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201X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参赛教案: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参赛教案: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慈利县第二中学历史组肖华重点:了解印巴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难点:印巴战争的原因、教训【教学方法】通过讲述、设问、归纳概括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并注重多媒体教学,搞高课堂知识容量;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入新课】(3分钟)中国“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那么请问大家:西天在哪里?(学生齐答:印度)印度不确切,要称古印度才对,当时名叫天竺,古代印度曾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印度是三大宗教——佛教的起源地,中国所取之经正是佛经。

新航路开辟以来,印度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侵略,到18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了英国殖民地。

直到二战结束,中国曾取经的地方才完全摆脱殖民地位,好不容易实现了独立,但却在一地出现了两个矛盾重重的新国家,看来这里人们的苦难还没有结束,今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这一片阴霾重重的古代天国。

【讲述内容】(板术)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板术)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15分钟)(板术)1.印巴分立的原因(板术)(1)印度的特点:从两大教派到两大政党18世纪中期,印度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印度是英国在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一块殖民地。

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自近代以来,印度人民曾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斗争怒潮。

19世纪,印度知识分子掀起革命的启蒙运动,主张改革印度教,提倡民主和科学,要求印度独立。

1885年,革命领袖甘地成立国民大会党,进行不合作运动。

1906年,英国怂恿成立穆斯林联盟。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全印穆斯林联盟曾与印度国大党携手合作,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两党虽有合作,但宗教文化上存在差异使它们存在明显的政见分歧。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选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选

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天平明显向印度倾斜,理由是( )A.印度完全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 B.印度曾一度占领巴基斯坦全境C.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 D.战后苏联大力援助印度2、1947~1971年期间,三次印巴战争的主要相同点是()A.以克什米尔问题为导火线 B.因联合国进行调解而停火C.与印度肢解巴基斯坦有关 D.没有最终解决印巴的矛盾3、有人认为第一次印巴战争实现停火“只是暂时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A.没有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B.苏联蓄意肢解巴基斯坦C.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 D.英国殖民统治根深蒂固4、印巴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下图展示了印巴边境上双方哨兵在降旗仪式上的较量,双方都在使劲地跺脚与怒吼。

究其根源,双方矛盾产生的历史根源应源于()A.宗教信仰的不同 B.存在领土争端C.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 D.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政见的不同5、下列关于三次印巴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第一次印巴战争受到联合国的干预,划定了双方停火线②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面积和人口均多于印度控制区③第二次印巴战争由于东巴基斯坦危机而爆发④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双方小规模的冲突仍不时发生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②④6、下图展示的是1985年孟加拉国总统侯赛因·穆罕默德·艾尔莎德赠送给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礼物。

孟加拉国诞生于()凤首箜篌A.第一次印巴战争之后 B.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C.第三次印巴战争之后 D.中印边界冲突之后7、“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

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真纳的这一言论不能说明()A.克什米尔地区对于巴基斯坦的极端重要性 B.巴基斯坦会对克什米尔地区寸土必争C.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地区不会轻易让步 D.真纳放弃了对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要求8、20世纪40年代末,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以何种方式获得了独立()A.依据宗主国制定的方案 B.通过长期战争C.依照亚非会议决议 D.按照联合国大会有关决议9、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的主要目的是()A.帮助犹太人建国 B.支持阿拉伯人建国C.削弱自己的对手奥斯曼帝国 D.对巴勒斯坦“分而治之”10、下列关于克什米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印度独立法案》中未明确其归属②居民中穆斯林占大多数③位于南亚次大陆南部平原④引发了多次印巴冲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时至今日,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虽早已崩溃,但殖民统治所产生的恶劣影响依旧存在。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5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5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一、选择题1.20世纪40年代末,巴基斯坦获得独立的基本方式是( )A.依据宗主国制定的方案B.通过长期革命武装斗争C.举行全体公民民族自决D.按照联合国大会的决议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者实行“分而治之”政策,将原先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分别依据英国提出的方案实现独立。

答案:A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的首要任务是( )A.民族独立B.民主革命C.宗教自由D.实现和平答案:A3.印巴独立以来,接连发生了三次大规模战争。

引发印巴之间战争的“火药桶”是( ) A.东巴基斯坦地区B.印度C.克什米尔地区D.巴基斯坦解析: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认为应拥有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导致印巴冲突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C4.某班同学在对印巴分治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存在不足的是( )A.印巴分治明显反映了英国的意志B.印巴分治不利于地区的和平C.印巴分治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D.印巴分治遗留了许多的问题解析:通过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答案:C5.在印巴关系史上,双方曾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

下列有关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依旧是克什米尔之争导致了第三次印巴战争B.印度意在通过战争肢解巴基斯坦C.战后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天平明显向印度倾斜D.印度通过战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解析:1971年,印度利用巴基斯坦东西两部分之间的矛盾发动了第三次印巴战争,这次战争不是双方对克什米尔归属之争所导致的。

答案:A6.要解决好印巴冲突,实现南亚次大陆的真正和平,你认为应( )A.大国插手B.通过战争打败对手C.联合国斡旋D.在印巴两国友好协商基础上解决解析:造成印巴冲突的最主要因素是克什米尔归属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只有在印巴两国友好协商基础上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答案:D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x-201X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201x-201X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目标导航] 1.了解“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治。

2.了解三次印巴战争的过程。

3.理解印巴冲突的原因和教训(重点、难点)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1.背景(1)国际①英国殖民者利用印度两大教派在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上的差异。

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下降,难以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

(2)国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在如何组成新国家和政府组成问题上出现分歧。

2.蒙巴顿方案(1)时间:1947年6月。

(2)内容:①组成两个会议,单独投票决定是否实行分治。

②只要其中一个会议决定分治,就将实行分治。

(3)结果:建立了独立的巴基斯坦国。

3.印巴分治(1)过程: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实行分立。

(2)影响:①随着两个具有明显宗教特征的国家出现,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之间的摩擦和对立严重起来。

②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居民迁徙浪潮,在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中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思维点拨]1.在土邦的归属问题上,英国制定了两个自相矛盾的原则(1)“以教定土”原则:按这一原则,克什米尔土邦,因其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占多数,所以应加入巴基斯坦。

(2)“自行选择”原则:按这一原则,克什米尔王公又可以代表土邦选择加入印度。

这为后来两国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埋下伏笔。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主义的崩溃,英国殖民者不得不撤离印度,于是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此政策使英国在一段时间里在印度保持了仲裁者的地位,但却加剧了南亚次大陆的动荡局势。

二、三次印巴战争[易错提醒]印巴之间发生的战争,与原来这一地区殖民统治者的政策,以及在实行分治立国时对一些地区不同宗教、民族之间矛盾的处理失误有直接的关系。

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上的战争,造成了双方的巨大损失,但未能解决问题。

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1.殖民政策:“分而治之”政策。

2015-2016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5.5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课件

2015-2016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5.5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课件

2.第二次印巴战争 (1)经过:1965 年 8 月,克什米尔的局势再度紧张。巴军率先发动 进攻,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空战和坦克大战,但 双方均未取得明显胜利。 9 月下旬,双方宣布停火。 (2)结果:克什米尔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3.第三次印巴战争 (1)经过:1971 年,针对东巴基斯坦的自治运动,巴基斯坦政府实 行军事镇压。印度组织“孟加拉解放军”与西巴基斯坦对抗。1971 年 11 月印军大举进入东巴基斯坦,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动进攻。印军在 东巴基斯坦取得胜利。 12 月双方宣布停火。 (2)结果:孟加拉国于 1972 年 1 月宣告成立。
4.(2015· 汉口高二检测)历次中东战争和印巴战争( A.都是由于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 B.都是多个民族国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战争 C.都是为了争取独立建国的民族生存权利 D.都是长期存在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的产物
)
【解析】 印巴战争的根源在于英国殖民者的 “分而治之 ”政 策,而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分别建国则是联合国的决议,据此排除 A;B、C是针对中东战争而言的。 【答案】 D
(4)原来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从而造成两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困 难。 (5)两国在土邦归属问题上冲突激烈,造成长期不和,为它们后 来的矛盾和冲突埋下了隐患。 (6)特别是遗留的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南亚次大陆局 势不安定的主要原因。
跟踪练习 1 1947年,印巴分治,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的长期不 利的影响是 ( ) A.英国殖民统治并没有结束 B.在独立过程中交织着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教派的矛盾 C.英国没有向印度教徒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 移交政权 D.荷兰殖民者卷土重来,两次发动殖民战争
提示:《印度独立法案》。不是,英国是在印度人民反帝反殖 斗争的打击下被迫放弃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的。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 南亚次大陆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 南亚次大陆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在印巴关系史上,双方曾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 下列有关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依旧是克什米尔之争导致了第三次印巴战争 B.印度意在通过战争肢解巴基斯坦 C.战后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天平明显向印度倾斜 D.印度通过战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解析:1971年,印度利用巴基斯坦东西两部分之间的矛盾发动了 第三次印巴战争,这次战争不是双方对克什米尔归属之争所导致的。 答案:A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课程标准 了解印巴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2.学习要点 (1)分析印巴冲突产生的原因。 (2)了解三次印巴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3)归纳分析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印巴分治
原 因
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国民大会党与穆斯林联盟宗教文 化上存在差异,使它们对于未来印度独立问题存在明显的政见 分歧
问题1
问题2
印巴分治的影响有哪些? (1)相互猜疑,缺乏信任。印巴分治的第一个后遗症,是在两国关 系发展中埋下了缺乏信任和相互防范的心理隔阂。“蒙巴顿方案” 是依据“两个民族”的理论对次大陆进行分治的,这种理论为穆斯林 联盟所坚持并被奉为巴基斯坦建国的理论基础,但印度国大党则坚 决反对。虽然印度国大党迫于当时的形势而接受了分治的方案,但 印度至今也不接受两个民族的理论,并坚持认为,印巴分治是一个 人为的错误,印度的分裂损害了印度悠久文明的历史整合性,给印 度的大国地位和防务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巴基斯坦也针 锋相对,用突出自己立国基础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长期生存。在分 治之前,穆斯林联盟就依靠两个民族的理论唤起了广大穆斯林的宗 教、民族认同感,以此增强作为次大陆弱势群体的斗争力量,并进 而坚持单独立国来维护自己作为次大陆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5.5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课下提升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5.5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课下提升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

5.5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课下提升演练[达标检测]1.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某某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这样的结果是(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B.极易导致某某对立与排斥C.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答案 B解析某某原则作为划分的依据,容易导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斗争,这也是英国殖民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一招。

B项正确。

2.下列关于克什米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印度独立法案》中未明确其归属②居民中印度教徒占多数③引发了三次印巴战争④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②③④答案 C解析《印度独立法案》未明确该地区的归属,①正确;该地区的居民大多是穆斯林,排除②;这一地区引发了前两次印巴战争,排除③;克什米尔问题至今都没有得到解决,④正确。

故选C项。

3.第一次印巴战争刚实现停火,就有军事评论家指出:“这只是暂时的休战。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A.英国对印巴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B.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得以基本解决C.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并未根本解决D.确定的停火线使巴基斯坦占有大部分地区和人口答案 C解析第一次印巴战争的导火线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但该次战争仍未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以后冲突的重要根源。

故C项正确。

4.孟加拉国是南亚次大陆的一个新生国家,它成立于( )A.第一次印巴战争后B.第二次印巴战争后C.第三次印巴战争后D.《印度独立法案》颁布后答案 C解析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取胜,在印度支持下,孟加拉国于1972年1月宣布成立。

C项正确。

5.要解决好印巴冲突,实现南亚次大陆的真正和平,你认为应( )A.大国插手B.通过战争打败对手C.联合国斡旋D.在印巴两国友好协商基础上解决答案 D解析造成印巴冲突的最主要因素是克什米尔问题,这一问题只有在印巴两国友好协商基础上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D项正确。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3(2021年整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3(2021年整

高中历史第5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历史第5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历史第5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5。

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教学素材】1。

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一)印度分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印度斯坦国家和巴基斯坦国家,两国都获得自治领地位;(二)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西巴基斯坦包括西旁遮普、信德、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东巴基斯坦包括孟加拉和阿萨姆的一部分。

印度联邦则由原英属殖民地其余行省组成;(三)在印度分治前,先解决旁遮普和孟加拉两省的划界问题,但两省是否一分为二由两省立法议会投票决定;(四)印度制宪议会也一分为二,归属各自国家;(五)授予土邦自由选择加入两个自治领中任何一个的权利,如果不愿加入,可以保持与英国的原有关系,但不享有建立自治领的权利。

——“蒙巴顿方案”请回答:(1)印巴分立的原则是什么?这体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怎样的政策?答案:宗教原则。

“分而治之"。

(2)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为何却以印巴分立的形式取得独立?答案:首先,英国殖民者利用印度存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它们在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上有明显差异这一点,长期以来实行“分而治之"政策。

其次,印度的两个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虽有过合作和联合,但宗教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它们存在着明显的政见分歧。

原创1: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原创1: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谢谢观看!


四、三次印巴战争
时间
目的
第一次
争夺克什 1947年至 米尔地区 1949年 所有权
结果
划定停火线,克什 米尔的归属未解决
第二次
1965年至 争夺克什 1966年 米尔地区
所有权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 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 争端
第三次 1971年
肢解巴基
斯坦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克什 米尔
水源充沛、风景宜人的克什米尔地区
二、“蒙巴顿方案”1947.6
1.提出背景 ①二战后英国试图改变殖民政策 ②印度人民强烈的独立要求 ③印度两大党在立国问题上存在分歧
以宗教为主 要划分依据
2.目的:使印度仍留在英帝国范围内,以便保持其影响力 3.主要内容 4.结果
三、印巴分治
1.1947年6月公布了“蒙巴顿方案”: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 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 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 2.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 3.1947年8月15日,印、巴正式实行分治,分别独立 。
印巴分治的影响
1.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终结 2.给印巴两国带来严重后果: ①难民问题:在分治过程中,引发一股强大的居民迁徙浪潮, 造成了大批难民 ② 宗教冲突:带来空前的教派大屠杀,加剧宗教的排斥和 对立 ③ 领土争端:双方对土邦归属展开争夺战,特别是克什米 尔问题 ④ 统一的经济被割裂,造成两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印巴冲突给我们的启示:
1.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 尊重 2.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遵循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能 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 3.边界和领土的归属尽早确定 4.对大国的干涉提高警惕,独立自主解决内政问题 5.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课件5: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课件5: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1600年,英国入侵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 1757年,在普拉西战役中,英国打败法国支持的孟加拉王公,使孟 加拉成为第一块英国直接管辖的地区,印度开始沦为英国殖民地。 1849年,英国占领印度全境。 1857年,由于对殖民政策的不满,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之后英国 调整在印度的政策,1858年,取消东印度公司,成立以英国总督为 首的印度政府。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
• 1858—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是19世纪末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 部分)
• 1905—1908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 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 1919—1922年,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1928—1930年,印度独立运动。 • 1945—1946年,印度第四次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本课小结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第二次 1965年至 争夺克什米尔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宣 1966年 地区所有权 布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第三次 1971年 肢解巴基斯坦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印巴问题的发展
◆1971年后,美国偏向巴基斯坦,美印关系进入低点。苏印关 系升温。 ◆1975年孟巴建交。之后孟印关系逆转。 ◆1998年印巴相继核试验。局势再度紧张。 ◆1999年印度总理访巴。关系缓和。同年在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 尔两国发生冲突。 ◆2005年巴总统访印。两国强调印巴和平不可逆转。
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1.政策因素:“分而治之”政策有利于英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2.主权问题之争:边界和领土归属长期不确定。克什米尔成为引 发印巴战争的“火药桶”。 3.大国的推动:美苏不断向印巴出售武器,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启示
a.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 尊重; b.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遵循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能 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 c.边界和领土的归属尽早确定; d.对大国的干涉提高警惕,独立自主解决内政问题; e.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2021-2022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2021-2022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2021-2022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1.19世纪晚期后,印度先后成立了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两个政党。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两党是印度教徒的政治组织B.两党从未有过合作的联合C.两党都主张脱离英国独立D.两党在印度独立后政府组成上承认“对等原则”【解析】国民大会党是印度教徒的政党组织,故A项错误;两党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方面目标一致,也有过合作反英的经历,故B项错误;国民大会党不承认印度独立后政府组成上给予穆斯林联盟平等地位,D项错误。

【答案】C2.在英国殖民者对印度推行的印巴分治方案中,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其导致的结果是( )A.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整合B.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C.有利于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D.宗教对立与排斥【解析】本题考查印巴分治中的宗教信仰原则。

在宗教问题比较复杂的南亚地区,推行印巴分治方案,将宗教原则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依据,容易导致民族与民族间的对抗和斗争,故D项正确。

【答案】D3.第一次印巴战争刚实现停火,就有军事评论家指出:“这只是暂时的休战。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A.英国对印巴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B.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得到基本解决C.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并未根本解决D.确定的停火线使巴基斯坦占有大部分地区和人口【解析】第一次印巴战争的导火线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但该次战争仍未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以后冲突的重要根源,故选C项。

【答案】C4.克什米尔风景优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

有人将之比做“乐土”,爱尔兰诗人穆尔则视之为“人间天堂”,它曾是蒙古皇帝和英国统治者的夏季避暑胜地。

该地区( )①在《印度独立法案》中未明确其归属②居民中印度教徒占多数③引发了三次印巴战争④归属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②③④【解析】前两次印巴战争是由于克什米尔问题引发的,排除③。

克什米尔居民中穆斯林占多数,排除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目标导航] 1.了解“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治。

2.了解三次印巴战争的过程。

3.理解印巴冲突的原因和教训(重点、难点)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1.背景(1)国际①英国殖民者利用印度两大教派在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上的差异。

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下降,难以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

(2)国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在如何组成新国家和政府组成问题上出现分歧。

2.蒙巴顿方案(1)时间:1947年6月。

(2)内容:①组成两个会议,单独投票决定是否实行分治。

②只要其中一个会议决定分治,就将实行分治。

(3)结果:建立了独立的巴基斯坦国。

3.印巴分治(1)过程: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实行分立。

(2)影响:①随着两个具有明显宗教特征的国家出现,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之间的摩擦和对立严重起来。

②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居民迁徙浪潮,在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中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思维点拨]1.在土邦的归属问题上,英国制定了两个自相矛盾的原则(1)“以教定土”原则:按这一原则,克什米尔土邦,因其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占多数,所以应加入巴基斯坦。

(2)“自行选择”原则:按这一原则,克什米尔王公又可以代表土邦选择加入印度。

这为后来两国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埋下伏笔。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主义的崩溃,英国殖民者不得不撤离印度,于是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此政策使英国在一段时间里在印度保持了仲裁者的地位,但却加剧了南亚次大陆的动荡局势。

二、三次印巴战争[易错提醒]印巴之间发生的战争,与原来这一地区殖民统治者的政策,以及在实行分治立国时对一些地区不同宗教、民族之间矛盾的处理失误有直接的关系。

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上的战争,造成了双方的巨大损失,但未能解决问题。

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1.殖民政策:“分而治之”政策。

2.宗教信仰(1)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必将产生冲突。

(2)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占有的自然资源不同。

3.主权问题: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双方都认为拥有对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

4.大国推动:美苏两个大国不断向印巴出售武器,推动了印巴两国一次次走向战争。

[深化提升]印巴长期冲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既有印巴地区的内因,主要是宗教信仰的差异、边界和领土的长期不确定;也有其外在因素,即殖民主义和美苏等大国的插手。

主题印巴战争史料一1947年7月,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主要内容为:(1)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

(2)各土邦有权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亦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世界近代史》史料二1966年,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强调巴基斯坦需要赢得时间,“巴基斯坦只要等到印度碰上一个能阻止它为所欲为的厉害对手的时候”。

而印度人……想同巴基斯坦签订不战条约,并要巴基斯坦担保再不违反停火协议,不同第三国接触。

史料三50多年里,三次印巴战争和不断的边境冲突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只会耗费大量的金钱,造成许多人失业,而且给两国的经济和发展带来灾难性的结果。

只有和平的局面和安定的环境,才能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经济上的发展和繁荣。

——《和平中有利益》[史料解读](1)说明蒙巴顿方案以宗教信仰为原则把印度分为两个国家。

(2)说明大国势力介入了印巴冲突。

巴基斯坦希望外力介入,印度反对外力介入。

(3)说明长期的战争和冲突并没有解决印巴矛盾,反而带来灾难性的结果。

只有和平才能给双方带来发展和繁荣。

[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说明《印度独立法案》中提出的印巴分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南亚国家出现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基斯坦的“等待”和印度的想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3)据史料概括指出印巴冲突的后果。

印巴矛盾为何长期得不到解决?答案(1)依据:宗教信仰。

变化:印巴分治,巴基斯坦被分为东、西两部分。

原因:英国的“分而治之”的殖民主义政策,印度两大教派、两党的差异和冲突等。

(2)大国势力渗透到印巴冲突。

巴基斯坦希望借助外来力量约束对方,印度希望巴基斯坦承诺不得借助外来力量。

(3)后果:耗费社会财富,给人民带来痛苦和不幸;阻碍经济发展;造成社会动荡。

原因:长期积怨很深,外部力量插手、两国动辄诉诸武力。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的首要任务是( )A.民族独立B.民主革命C.宗教自由D.实现和平答案A解析18世纪中期,印度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英国实力下降,难以继续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

2.20世纪40年代末,巴基斯坦获得独立的基本方式是( )A.依据宗主国制定的方案B.通过长期革命武装斗争C.举行全体公民民族自决D.按照联合国大会的决议答案A解析二战后,英国殖民者实行分而治之政策,将原先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分别依据英国提出的方案实现独立。

3.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标准,这一做法( )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B.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C.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宗教原则来划分统治区域,在一个宗教比较复杂的地区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不同宗教信仰的区域占有的自然资源不同,这样容易导致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斗争。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2月,英国首相艾德礼在下议院发表对印度的政策声明,宣布最迟在1948年6月前把政权转让到“负责任的印度人”手里,蒙巴顿被选派来印度办理交接事务。

他的助手伊斯梅回忆说1947年的印度是一艘舱中载满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

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

事实上,除了按我们所说的那样去做外,在目前我们别无选择的余地。

材料二1947年7月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主要内容为:(1)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

(2)各土邦有权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域;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

(1)材料一中所说“印度是一艘舱中载满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的真实含义指的是什么?英国打算如何“灭火”?(2)据材料二指出蒙巴顿方案的特点。

“蒙巴顿方案”中提出的印巴分治的主要原则是什么?简评蒙巴顿方案。

答案(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运动高涨,印度独立势在必行。

打算:调整统治政策,但仍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以避免英国在印度统治的完全崩溃,并防止印度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2)特点:人为地将印度分裂,尽量保持英国在印度的影响。

原则:宗教信仰。

评价:蒙巴顿方案是印度人民长期努力的结果,它的公布加速了印、巴独立的步伐,因而具有积极意义;蒙巴顿方案具有殖民主义的烙印,造成了印度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之间严重的对立和摩擦,是此后直至今天南亚次大陆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解析第(1)问,应明确蒙巴顿方案公布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反帝斗争出现了新的高潮,为了避免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完全崩溃,并防止印度人民革命进一步发展,英国政府被迫采取新的政策,蒙巴顿方案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台的。

第(2)问,应认真阅读材料,明确这个方案是依据宗教原则决定把印度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域,尽量保持英国在印度的影响力。

根据其结果分析影响。

[基础达标]1.20世纪40年代以后,700万伊斯兰教徒背井离乡,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许多印度教徒从巴基斯坦逃往印度。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教徒的爱国心切B.《印度独立法案》的实施C.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D.印巴战争的结果答案B解析1947年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按照宗教信仰原则划分了两个不同的国家,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居民迁徙浪潮,故选B。

2.1947年8月,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印度新德里附近的许多居民慌忙地登上开往巴基斯坦的火车。

这些居民( )A.是被印度当局强制驱逐到巴基斯坦的B.是为了宗教信仰而被迫迁徙的C.是被国际社会强制迁往巴基斯坦的D.是为了逃避战乱而主动迁徙的答案B解析1947年8月,印巴实现分治。

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被迫迁往插上宗教标识的地域——穆斯林的巴基斯坦。

3.第一次印巴战争刚实现停火,就有军事评论家指出:“这只是暂时的休战。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A.英国对印巴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B.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得以基本解决C.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并未根本解决D.确定的停火线使巴基斯坦占有大部分地区和人口答案C解析第一次印巴战争的导火线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但这次战争仍未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以后冲突的重要根源。

4.印度总理尼赫鲁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同样,巴基斯坦总督真纳也曾说:“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

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印巴两国把克什米尔当做双方争夺的外交砝码②印巴两国都十分重视克什米尔的战略位置③克什米尔问题是美国蓄意制造的④印巴两国都力图把克什米尔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取排除法。

克什米尔问题是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并不是美国蓄意制造的,故③错误,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5.从1947年到1971年,引发下图地区发生了三次战争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殖民主义者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②宗教信仰的不同③边界的划分和领土的归属问题④复杂的地形条件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C解析造成战争和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自然条件不会成为战争的主要原因,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6.阅读下列两幅与印巴战争有关的图片,两图片主要反映了( )巴基斯坦使用的美制印度使用的苏制“巴顿”式坦克米格-21战斗机.A.国际调停B.联合国的干预C.战争的激烈程度D.美苏等大国推动了印巴战争答案D解析图中两种武器分别为两大国所生产,代表了美苏两大国对交战双方的支持。

A、B两项和题干没有联系;两图片也不能说明战争的激烈程度,排除C项,故选D。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巴两个自治领域的划分主要根据英属印度居民的宗教信仰……从《蒙巴顿方案》颁布至1951年,约720万伊斯兰教徒成群结队迁往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约90万印度教徒也携儿带女迁往印度……加之《蒙巴顿方案》没有明确划分印巴边界,东、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即现今的孟加拉国)相距遥远,而恒河和印度河流经印巴两国,这又造成印巴边界纠纷问题和河水争端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