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授课的教学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新授课中“概念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初中数学新授课中“概念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初中数学新授课中“概念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摘要:新授课是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课型,它以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探究能力为主要任务。

上好新授课的关键是突出“新”,即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地获取新知,当堂解决新问题。

科学、恰当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成绩。

关键词:新授课数学概念教学模式数学概念教学是“双基”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下面我就初中新授课“概念课”的教学模式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及实践,在学校所倡导的导学案教学“自主学习、精讲互动、达标训练”三环节模式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一、温故知新这是概念的引入阶段。

数学概念,有的是从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反映而得来,有的是在抽象的数字理论基础上得来的。

这就要求在概念教学中,既要从学生接触过的具体事物,具体内容引入,也要从数学内容问题的提出进行引入。

如初一代数中,数轴的概念教学,可用温度计作为数轴原型,明确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从而给数轴下定义;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正数和负数,同时也要从减法运算(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需要,引入负数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引入负数是生产实践的需要。

数学新概念的引入,以复习或预习相关知识做好铺垫,并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根据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精要复习旧知识,从数学思想方法上、知识的整体结构上,把握复习点,抓住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巧妙设置问题,激发迫切要求学习的需要,吸引学生高度注意,要紧扣新课题,精心设计好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续性启发题,以题为线索,由此及彼,由浅及深地揭示课题,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知识联系,又能使学生学会研究新事物的方法。

二、合作解惑这是概念的明确阶段。

对存在的疑惑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表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认识,教师根据情况进行点拨指导,引领学生进一步修正完善,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和认识同类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补充升华。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幂的乘方(新授课)》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幂的乘方(新授课)》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幂的乘方是单项式乘除运算的基础,必须让学生牢 固掌握。我在教学中采用先复习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 相乘的性质,再引入幂的乘方的意义和性质,这样比较 自然,易于学生理解。 把幂的乘方的性质应用于计算,培养学生使用一般原理 进行演绎推理的能力,教学中应予以重视。学生对本节 课进行了一定的预习,因此我在这个环节的处理力度不 够大,让以为学生上台进行了推理和讲解。在这个方面 应该让学生正确识别幂的“底”是什么,幂的指数是什 么,乘方的指数是什么,然后正确运用幂的乘方的性质 进行正确计算。
3、的意义是即=××=。 二、探究 (一)、幂的乘方的性质(PPT 演示) 课本 96 页“探究”(分小组做课堂作业纸的探究 部分) 计算:1、××;(乘方的运算)(同底数幂的乘 法运算) 2、××; 3、=××=(m 为正整数)。 一般地,对于任意底数 a 与任意正整数 m,n,依据 ∵=(乘方的意义) =(同底数幂的乘法) =。(乘法的意义) ∴=(m,n 都是正整数)(投影展示学生正确作品) 小组总结后板书:
∴,∴. 练习:比较、、的大小。(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三、总结(PPT 演示,引导学生回答) 1、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有什么内容?(板书“幂 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公式、法则、公式的拓展、逆用公式) 2、说说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的区别,当两 者混合运算时,先算什么,举个例子说明。 3、你觉得这节课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 四、课后作业 1、计算:(1);(2);(3);(4);(5); (6);(7). 2、已知:;,用 a,b 表示和 3、已知 A=,B=,C=,试比较 A,B,C 的大小。 五、板书设计 14.1.2 幂的乘方 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1、幂的乘方公式……3、公式的拓展(多重乘 方)…… 2、幂的乘方法则……4、公式的逆用 例 1……例 2……例 3…… 附:学生课堂作业纸

初中数学教研组新课程教学计划(三篇)

初中数学教研组新课程教学计划(三篇)

初中数学教研组新课程教学计划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____新课程理念,打造实效课堂,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促进内涵发展,锻造教研新常态,特制定本学年的教研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本年度我校数学教研工作____学校“人人是达人”的办学理念,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实效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夯实教学常规为基础,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与项目建设,以数学学习模式的创新和学生探究性作业设计为抓手,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1、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2、依托项目实施与管理,着力打造实效课堂。

课堂是落实学生学科素养的主阵地,作业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本年度数学组的另一个重要项目-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将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和班级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

我们要做到精选书面作业,适当布置“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师生信息互动为主体”的作业方式,用生动、有新意的作业让学生由被动写作业变成主动尝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研组要加大对项目的过程控制,确保项目有序有效地开展与实施。

3、抓实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集体备课主要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实施、教研组长负责督促检查。

本年度的集体备课必须立足在个人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年级组的实际情况开展“4112”教研活动模式,即以“集体研讨-分工主备-主备人说课-集体评议并整合-个人加减-教后反思”的流程开展,力求让人人成为教研的主体,个个做活动的主人,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使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切实能从整体上了解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全体数学教师围绕“实效课堂建设”展开教学研讨活动,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举办教材分析会、行政听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数学优质课比赛、新苗杯比武、新进教师展示课、同课异构等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力求做到人人参与,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同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提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让每一个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都做到同伴互助、教学相长。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课型新授课题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课时 1 单位石岛湾中学时间2010.1执笔于华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法则并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实验、思考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方法则。

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乘方的运算。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教法正确的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运用归纳思想得出幂的符号法则,形成数感和符号感。

学法课前:自学、想想做做。

课堂: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贯穿课堂。

教具多媒体、与教学有关的许多小教具学具学案、探究演示教具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个案设计一、创设情景二、问题探究1.知识回顾: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3分钟)2.探究:(引入)通过学生折纸操作,创设情境。

如果我们把刚才发的纸对折,对折一次,裁开我们可以得到几张纸?(8分钟)如果我们把刚才发的纸对折,对折一次,裁开我们可以得到几张纸?对折两次裁开,可以得到几张纸?对折3次裁开,可以得到几张纸?对折一次:2张;对折2次:224⨯=;对折4次呢?列出算式:2222⨯⨯⨯。

对折10次,100次呢?有人曾经计算过,假如把一张纸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将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播放动画片:古时候,有一个聪明的长工到财主家做工,他和财主商定:“第一天给一分钱,第二天给两分钱,以后每天是前一天的2倍。

”财主一听,心想:这人真傻,就要这么一点钱。

于是高兴的答应了,而长工心想:就怕你付不起啊!到了月底(30天)后,请你猜一猜,财主应给长工多少钱?财主真的给不起吗?创设情境明确乘方运算特征介绍概念引出课题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创设情景发现探究学会数学的思考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材处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考虑到学生认知上的困难,设计了“观察一猜想一验证一说理一抽象”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经历从实践活动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并将从实践中探索得到的结论再应用到实践中去。

新授课教学流程

新授课教学流程

初中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可以选择和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生活材料为背景,切入课题。

2、也可以做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习题,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二、出示学习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目标应科学准确、具体、指导语到位,可操作、可落实,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导入新课后,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提纲。

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自主的学习。

经过一定时间的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组交流。

最后全般汇报交流,优化算法,总结规律。

四、自学检测,巩固提高。

选择和例题相近的习题,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作题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评。

在学生掌握新知识后,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具体化,综合化。

五、总结知识、拓展延伸。

最后将新知识系统化,建立知识链。

新授课流程案例:第一章整式的整除1.6完全平方公式(1)【学习目标】:1、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2、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难点】:重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学习过程】:一.导入:1、(m+3)2=(m+3)(m+3)=2、(2+5x)2=(2+5x)(2+5x)=二.出示学习目标1、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2、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①自主学习:目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熟记公式,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内容:P23-24时间:8分钟方法:(1)小组讨论P23“想一想”,把完全平方公式与图形结合起来;(2)总结公式,熟记后同桌相互提问;(3)看例1,然后在练习本上做随堂练习1,同桌相互订正②.探究环节:预设问题:1、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有什么好处?2、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 都可以表示什么?3、 结果相等吗?四、练习环节:(一)纠错:1、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何改正?(二)练习题: 五、 谈谈你的收获 六、拓展延伸1.如果12++a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a 的值是( ).A .2B .-2C .2±D .1±2.若一个多项式的平方的结果为22124m ab a ++,则=m ( )222)(b a b a +=+222))(2(b a b a -=-22222)2)(1(bab a b a ++=+2)5)(1(+a 2)7)(2(-y 2)3)(3(x +2)2)(4(y -2)2)(5(y x +2)32)(6(y x +-A .29bB .23bC .29b -D .b 33.已知21=+x x ,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①2122=+x x ②2144=+x x ③2188=+x x ④01=-xx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初中数学优质课八分钟教案

初中数学优质课八分钟教案

初中数学优质课八分钟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学重点:1.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

2.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直尺、圆规、剪刀等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自然界中的图形等,引发学生对对称的兴趣。

2. 提问:这些对称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们能总结出对称的性质吗?二、探究与展示(4分钟)1. 轴对称(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轴对称的性质。

(2)讲解轴对称的判定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

(3)举例说明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中心对称(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中心对称的性质。

(2)讲解中心对称的判定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

(3)举例说明中心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巩固与拓展(2分钟)1. 出示一些有关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2. 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四、总结与反思(2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性质、判定方法及应用。

2. 提问:你们认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在数学中有什么重要性?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摘要:初中数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数学新授课约占课堂教学课时总数的80%,如何提高数学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每位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培养兴趣、变换方法、设计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兴趣;教学形式;课内练习初中数学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重要基础学科的教学,其中数学新授课约占课堂教学课时总数的80%,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就必须有恰当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组合,这种组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充分发挥教学技能,巧选教法,使之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智慧的潜在力,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为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自己从事农村初中先进教法的探讨,下面就对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几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想办法“请”到这位最好的老师。

“有了她,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动力,学而不厌;有了她,会激发学生虚心学习,不断进取;有了她,会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至于心灰意懒,带学生走向成功。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1.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例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长大后想当一名企业家、一名医生、军人、技术员等),根据自己的理想确定相应的奋斗目标。

而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需要有知识,需要学好数学等各科科学文化知识。

有了强烈求知实现理想的愿望,他们才会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会有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2.从开动脑筋、认真钻研中产生学习兴趣学习要勤于思考、深入研究。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问题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中获得乐趣,他们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果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学生就不会对它产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授课模式初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授课模式初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授课模式初探互动课堂,六步教学法迷城中学田美英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注重实效”,按照这个原则,我经过不断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复的修改,总结了一套数学教学模式:互动课堂六步教学法。

环节一:创设情景,揭示目标(2分钟)在上课前,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既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揭示目标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教师直接揭示目标。

即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课前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目标任务,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种,学生合作探究,揭示目标。

即教师上课时只告诉学生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20分钟)学习目标确定之后,给学生限定二十分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引导,让每个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小组讨论,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与生之间的互补作用,这尤其为学习较差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堂参与机会,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知成果,达到知识共享。

此过程教师巡回指导,并注意了解学习中有障碍的小组的学习情况,视情况作出适当的辅导,注意讲解的声音不要过大,以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

同时尽可能地收集学生自学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把主要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面的教师点拨做准备。

环节三:成果展示,共享快乐(8分钟)为了检测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把成果展示到黑板或白板上,(也可用竞赛或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奋程度,如采用组与组之间互相点兵、PK赛等形式)当每个小组展示完之后,小组内自查或组间互查,提出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问。

对于学生没有展示的知识点,教师进行点拨,补充,归纳。

新的数学教案初中

新的数学教案初中

教案题目:初中数学《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相似多边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似多边形的定义2.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3. 相似多边形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难点: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相似多边形的图形。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组多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思考:这两组多边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入相似多边形的概念。

2. 探究相似多边形的性质:(1)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类比得出多边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边长比、角度相等等。

(3)教师总结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并进行板书。

3. 应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让学生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步骤,并分享解题心得。

(3)教师点评,强调相似多边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有关相似多边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相似多边形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崇文实验学校数学六步教学法数学“六步教学法”是在我校“自主合作,静思能群”课题平台上,以“211”模式为基础,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念的指导下,本着“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建立的数学高效课堂整合模式。

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逐步细化。

三遍走子课题是为了活化六步教学法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新课即“一遍走”是遵循六步教学法实施的。

六步教学法模式结构顺序:1.问题引入,2.尝试指导,3.精析问题,4.变式训练,5.归纳小结,6.达标检测。

(一)问题引入问题引入,包括引入新课,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学习的问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

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地导入问题,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选择新旧知识连接点,尽可能的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

引入问题的形式可以多样,如1.直接引入法;2.问题引入法;3.复习引入法;4.实验引入法;5.资料引入法;6.激趣引入法;7.错例引入法;8.归纳导入法;9、设疑引入;10、生活经验引入等等。

(二)尝试指导“尝试指导”其实是两条主线,学生尝试,教师在尝试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尝试了各种方法,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根据需要进行各种指导。

尝试指导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具体体现,在学生尝试前,教师要认真制订课时计划,规定学生尝试的步骤,编拟准备尝试题,指导学生自学课本,要有设计指导语或提出自学思考问题。

1、新旧知识的链接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尽量创设情境,体现数学知识、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设计活动时应展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

初中数学新授课以趣导入四种策略

初中数学新授课以趣导入四种策略
略。
新课 的 目的 。 二、情境 :通过生活场 景引发学 生的 学 习 兴趣 从 学生 学 习数 学的 心理 规 律 出发 、 从 学 生 已 有生 活 经 验 出发 ,让 学 生 亲 身 经 历将 实 际 问题 抽 象 成数 学模 型 并 进 行 解 释 和运 用 ,这 是数 学 新课 程 积 极 倡 导 的一 种 教 学 理 念 。 在课 程 导人 时 ,我 们 通 过 创 设 与 学 生熟 悉生 活 场 景 ,根 据 知 识 之 间 的 内 在联 系创 设 情 境 ,从 而 有效 激 发 学生 的学 习 。 例 如 ,针 对 比 较 抽 象 “ 对 值 ” 概 绝 念 的教学 ,我 设 置 了汽 车 行驶 的情 境 ,
设 疑 :通 过 悬念 设 置 引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 英 国 哲 学 家 培 根 说 : “ 识 是 一 种 知 快 乐 ,而好奇 则是知识的萌芽 。”为了激 起 学 生 主 动 探 索 的 学 习 动 机 , 可 以 采 用 设 疑 引 思激 趣 的 导 入 方法 ,使 学 生 始 而疑 之 ,继 而 思 之 ,终 而 知之 。 采 用设 疑 引 思 激 趣 法 导入 的基 本形 式是 :在 讲 授 新课 之 前 ,提 出看似 与本节 课教 学内容无 多大关 系 而 实 质上 却 紧 密 相 连 的典 型 问题 ,造 成 悬 念 ,引起 学 生 的 好 奇 心 和 求 知 欲 ,从 而 使 学 生积 极 投 入 新 的 教 学之 中 。 如 “ 方 平 根 ” 教 学 时 , 笔 者 曾 提 出 这 样 的 一 个 问 题 : “ 学 们 已 学过 正 方 形 的 边 长 可 以 用 同 平方来求它们的亟积。反之 ,已知一个正 方 形 的 面 积 可 否 求 它 们 的 边 长 呢 ? 比 如 9 方 米 、 1 平 方 米 、 3 方 米 、a 方 米 平 6 平 平 等 。 ” 前 面 两 个 正 方 形 的 边 长 ,同 学们 会 轻而易举地答出来 ,但在后面正方形的边 长 上却 卡壳 了 ,有 的 摇头 ,有 的 挠 腮 ,跃

初中数学老师的教案范例

初中数学老师的教案范例

初中数学老师的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平方根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方根的相关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回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算术平方根、平方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平方根吗?请大家猜测一下,平方根是什么?2. 探究新知:(1)实验观察: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素材,进行实验观察,探究平方根的性质。

(2)猜想与验证: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3)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3. 巩固新知:(1)例题讲解:讲解一些关于平方根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2)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与应用:(1)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平方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2)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方根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平方根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猜测、验证等过程,让学生掌握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要注重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初中数学导入课教案

初中数学导入课教案

初中数学导入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实际应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初中数学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数学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程度和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对初中数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翻开数学课本,让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课本中的概念和公式。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3. 教师通过举例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公式的运用和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总结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和归纳数学的概念和公式。

2.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1.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数学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拓展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探究学习、练习巩固、总结反思和布置作业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公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学授课教案

初中数学学授课教案

初中数学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

2. 能够求出非负数的平方根。

3. 会应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求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复习平方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那么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从而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2. 自主探究(1)学生自主探究平方根的定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平方根的概念。

(2)学生总结平方根的性质,教师补充并强调平方根的非负性。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求平方根的方法。

(2)学生代表分享求平方根的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平方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6.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强调平方根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够熟练求出非负数的平方根。

3. 学生能够将平方根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 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2. 寻找生活中的平方根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教学模式
高小静
一、预习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明确布置预习内容,以课本为主,要求学生认真自学,
并完成预习笔记,各组小组长负责监督并检查,教师定期抽查。

二、探究案
(一)课前导入
1、温故:提问复习与新知联系较为密切的知识,为新知做准备,
由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完成。

2、知新:简单提问课本上基础知识,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确定
学生是不是认真预习。

3、导入: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带目标进入新知探究。

(二)探究活动
由于学生基础和能力都不是太强,探究活动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尽量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探究活动的设计以课本中的一起探究和大家谈谈为主,注重基础的掌握。

三、训练案
当堂训练: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通常涉及课本中的做一做、例题、和当节的练习题,可以适当拓展,但不会太深,把握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尺度。

四、课堂小结:总结知识和方法以及数学思想。

五、课后反馈:要求完善笔记,以课本习题和同步训练为主阵地,
通过学生完成情况查找当节教学中的不足,课后加以完善。

数学新授课七环节

数学新授课七环节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环节
五指山中学张琨
一、课前导学:教师通过个绍、讲授本章节基本法则,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听课等方式了解本章节基本法则。

二、新课引入: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展示(或提示学生联想)基本法则的应用场景,加深学生对基本法则的了解。

三、思考探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尝试去分析应用场景中产生的问题,在这里学生将经历观察、思考、交流、讨论以及回答问题的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几种基本能力。

四、讲解建模:老师将具体问题抽象化,并引导学生应用所知的代数知识进行表达,经过问答讲评之后,学生将获得一定的经验,教师开始建立数学模型,并展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五、应用练习:教师通过适当的应用训练,让学生把所学的基本法则应用到解决问题当中,教师演示法则的运用及书写规范,让初学者通过模仿,得到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进而逐步形成一定的基本运算能力。

六、课后作业:在课后,学生将独立思考如何将遇到的实际问题抽象化,并利用已构建的数学模型和已有经验进行表述,能够将自身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七、反思评价:教师通过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检查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化的表述能力,以及课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从而反思自身教学过程实施中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补漏及记录。

同时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收获进行赞扬,更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吝赞美。

让学生发现自我的优点,再次获得肯定和愉悦,形成对心理的持续刺激。

通过提升获得成功的希望值,再次提高获取新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实录

初中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实录

初中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实录[作者:青驼中学来源:沂南县青驼中学点击数:702 更新时间:2007-12-14 文章录入:青驼中学]【字体:】一、对新授课课型的认识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的课题。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临沂市课题组就是本着这一教学理念,承担了新教学策略这一课题的研究,按照这一策略进行授课,有效地开展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地展示了学生的思路、成果、疑惑,尽情的享受学习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本文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的边”这节新授课的实录并加以点评,作为新课程改革试验研究中的一个素材,以“促进学生全员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率”为宗旨,以“学会学习”为主题,以“自主探究—尝试应用—成果展示—补偿提高”为基本教学流程,以“新教学策略”为载体进行试验和实施的。

当然,研究永无止境,改革需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优化,任何改革都须经历一个过程,本策略的试验有待于大家共同研究、完善和深化。

二、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本节内容是学习三角形的基础和准备。

其中三边关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是对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一种概括提升,同时又是后继学习的基础.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有关的概念,会把三角形分别按边、角分类。

能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在将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原则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参与操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归纳、概括、反思、展示与交流和语言表达的方法与要领;在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3.重难点:本节内容重点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它不仅给出了三角形的三边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的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在解决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与边长问题时又是给学生渗透分类思想的重要素材。

中公初中数学教学教案

中公初中数学教学教案

中公初中数学教学教案课题:《勾股定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及其实际应用。

(2)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直角三角形的相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过程,探索并掌握勾股定理。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猜想、善于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 勾股定理的定义及应用。

2.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教学难点:1. 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直角三角形的特征。

2. 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二、自主探究,引导发现1.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直角三角形模型,尝试发现勾股定理。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勾股定理。

三、数学证明,巩固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尝试证明勾股定理。

2. 学生展示证明过程,教师点评并讲解证明方法。

四、应用拓展,提高能力1. 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2. 学生解答练习题,教师点评解答过程,总结解题技巧。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勾股定理的定义、证明及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课后作业,巩固提高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环节,让学生主动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同时,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上好初中数学新授课的教学反思
上传: 张文荣更新时间:2013-1-14 21:10:48
一新课改下的新授课的新理念
新课改大背景下,如何以课改新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扎扎实实的初中数学新授课,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我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感悟,认为上好一堂初中数学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来备课和上课: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

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编写、教学情境设计和例题和习题安排的意图,把握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它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过程目标,以及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目标。

二.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创设教学情境。

对每一个学习目标都要有相应的内容
过程和相应的措施加以落实,反之作用于每一个教学内容(包括题目)、创设的每一个教学情境都要体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并突出重点。

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

重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的运用,运用这三种方式教学时,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适时启发引导。

四、尊重学生
新课程标准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上好一堂数学课的立足点应是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乐趣无限的“数学环境”,同时尊重学生应是建立在如何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基础上的。

五、尊重知识
数学教学首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没有知识的教学即使有最华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空洞和盲目的。

殊不知数学课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课,数学课堂应是以是否落实系统的数学知识,是否培养学生数学修养为唯一目标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让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数学固有的挑战性。

六、尊重规律
尊重规律,我们首先应尊重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规律。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一般不具有跳跃性。

我们对教材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设计也应如此。

其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数学学习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规律基础上的。

如果学生的心理规律没有发展到某个程度,就不要拔苗助长,任何事物总是按照其客观规律发展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急功近利。

七、尊重自己
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长期教学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应自然升华形成别具一格、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

教学个性应该是每位教师的终身追求,是教学的高境界,不要轻易受一些“时尚理论”的左右,应有自己明辨是非、虚心吸取的能力。

八.在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活动中,要关注数学教学本质。

数学活动之后,要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归纳、总结活动中隐含的或发现的数学规律,让学生真正体验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九.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不同观点、不同的方法、质疑等,教师都要耐心倾听,并引导学生讨论,特别要关注生生交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使其做到能让同学们听懂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数学思想,鼓励生生之间开展辩论式的讨论。

十.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单纯关注问题解决与否、答案的对与错,更要关注学生是怎么思考的,要善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十一.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生生间的相互评价。

关注学生对解题思路的回顾和自我纠错能力的培养,要给学生自我纠错和相互启发纠错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我反思及辩论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

十二.尊重个体差异,面向有差异的全体学生。

要给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帮助和鼓励,要为他们设计合适的数学问题,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并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他们的学习,由此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

对学有余力且有数学爱好的学生,要为他们设计进一步学习探索的问题和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帮助他们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十三.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规律的工具。

指导学生在理解算理和掌握基本计算的基础上,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和进行简单数学规律的探索。

让学自己动手,利用计算机的直观形象及其数形结合的便捷性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十四.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补充和加工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十五合理安排上课时间,活用课堂。

上课时,严格控制教师讲的不要超过十五分钟,简单的让学生自学,难一点的让学生讨论,讨论还不明白的教师讲。

注重公里、定理、公式得出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应精讲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传授。

二新授课的技能技巧
一)导入对于一堂新授课的导入相当重要,一个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怎样才能练就这样的技能呢?我认为第一需要教师广博的知识,要上晓点天文,下知道些地理,对于社会、生活、自然、、、、、、、都要时刻留心。

下面是一些关于导入的一些方法,仅供参考:时事导入、幽默导入、情境导入、实验导入、情境导入、直接导入、类比导入、以德导入、故事导入、诗词导入、谜语导入、、、、、、例如当一些新数学知识,与前边学习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或是没有必要再复习的,就可以直接导入。

这种导入法的优点是,开门见山,重点突出,主体鲜明,节省时间,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又易于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顺藤摸瓜,进而探究教学的中心内容。

例如,在教学《比例》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的开篇:“同学们,谁能不爬上树就能测量出我们操场上的旗杆的高度?”(学生沉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用比例解应用题。

这样导入,直截了当,不仅明确了这堂课的主题,而且可促使学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之中。

二)讲解讲解就是指教师利用语言及各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理解重要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等的行为方式。

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

三)提问
四)调控
五)小结
三新授课在农中的现状
四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