源代码中的方法;借此方法,可使得应用程序拥有了访问数据以及处理数据的能力;在这一方法中,将SQL文嵌入的目标源码的语言称为宿主语言;18.ODBC、JDBC开放数据库连接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ODBC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java数据库连接是一种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 API,可以为多种关系数据库提供统一访问,它由一组用Java语言编写的类和接口组成;19.数据库完整性及其主要措施数据库完整性Database Integrity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要防止不合语义的数据进入数据库;保证数据库完整性的措施主要有:完整性约束、触发器;完整性约束包括:非空约束、主键约束、check约束、唯一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断言; 20.触发器及其功能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它在试图更改触发器所保护的数据时自动执行触发器有如下作用:可在写入数据表前,强制检验或转换数据;触发器发生错误时,异动的结果会被撤销;部份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针对数据定义语言DDL使用触发器,称为DDL触发器;可依照特定的情况,替换异动的指令INSTEAD OF;21.数据库安全性及其主要措施数据库安全性:保护数据库,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22.范式、各范式之间的关系范式是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满足不同程度要求的为不同范式第一范式:第一范式是为了要排除重复组的出现,所采用的方法是要求数据库的每个列的值域都是由原子值组成;每个字段的值都只能是单一值;第二范式:它的规则是要求数据表里的所有数据都要和该数据表的键主键与候选键有完全依赖关系:每个非键属性必须独立于任意一个候选键的任意一部分属性;第三范式:要求所有非键属性都只和候选键有相关性,也就是说非键属性之间应该是独立无关的;BCNF:BCNF与第三范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范式中不允许非主属性被另一个非主属性决定,但第三范式允许主属性被非主属性决定;而在BCNF中,任何属性包括非主属性和主属性都不能被非主属性所决定;任何一个BCNF必然满足: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每个候选键所有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每个不包含它的候选键没有任何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非候选键的任何一组属性23.函数依赖:完全依赖、部分依赖、传递依赖、多值依赖完全函数依赖:设X,Y是关系R的两个属性集合,X’是X的真子集,存在X→Y,但对每一个X’都有X’→Y,则称Y完全函数依赖于X;部分函数依赖:设X,Y是关系R的两个属性集合,存在X→Y,若X’是X的真子集,存在X’→Y,则称Y 部分函数依赖于X;传递函数依赖:设X,Y,Z是关系R中互不相同的属性集合,存在X→YY →X,Y→Z,则称Z传递函数依赖于X;多值函数依赖:设RU是一个属性集U上的一个关系模式, X、Y和Z是U的子集,并且Z=U-X -Y;关系模式RU中多值依赖X→→Y成立,当且仅当对RU的任一关系r,给定的一对x,z值,有一组Y的值,这组值仅仅决定于x值而与z值无关平凡函数依赖:当关系中属性集合Y是属性集合X的子集时YX,存在函数依赖X→Y,即一组属性函数决定它的所有子集,这种函数依赖称为平凡函数依赖;非平凡函数依赖:当关系中属性集合Y不是属性集合X的子集时,存在函数依赖X→Y,则称这种函数依赖为非平凡函数依赖;24.规范化的主要目的:消除冗余使结构合理,使数据冗余尽量小,清除插入,删除和更新异常.25.无损连接分解、无损链接分解:关系模式R<U,F>的一个分解ρ={ R1<U1,F1>,R2<U2,F2>, …,Rn<Un,Fn>}若R与R1、R2、…、Rn自然连接的结果相等,则称关系模式R的这个分解ρ具有无损连接性Lossless join保持函数依赖分解:设关系模式R<U,F>被分解为若干个关系模式R1<U1,F1>,R2<U2,F2>,…,Rn<Un,Fn>其中U=U1∪U2∪…∪Un,且不存在Ui Uj,Fi为F在Ui上的投影,若F所逻辑蕴含的函数依赖一定也由分解得到的某个关系模式中的函数依赖Fi所逻辑蕴含,则称关系模式R的这个分解是保持函数依赖的Preserve dependency;26.索引在关系数据库中,索引是一种单独的、物理的数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存储结构,它是某个表中一列或若干列值的集合和相应的指向表中物理标识这些值的数据页的逻辑指针清单;索引的作用相当于图书的目录,可以根据目录中的页码快速找到所需的内容;27.建立索引的优缺点优点:通过创建唯一索引,可以保证数据记录的唯一性;可以大大加快数据检索速度;可以加速表与表之间的连接,这一点在实现数据的参照完整性方面有特别的意义;在使用ORDER BY和GROUP BY子句中进行检索数据时,可以显着减少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时间;缺点:但过多的索引会多耗费空间,且降低了插入、删除、更新的效率;28.主索引、辅助索引主索引:在顺序排序的文件中,搜索键指定文件的顺序的索引;也称为聚类索引,主索引的搜索键通常但不一定是主键;辅助索引:搜索键指定与文件顺序不同的顺序的索引; 也称为非聚类索引;29.稠密索引、稀疏索引稠密索引- 对文件中的每个搜索键值显示索引记录;稀疏索引- 某些搜索键值的索引记录;30.查询处理、查询处理的一般过程第一步:语法分析和翻译;第二步:优化查询;第三步:执行查询31.决定查询代价的主要因素磁盘读写;CPU;内存;网络;32.查询优化的目的及一般原则查询优化:对于给定的查询选择代价最小的操作序列,使查询过程既省时间,具有较高的效率,这就是所谓的查询优化;一般原则1 选择运算尽早进行;在优化策略中这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条;它常常可使执行时节约几个数量级,因为选择运算一般使计算的中间结果大大变小;2 投影运算尽早进行;3 投影运算与选择运算可同时进行;如有若干投影和选择运算,并且它们都对同一个关系操作,则可以在扫描此关系的同时完戌所有的这些运算以避免重复扫描关系;4 将笛卡儿积与随后的选择运算合并为连接运算;5 投影运算与其他运算同时进行;33.事务以及事务的ACID性质事务Transaction是访问并可能更新数据库中各种数据项的一个程序执行单元unit原子性:一个事务transaction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结束在中间某个环节;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会被回滚Rollback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就像这个事务从来没有执行过一样;一致性:在事务开始之前和事务结束以后,数据库的完整性没有被破坏;这表示写入的资料必须完全符合所有的预设规则,这包含资料的精确度、串联性以及后续数据库可以自发性地完成预定的工作;隔离性:数据库允许多个并发事务同时对齐数据进行读写和修改的能力,隔离性可以防止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由于交叉执行而导致数据的不一致;事务隔离分为不同级别,包括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持久性:事务处理结束后,对数据的修改就是永久的,即便系统故障也不会丢失;34.事务的主要状态35.并行调度在并行调度中,来自不同事务的指令可以交叉执行;当并行调度等价于某个串行调度时,则称它是正确的36.并行调度有可能引起的问题重点:丢失修改丢失修改;读脏数据;不能重复读37.可串行性的并行调度每个事务中,语句的顺序在各种调度中始终保持一致;在这个前提下,如果一个并发调度的执行结果与某一串行调度的执行结果等价,则称该并发调度为“可串行化调度”,否则称为“不可串行化调度”;38.封锁并发控制的主要技术是封锁Locking;某事务对某个数据操作之前,先对其加锁,其他事务不能更新加锁的数据,直到释放封锁为止39.死锁及其解决办法Deadlock死锁:两个事务处于相互等待状态,永远不能结束;解决方法:撤销不重要的事务;死锁的预防一次封锁法:要求每个事务必须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否则就不能继续执行;顺序封锁法:预先对数据对象规定一个封锁顺序,所有事务都按这个顺序实行封锁;40.独占锁或排他锁和共享锁1 排他锁X锁或WLOCK某事务对数据加上排他锁,该事务可读写数据,其他事务不能再对数据加任何类型的锁,也就不能读写该数据,只有等待开锁2 共享锁S锁或RLOCK1.允许其他事务对同一数据进行检索,但不得对同一数据进行修改操作2.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事务可以T读A但不能修改A,其它事务只能再对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A上的S锁;这就保证了其它事务可以读A,但在T释放A上的S锁之前不能对A做任何修改;41.两段锁协议两段锁协议是指每个事务的执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生长阶段加锁阶段和衰退阶段解锁阶段;加锁阶段:在该阶段可以进行加锁操作;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操作之前要申请并获得S锁,在进行写操作之前要申请并获得X锁;加锁不成功,则事务进入等待状态,直到加锁成功才继续执行;解锁阶段:当事务释放了一个封锁以后,事务进入解锁阶段,在该阶段只能进行解锁操作不能再进行加锁操作;结论:1 若并行执行的所有事务均遵守两段锁协议,则对这些事务的所有并行调度策略都是可以串行化的2 所有遵守两段锁协议的事务,其并行执行的结果一定是正确的3 但可串行化的调度中,不一定所有事务都必须符合两段锁协议42.恢复计算机系统中硬件的故障、软件的错误、操作员的失误以及恶意的破坏仍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故障轻则造成运行事务非正常中断,影响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重则破坏数据库,使数据库中全部或部分数据丢失,因此数据库管理系统恢复子系统必须具有把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亦称为一致状态或完整状态的功能,这就是数据库的恢复;43.完全备份与增量备份差异备份完全备份:备份数据库和日志;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全面备份以来数据库发生的变化部分;44.C/S结构、B/S结构C/S 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45.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包含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DBMS和分布式数据库DDB;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对数据库进行透明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别在不同的局部数据库中存储、由不同的DBMS进行管理、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由不同的操作系统支持、被不同的通信网络连接在一起;。

数据库期末复习重点

数据库期末复习重点

数据库期末复习重点数据库期末重点1.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记录,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的概念包括两⽅⾯:数据内容和数据形式3.信息是指数据经过加⼯处理后所获取的有⽤知识,或是说⼈们从数据中所得到的对客观事物的了解。

4.信息的特征:共享性、识别性、转换性、传递性、存储性、时效性。

5.数据处理是指从某些已知的数据出发,推导加⼯出⼀些新的数据。

6.数据管理是指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进⾏收集、储存、加⼯和传播的⼀系列活动的总和。

7.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管理阶段、⽂件系统及数据库系统阶段。

8.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a)数据结构化。

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与⽂件系统的根本区别。

b)较⾼的数据独⽴性。

⽤户能以简单的逻辑结构操作数据⽽⽆需考虑数据的物理结构。

c)数据共享。

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不再仅仅服务于某个程序或⽤户,⽽成为若⼲程序或⽤户的共享资源,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管理与控制。

d)⽅便的⽤户接⼝。

⽤户可以使⽤查询语句或终端命令操作数据库,也可以⽤程序⽅式操作数据库。

e)较强的数据控制能⼒。

并发控制能⼒、恢复能⼒、完整性能⼒、安全性能⼒等。

9.数据库系统(DBS,DataBase System)是⼀个计算机应⽤系统,由⽀持数据库运⾏的硬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和⽤户组成。

10.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存贮介质上,有⼀定组织形式、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11.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介于⽤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数据库的建⽴、运⾏和维护提供了统⼀的管理和控制。

1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其功能的强弱是衡量数据库系统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

13.数据库应⽤a)程序是对数据的管理,在⼏乎所有的事务处理中都⽤到了数据库技术来管理数据。

这样的程序可以称为数据库应⽤。

14.数据库应⽤的分类:客户端应⽤程序和服务端应⽤程序15.⽤户a) 1.系统分析员b) 2.数据库设计⼈员c) 3.应⽤程序员d) 4.终端⽤户16.数据库体系结构a)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b)两个映射:外模式—模式映射、模式—内模式映射17.为什么DBMS具有较⾼的独⽴性(见课本P14)18.简述DBMS的⼯作过程(P15)19.DBMS的主要功能a)数据库定义功能b)数据库操作功能c)数据库控制和管理功能20.DBMS的特点:⼀个设计优良的DBMS,应该具有友好的⽤户界⾯、⽐较完备的操作功能、较⾼的运⾏效率、清晰的系统结构和良好的开放性等特点。

数据库重点知识点

数据库重点知识点

1.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数据库系统阶段.2.数据库三级视图,用户眼中的数据库称为外部视图.3.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具体的机器和DBMS.4.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5.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不可再分.6.对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的主要目的: 减少数据冗余; 解决更新异常问题; 提高存储空间效率;7.保护数据库,防止未经授权或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漏、非法更改或破坏。

这是指数据的安全性.事务的原子性是指: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8.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选择、投影、笛卡尔乘积、并,差运算(交不是)。

9.现实世界“特征” 术语, 对应于数据世界的数据项。

10.关系模型中3NF是指:满足2NF且不存在传递依赖现象。

11.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这类功能称为数据操纵功能。

12.候选码中的属性可以有1个或多个。

13.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14.对现实世界进行第二层抽象的模型是结构数据模型。

15.数据库保护包括(安全性保护、完整性保护、并发控制、故障恢复)四个方面内容。

16.二元实体间的联系通常可分为 (1:1、1:n、m:n)三种17.数据的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逻辑独立性)两个方面18.数据库设计通常包括(结构特性(静态)、行为特性(动态))两方面内容。

19.关系操作通常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两类20.E-R图的三个基本要素为(实体、属性、联系)21.E. F. Codd于1970年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主要是论述(关系)模型。

22.判断分解后的关系模式是否合理的两个重要标志是分解是否满足关系的(无损连接性(不失真)、依赖保持性)。

23.保证数据及语义正确和有效的功能是:完整性控制24.数据库的_完整性___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25.在数据库的表定义中,限制成绩属性列的取值在0到100的范围内,属于数据的____用户自定义____约束。

数据库复习重点

数据库复习重点

数据库复习重点第2章● 1. 数据库(简称DB):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应用的相互联系的数据集合。

● 2、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数据库属于DBMS。

● 3、数据库应用系统或称数据库系统(简称DBS),DBS包括DB、DBMS(核心)、应用系统、user等。

● 4、关系:一个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每个关系有一个关系名。

在Access 2003中,一个关系就是一个数据库文件的表。

● 5、数据模型有3种,①层次模型:树型结构②网状模型有回路③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模型(ACCESS数据库属于关系数据库)。

● 6、表中的行称为元组,表中的列称为属性。

● 7、数据库有7个对象:表、查询、窗体、报表、宏、数据访问页、模块。

● 8、①表(Table)是数据库中用来存储数据的对象,它是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源,也是数据库其他对象的基础。

②查询(query)是以表为基础数据源的“虚表”。

它一是可以作为表加工处理后的结果,二是可以作为数据库其他对象数据来源。

③窗体(form)是屏幕的工作窗口。

在Access中,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以及自己设计的各式各样美观大方的工作窗口,在友好的工作环境下,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处理。

④报表(report)是数据库中数据打印输出显示的一种形式。

⑤宏(macro)是一个或多个操作命令的集合,其中每个命令实现一个特定的操作。

⑥数据访问页(web)可以实现因特网与用户数据库中的数据的相互访问。

⑦模块(module)是由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集合,或一个函数过程。

第3章表● 1、字段的数据类型:①文本:用于文本或文本与数字的组合,或用于不需要计算的数字,最多可为255个字符。

②是/否:用于记录逻辑型数据。

③数字:用于将要进行数学计算的数值数据,但涉及货币的计算除外。

④日期/时间:用于日期/时间,数值的设定范围是100~9999年。

数据库重点

数据库重点

习题课I.名词解释(1)DB:即数据库(Database),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2)DBMS: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 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3) DBS:即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 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4)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5)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6) 关系模型:是目前最流行的数据库模型。

其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鍵表示实体间联系。

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

(7)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8)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成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9)模式/内模式映象:这个映象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间的对应性,即概念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

此映象一般在内模式中描述。

(10)外模式/模式映象:这人映象存在于外部级和概念级之间,用于定义外模式和概念模式间的对应性,即外部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此映象都是在外模式中描述.(11)数据独立性:在数据库技术中,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

数据独立性分成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两级。

(12)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内模式要进行修改,即数据库的存储设备和存储方法有所变化, 那么模式/内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概念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

数据库重点

数据库重点

数据库考试重点一、简答题1、数据库的类型,什么是关系?关系可以表示什么?(既可以表示实体集,也可以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的联系分为几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实体之间的联系有哪几种,分别举例说明?先说明下,再举例。

{一对一1:1}:把一个表的主键移到另一个表中做外键,例如班级(班级编号,名称,人数,院系,班主任编号),班主任(职工号,性别,出生日期,工资){一对多1:n}:把“一”的那方主键移到“多”的表中做外键,例如班级(班级编号,名称,人数,院系,班主任编号),学生(学号,性别,出生日期,成绩,班级编号)}{多对多n:m}:将两个表的主键都拿出来在建一个表格,例如学生(学号,性别,出生日期,成绩,班级编号),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生。

),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2、实体的完整性:主键不能空也不能重复。

参照完整性:外键要么为空···(定义)3、第一页,数据库的特点:每个写一句话。

二、设计程序1、分支和循环。

分支:input to scoreDo caseCase score>=90 (分级)Py=”a”case score>=80Py=”b”Case score>=70Py=”c”OtherPy=”d”Endcase? py2、循环:input to nI=1S=0Do while i<=n (1+2+3+···+n)S=s+iI=i+1Enddo? S3/循环:*i=1 * *Do while i<=10(行数)* * *J=1 ` ` ` ` ` `Do while j<=i * * * * * * * ···??”*”J=j+1 (程序语言一定要使用缩进式书写)Enddo?I=i+1Enddo命令:1. Visual foxpro 命令Accept append average browseChange clear count creatDelete declare display dogo Input insert locateModify pack quit recallReplace reture sort useWait zap2.SQL命令Select insert update delet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复习提要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模式设计:论述题:第一章绪论一、知识点分类如下:1. 需要了解的: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数据库系统的优点和好处、层次数据模型及网状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组成、DBA的职责、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等。

2. 需要牢固掌握的: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建模方法——E-R方法;关系数据模型的相关概念、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和两层映像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等。

3. 需要举一反三的:通过E-R方法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4. 难点:数据模型及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二、具体内容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各阶段主要特点。

2.概念:数据、DB、DBMS、DBS、数据库系统3.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常用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上述三种模型各自的特点。

数据描述的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机器世界。

信息世界中的几个概念:实体(即客观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实体集(同类实体的集合)、属性(实体的特性)、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域、联系。

机器世界中的四个概念:字段、记录、文件、键(主码)。

E-R图的设计:E-R图三要素:实体(型)、属性、联系联系的种类:1:1、1:n、m:n如何将E-R图转化成各种数据模型4.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三级结构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模式也称为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与数据模型相对应)。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subschema)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Storage Schema),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二级映象:模式/内模式、外模式/模式,二级映象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一、知识点分类如下:1.需要了解的:关系数据库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关系数据库产品的发展及沿革;关系演算的概念。

2.需要牢固掌握的: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牢固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形式化定义;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的概念。

3.需要举一反三的:关系代数(包括抽象的语言及具体的语言);关系代数中的各种运算(包括并、交、差、选择、投影、连接、除、广义笛卡尔积等)、元组关系演算语言ALPHA及域关系演算语言QBE等,能够使用这些语言完成各种数据操纵。

4.难点:关系代数。

由于关系代数较为抽象,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学习。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 SQL一、知识点分类如下:1.需要了解的:SQL语言发展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了解关系数据库技术和RDBMS产品的发展过程。

2.需要牢固掌握的:掌握SQL语言的特点、SQL语言与非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数据语言的不同,从而体会SQL语言之所以能够为用户和业界所接受,并成为国际标准的原因;体会面向过程的语言和SQL语言的区别和优点;体会关系数据库系统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良好环境、减轻用户负担、提高用户生产率的原因。

3.需要举一反三的:熟练而正确地使用SQL语言完成对数据库的查询、插入、删除、更新操作,特别是各种各样的查询(简单查询、联接查询、使用库函数查询),视图,掌握SQL语言强大的查询功能。

在完成具体的SQL语句时,要有意识地和关系代数、关系演算等语言进行比较,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4.难点:用SQL语言正确完成复杂查询。

第五章关系数据理论学习本章的目的有两个。

一个是理论方面的,本章用更加形式化的关系数据理论来描述和研究关系模型。

另一个是实践方面的,关系数据理论是我们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

因此,人们也把关系数据理论中的规范化理论称为数据库设计理论,有的书把它放在数据库设计部分介绍以强调它对数据库设计的指导作用。

一、知识点分类如下:1.需要了解的:什么是一个“不好”的数据库模式;什么是模式的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规范化理论的重要意义。

2.需要牢固掌握的:关系的形式化定义;数据依赖的基本概念(函数依赖、平凡函数依赖、非平凡的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的概念,码、候选码、外码的概念和定义,多值依赖的概念);范式的概念;从lNF到4NF的定义;规范化的含义和作用。

3.需要举一反三的:四个范式的理解与应用,各个级别范式中存在的问题(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数据冗余)和解决方法;能够根据应用语义,完整地写出关系模式的数据依赖集合,并能根据数据依赖分析某一个关系模式属于第几范式。

属性集闭包的计算,主码的确定,求最小函数依赖集的方法,将一个模式分解为3NF.(函数依赖的保持性、无损连接性),无损分解的判定。

无损分解决定一个关系能否分解,而保持依赖决定一个关系分解的好坏。

4.难点:各个级别范式的关系。

第六章数据库设计本章讲解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技术,内容的实践性较强。

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在于:数据库设计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中的核心技术。

一、知识点分类如下:1.需要了解的: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和评价;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2.需要牢固掌握的: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数据字典的内容;数据库设计各个阶段的具体设计内容、设计描述、设计方法等。

3.要举一反三的:E-R图的设计;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4.难点:技术上的难点是E-R图的设计,数据模型的优化(模式分解)。

真正的难点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第七章数据库恢复技术一、知识点分类如下:1.需要了解的:什么是数据库的一致性状态。

数据库运行中可能产生的故障类型,他们如何影响事务的正常执行,如何破坏数据库数据。

数据转储的概念及分类。

什么是数据库镜像功能。

2.需要牢固掌握的:事务的基本概念和事务的ACID性质。

日志文件的内容及作用。

数据库恢复的实现技术。

登记日志文件所要遵循的原则。

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

3.需要举一反三的:恢复的基本原理,针对不同故障的恢复的策略和方法。

4.难点:日志文件的使用,系统故障恢复策略。

事务管理模块是DBMS实现中的关键技术。

事务恢复的基本原理是数据备份,它貌似简单,实际实现却很复杂。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策略(不仅有数据库恢复策略,还有并发控制策略)和DBMS缓冲区管理策略、事务一致性级别密切相关。

作为数据库管理员,必须十分清楚每一个使用中的DBMS产品提供的恢复技术、恢复方法,并且能够根据这些技术正确制定出实际系统的恢复策略,以保证数据库系统7×24小时正确运行,保证数据库系统在遇到故障时能及时恢复正常运行,提高抗灾难的能力。

第八章并发控制数据库是一个共享资源,当多个用户并发存取数据库时就会产生多个事务同时存取同一个数据的情况。

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存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

所以DBMS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

并发控制机制的正确性和高效性是衡量一个DBMS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知识点分类如下:1.需要了解的: 数据库并发控制技术的必要性,活锁、死锁的概念。

2.需要牢固掌握的: 并发操作可能产生数据不一致性的情况(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及其确切含义;封锁的类型;不同封锁类型的(例如X锁,S锁)的性质和定义,相关的相容控制矩阵;封锁协议的概念(一级封锁协议、二级封锁协议、三级封锁协议、两段锁协议);封锁粒度的概念;多粒度封锁方法;多粒度封锁协议的相容控制矩阵。

3.需要举一反三的:封锁协议与数据一致性的关系;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概念;两段锁协议与可串行性的关系(两段锁协议是可串行化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两段锁协议与死锁的关系。

4.难点:两段锁协议与串行性的关系;与死锁的关系;具有意向锁的多粒度封锁方法的封锁过程。

第九章数据库安全性一、知识点分类如下:1.需要了解的:TDI/TCSEC标准的主要内容;什么是计算机系统安全性问题;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统计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

2.需要牢固掌握的:安全等级;C2级DBMS、B1级DBMS的主要特征;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有哪些(用户标识与鉴别、存取控制、视图、加密,审计);数据库中的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和强制存取控制方法。

3.需要举一反三的:使用SQL语言中的GRANT语句和REVOKE语句来实现自主存取控制。

4.难点:MAC机制中确定主体能否存取客体的存取规则,要理解并掌握存取规则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第十章数据库完整性一、知识点分类如下:1.需要了解的: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分类;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需要牢固掌握的:DBMS完整性控制机制的三个方面,即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检查和违约反应。

3.需要举一反三的:用SQL语言定义关系模式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包括定义每个模式的主码;定义参照完整性;定义与应用有关的完整性(取值范围等)。

4.难点:RDBMS如何实现参照完整性的策略,即当操作违反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时,RDBMS应该如何进行处理,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与有效。

其中比较复杂的是参照完整性的实现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