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酴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易安词中点点愁》文献综述浅析易安词中点点愁
前言:李清照是我国杰出的女词人、作家,她的诗、词、文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她的词,不仅在宋代即已蜚声文坛,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着崇高的地位。在李清照不同的时期的词作中表达的是不同的愁情。
正文:1、关于李清照生活时期的划分,陈祖美所著《李清照评传》中,将李清照和词作的时空归属,由沿用已久的“前、后二期”说,改为“早、中、晚三期”说,具体划分为:前期: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亦即李清照出生之年,到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开始屏居青州之年止,共二十四年;中期:也可以叫作青、莱、淄、宁时期,即从大观二年到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李清照从二十五岁到四十六岁(丈夫去世前),共二十一年;后期:从建炎四年到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从四十六、七岁(丈夫去世),到七十三岁左右李清照下世之年,共二十五、六年。三期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二期说的不足,不失为李清照研究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思路。周少雄《李清照在金华——兼论李清照南渡词的后期创作及其特征》(《李清照研究论文集》168页)指出,如果南渡是李清照一生的重大转折点,那么,流寓金华
则是她南渡(晚年)生活的重大转折点,以此为界限,其南渡生活明显地分成前后两个时期。与之相应,其南渡词,也可以依绍兴四年冬流寓金华为界划为南渡前期词和南渡后其词来研究。
2、目前,研究李清照词愁情的作品也不少。如钱慧梅《而今识尽愁滋味——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认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为:闺中少女惜春伤时的浅浅闲愁;夫妻暂别的相思浅愁;国破家亡之后的浓郁沉痛之愁三种。她把李清照从结婚到南渡期间词作中的愁情统统认为是夫妻暂别的相思浅愁,我认为过于笼统,忽视了李清照夫妇青州十年屏居结束后,李清照词作中愁情的深层内涵。
3、关于李清照愁情词的艺术特色,熊大权《略论李易安体特色》(《李清照研究论文集》98页)认为“李清照前期词多以白描、比兴的手法表现离愁别绪,能够婉曲动人;到了后期,则常用对比手法抒怀,大大加强了愁恨得分量与感人的艺术魅力”。
众多学者集中论述了铺叙和白描手法,是李清照词的主要特色。却忽视了词本身的内在美,而是从多角度地借景写情,达到语言上的柔情美。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不能言,
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强调词有一种本身的内在美要求在表达情感上也更加幽隐深微。李清照在作词时,常以景写物,诉尽相思,构思巧妙。
李词在用语上流转如珠,极富音律,如其晚期词作《声声慢》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细致的描绘了她痛定思痛的心理过程,这是为了表达其遭夫冷弃的悲苦怨声。而本词在声调上也特别的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冷清”等。
结论:综观可知,李清照在词中则多写自然风光,离愁别绪及国破家伤的沦落悲怆之情,自抒个人情怀,形成了“婉约以易安为宗”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为词苑增添了活力,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谈李清照词中所表现出的愁情。
第一部分为李清照十八岁以前未婚少女生活时期,此时李清照的词流露出惜春伤时的“怀春之愁”,第二部分为新婚到青州夫妻屏居前期(1101—1117),此时李清照的词中充满婚后少妇的“相思之愁”;第三部分为青州屏居到南渡前(1117—1128),
此时李清照的词中充满了“哀怨之愁”,第四部分为南渡以后的时期,李清照处于“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时代,词中自然生出婺妇的“家国之愁”。
曹操“对酒对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此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表达了他慨叹人生,寄情于酒、于诗的心境。建安三曹,无一不喜欢饮酒作诗,曹丕在《与吴质书》中,就说自巳是“出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他的《秋胡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佳肴不尚,旨酒停杯”,表达了他盼望的“佳人”未到,不能举杯尽欢的急切心情。曹植也有“置酒高堂上,亲友从我游”,“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的诗句。在两晋南北朝诗人中,东晋诗人陶渊明成就最为突出。他写有大量的酒诗赞颂隐居生活。如“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他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我介绍说:“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各情去留”。他早年作过祭酒、县令等小官,后因不堪“心为形役”而辞官归隐,终生不仕。他生活一直很贫困,但即便断炊,也少不了酒,友人周济他的钱,也拿去买酒喝,就连他的诗作也“篇篇有酒”。
1.3中国诗酒文化的高潮 1.3.1诗人与酒
诗人多爱饮酒,这也是自古以来不争的事实。唐代是中国诗歌繁盛的年代,诗人多,嗜酒者也多。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海量、贺知章、王之涣、元稹等个个喜欢,且都饮酒而诗兴大发,创作出不朽之作。杜甫在他著名的《饮中八仙歌》中描绘唐代被称为“诗仙”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于是,李白便又多了一个“酒仙”的美号。“酒仙”的美号对于李白可说是与他“诗仙”的美号一样名副其实!他自己也说他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把诗中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与诗的神奇无比的艺术魅力,都与酒兴的酣畅联系了起来。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洋溢着热爱祖国人民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他曾写下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蕴含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表现了他的喜怒哀乐与祖国的盛衰兴亡是紧密呼应的。当社会动乱初步平定时,消息一传来,他就“白日放歌须纵酒”,狂喜得热泪盈眶了。饮酒就是他那热爱祖国人民崇高精神的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晚于李杜的白居易是个醉吟先生,由于家道富裕,他喝酒比李白杜甫容易多了,而且喝
得多是美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喝酒注重劳逸结合,认为可以用一天的醉酒解除九天的疲劳。诗是美的,酒是美的,诗酒交融产生的酒诗则更美。
1.3.2词人与酒
酒多能帮助人们抒发情感。苏轼酒量不大却极喜饮酒,常通过饮酒,来抒发他胸中的浩然之气,“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追求那“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的豪放生活,其言其情,不仅令千古名篇“赤壁二赋”增色添趣,相映成章,亦成为文坛乃至酒坛不衰的佳话,更是古往今来的无数饮者感叹唏嘘不止。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受到家庭、环境和惨痛经历的影响,自幼即富有忧国忧民思想,写下了不少爱国诗歌。其中酒也是他抒发情怀的一个重要手段。他幻想“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他时刻不忘对敌作战,并憧憬胜利,吟出了“更呼斗酒作长歌,要谴天山健儿唱”的名句。他有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气魄;而这些也常寄寓在他对酒的描写之中。“我饮江楼上,阑干四面空。手把白玉船,身游水晶宫,方我吸酒时,江山入胸中。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这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