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酴醾
花开荼蘼的寓意

花开荼蘼的寓意
花开荼蘼的寓意是:荼蘼花开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过去荼蘼花开,表示感情的终结爱到荼靡意蕴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荼蘼是一种伤感的花。
荼蘼花是春天最后开花的植物,它开了也就意味着春天结束了,“三春过后诸芳尽”,开花的季节也就结束了。
花开总是形容女子的青春将逝,或是感情到了尽头。
荼蘼是一种蔷薇科的草本植物,春天之后,往往直到盛夏才会开花。
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靡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请问各位老师,诗词句中“花开荼蘼”与“荼靡花开”意思相同吗?

请问各位老师,诗词句中“花开荼蘼”与“荼靡花开”意思相
同吗?
它们是截然相反的意思(特别)。
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荼蘼”。
荼蘼是一种蔷薇科草本植物,它是春天最后盛放的花朵,所以一旦这种花开花了,就意味着春天要结束了。
荼蘼花的花语是末路之美。
古人用荼蘼花的生长过程象征少女的美好青春年华,当荼蘼开花了,就意味着少女的青春将要消逝了!另外一种也喻义感情到了尽头,用“爱到荼蘼”来形容。
“花开荼蘼”,这个“花开”带入词语本身之后翻译:鲜花绽放在荼蘼中(介宾短语后置,“花开荼蘼”变为“花开于荼蘼”)。
这是在说这种花正处在另一个起点,荼蘼花开了将要凋谢,而这种花却在此时开放,这寓意着“美好的诞生和到来”。
“荼蘼花开”,这是一个主谓短语。
翻译:荼蘼花绽放了。
这是在说荼蘼花开了,意味着美好年华从它开放的那一刻进入了倒计时,到它凋谢的时候,就是终结,言下之意就是“美好的离去和消逝”。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解释是“荼蘼花开”和“花开荼蘼”没有什么区别。
除了句式的差别以外,它们的内涵都是相同的。
并且,多数情况下,很可能是默认这种解释。
牡丹诗词

牡丹诗词●唐代牡丹诗词选裴给事宅白牡丹(唐·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泠,无有起就月中看。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牡丹(唐·白居易)白花冷淡无有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
牡丹(唐·白居易)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
夜濯金波满,朝倾玉露残。
性应轻菡萏,根本是琅?夺目霞千片,凌风绮一端。
稍宜经宿雨,偏觉耐春寒。
见说开元岁,初令植御栏。
贵妃娇欲比,待女妒羞看。
巧类鸳机织,光攒麝月团。
暂移公子第,还种杏花坛。
豪士倾囊买,贫儒假乘观。
叶藏梧际凤,枝动镜中鸾。
似笑宾初至,如愁洒欲阑。
诗人忘芍药,释子愧梅檀。
酷烈宜名寿,姿容想姓潘。
素光翻鹭羽,丹艳赩鸡冠。
燕拂惊还语,蜂贪困未安。
倘令红脸笑,兼解翠眉攒。
少长呈连萼,骄矜寄合欢。
息肩移九轨,无胫到千官。
日曜香房拆,风披蕊粉干。
好酬青玉案,称贮碧水盘。
譬要连城与,珠堪十斛判。
更思初甲坼,那得异泥蟠。
骚咏应遗恨,农经只略刊。
鲁班雕不得,延寿笔将殚。
醉客同攀折,佳人惜犯干。
始知来苑囿,全胜在林峦。
泥滓常浇洒,庭除又绰宽。
若将桃李并,更觉效颦难。
牡丹芳(唐·白居易)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十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臣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秾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悉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含有花的古诗100首曲阜拼音

含有花的古诗100首曲阜拼音1、兰花寒梅去渐远,馨香遍幽谷。
不与群芳争,花落叶不枯。
2、迎春花雪中四友不占先,正是春风金带缠。
偏凌新岁奏春曲,黄花傲寒凭君看。
3、玉兰花望春飞雪绽琼枝,阶前几树弄辛夷。
邻院蜂蝶犹睡梦,骚客浅吟临窗诗。
4、茉莉花饮茶思味茉莉香,君心常与客人赏。
梦觉清馨几回回,美人头上赖君妆。
5、杜鹃花早年高歌映山红,不知君名杜鹃同。
红星耀眼朝北斗,江山如画血染成。
6、杏花临墙蜂蝶过园来,今晨红杏争艳开。
风流不在春深浅,素态妩媚数徘徊。
不堪回首却自娱,春光泄尽秋色来。
7、桃花世上三千我三百,独有肥城蜚声外。
天桃缤纷带春雨,桃源惜花人不在。
8、梨花遍野纷繁似雪染,春雨如酥蜂蝶喧。
游人几度思佳果,表里如一心更甜。
9、樱桃花谁说君生难移栽,细手抛下便成材。
料峭不辞花开早。
果实累累任人摘。
10、李花不与桃杏争春先,晚春绽后竟坦然。
琼英似雪输梅红,冰心似玉不愧天。
11、碧桃花正好碧桃花绽时,农家处处赛瑶池。
人仙寿果皆同味,我花亦比他花奇。
12、榆叶梅花开正逢春意浓,状似梅花榆叶生。
朵朵浮云蜂蝶忙,花落飞去如钱同。
13、紫罗兰温馨祥和呈紫气,春风春雨时来急。
孤洁含芳香静远,俗名草桂有丽姿。
14、长寿花长寿不称王,繁花出翡翠。
无根亦不死,随处可生根。
谁说墙头草,日日随风吹。
15、槐花乡村五月飘花香,两槐皆绽斗芬芳。
中外古今孰优劣,入乡随俗莫乖张。
16、紫藤花趋炎附势非本意,青藤束束披紫纱。
诗人多情常絮语,赋得新诗诵芳华。
他日如意藤为戒,颜色虽好莫浮夸。
17、木棉花浩然正气人大写,壮哉孰与木棉花?英雄本色轻丑恶,平常心态度年华。
18、报春花迟至金秋报春讯,岁月辗转不等人。
捷报传递好年景,辛勤耕耘一片心。
19、含笑花大笑小笑皆由我,小花焉能不应啼。
天公赋志鸿鹄情,方知人欺我不欺。
20、牡丹花古今称国色,娇艳令人折;谁人希贵贱,知时自有格。
21、芍药花碧叶婆娑竹林外,不争花王次第开。
孰说牡丹真国色,见君方觉费疑猜。
开到荼蘼的寓意是什么

开到荼蘼的寓意是什么
开到荼蘼的寓意是什么 1开到荼靡,汉语词语,出自宋代王琪的诗《春暮游小园》。
荼蘼的释义:酴醿又称,现常写作荼縻、荼蘼。
荼蘼为落叶灌木,以地下茎繁殖。
荼靡意为繁盛至衰败。
荼蘼是一种花,在春季末夏季初开花,凋谢后即表示花季结束,所以有完结的意思。
而“开到荼蘼”的意思就是花已凋谢,一切结束。
开到荼蘼的寓意是什么 2
出处是宋朝王淇的《暮春游小园》:“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后来被曹雪芹借用在红楼梦中,因而出名。
在北方,荼蘼花于春末夏初开花,为最后开花的春季花卉;因而荼蘼之后,春天的花季也就结束了。
“开到荼縻花事了”为伤春之作,开到荼蘼,也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结束和失去,不由给人一种难以释怀的伤感。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曹组《卜算子》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曹组《卜算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译文] 幽静山谷中独自开放的兰花,你着意去闻时,却闻不到它的香味,相反无心之时,才可以领略到它的芳香。
[出典] 北宋曹组《卜算子·松竹翠萝寒》注:1、《卜算子》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2、注释:迟日江山暮: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幽径无人独自芳:《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
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这两句形容梅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人而不芳”意。
3、译文:松竹苍翠,带着点点寒意,春日迟迟,天色已近傍晚。
幽静的小路,无人探访,只有兰花独自开放,此中的情思又能向谁倾诉?好像和梅花一起交谈,就还有探寻芬芳的伴侣。
幽静山谷中独自开放的兰花,你着意去闻时,却闻不到它的香味,相反无心之时,才可以领略到它的芳香。
4、曹组,宋代词人。
字彦章,一字元宠。
颍昌(今河南许昌)人。
曹纬之弟。
以诸生为右列,六举未第。
宋徽宗宣和三年特命就殿试,中甲,赐同进士出身。
后召试中书,换武阶,兼阁门宣赞舍人,睿思殿应制。
其词作喜用俗语,多谑词、艳词。
也有清幽秀劲之作,风格近秦观、毛滂。
有《箕颍集》,不传。
今有赵万里辑本《箕颍词》。
5、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
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
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
“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
古人描写花开放的经典古诗

古人描写花开放的经典古诗春天百花开放,万物复苏,夏天荷花摇曳,秋天桂花飘香,冬天梅花傲人。
每个季节都有绽放的生命等我们去欣赏。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人描写花开放的经典古诗,欢迎大家阅读!墨梅其三【作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城南二首【作者: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锄荒【作者:叶适】锄荒培薄寺东隈,一种风光百样栽。
谁妒眼中无俗物,前花开遍后花开。
春塘【作者:陈允平】春塘雨歇曙莺啼,坊院深闲竹树西。
静倚绿窗看漏水,野花开到白棠梨。
即事六绝【作者:邓深】缬纹斑駮绕山园,青带萦纡落涧泉。
十月梨花开满树,直疑梅蕊破寒烟。
桃源图【作者:冯信可】桃源东回溪转长,桃花开时春日光。
幽禽出树乱红落,游鱼吹花流水香。
山人正住溪之浒,屋角花开自成坞。
寻源未许武陵人,隐者但作桃花主。
拄杖穿花来水头,禽鱼亦解识风流。
往来况有樵云叟,何惜衔杯同唱酬。
一尊如出桃花色,花落尊中已无迹。
醉乡泠泠白日闲,黄尘滚滚青山隔。
明年此日桃花开,何人净扫溪阴苔。
我亦天台约刘阮,春风一棹酒船来。
仲和时斋即事【作者:葛绍体】夹径花开一丈红,傍池新竹万枝风。
闲来笑语忘为客,杯酒淡烟明月中。
严陵方巾【作者:华岳】浮云扫尽天宇清,千花万花开锦屏。
好风吹皱一池绿,白鸟点破千山青。
客行五里复五里,两眼丹青间红紫。
杖屦不知行路难,人在江南图画裹。
深静堂【作者:李处端】渡水穿云特地来,虚堂深静绝尘埃。
泉流舍下蒲萄色,山作人间翡翠堆。
解箨娟娟新竹长,弄香细细杂花开。
重惟胜饯难为咏,况我初无锦绣才。
东山行【作者:李石】龙池山头唤龙起,见说花开龙亦喜。
喜将一雨洗山光,晓涨初分两谿水。
东山渡桥烟霞簇,山半亭台艳桃李。
入门一径海棠花,红玉为枝霞作蕊。
仙花自有龙麝气,拂拂晴风香十里。
木兰高下色不同,青紫朱绿黄白红。
游人隐映锦绣谷,山鸟动摇霜雪丛。
我来酌泉弄花树,花光正在水影中。
描写荼蘼的开放的句子唯美(精选合集2篇)

描写荼蘼的开放的句子唯美(篇一)荼蘼,别名忘忧花,是一种娇小而美丽的花朵,生命力顽强。
它们具有一种开放的姿态,展现出细腻而富有力量的美感。
以下是一些描写荼蘼开放的优美句子,旨在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与美丽。
1. 荼蘼绽放,犹如万道霞光照耀在大地上。
2. 它们轻轻地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3. 每一朵荼蘼花瓣都像是一张柔软的纱帘,轻轻飘动。
4. 春风轻拂,荼蘼花瓣如素雪一般从枝头摇曳而下。
5. 荼蘼的花瓣娇嫩如少女的肌肤,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6. 晨光洒在荼蘼上,花瓣泛起一层金色的辉光。
7. 荼蘼悄然开放,犹如一场静谧而美丽的梦境。
8. 它们的花瓣像柔软的羽毛一般,轻柔地覆盖着整个世界。
9. 荼蘼花开,宛如点点明星点缀在清晨的天空上。
10. 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将荼蘼照耀得如同黄金一般。
11. 荼蘼的花蕊紧闭,像是一个含苞待放的秘密,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12. 风轻轻吹过,荼蘼的花瓣像轻舞的蝴蝶一样翩翩起舞。
13. 夜幕降临,荼蘼绽放出微弱的光芒,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温暖。
14. 水滴在荼蘼的花瓣上晶莹欲滴,仿佛一颗颗珍珠镶嵌其中。
15. 荼蘼花瓣的颜色渐变,像是绽放在画布上的一幅美丽的艺术品。
16. 它们绽放的姿态优雅而柔美,如同一首优美的乐曲在大自然中奏响。
17. 荼蘼的花香袭来,使人沉醉于花海之中,忘却尘世的纷扰。
18. 荼蘼的花瓣间交织着丝丝细雨,如同一幅柔美的水墨画。
19. 荼蘼绽放的瞬间,整个世界都被装点成一片美丽的花海。
20. 温柔的微风吹过,荼蘼的花瓣轻轻颤动,如同精灵在跳舞。
21. 荼蘼开放时的美丽堪比花园里最灿烂的烟火,绚烂而宏伟。
22. 太阳将自己的温暖洒向荼蘼,使它们散发出更迷人的芬芳。
23. 荼蘼绽放的花瓣,清新如泉水,柔美如绸缎。
24. 荼蘼绽放的一刹那,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光芒所包围。
25. 荼蘼的花瓣像是雪花,落在大地上编织成一幅神秘的图案。
26. 雨后的荼蘼闪烁着晶莹的水珠,仿佛盛开在清晨的玫瑰。
2012中考语文 现代文“名家名作”美读与精练之宗璞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名家名作”美读与精练之宗璞作家简介:宗璞,1928年生于。
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等,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宗璞的散文以其独特的意蕴为读者所喜爱。
她的散文抒真情,写真意,素朴无华却又感人至深。
宗璞的感情是细腻柔和的,将满腔的真情用冲淡平和的笔调写出来,发乎情止乎理,于沉静中见其情感的浓烈;在创作中又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于细小的生活琐事、平凡的自然景物中去体验、去感受人生,而后将深沉的思索诉之于笔端,足见其思想的独到和深邃。
送春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属二月兰了。
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
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
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
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
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
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
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
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
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
那多变化的紫色,贯串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
只在某某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
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
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
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
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许花,甚至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模样。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
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古诗词鉴赏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古诗词鉴赏《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古诗词鉴赏译文池塘边香草芬芳,一片绿油油的庭院,有些阴凉。
在这晴朗的傍晚,丝丝寒意侵透薄薄的窗纱。
词人此刻的心思恰似池塘的水,在晴朗的傍晚,斜阳映红的表面,深藏着无边的思绪,有故国之思,有亲人之眷念,还有对朋友的向往。
而这些都不在,自己就像香草一样,孤独的芬芳,在渐行渐浓的秋天里,逐日的凋零。
弯弯的月牙点亮夜空,门上的金锁静静的低垂。
如若往日,必定是有朋友来啊,我们一起赏月,浅酌低唱。
南渡以后的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后的颠沛流离,相爱的丈夫已经离去。
短短数语,不加修饰的白猫,口语的信守拈来,浑然天成,凄凉憔悴之处境,让人不忍卒读。
平淡的景致,穿透而来的是故国之思,没有深厚的语言驾驭能力是办不到的。
古人之于月,可思、可念、可爱更可恨和怨,无数关于月的诗词佳句不断。
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
面对席上佳肴,突然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美酒一杯一杯,寂寞一重又一重,万分的孤寂,想想沦陷的故国,似“海角天涯”,那么的遥远,不能触及的过往,又上心头。
叫人不能释怀,不去想它!酴醾谢了,满地飘落,甚是惋惜,不过,还好有雪白的梨花开放,香气袭人,也算是一种安慰。
人事全非,花开花落皆有意,花开人不在,花落情难留。
片片飘落的不是花瓣,而是词人一颗破碎的心。
当年曾经美好的地方,赏心悦目,淡淡的花香熏衣袖,跳动的火苗,沸腾了水,闲情雅致的为朋友分茶。
词人回忆当年“胜赏”的美好时光,带有花香的衣袖,守着火炉,等水沸腾,给友人分茶不过是在平常不过的事情,与今日寂寞尊前席上之凄凉憔悴形成鲜明的对比。
说不尽的愁苦,来的这般跃然。
信步走在大街上,远望繁华的都市,车如流水马如龙。
当年宋都的繁华不言而喻,字里行间不经意流淌的是对故国深深的眷念,也有对软弱的朝廷的讥讽。
南渡以后,赵明诚在城中的一次叛乱中,选择的不是与城池和百姓共存亡,而是选择了逃走。
花开到荼蘼的意思

花开到荼蘼的意思“花开到荼蘼”,是一句充满哲理的成语,意为美好的事物也会有结束的时候。
它源自于《诗经》中的《荼蘼》一篇,描述了一朵美丽的草花在短暂的生命中绽放出最美的光芒,最终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凋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花开到荼蘼”的深层含义,并从中获得启示。
首先,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花开到荼蘼”的含义。
花开是一种美好的事物,它代表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比如说我们的青春年华或者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荼蘼则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有毒的植物,它代表了生命的终结或者说是美好时光的结束。
因此,“花开到荼蘼”就是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结束的时候,不论是美好的时光还是美好的人际关系,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逝。
其次,我们可以从“花开到荼蘼”的含义中获得启示。
生命中的美好时刻虽然短暂,但是它们是值得珍惜的。
我们应该努力去创造和享受这些美好时刻,不要因为害怕它们的结束而放弃享受。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接受生命中的转折和变化。
生命中的美好时刻虽然短暂,但它们是过去的美好回忆,也是未来美好的希望。
我们应该把这些美好的时刻放在心中,珍惜回忆,同时也要学会放手,接受生命中的变化。
最后,我们可以从“花开到荼蘼”的含义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启示。
生命中的美好时刻虽然短暂,但是它们并不是生命的终点。
就像荼蘼虽然是一种有毒的植物,但它也有着药用的功效。
生命中的美好时刻虽然会结束,但是它们也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催化剂,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成熟。
我们应该学会从生命中的每一个经历中汲取营养,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总之,“花开到荼蘼”不仅仅是一句成语,更是一种哲学,一种关于生命的深刻思考。
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美好时刻,同时也要学会接受生命中的变化和转折。
生命是一场旅程,我们需要在这场旅程中学会成长、学会坚强,才能更好地面对生命中的挑战。
让我们一起学会“花开到荼蘼”,让生命在短暂的时间里绽放出最美的光芒。
荼蘼花的唯美句子

荼蘼花的唯美句子()本文是最新发布的荼蘼花的唯美句子的具体优秀句子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保藏了,这里给摘抄给大家学习。
第1篇. 茶靡花的唯美语句有哪些一. 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缘尽,知多少。
二.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三. 青涩的记忆,就像是一场凋零的荼蘼旧梦。
四. 一种黯然伤感的花,春天的末途,听她吐菲。
冥朦的感觉,就犹如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在深涩的纹路中消褪,直至苦香萦绕鼻尖,发觉,一切原来是荼蘼般的幻影,让我如此的依靠上了春天。
五. 荼糜花是春天最终开花的植物,它开了也就意味着春天结束了,“三春过后诸芳尽”开花的季节也就结束了。
六. 荼靡花开,花事荼靡,一株佛家经典里孤独孤独的彼岸花,竟然,是花中十友排行第十的韵友。
七. 其实,荼蘼过后,不过是春事了,而原野的花朵照旧会一朵接一朵地开放。
一朵花儿谢,自有一朵花儿开,所谓开到荼蘼,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段落罢了,四季花事,何曾断过呢?八. 微风过处有芳香,知是荼靡隔短墙。
九. 在阳光中死去,在最绚烂的包围下死去,心花怒放却开到荼蘼。
十. 童年,在乡村路边,白色的荼蘼花,无闻,到处可见。
每次见了,我的心就有些凉意。
现在才知道,是花语断肠。
但是,我可不行以这样以为:爱到荼蘼,你是我最终的爱?刻骨铭心,最绚烂,最繁华的爱?”十一.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十二. 荼蘼不争春,孤独开最晚。
十三. 任拙斋诗:“一年春事到荼靡。
”十四. 荼蘼过后,花季结束,便无花再开。
十五. 谁?轻弹岁月的薄凉,残殇了茶靡花香的清韵,惊醒了一帘幽梦。
第2篇. 荼蘼花的样子(描写荼蘼的句子)1 走在陌路的荼蘼——荼蘼花开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过去。
荼蘼花开,表示感情的终结。
爱到荼靡,意蕴生命中最绚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2 荼糜花是春天最终开花的植物,它开了也就意味着春天结束了,“三春过后诸芳尽”开花的季节也就结束了。
茶糜花开总是形容女子的青春将逝.或是感情到了终点。
花开荼蘼诗词

花开荼蘼诗词引言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而其中的《花开荼蘼》更是一首代表作。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花开荼蘼》这首诗词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诗词背景1.背景介绍花开荼蘼,指花朵盛开的状态,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景象。
这首诗词以花朵盛开为主题,表达了作者情感的高涨和对生命的热爱。
2.诗词简析《花开荼蘼》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共七十一个字,构成了五言绝句的格式。
通过对春天花朵盛开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花开荼蘼的意义1.生命力的象征花朵盛开的景象意味着生命的力量和活力,正如人们在欣赏花朵时感受到的那种喜悦和美好。
花开荼蘼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能量和勇气。
2.美好生活的向往《花开荼蘼》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论是物质丰富还是精神愉悦,人们都渴望拥有美好的生活。
花朵的盛开象征着幸福和快乐,给诗人以希望和动力。
花开荼蘼的意象1.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通过对花开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繁荣。
花开的场景仿佛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奇迹。
2.人生哲理的反思花开荼蘼也暗含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花朵虽美丽,但花期短暂,提醒人们珍惜时间、珍惜生活。
人生如花,需珍惜每一个时刻,不留遗憾。
《花开荼蘼》与现实生活1.意义的转化《花开荼蘼》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可以理解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积极面对生活,珍惜每一刻,并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
2.激励人心的力量通过《花开荼蘼》这首诗词,可以激励人们追求美好生活。
正如花朵盛开所带来的喜悦和美丽一样,我们也应该通过努力和奋斗,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3.诗词的传承与发展《花开荼蘼》这首诗词代表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精华和美学价值。
通过研究和传承这首诗词,可以进一步弘扬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并将其发扬光大。
结语《花开荼蘼》这首诗词以花朵盛开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对花朵的描绘和对生命的理解,诗词体现了生命力的象征和美好生活的意义。
读李渔《闲情偶记》(依仁山人)

读李渔《闲情偶记》(依仁山人)读李渔《闲情偶记》李渔(公元1611—1680年),号笠翁,浙江兰溪人。
生于明末,二十五岁中秀才,二次赴试,一次落榜,一次因兵乱而返。
入清后绝意仕途,从事传奇、戏剧、小说创作,自导自演,出版书籍。
他的《闲情偶寄》是一部奇书,其中《词曲部》是戏剧创作之谈,《声容部》是选美、美容,其余则园林、花木、古董、居室、行乐、饮食、疾病,甚至性爱无所不包……李渔是大家:他写小说、评论,有戏剧创作的实践经验,懂吃喝享乐、提倡素食,是个生活艺术家,还善心理分析,是不可多得的富有情趣之人。
奇书妙语无须讲解,只要慢慢读,细细领会,定有收获。
《凡例》圣主当阳,力崇文教。
庙堂既陈诗赋,草野合奏风谣,所谓上行下效也。
武士之矛,文人之笔墨,乃治乱均需之物。
创立新制,最忌导人以奢。
风俗之靡,日甚一日。
究其故,则以喜新而尚异也。
风俗之靡,犹于人心之坏,正俗必先正心。
至于剿窠袭臼,嚼前人唾余,而谓舌花新发者,则不特自信其无,而海内名贤,亦尽知其不屑有也。
医贵专门,忌其杂也,杂则有验有不验。
史贵能缺,缺斯可信。
是故良法不行于世,皆求全一念误之也。
闲情偶寄卷一词曲部上结构第一:填词一道,文人之末技也。
然能抑而为此,犹觉愈于驰马试剑,纵酒呼卢。
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
填词首重音律,而予独先结构者,以音律有书可考,其理彰明较著。
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题不佳,而能出其锦心,扬为绣口者也。
戒讽刺:武人之刀,文士之笔,皆杀人之具也。
……务存忠厚之心,勿为残毒之事。
沥血鸣神,剖心告世,倘有一毫所指,甘为三世之暗。
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
脱窠臼:填词之难,莫难于洗涤窠臼,而填词之陋亦莫陋于盗袭窠臼。
吾观近日之新作,非新剧也,皆老僧碎破之衲衣,医士合成之汤药。
密针线:编戏有如缝衣,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
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破绽出矣。
减头绪:头绪繁多,传奇之大病也。
李清照全词赏析

李清照全词赏析《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李清照宋词赏析【作品介绍】《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
易安写这首词已经是54岁,也就是南宋初期(1138年),易安通过回忆当年的“胜赏”,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原文】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作者:宋·李清照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注释】①芳草,香草,一种能散发芬芳香气的植物。
汉·班固《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
郊野之富,号为近蜀。
”后蜀·毛熙震《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萋。
”明·沉鲸《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这里词人以芳草自喻,有忠贞贤德之意。
②玉钩,新月。
南朝·宋·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窓。
”唐·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诗:“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宋·张元干《花心动·七夕》词:“断云却送轻雷去,疎林外,玉钩微吐。
”明·无名氏《还带记·二郎诮裴》:“疎影荡银河,漾清光,映碧波,玉钩斜挂,冰轮堕。
”③管是,必定是;多半是。
宋·曾觌《醉落魄》词:“百般做处百廝惬,管是前生,曾负你寃业。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这妮子慌忙则甚那?管是妈妈使来唦!”元·詹玉《清平乐》词:“管是夜来浑不睡,那更今朝早起。
”④唦,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⑤天涯海角,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
这里借指被沦陷金统治的宋都的大好河山。
唐·白居易《浔阳春三首》: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花开荼蘼唯美句子

花开荼蘼唯美句子1. 花开荼蘼,那绚烂的色彩就像是生命最后的狂欢,难道不让人震撼吗?就好比烟花绽放的那一刻,璀璨而又稍纵即逝。
比如在那个春天的午后,我看到院子里的荼蘼花盛开,突然就觉得时光好珍贵啊!2. 花开荼蘼,是不是有一种极致的美?就像一场华丽的谢幕演出,让人沉醉其中。
记得那次和朋友一起漫步在花径,看到荼蘼花开,我们都被那美深深吸引,驻足良久。
3. 花开荼蘼,这极致的绽放难道不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烈表达吗?宛如热恋中的人儿那般不顾一切。
那次在郊外,那一片荼蘼花海,真的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热情啊!4. 花开荼蘼,这如诗如画的景象,不就像梦境一般吗?像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有次我做梦,梦到自己置身于一片荼蘼花中,那感觉好美妙!5. 花开荼蘼,如此动人心魄,岂不是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就如同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奇迹。
我曾在书中读到关于荼蘼花的描写,当时就好想亲眼看一看啊!6. 花开荼蘼,这般迷人的景致,不是会让人流连忘返吗?好似有魔力一般吸引着你。
记得有一次我路过一片荼蘼,忍不住一次次回头去看。
7. 花开荼蘼,这是不是一种别样的浪漫?像一首动听的情歌在耳边回荡。
和爱人在荼蘼花下的那次散步,真的好浪漫呀!8. 花开荼蘼,如此特别的美,不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夜空中闪耀吗?有次夜晚看到荼蘼花,在月光下真的好美。
9. 花开荼蘼,这般极致的美丽,难道不是让人心生向往吗?如同渴望一场精彩的冒险。
我一直渴望能再次看到那盛大的荼蘼花开。
10. 花开荼蘼,这是生命的礼赞啊,怎能不让人感动?就像看到一个感人的故事。
那次看到荼蘼花慢慢凋零,心里莫名地感动。
我的观点结论:花开荼蘼有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绚烂与无常,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和品味。
菩萨蛮·题梅扇原文_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题梅扇原文_翻译及赏析梅花韵似才人面。
为伊写在春风扇。
人面似花妍。
花应不解言。
在手微风动。
勾引相思梦。
莫用插酴醿。
酴醿羞见伊。
——宋代·周纯《菩萨蛮·题梅扇》菩萨蛮·题梅扇梅花韵似才人面。
为伊写在春风扇。
人面似花妍。
花应不解言。
在手微风动。
勾引相思梦。
莫用插酴醿。
酴醿羞见伊。
题画咏物鉴赏这是为画著梅花扇子题写的一首小令,属于咏物之作,借梅扇写春情,也有一番巧思。
上片写持扇而观时见画思人的内心活动,以扇上梅花与意中人面联系比较,表露对伊人的倾慕爱恋之情。
句意是:梅花的标致就像有才华的伊人的面貌,如今伊人被画在可以吹拂春风的扇页上。
伊人的面貌就象梅花一样美好,只是应该承认,梅花却不能理解人的语言。
这里化用了两个典故。
其一,见《旧唐书·杨再思传》。
张易之的弟弟张昌宗(六郎)以美好的姿容受到则天皇帝的宠幸,杨再思就阿谀奉承地说:“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
”词中只是为了切题,把莲花换成了梅花,但却巧妙地把*** 谄媚之言化为衷心赞美之辞,用梅花衬托才人,直有拜倒伊前、五体投地的意味。
其二,见《开元天宝遗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赏焉。
左右皆叹羨久之。
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后来遂用解语花来比喻美人。
词中用此,意思仍然是借花赞人,人比花好;因为人能解言,意味着善体人意。
先以花比人,后又以人比花,反复言之,由于意不能自己。
比来比去,总是花不如人,人胜于花,可以突出才人在其心目中神圣而崇高的地位。
即使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也可以见出其意有所向,爱有所专。
下片写持扇而摇时因风遐想的内心活动,进一步表露相思景仰的一片深情。
句意是:把扇在手,徐徐摇动,轻轻扇起微风,柔和的风使人不禁联想到伊人的温存,于是勾引起相思的梦来。
只是莫要在梳妆时把酴醾花插到头上啊,因为酴醾花也自惭形秽,羞于见到像梅花那样美好的才人哩。
2024年送春阅读答案

天仙子送春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ニ月兰的。
斯诺墓所在的小山后面,人迹罕至,便成了ニ月兰的天下。从路边到山坡,在树与树之间,挤满花朵。有一小块颜色很深,像需要些水化一化;有一块颜色很浅,近乎白色。在深色中有浅色的花朵,形成一些亮点儿;在浅色中又有深色的笔触,免得它太轻灵。深深浅浅连成一片。这条路我也是不常走的,但毎到春天,总要多来几回,看看这些小友。
(2)展现了二月兰开花的动感和不可阻挡的力量。(3分)
2.本义是轻率、毫无顾忌,含有贬义。这里指二月兰开花开得多,开得热闹,开得自由自在。表达出作者欣赏和赞美的感情。(6分)
3.(1)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二月兰开得美丽,开得“放肆”,使人印象深刻;(2)从动静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富有情趣。(一点2分,共4分)
9.二月兰开得声势浩大,受不了规矩,尽情抛洒春光,不高攀且维持且维持自己质朴的本色,坚韧不拔,默默无闻又忠心执着,它是送春的使者,是春天、活力和希望的象征。(3分)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对二月兰美好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借二月兰的精神来激励病中的自己,体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坦荡豁达的开阔胸襟。(3分)
赞美花开优美的经典古诗词-5068儿童网

赞美花开优美的经典古诗词 - 5068儿童网一花一世界。
总以为牡丹,生在一个华美的世界,开得张扬,甚至一季的花,便能开出一世的荣耀,让人只能远观,却走不进那份富丽堂皇。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赞美花开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花的古诗词1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临仙·千里长安名利客》【宋代】刘彤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
难禁三月好风光。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
如今不忍更思量。
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3《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师塔前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5一剪梅·舟过吴【宋代】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上舟摇。
楼上帘招。
秋娘度与泰娘娇。
风又飘飘。
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6蝶恋花【宋代】葛胜仲只恐夜深花睡去。
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住。
凤烛千枝花四顾。
消愁更待寻何处。
汉苑红光非浪语。
栖静亭前,都是珊瑚树。
便请催尊鸣酹鼓。
明朝风恶飘红雨。
花的诗句1、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2、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贺之章《望人家桃李花》)3、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畔独步寻花》)5、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杜甫《十二月一日》)6、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性》)7、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8、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9、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10、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11、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12、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白居易《南湖早春》)13、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杜牧《杏园》)14、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15、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16、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17、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18、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19、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20、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徐陵《侍宴》)21、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洛宾王《晚泊》)22、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23、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24、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至剡中》)25、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26、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刘长卿《留题李明府溪水塘》)27、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28、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壮(杜甫《暮春》)29、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姜夔《湖上偶居杂咏》)30、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郑喑《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易安词中点点愁》文献综述浅析易安词中点点愁前言:李清照是我国杰出的女词人、作家,她的诗、词、文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她的词,不仅在宋代即已蜚声文坛,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着崇高的地位。
在李清照不同的时期的词作中表达的是不同的愁情。
正文:1、关于李清照生活时期的划分,陈祖美所著《李清照评传》中,将李清照和词作的时空归属,由沿用已久的“前、后二期”说,改为“早、中、晚三期”说,具体划分为:前期: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亦即李清照出生之年,到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开始屏居青州之年止,共二十四年;中期:也可以叫作青、莱、淄、宁时期,即从大观二年到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李清照从二十五岁到四十六岁(丈夫去世前),共二十一年;后期:从建炎四年到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从四十六、七岁(丈夫去世),到七十三岁左右李清照下世之年,共二十五、六年。
三期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二期说的不足,不失为李清照研究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思路。
周少雄《李清照在金华——兼论李清照南渡词的后期创作及其特征》(《李清照研究论文集》168页)指出,如果南渡是李清照一生的重大转折点,那么,流寓金华则是她南渡(晚年)生活的重大转折点,以此为界限,其南渡生活明显地分成前后两个时期。
与之相应,其南渡词,也可以依绍兴四年冬流寓金华为界划为南渡前期词和南渡后其词来研究。
2、目前,研究李清照词愁情的作品也不少。
如钱慧梅《而今识尽愁滋味——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认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为:闺中少女惜春伤时的浅浅闲愁;夫妻暂别的相思浅愁;国破家亡之后的浓郁沉痛之愁三种。
她把李清照从结婚到南渡期间词作中的愁情统统认为是夫妻暂别的相思浅愁,我认为过于笼统,忽视了李清照夫妇青州十年屏居结束后,李清照词作中愁情的深层内涵。
3、关于李清照愁情词的艺术特色,熊大权《略论李易安体特色》(《李清照研究论文集》98页)认为“李清照前期词多以白描、比兴的手法表现离愁别绪,能够婉曲动人;到了后期,则常用对比手法抒怀,大大加强了愁恨得分量与感人的艺术魅力”。
众多学者集中论述了铺叙和白描手法,是李清照词的主要特色。
却忽视了词本身的内在美,而是从多角度地借景写情,达到语言上的柔情美。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强调词有一种本身的内在美要求在表达情感上也更加幽隐深微。
李清照在作词时,常以景写物,诉尽相思,构思巧妙。
李词在用语上流转如珠,极富音律,如其晚期词作《声声慢》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细致的描绘了她痛定思痛的心理过程,这是为了表达其遭夫冷弃的悲苦怨声。
而本词在声调上也特别的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
如“将息、伤心、黄花、冷清”等。
结论:综观可知,李清照在词中则多写自然风光,离愁别绪及国破家伤的沦落悲怆之情,自抒个人情怀,形成了“婉约以易安为宗”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为词苑增添了活力,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谈李清照词中所表现出的愁情。
第一部分为李清照十八岁以前未婚少女生活时期,此时李清照的词流露出惜春伤时的“怀春之愁”,第二部分为新婚到青州夫妻屏居前期(1101—1117),此时李清照的词中充满婚后少妇的“相思之愁”;第三部分为青州屏居到南渡前(1117—1128),此时李清照的词中充满了“哀怨之愁”,第四部分为南渡以后的时期,李清照处于“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时代,词中自然生出婺妇的“家国之愁”。
曹操“对酒对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此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表达了他慨叹人生,寄情于酒、于诗的心境。
建安三曹,无一不喜欢饮酒作诗,曹丕在《与吴质书》中,就说自巳是“出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他的《秋胡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佳肴不尚,旨酒停杯”,表达了他盼望的“佳人”未到,不能举杯尽欢的急切心情。
曹植也有“置酒高堂上,亲友从我游”,“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的诗句。
在两晋南北朝诗人中,东晋诗人陶渊明成就最为突出。
他写有大量的酒诗赞颂隐居生活。
如“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他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我介绍说:“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各情去留”。
他早年作过祭酒、县令等小官,后因不堪“心为形役”而辞官归隐,终生不仕。
他生活一直很贫困,但即便断炊,也少不了酒,友人周济他的钱,也拿去买酒喝,就连他的诗作也“篇篇有酒”。
1.3中国诗酒文化的高潮 1.3.1诗人与酒诗人多爱饮酒,这也是自古以来不争的事实。
唐代是中国诗歌繁盛的年代,诗人多,嗜酒者也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海量、贺知章、王之涣、元稹等个个喜欢,且都饮酒而诗兴大发,创作出不朽之作。
杜甫在他著名的《饮中八仙歌》中描绘唐代被称为“诗仙”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于是,李白便又多了一个“酒仙”的美号。
“酒仙”的美号对于李白可说是与他“诗仙”的美号一样名副其实!他自己也说他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把诗中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与诗的神奇无比的艺术魅力,都与酒兴的酣畅联系了起来。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洋溢着热爱祖国人民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他曾写下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蕴含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表现了他的喜怒哀乐与祖国的盛衰兴亡是紧密呼应的。
当社会动乱初步平定时,消息一传来,他就“白日放歌须纵酒”,狂喜得热泪盈眶了。
饮酒就是他那热爱祖国人民崇高精神的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
晚于李杜的白居易是个醉吟先生,由于家道富裕,他喝酒比李白杜甫容易多了,而且喝得多是美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喝酒注重劳逸结合,认为可以用一天的醉酒解除九天的疲劳。
诗是美的,酒是美的,诗酒交融产生的酒诗则更美。
1.3.2词人与酒酒多能帮助人们抒发情感。
苏轼酒量不大却极喜饮酒,常通过饮酒,来抒发他胸中的浩然之气,“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追求那“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的豪放生活,其言其情,不仅令千古名篇“赤壁二赋”增色添趣,相映成章,亦成为文坛乃至酒坛不衰的佳话,更是古往今来的无数饮者感叹唏嘘不止。
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受到家庭、环境和惨痛经历的影响,自幼即富有忧国忧民思想,写下了不少爱国诗歌。
其中酒也是他抒发情怀的一个重要手段。
他幻想“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
他时刻不忘对敌作战,并憧憬胜利,吟出了“更呼斗酒作长歌,要谴天山健儿唱”的名句。
他有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气魄;而这些也常寄寓在他对酒的描写之中。
“我饮江楼上,阑干四面空。
手把白玉船,身游水晶宫,方我吸酒时,江山入胸中。
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
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
”这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诗歌都没有离开饮酒。
文人们还亲自酿酒,以此表现高雅的情操。
苏东坡守定州时,于曲阳得松膏酿酒,曾作《中山松醪赋》,记叙了他酿制松醪的经过,“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煎熬;与黍麦而皆熟,沸春声之嘈嘈”;同时,他又以诗人的富有情感的笔触,赞美了他所酿制的松醪是“味甘余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葡萄”。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女诗人的魁首,而其爱酒之深,亦可与李白、苏轼等同列。
在李清照笔下,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
李清照的词被人吟唱最多的就是那首《声声慢》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靖康之乱,诗人仓皇南渡,国破继之以家之,爱人赵明诚病逝,清照流离失所,老来无依。
在饱经了人生的炎凉风霜后,李清照已不再是当年闺中抒情的少女,此时的酒,已满是凄凉之意。
另一首同样有名的是《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其人其情其酒其词可知。
诗酒结合如此之巧妙,情趣盎然,一直传为佳话。
沉醉千年——简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内容提要】中国是诗国,也是酒国。
中国古代诗词中也包含了许多书写“酒”、饮“酒”的诗句。
“酒”作为一种符号化的文化因素出现在诗词创作中,其本身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哲学观,而且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怀和审美趋向。
本文将从普遍到特殊,简要论述中国诗词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隐讳的文人与酒的关系。
【关键词】古典诗词酒文化精神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国度。
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始终与酒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在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并不仅仅是一种满足口腹之欲的物质饮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的象征。
文人与酒之间,总是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
酒及饮酒行为,已经被文人墨客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文化人圈子里往往是诗增酒趣,酒承诗魂;有酒必有诗,无酒不成诗。
古人云:“无酒不成诗”,遍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酒与诗,简直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相依相伴,水乳交融,蔚为大观。
诗与酒,共同注解着晋末“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作品和人生。
他以酒作为媒介,将酒与人生密切联系起来,把饮酒提高到哲理和艺术的层次。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这样描述自己:“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朋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其实他是在这“醉”的境界中,忘却荣辱得失和人生的悲喜。
陶渊明之后,诗酒结缘的文化心态便在中国文人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酒”以不再只是一种普通的饮料,饮酒不仅是为了解渴过瘾,而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
酒成了文人骚客得以表现风流儒雅风度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中国历史上,诗酒结合的鼎盛时期,当是唐朝。
毫不夸张地说,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
唐诗中有无数名篇,都与酒有关。
且不说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王维的《渭城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翰的《凉州词》,白居易的《劝酒》等一系列咏酒诗,即使那些并非咏酒的许多名诗,也大都是诗人酒后之作。
唐代诗人都与酒有不解之缘。
酒伴随他们吟咏诗文,抒唱心曲,酒助诗兴,诗传酒情,为后人留下无数精深华妙、荡气回肠的酒的乐章。
当推李白!他既是“诗仙”,也是“酒仙”。
王安石说,李白的诗,“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
实际上李白言妇人诗并不多,言酒者却比比皆是,例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李白的饮酒诗酒豪迈洒脱、气势磅礴,余光中先生《寻李白》中说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