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浅谈作文的感情真挚
浅谈作文的感情真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浅谈作文的感情真挚(转自网络,有删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作文要想拿到高分,就要写得感人,让阅卷老师感动,至少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那么怎样才能写得感人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感情真挚”.“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
“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
“感情真挚”是在“感情真实”的基础上的升华.“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生硬地附加装饰,更不是虚情假意.下面笔者就素材的选择和情感的表达谈谈如何才能达到感情真挚的要求.一、事要真。
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只要符合“四此”-—此时、此地、此人、能为此事,就可以视为“真”。
我们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要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
采用把发生在甲同学身上的事移到乙同学身上,这种移花接木的方式当然是可以的.题材“假冒伪劣",其蕴含或者引发的情感常常是虚假的;题材真实自然,情感也容易为人所认可.“父母双亡",“父母离婚”,这类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
二、情要真.要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都不可能太丰富,因此,在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一般很难写出真情,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
无论命题怎样宽泛,都要在规定的情境中作文,这时大多数情况是“为文造情”,弄不好就会矫揉造作,贻笑大方。
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绝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深层意义上的真情实感,必须在对客观事物反复认识、反复体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
三、情要美。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人的思想境界、审美情趣也是形形色色的。
作者抒发的感情,迎合哪些品类的趣味,诱发人性人情中哪一种因素,也有高雅粗俗之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
声,莫深乎义。
此句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大意是:能够打动人心的事物,没有能超过情感的,没有不是从语言开始的,没有比声音(韵律)更切合的,没有比道理更深入的。
可能有朋友觉得这样解释还是比较晦涩,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情感、语言、声音(韵律)、道理这是打动人心的关键要素。
所以,白居易接着写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白居易认为:诗,情感是它的根,语言是它的苗,声音(韵律)是它的花,而诗的含义、道理、给人们的启迪则是果实。
虽然白居易谈的是做诗,但是,我们的演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篇好的演讲,必然是充溢着真情实感,必定能够带给听众以启迪,没有这一根一果,演讲就只剩下华而不实的空架子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我们平时引用比较多的,但是,后面的话大多数人却鲜有涉及,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对大师的话有一个更为准确的理解,避免断章取义的尴尬。
(每日一句由文若河老师遴选并撰写应用指导,每天8点左右由张嘴就来微信号准时发送,喜欢就关注一下,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受益。
)。
记叙文写作之情感真挚
记叙文写作之感情真挚【小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用饱满的情感震撼读者的心灵,文章才会具有内在的魅力。
如果没有情感作基础,无论怎样的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感情真挚‛是指所抒发的情感应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在抒发情感时要力求做到:具体而不空泛,真实而不虚假,自然而不做作。
要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
抒发感情要恰如其分,不能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不能胡编滥造。
【方法说略】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不用借托,无须遮掩,显得激越奔放,直率动人。
这种抒情,有的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有时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
有时是为了表达作者不可遏制的强烈感情。
有的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常常是为了升华所抒之情。
2.叙事抒情。
叙事抒情是间接抒情的一种,是指不使用抒情性的文字,将浓烈的情感融于典型的事件之中,情感在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来。
所叙述的事件必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依托,所流露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3.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也是间接抒情的一种,是指将自己的感情寄寓在客观景物之中,通过客观景物的触发,唤醒藏在心中的某种情感,从而收到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在借助物象时,一定要注意所借的物象在本质上或特征上要与寄寓的感情相似、相通,不能牵强附会。
只有这样,才能将所寄寓的情感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才能以饱满的情感扣响读者心扉。
4.细节抒情。
细节抒情是间接抒情的一种。
‚艺术起于至微。
‛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艺术价值的细节。
真挚的情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描写,灌注了情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起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作用。
要抓住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细小神情、细微的动作、微妙的心理活动进行精心刻画,以此衬托出作者或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
5.修辞抒情。
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也能彰显情感。
如对比手法能突出某事物的性质、状态,从中表现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记叙文如何写得感情真挚,公开课课件)
妈妈利索地挽起袖口和裤腿,双脚轻轻 地地踩进泥田里。她弯下了腰,双手好像 要去抓什么,但她只是静静地站着,用锐 利的眼光搜索着四周。突然,她将手一伸, 我大叫:“抓住了,抓住它了!”妈妈像 个孩子似的,她将泥鳅在我的面前晃来晃 去,她知道我怕,我一个劲地埋怨她,叫 她把泥鳅拿开,可妈妈就是不听我的。泥 鳅也不乖,使劲地闹腾,还把泥巴溅在我 的身上,妈妈在一旁正高兴着呢。一不小 心,跑了,我皱起了眉头,可妈妈却向我 做了个鬼脸。
教学重难点: 1、失误作文的原因探索。 2、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写作。
感情真挚是近年来高考作文中评分标准中
一个重要的标准。这个标准是针对近年来中学 作文中的“情感虚伪甚至矫情”而制定的。 “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 实,真诚;“挚”即诚恳,诚挚。凡是行文真 诚、恳切、感人的即可视为“感情真挚”。这 是基础等级中对思想内容的基本要求。在评分 细则中,一等卷要求“感情真挚”,二等卷要 求“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和“感情 虚假”的文章就只能打入三等卷和四等卷了。
1.借细节来显情
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产生“一瞬 传情,一目传情”的艺术效果。
汗水,已不能再多了。豆大的、咸咸的,从 额头流过灼热的脸,流向满是灰垢的颈子。我抬 头,用肩膀那块稍微干净点的衣布擦了擦痒痒的 眼角。前面,还有很大一片。金灿灿的,在骄阳 的照射下,让人炫目。它们低垂着腰,用那饱满、 金黄的颗粒尽情展示着它们的成熟。一只画眉快 速地从头顶飞过,我知道,它也在寻觅它赖以生 存的“粮食”。一阵微风吹过,好舒服!多歇一 会儿吧,腰太疼了。父亲,正挑着那一两百斤的 谷子,在那斜坡上缓慢地挪动着。他的腰,比那 些成熟的精灵的腰还弯。一小步,一小步,硕大 的箩筐装着那些心爱的粮食,颤颤微微地跟随着 父亲,它们怕被丢弃在荒野,父亲更怕它们洒落 在路边。在蔚蓝空旷的天空背景下,父亲越走越 远,虽然很慢,但坚实。看着他那虔诚、执着的 背影,我再一次低下头,握紧镰刀,抓住稻 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论文学接受中的情感认同
此外,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常会对作品 的情感蕴含产生一种模糊性认同,即一种深沉 强烈而又无法言说的情感体验,只觉得百感交 集而无法明辨,百味在口而难言酸甜,“微妙无 形,寂寞无听”,这种情感认同具有深沉宽泛而 不确定的特点,它受制于作品情感性质的不确 定性,康德说过:“模糊观念要比明晰观念更富 有表现力……美应当是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 并不总是能够用语言表达我们所想的东西。”【3 J 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常用模糊的语言传达出自 我无法明晰分辩的朦胧感受和情感体验,从而 带给接受者扑朔迷离的美感,如中国大量的古 典诗歌和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情感表现,这种 “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 解之会”的情感体验,让接受者只觉“此中有真 意,欲辩已忘言”,从而在审美的混沌中实现情 感的认同。
一、情感认同的多元模式
文学接受中的情感认同不同于日常生活中 的情感认同,它指向审美需要的满足,只要文本
激活了接受者的情感世界,使接受者得到了情 感激动和美感体验,就会使接受者实现情感认 同,而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认同是建立在共通感 基础上的,是基于同一价值观念、审美趣昧等基 础上的情感判断,是指对同一事物产生的相同 或相似的情感评判。所以文学接受中的情感认 同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认同,它包括肯定性认 同、否定性认同、矛盾性认同和模糊性认同等多 元认同模式。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主任工作心得雨果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我很喜欢。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班主任要用心去爱学生,要有亲和力。
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
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我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一个智慧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人,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多了解学生,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应该要有自己的魅力;应该善用激励方式;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等等。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优秀班主任们对学生的爱远远胜于我们,听了他们的报告,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不足,今后在工作中要从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讲究方法,注重策略,下面我就这几点谈谈感受。
一、班主任要做要做一个快乐的人。
要有四心:“童心、爱心、责任心和公正心”“班主任一定要做一个快乐的人。
”这是全国优秀班主任钟竺在会上说的,我很喜欢这句话。
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
“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通过学习,使我明白做为一名教师,只要爱学生,就一定会创造出奇迹。
一个感情贫乏、冷若冰霜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常是严肃、可畏而不可亲的,学生难以产生敬仰之情,更不敢向其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衷肠,自然难以达到心理指导与教育目的,那么什么是爱学生呢?爱就是尊重学生,重意味着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充分地重视和欣赏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一名好教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接近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感情真挚动人心弦
感情真挚动人心弦作者:吴应海来源:《学苑创造·C版》2019年第11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一篇作文,要想拨动读者的心弦,充满真情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文中无情,冷冷冰冰,那就会令人读来如同嚼蜡,索然无味。
情感是人受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多个方面。
“真挚”是真诚恳切的意思。
也就是说,同学们在作文中表达的情感必须发自内心,抒发的是真情,而不是无病呻吟。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作文充满真情,动人心弦呢?一、感情真挚需要拒绝做作情真才能动人,如果矫揉造作,只会令人厌恶。
因此,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议论、说明,你所注入文中的情感,一定要是内心的真实感受,怒就是怒,悲就是悲,切忌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不能乱抒情,抒错情。
请看一个作文片段:汉代的丝袍柔顺光滑,唐代的沙衣轻薄明艳,宋代的棉衣质朴保守,人们对古时的衣服各有所好,我却独独偏爱旗袍。
因为旗袍早被智慧的先人玩成了国粹。
跟着旗袍去学习玩的艺术,体会玩的意境,那才是一种享受。
啊,旗袍,每每看见你,我的内心就会波澜不断,一种无比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一种亘古的思念便会浸入我的每一个细胞……如果作者在此片段中仅仅表达对旗袍的喜爱之情,那完全是可以的,可作者除表达内心的喜爱外,又是崇敬,又是思念,又是“油然而生”,又是“浸入我的每一个细胞”,太不真实了。
这样的抒情,只能适得其反。
二、感情真挚需要深入挖掘许多同学都明白在写考场作文时抒发真情的重要性,但常常觉得无情可抒,于是只能跟着感觉走,随便抒情了事。
这样的抒情,弄不好就会出错。
怎么办?可以深入挖掘,寻找可以抒发的情感。
比如写人,就可先分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问问自己,对这个人的感觉怎样,是喜爱还是厌恶,是敬佩还是鄙视,如此一来,内心真实的情感就会被挖掘出来,抒情就有了依据。
再比如写景,面對某一美丽的景物,你不可能心无所动。
那么这一景物最让你喜爱的是什么呢?是被它外在的美所深深吸引,还是被它的精神品性所折服?当你理清了对景物的真实感受后,所抒发的情感自然真挚且感人。
考点36 写作之感情真挚-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
考点36 写作之感情真挚文章是感情的产物。
“感情真挚”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
要做到“感情真挚”,就必须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真实地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悟,真实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做到有感而发,缘情、缘事、缘理而发。
从阅卷角度来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那些既注意内容充实,又注意强化情感及文采意识,或使叙述饱含深情,或使议论表达真知灼见的作文总是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然而,“为文而造情”是当今中学生作文时普遍存在的毛病。
许多考生写作时还不知情为何物,心中毫无真情真意,就强装有情有意。
作文在情感的表达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感情平淡乏味。
这种作文主要表现为手法单一。
比如文章一叙到底,缺少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精辟的议论、真挚热切的抒情,读来味同嚼蜡。
2.感情虚假失真。
由于阅历少,对所经之事又感受不深,有些考生只好“为文造情”,致使文章有虚情假意之感。
3.感情夸饰失度。
有的考生对某事虽有深刻强烈的情感体验,但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抒情技巧,出现了小题大做、大词小用等情况,从而削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如某篇作文写自己的老师:“她的微笑如庐山瀑布般飞扬,让我们来不及捕捉。
”这个比喻和表述就显得相当做作,太夸张,表达的感情不真实,不自然。
4.感情消极低沉。
有的考生过分地渲染消极灰色的情感,使文章感情消极颓废。
如某考生写毕业与老师分别时的场景:“这时,她的眼中流露出无尽的悔恨,连脸色都暗淡了许多。
我们从中读到了人生的无常,读懂了她的良苦用心。
”这里的“读到了人生的无常”,就明显格调不高,有些灰暗。
(2020·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初三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是庄子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
情真意切,巧妙为章——记叙文写作突破
情真意切,巧妙为章——记叙文写作突破江苏省宿迁中学李彬【读写感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佳作都是作者情动于衷的产物。
作者要反映大千世界中纷繁的客观事物,必然在观察、感受、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鲜明的态度。
文章内容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或赞扬,或批评,或同情,或厌恶……写作方法或追忆往事,或忏悔升华,或寄情于物,或尺素传情,或真情对白……把这些用文字真实地表达出来,就是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这样的文章就有生命力,就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高考作文分等评分标准》将“感情真挚”列为基础等级中的最高一等(第一等)。
“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
“真”即真诚,真切;“挚”即诚恳,诚挚。
“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无病呻吟。
“感情真挚”是在“感情真实”的基础上的升华。
真情,是文章的生命;矫饰,是文章的大敌。
鲁迅先生说过,从喷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淌出来的是血。
写作时无动于衷,文章怎能打动他人?写作经验告诉我们,带着某种感情,感受事物,那事物就格外鲜明、清晰;回忆往事,往事也如浮雕般地凸现。
这就是情感的催化剂作用。
因此,紧紧抓住并激活震颤心灵的情感,是引发灵感的契机。
虚情假意犹如剪刻的纸花,没有生命的活力。
情真意切的文章,流传千古仍能熠熠发光彩。
西晋李密的《陈情表》,是他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请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文章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2018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7节作文的感情真挚
第七节作文的感情真挚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
“真挚”是指感情的表达深刻、诚挚而又妥帖,不肤浅,更不夸饰、不矫情。
“感情真挚”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的要求(关于“感情”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
作文时,感情的抒发要注意尺度和形式,既要符合生活的真,更要体现人性的善,进而显现感情的美。
“感情真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感人”。
“感人”是指感情的抒发浓烈而又富有感染力,能有效激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营造一个动人的艺术氛围。
从考场作文阅卷实际来看,那些既注意充实内容,又注意强化情感及文采的文章,总是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历年高考中都不乏因“感情真挚”获得高分的佳作,这些作文或再现生活细节,或描绘自然景观,或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使文章显得真实、质朴,易于把阅卷老师带入文章创设的情境氛围之中,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
然而,“为文而造情”是考场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考生为了“感情真挚”而写出了矫揉造作的文章,这些文章往往感情平淡乏味、虚假失真等。
要使文章“感情真挚”就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表达情感的技巧。
神奇的书签2016·北京一考生“该起床了!”阳光洒在我的脸上,我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叫醒我的不是闹钟,也不是父母,而是我枕边的一本书。
准确地说,是书中一个黄色的书签。
洗漱完,我刚要打开手机,书签就发话了:“喂喂喂,那谁谁谁,该看书了。
每天看两个小时,这是你自己定的计划。
”听完,我猛地拍了一下脑袋,要不是书签提醒,我还真忘了有这茬儿呢。
“谢谢啊!”我不由自主地向它深鞠了一躬。
坐在书桌前,我迫不及待地摊开了一本小说,然后把书签从看过的书里取了出来,放在我的手边。
这时,书签忽然说:“你在看什么?”我拿起小说,得意地在它面前晃了一下。
书签颇带有几分不屑而又鄙夷的语气说:“别再看这样的小说了,没什么用处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如何做到感情真挚..
每当我伫立街头,偶然间瞥见一个老人,佝偻 着背,拄着一根拐杖,步履蹒跚的时候,我会猛 然一惊。恍惚那就是您——我的父亲。当我醒悟 到您永远不会回来了,万般滋味,涌上心头。 • “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了,家家户户欢声 笑语。我一个人走进院子里,在您每天散步的小 路上徘徊。希望能再次看到您的身影,希望能把 您迎回家中,让您再一次和我们共享快乐时光! 可是,除了冷冷的北风,什么都没有。父亲,您 知道我们多想您吗?
读后有何感受? 如何写出感情真挚的好文章?
如何做到感情真挚
1.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 2.通过鲜活的细节来表现人物
3.形象化的抒情、议论,使感情升华, 揭示主旨。
现在,你知道 记叙文写作的技巧了吗? • 写人记事的文章要选取_____来写; • 写最动情的事,要抓住______来写。
实战演练:
•
很早就想写一写您,可是,千言万语难 以表达我对您的爱和敬意养育恩,永记爱女一片情”。 • 窗外,北风又一次吹起,父亲,您一 切可好? •
•
您的女儿 20081-18
• 读了本文后有何感受?
放飞真情
•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白居易 •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 刘勰 •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 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 的真情实感写出 来。” ——冰 心 • 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感情是文学作品的血 肉。
您是第一代北大荒人,在亘古荒原上搭起 第一个帐篷的是您;住马架子、穿乌拉鞋的是您; 在泥水中摸爬滚打的是您;在冰天雪地中,驾着 马爬犁,穿行在深山老林中的还是您!什么样的 苦,您都受过了;什么样的罪,您都遭过了。 • 您很平凡,就像茫茫林海中的一片叶。您很 普通,就像浩瀚宇宙中的一颗星。但您勤劳、朴 实、坚毅,是北方农民的典型代表。正是您以及 和您一样的人,改写了北大荒的历史。您是我心 目中最伟大的父亲,也永远是我人生的楷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王灿柳天明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22年第04期作者简介王灿,高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南通市北城中学。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南通市第二初级中学。
技法指点写文章,不管是叙述事件、描绘物象,还是阐发事理,往往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如果感情浓郁、抒发畅达,就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思,增强感染力。
同学们在日常习作中,往往存在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盲目夸大的现象。
如何才能抒发真情呢?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
如《黄河颂》的结尾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敬仰,对黄河哺育下的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
间接抒情则是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
例如《土地的誓言》描述了“参天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黑色的土地”等富有关中气息的事物,从中让读者体会作者对故乡炽热的爱恋。
原文呈现外公的小舟好怀念儿时乘着外公的小船,一起捕鱼的时光啊!我的外公是个渔民,他爱听戏,更爱“唱戏”,这些戏并不是收音机里放的戏曲,而是一首首渔歌,清脆而响亮。
每当外公在河边船上唱时,小小的我只能站在岸上听。
那时我听不懂,只是觉得调子好听,便跟在后面“咿咿呀呀”地哼着调子。
这时,外公总会笑眯眯地看着我,一字一句地教我唱那些渔歌,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等我长大了点,外公便带我去捕鱼。
我们穿过小河,来到了一个很开阔的湖上,湖的四周是连绵起伏的高山。
外公将船停在湖面上,并仔细地看着水面。
突然,他拿起网,猛地甩了出去,过了一会,便用力地往上拖,网里捕到了好几条大大小小的鱼。
我觉得很神奇,居然能捕上这么多的鱼,外公的形象一下子便在我心里高大起来,我甚至觉得他有一种让鱼乖乖听话的魔力。
那便是我儿时最快乐的时光。
后来我随着父母去了城里读书学习。
学业的繁重,让我无暇经常回老家。
好几次在梦里,我看见一位老汉,戴着斗笠,身披蓑衣,在宽广的湖上,撒网,收网……时光仿佛回到了从前,快乐而美好……去年暑假回家,听外公说,国家为了切实加强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正式颁布了“长江流域,十年禁捕”的法令。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作文抒发真情实感的几点思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作文抒发真情实感的几点思考写作是一种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方式,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情感流露出来,向别人展示自己内心的世界。
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打动读者,让读者感受到我们的真情实感。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更具有感人心的力量呢?这里有几点思考:1. 真诚是最重要的。
当我们写文章时,最重要的是要真诚。
如果我们的文章是出于某种目的而写的,或者是为了取悦别人而写的,那么这篇文章是很难让人感动的。
相反,如果我们写文章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这篇文章就会更具有感人心的力量。
2. 能够触及读者的情感。
我们在写文章时,需要能够触及读者的情感。
当我们讲述一个故事时,如果能够让读者感同身受,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同样的情感,那么这篇文章就会更具有感人心的力量。
3. 真实的细节。
当我们讲述一个故事时,如果能够描述出真实的细节,那么这篇文章就会更具有感人心的力量。
因为,真实的细节能够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并能够更加贴近生活。
4. 自己的感受。
在写文章时,我们需要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样,读者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我们的真情实感。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描述事情,而不能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这篇文章就很难让人感动。
5. 传递正能量。
在写文章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传递正能量来让文章更具有感人心的力量。
例如,我们可以写一篇关于帮助他人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来传递正能量,让读者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总之,让自己的文章更具有感人心的力量,需要我们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触及读者的情感,描述真实的细节,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传递正能量。
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6. 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在写文章时,我们也要敢于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如果我们只是跟随大众,或者是为了取悦别人而写文章,那么这篇文章就很难让人感动。
相反,如果我们敢于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坚持自己的立场,那么这篇文章就会更具有感人心的力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人类是富于感情的高级动物,融于真情的语言最能打动人心。
巧妙地运用充满真情的话语,可以促使说者与听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促进交流双方的关系融洽,从而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可以使人赢得广泛的人脉,为人生的成功创造有利的条件。
所以,我们在与他人讲话时,一定要加热语言的温度,注入情感的因素。
俗话说:“情自肺腑生,方能入肺腑。
”列宁也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只有被感情支配的人才能使人相信他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唯有最真实的生气或忧愁,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
”这就是说,说话者所说的话一定要受到发自内心的充沛情感的支配,才可能产生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世界最著名的演讲家之一——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美国给黑人一张不兑现的期票》的演说,其高潮部分是这样的:“今天,我对大家说,我的朋友们,即使我们面临着今天和明天的各种艰难困苦,我仍然有个梦想,这是深深扎根于美国人梦想中的梦想。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我们这个民族将会奋起反抗,并且一直坚持实现它的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所有的人生来平等是不言自明的整理’。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甚至现在仍为不平等的灼热和压迫的高温所炙烤的密西西比,也能变为自由与和平的绿洲。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我的四个孩子,能够生活在不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行来判断他们的价值的国度里。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就在邪恶的种族主义者仍然对黑人活动横加干涉的阿拉巴马州,就在其统治者抱不取消种族歧视政策的阿拉巴马州,黑人儿童将能够与白人儿童如兄弟姐妹一般携起手来。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沟壑填满,山岭削平,崎岖地带铲为平川,坎坷地段夷为平地,上帝的灵光大放光彩,芸芸众生共睹光华。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这是我们返回南方时所怀的信念。
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够把绝望的群山凿成希望的磐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考场作文“情感真挚”的几点技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考场作文“情感真挚”的几点技法何效明
【期刊名称】《新高考(高一语数外)》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文章不是无情物。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感情真挚”也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一。
“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
“真”即真诚,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何效明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论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J], 郑甲昌
2.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历史教学中情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J], 李素梅
3.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谈实用类作文的情感拉近 [J], 伍福常;刘灵芝
4.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论“音乐情感” 激发之“三以”法 [J], 卢潇洒
5.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主旋律纪录片的情感营造 [J], 鲁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记叙文抒情技法点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自从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提出“零度写作”方式后,小说家往往在情感上保持“守零”的姿态,不再将情感渗入故事。
为了显示零度感觉,笔下的人物也往往带有思想代码的特征,有人性却无人情。
这种小说固然能激发读者对存在等形而上问题的思索,但没有了情感的流动,故事难免干涩生硬,难以拨动读者的心弦,无法真正感动读者。
其实,真正的“零度写作”不是不要情感,而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让理性之花升华,写作者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
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那些情感澎湃激荡的小说,最能打动人心。
当宝黛在桃花底下共读“西厢”,我们体会到了爱情;当翠翠在爷爷逝去后独守孤单,我们体会到了哀愁;当祥林嫂在寒风中拄着拐杖沿街乞讨,我们体会到了绝望……现代化进程弱化了情感,技术爆炸的同时,人心却不断淡漠,那为什么不用丰富蓬勃的情感来力纠时弊呢?情之于文,仍极为重要。
因此,我们在记叙文写作时,不仅需要以理服人,承载成长启迪,还需要以情动人,寄寓悲悯情怀。
若要笔下流淌情感,我们便要在生活中多情、善感,在写作时学会传情。
如何在记叙文中抒发情感呢?最直接的莫过于叙写人物的内心独白,让人物直抒胸臆,坦露心迹。
我校高三学生王怡之在《我的名著阅读故事》一文中便使用了这种方式:寒壁,残桌,漏席。
寒风呼啸的傍晚,我缩在一个破被单里。
一个留守儿童的苦是不为人知的。
而十六年的时间,直接颠覆了“时间是一剂良药”这一论断。
已经变黑的灯泡散发着昏黄的光,我手中泛黄的书本上的暗影任性地撕扯着书页,独留下那一行“聊以慰藉那在寂寞中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不惮于什么呢?我的目光不自觉地转到身旁熟睡的外婆的脸上。
她用她布满皱纹的岁月,抚慰了这后半页被撕烂的纸张,照亮了我心中波涛汹涌的黑夜,让我有勇气奔赴远方的希望。
…………“啪”,灯灭了。
我回过神,坦然地直视着黑暗中的穷苦之恶魔,擦亮一根火柴,点亮蜡烛。
这村庄里,此时我恐怕是唯一醒着的人了。
感情真挚 动人心扉
感情真挚动人心扉作者:史清耘来源:《学生之友·最作文》2016年第06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此言不谬,要做到这一点,须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要打好情感基础,抒写真情实感。
叙实事,讲实话,抒实情,明实理,不能为了迎合阅卷老师而胡编乱造,矫饰感情。
只有在真实情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其次,要能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准确表现出来。
明乎此,我们就要在写作过程中,学会运用一些能够准确表情达意的方法与技巧,以便让我们内心最真实、强烈的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文中。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下面结合范例谈谈这个问题。
一、叙述含情在记叙一件事情的时候,要让感情融入其中,也就是要带着感情去叙事,而不只是客观平实、毫无感情地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写人的时候,要在描写中流露出自己对所写人物的好恶、褒贬;叙事的时候,要在记叙中表现出自己对所叙事件的态度、看法。
我们看一篇例文《踮起脚尖》的片段:门外的楼梯间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
一个物体慢慢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
门,悄然打开了。
“轻点儿,孩子睡着了。
”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到。
那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
“又踹被子了!”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盖在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记叙文。
开篇描写了深夜时分“我”独自在家难以入眠的心理状态——“怕”,让读者隐约感觉到作者对父母的不满和抱怨。
然后写辛苦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回家时轻轻地上楼,轻轻地开门,母亲又踮起脚尖轻轻地来到“我”的床边,“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盖在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在这里,作者并没有写出一个抒情或议论的句子,但在字里行间充溢着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体贴关爱之情,而“我”对父母的无限感激之情也在行文之中表达了出来。
高中作文如何做到感情真挚
高中作文如何做到感情真挚“情”这个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讴歌它、赞美它。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没有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读者的。
所以考场作文要想拿到高分,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写得真挚,让动人的情感去感动、感染阅卷老师。
“感情真挚”是从2001年开始在高考作文基础等级里增加的一条新要求,这也是作文感人的最基本的要求。
真挚的感情就是“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真实、真诚,不是矫揉造作,不是虚情假意;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
感情真挚和思想健康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只要考生作文所表达的思想不是消极的、庸俗的、片面的,感情不是虚假的、苍白的、颓废的,就都应视为“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一、感情基调真善美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别人。
无病呻吟的感慨、虚假空洞的口号,是不会引起他人共鸣的,所以感情真挚的前提是“真”。
但是“真”而不“善”,“真”而不“美”,却是写作的大忌。
一个小偷,强烈地想偷别人的东西,把这种感情写入文中,感情是真实了,但太丑恶,令人厌恶。
情感也有高尚与卑劣之分、美好与丑恶之别,应该以高尚的、健康的、积极的、美好的感情去引发读者的共鸣。
如果是卑俗的情感、低级趣味的心理,写得越真实,除了越能引起别人的厌恶之外,离“动人”的效果就越远。
二、素材选择贴近生活从选择的对象来看,第一,我们要选取真实的材料。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上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只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虚假的感觉,根本不可能使人感动。
近年来发现考生编造情节的现象较普遍,一些考生为博同情得高分,不惜编造,如家里父母“离婚”、“死亡”之类的假情节,很明显就能看出是编的;还有的考生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如星球大战、未来世界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1. 引言1.1 概述人的情感是人类内心最为敏感和脆弱的一部分,它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决策和健康状况。
情感既是人类的软肋,也是人类的力量源泉。
在现代社会,情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管理和情感交流。
从个体的一言一行到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情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情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动力来源,它能够激励人们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行为,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而负面的情感,比如忧虑、焦虑、愤怒等,也会对个体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心理和生理疾病的发生。
正确理解和有效管理情感对于个体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在人际关系中,情感更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它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使人们更加亲密和融洽。
良好的情感沟通和表达能够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团队合作和社会稳定。
感人之心者,必先情。
情感的力量无处不在,不容忽视。
1.2 主题意义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它们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而在这些情感中,有一种情感被认为是最为感人和动人的,那就是真挚的情感。
人们常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意即感动人心的事物往往源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这句话抓住了情感的核心,揭示了情感对人们影响的重要性。
情感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它可以激励人们走向正面,也可以让人陷入消极情绪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受到情感的驱动和影响,无论是面对挑战还是困难,都会借助情感的力量来勇敢面对。
情感也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情感而做出冲动的决定,而有时候我们又会因为情感而迟疑不决。
情感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让我们更加亲近彼此。
情感也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正能量的情感会让我们心情愉悦,身心健康,而负面情感则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和烦恼。
理解和把握情感的力量,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情感对人的影响情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浅谈作文的感情真挚(转自网络,有删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作文要想拿到高分,就要写得感人,让阅卷老师感动,至少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那么怎样才能写得感人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感情真挚”。
“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
“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
“感情真挚”是在“感情真实”的基础上的升华。
“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生硬地附加装饰,更不是虚情假意。
下面笔者就素材的选择和情感的表达谈谈如何才能达到感情真挚的要求。
一、事要真。
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
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只要符合“四此”——此时、此地、此人、能为此事,就可以视为“真”。
我们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要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
采用把发生在甲同学身上的事移到乙同学身上,这种移花接木的方式当然是可以的。
题材“假冒伪劣”,其蕴含或者引发的情感常常是虚假的;题材真实自然,情感也容易为人所认可。
“父母双亡”,“父母离婚”,这类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
二、情要真。
要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都不可能太丰富,因此,在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一般很难写出真情,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
无论命题怎样宽泛,都要在规定的情境中作文,这时大多数情况是“为文造情”,弄不好就会矫揉造作,贻笑大方。
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绝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深层意义上的真情实感,必须在对客观事物反复认识、反复体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
三、情要美。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人的思想境界、审美情趣也是形形色色的。
作者抒发的感情,迎合哪些品类的趣味,诱发人性人情中哪一种因素,也有高雅粗俗之分。
一般说来,即使面对同一景物,由于作者的个性素质和心境不同,他们的感受也不可能一样。
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真情实感就可以入文。
应当知道,只有高尚的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这也是思想健康的要求。
思想健康就是指文章的内容及主旨要积极向上,要符合社会价值观、伦理观、是非观、美丑观。
“思想健康”是要求考生写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表现为“三不要”:①不要选择毫无意义的材料;②不要流露出消极低沉的情绪;③不要表现片面或错误的观点。
绝大多数考生作文是“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的,但相反的表现也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根据中学生的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热爱自然、热爱家乡、仰慕英雄、热爱亲人、珍惜友情、同情弱者、嫉恶如仇等。
四、情要浓。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情感有浓淡之分,浓烈深挚的情感来源于主体深刻的体验。
这就告诉我们,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
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望他,敲几次门,都没人回应。
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伤心异常。
一问,才得知他写到包法利夫人死了,悲痛不能自已。
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
推及到考试,大凡高分作文,都是考生浓烈感情的结晶。
如:江苏一考生根据余光中《乡愁》改编的《人与路》,字字情,声声泪,读来令人感叹嘘唏,热泪盈眶。
纵观我们学生的作文,在抒情方面确实问题不少,或无情可抒,苍白单薄,或机械模仿,情感失真失度,或情感不够健康,难以使人接受。
笔者归纳主要有如下抒情方面的不足:一、胡编乱造——虚情。
有的同学写作文,不是上天入地,就是上下几千年;不是陈年旧事,就是故事新编;不是失去自我,就是心灵尘封;更有甚者不是父母离异,就是至亲遭祸。
这些文字一看就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弃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说的就是这类情况。
二、无限拔高——矫情。
不少同学往往不顾材料本身的内涵,或胡乱引申,或乱加比附,或生搬硬套,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想政治的高度。
“有些考生不顾题意,一个劲在那里表决心,谈理想,说空话、大话、套话,或大肆发挥,或无限上纲,一扯就扯到改革开放,一开掘就开掘到“三个代表。
”这样反给人矫揉造作之感。
三、认识偏颇——险情。
有的同学自以为“真”,把生活中格调不高、甚至是灰色的、反社会主流的思想也渗透到作文中,还振振有词,认为这就是真情实感。
如:对“中学生早恋”津津乐道,大加追捧;对摈弃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高唱赞歌;还自以为是“个性化”“创造性”的表现。
还有的同学把生活中的脏话,网络中的不文明语言,明目张胆地写进作文中,竟然恬不知耻地说这是“生活的真实”,“粗旷风格”的再现。
这些都是高考作文的“雷区”。
四、言之无物——薄情。
有的同学作文虽然结构完整,叙事清楚,但由于选材幼稚化,立意小气俗气,造成内容单薄,再加上语言匮泛,技巧不足,作文写成流水账,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不能给读者以感染。
那么比照“感情真挚”的要求,针对学生这方面的不足,那么我们在平常作文中尤其是高考作文中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体察真情。
学生首先要善于体验自身所承受的真诚的关心、爱护,观察周围生活的闪光点、动情点,能够发现领悟鉴别人间的真善美,并有着这类情感的丰厚积淀。
这样,才有可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坦露在读者的面前,才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
这就要学生平时善于感受、挖掘、积累身边及生活中真情,这些人间真情的获得途径,当然包括阅读在内的间接方法。
从实际效果来看,阅读,尤其是阅读一些感情真挚的优秀文章,不仅可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会激发他们情感的认知,使其产生一种顿悟:原来这样的“人”或“事”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二、巧妙传情。
文章要打动读者,打动阅卷老师,不光选材要注意到情真情美情浓,还要注意到表达技巧,表达得好,可以使动人的题材倍增其情。
反之,本来有浓烈感情的材料也变得寡淡了。
为此,在构思文章时,既要选题材(承载浓郁深情的),又要选体裁(个人擅长的);既要谋划全篇,又要规划局部。
叙,则简明扼要;描,则浓墨重彩。
文章如果既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又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既没有线索可寻,又没有章法可依,平铺直叙,详略不分;那么读者必然不堪卒读。
为此,在记叙描写中还要运用恰当表现手法,尤其是要注意:1、细节显情。
其实细腻的细节描写,从来就是很能打动人的。
朱自清散文《背影》之所以一直感人至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作者细致地描绘出了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桔子的细节。
考生如能在考场作文里设置这样的细节,必然也能打动阅卷老师。
2、以景衬情。
景物描写若能与人物感情结合起来,就能起到很好的渲染烘托作用,从而增强感染力,收到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三、文采彰情。
“感情真挚”和“富有文采”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千万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
没有感情的文采只能是矫揉造作、无病之呻吟。
没有文采的感情往往也很难具有穿透力、征服力。
不少同学甚至老师,大概不会赞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语言完全可以凭借另外一种风格取胜,如朴实无华,为什么要追求文采呢?笔者认为,高考作文的写作和评判,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考生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篇幅,阅卷老师要在较短时间内评判其优劣,有文采的文章更容易显示一个人的才华,更容易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更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打个比方:同是一杯甜水,在短时间内,红塘水要比白糖水更容易被选定。
试看,每年的满分作文,哪一篇不是“真情流淌,文采飞扬”?就拿07年在何永康教授“抢救”下获得高分的《怀想天空•麦收时节》的高考作文来说,何永康教授点评此文为:“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
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但就是这样的文章,不也同样差点被埋没吗?如果这篇文章情感还是这样的情感,语言像《怀想天空•仓皇南飞的大雁》或《人与路•小时候》富有文彩,那么它就会像麻袋里的锥子——包不住了。
自然也就用不着何教授打捞了,正如何教授对高考作文的点评:“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罗春”。
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消除作文讲究感情真挚,就不必追求文采的误区,一定要消除语言“有文采”高不可攀的思想,认真品读有文采的精美时文和语言有特色的高考优秀作文,确立适合自己实际的语言目标,掌握方法,认真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就能使文章展现出亮丽的语言色彩,从而把真挚的情感表达得更加隽永深沉,更加酣畅淋漓。
当然,我们不能为追求文采而滥用词藻和修辞,我们只是说,作者披情入文,读者披文入情,情文并茂,作者和读者才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那么,文章中如何做到“有文采”呢?1、用词要生动形象。
即选用含义具体富有形象感的词语。
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世间的爱千万种,唯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
这爱萦绕在我们的脑中,扎根在我们的心中。
它已植入我们的骨髓,融入我们的血液。
”这一段中,几个动词准确生动,“父母之爱,刻骨铭心”的骨肉之情,“飞流直下”般倾泻、宣泄。
2、善用修辞手法。
如“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湖北考生《学会历史的旁观》)通过生动的拟人、贴切的比喻,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化无情为有情。
3、注意句式变化。
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如:“他身后没有一个后嗣,没有一座坟茔,没有一抔黄土,没有一块墓碑。
魂兮在何方,哀思寄何处,举头问星空?巍巍昆仑,亿万子孙,心中矗起了一座不灭的丰碑,用璀璨辉煌的金字,记下了他的名字——周恩来。
”这一段句式富于变化,表达了对周恩来的无限景仰之情。
4、展示文化底蕴。
如:“同学们,让我们静静的读吧,读风也萧萧雨也潇潇,读绿了芭蕉红了樱桃,读梨花院落黄花满地,读水瘦山寒雨恨云愁,读秦砖汉瓦唐风宋韵,读剑胆琴心金戈铁马,读陌上花开阶前叶落,读云卷云舒花开花谢,读西山长雪寒江孤舟,读十里长亭芳草连天。
让我们在太阳升起时就开始阅读,在语文广袤的原野上,领略最迷人的风光,采撷最艳丽的花朵,经历最难忘的人生旅程!”那么这一段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积淀,而且达到了煽情的目的。
5、蕴含丰厚哲思。
“一千位母亲,便会有一千种爱;一千种爱,却都是一种情怀。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人世间有一种最动人的吟咏,那就是母爱的倾诉。
”这些语句,言近旨远,蕴含丰富,不仅容易和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能让读者读后感觉余音袅袅,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