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和试题精选

合集下载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药品;红磷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有助燃性;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气体不可燃烧,也不助燃也不溶于水4、原理:5、实验误差分析(1)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集气瓶(装置)还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2)测得氧气含量大于1/5A、实验前没有关闭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气体受热后膨胀从导管逸出B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盖紧瓶盖(瓶内气体逸出)思考:可否换用木炭、铁等物质?答:不能用木炭燃烧产生了气体,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硫代替红磷,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瓶内压强不能减小6、为什么选择红磷。

而不用其他物质呢?红磷燃烧产生的是固体,而不是气体,并且只消耗氧气7、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白烟,防止污染空气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举例: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冰水共存物等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举例:溶液、合金、海水、湖泊水、盐水、糖水等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2、稀有气体:霓虹灯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2.1空气的成分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四、.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2.2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一、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二、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态(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废气除尘处理,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原料,开发新能源,植树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2.3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概述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和试题精选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和试题精选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在空气中能燃烧,产物是固体,故选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集气瓶底部放些水(冷却瓶内气体和防止瓶底破裂)。

c、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有大量白烟产生,待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1/5)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主要含氧气和氮气。

其中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燃烧停止后,仍有少量氧气残留)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四点):a.装置漏气; b.红磷量不足; c.未冷却完全就打开弹簧夹; d.导管事先未装满水(回流水部分会滞留在导管中)。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水无法进入瓶内。

2.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3.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碳空气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且放热,均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在空气和氧气中均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均放热,且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瓶内放水吸收气体二氧化硫)。

镁空气中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Fe3O4)(瓶底放水或细砂,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有黄白色光亮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均放热。

瓶内壁上有水珠凝结,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注意:①影响铁丝燃烧的因素:铁丝粗细,铁丝表面是否有铁锈,氧气浓度等②铁丝绕城螺旋状目的:增大受热面积,增大铁丝与氧气接触面积,使之燃烧更剧烈。

③铁丝下端火柴作用是引燃铁丝,当火柴快燃尽时才将铁丝放入集气瓶内。

(3)氧气的制备:自然界氧气主要来源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氧气途径的是动植物呼吸,微生物分解等4.①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②实验室制氧气原理(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5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①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和固固加热型②收集装置:排水收集法和排空气收集法6.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组装—查气密性—装药—点燃酒精灯—收集气体—移出水中导管—熄灭酒精灯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使药品均匀受热,便于气体放出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或进入水槽污染气体。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 气一、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五氧化二磷(P 2O 5)化学方程式: 4P + 5O 2点燃2P 2O 55、注意事项:①、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②、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④、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差;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

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4、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N₂)占78%、氧气(O₂)占 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占 094%、二氧化碳(CO₂)占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如集气瓶、燃烧匙、导管、止水夹、烧杯等。

(3)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③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④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⑤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1/5 。

(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

(6)注意事项:①红磷要足量,以保证完全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②装置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③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④不能用木炭、硫粉等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硫粉燃烧生成的是气体,会弥补消耗氧气的体积,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空气的用途(1)氧气:供给呼吸(如医疗急救、潜水等)和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等)。

(2)氮气:用作保护气(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制氮肥、液氮用于冷冻麻醉等。

(3)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电光源(如霓虹灯)等。

4、空气的污染与防治(1)空气污染物:主要有有害气体(一氧化碳 CO、二氧化硫SO₂、二氧化氮 NO₂)和烟尘。

(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3)防治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等。

二、氧气1、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1、最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的是国的化学家,并且他得出的实验的结论是。

2、根据如下图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图回答问题:(1)该反应的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文字方程式):(化学方程式):(2)实验结论:(3)如果测定的结果偏小(小于1/5)有哪些原因:如果测定的结果偏大(大于1/5)有哪些原因:3、我们已知,空气的组成成分很多,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空气成分体积分数用途举例4、纯净物的定义:;混合物的定义:。

请用括号内的“纯净物”“混合物”加以区分下列物质到底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①紫菜蛋汤;②冰水混合物;③新鲜空气;④洁净空气;⑤长江江水;⑥雨水;⑦蒸馏水。

5、请回答氮气最重要的几个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

而氮气除了具有物理性质外还有很多的化学性质,请写出氮气的化学性质和利用这样的化学性质,请写出氮气有什么样的用途:。

6、请写出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最少两点):。

7、空气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请写出三点):。

空气质量日报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

8、氧气能够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化学性质),但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不具有。

氧气具有一系列的物理性质,例如从色、味、态的角度来说氧气为气体,溶解性(对于水而言)。

9、氧气的检验操作为:氧气的验满操作为:二氧化碳的检验操作为:二氧化碳的验满操作为:10、一些物质在氧气中和在空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11、在做硫的燃烧试验和铁丝的燃烧试验的时,通常在集气瓶的底部放上一些水,其中,在硫的燃烧试验中,在底部放水的目的是:;在铁丝燃烧试验中,在底部放水的目的是:,并且,除了放水外,我们也可以在集气瓶的底部放一些的。

12、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夹住木炭的坩埚钳要,目的是使木炭和氧气充分反应,如果伸入过快,会使大部分氧气逸出,使木炭很快熄灭,现象不明显。

13、请简述什么是化合反应:;什么是氧化反应:;并请简单叙述下,它两者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提要1.验证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是什么?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验证氧气的含量实验的现象是什么?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3.实验结论是什么?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物质最好选用红磷或白磷.原因是磷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为五氧化二磷.关键五氧化二磷为一种白色固体.溶于水或聚集与容器内壁上.而其他物质如硫磺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硫气体.虽然消耗了氧气,可是也生成了另外一种气体,压强变化不明显.6. 对反应物生成物反应装置有什么要求?反应物:要过量;只能与氧气反应,要为易燃物生成物:不能生成气体反应装置:气密性要良好7、过此实验得出氮气有哪些性质?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可燃物燃烧;无色的气体;难溶于水。

8、炭,蜡烛,硫磺在空气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空气中:木炭:持续红热发出红光蜡烛:黄色光亮火焰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氧气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蜡烛:火焰明亮,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硫磺: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9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什么现象铁在氧气中燃烧时,会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0、什么把铁丝表面的铁锈或油漆用纱布打磨掉?因为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不能和O2反应,不能燃烧,所以铁丝在燃烧前要用砂纸打磨表面的铁锈,使反应进行顺利。

油漆也能阻止铁与氧气顺利反应。

11为什么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绕成螺旋状可以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铁丝更容易被点燃12为什么在铁丝末端系一根火柴?为了引燃铁丝13为什么要将铁丝等可燃物要缓慢伸入集气瓶中?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2.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②(过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2)实验结论: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原理: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P+O2→ 2P2O5进入集气瓶的水小于1/5的原因:a.装置漏气;b.红磷量不足;c.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d导管内存有少量的水未流入集气瓶。

进入集气瓶的水大于1/5的原因:a.弹簧夹没有夹紧;b.燃烧匙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

【拓展】①可否换用木炭、蜡烛等物质?不能,产物中有气体,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②实验时集气瓶内加少量水的目的:吸收产生的白烟(五氧化二磷)3.空气中各成分的百分比(注意是体积百分比):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CO2)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4. 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和空气接近;稳定不活泼,不可燃,不助燃,常用于食品保鲜(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作低温剂等。

氧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零下 183℃的氧气为液态,呈淡蓝色;不可燃,常用来助燃,供给呼吸。

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稳定不活泼,俗称“惰性气体”,多用来做霓虹灯、闪光灯、做保护气等等。

(注:①稀有气体做保护气时,体现的是其化学性质的稳定、不活泼的性质;②稀有气体用来做霓虹灯时,与稀有气体受电激发呈现不同的颜色有关,属于物理性质)5.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空气、溶液、合金、铁锈、加碘盐、天然气、自来水、矿泉水等。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原子结构初中化学的第二单元,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质量,电子则负责维持原子的电中性。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按一定的化学组合方式结合而成。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它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起来,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元素的特性。

我们也要理解化合物的形成机制和性质。

3. 物质的性质在这一部分,我们要深入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包括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比如燃烧、氧化等;而物理性质则涉及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颜色、硬度等。

二、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比如物态变化;而化学变化则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发生的变化,比如金属被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等。

理解和区分这两种变化对于我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至关重要。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的过程。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要学习化学反应的特征以及化学反应的类型,比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等。

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对于我们在实验中及生活中能够准确地处理化学变化至关重要。

三、原子和分子1. 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构成的。

在学习原子结构的我们还要了解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具体构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相同或不同原子化合而成的粒子,而离子则是由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理解分子和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至关重要。

四、化学式和化合价1.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元素的个数的符号组合。

九上化学第二单元必考知识点整理

九上化学第二单元必考知识点整理

九上化学第二单元必考知识点整理01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一节空气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实验原理】4P+5O2点燃2P2O5(因为红磷燃烧后,消耗了氧气,使内部气压减小,小于外部大气压,使水被外部大气压压入集气瓶内。

)2、【实验装置】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3、【实验步骤】①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5、【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①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②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③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④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水面上升大于1/5的原因:①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溢出。

②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溢出。

⑤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⑥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或说不能产生压强差),水面不会有变化。

(若想用碳或硫代替红磷,则实验前应在广口瓶内放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产生的气体。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2. 1空气的成分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育_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四、•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矶(CuS0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2.2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3 )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废气除尘处理,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原料,开发新能源, 植树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2.3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概述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成绩的提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各科记忆知识的梳理成网,分类解题收获的总结积累、文科复习注重知识的反刍,理科复习侧向思维迁移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必记化学方程式,欢迎翻阅。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氧气的化学性质1、木炭(黑色固体)的燃烧1)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在空气中:发出红光。

2)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3)注意: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硫(淡黄色固体)的燃烧1)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3)注意:实验时,硫的用量不能过多,且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铁丝(银白色固体)的燃烧1)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在空气中:发红热,不能燃烧。

2)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3)注意:a.铁丝要事先打磨;b.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产物将瓶底炸裂。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二)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 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1)氧气的助燃性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常用这种方法检验氧气。

(2)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的比较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初三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1、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在有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2、水升高温度时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的温度降低,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之间到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3、分子的根本性质:⑴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⑵分子不断运动,获得能量运动加快。

⑶分子之间有间隔,三态变化分子之间间隔发生变化。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根本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哪种微粒就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里能量,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的渗透作用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即实现了水的净化,有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6、水的人工净化:水的人工净化主要包括: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灭菌等方法〔沉降过程中参加明矾,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7、混合物纯洁物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洁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8、物质的提纯方法:①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②蒸发:把溶于液体的固体和固体分开③蒸馏:别离沸点不同的液体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一、水的分解1、条件:通直流电,在水中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

2、现象:两积极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3、验证两极产生的气体:①用燃着的木条接触阴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火焰呈蓝色,说明是氢气;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阳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4、化学反响:2H2O2H2↑+O2↑5、结论: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6、实验中注意的问题:①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大,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会和电极发生反响,因此开始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会大于2:1.②为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向水中参加适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导语】刚开始接触化学时,需要同学们掌控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较多。

以下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期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问题:(1)为何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2、空气的成分: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3、氧气的用处: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4、氮气的用处:P24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处:P25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蔼体。

如:SO2CO氮的氧化物等。

【篇二】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硫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铝箔4Al+3O2==2Al2O3碳C+O2==CO2铁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磷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篇三】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P34、P35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产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立刻收集,当气泡连续、平均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沿酒囊饭袋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考点总结、例题精讲-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考点总结、例题精讲-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D__。
A.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之一是铁丝表面生成一层红棕色的物质 C.实验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试管外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对实 验的影响 D.本实验也可将细铁丝换成足量的细铜丝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发生装置及反应原理
2.收集装置
3.操作步骤 以固固加热型装置为例。 ①查: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连接仪器 ③定: 固定实验装置 ④点:点燃酒精灯 ⑤收:收集O2 ⑥离:撤离导管 ⑦熄:熄灭酒精灯 巧学妙记:茶庄定点收利息。
(6)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
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7)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是利用铁生锈的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
(4)实验中某同学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系统中气体总体积 25 mL
反应后系统中气体总体积 21 mL
上述表格中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1_6__%,造成实验误差的 原因可能是__②__③___(填序号)。 ①推拉注射器活塞的速度过快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铜粉量 太少 (5)上述实验中常用加热铜丝或铜粉与氧气反应,而不选择铜块或铜片,这 样做的目的是通过__增__大__反__应__物__间__的__接__触__面__积___来加快反应速率。
8.误差分析
偏差
原因
红磷不足
测量结 果偏小
测量结 果偏大
装置漏气
装置未冷却至 室温就打开弹 簧夹 红磷点燃后伸 入过慢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知识梳理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_________(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a 、可燃物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 、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_(________________)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_______________等) 酸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3.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 特有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硫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入少量水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转化以及与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1. 物质:物质是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2.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每个元素都有特定数量的质子,称为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3.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享或交换电子而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分子是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将元素排列在一起。

通过周期表,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属性、化合价以及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

二、物质与能量的关系物质和能量之间密不可分,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相互转化。

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物质的转化、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2.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的变化率。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反应,放热反应是释放热量的反应。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来判断它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三、原子与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分子,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离子键通常在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

2.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

共价键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等。

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电子的云状分布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四、常见化合物及其性质1. 酸和碱: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合物,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碱具有碱性,可以中和酸。

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知识点整理一、空气。

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 1/5。

-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3. 空气的用途。

- 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 氮气:用作保护气、制氮肥等。

-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

二、氧气。

1. 氧气的性质。

-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能支持燃烧,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 与硫反应:硫 +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与木炭反应:碳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现象: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与铁丝反应:铁 +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 氧气的制取。

-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 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 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 + 氧气。

- 氯酸钾受热分解: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 + 氧气。

- 发生装置的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 收集装置的选择: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 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 氧气的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证明已满。

三、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操作步骤(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查(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装入药品)、定(固定装置)、点(点燃酒精灯加热)、收(收集气体)、离(将导管撤离水槽)、熄(熄灭酒精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在空气中能燃烧,产物是固体,故选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集气瓶底部放些水(冷却瓶内气体和防止瓶底破裂)。

c、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有大量白烟产生,待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1/5)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主要含氧气和氮气。

其中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燃烧停止后,仍有少量氧气残留)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四点):a.装置漏气; b.红磷量不足; c.未冷却完全就打开弹簧夹; d.导管事先未装满水(回流水部分会滞留在导管中)。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水无法进入瓶内。

2.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3.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碳空气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且放热,均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在空气和氧气中均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均放热,且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瓶内放水吸收气体二氧化硫)。

镁空气中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Fe3O4)(瓶底放水或细砂,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有黄白色光亮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均放热。

瓶内壁上有水珠凝结,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注意:①影响铁丝燃烧的因素:铁丝粗细,铁丝表面是否有铁锈,氧气浓度等②铁丝绕城螺旋状目的:增大受热面积,增大铁丝与氧气接触面积,使之燃烧更剧烈。

③铁丝下端火柴作用是引燃铁丝,当火柴快燃尽时才将铁丝放入集气瓶内。

(3)氧气的制备:自然界氧气主要来源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氧气途径的是动植物呼吸,微生物分解等4.①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②实验室制氧气原理(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5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①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和固固加热型②收集装置:排水收集法和排空气收集法6.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组装—查气密性—装药—点燃酒精灯—收集气体—移出水中导管—熄灭酒精灯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使药品均匀受热,便于气体放出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或进入水槽污染气体。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且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因含空气而不纯)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倒流而引起热的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排水收集时,导管只需放在集气瓶口。

⑨排水收集气体的关键是收集前集气瓶内一定要注满水,盖上毛玻璃片,倒放进水槽。

7.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排水收集时,瓶口有气泡冒出表明已满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8.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注意: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可提高反应速率也可降低反应速率)(某一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可选择,某物质也可以作为多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9.常见气体的用途: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②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麻醉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总称):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制低温环境10.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11.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有两种类型:⑴剧烈氧化(发光发热):燃烧(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⑵缓慢氧化(不发光):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变质、酒的酿造、橡胶老化、铁铜生锈、新陈代谢(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若散不掉,易引起自燃,如白磷,煤的自燃)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1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区别: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不同,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性质不同。

①化合反应:“多生一”②分解反应:“一生多”13.混合物和纯净物:常见混合物:空气,石灰水,矿泉水,食用盐,稀有气体,盐酸,酒精溶液,江河海水等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一、选择题:1、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B、鸡蛋变臭,人体呼吸C、酒精挥发,酒精燃烧D、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共有体B、医用的生理盐水C、除去氧气后剩余的空气D、雪碧饮料3、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4、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碳,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出的现象的是:A、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B、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C、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没有水流入D、甲、乙两瓶均无水流入5、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一定是:A、氮气B、难溶于水,比空气轻C、氧气D、难溶于水,比空气重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中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伸入氧气中火星四射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D、氧化反应未必是化合反应,而化合反应必定是氧化反应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气密性;④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

A、③④①⑤②⑥B、③④①⑤⑥②C、④①③⑤②⑥D、④①③⑤⑥②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双氧水B、高锰酸钾C、二氧化锰D、液态空气9、甲、乙、丙三个集气瓶分别盛有空气、氧气、氮气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人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为:甲中火焰熄灭,乙中木条继续燃烧如初,丙中木条燃烧更旺。

则可判断出甲、乙、丙三瓶气体中依次是: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空气、氧气C、空气、氧气、氮气D、氮气、氧气、空气10、当今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

”例如:此构想一旦实现,既能解决能源问题的危机,又能起到消除大气污染的目的。

此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A、均为物理变化B、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C、均为化学变化D、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二、填空题11、(5分)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字母):A、空气B、二氧化硫C、红磷D、五氧化二磷E、水F、氧气G、氮气。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3)在氧气中反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4)属于混合物的是;(5)属于易燃物的是;12、(4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色固体物质。

做这个实验时,应预先在盛氧气的集气瓶里装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其目的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13、(7分)用序号填空:①二氧化硫是没有颜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它的密度比空气大;③加热并在有V2O5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三氧化硫;④三氧化硫也可以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氧气;⑤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⑥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⑦二氧化硫可以用于消毒杀菌;⑧二氧化硫易液化;⑨二氧化硫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

⑴以上描述中属于二氧化硫物理性质的是;属于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是,属于二氧化硫制法的是(填序号)。

⑵写出二氧化硫与氧气,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三、实验题14、(15分)某初三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要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根据下图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①写出图乙中各仪器的名称:、、、、;②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甲或乙),收集氧气可用法和法。

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③木炭在图丁中燃烧的现象是。

图戊中的现象为,说明木炭燃烧的产物有;④木炭燃烧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4、(9分)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

请你完成其中的—些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右图A,这证明焰心。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右上图B),在玻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

(3)猜想和验证:猜想操作现象结论假设①:焰心气体含CO2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

假设①不成立假设②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气取—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假设②成立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4)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则其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