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人民版必修2)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控2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代中国的农业发达地区开始采用牛耕技术是在()A.春秋战国B.秦末汉初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思路解析:主要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准确回忆基础知识即可。

答案:A2.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徭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B.成为许多大型工程成功营造的基本条件C.徭役的过度征发与农业的发展关系不大D.沉重的徭役往往引发古代社会的动荡不安思路解析:解题关键在于从目的、对象、作用等方面分析我国的古代徭役,例如:征发对象是广大劳动人民,过度与否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社会安定的程度。

答案:C3.战国时期的李冰曾经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龙首渠D.成国渠思路解析:郑国渠是郑国主持开凿的,龙首渠和成国渠是西汉时的水利工程。

答案:A4.下列有关“工官”工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朝廷或政府财政的一大支出B.直接隶属于中央各机构C.专门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D.其经营直接明显地影响了民间的市场思路解析:“工官”工场的产品平民不得使用,对民间市场没有明显的影响。

答案:D5.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思路解析:本题限定只有一个,即是否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解答时既可用正选法,即明确记忆“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是在唐朝时,明确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而确认答案;也可用排除法,即判断出A、B、D三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C项则肯定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是正确答案(题目并未要求判断该事件属于何时期,故只需断定其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即可)。

答案:C6.煤炭开始作为我国古代的冶铁燃料是在()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思路解析:解题关键是题干中“开始”一词。

(word完整版)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有答案)

(word完整版)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有答案)

专题达标检测(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土地私有制度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解析:题干材料的现象是由土地兼并造成的,而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故选B项。

答案:B2.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封建国家向农民征收赋税②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③土地兼并导致的必然结果④封建国家向农民强派劳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根据图片标题,反映的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的情景,①④在图片中无从体现,故选B项。

答案:B3.“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这段话描述的生产工具是()解析:从题干材料“水车如纺车”“车骨之末,缚以竹筒”可知描述的是灌溉工具筒车,故选A项。

B、C、D三项与题干材料描述无关。

答案:A4.元朝袁介在《检农吏》一诗中写道:“欲求一点半点水,却比农夫眼中泪。

滔滔黄浦如沟渠,农家争水如争珠。

”说明我国古代农业具有()A.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B.脆弱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C.落后性:生产工具没有进步D.分散性: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由“争水如争珠”信息说明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答案:B5.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解析:紧扣“自给自足”的含义思考,可知B项正确。

答案:B6.“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可以御寒”“生暖”“无不赖之”“衣被天下后世”,主要反映了棉布因其价廉、实用而广泛流行,故选B项。

高中历史单元检测(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单元检测(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F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A. 播种方式的变革B.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2.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A刀耕火种一一石器锄耕一一铁犁牛耕B. 石器锄耕「一一刀耕火种一一铁犁牛耕C. 铁犁牛耕一一刀耕火种一一石器锄耕D. 石器锄耕一一铁犁牛耕一一刀耕火种3. 下图是汉代代田法模型。

“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载种。

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A. 广种薄收B.少种多收C.休耕轮作D.精耕细作4.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5. 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写了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A. 儒家思想的影响B. 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C. 中国人耕读传统习惯的影响D. 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6.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材料中的水利工程建于()A. 战国时期的关中地区B.战国时期的四川地区C.西汉时期的关中地区D.西汉时期的四川地区7. 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①牛耕②花楼机(花机)③翻车④水排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题一、单选题1.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

这反映当时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B.对外贸易发达 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D.商业城市兴起2.汉武帝元狩四年开始推行“算缗”和“告缗”制度,规定商人、兼营手工业的商人及高利贷者,必须向政府申报其资产,按数目纳税。

不报或虚报者,没收其财产。

大量的商人因此破产。

“算缗”和“告缗”制度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一种手段②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③削弱了国力使西汉由盛转衰④有助于抑制商人兼并土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原价、本钱之意),然则商贾少……商贾少,则上不费粟。

”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A.稳定物价 B.严禁流通 C.抑制商贾 D.提倡节俭4.十七、八世纪时苏州的布号十分发达,它大量收购农村的织布,并对所收购的棉布进行最后的加工—漂布、染布,每一布号所产的棉布都有自己的标志。

这反映了这一时期苏州A.民间商业资本发展B.纺织行业分工细化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区域经济特色显著5.明末学者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记载:“煤则各处有之,臭着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日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

”材料中“礁”做为冶铁燃料开始于A.汉代 B.唐代 C.南宋 D.明朝6.有学者言:“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

……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州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

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沿海民众及士绅热衷于通过科举实现价值B.海禁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D.海禁政策的松紧影响了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7.战国诸子著作中屡见“不夺农时”、“不违农时”的提法,从魏晋南北朝到元代,《齐民要术》把“耕田”列为第一卷,却无专篇讨论天时。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20200620185537)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20200620185537)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中描述的“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现象直接表现了西周时期( )A. 宗法制崩溃B. 井田制盛行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天上下雨,不仅要下到公田里,也要下到我的私田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 期井田制盛行,故B 项正确。

2.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

”(引自《吕氏春秋》)材料用神农的话指出了 (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对商业的抑制 ,主要强调了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要性。

故选B 项。

3•《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咼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题干材料反映出,西汉前期各行各业的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大都可以致富,这反映出西汉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 项正确。

西汉时期的义利观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故A 项错误。

西汉的经济政策主要是重农抑商 ,故B 项说法错误。

材料并没有反映地方豪强势力控制郡县的问题 ,故D 项错误。

4.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C.礼乐制遭到破坏D.分封制瓦解A.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 井田制瓦解的必然性D. 自然经济的脆弱性,即“身亲耕妻亲绩”的重 ,:妻亲,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解析J 本题考查唐朝自耕农经济的发展状况。

从表格数据来看 ,占有20~130亩土地的户数占了绝大部分(74.1%),故A 项说法正确。

占有高额土地数量的户数较少 ,还不足10%,故B 项说法错误。

高中历史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全套教案)人民版 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全套教案)人民版 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的沉重负担。

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根据学参要求积极进行探究活动以强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进步,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学习增加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重难点突破】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

难点: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一、农业的起源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2.农耕格局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从原始农业的产生到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达标检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达标检测

专题一达标检测(总分:60分时间: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

该“耕作农具”是.2.下列几种农业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②①③D.③②④①3.下图是我国河北武强的木版年画,从中可以看出统治者A.关心百姓疾苦B.重视农业生产C.实行仁治天下D.推广先进技术4.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最低之水平。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宋代起,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乐于接受这一经营方式B.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大为加强C.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D.土地兼并造成大量无地农民6.“背圣王之处土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从《国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7.某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浙江古代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

下列素材可以人选的有①越窑的青瓷②大邑的白瓷③钱山漾的绢片④马王堆的素纱禅衣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下列图片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西安古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和“骑驼乐舞三彩俑”。

作为历史材料,它们A.生动地展示了明清时期高超的彩瓷工艺B.有助于人们了解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C.有助于人们了解唐代“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D.增加了人们对汉代贵族“厚葬”之风的直观感受9.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定时-聚的庙会夜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10.南宋中期,有人在谈到江浙一带的集市情况时说:“荆吴俗,有取寅、申、巳、亥日集于市,故谓亥市。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测评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测评 人民版必修2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刀耕火种D.千耦其耘2.(2010·贵州省清华实验学校模拟)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3.(2010·北京市朝阳区期中)推动中国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迈进的因素应包括()①农具和耕作方式的改进②水利设施的兴修③各诸侯国的变法措施④城市经济的发展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4.(2010·浙江省金华一中模拟)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是()A.水排 B.耧车 C.翻车 D.筒车5.(原创题)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6.(2010·福建南安一中期末)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

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C.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7.(2010·福建南安一中期末)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硙(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精美解析版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精美解析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根本构造和特点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1.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A. 农业的自给自足的根本特点B. 农业的经济构造的根本特点C. 农业男耕女织的根本特点D. 农业精耕细作的根本特点C此题主要考察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征的掌握,旨在考察知识的迁移运用才能。

根据题干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可知指的是“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属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C正确;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注重精耕细作的特征,但题干信息无从表达,排除AD;题干信息并没有涉及农业的经济构造问题,排除B。

应选C。

2.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是从以下哪个角度而言的〔〕A. 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性特点B. 中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方式C. 中国古代农业的技术性特点D.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构造C试题分析:精耕细作的特点主要是从两个角度进展分析,一个是铁力牛耕,这是精耕细作的根底,另一个是精细化管理,这都是属于技术的范畴,应选C。

A项说的是我国的作物种植方面存在的南北方的差异;B项说的是我国农业男耕女织的特点;D项说的是我国的农业经济中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耕作方式的特点。

3.有学者说:这种消费构造“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消费构造在起作用。

〞“这种消费构造〞的特点是A. 古代最根本的经济形式B. 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C.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D. 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C试题分析:“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消费构造在起作用。

〞这种构造指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小农经济。

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点评: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考察角度。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1.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国家权力的支持2.仔细观察关于中国古代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的示意图,请判断说法正确的是()①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②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③都城的经济功能在增加④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中央电视台曾拍一部有关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电视剧,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的棉衣棉布给演员穿,此部电视剧最早反映哪个朝代的史实?()A.汉朝B.隋唐C.秦朝D.明朝4.下图是建国初陕西西安唐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和“骑驼乐舞三彩俑”。

作为历史材料,它们()①生动地展示了唐朝先进的制瓷工艺技术②有助于我们了解“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③证明了唐朝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多样性④增加了我们对唐“厚葬”之风的直观感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屯田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是因为()A、它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B、奴婢和耕牛也相应授田C、它使流民和土地结合起来D、丁男负责一定的徭役、兵役6.明清重农抑商政策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B.增强了明清时期的国力C.丧失了发展经济的最好机遇D.导致了科学技术的落后7.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

这些措施()A.鼓励垦荒,扩大播种面积B.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D.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8.“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

”(台湾学者侯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B.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C.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D.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9.中国古代下列瓷器品种,最早出现的是()A.白瓷 B.青瓷 C.青花瓷 D.五彩瓷10.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题.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题.docx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B.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陶瓷生产格局C.邸店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D.城市中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布局2.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不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3.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汇。

以下各项,反映隋唐时期我国经济较全面的一组是A.釉下彩绘、水排、市镇、商帮会馆B.青瓷、市舶使、草市、曲辕犁C.素纱禅衣、丝路、水排、用煤冶铁D.青花瓷、丝路、夜市、高转筒车4.下表为乾隆时期江苏崇明地区每年买米数量变化状况表,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B.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D.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5.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表A.赋役减轻B.国力强盛C.高产农作物推广D.人地矛盾激化6.明朝屮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黑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

由此可知,当时A.口然经济开始解体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抑商观念发生改变D.区域经济繁荣发展7.宋真宗在位期间(997-1022年),土地兼并严重,但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

这一现象说明A.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B.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C.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屮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

“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

“城” “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B.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C.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D.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9.以下各项最能说明中国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C.“机户岀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D.“工匠各有专能”10・明清时期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不包括A.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实行海禁政策C.对商品征收重税D.商品经济活跃11.“重农抑商”政策Z所以得到封建统治者重视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等人的大力宣传B.封建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C.政策推动了封建社会的持续进步D.政策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12.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小写道:“晨鸡呜邻里,群动从所务。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关于我国农业,《孟子·梁惠王上》中有“深耕易耨”之说;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

这些记载反映出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D.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答案A解析“深耕易耨"强调农业生产中翻土和锄草环节,“多粪肥田”强调农田施肥,“长斗石,取上种”是说增长粮食的产量和必须选取上等品种,综合来说都是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故A项正确。

2.(2016·西安高一检测)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主要地位。

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最有力证据是( )A.古籍文献中关于“铁”的记载B.《史记》等史学著作记载流传的故事C.战国时期的历史遗迹中出土的铁农具远远多于其他材质农具D.当代学者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的验证答案C解析历史遗存是第一手资料,是最可靠的佐证材料;A、B、D均带有主观色彩.3.宋朝诗人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者营。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诗句描写的是()A.筒车B.翻车C.曲辕犁D.水排答案A解析“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描述了隋唐五代时期的筒车,以汲取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构造与特色测评( 时间 :60 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 共 15 小题 , 每题 4 分 , 共 6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切合题目要求 )1.有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以前精粹地指出 :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 ( 或许再加上一犁 , 不是家家都有畜力 , 那就用人力拉犁 ), 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协助劳力 , 一旦和土地联合 , 就能够各处组织起简单重生产。

”这段话主要重申小农经济()A.拥有男耕女织的特色B.拥有坚强的生命力C.拥有柔弱性的特色D.只要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分析小农经济的稳固性一般是指其耕织联合、自给自足, 故 A 项清除 ; 从题干资料“能够各处组织起简单重生产”可见其生命力的坚强, 故 B 项正确 ; 小农经济的柔弱性是指其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 很简单破产 , 与资料信息不符, 故 C项错误 ; 小农经济组织生产的需求并不是仅限于简单的劳动工具, 故 D 项错误。

答案 B2. 经考古发现 , 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旧址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 四百多把有使用印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

这说明商代农业生产主要依赖()A.奴隶制集体耕种B.当时独一的生产工具石器C.生产工具精益求精D.耕种技术精益求精分析依照资猜中的信息“四百多把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在“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 , 并联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 A 项切合题意。

答案 A3. “以图证史 , 解读图片”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右图为1999 年我国刊行的汉代画像石《牛耕图》邮票。

对其所反应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选项是()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B.汉代耕犁便于调理耕种深度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进步D.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分析汉代的“二牛抬扛”耕种法表现了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C 项正确。

铁犁牛耕开始于春秋期间 , 汉代使用范围扩大, 并没有根本变化,A 项错误 ;B 、 D 两项均与曲辕犁相关, 没有反应材料要旨。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单元测试10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单元测试10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单元测试10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1.稳定充足的财政收入是一切政权赖以生存和正常运作的物质基础。

我国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A.农户交纳的赋税B.手工业者交纳的赋税C.地主交纳的赋税D.商人交纳的赋税2.铁犁牛耕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最早出现于A.黄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3.井田制是一种A.原始的土地公有制B.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C.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封建小农土地所有制4.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原始农业阶段采取的耕作方式是A.火耕B.耜耕C.牛耕D.休耕5.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农民都必须承担沉重的封建义务,包括①赋税②地租③兵役④徭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土地是人类赖以生产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是A.小农土地所有制B.地主土地所有制C.封建政府土地所有制D.庄园制7.与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特点相符的有①以个体小农为经营主体②以精耕细作为技术特征③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经营目的④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热销海外。

能够代表我国古代各个时期手工业技术水平顶峰的是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9.我国古代民营丝织业中出现手工工场是在A.两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0.大大提高冶铁效率,反映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发明是A.水排B.铁铧犁C.筒车D.耧车1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B.东汉时我国的制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C.唐朝北方邢窑的青瓷、南方越窑的白瓷享有盛名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粉彩)瓷器12.我国古代有很多的名窑和制瓷中心,它们出产的瓷器质量领先,而且各具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必修2D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A.趋利避害B.精耕细作C.量力而行D.扬长避短解析:选B “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

“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与之类似。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选B项。

3.《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解析:选B 题干中的诗句体现的是土地所有制从公田到私田的转变,反映的是井田制在春秋时期趋于瓦解,故选B项。

4.《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

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

”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解析:选D 材料信息“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反映了人们忙于耕地、纺织的情景,说明当地耕织结合的景象,故答案选D项。

5.《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

”《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

”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解析:选B 东西织室是西汉时在首都长安设立的服务于皇室的工场,只为帝王、贵族服务,属于官营手工业,故选B项。

6.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汇。

以下各项,反映秦汉时期我国手工业较全面的一组是( ) A.青瓷、丝路、水排、黄道婆B.青瓷、丝路、水排、用煤冶铁C.青瓷、丝路、灌钢、曲辕犁D.青瓷、水排、缂丝、海禁闭关解析:选B 黄道婆属于元朝时期,在东汉末期出土有青瓷器,丝路是西汉时期出现的,水排是东汉鼓风冶铁工具,用煤冶铁也是秦汉时期冶金领域的发明,曲辕犁是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海禁闭关是明清时期的国家政策。

7.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但其后来被打破。

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和私营手工业的部分行业超越官营手工业,分别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明朝B.汉朝、唐朝C.明朝、清朝D.春秋战国时期、宋朝解析:选A “工商食官”即工商业者由官府供养,体现了当时工商业主要为统治者服务,随着历史的发展,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是在明朝中后期,可知A项正确。

8.汉初“驰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饶”,势力日增。

后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

材料认为实行专卖制度(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B.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C.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D.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解析:选A 由材料可知,汉武帝实行专卖制度后,大大地削弱了地方的经济实力,使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因此选A项。

9.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

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解析:选D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发展,从而严重束缚了商业发展。

1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解析:选C “选择了陆地”实际上即指中国放弃海洋,表现为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11.“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

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土地国有制B.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D.盐铁专卖政策解析:选C 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而且土地兼并也表现出贫富分化,故本题答案选C项。

12.“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

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

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B.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C.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D.“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解析:选D 不许贸易等于断了沿海居民的生计,导致沿海居民“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即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所以选D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

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三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

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材料二“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材料三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

……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

(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市”的发展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发展反映了宋代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有何调整。

(6分)(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6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归纳即可。

第(2)问,宋朝时期,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从“今朝半醉归草市”可以看出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宋朝政府对商业活动有所放松。

第(3)问,从当时的国家政策方面去分析,进而总结其影响。

答案:(1)特点:坊市分离;市的交易时间受到限制;国际大都会(或“中外、民族交流频繁”);文化多元。

(2)表现: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调整: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有所放松。

(3)政策:“海禁”政策。

影响:阻碍对外贸易;延缓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沿海居民生活困顿;激化社会矛盾。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雍正皇帝材料四《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凤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4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一下黄宗羲的观点和雍正帝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4分)(3)材料四主要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6分)(4)材料三中雍正帝的观点对材料四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6分) 解析:第(1)问,首先分析所给图片并提炼信息,据此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首先需要对两则材料进行有效信息的提炼,由“盖皆本者”和“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对比归纳。

第(3)问,从材料四中的“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中得出结论,据此可知材料所述现象主要反映的是苏州地区的手工业出现了雇佣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同时也反映了现象的本质。

第(4)问,材料三中雍正帝的观点“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促进和稳定了自然经济,但是却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答案:(1)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一种自然经济形态。

(2)黄宗羲认为农工商业皆为本业;而雍正帝认为农业为本业,工商等业皆为末业。

(3)苏州地区纺织业较发达,机户和工匠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4)重农抑商政策维护了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