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
一、案例
马晓,在我班里是一个性格内向行为怪异的女孩。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她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内向,脑瓜很灵,特长众多也独来独往。她胆子大,脾气倔,纪律散漫,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对人傲慢无礼,没有好朋友,学习习惯不好,态度不端正,成绩平平。
长期得不到友谊和温暖,使马晓更加内向,更加孤独,也更加我行我素。一天到晚,她不是坐在位置上闷闷不乐,就是看着窗外发呆,慢慢的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屑一顾了。有一次,她竟与一个男生打了起来,而且伶牙俐齿毫不怯懦。我发现后,对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并从同学们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进行了一次家访,了解造成她这样孤僻犀利的原因。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从其他老师和学生那里掌握了更多有关马晓的信息,通过了解,我发现造成马晓“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的原因,但主要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
马晓是个独生女,在她两岁的时候她父母就离婚了,而她爸爸因此患上了抑郁症,并且越来越严重,后来连抚养她的能力也没有了。她就跟着婶婶生活,有时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由于婶婶家有自己的孩子,对她照顾有限,而奶奶又一味的溺爱,有时爸爸看见她,就表现出惊喜,让她感到害怕,同时,让她感到深深地自卑。父亲没文化,很少也不能与女儿进行过正常的心理沟通,婶婶有心关心她,但是孩
子多,经济压力大,而且时常要外出打工,奶奶对孙女总是过于宠爱、放任的,凡事都依马晓的,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得不到关爱理解,成长中的烦恼也无人诉说,慢慢养成了孤僻,自卑,我行我素的性格。
三、教育策略
(1)多管齐下以诚感化
对马晓这样的学生仅仅依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了解了她的家庭状况后,并分别和她父亲奶奶和婶婶进行了沟通。我发现她奶奶年事较高,不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我就和她婶婶沟通,希望她能多点时间关注关注这个不幸的孩子,给她一个人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她打开心扉,没想到马晓的婶婶很是深明大义,十分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也积极地配合我的工作,表示不再外出打工,在家里干点零活,争取多陪陪孩子,这为我的学校教育工作打好了后方基础。
我和马晓进行过多次深入地交流。她不是一个简单的孩子,悟性高于其他学生,而且知识面较广,非常喜欢读书,爱好写作,画画。凭着自己平时的阅读和积累,我能跟她做较深入的交流,谈我们共同读过的书,谈理想,写读书笔记,然后我给她指导,我写的一些随笔也给她看,并且把她喜欢看的书借给她看,若有疑难,我便和她一起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资料,在答疑解惑中师生共同学习,也融洽了彼此的关系,提高了她求知的热情,主要是她不再封闭自己,有时候也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其他同学看我们在一起谈文学,也参与进
来,这样马晓也与其他同学正常交流了。慢慢的,她脸上出现了笑容,对别人多了几分友善和热情。
(2)和风细雨给予关爱
老师对于那些问题学生“另眼相看”,润物细无声,在帮助教育学生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与学生在交流的火花中熔化问题。在任何时刻,都不放弃一个学生。表面坚强,内心脆弱的人,往往比常人更需要尊重和关怀。“问题学生”的心理比别人要多几分敏感,他们常常将一颗渴望被关注和被尊重的心灵裹藏在密麻麻的针刺外壳里。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慢慢走近他们的心灵,唤醒他们那份被遮蔽的良知和自信。
在学生面前,我从未将马晓以“问题学生”对待,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外生活,我总是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我发现了马晓的喜好和特长,并且认定这个孩子见解独特,头脑灵活。有一次学校举行了作文比赛,她获得了一等奖,我让她上台谈谈自己的感受,她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非常流利的精彩的发表了一次演讲,获得了师生热烈的掌声。这一个个细节的温暖,使她自信心大增,也学会了自我约束,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喜爱。
(3)量才而用建立威信
虽然马晓还不能很好的融入这个集体,但她点子多,聪明。我就让她做学习委员,并策划一些学习活动。她一开始不肯接受,后来在我的鼓励下接受了,她喜欢上了这项工作,把工作做的有模有样的。马晓出色地组织领导才能让其他同学刮目相看,也赢得了大家对她的
尊重和欣赏。同学们的支持和赞扬又使她的集体观念极大地增强,各方面日益进步。
四、收获与反思
经过一年的努力,马晓的“问题”都已得到明显地好转。她基本上能克制自己不良的情绪,同学关系也相处得较好,和婶婶之间的交流也大大增多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在工作上已经成为我的得力助手。对此,我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要特别重视“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决不能漠视他们的存在。
毫无疑问,教育好一个“问题学生”肯定要比教育好其他学生付出更多的辛劳,而且大多“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许多老师常比较功利地认为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管好一个“问题学生”,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培养好生,便轻易地放弃了那些更值得关注的学生。只有从人格和权益上更加重视这些“问题学生”,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去持之以恒地做好转化工作,我们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而这种回报往往比其他的收获更令人欣慰自豪。
2、要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搞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每个“问题学生”的产生都有其多元的因素: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班级)的;过去,现在的,甚至各种原因之间错综复杂。我们要将问题置于更加广阔的背景上去考量,追根溯源,权衡轻重,标本兼治。当然,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深感个人力量微弱,当然,面对复
杂的社会性问题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制度性的弊端,哪怕我们竭尽全力地去鼓与呼,最终却只能让自己的努力如石沉大海,茫然无助。要充分动用班级的资源,让其他学生一起来帮助“问题学生”的成长,这也是建设和谐的班级文化的有益契机。
3、要注重工作策略,注意从细节中发掘育人的契机。
在充分调查了解“问题学生”的前提上,要认真思考教育转化的策略,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又要注意转化工作中的偶然性因素,利用好细节,如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举动,或在课间发生的一场风波,或是作业本中一个异样的痕迹,等等,细心的老师往往能从中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进而巧妙地解决问题。
教书育人是细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遇事不冷静,爱冲动,由着性子,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如果事事发脾气,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从此走下坡路。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条件、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心状况的不同,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老师应该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志趣,要想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取得学生们的信任和配合,而不能靠使性子、发脾气。我们应该创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会换位思考,让学生卸下心灵上的防护设备,真心的把老师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